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會計學1第一頁,共167頁。教學方法:理論教學重點、難點、關(guān)鍵:G+細胞壁的結(jié)構(gòu)、 細菌(xjn)的 特殊構(gòu)造及意義、 細菌(xjn)的L型第1頁/共166頁第二頁,共167頁。第2頁/共166頁第三頁,共167頁。細菌(xjn)的形態(tài)與結(jié)構(gòu) 第一節(jié) 細 菌(bacterium) 一、細菌(xjn)的大小與形態(tài)1.細菌的大小(dxio) -觀察儀器:光學顯微鏡 測量單位:微米(m)第3頁/共166頁第四頁,共167頁。 球菌(qijn)(coccus)2.細菌(xjn)的形態(tài)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桿菌(gnjn)(bacillus)-第4頁/共166頁第五頁,共167頁。
2、 外觀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徑 在1m左右,由于繁殖時細菌 分裂平面不同和分裂后菌體之 間相互粘附程度不一,可有 以 下幾種(j zhn)排列方式:球菌(qijn)(coccus):第5頁/共166頁第六頁,共167頁。 雙球菌(qijn) 如:腦膜炎球菌(qijn)、淋球菌(qijn) 葡萄球菌(p to qi jn) 如:金黃色葡萄球菌(p to qi jn)鏈球菌 如: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四聯(lián)球菌(qijn) 如:四聯(lián)加夫基菌八疊球菌 如: 藤黃八疊球菌第6頁/共166頁第七頁,共167頁。雙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p to qi jn)第7頁/共166頁第八頁,共167頁。球菌(qijn)(co
3、ccus)第8頁/共166頁第九頁,共167頁。 形態(tài)多呈直桿狀,也有的菌體 稍彎;多數(shù)呈分散(fnsn)存在,亦有 規(guī)則排列者。不同桿菌的大小、 長短、粗細很不一致。根據(jù)桿 菌的形態(tài)、排列特點不同,有 如下分類:桿菌(gnjn)(bacillus):第9頁/共166頁第十頁,共167頁。 鏈桿菌(gnjn) 如:炭疽桿菌(gnjn) 梭桿菌(gnjn) 如:核梭桿菌(gnjn) 球桿菌(gnjn) 如:布氏桿菌(gnjn) 分支桿菌 如:結(jié)核桿菌 棒狀桿菌 如:白喉桿菌 第10頁/共166頁第十一頁,共167頁。桿菌(gnjn)(bacillus)第11頁/共166頁第十二頁,共167頁。肉
4、毒梭菌炭疽(tnj)桿菌球桿菌(gnjn)白喉(bihu)棒狀桿菌 傷寒沙門(氏)菌 結(jié)核分支桿菌第12頁/共166頁第十三頁,共167頁。菌體彎曲,長度不等 有以下幾種形態(tài)(xngti)分類: 螺菌 :菌體彎曲(wnq)僵硬,有多個彎曲(wnq) 如 鼠咬熱螺菌 螺桿菌 :菌體彎曲柔和,有兩個(lin )以 上彎曲呈螺旋型 如幽門螺桿菌 弧菌 :菌體彎曲柔和,只有一個彎曲 如 霍亂弧菌 螺形菌 (soirala bacterium):第13頁/共166頁第十四頁,共167頁。第14頁/共166頁第十五頁,共167頁。細菌(xjn)的結(jié)構(gòu) 細菌的結(jié)構(gòu)分為(fn wi)以下兩類: 基本結(jié)構(gòu)(ji
5、gu) 包括:細胞壁;細胞膜; 細胞質(zhì);核質(zhì)。特殊結(jié)構(gòu) 包括:莢膜; 鞭 毛;芽 胞;菌毛 。第15頁/共166頁第十六頁,共167頁。 細菌(xjn)的基本結(jié)構(gòu)模式圖第16頁/共166頁第十七頁,共167頁。一、細菌的基本(jbn)結(jié)構(gòu)細胞壁(cell wall)- 位于細菌細胞 的最外層,包繞在細胞膜的 周圍,堅韌而富有彈性的膜 狀結(jié)構(gòu)(jigu)。組成較復(fù)雜,并隨 不同細菌而異。第17頁/共166頁第十八頁,共167頁。1、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組分(zfn): 肽聚糖、磷壁酸、蛋 白 質(zhì)(1)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細菌 細胞壁中的主要成分,為原核(yun h)細 胞所特有。
6、亦稱為(chn wi):粘肽、糖肽、胞壁質(zhì)第18頁/共166頁第十九頁,共167頁。 其主要化學(huxu)組成為: 肽 聚 糖四肽側(cè)鏈- 五肽交聯(lián)橋-聚糖骨架(gji)-N-乙酰葡糖胺(G) N-乙酰胞壁酸(M)L-丙氨酸,D-谷氨酸L-賴氨酸,D-丙氨酸甘氨酸(x)第19頁/共166頁第二十頁,共167頁。MMMMGGGGMMMMGGGGMMMMGGGGMMMMGGGG革蘭陽性菌的肽聚糖結(jié)構(gòu)(jigu)MN-乙酰胞壁酸GN-乙酰葡糖氨四肽側(cè)鏈五肽橋1、4 糖苷鍵溶菌酶作用點青霉素作用點第20頁/共166頁第二十一頁,共167頁。革蘭陽性(yngxng)細胞壁肽聚糖結(jié)構(gòu)第21頁/共166頁第
7、二十二頁,共167頁。革蘭陽性(yngxng)細胞壁肽聚糖結(jié)構(gòu) 聚糖骨架(gji):是由G和M經(jīng) - 1、4糖 苷鍵連接第22頁/共166頁第二十三頁,共167頁。四肽側(cè)鏈: 都從M上延伸(ynshn)出來 由L-丙氨酸,D-谷 氨酸,L-賴氨酸, D-丙氨酸組成 第23頁/共166頁第二十四頁,共167頁。第三位L-賴氨酸可隨菌種不同(b tn) 而變化。 (G-為二氨基庚二酸)是五肽交鏈橋一端的連接點,另一端為第四位D-丙氨酸( G-無五肽交鏈橋)構(gòu)成一個三維立體的、抗機械強度大的網(wǎng)格(wn )狀結(jié)構(gòu),層數(shù)多達50層第24頁/共166頁第二十五頁,共167頁。第25頁/共166頁第二十六頁
