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書社六年級傳統(tǒng)文化教案(1-14課)_第1頁
齊魯書社六年級傳統(tǒng)文化教案(1-14課)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課幼學瓊林(一)一、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背誦詩文。2. 理解詩文內(nèi)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及有關的神話人物。3. 引導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樣認識世界的,培養(yǎng)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4. 積累語言,增強文化底蘊,培養(yǎng)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二、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內(nèi)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及各種和天文有關得神話人物。三、教學過程(一)課前準備要求學生在解決生字認讀的情況下初步練習朗讀詩文,嘗試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斷句、朗讀,初步做到正確、通順。布置學生搜集關于詩文中神話故事的資料,準備課堂上與小伙伴進行交流,為更好的理解詩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二)課中學習1. 朗讀:在學生課前嘗試朗讀

2、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回顧性朗讀;然后指名朗讀詩文;最后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練習,達到能正確、流利地朗讀。2. 會意:在學生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之后,可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文解析,大體明白所選詩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識。3. 引導學生質(zhì)疑,組織全體學生通過資料交流、觀點討論等形式共同解決。4. 誦讀在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進而熟讀成誦。第二課幼學瓊林(二)教學目標1、能背誦節(jié)選內(nèi)容。懂得節(jié)選內(nèi)容的意思。2、會講程門立雪的故事。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教學準備課件古代名人故事核心問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文明理。難點:背誦選文。教學過程一、故事引入車

3、胤“囊螢夜讀”的故事。二、學文明理1、課件展示師生選文,師領讀一遍范文,并認識其中難讀難認的字。課件出示課文內(nèi)容及難讀難認的字。2、師講述幼學瓊林的大體文采及寫作手法。幼學瓊林從明朝開始,成為我國古代兒童必讀的教材,這本書包括了師生、花木、鳥獸等三十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稱得上是一部百科全書,他不為字數(shù)所限,不拘于長短,只求對偶成句,便于誦讀。3、學生自由誦讀一遍。4、學生個別誦讀。(多人)5、讀得好的同學領讀一遍。6、學生試著背誦。7、學生試著談一下課文意思。你知道這些人嗎?A:楊震:漢朝人,自幼好學,博覽群書,被當時人稱為關西孔子或關西夫子。B:賀循:晉代人,因學識淵博,被當事人尊稱為最有學問的

4、大儒。8、分組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意思。9、指名匯報各組討論結果。三、小結: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四、談古論今,動之以情。五、總結(略)、師生(節(jié)選)教學目標1、能背誦節(jié)選內(nèi)容。懂得節(jié)選內(nèi)容的意思。2、會講程門立雪的故事。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教學準備課件古代名人故事核心問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文明理。難點:背誦選文。教學過程一、經(jīng)典回放把節(jié)選內(nèi)容用課件展示出來。師領讀一遍。學生自由誦讀一邊遍。二、溫馨點擊師領讀一遍,講述一遍。學生自由讀一遍。分小組討論,懂得了多少內(nèi)容?學生分組匯報。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三、活動廣角同學們,你們知道應該怎樣尊敬自己的老師嗎?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上,留

5、下了許多師生間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能夠遇到以為自己喜歡的老師,是人生中多么幸運的事啊。他已經(jīng)握著你的手,讓你在自己人生的書本上,端端正正的寫下了第一行字。你能把師生這一段背誦下來嗎?四、明理引行請你再去搜集一些名人學習的故事,在班里舉行一個故事會。我給大家講講司馬遷的故事唐朝的劉晏七歲就金榜題名,他真的很棒啊。學會講程門立雪的故事。五、成長記錄背過了這段,畫一顆背誦星。做了一件愛心小事,畫一顆愛心星。明白了一句話的意思,畫一顆知識星。第三課幼學瓊林(三)一、背景:幼學瓊林原名幼學求源,明代程登吉(允升)所著。清代鄒圣脈為之增補,易名為幼學故事瓊林,簡稱幼學瓊林,曾風行于世。民國時人費

6、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都曾一再增補。此外,還有人仿效其體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譚貴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幼學瓊林在整個清代乃至民國時期風行全國各地,版本甚多,名稱也不盡一致,如故事尋源、幼學求源、幼學故事珠璣、幼學須知句解等。此書的作者,一般都認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見認為是明景泰年間的進士邱濬。二、了解全冊:凡四卷,三十三項內(nèi)容,依次是:天文、地輿、歲時、朝廷、文臣、武職(卷一);祖孫父子、兄弟、夫婦、叔侄、師生、朋友賓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壽誕、身體、衣服、(卷二);人事、飲食、宮室、器用、珍寶、貧富、疾病死喪(卷三);文事、科第、制作、技藝、訟獄、釋道鬼神、鳥獸、花木

