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標準(畜牧獸醫(yī)專業(yè))課程設計本課程是為滿足畜牧業(y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獸醫(yī)臨床遇到的實際問題,能利用各種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的檢測技術,診斷臨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為社會培養(yǎng)技能性強的適用型人才。(一)課程性質動物微生物學主要講授動物微生物學及家畜傳染病病原體有關的微生物基礎知識、傳染與免疫的基礎理論、畜禽主要病原微生物生物學特性,當前國內外最新檢驗技術,是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的有機結合。動物微生物知識是為學生掌握疾病預防與檢測技術、畜禽環(huán)境生管理技術和獸醫(yī)診療技術奠定基本理論和技術基礎。該課
2、程主要以動物解剖學、動物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等課程為基礎,與家畜傳染病學、動物檢疫檢驗、生物制品等課程相銜接,該課程在畜牧獸醫(yī)等專業(yè)多門課程中起到承前啟后、承上啟下、橋梁紐帶作用。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動物微生物基礎、免疫學基礎、動物微生物應用等三個知識模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結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夠利用動物微生物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動物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為畜牧獸醫(yī)生產服務。要求學生掌握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熟練掌握常用理論和方法,并通過實踐技能訓練及實驗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基本上獨立完成傳染性疾病的診斷工作。(二)課程理念以就業(yè)為導向、以適應社會人才需求為目標、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能力
3、為主線,綜合學生、就業(yè)、生產實際三方面考慮。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與企業(yè)、行業(yè)緊密合作,結合崗位實操特點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fā)與設計,將課程內容進行拆分整合,使課程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職業(yè)性、實踐性和互補性的特點。結合教學實際,把職業(yè)道德及團隊精神以適當?shù)男问饺谌胝n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求真務實的嚴謹工作作風,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素質。(三)課程設計思路在教學過程中以動物微生物實踐技能操作為主線,構建學生進入實際工作崗位所必須的微生物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指導具體工作,并能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來發(fā)現(xiàn)生產中存在的一些
4、問題,在專業(yè)技術人員、教師的指導下,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畜牧業(yè)生產中的問題。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突出“知識的實用性、能力的實踐性”特點,在知識點的確定上,做到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理解專業(yè)課的內容即為后續(xù)課打基礎、又能解決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在能力培養(yǎng)上,做到指導學生明確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哪些方面及如何應用,即把對生產實踐有指導意義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確定為課程的重點內容。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科學求實、自主學習和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二、課程目標(一)課程總目標:突出高職高專特色,力求做到以下幾點:1 .內容取舍適當,注重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的系統(tǒng)性,突出重點,化繁為簡。力求把多而雜的內容轉化為少而精的知
