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樂隊校本課程_第1頁
管弦樂隊校本課程_第2頁
管弦樂隊校本課程_第3頁
管弦樂隊校本課程_第4頁
管弦樂隊校本課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西洋管弦樂隊賞析校本課程目 錄前 言 (2)第一部分 課程標準(3)一、 課程簡介(3)二、 課程目標(3)三、 課程評價(4)第二部分 課程內(nèi)容(5)課時一 西洋管弦樂隊簡介(5)課時二 弦樂器組(6)課時三 木管樂器組(8)課時四 銅管樂器組(12)課時五 打擊樂器組(15)課時六 色彩樂器組(17)課時七 鑒賞作品(一)(19)課時八 鑒賞作品(二)(20)課時九 知識點回顧(21)前 言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貫徹落實和全國中小學生藝術(shù)教育規(guī)劃實施,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藝術(shù)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建設(shè)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同時為了滿足學生興趣的需求,也是為了提升學生音樂方面的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

2、發(fā)展。本課程的開設(shè)讓學生了解西洋管弦樂的知識,學會鑒賞西洋管弦樂的作品,從而提升學生欣賞西方高雅音樂的素質(zhì)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了解西洋管弦樂隊的發(fā)展史,并能夠認識到各種樂器在樂隊中的作用,能夠體會音樂的情景,真正品味出管弦的藝術(shù),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審美情操。第一部分 課程標準一、課程簡介一、課程性質(zhì)近幾年來,音樂的普及與推廣,西方的古典音樂已經(jīng)被廣大音樂愛好者所接受,越來越多的人們對西洋樂器有了很深的喜好,許許多多的省市及地區(qū),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西洋管弦樂隊和西洋管樂隊。在這種形勢下,人們逐漸的喜歡觀看西洋管弦樂隊的演出,西洋管弦的作品屬于高雅音樂,好多

3、人對它還不是很了解,所以,為了更好地引領(lǐng)學生們學習和鑒賞,發(fā)揮出藝術(shù)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建設(shè)特色的校園文化,滿足學生興趣的要求,開發(fā)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二、課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興趣愛好。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3.弘揚民族音樂,接受多元的文化。三、課程的設(shè)計思路1.學習的目的是想通過對西洋管弦樂隊的介紹,欣賞西洋管弦樂作品,提升音樂鑒賞能力,更好地提高學生對西洋管弦樂的認識,增強他們的音樂修養(yǎng)。提高高雅音樂的鑒賞能力。2.此課堂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音樂視頻的欣賞。理論和視頻的結(jié)合增加學生的印象,逐步地

4、提升能力。二、課程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了解西洋管弦樂隊的發(fā)展史,并能夠認識到各種樂器在樂隊中的作用,能夠體會音樂的情景,真正品味出管弦的藝術(shù),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審美情操。二、過程與方法主要是先理論學習,再進行視頻教學,再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并在音樂的活動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得到情感的陶冶與升華。三、知識與技能掌握西洋管弦樂隊的發(fā)展史,了解每一件樂器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以后的音樂會作品欣賞中能夠真正的學會鑒賞,學會享受。三、課程評價評價方案1.課堂評價: 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學生過程中能夠合作互助、積極動手、動

5、腦,能夠基本完成每節(jié)課的活動任務。 2.終極評價:終極評價=課堂評價*20%+作品欣賞評價*50%+理論知識評價*30%第二部分 課程內(nèi)容課時一 西洋管弦樂隊簡介一、管弦樂隊的發(fā)展史第一階段古希臘的音樂文化,那個時期是指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這個時期,這個時期的樂器就象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的,里拉琴是用牛腸弦張在海背上制成的,而最早的管樂器是用蘆葦制成的。 第二階段中世紀的音樂文化,這個階段主要從公元5世紀到13世紀,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不少教堂,也可以說是基督教文化。當時主要是教學音樂,大合唱,樂器形制也越來越大,如管風琴都筑在建筑里。 第三階段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文化,這個時期主要是14、15、

6、16三個世紀,在這300年的時間內(nèi),歐洲經(jīng)過了文化的繁榮階段,那個時期的主要樂器是管風琴、琉特琴、豎琴、維沃爾琴(有品,6弦,后被小提琴代替)。 第四階段巴洛克時期,時間為1600年至1750年,那個時候的樂器主要是羽管鍵琴和管風琴、吉他(古典吉他)等。第五階段古典主義時期,時間指1750年到1827年 ,貝多芬逝世止,這個時候的交響樂隊、管弦樂隊的編制開始逐步定形,以后到浪漫主義、印象主義時期,西洋樂器中已經(jīng)形成了配套的弓弦樂器組、木管樂器組、銅管樂器組、打擊樂器組、鍵盤樂器組及其它裝飾樂器(豎琴、木琴、鋼片琴、排鐘),而到了電子時代,又出現(xiàn)了電子琴、合成器、電腦音樂發(fā)聲器等。從此形成了較為