7、(卷四)。它相當于一部百科知識詞典,用生動形象的對偶句,宣講各種典故、知識和成語等。抑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成語詞典,里面的奇詞妙語,比比皆是,不愧為“瓊林”。這本蒙書,對宣傳知識,普及成語,起過積極的作用。古人這樣編寫“成語詞典”專供學童記誦,自有高明之處,其中奧妙,值得今人深味。三、本課注釋:父所交游,尊為父執(zhí);己所共事,謂之同袍。執(zhí):至交,好友。心志相孚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孚:相應,符合。刎頸交,相如與廉頗;總角好,孫策與周瑜??偨牵汗糯鷥和瘜㈩^發(fā)梳成一個向上的小辮,這里指童年時代。第二單元詩詞誦讀(一)第4課古詩兩首登高1、題解杜甫詩以律詩見長,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詩。

8、此詩是作者在代宗大歷二年(767)九月重陽節(jié)登高時所作。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jīng)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游賞,觸景傷懷,抒發(fā)了自己的內(nèi)心的感慨。2、學生自讀感悟自讀全詩根據(jù)注腳,解讀詩歌的內(nèi)容與結構(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重在寫景,以天、風、沙、渚、猿嘯、鳥飛、落木、江水構圖;后四句依景抒情,寫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憂國傷時的感情。)思考情景間的聯(lián)系感悟沉郁頓挫的美學風格。師生討論:前四句所繪的秋景圖是一幅什么樣的圖畫,溶鑄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3、譯詩風猛天高猿叫聲悲哀,島清沙白鳥飛翔徘徊。無邊的秋葉刷刷落下,沒頭的長江滾滾奔來。萬里漂泊悲傷居

9、他鄉(xiāng),年老多病一人登高臺。國衰國破可恨白發(fā)增。窮困潦倒?jié)峋埔餐YI。書憤一、教學目的1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分析詩人情感。2通過對藝術手法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學習陸游的愛國精神。2白描、對比等手法的運用。三、教學步驟:一、導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每一個愛國人士的情懷,幾乎他的每一首詩歌都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激情,下面讓我們從他的書憤中一起感悟。二、作者介紹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時越州山陰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豐富,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主要詩作游山西村、劍門道

10、中遇微雨、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沈園二首、示兒等。三、背景介紹:四、詩歌鑒賞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并背誦2師問:陸游詩作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事”。本詩哪兩句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寫出來試加以分析。悲憤,然而并不絕望,其中還蘊藉著豪壯的感情。五、總結一心報國的英雄卻壯志難酬,空度歲月,詩人個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運的縮影。愛國的主題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源遠流長,每當國家面臨危亡時這種主題總會在詩壇上大放異彩。陸游繼承了這種傳統(tǒng),并把它高揚到前無古人的高度,愛國主題不但貫穿了他長達第5課古詩兩首戲答元珍【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領會詩

11、歌的內(nèi)涵。2、體會詩人推已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3、學習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教學設想】歐陽修的這首借景抒情的詩,從內(nèi)容到藝術都有很高的成就,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杜甫作為現(xiàn)實主義義詩人的偉大,而且可以從他關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在深入理解體味本詩和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方面,我打算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的訓練,因此本節(jié)課我考慮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通過加強誦讀訓練,使學生充分領會詩歌的內(nèi)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進學生從基礎性學習到研究性學習的質(zhì)的飛躍?!窘虒W方法】1、朗讀與鑒賞相結合。2、交流、合作與探究相結合?!窘虒W準備】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杜甫的詩及資料?!窘虒W用具

12、】【教學過程】一、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導入新課二、整體感知課文,領悟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頓挫的風格1、查一查下面的加點字。(見多媒體)2、聽一聽錄音。3、教師朗讀指導,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停頓等。4、學生個人讀,學生對朗讀作簡單評價。5、學生齊讀。三、比一比(學生合作,討論交流)1、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義2、請各用四個字概括每節(jié)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3、請各用一個字概括作者當時的心情。4、以作者此時的心情為感情基調(diào)朗讀,并對朗讀作評價四、品一品學生再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寫好批注,與同學作交流并作匯報。五、賽一賽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實行分組背誦競賽。六、議一議(學生合作,討論交流)1

13、、結合全詩內(nèi)容,談一談你認為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2、像歐陽修這樣具有偉大情懷和理想的古仁人還有很多,請列舉兩個。七、教師總結,學生再讀全詩八、理一理用一句話說一說自已在這節(jié)課的收獲?!景鍟O計】敘事抒情行路難一、教學目標:1掌握什么是古體詩、近體詩。背誦李白的名句。2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3感悟詩人在困境中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二、教學重點:1幫助學生在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中理解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變化。2掌握本詩浪漫詩風的表現(xiàn)手法。三、教學難點:掌握本詩引用的歷史典故及其作用。四、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五、課時安排:兩課時六、第一環(huán)節(jié):口語訓練(一)導語: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他