8、,共167頁。第26頁/共166頁第二十七頁,共167頁。細胞膜細胞質(zhì)磷壁酸肽聚糖第27頁/共166頁第二十八頁,共167頁。肽聚糖脂多糖(du tn)細胞質(zhì)細胞膜脂蛋白外膜外膜蛋白周漿間隙(jin x)第28頁/共166頁第二十九頁,共167頁。第29頁/共166頁第三十頁,共167頁。磷壁酸壁磷壁酸-通過磷脂與肽聚糖上的胞壁酸 共價(n ji)結(jié)合。 膜磷壁酸-與細胞膜外層上的糖脂共價(n ji)結(jié)合。-由核糖醇或甘油殘基經(jīng)磷酸 二 酯鍵互相連接而成的多聚物;多個磷壁酸分子組成長鏈穿插(chunch)于肽聚糖層中。 是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 特有的組分。 第30頁/共166頁第三十一頁,共16
9、7頁。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結(jié)構(gòu)(jigu)模式圖 第31頁/共166頁第三十二頁,共167頁。磷壁酸的功能(gngnng):1.革蘭陽性菌的表面抗原2.參與調(diào)節(jié)細胞內(nèi)外(niwi)離子進出3.與染色(rns)有關(guān)4.對宿主細胞起黏附作用與致病有關(guān)第32頁/共166頁第三十三頁,共167頁。 蛋白質(zhì)-某些革蘭氏陽性菌表面(biomin)尚 有一些特殊的表面(biomin)蛋白質(zhì) 如:金黃色葡萄球菌(p to qi jn)-A蛋白(SPA) A組鏈球菌-M蛋白(dnbi)第33頁/共166頁第三十四頁,共167頁。2、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組分(zfn)主要有: 肽聚糖;外 膜 (1).肽聚糖-由聚糖骨架(
10、gji)和四肽側(cè)鏈組成。 僅有12層。(2).外膜 - 是革蘭陰性菌特有(t yu)的組分 由脂蛋白,脂質(zhì)雙層,脂多糖 三部分組成。第34頁/共166頁第三十五頁,共167頁。(3) 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特殊(tsh)成分外膜 組成:脂蛋白、 脂質(zhì)雙層、脂多糖(酯質(zhì)A、核心多糖、特異多糖)第35頁/共166頁第三十六頁,共167頁。 脂蛋白- 位于肽聚糖層和脂質(zhì)雙層 之間,起連接作用(zuyng),使外 膜和肽聚糖構(gòu)成一個整體。脂質(zhì)雙層-磷脂雙層,內(nèi)嵌外膜蛋 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有 的外膜蛋白(dnbi)為孔蛋白(dnbi)是小分 子的通道;有的是噬菌體、 性菌毛、細菌素的受體。第36頁/共16
11、6頁第三十七頁,共167頁。 脂多糖 ( LPS)-是革蘭陰性菌的 內(nèi)毒素;有以下三部分(b fen)組成:脂質(zhì)A(Lipid A):糖磷脂(ln zh)。是細菌 內(nèi)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學活性的主 要組分,無種屬特異性。 第37頁/共166頁第三十八頁,共167頁。 核心多糖:位于(wiy)脂質(zhì)A的外層,由己糖、庚糖、2-酮基-3-脫氧辛酸(KDO)、 磷酸乙醇胺等組成。有種屬特異性。特異多糖:由數(shù)個至數(shù)十個低聚糖重 復(fù)單位(dnwi)組成的多糖鏈。具有種特異性。 是革蘭陰性菌的菌體抗原(O 抗原)第38頁/共166頁第三十九頁,共167頁。意義:導致兩類細菌(xjn)在染色性、抗原性、 致病性及
12、藥物敏感性等方面不同。 例如:青霉素,溶菌酶革蘭陽性菌與陰性菌細胞壁結(jié)構(gòu)(jigu)比較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構(gòu)型 三維立體(lt)、堅韌 平面網(wǎng)絡(luò)、疏松肽聚糖 厚、多層,50層 薄、層少,1-2層糖脂含量 糖多脂少 糖少脂多特殊成分 磷壁酸 外膜(脂蛋白、脂質(zhì)雙層、脂多糖) 第39頁/共166頁第四十頁,共167頁。 1. 概念(ginin):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結(jié)構(gòu)受 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作用被破壞 或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滲環(huán)境下, 仍可生存,稱細菌L型 細菌(xjn)細胞壁缺陷型-細菌(xjn)L型(L formed bacteria)第40頁/共166頁第四十一頁,共167頁。革蘭陽性菌細胞壁
13、缺陷(quxin)后,原生質(zhì)僅被一層細胞膜包住,稱為原生質(zhì)體原生質(zhì)球 原生質(zhì)體革蘭陰性菌肽聚糖層受損后尚有外膜保護(boh),稱為原生質(zhì)球第41頁/共166頁第四十二頁,共167頁。溶菌酶,溶葡萄球菌素,青霉素,膽汁(dnzh),抗體,補體等。 大小不一,高度多形 性。革蘭染色(rns)陰性。2.細菌L型的成因(chngyn):可致L型的因素有3.細菌L型的形態(tài): 第42頁/共166頁第四十三頁,共167頁。 高滲、低瓊脂(qingzh)、10%-20%血清、3%-5%NaCl、 10%-20%蔗糖;生長緩慢4.細菌(xjn)L型的培養(yǎng):第43頁/共166頁第四十四頁,共167頁。三 種 類型