7、完整的西洋樂器配制。二、樂隊編制交響樂隊是器樂大家族,一般分為五個器樂組: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組和色彩樂器組。 樂器比例:交響樂隊以木管作為判定編制規(guī)模大小的標志。如果常用的每一種木管樂器都用上兩件,那構(gòu)成“雙管”編制的樂隊;用上三件,即構(gòu)成“三管”編制的樂隊;用上四件,即構(gòu)成“四管”編制的樂隊。為了跟各組樂器之間數(shù)量的比例合理,隨著木管樂器的增減,弦樂器及其它樂器的數(shù)量也要相應的變化,以保持聲部音響的平衡。(1)雙管編制的樂隊的總?cè)藬?shù)約有60人。 木管樂器組8名,其中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各2支,銅管樂器組8名,其中圓號4支,長號3支,大號1支;弦樂器組40名,其中第一小提琴1

8、2把,第二小提琴10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6把,低音提琴4把;打擊樂器組中的定音鼓及其它打擊樂器共需3至4位演奏員。 (2)三管編制的樂隊的總?cè)藬?shù)約有90余人。 木管樂器組12名,其中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各2支,再加上1支短笛,1支英國管,1支低音單簧管,1支低音大管,使所有種類的木管樂器都有3支;銅管樂器組13名,其中小號3支,圓號6支,長號3支,大號1支;弦樂器組58名,其中第一小提琴16把,第二小提琴14把,中提琴12把,大提琴10把,低音提琴6把;打擊樂器組共需3至5位演奏員。 (3)四管編制的樂隊的總?cè)藬?shù)約有110多人。 木管樂器組16名,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各三支,短笛

9、、英國管、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各1 支,這樣,各類木管樂器都有4支;小號、圓號各6至8支,長號3支,大號1支;弦樂器組74名,其中第一小提琴20把,第二小提琴18把,中提琴16把,大提琴12把,低音提琴8把;打擊樂器組共需3至6位演奏員。三、管弦樂作品欣賞視頻:卡門序曲課時二 弦樂組弦樂組:弦樂組由提琴類樂器組成,是交響樂隊中最富于表現(xiàn)力的一組樂器。一、 小提琴(1)小提琴簡介 高音樂器,音色明亮優(yōu)美,常但任獨奏。 小提琴(violin)是一種超擦奏管弦得鳴提樂器。它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國,是現(xiàn)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是現(xiàn)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

10、的獨奏樂器?,F(xiàn)代小提琴的出現(xiàn)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也是自17世紀以來西方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其制作本身是一門極 為精致的藝術(shù)。小提琴音色優(yōu)美,接近人聲,音域?qū)拸V,表現(xiàn)力強,從它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在樂器中占有顯著的地位,為人們所寵愛。如果說鋼琴是“樂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樂器中的“王后”了。(2)視頻欣賞觀看小提琴獨奏苗嶺的早晨,從而加深對小提琴的認識。二、中提琴(1)中提琴的簡介 中音樂器,音色較暗,常作填充和聲之用,極少獨奏。 擦奏弦鳴樂器。提琴族中的中音樂器,外形及結(jié)構(gòu)與小提琴基本相同,只是形體略大。五度定弦為c、g、d1,a1琴身長度一般為42.5厘米。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實

11、、溫暖而豐滿,指法和運弓與小提琴基本相同。中提琴從比中央C低八度音程的C開始,每根弦間隔五度音程,依次為C、G、D及A音,比小提琴低五度,而比大提琴高了八度。作為獨奏樂器,它缺少小提琴的輝煌性和大提琴的渾厚有力的音響,并且不如小提琴和大提琴那樣在演奏協(xié)奏曲時可以和樂隊進行較量。因此作曲家為中提琴寫的協(xié)奏曲不多見(多見于小提琴)。從中提琴的演奏藝術(shù)發(fā)展來說,在室內(nèi)樂作品中,特別是弦樂四重奏中,才充分發(fā)揮了它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2)視頻欣賞觀看中提琴獨奏變音幻想曲,從而加深對中提琴的認識。三、大提琴(1)大提琴的簡介 低音樂器,音色柔和、豐滿,拔弦效果很好。大提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是一種叫作

12、“低音維奧爾琴”或“膝間維奧爾琴”(Viola de gamba)的15世紀的樂器演變而來。維奧爾琴的體積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顯,但演奏時可以夾在兩膝之間,像大提琴那樣用弓拉奏。大提琴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屬提琴族樂器里的下中音樂器,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復雜的感情,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它也是非常為人們所喜愛的獨奏樂器。 類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標準高約48英寸(就是1.2米左右),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 使用材質(zhì): 琴身:木制結(jié)構(gòu),以槭木和云杉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 琴弦:金屬絲; 琴弓