14、蔑視權貴,追求狂放的自由,受到權貴的壓抑時,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但在文人普遍相輕的傳統(tǒng)陋習中,他卻非常重視朋友間的情誼,寫下了很多關于友情的動人詩篇,他和杜甫的友誼更是稱為流傳千古的文壇佳話。同學們正處在青春年少時期,人在一生中的很多親密友誼都是在這個時期萌發(fā)嫩芽的,相信同學們對于友誼都有很多的情感體驗,恐怕也會有一些經(jīng)驗教訓,咱們不妨談談。(二)口語表達:話題:同學們根據(jù)友誼這個話題,結合自己看過的某本書,某個名人的名言、某個影視中的人物事跡,發(fā)生在同學中的某個人或事作主題發(fā)言。訓練:請五六名同學上講臺,每個人作五分鐘的主題發(fā)言。點評:根據(jù)同學發(fā)言的情

15、況,針對主題是否鮮明、語言是否流暢,講話是否有感染力,講話的姿態(tài)等和同學們一起做個點評。并現(xiàn)場打分,作為一項平時成績。第二環(huán)節(jié):課文教學(一)作者簡介:(二)創(chuàng)作背景李白的四處漫游和賀知章、玉真公主等的推薦使他名動京師,唐玄宗終于知道了李白。天寶元年(742),玄宗召他入京,任供奉翰林。李白的喜悅之情是溢于言表,他在詩中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嵩人?!彼_始了一生中最為得意的時期。當時玄宗是“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置于金鸞殿,出于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李白侍奉皇帝的時期,正是唐玄宗統(tǒng)治的后期,盛世中的危機已經(jīng)潛伏,并日漸凸顯。李白生性傲岸不羈,不愿

16、阿諛如日中天的李林甫腐敗集團,無法處理好朝廷復雜的人際關系,思想經(jīng)常處在得志和失望的矛盾當中。不久遭到權貴的讒毀,于天寶三年(744)年被玄宗“賜金放還”。行路難是李白在遭到饞毀,被迫離開長安時寫的一組詩(共三首),本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靶新冯y”是舊題樂府雜曲歌辭中的一種。詩中寫世路艱難、充滿了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郁悶不平之感。(三)整體感知(1)古代詩詞節(jié)奏明快,音韻優(yōu)美,很適合朗讀。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在讀的過程中,結合課本上的注釋,運用聯(lián)想的方法從整體上感知詩歌。課件展示白話譯文: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huán)顧四

17、周,我心里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像呂尚垂釣碧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jīng)過日邊。世上行路呵多么艱難,多么艱難;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何去何從?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2)分章節(jié)賞析:全詩共十二句,每四句一個層次,共分三個層次。下面分組賞析各個層次 第一節(ji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從什么方面體現(xiàn)出來?明確:憂郁悲憤運用“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jié)和“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性動作,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政治失意后心緒茫然、痛苦悲憤的心情。 第二節(jié)寫了什么內(nèi)容,反應了詩人什么樣的矛盾心情?明確:

18、回應了“行路難”的題目。用比喻和典故寫仕途的艱難及前途的信心。盡管上節(jié)說道“不能食”、“心茫然”,但作者想有所作為,他還要“渡黃河”、“登太行”。無奈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冰塞川”和“雪滿山”。想有所作為卻不能體現(xiàn)出詩人的矛盾心情。 第三節(jié)的情感基調(diào)是什么?表現(xiàn)出怎樣的情感反復?明確:樂觀自信。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xiàn)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xiàn)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

19、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3)學生再次齊聲朗讀課文,小組討論發(fā)言,老師點撥,回答下列問題。 是什么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樽清酒”、“玉盤珍饈”不能食?明確:是濃重的憂郁和深沉的悲憤使得詩人“酒”不能咽,“饈”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賢路,使詩人悲憤、憂郁。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兩句抒寫了詩人當時怎樣的矛盾心境?明確:這二句用比喻,既照應題目“行路難”,又抒寫了詩人在長安歷經(jīng)仕途險惡的深切體驗,想有所作為和事與愿違、有志

20、難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詩中引用了哪些歷史典故?有什么作用?明確:詩中借用了呂尚垂釣在碧溪,伊尹夢舟過日邊等典故,寄寓了詩人夢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樣為統(tǒng)治者重用,建立偉業(yè)的愿望。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明確:無論前路多艱險、多難走,詩人相信終有一天將乘長風破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的彼岸。這兩句充滿這沖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積極樂觀的精神。 本是怎樣體現(xiàn)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明確:巧用歷史典故;夸張的描寫、形象的比喻;跳躍式的結構;感情基調(diào)激越高亢、樂觀向上。(4)拓展學習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qū)別從唐朝開始有了古、近體詩的區(qū)別。簡單地說,唐朝以前的詩歌是古體詩,唐朝以后的格律詩是近體詩

