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優(yōu)化方案_第1頁
頭痛優(yōu)化方案_第2頁
頭痛優(yōu)化方案_第3頁
頭痛優(yōu)化方案_第4頁
頭痛優(yōu)化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沐陽縣中醫(yī)院科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一頭痛中醫(yī)腦病科優(yōu)化方案(2009)疾病名稱中醫(yī):頭痛(TCD:BNG060)西醫(yī):偏頭痛該病種完整的診療方案一,診斷標準1、概述:偏頭痛是一組常見的血管性頭痛,為發(fā)作性神經血管功能障礙引起,臨床是以反復發(fā)作性一側或雙側劇烈搏動樣頭痛,常伴有惡心、嘔吐為特征;發(fā)作前可有視覺,肢體感覺,運動障礙,情緒改變等先兆。多在青春期發(fā)病,常有家族史。在頭痛間歇期一切正常。中醫(yī)文獻,把偏頭痛歸于“頭風”范疇。2、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王永炎、嚴世蕓主編的實用中醫(yī)內科學(上??萍汲霭嫔?,2009年)。(1)主要癥狀:頭痛,或全頭痛,或局部疼痛,性質可為劇痛、隱痛、脹

2、痛、搏動痛等.急性起病,反復發(fā)作,發(fā)病前多有誘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癥狀.(2)輔助檢查:應查血常規(guī)、測血壓,必要時進行顱腦cT、MRI檢查、腦脊液、腦電圖、經顱多普勒彩色超聲(TCD、血液流變學指標,排除器質性疾病.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HIS國際頭痛疾病分類(2004年)第二版(:ICHAII)原發(fā)性頭痛(偏頭痛)診斷標準。(1)偏頭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發(fā)作符合標準B-D。B、每次疼痛持續(xù)472小時(未治療或治療無效)a.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兩個特征:單側性;搏動性;程度為中度或重度(日?;顒邮芟藁蛲V梗?;因日常的體力活動加重,或導致無法進行日常運動(如走路或爬樓梯).Dk發(fā)作期間至少具

3、有下列的一項:惡心和/或嘔吐;畏光和怕聲.E、不能歸因于另一疾病。(2)偏頭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發(fā)作符合標準B-D.B、先兆包括以下癥狀至少一種,但沒有運動機能減弱:完全可逆的視覺癥狀,包括陽性的表現(如:點狀色斑或線形閃光幻覺)和/或陰性的表現(如視野缺損):完全可逆的感覺癥狀,包括陽性的表現(如針刺感)和/或陰性的表現(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語困難性語言障礙。C、以下標準至少二項:雙側視覺癥狀和/或單側感覺癥狀;至少一種先兆癥狀逐漸發(fā)展歷時/5分鐘和/或不同的先兆癥狀相繼出現歷時/>5分鐘:每種癥狀持續(xù)A5分鐘且W60分鐘.口頭痛符合無先兆偏頭痛的標準B_Q開始時伴有先兆癥狀

4、發(fā)生,或在先兆發(fā)生后60分鐘以內出現。E、不能歸因于另一疾病。(3)偏頭痛其他類型2 .中醫(yī)分型1 .肝陽上亢證:頭痛而脹,或抽搐跳痛,上沖巔頂,面紅耳赤,耳嗚如蟬,心煩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脅痛,夜眠不寧,舌紅,苔薄黃,脈沉弦有力。2 .氣血兩虛證:頭痛而暈,遇勞則重,自汗,氣短,畏風,神疲乏力,面色胱白,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而弱。3 .痰濁內阻證:頭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脫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脈沉弦或沉滑.4 .肝腎虧虛證:頭痛,顛紅,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煩躁失眠,或遺精,性欲亢進,舌紅而干,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弦數.5 .瘀血阻絡證:頭痛跳痛或如錐如刺,痛有定處,經久不愈,面色晦黯

