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技術概論_第1頁
模具技術概論_第2頁
模具技術概論_第3頁
模具技術概論_第4頁
模具技術概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模具技術概論模具技術概論書名:模具技術概論書名:模具技術概論書號:書號:978-7-111-52592-9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社1.修配法修配法是在零件上預留修配量,裝配時根據裝配需要修整零件表面,滿足裝配精度要求。修配法能夠獲得很高的裝配精度,而零件的制造精度可以適當放寬,從而降低了模具零件的制造成本。但其缺點是裝配時增加了修配工作量,裝配質量主要依賴于工人技術水平,生產效率低。2.調整法調整法是利用一個可調整的零件(諸如墊片等)來改變模具中相關零件的位置關系,從而達到裝配精度要求。調整法的質量與修配法相同,其優(yōu)缺點也與修配法相同。 二冷沖壓模具工作零件的連接方法及模具

2、裝配1.凸模、凹模固定方法緊固法a)螺釘固定 b)斜壓塊與螺釘固定 c)鋼絲固定壓入法利用凸模的端部臺階軸向定位,凸模與固定板之間按H7/m6或H7/n6配合。 鉚接法主要用于連接強度不高的場合,其工藝過程比較復雜,鉚接部位硬度HRC30。熱套法熱套法常用于固定凸、凹模拼塊以及硬質合金模塊。如果連接只起固定作用,其配合過盈量要小些;如果連接要求有預應力作用時,其配合過盈量要大些,過盈量控制在(0.0010.002)D范圍。一般在熱套后繼續(xù)進行型孔的精加工。焊接法 主要應用于硬質合金模。焊接前要在700800進行預熱,并清理焊接面,再用火焰釬焊或高頻釬焊,在1000左右焊接,焊后放入木碳中緩冷,

3、最后在200300,保溫46小時去除應力。澆注法常用于極小間隙或多凸模的情形。澆注材料通常是低熔點合金或環(huán)氧樹脂澆注。1凹模 2等高墊塊 3凸模 4環(huán)氧樹脂 5凸模固定板 6平板2.模具間隙的控制方法沖壓模具裝配時,必須保證凸模、凹模之間的間隙,并要嚴格控制其均勻性。透光法 通過燈光照射觀察凸模、凹模刃口四周的光隙大小,常用于沖裁精度要求不高的沖模間隙調整。測量法 用塞尺檢查凸模和凹模的間隙是否均勻,用于單邊間隙大于0.02mm以上的模具。墊片法 將薄厚均勻的材料(諸如紙片、金屬片)墊入凸模和凹模之間后合模。適用于間隙較大的沖裁模的調整,也適用于拉深模、彎曲模以及塑料模。涂層法 在凸模表面涂上

4、一層諸如磁漆或氨基醇酸漆之類的薄膜,根據間隙的大小選擇不同黏度或通過多次涂漆來控制其厚度,涂漆后將凸模組件放于烘箱內在100120烘烤0.51小時,直到漆層厚度等于沖裁間隙值時調整、固定,使間隙均勻一致。鍍銅法 將凸模表面鍍一層軟金屬(如鍍銅等),鍍層厚度等于單邊沖裁間隙值。鍍層在裝配后不必去除,在沖裁時會自然脫落。多用于形狀復雜、凸模數量多的沖裁模。 用工藝定位器調整利用工藝定位器來保證各部分的沖裁間隙。此法也適用于塑料模等壁厚的控制。a) 工藝定位器 b) 工藝定位器使用示意圖1凸模 2凹模 3工藝定位器 4凸凹模3.沖??傮w裝配技術要求沖模裝配要求沖模裝配要求(摘自摘自GBT 14662

5、-2006)凸模裝配后的垂直度要求凸模裝配后的垂直度要求4.沖模零部件裝配技術要求三塑料注射模的裝配1.澆口套的裝配澆口套與定模板的配合一般采用H7/m6。裝配后的澆口套內臺肩應與沉孔底面貼緊,外臺階面應凸出模板0.02mm。a)壓入澆口套 b)修磨澆口套 c)裝配后的澆口套2.成型零件的裝配型芯的裝配 型芯常見的固定方式如圖4-10所示。在型芯和型腔的配合要求經修配合格后,在平面磨床上磨平端面A。 a) 過渡配合固定 b) 螺紋裝配固定 c) 螺母緊固固定 d)螺釘緊固固定1型芯 2固定板 3騎縫螺釘 4螺釘型腔的裝配對于壓入式配合的型腔,其壓入端一般都不允許有斜度,可在固定孔的入口處加工出