14、(lixng)菌落油煎蛋樣菌落(L型菌落)中心致密,陷入培養(yǎng)基周邊(zhu bin)透明顆粒顆粒型菌落(G型菌落) 透明顆粒無致密核心絲狀菌落(F型菌落) 中心同L型菌落,周邊為透明絲狀革蘭陽性菌常見于前兩種類型,革蘭陰性菌多見于后一種。第44頁/共166頁第四十五頁,共167頁。細菌(xjn)L型的油煎蛋樣菌落形態(tài)細菌L型的顆粒(kl)型(G型)菌落形態(tài)細菌L型的絲狀(F型)菌落(jnlu)形態(tài)第45頁/共166頁第四十六頁,共167頁。臨床(ln chun)分離葡萄球菌L型葡萄球菌(p to qi jn)L型恢復(fù)以后6.細菌L型的致病性: 引起慢性感染 第46頁/共166頁第四十七頁,共1
15、67頁。 位于細胞壁內(nèi)側(cè),厚約7.5nm,柔韌(rurn)致密,富有彈性。 由磷脂和多種蛋白質(zhì)組成。 參與細菌物質(zhì)轉(zhuǎn)運,生物(shngw)合成,分泌、呼吸等生物(shngw)學作用。(二)、細胞膜(cell membrane)-功能(gngnng):第47頁/共166頁第四十八頁,共167頁。 擴大(kud)細胞膜面積;增加酶的含量和能量的產(chǎn)生。 中介(zhngji)體(mesosome): 概念:部分細胞膜內(nèi)陷、折疊、卷曲(jun q)形成的囊狀物。功能:第48頁/共166頁第四十九頁,共167頁。(三)、細胞質(zhì)(cytoplasm)-細胞膜包裹(bogu)的溶膠狀物質(zhì)。亦稱原生質(zhì)(prot
16、oplasm)由水、蛋白質(zhì)、脂類、核酸及少量糖和無機鹽組成。 內(nèi)含核糖體、質(zhì)粒、胞質(zhì)顆粒(kl)等許多重要結(jié)構(gòu)。第49頁/共166頁第五十頁,共167頁。 1.核糖體(ribosome): 細菌合成蛋白質(zhì) 的場所(chn su),游離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每個細 菌體內(nèi)可達數(shù)萬個。沉降系數(shù)為70S(30S+50S)是某些(mu xi)抗生素作用位點。第50頁/共166頁第五十一頁,共167頁。2.質(zhì)粒(plasmid):存在于菌細胞內(nèi),獨立于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zhì),為閉合環(huán)狀的雙鏈DNA,可自行復(fù)制,也可隨意丟失。 控制細菌(xjn)某些特定的遺傳性狀如:菌毛,細菌(xjn)素,毒素,耐藥性等的形成。第
17、51頁/共166頁第五十二頁,共167頁。3.胞質(zhì)顆粒(cytoplasmic granules): 細菌細胞質(zhì)中含有(hn yu)多種顆粒,大多 為儲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包括糖原、 淀粉等 多糖、脂類、 磷酸鹽等。 白喉桿菌常見,用美藍染色著色(zhu s)深,稱為異染顆粒(meacthromatic granules ) ,位于菌體的兩端,又稱極體第52頁/共166頁第五十三頁,共167頁。第53頁/共166頁第五十四頁,共167頁。(四)、核質(zhì)(nuclear material) 由單一密閉環(huán)狀DNA分子反復(fù)回旋(huxun) 卷曲盤繞組成的松散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集中于 細胞質(zhì)的某一區(qū)域。無核膜、核仁
18、和有 絲分裂器。是細菌的遺傳物質(zhì)。第54頁/共166頁第五十五頁,共167頁。第55頁/共166頁第五十六頁,共167頁。 特殊(tsh)結(jié)構(gòu)( 一 )、莢膜(capsule) - 細菌代謝過 程中分泌在細胞壁外的一層粘液性物 質(zhì),能牢固地與細胞壁結(jié)合,厚度(hud)約 0.2 m,邊緣明顯。微莢膜-厚度(hud) 0.2 m者。 第56頁/共166頁第五十七頁,共167頁。莢膜肺炎第57頁/共166頁第五十八頁,共167頁。 1.莢膜的化學組成: 多糖(du tn);多肽;透明質(zhì)酸。 2.莢膜的形成(xngchng): 在人和動物的體內(nèi)或營養(yǎng)豐富的 培養(yǎng)基中易形成(xngchng)。在普通培
19、養(yǎng)基上或 連續(xù)傳代則易消失。第58頁/共166頁第五十九頁,共167頁。3.莢膜的功能:抗吞噬作用(zuyng);粘附作用(zuyng); 抗有害物質(zhì)的損傷作用(zuyng)。 光滑型菌落(S)失去(shq)莢膜后會轉(zhuǎn)變成粗糙型菌落(R)第59頁/共166頁第六十頁,共167頁。(二)、鞭毛(falgellum) 某些(mu xi)細菌表面附著的細長呈波狀 彎曲的絲狀物。根據(jù)鞭毛的數(shù)量、位置可將鞭毛菌分成(fn chn)四類:單毛菌;雙毛菌;從毛菌;周毛菌。 第60頁/共166頁第六十一頁,共167頁。細菌(xjn)鞭毛的類型第61頁/共166頁第六十二頁,共167頁。第62頁/共166頁第六
20、十三頁,共167頁。第63頁/共166頁第六十四頁,共167頁。1、鞭毛(binmo)的結(jié)構(gòu):鞭毛自細胞膜長出, 游離(yul)于細胞外,由基礎(chǔ)小體; 鉤狀體;絲狀體組成。P.L環(huán)M.S環(huán)第64頁/共166頁第六十五頁,共167頁。2、鞭毛(binmo)的化學組成:蛋白質(zhì)3、鞭毛(binmo)的功能: 運動(yndng)器官:有鞭毛的細菌在液體環(huán)境中 能自由的運動(yndng)。 具抗原性:H 抗原,有特異性,對細菌 的鑒別、分型有一定的意義。 致病性:有些細菌的鞭毛與致病性有關(guān) 如:霍亂弧菌第65頁/共166頁第六十六頁,共167頁。(三)、菌毛(pilus or fimbria) 許多(x