13、:馬尾。 (2)作品欣賞觀看大提琴獨奏天鵝及Rolling In The Deep,從而加深對大提琴的認識。四、低音提琴(1)低音提琴的簡介 低音樂器,音色低厚,反映遲鈍。 低音提琴(contrabass),擦奏弦鳴樂器。又稱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fā)音最低的弓弦樂器。它是樂隊中音響的支柱,基本節(jié)奏的基礎(chǔ)。低音提琴約有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時要將琴放在地上,立著或靠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根弦分別是E、A、D、G,為了避免在低音譜表上過多地加線,其音響比實際記譜低1個八度。有時加入第5根弦,定音為C,或在樂器的頸部加入一個機械裝置,加長E弦,使其可

14、以演奏下面的C音。熟練的演奏家可以通過使用泛音來大大地超越樂器的上方的自然音域。低音提琴使用兩種弓子,一種是法國弓,稱為博泰西尼弓,俗稱小弓。另一種稱為德式或西曼德爾弓,俗稱大弓,德式弓的尾庫較寬,用手握住棍桿的下面(手掌向上)。低音提琴比其他弓弦樂器更多地用撥奏,這一特點使得它除了在管弦樂隊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樂隊和爵士樂隊中成為重要的節(jié)奏樂器。(2)作品欣賞觀看低音提琴獨奏野蜂飛舞及中央音樂學院低音提琴演奏會,從而加深對低音提琴的認識。課時三 木管組木管組:木管是色彩性極富麗的一組樂器,包含笛族、雙簧族和單簧族三類。一、長笛、短笛(1)長笛的簡介 高音區(qū)音色明快而有力,中音區(qū)優(yōu)雅清麗,低

15、音區(qū)音色美麗而柔和。 長笛是現(xiàn)代管弦樂和室內(nèi)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外型為一根開有數(shù)個音孔的圓柱型長管。早期的長笛是烏木或椰木制,現(xiàn)代多使用金屬,比如普通鎳銀合金或?qū)I(yè)型的銀合金,9K和14K黃金以及貴金屬鉑等,偶爾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長笛。傳統(tǒng)木質(zhì)長笛的音色特點是圓潤、溫暖、細膩,音量較小,而金屬長笛的音色就比較明亮寬廣。不同材料的長笛完全根據(jù)演奏者的愛好選擇。但是在樂隊中應該統(tǒng)一使用一種長笛,以得到最和諧、飽滿的音響效果。早期的長笛為木制,雖然現(xiàn)在是金屬所制,但是長笛的發(fā)音原理是因為長笛最上方的木塞震動而發(fā)聲,因此在西方樂隊中歸為木管樂(woodwind)。長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qū)拸V:

16、中、高音區(qū)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低音區(qū)婉約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長花腔,演奏技巧華麗多樣,在交響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獨奏樂器。(2)短笛的簡介 最高音域的木管樂器,比長笛體積短一倍,發(fā)音銳利而明亮。 短笛,是縮小了的長笛。在意大利文中,“短笛”(flauto piccolo )一字意為小長笛。像長笛一樣,短笛通常定為C大調(diào),比一般的長笛高了一個八度(令它們成為最高音的橫笛)。音域d2c5。記譜與長笛相同,而實際發(fā)音高八度,為所有吹管樂器中的最高音樂器。音色尖銳,光輝明亮,穿透力極強。短笛的音樂是寫得比標準音高低一個八度。短笛的指法與長笛的一致,但聲音卻比長笛高了一個八度。很多交替的

17、指法亦可能被用作調(diào)整它們特有的音高的頻率,因為通常很多都會走音了。在標準的C大調(diào)短笛的增加部分中,有D音的短笛音高,有時用來與降半音A一致,出色地用于意大利軍樂隊。由于是長笛家族中音域最高的樂器,短笛在管弦樂中經(jīng)常扮演陪襯的角色,雖然它裝飾性的功能重于旋律性,但短笛的獨奏也并非罕見。短笛管長僅為長笛之半,在交響樂隊中多由第3長笛手兼用。短笛是長笛的變種樂器,是交響樂隊中音域最高的樂器,通常由第二長笛手吹奏。由于音色尖銳,富于穿透力,有節(jié)制,審慎地使用可使整個樂隊的樂聲更加響亮、有力而輝煌。常用來表現(xiàn)勝利凱旋、熱烈歡舞或描寫暴風雨中的風聲呼嘯等。在配器上,無論規(guī)模多大的樂隊中,用一只已足可擴展音

