早期國別體史籍_第1頁
早期國別體史籍_第2頁
早期國別體史籍_第3頁
早期國別體史籍_第4頁
早期國別體史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國語國語介紹介紹v(一)(一) 作者與編訂作者與編訂 v國語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別體史書。 v國語國語作者,宋朝以前作者,宋朝以前都認為是左丘明作的。都認為是左丘明作的。v 司馬遷司馬遷史記史記太史公太史公自序自序:“左丘失明,厥左丘失明,厥有有國語國語?!眝“及如左丘無目,孫子斷及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書其憤,思垂(垂,流以書其憤,思垂(垂,流傳下去)空文以自見。傳下去)空文以自見?!保▓笕伟矔鴪笕伟矔﹙v班固說:班固說:“孔子因魯史記孔子因魯史記而作而作春秋春秋,而左丘明,而左丘明論及其本事以為之論及其本事以為之傳傳,又

2、纂異同為又纂異同為國語國語?!保h書漢書司馬遷傳贊司馬遷傳贊)v“司馬遷據(jù)左氏司馬遷據(jù)左氏國語國語,采采世本世本、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述述楚漢春秋楚漢春秋,接其后,接其后事,迄于天漢。事,迄于天漢。”(同上)(同上)v吳韋昭說:吳韋昭說:“昔孔子發(fā)憤昔孔子發(fā)憤于舊史,垂法于素王,左于舊史,垂法于素王,左丘明因圣言以攄意(攄丘明因圣言以攄意(攄shushu意:抒發(fā)情意),托王意意:抒發(fā)情意),托王意以流藻,其淵源深大,以流藻,其淵源深大,沉懿雅麗,可謂命世之才,沉懿雅麗,可謂命世之才,博物善作者也。其明識高博物善作者也。其明識高遠,雅思未盡,故復采錄遠,雅思未盡,故復采錄前世穆王以來,下迄魯?shù)?、前世?/p>

3、王以來,下迄魯?shù)?、智伯之誅,邦國成敗,嘉智伯之誅,邦國成敗,嘉言善語,陰陽律呂,天時言善語,陰陽律呂,天時人事逆順之數(shù),以為人事逆順之數(shù),以為國國語語?!保▏Z解敘國語解敘)v素王:古代道家稱有王之素王:古代道家稱有王之德,但不必居王之位;特德,但不必居王之位;特指孔子。孔子修指孔子。孔子修春秋春秋代王者立法。素:虛位。代王者立法。素:虛位。v藻: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藻: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絲繩。沉:深切、長五彩絲繩。沉:深切、長久;懿:美,美德。久;懿:美,美德。v唐劉知幾說:唐劉知幾說:“國語國語家者,其先亦出于左丘明,家者,其先亦出于左丘明,既為既為春秋內(nèi)傳春秋內(nèi)傳,又稽,又稽其逸文,纂

4、其別說,分周、其逸文,纂其別說,分周、魯、齊、晉、鄭、楚、吳、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事起周穆王,終越八國,事起周穆王,終于魯?shù)抗?,別為于魯?shù)抗?,別為春秋外春秋外傳國語傳國語?!保ㄊ吠ㄊ吠壹遥﹙自宋朝劉世安、呂大圭、自宋朝劉世安、呂大圭、朱熹、鄭樵,直到清朝尤朱熹、鄭樵,直到清朝尤侗、劉逢祿、皮錫瑞、康侗、劉逢祿、皮錫瑞、康有為都懷疑左丘、左氏、有為都懷疑左丘、左氏、左丘明三個人不是代表一左丘明三個人不是代表一個人的。個人的。v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國語國語出自何人?說出自何人?說者不一,然依漢人所說左者不一,然依漢人所說左丘明為近,所記之事,與丘明為近,所記之事,

5、與左傳左傳俱迄智伯之亡,俱迄智伯之亡,時代亦復相同。中有與時代亦復相同。中有與左傳左傳未符者,猶未符者,猶新新序序、說苑說苑同出劉向同出劉向而時復抵牾,蓋古人著書,而時復抵牾,蓋古人著書,各據(jù)所見之舊文,疑以有各據(jù)所見之舊文,疑以有疑,不似后人輕改也。疑,不似后人輕改也?!眝國語國語最初編者應(yīng)是左最初編者應(yīng)是左丘明。丘明。v(二)(二) 國語國語體例和思體例和思想傾向想傾向 v1 1、體例特點、體例特點 v1 1)按國別敘述史實;)按國別敘述史實; v2 2)以記言為主,較接)以記言為主,較接近于近于尚書尚書。 v3 3)史料匯編性質(zhì),不)史料匯編性質(zhì),不是著述體的歷史著作。是著述體的歷史著作