21、du)G-菌和少數(shù)G +菌菌體表面 存在著一種比鞭毛更細、更短而直 硬的絲狀物。與細菌的運動無關(guān)。 1.菌毛的化學(huxu)組成: 蛋白質(zhì) 第66頁/共166頁第六十七頁,共167頁。2.菌毛的種類(zhngli): 根據(jù)功能不同,菌毛可分為普通(ptng)菌毛:每個細菌有數(shù)百根性菌毛 :每個細菌(xjn)有 1 - 4 根3.菌毛的功能:普通菌毛- 粘附作用,與細菌的致病性 密切相關(guān)。 性 菌 毛-傳遞遺傳物質(zhì)。噬菌體吸附的 受體。 第67頁/共166頁第六十八頁,共167頁。F菌(雄性菌)性菌毛F菌(雌性菌)性菌毛普通(ptng)菌毛細菌(xjn)菌毛(pilus )第68頁/共166頁
22、第六十九頁,共167頁。(四)、芽胞(spore): 某些細菌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能在菌體內(nèi)部形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形小體,是細菌的休眠形式。產(chǎn)生(chnshng)芽胞的細菌大都是G+菌。 不同細菌的芽胞形態(tài)(xngti)、大小、位置有所差異,是鑒別細菌的指標之一。第69頁/共166頁第七十頁,共167頁。細菌(xjn)芽胞形 態(tài)示意圖第70頁/共166頁第七十一頁,共167頁。破傷風梭菌肉毒梭菌產(chǎn)氣莢膜梭菌第71頁/共166頁第七十二頁,共167頁。1.芽胞的結(jié)構(gòu)(jigu): 細菌(xjn)芽胞結(jié)構(gòu)示意圖第72頁/共166頁第七十三頁,共167頁。2.芽胞的形成(xngchng)與發(fā)芽: 芽胞的
23、形成-細菌形成芽胞的能力是由 菌體內(nèi)的芽胞基因(jyn)決定的。芽胞一 般只在動物體外才形成。營養(yǎng)缺乏 時易形成。第73頁/共166頁第七十四頁,共167頁。芽胞的發(fā)芽-由于機械力、熱、pH改變(gibin)等刺激作用,破壞其芽胞殼,并供給水分和營養(yǎng),芽胞殼發(fā)芽,形成新的菌體。細菌(xjn) (1個)不利條件芽胞有利條件細菌(xjn)繁殖體(1個)(1個)第74頁/共166頁第七十五頁,共167頁。3.芽胞的功能(gngnng): (2)芽胞對熱、干燥、輻射、化學消 毒劑(dj)等理化因素均有強大的抵抗力。(1)維持生存(shngcn),為細菌的休眠狀態(tài)第75頁/共166頁第七十六頁,共167
24、頁。細菌(xjn)芽胞抵抗力強的原因: 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質(zhì)受熱(shu r)后不易變性。 芽胞具有多層致密的厚膜,理化(lhu)因素不 易 進入。 芽胞的核心和皮質(zhì)中含有吡啶二羧酸,DPA與Ca 2+結(jié)合生成的鹽能提高芽胞中各酶的熱穩(wěn)定性。第76頁/共166頁第七十七頁,共167頁。課程名稱:臨床(ln chun)微生物學 與微生物檢驗教學內(nèi)容:細菌(xjn)的生理 與遺傳變異 學 時:2 學時(xush)第77頁/共166頁第七十八頁,共167頁。教學目的: 掌握 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tiojin)、方式、速度 及規(guī)律。質(zhì)粒、噬菌體的基本概念 熟悉 細菌的生長曲線及其意義; 細菌的代謝產(chǎn)物
25、的種類及其意義。 細菌變異的機制 了解 細菌的物理及化學組成; 細菌變異的實際應(yīng)用第78頁/共166頁第七十九頁,共167頁。教學方法:理論教學重點、難點、關(guān)鍵: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方式與速度,細菌的合成代謝(dixi)產(chǎn)物 細菌變異的機制第79頁/共166頁第八十頁,共167頁。 細菌(xjn)的生理 細菌的化學組成與物理(wl)性狀: (一)化學(huxu)組成: 有機元素 : S、P、N、C 化合物 : 糖類、蛋白質(zhì)。脂類通常不需 無機鹽 :鉀鹽、鈉鹽、鈣鹽等 水 第80頁/共166頁第八十一頁,共167頁。原核生物特有成分(chng fn): 肽聚糖、磷壁酸、胞壁酸、 D 氨基 酸 、
26、二氨基庚二酸、 吡啶二羧酸(DPA) 等第81頁/共166頁第八十二頁,共167頁。(二)物理(wl)性狀1.光學(gungxu)性質(zhì):細菌是半透明體 2.表面積:細菌體積(tj)微小,表面積大, 故適應(yīng)環(huán)境能力強,代謝旺盛, 繁殖迅速,易變異第82頁/共166頁第八十三頁,共167頁。3.帶電(di din)現(xiàn)象:細菌表面有不同的基團,故 帶不同的電荷,對不同物質(zhì)親和性不 同, 與染色性有關(guān) 革蘭陽性菌pI為2 3, 革蘭陰性菌pI為4 5。 在近中性(zhngxng)或弱堿性環(huán)境中細菌均帶 負電荷。第83頁/共166頁第八十四頁,共167頁。 4.半透性:細菌(xjn)的細胞壁和細胞膜都具
27、 半透性。允許水及部分小分子物 質(zhì)通過。 5.滲透壓:細菌(xjn)內(nèi)含有高濃度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和無機鹽。 G+菌:2025個大氣壓; G-菌:5 6個大氣壓第84頁/共166頁第八十五頁,共167頁。細菌(xjn)的生長繁殖 (一) 細菌(xjn)生長的環(huán)境因素 1、營養(yǎng)物質(zhì):營養(yǎng)物質(zhì)充足,比例(bl)合適 2、氫離子濃度(pH):pH7.27.6 3、溫 度:37。第85頁/共166頁第八十六頁,共167頁。 4、氣體(qt):不同的細菌對氣體(qt)的需求有所 差異 (1)專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 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統(tǒng),需要(xyo)氧 分子作為受氫體以完成需氧呼吸, 僅