5、識。2 .拉近和生產實踐的距離。在相關內容中適當舉例微生物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3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啟發(fā)學生對本門課程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的能力。每章節(jié)列出學生應掌握的重點和難點,課后的習題應精心安排,使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4 .注重基礎和實踐的同時,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5 .教材由紙質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教材構成立體教材,刪繁求新、注重實用、“教學做”并重。(二)課程具體目標知識目標1、重點掌握以細菌、病毒為主要內容的各類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繁殖方式和主要特征;2、掌握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診斷程序;3、了解微生物的營養(yǎng)、代謝和生長
6、的特點;4、掌握免疫學基本知識;5、掌握微生物形態(tài)學檢查、分離培養(yǎng)與檢驗、菌(毒)種保藏、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技術6、掌握血清學診斷等基本實驗技術,7、了解微生物定量測定、病毒鑒定、細胞免疫檢測技術及微生物及免疫學生產中應用。能力目標1 .能夠使用動物微生物檢測中常用的儀器和設備;2 .能夠準備微生物檢驗化驗中常用的玻璃器皿;3 .能采集細菌病料,熟練地進行涂片染色鏡檢;4 .能夠掌握常見病原菌的分離、生化培養(yǎng)及初步鑒定技術;5 .會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6 .掌握動物試驗技術;7 .掌握采集病毒病料技術,能熟練地進行病毒的雞胚接種分離病毒及初步鑒定;8、掌握血清學試驗原理,能熟練地操作常
7、用的血清學試驗并進行結果認定。(三)課程總學時及學分:總學時約為64學時(視教學周數(shù)而定),總學分為4個學分。(其中理論講授40-46學時,實驗約為18-24學時、實訓一周),安排在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四)課程教學方案1、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教學單元學時數(shù)教學單元一細菌20教學單元二病毒學10教學單元三其他微生物2教學單元四微生物與外界環(huán)境4教學單元五病原微生物與感染2教學單兀六免疫概述12教學單元七變態(tài)反應4教學單元八血清學反應及生物制品10附詳細列表能力單元一工作項目1細菌認識并掌握主要病原細菌的結構、形態(tài)、生物學特性工作項目2工作目標1、知道細菌生長繁殖因素與條件,細菌的生長方式與生長曲線
8、。2、熟知細菌的抹片、觸片方法與單染、復染方法及細菌形態(tài)檢驗等細菌檢驗方法o3、掌握人工培養(yǎng)基的類型及細菌的人工培養(yǎng)基的制備方法。4、熟練掌握病料的采集方法和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純培養(yǎng))。素質目標1、通過本單元的講解培養(yǎng)學生加強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增強工作的責任感,注重實驗的每一細節(jié),培養(yǎng)細心的習慣。2、細菌無處不在,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提高自我疾病的防范意識,加強身體的鍛煉。課程內容教學內容技能訓練細菌1、內容:細菌的形態(tài),細菌的結構及主要功能;細菌的化學組成及培養(yǎng);細菌的新陳代謝,細菌的生長繁殖;細菌的培養(yǎng)方法;主要的病原細菌。2、重點:細菌的形態(tài),細菌的結構;細菌的培養(yǎng)方法;細菌的檢驗方法。1
9、、熟悉掌握細菌的抹片、觸片方法與單染、復染方法。2、3、4、熟練掌握人工培養(yǎng)基的制備方熟練掌握病料的采集方法。熟練掌握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技術(二培養(yǎng))1、教師豐講與牛生介紹相結合,現(xiàn)場教學等方法運用多媒體,講述并結合現(xiàn)場觀察,圖片,網上資源。2、實踐教學在實訓室進行,老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分組操作,老師巡視指導??己伺c評定筆試+口試+操作能力單元二病毒工作項目1認識并掌握主要病原病毒的結構、形態(tài)、生物學特性工作項目2工作目標病卿叫軸血凝抑制試驗的操作及臨床實用1、知道細菌生長繁殖因素與條件,細菌的生長方式與生長曲線。2、熟知細菌的抹片、觸片方法與單染、復染方法及細菌形態(tài)檢驗等細菌檢驗方法。3、掌握
10、人工培養(yǎng)基的類型及細菌的人工培養(yǎng)基的制備方法。課程內容素質目標4、熟練掌握病料的采集方法和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純培養(yǎng))。1、通過本單元內容講解,提高學生防病意識,養(yǎng)成學生勤于思考、鉆研業(yè)務的良好科學態(tài)度。2、通過本單元內容講解,讓學生能夠分清矛盾的課題一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旦肉交病毒1、掌握病毒的結構,十擾現(xiàn)象與技能訓練干擾素,干擾素的實際意義等基本理論。2、掌握病毒的培養(yǎng)方法及實際意義。3、掌握病毒的一般診斷程序。4、真菌、放線菌、支原體、螺旋體的形態(tài)結構、培養(yǎng)檢驗方法與抵抗力與致病性。1、基本掌握動物接種技術2、基本掌握病毒的雞胚接種技工作項目1認識并掌握真菌、放線菌、支