21、。近體詩從句式上說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詩分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lián),頭兩句叫首聯(lián),三、四句叫頷聯(lián),五、六句叫頸聯(lián),七、八句叫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四、作業(yè):1、背誦這首詩。2、賞析李白的月下小酌,不少于1000字。第三環(huán)節(jié):相關文章導讀“酒”常常是詩人抒發(fā)個人襟懷的載體,在我國的古典文學中留下了大量的有關飲酒的名篇佳作。李白嗜酒見天真,但面對要價昂貴的美酒,他有時發(fā)狂到想痛飲三百杯,有時卻郁積到“停杯投箸不能食”,可見同樣的美酒,卻承載著詩人不同的感情。在本冊書中,曹操舉杯相邀召集天下賢士為他所用(短歌行);范仲淹卻借酒替戍邊的將士表達思鄉(xiāng)之情(漁家傲);

22、王翰的夜光杯中傳達著邊關將士的豪邁情懷(涼州詞);李商隱的歡宴痛飲流露出個人身世的寥落之悲。(無題)。婉約詞家品酒抒發(fā)委婉曲致的小巧之情,豪放詞家醉眼大唱蕩氣回腸的慷慨悲歌。讓我們沉浸在詩歌的氛圍中去體味“酒”中溢出的感傷和豪邁之情。第6課詞兩首虞美人1整體感知虞美人閱讀這首詞主要鑒賞它跌宕起伏的筆法。詞的一開始便自問然后自嘆,再寫景再回憶再想象,最后把這一切都集中在一個“愁”字上。這首詞的另一個鑒賞重點是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2.文題解讀這首詞通過不堪回首故國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對比,抒發(fā)了李煜對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無比深長的愁恨和悲痛心情。3、走近作者李煜(937978),五代時南唐國主

23、,世稱李后主。能詩文、音樂、書畫,尤以詞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清麗。后期作品則抒寫對昔日生活的懷念,吟嘆身世,表現(xiàn)了濃厚的感傷情緒;形象鮮明,語言生動,在題材與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詞以寫艷情為主的窠臼。4、背景縱覽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的絕筆詞。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現(xiàn)在河南開封)。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李煜作此詞,命樂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加上徐鉉出賣,太宗極為震怒,用牽機藥將他毒死。死年41歲。此詞所表現(xiàn)的是作者的故國之戀。5、課文詳解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

24、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選自南唐二主詞校訂(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后主,后來被宋朝俘虜,過了三年囚徒生活,不久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這首詞是他被囚禁時所作,表達了對故國的深切懷念和作為階下囚的哀愁。虞美人,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diào)。 完結。 春風。 指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 雕欄玉砌,雕飾華美的欄桿和玉一般的石階,借指南唐故都的宮殿。應猶在,一作“依然在”。 紅顏改了,即顏容變得憔悴了。以上兩句意謂宮殿猶在,但人事已非。 冋你,實是作者自冋。這首詞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以高亢快速的調(diào)子,刻繪詞人悲恨相

25、續(xù)的心理活動。過著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人多以為美好的“春花秋月”,他見了反而心煩,并劈頭怨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了呢?其感情之極端痛苦可見。面對春花秋月之無盡時,不由感嘆人的生命卻隨著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于是轉而向人發(fā)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到社會現(xiàn)實中來了,“往事”,自然是指他當皇帝的時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他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坝謻|風”點明時間又過去一年,不斷消逝的時光,引起他無限感慨,有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笔菍懰b望南國而感

26、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爸皇恰倍值膰@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最后,悲憤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fā)而不可收。詞人滿腔憂憤,對人生發(fā)出徹底的詰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边@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6、寫作特色虞美人:起伏跌宕的筆法一開頭就是自問“春花秋月何時了?”寫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問。這是實景。接著是自嘆:“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已沉入對往事的回憶之中,這是虛寫,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轉到

27、眼前的景物上來“小樓昨夜又東風”。于是登樓遙望,然而“故國不堪回首”,作者又沉入對往事的回憶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國現(xiàn)在是個什么樣子。由此自然過渡到下片。一開始又是虛寫:“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國”圖景,他把“雕欄玉砌”和“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這一切都集中到一個“愁”字上來,這樣的愁情是何等真實而深沉啊!7、主旨探究虞美人這是一首抒情詞,詞中既有作者為失去曾經(jīng)擁有的帝王之尊,榮華富貴的生活而發(fā)的痛苦哀嘆,也有對故國河山的深切懷戀和對自己逸樂亡國的悔恨。情調(diào)感傷低沉,但直抒胸臆,情感真摯。8后世許多詞話著作論李煜詞,以他的“問君能有幾

28、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為最佳,你認為它妙在何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讀著它,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動的畫面:詞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著浩蕩東流的長江,覺得自己的愁情簡直跟這江水一樣,無時無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東海。這種寫法,跟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一樣,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確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定風波一、導入新課夢里追尋且仗劍,詞里況味各千秋。別離喧囂,我們且在文字里尋一方凈土。在楊柳岸邊,曉風殘月下,我們在柳永纏綿悱惻,為伊消得人憔悴中,傷感徘徊;在大江東去,故壘西邊,我們一睹東坡先生曠達的視野,豪邁的情懷,今天,我們