5、,舌紫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或澀。3 .治法方藥1 。肝陽上亢證:癥狀:頭痛而脹,或抽搐跳痛,上沖巔頂,面紅耳赤,耳嗚如蟬,心煩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脅痛,夜眠不寧,舌紅,苔薄黃,脈沉弦有力.治法:平肝潛陽熄風。代表方:天麻鉤藤飲或柴胡加龍牡湯加減.天麻、鉤藤、石決明、磁石一一平肝熄風潛陽,山桅、黃苓、丹皮、菊花、桑葉、龍膽草、夏枯草一一苦寒清泄肝熱,桑寄生、生地、首烏、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石斛、杜仲一補益肝腎,牛膝、益母草、白芍一一活血調血,引血下行,夜交藤-養(yǎng)心安神.也可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2 .氣血兩虛證:癥狀:頭痛而暈,遇勞則重,自汗,氣短,畏風,神疲乏力,面色胱白,舌淡紅,苔

6、薄白,脈沉細而弱。治法:養(yǎng)血滋陰,和絡止痛。代表方:加味四物湯加減.本方功用養(yǎng)血調血,柔肝止痛,可用于治療因血虛頭竅失養(yǎng)而引起的頭痛。當歸、生、熟地、白芍、首烏、枸杞子一一養(yǎng)血滋陰;川茸、菊花、蔓荊子一一清利頭目,平肝止痛;五味子、遠志、棗仁-養(yǎng)心安神.3。痰濁內阻證:癥狀:頭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脫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脈沉弦或沉滑。治法:健脾燥濕,化痰降逆.代表方: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本方功能燥濕化痰,平肝熄風,用于治療脾虛生痰,風痰上擾清空所導致的頭痛.半夏、陳皮一決和中化痰;白術、茯苓一一健脾化濕;天麻、白蔗藜-平肝熄風;蔓荊子-散頭面之風邪。4 .肝腎虧虛證:癥狀:頭痛,顛紅,潮熱,

7、盜汗,五心煩熱,煩躁失眠,或遺精,性欲亢進,舌紅而干,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弦數。治法:養(yǎng)陰補腎,填精生髓.代表藥:大補元煎加減.本方功能滋補腎陰,可用于腎精虧虛,腎陰不足證.熟地、枸杞、女貞子-滋腎填精;杜仲、川斷-一補益肝腎;龜板一一滋陰益腎潛陽;山萸肉-養(yǎng)肝澀精;山藥、人參、當歸、白芍-補益氣血。5 .瘀血阻絡證:癥狀:頭痛跳痛或如錐如刺,痛有定處,經久不愈,面色晦黯,舌紫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或澀.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止痛.代表方:通竅活血湯加減。本方功用活血化瘀,通竅止痛??捎糜陴鲅铚}絡所致的頭部刺痛,唇舌紫黯諸證.川茸、赤芍、桃仁、益母草-活血化瘀止痛;當歸一一養(yǎng)血活血;

8、白芷、細辛一一辛散通竅止痛。四。中醫(yī)外治治療1 .一般頭痛可按摩太陽,推印堂,拿風池,點按合谷穴。2 .根據頭痛的輕重緩急,或針、或灸、或點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或遠道取穴、或兩者兼用,方法有耳針、腕踝針、電針等。主穴:風池、太陽、百會、合谷。配穴:瘀血頭痛可配合阿是穴、血海、三陰交;痰濁頭痛可配合頭維、豐隆、陰陵泉;肝陽頭痛可配太沖、太溪;氣血兩虛頭痛可配心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陰虛陽亢頭痛可配腎俞、肝俞、太沖、太溪。5 .其他療法可選用耳穴埋子等方法加強療效。6 .難點分析難點分析:頑固性偏頭痛的止痛,偏頭痛發(fā)作期的治療以控制癥狀為目的,在發(fā)作先兆期迅速給予藥物以圖阻止發(fā)作,在發(fā)作期給予藥