11、原體、螺旋體等其他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工作項目2工作目標素質目標其吟耀H培養(yǎng)檢驗方法11、基本掌握真菌、放線菌、支原體、螺旋體等其他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2、掌握其他微生物的培養(yǎng)檢驗方法,抵抗力與致病性。1、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用全面的觀點來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并能很好的解決問題。2、通過學習讓學生在科學學習動物疾病知識的基F-礎上,增強疾病的預防意識。課程內容課題一其他微生物1、內容:真菌、放線菌、支原體、螺旋體等其他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其他微生物的培養(yǎng)檢驗方法,抵抗力與致病性。2、重點:真菌、放線菌、支原體、螺旋體的形態(tài)和結構。真菌、支原體的培養(yǎng)和檢驗方法。1、基本掌握霉菌的抹片與染色方法。2、基本掌握
12、霉形體的診斷技術。教學方法1、教師主講與學生介紹相結合,現(xiàn)場教學等方法。運用多媒體,講述并結合現(xiàn)場觀察,圖片,網上資源。2、實踐教學在實訓室進行,老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分組操作,老師巡視指導??己伺c評定筆試+口試+操作能力單元四微生物與外界環(huán)境工作項目1掌握理化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工作項目2會操作干、濕熱消毒滅菌法和化學消毒滅菌法工作目標教學目標1、無菌操作的實踐意義2、掌握消毒、滅菌、防腐的異同點3、熟練掌握濕熱消毒滅菌法中的巴氏消毒法、高壓蒸汽滅菌法的主要操作內容4、熟練掌握各種消毒劑的適用范圍及配比濃度及配制方法素質目標1、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敬業(yè)精神,培養(yǎng)細心、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13、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課程內容課題一題目物理、化學、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教學內容1、溫度,干燥,射線,過濾除菌等物理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消毒劑等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噬菌體,抗生素,細菌素等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的基本知識與理論,常見微生物的變異現(xiàn)象及實際使用價值。2、重占:溫度對微生物的影嘀,技能訓練1、掌握外界因素如水、空氣、動物機體、土壤的微生物測定方法。2、熟練掌握細菌的藥物敏感試驗(細片法)拈術C教學方法1、教師主講與學生介紹相結合,現(xiàn)場教學等方法運用多媒體,講述并結合現(xiàn)場觀察,圖片,網上資源。2、實踐教學在實訓室進行,老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分組操作
14、,老師巡視指導??己伺c評定筆試+口試+操作能力單元五病原微生物與傳染工作項目2工作目標工作項目1掌握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原理會分襄|牌生物與傳染的關系11、熟練掌握內外毒素的主要區(qū)別。2、熟悉致病性與毒力的基本概念,掌握細菌的致病作用與病毒的致病作用。3、了解傳染的發(fā)生。素質目標1、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判斷疾病的核心本質是對科學的嚴謹性,讓學生明白做人、做事一樣,態(tài)度要端正,目標要明確。2、通過學習要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的去看待問題,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課程內容課題一教學內容病原微生物與傳染1、內容:致病性與毒力,毒力的測定方法,細菌的致病過程,病毒的致病過程,傳染的發(fā)生條件
15、。2、重點:細菌的致病過程,病毒的致病過程。技能訓練1-嘗試生產生物制品一一類毒素的生產技術。2、毒力保護動物實驗技術。1、教師主講與學生介紹相結合,現(xiàn)場教學等方法運用多媒體,講述并結合現(xiàn)場觀察,圖片,網上資源??己伺c評定能力單元六免疫概述2、實踐教學在實訓室進行,老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分組操作,老師巡視指導。筆試+口試+操作工作項目1掌握非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工作項目2掌握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工作目標教學目標1、熟練掌握非特異性免疫的構成與影響因素及實用價值等知識2、掌握免疫細胞及ADCC作用的實際意義3、掌握細胞、體液免疫應答的一般過程及可以分析異物進入機體被識別、排除的過程。4、熟練掌握抗體的基