29、依然隨著東坡先生,步入山林小徑之中,體味另一番的別樣滋味。二、作者及背景介紹談到宋詞,我們必然會想起蘇軾一一東坡先生,沒人敢否認蘇軾的文學天才,他的文學成就幾乎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過他的很多文章,對他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很快就能復述蘇軾的生平。)然后,簡單介紹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是在蘇軾被貶于黃州后的第三年。三、研讀作品(一)讀課文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在朗讀的過程中,留意以下三點:一,讀準字音,二、理解大意,三、體會感情。2點一位同學來朗讀,其他同學自由的發(fā)表看法。明確:應用舒緩自然的語氣來讀它。3聽朗讀,加深印象。4齊讀課文。(二)析課文1讀完課文,以后,能不能用自己的

30、語言,概括一下,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明確:通過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現(xiàn)了詞人曠達自然、從容淡定的人生境界。2詩與畫的關系始終都是那么的密切,我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這首詞中,你看到了怎么樣的一幅畫面?(提示:可以從環(huán)境,人物的服飾、動作、心境等角度去體會)在這樣的畫面里,你看到了怎樣的蘇軾?服飾:竹杖芒鞋輕勝馬”蘇軾此行穿的是草鞋,拄的是拐杖,并沒有騎馬,也沒有帶仆人。這比官服來得輕便許多,其實,也隱含了無官一身輕”之意。動作:“莫聽傳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在雨中照常緩緩步行,而且還吟詠長嘯,好一副安閑瀟灑。“何妨”二字又可以看出蘇軾的俏皮,樂觀。心境:“莫聽穿林打葉聲”雨

31、點穿林本是客觀存在之事,但是,蘇軾卻能用平靜的口氣勸導說“莫聽”,將自己置身于環(huán)境之外的超然?!罢l怕?”自己已經(jīng)是“竹杖芒鞋”的裝束,還會害怕失去什么呢?“一蓑煙雨任平生”任憑一生中遭遇的風風雨雨。面對風雨不驚恐,不逃避,不哀傷,泰然處之,瀟灑從容!“蓑”指的是蓑衣,僅以一件蓑衣抵抗風雨,強調(diào)不借外力的保護,依靠自己走過艱難旅程?!叭巍庇腥螒{、無所畏懼、順其自然之意。“也無風雨也無晴”天晴之后,假如說開始有風雨之念,那么寫到此時,在蘇軾心中,已經(jīng)無所謂風雨之別了,作者面對自然界中的變化,竟然達到了一種寵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曠達境界?!傲锨痛汉稻菩选币鰧频睦斫?。以及含蓄的愁,借酒消愁。3剛才

32、大家都提到了詞中,從頭至尾都彌漫著煙雨的味道,那么大家是如何理解詞中“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呢?明確: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雨,自己卻像平時一樣披著蓑衣在雨中行走,坦然而無畏,在作者眼中,風雨交加也好,晴天麗日也好,已經(jīng)沒有什么區(qū)別了,正可謂范仲淹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笆捝帯敝傅氖莿偛庞鲇甑牡胤?,也指人生危難處,“風雨”和“晴”表面說天氣的變化,實際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變化、喜怒哀樂??芍^是一語雙關。4. 蘇軾的這樣人生經(jīng)歷和態(tài)度,給你什么樣的啟發(fā)?(學生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對于現(xiàn)在在學習處于低迷情況的學生,從這首詞和蘇軾身上得到很多的啟發(fā)。)

33、教師小結:蘇軾,曾經(jīng)在晚年,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碧K東坡被貶謫三處,每到一處,都給該處今天留下了難得的文化資源。而且,每貶一次,他不僅沒有消沉,反而使他的詩詞意境,人生境界有了跟高的提升。我們在一起帶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體會下作者的心境。四、拓展延伸儋州正是在有天涯海角之稱的海南,也是蘇軾最后被貶之地,可以說,東坡跟海南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請學生展示課外收集的蘇軾在海南的資料,通過各種形式展現(xiàn)蘇軾對海南文化的影響。(從學生收集的情況來看,他們對蘇軾在海南產(chǎn)生的文化影響有著濃厚的愛好。他們從文學,政治,教育,飲食等方面比較全面的介紹了海南的蘇軾文化,有的還以課件的形式

34、來展示。)最后,播放蘇軾在海南的相關視頻,作為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小結。五、課堂小結蘇軾僅僅通過途中遇雨的小事,表現(xiàn)了詞人在被貶時的曠達平和的人生態(tài)度,在突如其來的政治風雨面前,內(nèi)心坦蕩,氣度從容,他從歷史和磨難中走來,在穿林竹葉聲中吟嘯徐行,在紛擾中尋得了一片寧靜。面對人生的沉浮,自有“任爾狂瀾卷地來,浮沉由我不由天”的氣概。六、作業(yè)讀蘇軾,我們讀得更多的是豪邁,是感動,課下,把您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以“我所知道的蘇軾”為題,寫一篇研究性報告。第三單元音樂舞蹈第7課樂器中國古典樂器古琴-大度的高人名士古琴就象個大度的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箜篌-飄逸優(yōu)雅的上古佳人如果說古琴是高人名士,那末箜篌便是裊裊