9、物以圖減輕頭痛程度和縮短發(fā)作持續(xù)時間,臨床上尚能達到一定的療效。但頑固性的偏頭痛痛性劇烈,需多次重復使用止痛藥物,或長期使用預防性治療藥物,這些藥物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些副作用,如由于血管收縮劑的使用,可使患者更易發(fā)生心肌梗死、腎動脈狹窄、腦梗死、外周小動脈閉塞引起壞疽,或部分病人可發(fā)生纖維化疾?。磺傲邢偎匾种苿?阿司匹林,主要有胃腸道刺激癥狀,長期大量應用可引起慢性中毒;若使用可待因、嗎啡、哌替定等麻醉止痛劑,止痛效果較好但易成癮,導致其使用受到限制。解題思路:發(fā)掘中醫(yī)藥參與治療的優(yōu)勢,關鍵在于合理運用中西醫(yī)治療方法,早期先用止痛藥控制病情,同時施以辨證論治,這樣既可以見效快,又可鞏固療效,

10、減少止痛藥的劑量及減輕其副作用。中醫(yī)藥治療不可拘泥于使用止痛藥,而應以中醫(yī)整體觀念對本病辨證論治,辨經用藥,堅持整體與局部相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長期與短期治療相結合,以能全面調整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經絡之間的平衡,使人處于最佳狀態(tài)對偏頭痛目前尚缺少高效、速效的中藥止痛劑,應采用中成藥口服、針灸、外治等綜合療法進行止痛(參照“治療”部分的內容)。其中針灸治療可調理經絡氣血及臟腑功能,達到迅速止痛的效果。外治法可通過敷、熨、滴鼻、塞鼻或蒸熏使藥物迅速起效以止痛。七。療效評價發(fā)作期療效評價參照以下標準(參考EuropeanFederationofNeurologicalSoc

11、ieties(EFNS)2006年(EFNSjuideineonthedrugtreatmentofmigrainereport0fanEFNStaskForce)、2009年(guidelineonthedrugtreatmentofmigrainerevisedreportofanEFNStaskforce):(1)治愈:用藥24小時內疼痛消失,其后48小時內頭痛無再次發(fā)作。(2)有效:用藥24小時內頭痛癥狀從中度、重度減輕到輕度,其后48小時內并維持疼痛減輕.(3)無效:用藥72小時內頭痛無明顯緩解。通過口服中藥,針灸及按摩等治療結合耳穴埋子等,其有效率較前有所改善,治愈率提高3。1%,

12、有效率提高4。8%.八。優(yōu)化方案: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在中醫(yī)主證的前提下,通過注重基礎上注意相關變證及兼加癥的藥物調整,完善即定處方的靈活性及適應性,借此以便提高治療效果。沐陽縣中醫(yī)院腦病科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一頭痛中醫(yī)優(yōu)化方案(2010)疾病名稱中醫(yī):頭痛(TCD:BNG06西醫(yī):偏頭痛0)該病種完整的診療方案一。診斷標準1、概述:偏頭痛是一組常見的血管性頭痛,為發(fā)作性神經血管功能障礙引起,臨床是以反復發(fā)作性一側或雙側劇烈搏動樣頭痛,常伴有惡心、嘔吐為特征;發(fā)作前可有視覺,肢體感覺,運動障礙,情緒改變等先兆。多在青春期發(fā)病,常有家族史。在頭痛間歇期一切正常.中醫(yī)文獻,把偏頭痛歸于“頭風”范疇。2、診

13、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王永炎、嚴世蕓主編的實用中醫(yī)內科學(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1)主要癥狀:頭痛,或全頭痛,或局部疼痛,性質可為劇痛、隱痛、脹痛、搏動痛等。急性起病,反復發(fā)作,發(fā)病前多有誘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癥狀。(2)輔助檢查:應查血常規(guī)、測血壓,必要時進行顱腦cT、MRI檢查、腦脊液、腦電圖、經顱多普勒彩色超聲(TCD、血液流變學指標,排除器質性疾病。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HIS國際頭痛疾病分類(2004年)第二版(:ICHDII)原發(fā)性頭痛(偏頭痛)診斷標準。(1)偏頭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發(fā)作符合標準B-DB、每次疼痛持續(xù)472小時(未治療或治療無效)a。