18、域,增大縱深能力。對于銅管樂隊尤其重要。常用于歡欣鼓舞的熱烈場面。(2)作品欣賞觀看長笛獨奏c小調(diào)長笛獨奏組曲及梁祝,從而加深對長笛的認識。二、單簧管(1)單簧管的簡介 音色圓潤富麗 單簧管是木管樂器的一種,通常用非洲黑木制造,由木料、硬橡膠或金屬制成,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的空心,管身是可裝拆的喇叭口,管體成圓筒形,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在吹口處固定一個簧片,吹奏者通過簧片和吹口的空間吹氣時,并配合下唇適當?shù)膲毫?,薄薄的簧片尖產(chǎn)生振動,使樂器管內(nèi)的空氣柱開始振動,因而發(fā)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號角和風笛,一般認為是從一種類似豎笛的單簧片樂器蘆笛演變而來。單簧管在國內(nèi)被人們習慣地成為“黑

19、管”,而在香港、臺灣等地區(qū)則稱其為“豎笛”。這種樂器使用一枚簧片使樂器發(fā)音,為西洋木管樂器之一,產(chǎn)生在十七世紀末葉,起源于古希臘,于十九世紀末葉傳入我國。 最初的單簧管是歐洲古代的一種叫做蘆笛的樂器,呈圓柱形,沒有按鍵,也沒有喇叭口,只有七個音孔。后來,蘆笛漸漸演變成了單簧管唯一的直系祖先沙呂莫管(又翻譯成夏呂莫管)。隨著音樂的發(fā)展,這種樂器也得到了不斷的改進。這一樂器在近代還有新的改進,但從1839年至今歷經(jīng)一個半多世紀,克洛澤發(fā)明的這種伯母是單簧管的基本構(gòu)造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 19世紀初,貝爾曼先生出版了自己的單簧管演奏法,這時世界第一部單簧管教程。19世紀末,羅扎諾夫和羅賽等人又分別出版了

20、自己的單簧管是教程,尤其是羅扎諾夫,開創(chuàng)了音樂學院的單簧管專業(yè)教學,為單簧管學生們開辟了正規(guī)的學習之路。補充:小單簧管:這一樂器的構(gòu)造形狀、吹奏方法和單簧管相同,但體積較小。它適宜于吹奏光輝華麗的旋律。低音單簧管:音色豐滿圓潤而柔和,演奏綿延如歌的旋律效果極佳,不宜演奏快速的旋律。三、雙簧管(1)雙簧管的簡介 雙簧族的高音樂器,音色略帶鼻音。它在樂隊里常吹奏抒情如歌的旋律,故有“抒情女高音”之稱。 一種管類樂器的名稱。雙簧管最初形成于17世紀中葉,18世紀時得到廣泛使用。雙簧管在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的演奏, 是出色的獨奏樂器,同時也善于合奏和伴奏。此外它還是交響樂隊里的調(diào)音基準樂器(樂隊以雙簧

21、管的小字一組的A音定音)。雙簧管音色帶有鼻音似的蘆片聲,善于演奏徐緩如歌的曲調(diào),被譽為“抒情女高音”。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中的憂郁而優(yōu)美的白天鵝主題就是由雙簧管吹奏的。雙簧管難度高,是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最難的樂器。由于音色甜美,更被稱為“公主”。(2)作品欣賞觀看單簧管獨奏辛德勒名單-主題曲,從而加深對單簧管的認識。觀看雙簧管獨奏牧羊姑娘,從而加深對雙簧管的認識。五、英國管(1)英國管的簡介 中音雙簧族樂器,音色似雙簧管,但比較含蓄內(nèi)在。它常被用來表現(xiàn)憂傷或平靜。 英國管,雙簧氣鳴樂器。是一種中音雙簧管,而音高比普通雙簧管低5度。管嘴成弧形插入管身;喇叭口為梨形,中部隆起。作為一件木管樂器,它

22、的指鍵的數(shù)量和指法與雙簧管相同,任何一位雙簧管演奏家都可演奏。它是一件移調(diào)樂器,記譜比實際音響高一個5度,記譜音域為ea2。英國管是從古式狩獵雙簧管發(fā)展而成,是在18世紀出現(xiàn)的,最初制成彎形。1839年一位法國制造家H.布羅德將其造成直形的、大約101.6厘米長、球形喇叭口形狀的樂器。英國管的音質(zhì)柔和、圓潤,比雙簧管更幽暗并帶有鼻音,音色比雙簧管低沉、含蓄,鼻音較重,缺少一些雙簧管歡愉、甜美的人格化音色,卻有英國管比標準型雙簧管低五度,是F調(diào)中音雙簧管,實際上從前也像古老雙簧管(OBOE da Caccia)那樣流傳很廣,它的音域自低音B至高音F。英國管發(fā)音非常有力豐滿,它的音區(qū)清楚地劃分為三