6、1的導入斜度,其高度不超過5mm ;對于有方向要求的型腔,為了保證型腔的位置要求,在型腔壓入模板一小段后用百分表檢測型腔的直線部位。為了便于裝配,可以考慮讓型腔與模板間保持0.010.02mm的配合間隙,在型腔裝入模板后將位置找正,再用定位銷定位。圓形整體型腔鑲塊的圓形整體型腔鑲塊的裝配裝配拼塊結構的型腔拼塊結構的型腔,其型腔拼合面在熱處理后要進行磨削加工。拼塊兩端都應留有加工余量,待裝配完畢后,再將兩端和模板一起磨平。為了不使型腔在壓入模板的過程中各拼塊在壓入方向上產生錯位,應在拼塊的壓入端放一塊平墊板1,通過平墊板推動各拼塊一起移動。1平墊板 2模板 3等高墊塊 4、5型腔拼塊型芯端面與型

7、腔底平面之間間隙的消除如果裝配后在型芯端面與型腔底平面之間出現了間隙值,可采用下述方法進行修配。a.修磨固定板平面A 修磨時需拆下型芯,磨去金屬層厚度等于間隙值;b.修磨型腔上平面B 修磨時不需要拆卸零件,比較方便;c.修磨型芯(或固定板)臺肩面C 該方法適用于多型芯模具,應在型芯裝配合格后再將固定板上支承面D磨平。3.脫模機構的裝配脫模機構導柱和導套的裝配短導柱可采用直接壓入方式;而長導柱應在導套裝配完成之后,以導套導向將導柱壓入固定板內。導柱、導套裝配后,應保證脫模機構能靈活滑動,無卡滯現象。裝配時應首先裝配距離最大的兩根導柱,合格后再裝配第三、第四根導柱。脫模機構導柱和導套的脫模機構導柱

8、和導套的裝配裝配1導柱 2固定板 3定模板4導套 5等高墊塊 推桿固定板的裝配推桿固定板的加工與裝配方法有:a.推板用導柱做導向的結構,推桿固定板孔是通過型腔鑲塊上的推桿孔復鉆得到的。a) 推桿孔復鉆到支承板孔 b) 支承板的孔復鉆到推桿固定板孔1型腔鑲塊 2型腔固定板 3支承板 4推桿固定板 5導柱 6, 7平行卡鉗推桿固定板推桿孔的加工b.利用復位桿做導向的結構推桿固定板孔的復鉆與上述相同,此時注意從支承板向推桿固定板復鉆時,以復位桿做定位。利用復位桿導向的推板利用復位桿導向的推板1復位桿 2支承板 3推桿固定板c.利用模腳作推桿固定板支承的結構在推桿固定板裝好后,通過支承板的孔對模腳復鉆

9、螺孔。將模腳用螺釘初步緊固,對推桿固定板做滑動試驗,使模腳調整到理想位置后加以緊固,最后對動模板、支承板和模腳合在一起鉆、鉸銷釘孔。利用模腳作推桿固定板支承1推板 2推桿固定板 3模腳 4推桿 5動模板 推桿的裝配與修整1導柱 2導套 3墊圈 4復位桿 5螺母 6型腔鑲塊7動模板 8支承板 9推桿 10推桿固定板 11推板推桿的裝配與修整步驟如下: a.推桿孔入口處倒小圓角、斜度。推桿頂端也可倒角,因頂端留有修正量,在裝配后修正頂端時可將倒角部分修去;b.推桿數量較多時,可與推桿孔做選擇性配合;c.檢查推桿尾部臺肩厚度及推桿孔臺肩深度,使裝配后留有0.05mm左右的間隙。推桿尾部臺肩太厚時應修

10、磨底部;d.將裝有導套2的推桿固定板10套在導柱1上。e.將推桿9復位桿4穿入推桿固定板10和支承板8,型腔鑲塊6,然后蓋上推板11,緊固螺釘,調整至靈活運動狀態(tài);f.模具閉合,推板復位至與墊圈3或模腳臺階接觸時,如果推桿低于型面,則應修磨導柱臺階或模腳的上平面;如果推桿高出型面,則可修磨推板11的底面。通常將推桿、復位桿留長一些,裝配后將多余的部分去除;g.檢查、修磨推桿及復位桿的頂端面。復位后復位桿端面應低于分型面0.020.05mm,在推板復位至終點位置后,測量其中一根高出分型面的尺寸,確定其修磨量,其他幾根修磨至統一尺寸。推桿端面應高出型面0.050.10mm,修模方法與上同。如果各推桿端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時應分別確定修磨量。4.滑塊抽芯機構的裝配滑塊抽芯機構的裝配步驟如下:將型腔鑲塊壓入動模板,并磨兩平面至要求尺寸。確定滑塊的位置必須先將動模鑲塊裝入動模板,并將上、下平面修磨正確。修磨M面時應保證尺寸。 確定滑塊槽位置將型腔鑲塊壓出模板,精加工滑塊槽。動模板上的滑塊槽底面N取決于修磨后的M面,在M面修磨正確后將型腔鑲塊壓出,應根據滑塊實際尺寸配磨或精銑滑塊槽;銑T形槽;測定型孔位置及配制型芯固定孔;裝配滑塊型芯?;瑝K型芯裝配時往往需要修正滑塊型芯端面,將修磨正確的型芯與滑塊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