6、。 v國語國語有些文字比較有些文字比較古奧,很象古奧,很象尚書尚書;魯語魯語的風格接近的風格接近論語論語,楚語楚語的的文詞講究排比。全書文文詞講究排比。全書文風、語言不風、語言不統(tǒng)一。統(tǒng)一。v2 2、思想傾向、思想傾向 v1 1)與儒家接近,和)與儒家接近,和左傳左傳比較一致,主要反映在尊比較一致,主要反映在尊周、崇禮上。周、崇禮上。 葵丘之會葵丘之會(前(前651651年),天子使宰孔年),天子使宰孔致胙于齊桓公,且命無下致胙于齊桓公,且命無下拜。桓公召管仲而謀,管拜?;腹俟苤俣\,管仲答:仲答:“為君不君,為臣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不臣,亂之本也?!庇谑牵谑?,桓公出見宰孔曰:桓

7、公出見宰孔曰:“天威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承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爾無下拜?恐天子之命曰爾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為天子羞。隕越于下,以為天子羞?!彼煜掳?,升受賜。遂下拜,升受賜。v 將將周語周語和其它記和其它記載各國史事的資料并列載各國史事的資料并列排比在一起,說明編者排比在一起,說明編者以周天子為中心的思想以周天子為中心的思想淡薄。淡薄。國語國語對周天對周天子的腐敗暴虐敢于如實子的腐敗暴虐敢于如實記載。記載。v 2 2)在民神思想上基本)在民神思想上基本與與左傳左傳一致。一致。 v3 3)雖然接近儒家,但)雖然接近儒家,但對其它各家的觀點并不對其它各家的觀點并不排斥。排斥。v3

8、3、國語國語對中國史對中國史學史的貢獻學史的貢獻 v1 1)體例上貢獻。)體例上貢獻。三三國志國志受其影響。受其影響。 v2 2)保存的歷史資料,)保存的歷史資料,為研究春秋時期的歷史為研究春秋時期的歷史提供重要參考。提供重要參考。 國國語語記事,上起周穆王記事,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下迄韓、趙、西征犬戎,下迄韓、趙、魏三家滅智伯(前魏三家滅智伯(前453453年),共記了約年),共記了約500500多多年的史事。年的史事。v國語國語中箴言戒語:中箴言戒語: v“為川者決之使導,為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民者宣之使言。”v“眾心成城,眾口鑠眾心成城,眾口鑠金。金?!眝“夫民勞則思,思則善

9、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善,忘善則惡心生。”v3 3)左傳左傳與與國語國語的的比較比較 v左傳左傳記周事很略,記周事很略,國語國語則記有穆、恭、則記有穆、恭、勵、幽、宣、襄、定、靈、勵、幽、宣、襄、定、靈、景、敬等景、敬等1010王的大事。王的大事。 左傳左傳記齊桓公霸政事記齊桓公霸政事業(yè)很略,業(yè)很略,國語國語的的齊齊語語則傳記管仲相齊的政則傳記管仲相齊的政治建設(shè)。治建設(shè)。 左傳左傳對于越對于越滅吳的記載很略,滅吳的記載很略,國語國語的的越語越語則記載特別生則記載特別生動詳明。動詳明。 司馬遷修司馬遷修史史記記,把,把國語國語作為重作為重要參

10、考材料之一。要參考材料之一。v選文:單穆公諫景王鑄選文: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錢大錢 說明:選自說明:選自國國語語卷卷3 3周語周語 v單穆公()名旗,周天單穆公()名旗,周天子的執(zhí)政大夫。子的執(zhí)政大夫。 v景王(前景王(前544544前前520520年年在位),東周第十二任在位),東周第十二任天子。二十一年:前天子。二十一年:前524524年。年。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介紹介紹v(一)編訂和版本(一)編訂和版本1 1、 該書性該書性質(zhì)質(zhì)v原是戰(zhàn)國時期各國史官原是戰(zhàn)國時期各國史官記載的有關(guān)策士們游說記載的有關(guān)策士們游說各國諸侯的言論資料。各國諸侯的言論資料。2 2、 編訂整理編訂整理 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