23、個彼此截然不同的音區(qū),非常雄壯的低音區(qū),稍為柔弱的高音區(qū)。英國管非常有表情舒情,有性格的一面,18世紀初出現(xiàn)于室內(nèi)樂,19世紀中葉成為樂隊成員忠實地完成著雙簧管的輔助作用。著田園、回憶、夢幻的色彩。(2)作品欣賞觀看英國管獨奏加深對英國管的認識并跟雙簧管作對比。五、大管(巴松)(1)大管的簡介 屬于雙簧族的低音樂器,它的演奏技巧非常靈活而變化多樣,特別擅于表現(xiàn)歡樂情緒及各種快速的斷音跳進樂句,有“幽默小丑”之稱。 大管(bassoon)為雙簧氣鳴樂器。雙簧管族中的次中音與低音樂器。音域很寬,從低音譜表的bB1到高音譜表的e2。管體分為5個部分:嘴管、次中音管、形膛管、低音管、喇叭口。管體總長達

24、254260厘米,管身彎曲成字形,喇叭口朝上,插接雙簧吹嘴的彎管為一條彎細金屬 管。大管在雙簧管族中的作用,既可以提供和聲的低音,又能演奏曲調(diào),它和圓號的音色較為和諧,常與之組成和弦。大管音色鼻音濃厚,最低音區(qū)bB1F尤為蒼老。連奏與斷奏都極其靈便,快速斷音顯得特別詼諧,常表現(xiàn)為幽默的效果,因而大管被稱為樂隊中的“丑角”。 應用大管的最早總譜見于1629年。A.維瓦爾迪寫有大量的大管協(xié)奏曲與重奏曲。W.A.莫扎特與C.M.von韋伯都寫有著名的大管協(xié)奏曲。P.欣德米特也為大管寫過奏鳴曲。 低音大管,雙簧管族中的最低音樂器,音域比大管低八度。第一支低音大管是柏林的.什萊伯于1616年制造。近代低

25、音大管是1876年由J.A. 黑克爾根據(jù)當時在德國出現(xiàn)的新式在大管的結(jié)構(gòu)原理改制的。管長近5米,彎曲成4節(jié)或5節(jié), 喇叭口朝下。管體下端裝有撐柱,落地放置。它的最好音區(qū)是最低八度音列,音色濃郁而富魅力。由于簧片更為寬大,發(fā)音遲緩,不適于過快的斷奏和交替音的演奏。M.拉韋爾的鵝媽媽中有著名的低音大管獨奏段落。(2)作品欣賞觀看巴松獨奏匈牙利幻想曲,從而加深對巴松的認識。課時四 銅管組一、小號(1)小號的簡介 音色明亮、銳利、光輝燦爛,是銅管樂器組高音樂器。 小號最初的形狀是一根管子,一端是吹口,另一端是喇叭口,其長可達數(shù)公尺。這是一種裝有杯形吹嘴的高音銅管樂器,它在同類樂器之中 占據(jù)著領(lǐng)導地位。

26、小號的音色慷慨嘹亮,作曲家經(jīng)常用它來描寫戰(zhàn)爭。圣經(jīng)上說:“杰里科城墻之堅,不足以抵擋其音”,小號聲音鏗鏘之程度,由此可見。然而小號加上弱音器時,又會發(fā)生一種近似詼諧的意味。 小號的起源無從考究,在數(shù)百年前出土的古埃及法老墓里就出土過小號。現(xiàn)代的小號則起源于十八世紀的德國,德國作曲家海頓1796年就寫了一首至今仍廣泛流傳的降E大調(diào)小號協(xié)奏曲,并在他的“軍隊進行曲”中充分發(fā)揮了小號的性能。 小號是種古老的樂器。小號的普及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時期,除了18世紀初的衰落。18世紀中葉活塞和按鍵的增加給小號帶來了新的生命,使其在管弦樂作品中被頻繁使用。1827年德國出現(xiàn)了活塞式小號。直到18世紀末,才逐步形

27、成現(xiàn)在這種帶有三個活塞,能演奏半音階的小號和短號。它們的發(fā)展和改革是在歐洲完成的(小號主要是在德國,而短號是法國的一種名為郵號發(fā)展而來的) 。音色強烈、銳利、極富輝煌感,聲音嘹亮、清脆、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是銅管族中的高音樂器,既可奏出嘹亮的號角聲,也可奏出優(yōu)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號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 小號音色明朗響亮,非常銳利。不僅可以演奏振奮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夠演奏抒情的優(yōu)美樂段。因此無論是交響樂團還是軍樂團或者爵士樂團,它都是常見樂器。小號的中音區(qū)與高音區(qū)是最有表現(xiàn)力的音區(qū),中音區(qū)力度變化幅度最大,低音區(qū)發(fā)音軟弱,可以強奏,但需要特殊技巧,高音區(qū)效果最好,但