35、婷婷、飄逸優(yōu)雅的上古佳人。古箏-傳統(tǒng)又時尚的女子古箏又如傳統(tǒng)中帶著現(xiàn)代因素的女子,其音色比較清脆典雅卻不同于古琴的沉穩(wěn)、箜篌的飄逸,所以更被現(xiàn)代的女孩子大為接受,學習它可以少些古琴所必須的古典文化底蘊。葫蘆絲-簡樸無憂的少女葫蘆絲的外形毫無修飾,簡單樸素得象十七八歲純真無憂的鄰家少女,給人純美愉悅的感覺。但它節(jié)奏感卻特別強,音色親切動人。它能傳達男女間的純潔的情愛,可以是云南美麗山水的聲音,也可以是孔雀美麗的多姿的羽屏,只是它沒有大氣空闊的意象。月光下的鳳尾竹是甜甜脆脆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吟,一個美麗的地方是婀娜清麗的浣沙女兒式的淺唱。這樣浪漫迷人的音律當作清雅場所的背景倒是最好不過了。琵琶霸氣的

36、勇士琵琶的線條和形態(tài)很柔美,嫻靜地擺在那里猶如一個性感的女人??伤钠沸詤s是剛烈的,一如霸氣的勇士。所以它最能演繹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因為它的密度和強度及嘈嘈切切的聲音總不免繃緊人的神經(jīng),隨時擔心著弦會斷裂。一般場合心境是不大適宜聽這樣的曲子的。洞簫-隱者僧人而洞簫更象隱者僧人,總在月色下在松林中在幽澗邊超然忘我.其實今日洞簫之源就是漢代的羌笛,王之煥的“羌笛何須怨楊柳”的情感基調(diào)正也說明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簫所善于表達的情緒。二胡-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二胡是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或許就說是瞎子阿炳更貼切。阿炳其實也擅長琵琶、瑟、笙、鼓等多種樂器,他是天才的音樂家。可他卻只因為二胡而被推崇,他的經(jīng)歷背景和

37、二胡的品性多么相似!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與二胡融合為一體,這個帶著悲劇性的樂器根本就是他本人。他只開始調(diào)弦,你便感覺到了那種凄慘和悲涼。漢宮秋月中宮女孤伶的幽怨、二泉映月里命運的劫厄,都是清冷黑暗的長夜里對人生的控訴。只是二泉映月這文雅的曲名偏和曲子本身營造的意境是多么不和諧,仿佛是故意為之的諷刺。陶塤-一個幽靈第8課樂曲中國古代十大名曲1、高山流水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弊悠谒暮?,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2、廣陵散據(jù)琴操記載:戰(zhàn)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

38、,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于實現(xiàn)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愿,自己也毀容而死。后人根據(jù)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3、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稱落雁平沙。曲調(diào)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xiàn)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盤旋顧盼的情景。4、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樂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國歷史上的楚漢相爭為題材,描繪劉邦和項羽在垓下決戰(zhàn)的情景。5、魚樵問答樂曲通過魚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了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樂曲采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diào)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diào)表示答句。6、夕陽蕭鼓是抒情寫意的樂曲,1925年前后

39、,上海大同樂社根據(jù)經(jīng)曲改編成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這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優(yōu)美流暢。樂曲通過委婉質(zhì)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jié)奏,形象地棉會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贊頌了江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風姿。7、漢宮秋月樂曲表現(xiàn)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意在表現(xiàn)古代受壓迫宮女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8、梅花三弄曲中泛音曲調(diào)在不同徽位上重復了三次,故稱“三弄”。相傳晉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為琴曲。樂曲通過歌頌梅花不畏寒霜、迎風斗雪的頑強性格,來贊譽具有高尚情操之人。9、陽春白雪相傳為春秋時期的晉國師曠或齊國劉涓子所作,“白雪”取另然清潔,雪竹琳瑯之音。它以清新流暢

40、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jié)奏,生動表現(xiàn)了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10、胡笳十八拍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diào)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xiāng)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第9課樂舞中國有著悠久和燦爛的舞蹈歷史和文化,對于中國舞蹈的歷史而言,不論在歷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戲曲的中國古典舞具體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記載和遺存,在中國舞蹈史書中就系統(tǒng)地論述了從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歷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內(nèi)容等。中國古典舞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時代的民間舞蹈。至周代開