14、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兩個特征:單側性;搏動性:程度為中度或重度(日?;顒邮芟藁蛲V梗?;因日常的體力活動加重,或導致無法進行日常運動(如走路或爬樓梯)??诎l(fā)作期間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項:惡心和/或嘔吐;畏光和怕聲。E、不能歸因于另一疾病。(2)偏頭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發(fā)作符合標準B-D.B、先兆包括以下癥狀至少一種,但沒有運動機能減弱:完全可逆的視覺癥狀,包括陽性的表現(如:點狀色斑或線形閃光幻覺)和/或陰性的表現(如視野缺損);完全可逆的感覺癥狀,包括陽性的表現(如針刺感)和/或陰性的表現(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語困難性語言障礙。C、以下標準至少二項:雙側視覺癥狀和/或單側感覺癥狀;至少一

15、種先兆癥狀逐漸發(fā)展歷時>/5分鐘和/或不同的先兆癥狀相繼出現歷時/>5分鐘:每種癥狀持續(xù)A5分鐘且W60分鐘.D.頭痛符合無先兆偏頭痛的標準B_D,開始時伴有先兆癥狀發(fā)生,或在先兆發(fā)生后60分鐘以內出現。E、不能歸因于另一疾病。(3)偏頭痛其他類型2 .中醫(yī)分型1 .肝陽上亢證:頭痛而脹,或抽搐跳痛,上沖巔頂,面紅耳赤,耳嗚如蟬,心煩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脅痛,夜眠不寧,舌紅,苔薄黃,脈沉弦有力.2 .氣血兩虛證:頭痛而暈,遇勞則重,自汗,氣短,畏風,神疲乏力,面色胱白,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而弱.3 .痰濁內阻證:頭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脫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脈沉弦或沉滑。4 .

16、肝腎虧虛證:頭痛,顛紅,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煩躁失眠,或遺精,性欲亢進,舌紅而干,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弦數.5 .瘀血阻絡證:頭痛跳痛或如錐如刺,痛有定處,經久不愈,面色晦黯,舌紫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或澀。3 .治法方藥1 。肝陽上亢證:癥狀:頭痛而脹,或抽搐跳痛,上沖巔頂,面紅耳赤,耳嗚如蟬,心煩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脅痛,夜眠不寧,舌紅,苔薄黃,脈沉弦有力。治法:平肝潛陽熄風.代表方:天麻鉤藤飲或柴胡加龍牡湯加減。天麻、鉤藤、石決明、磁石一一平肝熄風潛陽,山桅、黃苓、丹皮、菊花、桑葉、龍膽草、夏枯草一一苦寒清泄肝熱,桑寄生、生地、首烏、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石斛、杜仲一補益肝腎

17、,牛膝、益母草、白芍一-活血調血,引血下行,夜交藤-養(yǎng)心安神。也可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若因肝郁化火,肝火炎上,而癥見頭痛劇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漫黃者,加夏枯草、龍膽草、大黃。臨證備要偏頭痛,又稱偏頭風,臨床頗為常見。其特點是疼痛暴作,痛勢甚劇,半側頭痛,或左或右,或連及眼齒,呈脹痛、刺痛或跳痛,可反復發(fā)作,經年不愈,痛止如常人.可因情緒波動,或疲勞過度而引發(fā)。偏頭痛的病因雖多,但與肝陽偏亢,肝經風火上擾關系最為密切.偏頭痛的治療多以平肝清熱,熄風通絡為法,選用菊花、天麻、黃苓、白芍、川茸、白芷、生石膏、珍珠母,藁本,蔓荊子、鉤藤、全蝎,地龍等藥。肝火偏盛者,加龍膽草、夏枯草,山桅,丹

