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才藝實訓_第1頁
中華才藝實訓_第2頁
中華才藝實訓_第3頁
中華才藝實訓_第4頁
中華才藝實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才藝實訓中華才藝實訓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000145114課程名稱:中華才藝實訓英文名稱:Practice in Chinese Arts課程性質(zhì):專業(yè)任意選修課總學 時:32學 分:2適用對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本科生先修課程:中國通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社會風俗一、編寫說明(一)本課程的性質(zhì)、地位和作用本課程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任意選修課。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才藝的學習與實訓,掌握太極拳、剪紙、中國畫的基本技藝。通過太極拳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太極拳的起源與發(fā)展, 掌握太極拳運動的基本技術。通過學習剪紙,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信仰,掌握最基本的民間剪紙制作。通過對中國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本課

2、程重在傳統(tǒng)才藝的實訓,通過提高學生的技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加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對其在對外漢語教學及漢文化推廣中具有積極意義。(二)教學基本要求1. 了解我國太極拳的起源與發(fā)展,掌握太極拳運動的基本技術,熟練掌握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2. 學習民間剪紙的發(fā)展源流、制作工藝、題材與樣式及民間剪紙的地方特色,并能根據(jù)生活習俗設計簡單的剪紙圖案,能夠靈活運用繪圖的基本技巧,初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手法。3. 了解中國美術的基本知識;掌握傳統(tǒng)中國畫的基本技法。(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1. 在教學中以現(xiàn)代教學思想為指導,采取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講練結合,強調(diào)精講多練。根據(jù)時

3、間可分為課內(nèi)訓練與課外訓練;根據(jù)形式,可分成個人練習與集體練習。實踐與講授交叉融合,實踐貫穿始終,以使學生獲得熟練的技能。2. 積極采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利用豐富的視頻和圖片資料,以更生動和有效地展示課程內(nèi)容,同時也會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的特點適時地組織課外考察,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思考;開展學生基于網(wǎng)絡資源的研究性學習。(四)實踐環(huán)節(jié)1. 名稱:課堂實訓、視頻觀摩、文化考察2. 主要內(nèi)容與要求:A課堂實訓:( 1) ) 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訓練。( 2) 剪紙圖案設計與基本技巧實訓。( 3) 中國畫理論與技練習B 視頻觀摩:通過視頻觀摩二十四式太極拳、剪紙表演。C 文化觀展到美術館觀摩。教學內(nèi)

4、容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時分配采用何種多媒體教學手段章節(jié)主要內(nèi)容講 授實 訓討 論習 題課 外其 他小 計第一章太極拳簡介22PPT及視頻第二章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實訓1010第三章剪紙藝術簡介22PPT及視頻第四章剪紙基本技法實訓88PPT第五章中國美術史22PPT及視頻第六章中國畫技法練習62PPT及視頻合計624232本課程與“民俗學”、 “中國通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體育” 、 “美術”有密切的關聯(lián),與“中國古代文學”也有一定的交叉。(七)教材與教學參考書參考書目:1. 24 式太極拳入門與提高,武冬著,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年版2. 剪紙研究,沈之瑜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

5、2 年版。3. 中國民間剪紙介紹與欣賞 ,張道一編著,金陵書畫社,1980 年版。4.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張道一著,外文出版社,1989 年版。5. 民間剪紙技巧,孫二林著,金盾出版社,2004 年版。6. 傳統(tǒng)中國畫技法詳解小寫意花鳥畫教程,欒國新主編,皇甫秉鈞著,安徽美術出版社, 2013 年出版。7. 中國美術史,洪再新著,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 年出版。8. 民俗學概論,鐘敬文,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年版。9. 中國民俗學通論,陳啟新著,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10. 中國文化概論,張岱年、方克立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年版。11. 中國民俗學,陳勤建,華東