41、始,到漢、兩晉乃至唐代五代宮廷設立專門的樂舞機構,集中和培養(yǎng)專業(yè)樂舞人員,并對流行于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進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發(fā)展,形成了宮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門、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個樂舞),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坐部伎、樂部伎、大曲等,異彩紛呈,各領風騷。在傳統(tǒng)舞蹈基礎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戲曲的形成和發(fā)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藝術。元代,宮廷樂舞與民間歌舞,乃至“白戲”、“滑稽戲”、“角抵戲”等相結合,逐漸形成了戲曲藝術形式。戲曲藝術要求唱、念、做、打相結合,具有舞蹈、音樂、美術、雜技、文學、說白等多種因素,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戲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國傳

42、統(tǒng)舞蹈的精華,它根據(jù)人物情節(jié)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動作,并加以改造,加強和豐富了舞蹈的表現(xiàn)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會矛盾相對復雜,復雜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許多素材,使舞蹈進一步得到發(fā)展。新中國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為發(fā)展、創(chuàng)新民族舞蹈藝術,從蘊藏豐富的中國戲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鑒中華武術進行了研究、整理、提煉,并參考芭蕾訓練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國古典舞教材。一方面,舞蹈家們突破了僅僅局限于研究戲曲舞蹈的范疇,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畫以及各種出土文物中國古典舞中的舞蹈形象的資料之中,從而整理和創(chuàng)作出許多別具一格的古典舞和古典舞劇,如絲路花雨、編鐘樂舞、仿唐樂舞、銅雀伎等等,這些復古樂舞突

43、出了雍容大度、精確嚴謹、清晰明麗的風格特點。另一方面是舞蹈教育家唐滿城、李正一的中國古典舞身韻理論的革新、創(chuàng)造和實踐。唐滿城教授說:“身韻'從擺脫戲曲的行當、套路出發(fā),從中國的大文化傳統(tǒng),包括書法、武術來探索它的形、神、勁、律、氣、意'的審美規(guī)律,提煉它的元素,總結古典舞運動的路線、法則和陽剛、陰柔、節(jié)奏的內(nèi)涵,從而使之不再有戲劇化、比擬化、行當化的痕跡,走向了舞蹈的主體意識和動作符號化的抽象功能?!钡谒膯卧獣ㄋ囆g第10課碑帖書法介紹甲骨文書法、金文書法、秦代書法、兩漢書法、魏晉書法、隋唐書法、宋代書法、元明清書法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

44、少。原籍瑯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jīng)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于鐘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歷代書法家(唐朝)歐陽詢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世稱歐陽率更。世人稱他的字為“率更體”。虞世南說他“不擇紙筆,皆能如意”。而且他還能寫一手好隸書。貞觀五年徐州都督房彥謙碑就是其隸書作品。他的書法,以隸書為最。究其用筆,圓兼?zhèn)涠鴦烹U峭

45、拔,“若草里驚蛇,云間電發(fā)。又如金剛怒目,力士揮拳?!睔v代書法家(唐朝)顏真卿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工于尺牘;從褚遂良,張旭得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舒和,一變古法,自成一格,人稱“顏體”。宋歐陽修評云:“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東方朔畫贊多寶塔碑顏勤禮碑祭侄文稿中興頌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碑爭座位稿自書告身等皆為其名作。歷代書法家(唐朝)柳公權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元和初進士,歷仕校書郎、侍書學士、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他生活在中堂時期,歷穆、敬、文宗三朝,此時,唐代

46、書法改革運動基本高成,時代賦予柳公權的使命不是開拓而是守成,柳公權的歷史功績在于他用創(chuàng)造精神承接顏魯公的成就,取得“顏筋柳骨”的歷史論頂,為唐代書風建設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歷代書法家(宋)黃庭堅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稱他黃山谷。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他自己說:“余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歷代書法家(宋)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47、,晚號半山老人,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歷代書法家(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于四川)人歷代書法家(宋)趙孟頫字子昂,號雪松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滅亡后,歸故鄉(xiāng)閑居,后來奉元世祖征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冠絕古今歷代書法家(明)唐寅“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jīng)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杰出的大畫家。歷代書法家(清)鄧石如歷代書法家(清)吳昌碩歷代書法家(近代)李叔同第11課書體書法的歷史和發(fā)展軌跡

48、一、書寫的重要性(一)、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無法取代傳統(tǒng)的書寫;(二)、作為傳統(tǒng)的書法藝術不會消亡。二、什么叫書法古人對書法的理解,漢楊雄認為:“書,心畫也?!碧瞥瘡垜邀X說:“書者,法象也?!鼻鍎⑽踺d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币陨隙x過于玄虛。三、漢字為什么會成為藝術為什么書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首先書法的對象是漢字。漢字是象形文字,漢字的性質(zhì)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個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張揚個性的舞臺。其二,漢字有著豐富的書體,縱向有甲骨文、金文、篆書、分書和楷書,點畫形式的多變。橫向看,不同的地域在不同時期創(chuàng)造出了不同的偏旁字體,同一個字有許多不同的寫法。第三