18、皮等;若久病人絡,證見面色晦滯,唇舌紫暗瘀斑者,可合人血府逐瘀湯,并酌加全蝎、娛蚣、廣蟲等,以散瘀通絡,搜剔熄風.2 .氣血兩虛證:癥狀:頭痛而暈,遇勞則重,自汗,氣短,畏風,神疲乏力,面色胱白,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而弱。治法:養(yǎng)血滋陰,和絡止痛.代表方:加味四物湯加減。本方功用養(yǎng)血調血,柔肝止痛,可用于治療因血虛頭竅失養(yǎng)而引起的頭痛。當歸、生、熟地、白芍、首烏、枸杞子血滋陰;川茸、菊花、蔓荊子清利頭目,平肝止痛;五味子、遠志、棗仁-養(yǎng)心安神.加減:若因血虛氣弱者,兼見乏力氣短,神疲懶言,汗出惡風等,可選加黨參、黃苣、白術。3 .痰濁內阻證:癥狀:頭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脫滿悶,嘔惡痰涎,苔白

19、膩,脈沉弦或沉滑。治法:健脾燥濕,化痰降逆。代表方: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本方功能燥濕化痰,平肝熄風,用于治療脾虛生痰,風痰上擾清空所導致的頭痛。半夏、陳皮一一和中化痰;白術、茯苓-健脾化濕;天麻、白蔗藜一-平肝熄風;蔓荊子一一散頭面之風邪.加減:若痰濕久郁化熱,口苦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可加黃苓,竹茹,枳實、膽星.4 .肝腎虧虛證:癥狀:頭痛,顛紅,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煩躁失眠,或遺精,性欲亢進,舌紅而干,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弦數。治法:養(yǎng)陰補腎,填精生髓.代表藥:大補元煎加減.本方功能滋補腎陰,可用于腎精虧虛,腎陰不足證。熟地、枸杞、女貞子一-滋腎填精;杜仲、川斷-一補益肝腎;龜板

20、一一滋陰益腎潛陽;山萸肉-養(yǎng)肝澀精;山藥、人參、當歸、白芍-補益氣血。加減:若頭痛而暈,頭面轟熱,面頰紅赤,時伴汗出,證屬腎陰虧虛,虛火上炎者,去人參,加知母、黃柏,以滋陰泄火,或方用知柏地黃丸.5。瘀血阻絡證:癥狀:頭痛跳痛或如錐如刺,痛有定處,經久不愈,面色晦黯,舌紫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或澀.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止痛。代表方:通竅活血湯加減。本方功用活血化瘀,通竅止痛??捎糜陴鲅铚}絡所致的頭部刺痛,唇舌紫黯諸證。川茸、赤芍、桃仁、益母草一一活血化瘀止痛;當歸一一養(yǎng)血活血;白芷、細辛-一辛散通竅止痛.加減:若頭痛較劇,久痛不已,可加全蝎、娛蚣等搜風通絡止痛.4 .中醫(yī)外治治療1

21、.一般頭痛可按摩太陽,推印堂,拿風池,點按合谷穴。2 .根據頭痛的輕重緩急,或針、或灸、或點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或遠道取穴、或兩者兼用,方法有耳針、腕踝針、電針等。主穴:風池、太陽、百會、合谷。配穴:瘀血頭痛可配合阿是穴、血海、三陰交;痰濁頭痛可配合頭維、豐隆、陰陵泉;肝陽頭痛可配太沖、太溪;氣血兩虛頭痛可配心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陰虛陽亢頭痛可配腎俞、肝俞、太沖、太溪.五。其他療法可選用耳穴埋子等方法加強療效.六。難點分析難點分析:頑固性偏頭痛的止痛,偏頭痛發(fā)作期的治療以控制癥狀為目的,在發(fā)作先兆期迅速給予藥物以圖阻止發(fā)作,在發(fā)作期給予藥物以圖減輕頭痛程度和縮短發(fā)作持續(xù)時間,臨床上尚能達到