11、策中大部分中大部分是戰(zhàn)國時人完成的,第一是戰(zhàn)國時人完成的,第一次把它編校成書,并定名次把它編校成書,并定名為為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的是西漢末的是西漢末劉向。劉向。v劉向言:劉向言:“所校中戰(zhàn)國策所校中戰(zhàn)國策書,中書余卷,錯亂相糅莒,書,中書余卷,錯亂相糅莒,又有國別者八篇,少不足。臣又有國別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國別者,略以時次之,分向因國別者,略以時次之,分別不以序者以相補,除重復,別不以序者以相補,除重復,得得3333篇。本字多誤脫為半字,篇。本字多誤脫為半字,以趙為肖,以齊為立,如此類以趙為肖,以齊為立,如此類者多。中書本號,或曰國者多。中書本號,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

12、或曰事語,或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修書,曰長書,或曰修書,臣向以為戰(zhàn)國時,游士輔所用臣向以為戰(zhàn)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宜為戰(zhàn)國之國,為之策謀,宜為戰(zhàn)國策。其事繼春秋以后,策。其事繼春秋以后,迄楚漢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迄楚漢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事,皆定以殺青,書可繕寫。事,皆定以殺青,書可繕寫。”(戰(zhàn)國策書錄)(戰(zhàn)國策書錄)v糅:混雜,糅莒,摻雜混糅:混雜,糅莒,摻雜混合。莒,通合。莒,通“旅旅”。v“中戰(zhàn)國策書中戰(zhàn)國策書”,是中秘,是中秘所藏的所藏的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v“中書余卷中書余卷”,是中秘所,是中秘所藏藏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余卷。余卷。v“有國別者八篇,少不有國別者八篇,少不足足”

13、,只有國別的文章只,只有國別的文章只有八篇,分量既少,又不有八篇,分量既少,又不是足本。是足本。v體例不一體例不一,脫誤漏字多。脫誤漏字多。v書名,劉向解釋,因本書書名,劉向解釋,因本書內(nèi)容記載戰(zhàn)國時各國策士內(nèi)容記載戰(zhàn)國時各國策士為各國諸侯君王策劃內(nèi)政為各國諸侯君王策劃內(nèi)政外交的言行的,故名外交的言行的,故名戰(zhàn)戰(zhàn)國策國策。v殺青,殺青,后漢書后漢書吳祐傳吳祐傳:“恢(祐父)欲殺青簡以恢(祐父)欲殺青簡以寫經(jīng)書。寫經(jīng)書?!崩钯t注:李賢注:“以以火灸簡令汗,取其青易書,火灸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為之殺青,亦謂復不蠹,為之殺青,亦謂汗簡。汗簡?!币徽f古人著書,一說古人著書,初稿書于青竹皮上,取

14、其初稿書于青竹皮上,取其易于改抹,改定后削去青易于改抹,改定后削去青皮,書于竹白,謂之皮,書于竹白,謂之“殺殺青青”。后泛指書籍寫定。后泛指書籍寫定。v策,就是竹簡,杜預(yù)說:策,就是竹簡,杜預(yù)說:“大事書于策小事簡牘而大事書于策小事簡牘而已。已?!焙啝?,編連成冊的簡牘,編連成冊的書簡即以指書籍。(書簡即以指書籍。(春春秋左氏傳集解秋左氏傳集解)v劉勰說:劉勰說:“及至縱橫之世,及至縱橫之世,史職猶存,秦并七王而戰(zhàn)史職猶存,秦并七王而戰(zhàn)國有策,蓋錄而弗敘,故國有策,蓋錄而弗敘,故即簡而為名也。即簡而為名也。”(文文心雕龍心雕龍史傳史傳)是以簡訓)是以簡訓策也,策本來為史。語也策也,策本來為史。語

15、也是史之一稱。是史之一稱。v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就是上接就是上接春春秋左氏傳秋左氏傳,下接陸賈,下接陸賈楚漢春秋楚漢春秋的一部戰(zhàn)國的一部戰(zhàn)國雜史。不能僅視為縱橫策雜史。不能僅視為縱橫策士的說辭。士的說辭。v關(guān)于關(guān)于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的作者的作者v有些是戰(zhàn)國時人作的;有有些是戰(zhàn)國時人作的;有些是楚漢之際作的;有些些是楚漢之際作的;有些是西漢時人作的。是西漢時人作的。v劉向是本書第一個系統(tǒng)的劉向是本書第一個系統(tǒng)的整理者和編訂者。整理者和編訂者。v東漢高誘為本書作注。東漢高誘為本書作注。v北宋時正文和注釋散佚甚北宋時正文和注釋散佚甚多,正文失了多,正文失了1111卷;注釋卷;注釋原原2222卷,少了卷,少了121