28、音量不很大。(2)作品欣賞觀看小號獨奏西班牙斗牛士進行曲或一剪梅,從而加深對小號的認識。二、圓號(1)圓號的簡介 一種富有詩意的樂器,表現(xiàn)力很豐富。強奏時壯麗、激越,弱奏時柔和艷麗。 圓號被稱作交響樂中的樂器之王。小提琴為樂器之后。圓號雖屬于銅管樂器但不但能吹出銅管嘹亮的聲音還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 圓號,唇振動氣鳴樂器。又稱法國號。廣泛用于交響樂隊、軍樂隊中的銅管樂器。銅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狀號嘴,喇叭口較大。古典的圓號音高為F或降B調(diào),有3個閥鍵(有直立式和旋轉(zhuǎn)式兩種),用增加管子長度的辦法降低圓號自然泛音的音高。閥鍵使得演奏者能夠吹奏從低音B到高音F之間的所有半音。圓號是移調(diào)樂器,記譜用高

29、音譜表,比實際音響高五度。現(xiàn)代最常用的是F調(diào)圓號,有許多演奏家使用雙調(diào)圓號,這種圓號有一個由左手拇指控制的降B附管的閥鍵,用以增加長度,使圓號從F調(diào)轉(zhuǎn)入較低音域的降B調(diào)。圓號演奏者可將手插入喇叭口,這樣既可減弱音量又可改變音色,形成阻塞音,也可使用梨形的弱音器,但不改變音高。用阻塞音和弱音器后音量減小,弱奏時音色溫柔、暗淡,有遠距離的效果,強奏時發(fā)出粗獷破裂般的音質(zhì)?,F(xiàn)代圓號是由1650年前后法國的獵人號角發(fā)展而來,為了能在一個號上吹出各種調(diào)來,演奏家曾在號嘴下裝有可插接的管,德國的漢佩爾改進了這種裝置。17世紀進入管弦樂隊,19世紀初直升式閥鍵由布呂默爾和施特爾策爾發(fā)明,被眾多制作家采用。大

30、約在1900年新近發(fā)明的雙調(diào)圓號替代了人們所喜歡的F調(diào)閥鍵圓號。圓號聲音柔和、豐滿,和木管、弦樂器的聲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響樂隊中 ,通常使用4支圓號。(2)作品欣賞觀看圓號獨奏莫扎特圓號第一協(xié)奏曲和莫扎特圓號第四協(xié)奏曲,從而加深對圓號的認識。三、長號 強奏時輝煌,嘹亮、曠達,壯麗,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弱奏對柔和豐厚。(1)長號的簡介 長號是一種古老的銅管樂器,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它起源于公元前十七年。因為它沒有活塞裝置,而是靠內(nèi)外二副套管的伸縮來決定音高的,故又名“伸縮號”、“拉管”。這種樂器是由中世紀的薩克布演變而來。1495年亨利七世的私人樂隊中就用了四支這樣的樂器,到了他的兒子亨利八世時,擴充到

31、了十支之多。后來,在1520年左右,經(jīng)盂賽爾的匠心改良,才達到了目前這樣完善的狀態(tài)。 長號在巴赫時代,一般在樂隊里用五支,而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中用三支(第一長號的音區(qū)非常高,因為是被當作女高音的聲部來用的)。長號首次被交響樂運用是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但只是被當作打擊樂來使用(只用來演奏一些節(jié)奏簡單的和聲)。貝多芬晚年曾寫過一首長號八重奏,這首曲于是在貝多芬死后,在他的葬禮上首演的,現(xiàn)在國際上是演奏得比較多的。馬勒、瓦格納的作品中長號運用得較多,還特意為長號寫下了精彩的獨奏樂句(他們的作品中一般用四長號。) 當代杰出的長號演奏家們的非凡表現(xiàn)更是令世人對長號這一樂器刮目相看。他們不僅可以用長號演

32、奏出(野峰飛舞)這樣高難度的快速樂曲(全曲僅用一分鐘完成),甚至可以在一支長號上同時奏出雙聲部的美妙音樂來(嘴唇吹奏一個音,聲帶再同時哼鳴一個音)。于是,作曲家們?yōu)殚L號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協(xié)奏曲、奏鳴曲以及各類音樂會的小品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僅前蘇聯(lián)作曲家布拉瑞維奇一人就寫了近十首長號協(xié)奏曲。而十二支長號的重奏曲又一定會讓你為之感嘆不已吧)。長號所特有的滑音演奏(gliss)又成為爵士樂演奏中的一個顯著特色,使長號成為爵士樂隊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員。(2)作品欣賞觀看長號獨奏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從而加深對長號的認識。四、大號(1)大號的簡介 音色深沉、渾厚、廣闊,是銅管組最低音樂器。 大號是樂隊的