22、一定的療效.但頑固性的偏頭痛痛性劇烈,需多次重復使用止痛藥物,或長期使用預防性治療藥物,這些藥物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些副作用,如由于血管收縮劑的使用,可使患者更易發(fā)生心肌梗死、腎動脈狹窄、腦梗死、外周小動脈閉塞引起壞疽,或部分病人可發(fā)生纖維化疾??;前列腺素抑制劑一一阿司匹林,主要有胃腸道刺激癥狀,長期大量應用可引起慢性中毒:若使用可待因、嗎啡、哌替定等麻醉止痛劑,止痛效果較好但易成癮,導致其使用受到限制。解題思路:發(fā)掘中醫(yī)藥參與治療的優(yōu)勢,關鍵在于合理運用中西醫(yī)治療方法,早期先用止痛藥控制病情,同時施以辨證論治,這樣既可以見效快,又可鞏固療效,減少止痛藥的劑量及減輕其副作用。中醫(yī)藥治療不可拘泥

23、于使用止痛藥,而應以中醫(yī)整體觀念對本病辨證論治,辨經用藥,堅持整體與局部相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長期與短期治療相結合,以能全面調整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經絡之間的平衡,使人處于最佳狀態(tài)。對偏頭痛目前尚缺少高效、速效的中藥止痛劑,應采用中成藥口服、針灸、外治等綜合療法進行止痛(參照“治療”部分的內容)。其中針灸治療可調理經絡氣血及臟腑功能,達到迅速止痛的效果.外治法可通過敷、熨、滴鼻、塞鼻或蒸熏使藥物迅速起效以止痛。七.療效評價發(fā)作期療效評價參照以下標準(參考EuropeanFederationofNeurologicalSocieties(EFNS)200彈(EFNSgui

24、deineonthedrugtreatmentofmigrainereport0fanEFNStaskForce)、2009年(guidelineonthedrugtreatmentofmigrainerevisedreportofanEFNStaskforce):(1)治愈:用藥24小時內疼痛消失,其后48小時內頭痛無再次發(fā)作.(2)有效:用藥24小時內頭痛癥狀從中度、重度減輕到輕度,其后48小時內并維持疼痛減輕。(3)無效:用藥72小時內頭痛無明顯緩解。通過口服中藥優(yōu)化調整,及針灸,按摩手法調整等治療結合耳穴埋子等,具有效率較上一年有所改善,治愈率提高2。1%有效率提高3。2%.八.優(yōu)化方

25、案仍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對處方口服中藥內容進一步調整,再者結合中醫(yī)淺針療法,完善中醫(yī)治療的多變性及靈活性,借此以便提高治療效果.沐陽縣中醫(yī)院腦病科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一頭痛中醫(yī)優(yōu)化方案(2011)疾病名稱中醫(yī):頭痛(TCD:BNG060西醫(yī):偏頭痛該病種完整的診療方案一,診斷標準1、概述:偏頭痛是一組常見的血管性頭痛,為發(fā)作性神經血管功能障礙引起,臨床是以反復發(fā)作性一側或雙側劇烈搏動樣頭痛,常伴有惡心、嘔吐為特征;發(fā)作前可有視覺,肢體感覺,運動障礙,情緒改變等先兆.多在青春期發(fā)病,常有家族史.在頭痛間歇期一切正常。中醫(yī)文獻,把偏頭痛歸于“頭風”范疇。2、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王永炎、

26、嚴世蕓主編的實用中醫(yī)內科學(上??萍汲霭嫔?2009年).(1)主要癥狀:頭痛,或全頭痛,或局部疼痛,性質可為劇痛、隱痛、脹痛、搏動痛等。急性起病,反復發(fā)作,發(fā)病前多有誘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癥狀。(2)輔助檢查:應查血常規(guī)、測血壓,必要時進行顱腦cT、MRI檢查、腦脊液、腦電圖、經顱多普勒彩色超聲(TCD)血液流變學指標,排除器質性疾病。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口KHIS國際頭痛疾病分類(2004年)第二版(:ICHD-II)原發(fā)性頭痛(偏頭痛)診斷標準(1)偏頭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發(fā)作符合標準B-DoB、每次疼痛持續(xù)472小時(未治療或治療無效)a。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兩個特征:單側性;搏動