28、能在有氧的 環(huán)境下生存。 如:結(jié)核桿菌(ji h n jn)。第86頁/共166頁第八十七頁,共167頁。( 2)微 需 氧 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在低氧壓(5%6%)生長最好, 氧濃度(nngd)10%對其有抑制作用。 如:幽門螺桿菌。第87頁/共166頁第八十八頁,共167頁。(3)兼性厭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4) 兼有需氧呼吸和無氧發(fā)酵兩種功能(gngnng),在有氧或無氧環(huán)境中都能生長,但以有氧時生長較好。如:葡萄球菌(p to qi jn)等大多數(shù)病原菌。第88頁/共166頁第八十九頁,共167頁。(4)專性厭氧菌:
29、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 統(tǒng),只能(zh nn)在無氧環(huán)境中進行發(fā)酵。 如:破傷風桿菌。 專性厭氧菌在有氧環(huán)境中不能生長的機制:缺乏氧化還原電勢高的呼吸酶細胞色素(s s)和細胞色素(s s)氧化酶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團的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觸酶和過氧化物酶第89頁/共166頁第九十頁,共167頁。(二)細菌的生長(shngzhng)繁殖方式及速度1.細菌個體(gt)的生長繁殖: 繁殖方式:無性(w xn)二分裂繁殖 繁殖速度: 2030min/代 代時-細菌分裂、數(shù)量倍增所需要的時間第90頁/共166頁第九十一頁,共167頁。2.細菌(xjn)群體的生長繁殖: 根據(jù)細菌(xjn)的生長曲線,細菌(xjn
30、)群體 生長繁殖可分為四期:遲緩期:細菌的適應(yīng)(shyng)階段。該期菌 體增大,代謝活躍,分裂遲緩,繁 殖極少。第91頁/共166頁第九十二頁,共167頁。對數(shù)期:生長迅速,菌數(shù)急劇上升,細菌的形態(tài)、染色性、生理(shngl)活性等都較典型。穩(wěn)定期:細菌繁殖(fnzh)速度減慢,死菌數(shù)逐漸增加。細菌的形態(tài)、染色性、生理性狀有所改變。生成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謝產(chǎn)物。第92頁/共166頁第九十三頁,共167頁。衰亡(shuiwng)期:死菌數(shù)活菌數(shù) ,細菌形態(tài)顯著改變,生理代謝活動趨于停滯。第93頁/共166頁第九十四頁,共167頁。細菌(xjn)的生長曲線圖第94頁/共166頁第九十五頁,
31、共167頁。細菌的新陳代謝(xn chn dixi)與能量轉(zhuǎn)換(一)細菌(xjn)的能量代謝 發(fā)酵:以有機物為受氫體的生物(shngw)氧化過程 呼吸:以無機物為受氫體的生物氧化過程 需氧呼吸以分子氧為受氫體 厭氧呼吸以其他無機物為受氫體 第95頁/共166頁第九十六頁,共167頁。二、細菌(xjn)的代謝產(chǎn)物 1.分解代謝產(chǎn)物和細菌(xjn)的生化反應(yīng) 糖發(fā)酵(f jio)試驗: 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的分解: 鹽的利用:第96頁/共166頁第九十七頁,共167頁。2.合成代謝產(chǎn)物及其在醫(yī)學(yxu)上的意義 熱原質(zhì)(pyrogen):細菌合成的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nèi)能引起發(fā)熱反應(yīng)的物質(zhì)。 大多(ddu
32、)為G- 菌細胞壁脂多糖;耐高溫;121 ,20min不被破壞;250 高溫干烤才能破壞熱原質(zhì)。 蒸餾法去除效果最好。第97頁/共166頁第九十八頁,共167頁。 毒素(d s)(toxin)及侵襲性酶:外毒素 G+ 菌、少數(shù)G- 菌產(chǎn)生(chnshng)的、釋放到菌體外的蛋白質(zhì)。重要的致病物質(zhì)。內(nèi)毒素 G - 菌細胞壁脂多糖,菌體死亡(swng)崩解后游離出來。第98頁/共166頁第九十九頁,共167頁。 色素 :有助于鑒別(jinbi)細菌,分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抗生素:某些(mu xi)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類能抑制或殺死某些(mu xi)其他微生物或腫瘤細胞的物質(zhì)。多由放線菌和
33、真菌產(chǎn)生。第99頁/共166頁第一百頁,共167頁。-細菌素(bactericin):- 某些細菌產(chǎn)生(chnshng)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zhì)。 僅對親緣(qn yun)關(guān)系近的細菌有殺傷作用。-維生素:細菌能合成某些維生素除供自身(zshn)需用外,還能分泌致周圍環(huán)境中。 - 如:維生素B,K.第100頁/共166頁第一百零一頁,共167頁。細菌的遺傳(ychun)與變異 遺傳(ychun)(heredity): 變異(biny)(variation): 子代與親代之間生物學性狀的相似性。 子代與親代之間及子代與子代之間生物學性狀的差異性。 第101頁/共166頁第一百零二頁,共167頁。細