33、低音基礎(chǔ),在樂隊演奏中,大號的音響聽起來非常清楚。由于號體沉重、龐大,吹奏費氣,所以要求吹奏者有強壯的體力,同時要求吹奏者有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擅于體會和理解整個樂曲的情緒,因為大號吹奏低音聲部在進行曲和舞曲中常常十分簡單,為了避免吹得千篇一律,必須細細微地處理每個音符。是管弦樂隊中最大的低音部銅管樂器,音色渾厚低沉,威嚴莊重,與倍低音提琴同是管弦樂隊和奏的基礎(chǔ)。 大號的形制有多種,除前面提到過的抱式、圈式、蘇薩風,還有一種優(yōu)福尼(次中音號)。 管弦樂隊中還使用G,F(xiàn),C調(diào)大號。 大號在樂隊中主要擔任低音部和聲或節(jié)奏,很少用于獨奏。其實大號不但低音渾厚,它的高音區(qū) 也很優(yōu)美,所以現(xiàn)代作曲家偶爾也用

34、大號吹奏旋律,如拉威爾配器的圖畫展覽會中“牛車”主題,就是用大號演奏的。 大號是有活塞的樂器,吹奏靈活,但在吹奏音階性的經(jīng)過句和琶音時含糊不清和有“咕嚕咕嚕”的聲音。大號的斷音有些遲鈍,但仍很清楚,強奏的效果比弱奏好。雖然發(fā)音遲鈍,但大號能用“雙吐”和“三吐”等演奏方法。吹奏大號時氣息消耗量極大,但不要求有太高的氣壓。嘴唇一般比較松,只有在吹高音時才稍有緊張。 (2)作品欣賞觀看大號獨奏查爾達斯舞曲,從而加深對大號的認識。課時五 打擊樂組一、定音鼓(1)定音鼓的簡介 定音鼓是由一個銅制或黃銅制的共鳴胴(似面盆狀),上面緊繃者小牛皮或是塑膠制的面皮。皮面由木頭圈固定再用金屬環(huán)套住,并可用幾個螺絲

35、釘調(diào)節(jié)松緊度,演奏者就是借此來調(diào)節(jié)定音鼓的音高?,F(xiàn)代的定音鼓則是用踏板來控制音高,甚至可利用踏板制造出滑音的效果,但不論是古代手調(diào)式或現(xiàn)代踏板式的定音鼓都具有相同的音域和音質(zhì)。定音鼓通常以兩個以上為一組,演奏時使用兩支前頭包著毛氈的木制鼓棒,常用基本奏法有單奏及滾奏。定音鼓在當今最主要的用途是被使用于交響樂團中屬于打擊樂的部分,這個角色的任務是在演奏時將曲子帶入高潮并將音樂的趣味性帶入曲中。定音鼓通常是用來強調(diào)一首曲子的節(jié)奏構(gòu)造,而一般的曲子編制上較常使用兩個或四個定音鼓的演奏方式?,F(xiàn)代定音鼓和其他鼓類樂器最大的差異在于定音鼓換音非常的快,而且一個鼓可以有不同音高的效果。屬單皮膜鳴樂器,造價昂

36、貴。定音鼓可發(fā)出固定頻率 (即音高)的聲音,并能夠在五度音程范圍內(nèi)改變音高。 音色柔和、豐滿,音量可控制,不同的力度可表現(xiàn) 不同的音樂內(nèi)容,有時甚至可以直接演奏出旋律。 演奏方法分為單奏和滾奏兩種,單奏多用于節(jié)拍性伴奏, 滾奏則可以模仿雷聲,且效果逼真。定音鼓作為色彩性打擊樂器,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遠非 普通打擊樂器所能比擬。二、小軍鼓(1)小軍鼓的簡介 小軍鼓又稱“小鼓”,在各類樂隊中與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與大鼓同時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樣用來加強強拍,而是在弱拍上敲擊細小的節(jié)奏,以調(diào)和音色,增強樂曲的節(jié)奏感。小鼓的音響穿透力強,力度變化大,還可以通過在鼓面上蓋絨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來改變音色

37、,能奏出各種氣氛,表現(xiàn)力非常豐富。屬雙面膜鳴樂器,無固定音高,但發(fā)音頻率高于大鼓。 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聲音,別具特色。演奏方式分為單奏、雙奏和滾奏三種,其中滾奏法最具小鼓特色,雙棰極迅速地交替敲擊,發(fā)出顆粒清晰的音響,各種處理效果(如輕、重、緩、急的區(qū)別)可以表達出不同的音樂情緒。補充:一類是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另一類是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 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 定音鼓:一套定音鼓,是由數(shù)個各種尺寸的金屬鍋結(jié)構(gòu)組成的,鍋上蒙以鞣制皮革,用特制的螺絲調(diào)整它的緊張度。鼓皮的不同緊張度使樂器發(fā)合產(chǎn)生高低變化。定音鼓弱奏時具有神秘成不祥預兆的效果,強奏時咆哮如雷。 排鐘:一組懸掛著的金