27、性;程度為中度或重度(日?;顒邮芟藁蛲V梗?;因日常的體力活動加重,或導致無法進行日常運動(如走路或爬樓梯).口發(fā)作期間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項:惡心和/或嘔吐;畏光和怕聲.E、不能歸因于另一疾病。(2)偏頭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發(fā)作符合標準B-DoB、先兆包括以下癥狀至少一種,但沒有運動機能減弱:完全可逆的視覺癥狀,包括陽性的表現(如:點狀色斑或線形閃光幻覺)和/或陰性的表現(如視野缺損);完全可逆的感覺癥狀,包括陽性的表現(如針刺感)和/或陰性的表現(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語困難性語言障礙。C、以下標準至少二項:雙側視覺癥狀和/或單側感覺癥狀:至少一種先兆癥狀逐漸發(fā)展歷時/5分鐘和/或不同的

28、先兆癥狀相繼出現歷時/>5分鐘:每種癥狀持續(xù)A5分鐘且W60分鐘。D.頭痛符合無先兆偏頭痛的標準B_D,開始時伴有先兆癥狀發(fā)生,或在先兆發(fā)生后60分鐘以內出現。E、不能歸因于另一疾病。(3)偏頭痛其他類型二。中醫(yī)分型1 .肝陽上亢證:頭痛而脹,或抽搐跳痛,上沖巔頂,面紅耳赤,耳嗚如蟬,心煩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脅痛,夜眠不寧,舌紅,苔薄黃,脈沉弦有力。2 .氣血兩虛證:頭痛而暈,遇勞則重,自汗,氣短,畏風,神疲乏力,面色胱白,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而弱。3 .痰濁內阻證:頭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脫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脈沉弦或沉滑。4 .肝腎虧虛證:頭痛,顛紅,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煩躁失

29、眠,或遺精,性欲亢進,舌紅而干,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弦數。5。瘀血阻絡證:頭痛跳痛或如錐如刺,痛有定處,經久不愈,面色晦黯,舌紫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或澀。三。治法方藥1 。肝陽上亢證:癥狀:頭痛而脹,或抽搐跳痛,上沖巔頂,面紅耳赤,耳嗚如蟬,心煩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脅痛,夜眠不寧,舌紅,苔薄黃,脈沉弦有力。治法:平肝潛陽熄風。代表方:天麻鉤藤飲或柴胡加龍牡湯加減。天麻、鉤藤、石決明、磁石-一平肝熄風潛陽,山桅、黃苓、丹皮、菊花、桑葉、龍膽草、夏枯草一-苦寒清泄肝熱,桑寄生、生地、首烏、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石斛、杜仲-補益肝腎,牛膝、益母草、白芍一-活血調血,引血下行,夜交藤一-養(yǎng)

30、心安神。也可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若因肝郁化火,肝火炎上,而癥見頭痛劇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演黃者,加夏枯草、龍膽草、大黃。若兼肝腎虧虛,水不涵木,癥見頭暈目澀,視物不明,遇勞加重,腰膝酸軟者,可選加枸杞、白芍、山萸肉。臨證備要偏頭痛,又稱偏頭風,臨床頗為常見。其特點是疼痛暴作,痛勢甚劇,半側頭痛,或左或右,或連及眼齒,呈脹痛、刺痛或跳痛,可反復發(fā)作,經年不愈,痛止如常人??梢蚯榫w波動,或疲勞過度而引發(fā)。偏頭痛的病因雖多,但與肝陽偏亢,肝經風火上擾關系最為密切。偏頭痛的治療多以平肝清熱,熄風通絡為法,選用菊花、天麻、黃苓、白芍、川茸、白芷、生石膏、珍珠母,藁本,蔓荊子、鉤藤、全蝎,地龍等