34、菌(xjn)遺傳變異的物質(zhì)基礎(chǔ) 一、細菌(xjn)的染色體: 環(huán)狀、雙股、超螺旋DNA長鏈。二、質(zhì)粒(plasmid): 存在于菌細胞內(nèi),獨立于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zhì),為閉合環(huán)狀的雙鏈DNA,可自行復(fù)制,也可隨意(su y)丟失。第102頁/共166頁第一百零三頁,共167頁。質(zhì)粒DNA的特性(txng):1.具有(jyu)自我復(fù)制能力。 2. 可編碼細菌某些性狀(xngzhung)特征3. 可自行丟失與消除4. 可轉(zhuǎn)移性5. 可分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兩種第103頁/共166頁第一百零四頁,共167頁。舉例:F質(zhì)粒決定(judng)性菌毛產(chǎn)生 R質(zhì)粒決定(judng)細菌耐藥性 Vi質(zhì)粒決定(jud
35、ng)毒力 Col質(zhì)粒編碼大腸菌素第104頁/共166頁第一百零五頁,共167頁。三、噬菌體(bacteriophapge) 噬菌體- 是感染細菌、真菌、放線菌或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嚴格的宿主寄生性和高度(god)的宿主細胞特異性,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細胞內(nèi)復(fù)制。第105頁/共166頁第一百零六頁,共167頁。一)、噬菌體的形態(tài)(xngti)與結(jié)構(gòu): 大多數(shù)噬菌體呈蝌蚪(kdu)形,由頭部和尾部兩部分組成主要(zhyo)有三種形態(tài): 蝌蚪形、微球形和絲形 第106頁/共166頁第一百零七頁,共167頁。噬菌體結(jié)構(gòu)(jigu)模式圖噬菌體 TEM390000第107頁/共166
36、頁第一百零八頁,共167頁。(2) 噬菌體在宿主菌體內(nèi)的增殖(zngzh)過程第108頁/共166頁第一百零九頁,共167頁。1.吸附(xf): 2.穿入(chun r): 3.生物(shngw)合成: 4. 成熟與釋放: 第109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頁,共167頁。細菌細胞膜噬菌體頭部噬菌體尾部圖3. 噬菌體吸附(xf)細菌(電鏡圖) 第110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一頁,共167頁。毒性(d xn)噬菌體(virulent phag e ) : 能在宿主細胞內(nèi)增殖,產(chǎn)生(chnshng)許多子代噬菌體,并最終裂解細菌。 前噬菌體(prophage): 整合(zhn h)在宿主菌基因組中
37、的噬菌體的基因組。第111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二頁,共167頁。 溫和(wnh)噬菌體(temperate phage): 感染細菌后,噬菌體的基因組能與宿主菌基因組整合,并隨細菌分裂(fnli)傳至子代細菌的基因組中,不引起細菌裂解溶原性細菌(xjn)(lysogenic bacterium): 帶有前噬菌體基因組的細菌。第112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三頁,共167頁。四、轉(zhuǎn)座因子(ynz)(transposon,Tn): 存在于細菌染色體或質(zhì)粒DNA 分子上的一段特異性核苷酸序列片段,能在染色體之間或質(zhì)粒之間,甚至(shnzh)染色體和質(zhì)粒之間移動。1、插入序列引起基因重組2、轉(zhuǎn)座子
38、促進變異及進化 第113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四頁,共167頁。五、整合子(integron,In)1、整合子 細菌(xjn)的染色體、質(zhì)?;蜣D(zhuǎn)座子上有一種運動性的DNA分子,具有獨特結(jié)構(gòu),可捕獲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成為功能性基因的表達單位。第114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五頁,共167頁。因因(jyn)(jyn)第115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六頁,共167頁。 細菌的感染(gnrn)與致病機制一、基本概念:感染(gnrn)(傳染)-infection:指病原菌與機體的防御機能相互作用所引起(ynq)的不同程度的病理過程傳染性:指病原微生物不僅能引起疾病,還能從一個宿主傳給另一宿主的能力
39、第116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七頁,共167頁。致病性:致病力:指病原微生物引起(ynq)疾病的性能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jbng)的能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強弱(qin ru)程度。 毒力:半數(shù)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使一定體重或年齡的某種動物半數(shù)死亡所需要的最小毒素量。第117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八頁,共167頁。 半數(shù)(bn sh)感染量 ( ID50 ):(median infective dose) 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使一定(ydng)體重或年齡的某種動物半數(shù)感染所需要的最小細菌數(shù)。第118頁/共166頁第一百一十九頁,共167頁。二、細