49、、書寫的工具是毛筆、墨和宣紙。四、書法的起源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甲骨文與金文五、書法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書法從殷商產(chǎn)生到今天,經(jīng)過了三個發(fā)展階段:發(fā)展、成熟和繁榮階段。(一)、殷商到西漢是書法的發(fā)展階段。這個階段的文字主要有甲骨文、金書和篆書。這個時期的書法有以下特征:1、結體復雜,字行帶有較重的象形意味;2、線條單一,沒有明顯的粗細變化,基本等粗細;3、書法藝術主要表現(xiàn)在結體的造型和變化上。這一期間主要有兩個人物是要記住的:一是李斯,他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統(tǒng)一了漢字。第二個人是蔡倫,他發(fā)明的造紙術使書寫得以在紙上成為可能。(二)、東漢到南北朝是書法藝術的成熟期。(三)、隋唐以后為繁榮期。第12課篆刻

50、中國篆刻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古璽易敞邑圣盧之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璽,古璽大多是屬于戰(zhàn)國時期,其中也有春秋時期的遺物。古璽分官、私兩類,當時不分尊卑都稱為璽。秦以前寫作“”或“”。璽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稱陽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稱陰文)兩種,古璽的形狀、大小不一,有長方形、方形、圓形和其他異形。內(nèi)容有官職、姓名、吉語和肖形圖案等錢松(1818-1860)字叔蓋,號耐青、鐵廬,別號未道士、西郭外史、云居山人,室名未虛室。浙江杭州人。與富陽胡鼻山人胡震交易最深,同時往返滬杭之間,與上海諸名家游。篆刻承浙派余序,淳厚渾樸,氣勢非凡,雖列“西泠八家”殿軍,

51、實乃溯漢追秦,推陳出新之巨擘。趙之琛深嘆其能:“此丁、黃后一人,前明文、何諸家不及也。”細審其跡,天資之外,蓋得力于嘗摹漢印二千方,人莫及也。善古琴,工篆隸,能丹青,精鑒別,擅題跋,動輒數(shù)百言,雅妍蒼潤。中歲歸居杭州,與楊見山、僧六舟等結社南屏。咸豐十年(1860),光緒三年(1877)同邑高邕輯其遺印成未虛室印賞四卷行世。工金石書畫。篆刻胎息浙派諸家,摒棄一味切刀之舊規(guī),披削兼施,生動自然,超越前賢。嘗自評其藝曰:“國朝篆刻,如黃秋盦之渾厚,蔣山堂之沉著,奚蒙泉之沖淡,陳秋堂之纖秾,陳曼生天真自然,丁鈍丁清奇高古,悉臻其妙。予則沿其原委摹漢?!币则炂溘E,此語不謬。畫工山水、梅竹,筆致老到,設

52、色蒼古;行楷寫楊凝式、楮遂良,隸書宗禮器碑、石門頌,功力深厚,為時所重,惜其壽不永,未克大成。善古琴,工篆隸,能丹青,精鑒別,擅題跋,動輒數(shù)百言,雅妍蒼潤。中歲歸居杭州,與楊見山、僧六舟等結社南屏。咸豐十年(1860),光緒三年(1877)同邑高邕輯其遺印成未虛室印賞四卷行世。工金石書畫。篆刻胎息浙派諸家,摒棄一味切刀之舊規(guī),披削兼施,生動自然,超越前賢。嘗自評其藝曰:“國朝篆刻,如黃秋盦之渾厚,蔣山堂之沉著,奚蒙泉之沖淡,陳秋堂之纖秾,陳曼生天真自然,丁鈍丁清奇高古,悉臻其妙。予則沿其原委摹漢?!币则炂溘E,此語不謬。畫工山水、梅竹,筆致老到,設色蒼古;行楷寫楊凝式、楮遂良,隸書宗禮器碑、石門

53、頌,功力深厚,為時所重,惜其壽不永,未克大成。印鑒:錢松印、錢松之印、松、叔蓋、西郭外史、云居山人。錢松,清代醫(yī)家。字鏡湖。浙江紹興人。曾任太醫(yī)院院使。醫(yī)道甚精,尤擅治痧脹。撰有痧脹名考(1826年),主張痧脹治當隨經(jīng)調(diào)治,泄毒于表,攻毒于里,以克削為主,不可妄用補益之法。此外,尚繪有臟腑正伏側人明堂圖四幅(1819年)。第五單元繪畫藝術第13課工筆工筆是我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一朵奇葩,向來以細膩和豐富著稱。傳統(tǒng)的工筆繪畫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高超的運筆技巧和渲染技術。中國畫表現(xiàn)手法之一。與之相對應的是寫意。工筆畫法出現(xiàn)較早,遠在魏晉時期就被畫家采用,并成為主要的或唯一的表現(xiàn)技法。像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就是用工筆畫法創(chuàng)作的。隋唐至五代兩宋,工筆畫法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并日趨成熟。工筆作為一種繪畫技法,一般是在經(jīng)礬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