31、藥。肝火偏盛者,加龍膽草、夏枯草,山桅,丹皮等;若久病人絡,證見面色晦滯,唇舌紫暗瘀斑者,可合人血府逐瘀湯,并酌加全蝎、娛蚣、廣蟲等,以散瘀通絡,搜剔熄風。2 .氣血兩虛證:癥狀:頭痛而暈,遇勞則重,自汗,氣短,畏風,神疲乏力,面色胱白,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而弱治法:養(yǎng)血滋陰,和絡止痛.代表方:加味四物湯加減.本方功用養(yǎng)血調血,柔肝止痛,可用于治療因血虛頭竅失養(yǎng)而引起的頭痛。當歸、生、熟地、白芍、首烏、枸杞子一一養(yǎng)血滋陰;川茸、菊花、蔓荊子一一清利頭目,平肝止痛;五味子、遠志、棗仁一-養(yǎng)心安神。加減:若因血虛氣弱者I兼見乏力氣短,神疲懶言,汗出惡風等,可選加黨參、黃苣、白術;若陰血虧虛,陰不

32、斂陽,肝陽上擾者,可加入天麻、鉤藤、石決明、菊花等。3。痰濁內阻證:癥狀:頭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脫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脈沉弦或沉滑.治法:健脾燥濕,化痰降逆。代表方: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本方功能燥濕化痰,平肝熄風,用于治療脾虛生痰,風痰上擾清空所導致的頭痛。半夏、陳皮一一和中化痰;白術、茯苓一一健脾化濕;天麻、白蔗藜一-平肝熄風;蔓荊子一一散頭面之風邪。加減:若痰濕久郁化熱,口苦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可加黃苓,竹茹,枳實、膽星。若胸悶嘔惡明顯,加厚樸、枳殼、生姜。4。肝腎虧虛證:癥狀:頭痛,顛紅,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煩躁失眠,或遺精性欲亢進,舌紅而干,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弦數。治

33、法:養(yǎng)陰補腎,填精生髓。代表藥:大補元煎加減.本方功能滋補腎陰,可用于腎精虧虛,腎陰不足證。熟地、枸杞、女貞子一-滋腎填精;杜仲、川斷一-補益肝腎;龜板一-滋陰益腎潛陽;山萸肉一-養(yǎng)肝澀精;山藥、人參、當歸、白芍一-補益氣血。加減:若頭痛而暈,頭面轟熱,面頰紅赤,時伴汗出,證屬腎陰虧虛,虛火上炎者,去人參,加知母、黃柏,以滋陰泄火,或方用知柏地黃丸。若頭痛畏寒,面色胱白,四肢不溫,腰膝無力,舌淡,脈細無力,證屬腎陽不足者,當溫補腎陽,選用右歸丸或金匱腎氣丸加減.5.瘀血阻絡證:癥狀:頭痛跳痛或如錐如刺,痛有定處,經久不愈,面色晦黯,舌紫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或澀。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止痛

34、。代表方:通竅活血湯加減。本方功用活血化瘀,通竅止痛。可用于瘀血阻滯脈絡所致的頭部刺痛,唇舌紫黯諸證。川茸、赤芍、桃仁、益母草一-活血化瘀止痛;當歸一-養(yǎng)血活血;白芷、細辛-一辛散通竅止痛。加減:若頭痛較劇,久痛不已,可加全蝎、娛蚣、地鱉蟲等,搜風通絡止痛。四.中醫(yī)外治治療1 .一般頭痛可按摩太陽,推印堂,拿風池,點按合谷穴。2 .根據頭痛的輕重緩急,或針、或灸、或點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或遠道取穴、或兩者兼用,方法有耳針、腕踝針、電針等。主穴:風池、太陽、百會、合谷。配穴:瘀血頭痛可配合阿是穴、血海、三陰交;痰濁頭痛可配合頭維、豐隆、陰陵泉;肝陽頭痛可配太沖、太溪;氣血兩虛頭痛可配心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陰虛陽亢頭痛可配腎俞、肝俞、太沖、太溪.(3)淺針療法取百會、合谷(雙側)、上星、神庭、太陽(雙側)、列缺,宜先補后瀉。久病者,宜補多瀉少。若偏頭痛,加風池(雙側)、絲竹空(雙側)、足三里(雙側),用平補平瀉;痰多,加尺澤(雙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