40、菌(xjn)致病的條件 細菌(xjn)引起疾病的條件 細菌(xjn)的毒力細菌侵入的數(shù)量細菌侵入的部位第119頁/共166頁第一百二十頁,共167頁。三、細菌的毒力物質(zhì)(wzh):侵襲力和毒素(一)侵襲(qnx)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膚、粘膜生理屏障(pngzhng),進入機體并在體內(nèi)定植、繁殖和擴散的能力。第120頁/共166頁第一百二十一頁,共167頁。1.黏附(ninf)與定植-表面結(jié)構(gòu):莢膜: 具有抗吞噬(tnsh)和阻撓殺菌物質(zhì)的作用。 粘附(zhn f)素:分菌毛粘附(zhn f)素和非菌毛粘附(zhn f)素 使細菌粘附在敏感細胞的表面,利于細菌的定植、繁殖。與細菌的致病性密切相
41、關(guān)。 如菌毛; 膜磷壁酸等 2.侵入(invasion) 侵襲素:使細菌能夠侵入敏感細胞內(nèi)。 第121頁/共166頁第一百二十二頁,共167頁。3.繁殖(fnzh)與擴散 如:血漿(xujing)凝固酶;透明質(zhì)酸酶;鏈激酶 侵襲素:是由侵襲基因(inv)編碼的蛋白質(zhì),能介導細菌(xjn)侵入鄰近的上皮細胞侵襲性酶:利于細菌(xjn)在組織中擴散;協(xié)助細菌(xjn)抗吞噬。 第122頁/共166頁第一百二十三頁,共167頁。 細菌附著在有生命或無生命的材料表面(biomin)后,由細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組成的膜狀細菌群體第123頁/共166頁第一百二十四頁,共167頁。(二) 毒素(d s)
42、(toxin)1.外毒素(exotoxin):某些細菌在 細胞(xbo)內(nèi)合成后分泌至菌體外的毒性 物質(zhì) 根據(jù)種類和作用(zuyng)機制分為:神經(jīng)毒素(neurotoxins)細胞毒素(cytotoxins)腸毒素(enterotoxins)第124頁/共166頁第一百二十五頁,共167頁。2.內(nèi)毒素(endtoxin) : 某些(mu xi)細菌死亡后 菌體破裂后釋放出來的毒性脂多糖(LPS)內(nèi)毒素的生物學活性:由脂質(zhì)A決定 1)發(fā)熱反映 2)白細胞反映 3)彌漫性血管(xugun)內(nèi)凝血(DIC) 4)內(nèi)毒素血癥與休克第125頁/共166頁第一百二十六頁,共167頁。外毒素與內(nèi)毒素的主要
43、(zhyo)區(qū)別區(qū)別(qbi)要點內(nèi)毒素來源革蘭陽性菌及部分(b fen)革蘭陰性菌細胞外分泌或溶解后釋放革蘭陰性菌細胞壁溶解后釋放化 學 成 份蛋白質(zhì)脂多糖穩(wěn) 定 性不穩(wěn)定,加熱60以上迅速破壞穩(wěn)定,1602-4 h才被破壞 抗 原 性強,刺激機體產(chǎn)生高滴度抗毒素;甲醛處理脫毒而保留其抗原性形成類毒素較弱,但刺激機體產(chǎn)生低滴度的抗體,保護作用弱,經(jīng)甲醛處理不形成類毒素 毒 性 作 用強,對組織器官有選擇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較弱,各種細菌內(nèi)毒素的毒性效應(yīng)大致相同,引起發(fā)熱、白細胞變化、休克、DIC等外毒素第126頁/共166頁第一百二十七頁,共167頁。第127頁/共166頁第一百二
44、十八頁,共167頁。多肽,能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多肽,能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第128頁/共166頁第一百二十九頁,共167頁。(MIS)MIS),其主要功能是產(chǎn)生,其主要功能是產(chǎn)生sIgA,sIgA,阻止細菌由黏膜入侵。阻止細菌由黏膜入侵。第129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頁,共167頁。第130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一頁,共167頁。第131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二頁,共167頁。第132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三頁,共167頁。第133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四頁,共167頁。內(nèi)源性感染:體內(nèi)正常菌群內(nèi)源性感染:體內(nèi)正常菌群為主為主第134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五頁,共167頁。傳染源內(nèi)源
45、(條件(tiojin)致病菌)外源(病人(bngrn)、帶菌者呼吸道消化道接觸蟲媒創(chuàng)傷機體免疫力強免疫力弱隱性感染(健康帶菌者)顯性感染(傳染病)第135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六頁,共167頁。1. 隱性感染(gnrn)(inapparent infection): 當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較強,或入侵的病菌數(shù)量不多、毒力較弱,感染后對機體損害(snhi)較輕,不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不明顯的臨床癥狀。又稱亞臨床感染。 隱性感染后,機體??色@得足夠的特異性免疫力,能夠(nnggu)抗御相同致病菌的再次感染。細菌感染的類型第136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七頁,共167頁。2. 顯性感染(gnrn)(appar