16、本結構、抗體產生規(guī)律及影課程內容素質目標課題一響因素,并了解它對生產有何指導意義。5、掌握初次、再次應答的異同點,自動、被動免役的異同點及有何生產實際意義。1、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工作態(tài)度嚴謹,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注重日常生活的學習、工作積累,形成良好的工作、學習習慣。3、培養(yǎng)學生做事要全面,有全局觀,明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善于記錄,善于總結,這樣才能更快的提高。題目1、非特異性免疫的構成與影響因素2、特異性免疫教學內容1、內容:非特異性免疫的構成與影響因素。免疫器官與免疫細胞,抗原,免疫應答,抗體,抗感染作用與獲得途徑。變態(tài)反應的概念,發(fā)展階段及類型。變態(tài)反應的發(fā)生過程與防
17、治。2、重點:免疫器官與免疫細胞,抗原,免疫應答,抗體,抗感染作用與獲得途徑。技能訓練1、利用血清學實驗檢測機體的抗體滴度。2、利用解剖知識觀察免疫器官的大小來推導機體的免疫強弱。教學方法1、教師主講與學生介紹相結合,現(xiàn)場教學等方法。運用多媒體,講述并結合現(xiàn)場觀察,圖片,網上資源。2、實踐教學在實訓室進行,老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分組操作,老師巡視指導??己伺c評定筆試+口試+操作能力單元七變態(tài)反應工作項目1掌握變態(tài)反應的過程工作項目2會對變態(tài)反應作出判定并進行防治工作目標教學目標1、掌握I變態(tài)反應的應用與防治方法。2、基本掌握3、基本掌握II變態(tài)反應的應用與防治方法。III變態(tài)反應的應用與防治方
18、法。4、熟悉掌握IV變態(tài)反應的應用與防治方法素質目標1、通過學習要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的去看待問題,學會全面的看待問題,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在自學中去領悟知識,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應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具體到抽象。課程內容變態(tài)反應1、內容:變態(tài)反應的概念,變態(tài)反應的發(fā)展階段及類型。變態(tài)反應的發(fā)生過程與防治。技能訓練2、重點:。變態(tài)反應的防治與應用。1、過敏反應的防治與應用技術。教學方法I2、遲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的應用技術1、教師主講與學生介紹相結合,現(xiàn)場教學等方法。I云用多媒體,講述并結合現(xiàn)場觀察,圖片,
19、網卜資10工作目標考核與評定源。2、實踐教學在實訓室進行,老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分組操作,老師巡視指導。筆試+口試+操作能力單元八血清學試驗與生物制品工作項目1血清學實驗的過程及操作工作項目2會進行生物制品的判定、保存、使用及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教學目標1、掌握各凝集試驗,沉淀試驗的區(qū)別與操作方法2、熟練掌握瓊脂擴散試驗的操作技術素質目標3、熟練掌握生物制品的運輸,保存的方法4、生物制品免疫途徑的選擇與接種技術。1、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要心靈手巧,認真觀察的良好工作習慣。注意熱愛本行業(yè)、鉆研業(yè)務等方面的影響。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要善于利用現(xiàn)代化、高科技手段來完善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技術,提高自
20、我分析、判斷能力。課程內容血清學實驗教學內容生物制品1、內容:血清學實驗的特點,影響因素,類型,生物制品的種類特征,運輸,保存及使用注意事項,免疫途徑的選擇與免疫程序的制技能訓練定。1、熟練掌握平板凝集試驗,了解試管凝集試驗的操作技術。2、掌握瓊脂擴散試驗的操作技術。教學方法3、初步普試牛物制品的制備過程。1、教師主講與學生介紹相結合,現(xiàn)場教學等方法。運用多媒體,講述并結合現(xiàn)場觀察,圖片,網上資源。2、實踐教學在實訓室進行,老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牛公絹操作;老師巡視指導11醫(yī)萬評定筆試+口試+操作(五)實施建議1、教學內容的安排課程的安排以能力單元的形式為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以能力單元為基本知
21、識單元,突出“實踐性、先進性、雙基性”的特點,便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對本課程的學習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 基本理論掌握階段。學生應以實驗+課堂的學習為主,以學生真實的“體驗”為切入點,聯(lián)系課堂的基本知識點,并不斷強化,舉一反三。課下復習以教師授課內容為主線,能夠準確的復述出概念及每次課教師講授的重點內容,及時消化當堂課知識點。在學習方法上要善于自學,經常登錄精品課網站,與講授內容同步及時上網參與答卷。2. 充分利用學院為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提供的各種條件。突出課程教授“實踐性”的原則,實驗課上嚴格規(guī)范化操作,掌握基本實驗本領后,注重對各實驗手段的綜合運用,對教師提出的設計性實驗、綜合性試驗有自已