6、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12. 實用中國民俗學,趙杏根,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二、教學內(nèi)容綱要第一章 太極拳簡介(2 學時)一、教學基本要求通過講授太極拳的形成,使學生了解中國太極拳是綜合了歷代各家拳法,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而形成的一種內(nèi)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拳術。太極拳具有動作圓柔連貫,每一式都是綿綿不斷的特點。了解學習太極拳的三個階段:學規(guī)矩定架子、循理法融架子、返自然空架子。二、教學內(nèi)容要點:1. 太極拳的形成2. 太極拳的特點3. 學習太極拳的三個階段第二章 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實訓(10 學時)一、教學基本要求通過學習,能夠熟練掌握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

7、。二、教學內(nèi)容要點:1. 起式、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左右摟膝拗步;2. 手揮琵琶、左右倒卷弘、左攬雀尾、右攬雀尾3. 單鞭、云手、單鞭、高探馬;4右蹬腳、雙峰貫耳、轉身左蹬腳、左下式獨立;5右下式獨立、左右穿梭、海底針、閃通臂;6. 轉身搬攔錘、如封似閉、十字手、收式;第三章 剪紙簡介(2 學時)一、教學基本要求通過本章的講授,使學生了解中國剪紙不僅表現(xiàn)了群眾的審美愛好,并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xiàn)語言,傳達出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和本質(zhì)。二、教學內(nèi)容要點:1. 中國剪紙的發(fā)展歷史。2. 中國剪紙所傳達的

8、文化內(nèi)涵。3. 中國剪紙的形式特征第四章 剪紙基本技法實訓(8 學時)一、教學基本要求通過學習,能夠掌握剪紙的一些基本技法。二、教學內(nèi)容要點:1. 學習民間剪紙的基本制作工藝和技法。2. 簡筆畫訓練。3. 簡單的花紋能夠從內(nèi)到外的次序剪出來。4能根據(jù)生活習俗設計簡單的剪紙圖案第五章 中國美術史(2 學時)一、教學基本要求了解中國美術史的基本脈絡,培養(yǎng)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美學觀。二、教學內(nèi)容要點:1. 中國人物畫。2. 中國山水畫。3. 中國花鳥畫。第六章 中國畫技法訓練(8 學時)一、教學基本要求通過學習,能夠?qū)χ袊嫷幕竟P法、構圖、 意境的實現(xiàn)有基本的了解和一定程度的掌握。二、教學內(nèi)容要點:1.

9、 工筆花鳥畫的基本技法。2. 寫意花鳥畫的基本技法。大綱制訂人:高萍大綱審訂人:高萍大綱終審人:唐健君制訂時間:2015 年 11 月中華才藝實訓課程考查大綱課程編號:000145114課程性質(zhì):專業(yè)任意選修課教學時數(shù):32課程學分:2 學分適用對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本科生中華才藝實訓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的專業(yè)任意選修課,通過考查檢查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才藝太極拳、 剪紙和繪畫的掌握情況,以此促進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提高其在對外漢語教學及漢文化推廣活動中的策劃與運用能力。二、命題依據(jù)和原則(一)依據(jù)以 2015 年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為依據(jù),以太極拳、剪紙

10、、中國繪畫的基本技能為基礎,結合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及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對學生掌握情況予以考查。(二)原則知識與能力考核相結合,主觀與客觀考核相結合,平時訓練與實際操作相結合。三、考查基本要求(一)考查方式理論知識考試、技能操作考試(二)考查時間第 6 周、第 11 周、第 16 周(三)其它要求理論知識考試采用現(xiàn)場問答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實際操作。四、考查基本內(nèi)容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剪紙、中國繪畫的基本技能。五、課程考核綜合評定辦法實行百分制,太極拳成績占40%,剪紙成績占30%,中國繪畫成績占30%。六、主要參考書目1. 24 式太極拳入門與提高,武冬著,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年版2. 剪紙研究,沈之瑜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 年版。3. 中國民間剪紙介紹與欣賞 ,張道一編著,金陵書畫社,1980 年版。4.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張道一著,外文出版社,1989 年版。5. 民間剪紙技巧,孫二林著,金盾出版社,2004 年版。6. 傳統(tǒng)中國畫技法詳解小寫意花鳥畫教程,欒國新主編,皇甫秉鈞著,安徽美術出版社, 2013 年出版。7. 中國美術史,洪再新著,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 年出版。8. 民俗學概論,鐘敬文,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年版。9. 中國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