16、2卷。曾鞏卷。曾鞏又校補了一番,又校補了一番,“臣訪之臣訪之大夫家,盡得其書,正其大夫家,盡得其書,正其誤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誤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后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3333篇復完。篇復完?!保ㄔ枺ㄔ枒?zhàn)國策校序戰(zhàn)國策校序)v南宋時,有姚宏續(xù)注本,南宋時,有姚宏續(xù)注本,是對高誘注釋的增補;鮑是對高誘注釋的增補;鮑彪新注本,在注釋方面增彪新注本,在注釋方面增補,還重新編定了次序。補,還重新編定了次序。元明時吳師道又在鮑本基元明時吳師道又在鮑本基礎(chǔ)上作了些補正。礎(chǔ)上作了些補正。v1978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姚本為底本,吸收了鮑以姚本為底本,吸收了鮑彪、吳師道及清人黃丕烈彪

17、、吳師道及清人黃丕烈對本書的研究成果,將對本書的研究成果,將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重新整理出版。重新整理出版。v新版本的主要優(yōu)點:新版本的主要優(yōu)點:v1 1)、在原來)、在原來3333卷基礎(chǔ)上,卷基礎(chǔ)上,每卷又分若干篇,每篇加每卷又分若干篇,每篇加了篇名、標點符號。了篇名、標點符號。v2 2)、新版本收集了自漢至)、新版本收集了自漢至清歷代學者對本書的注釋清歷代學者對本書的注釋及研究成果,校正了許多及研究成果,校正了許多錯誤。錯誤。v3 3)、附有)、附有19731973年出土的帛年出土的帛書書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釋文。釋文。v4 4)、附有)、附有劉向書錄劉向書錄、曾子固序曾子固序、姚宏姚宏題題、吳師道序吳師

18、道序、于、于鬯(鬯:鬯(鬯:changchang,古時祭祀,古時祭祀用,以郁金香合黍釀造的用,以郁金香合黍釀造的香酒;盛弓器。)的香酒;盛弓器。)的戰(zhàn)戰(zhàn)國策年表國策年表,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國時代中原地區(qū)圖中原地區(qū)圖。(二)體例與史料價值(二)體例與史料價值v1 1、 體例體例v本書本書3333卷,體例與卷,體例與國國語語相同,是按國別,相同,是按國別,按時間順序記事。按時間順序記事。v該書記載戰(zhàn)國時期策士該書記載戰(zhàn)國時期策士們游說各國諸侯所提出們游說各國諸侯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前(前453453年)韓趙魏滅年)韓趙魏滅智伯,下迄楚漢之

19、爭,智伯,下迄楚漢之爭,共共245245年。年。v2 2、 史料價值史料價值v1 1)、劉向說)、劉向說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是是繼繼春秋春秋以后,迄楚、以后,迄楚、漢之起,漢之起,245245年之事。在年之事。在左傳左傳、國語國語之后,之后,楚漢春秋楚漢春秋、秦楚之秦楚之際際之前,這中間之前,這中間245245年的年的史料主要依據(jù)史料主要依據(jù)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v2 2)、司馬遷修)、司馬遷修史史記記,采用,采用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上的材料約有八九十事上的材料約有八九十事(宋王應(yīng)鱗(宋王應(yīng)鱗漢志考漢志考證證),當時),當時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雖未成為匯編,但它的雖未成為匯編,但它的底本七種當然早已存在。底本七種當然早已存在

20、。v3 3)、)、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的底的底本,既為各國史策,所本,既為各國史策,所以其中史事,嘗為戰(zhàn)國以其中史事,嘗為戰(zhàn)國諸子書征引諸子書征引。v4 4)、秦焚書在始皇三十四)、秦焚書在始皇三十四年(前年(前213213年)。諸侯國史年)。諸侯國史記雖是首遭其殃,但是熟記雖是首遭其殃,但是熟讀縱橫短長之書的戰(zhàn)國游讀縱橫短長之書的戰(zhàn)國游士們并未死絕,如陳余、士們并未死絕,如陳余、蒯通、酈食其、婁敬、叔蒯通、酈食其、婁敬、叔孫通之流,他們可能把戰(zhàn)孫通之流,他們可能把戰(zhàn)國故實流傳下來,因此才國故實流傳下來,因此才有陸賈、孫玃有陸賈、孫玃(jue)(jue)、邊通、邊通、主父偃、徐樂、鄒陽、嚴主父偃、徐樂、鄒陽、嚴助、莊安等西漢縱橫家出助、莊安等西漢縱橫家出現(xiàn)?,F(xiàn)。v劉向所據(jù)的七種書,大概劉向所據(jù)的七種書,大概就是西漢縱橫家的師傳教就是西漢縱橫家的師傳教本。本。v5 5)、)、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保存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