46、ent infection): 當宿主體抗感染的免疫力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數(shù)量較多、毒力較強,抑制機體的組織細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生理功能也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chxin)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按病情緩急不同分為(fn wi):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按感染部位不同分為: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第137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八頁,共167頁。全身(qun shn)感染的類型: 毒血癥 (toxemia): 細菌產(chǎn)生的外毒素進入血流,經(jīng)血液到達易感的組織和細胞(xbo)引起特殊的毒性癥狀。如白喉、破傷風等。第138頁/共166頁第一百三十九頁,共167頁。 革蘭陰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 量繁殖、崩
47、解后釋放出大量內(nèi)毒素;或病灶(bngzo)內(nèi)大量革蘭陰性菌死亡、釋放出的內(nèi)毒素入血所致。內(nèi)毒素血癥(endotoxemia): 第139頁/共166頁第一百四十頁,共167頁。菌血癥(bacteremia): 致病菌由局部進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長繁殖,只是短暫的一過性通過(tnggu)血循環(huán)到達體內(nèi)適宜部位后在進行繁殖而致病。 敗血癥(septicemia):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qzhng)大量繁殖并產(chǎn)生毒性產(chǎn)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癥狀。第140頁/共166頁第一百四十一頁,共167頁。 膿毒血癥(pyemia): 化膿性細菌(xjn)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過血流擴散至宿主體的其他組織或器官,產(chǎn)生新的化膿性病灶。第141頁/共166頁第一百四十二頁,共167頁。細菌變異(biny)的機制(一)基因突變(j yn t bin) 突變(tbin)(mutation): 細菌遺傳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發(fā)生突然而穩(wěn)定的改變,導致細菌性狀的遺傳性變異。其突變可自發(fā)也可誘發(fā)第142頁/共166頁第一百四十三頁,共167頁。影印(yngyn)培養(yǎng)示意圖第143頁/共166頁第一百四十四頁,共167頁。(二)、基因(jyn)的轉(zhuǎn)移與重組基因轉(zhuǎn)移與重組(zhn z)方式接合(jih)轉(zhuǎn)化細胞融合溶原性轉(zhuǎn)換 轉(zhuǎn)導第144頁/共166頁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qū)2025屆高三3月6、7日周考第二次周練化學試題含解析
-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工程制圖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工藝美術(shù)學院《視聽說(俄)(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工程學院《材料性能研究技術(sh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長涇片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年級三模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天津理工大學《文獻檢索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主講平面廣告設(shè)計
- 2024北京四中初二(下)期中語文試題及答案
- DB5108T60-2025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現(xiàn)場檢查規(guī)范
- 邯鄲市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歷史試題
- 班組長報·聯(lián)·商課件
- 項目經(jīng)理變更說明(申請)
- 《將進酒》課件23張
- 機房動力環(huán)境監(jiān)控課件
- 醫(yī)療垃圾收集流程及鵝頸式打結(jié)方法考評標準
- 油氣管道高后果區(qū)管段識別分級表
- 班前安全活動記錄(真石漆班組)
- 縣級城投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 無損檢測超聲波檢測課件
- 生產(chǎn)中斷影響及生產(chǎn)組織管理考核辦法
- 【圖文】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精)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