22、的設計方案,并和教師討論找出不足,與教師密切配合,培養(yǎng)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3. 還可以采取“工學結合”的形式,利用假期、實踐實習走入生產一線,積極參與生產環(huán)節(jié),在生產單位接受實際工作的考驗,在實踐中提高自已診斷、預防和治療動物傳染病的能力,這也是學好動物微生物及免疫的一個有效手段。2.實踐教學實踐課程教學設計思想:1 .按照“以常規(guī)技術為基礎、以關鍵技術為核心、以先進技術為導向”的指導思想,開設“技能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實訓2 .進行系統(tǒng)訓練與關鍵技術訓練相結合:實驗課強調課程教學與技能訓練的系統(tǒng)性,而實訓周則重視關鍵技術的訓練與考核。3 .按照畜牧獸醫(yī)生產實際工作任務安排進行
23、實驗實訓。課程內容:課程教學過程中共設計8個實驗項目,結合專業(yè)特點可再選作3個實驗項目。項目及次序安排如下:12實驗一:顯微鏡構造與使用及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及構造觀察實驗二:細菌抹片的制備及染色實驗三:玻璃器皿的準備及培養(yǎng)基的制備實驗四:細菌及真菌的接種、分離培養(yǎng)實驗五:細菌的生化試驗實驗六:藥敏試驗實驗七:沉淀反應及凝集反應實驗八:病毒的血凝及血凝抑制試驗實驗九:腸道桿菌的檢驗(選修)實驗十:幅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選修)實驗十一:病毒的雞胚培養(yǎng)(選修)專業(yè)還開設實訓:實訓時間為一周。目標:學會細菌病和病毒病的實驗室診斷實訓一:1.實驗動物接種;2.病毒的雞胚接種;3.培養(yǎng)基的制備(營養(yǎng)
24、瓊脂、SS培養(yǎng)基、伊紅美藍瓊脂、麥康凱瓊脂等);4.高壓蒸氣滅菌器、電熱恒溫干燥箱的使用和保養(yǎng)。實訓二:1.實驗動物剖檢、病料觸片美蘭染色及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2.瓊脂平板的制備。實訓三:1.細菌培養(yǎng)物的涂片及革蘭氏染色、細菌的藥敏試驗、細菌的純培養(yǎng);2.雞的采血、被檢血清及1%紅細胞懸液的制備。實訓四:1.瓊脂擴散試驗;2.細菌的生化試驗;3.HA實訓五:1.HI;2.瓊擴試驗結果、生化試驗結果觀察;3.玻璃器皿的洗刷和包裝。3、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將啟發(fā)式、討論式、交互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地應用于教學,突出能力培養(yǎng),通過生產一線、實驗室操作實踐,讓學生主動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科學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不斷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設或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興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合作合同
- 工程裝修合同補充協(xié)議
- 合同和協(xié)議合同協(xié)議書
- 濟南護理職業(yè)學院《植物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服裝色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光電子電路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生活適應的設計與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健康醫(yī)學院《中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寫作(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黃河交通學院《自動化專業(yè)技能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2輸變電工程建設安全管理規(guī)定
- 備課專業(yè)化讀書分享課件
- 《爆破作業(yè)單位許可證》申請表
-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材分析
- 市政道路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技術課件
- 全冊(教學設計)-蘇教版勞動六年級下冊
-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3800字(論文)】
- 尺寸鏈的計算表格
- 夏玉米套種辣椒技術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5人(共500題含答案解析)筆試歷年難、易錯考點試題含答案附詳解
- DB6101T 197-2022 藤蔓類尾菜堆肥技術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