38、屬管,用錘敲擊。音色明亮、清脆、悅耳。 鋁板鐘琴:一種用鐵片以音階式平排組成的樂器,也有鍵盤式的。其音色清澈晶瑩,好似仙鈴一般。 鋼片琴:它是交響樂隊中最寧靜、最纖雅的樂器,狀如小鋼琴,音色清凈,象星光般皎潔。 木琴:用各種大小不同的木片排列起來的一種樂器,音色清脆爽利,音響極為突出,常用來表現(xiàn)輕松愉快的情緒。 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 小鼓:小鼓是用兩根小木鼓錘演奏,能奏出各種復雜的節(jié)奏音型。它的震音 (快速的滾奏) 能從隱匿可聞的弱奏,漸強達到極強烈緊張戰(zhàn)斗性的效果。 大鼓:重敲時富于激情鼓舞;輕敲時具有陰郁、寂寞的色彩,還能摹仿炮聲和雷鳴。 大鈸:大鈸的音色清越明亮而強烈。它能表現(xiàn)水花四濺、

39、風暴閃電的效果,以及某種突然驚愕的恐怖心情。 三角鐵:用細鐵彎成三角形狀的樂器,發(fā)音高而透明,帶有金屬聲。 鈴鼓:采用手指敲、捶、大拇指擦等方法演奏,常用在舞曲及節(jié)奏性極強的旋律中演奏,可演奏各種節(jié)奏音型。 響板:西班牙民間打擊樂器,可用來擊奏各種節(jié)奏音型,常用在風俗性歡快的片段中,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中的,“西班牙舞曲”。鑼:起源于我國的樂器,富于戲劇性,常用來表現(xiàn)災難、險惡不祥的情景,如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展開部的開端。課時六 色彩樂器組一.鋼琴(1)鋼琴的簡介 鋼琴與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稱為世界三大樂器。鋼琴聲如天籟,奏出心中最柔軟的歌謠;鋼琴聲如澗溪,蜿蜿蜒蜒、百折千回;鋼琴聲如自

40、然,不經(jīng)雕琢、質(zhì)樸渾然;鋼琴聲如美玉,溫潤柔和,貼近心靈;鋼琴聲如心聲,它詮釋著彈奏者內(nèi)心的波瀾起伏和心路歷程;鋼琴聲如泉水,行云流水般從指間傾瀉而下,配合著心的律動,靜默地溶入血液。在世界各國的成千上萬種古今樂器當中,現(xiàn)代鋼琴被眾多的音樂家們譽為“樂器之王”。這不僅是由于它的體積最大、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最復雜,更主要的還是由于它優(yōu)良全面的性能和廣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樂器(除為數(shù)不多的教堂、音樂廳中的管風琴外)無法與之相比擬的。鋼琴之所以成為樂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類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發(fā)展所賦于它的,鋼琴作為樂器的出現(xiàn),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需求,鋼琴的發(fā)展更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精神生活不斷發(fā)展的

41、狀態(tài)。鋼琴作為物質(zhì)基礎(chǔ),為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條件,音樂家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鋼琴文化又促進鋼琴結(jié)構(gòu)功能的進一步成熟。由此我們說鋼琴是鋼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鋼琴、認識鋼琴,也就成為了一個音樂人認識鋼琴文化的必須了。通常人們認為鋼琴有近300年歷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師B克里斯托福里所創(chuàng)制的現(xiàn)代鋼琴的前身。在以后的200多年,又不斷改進完善,方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現(xiàn)代鋼琴。然而,鋼琴的整個演變過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現(xiàn)代鋼琴出現(xiàn)之前,鋼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們稱這一階段的鋼琴為古鋼琴?,F(xiàn)代鋼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鋼琴質(zhì)的發(fā)展與飛躍。若沒有古鋼琴所發(fā)展的“量”的積累,也就不會產(chǎn)生17

42、09年古鋼琴“質(zhì)”的飛躍。鋼琴英文名是Piano,其機械裝置有:鍵盤,擊弦機,琴槌, 制音器,琴弦和踏板?,F(xiàn)代鋼琴的鍵盤達七個八度,最低音為A2;也有再加一個小三度的,最高音為c5(88鍵)。鋼琴第一次用于獨奏樂器是在1768年J.C.在英國的一次演出。現(xiàn)代鋼琴因形狀和體積的不同,主要分為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音樂會所用的大三角鋼琴是樂器中的龐然大物,有9英尺長,最重的可達79噸。迄今為止最昂貴的鋼琴是一架1888年生產(chǎn)的斯坦威(steinway)牌 三角鋼琴,1980年在紐約以18萬英鎊的高價被拍賣。鋼琴因其獨特的音響,88個琴鍵的全音域,歷來受到作曲家的鐘愛。在流行、搖滾、爵士以及古典等幾乎

43、所有的音樂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2)作品欣賞觀看郎朗與樂隊黃河協(xié)奏曲,從而加深對鋼琴在樂隊中的作用,以及鋼琴的色彩作用。二.豎琴(1)豎琴的簡介 音質(zhì)柔美、華貴,樂隊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 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diào)性有限?,F(xiàn)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制造家S埃拉爾于1810年設(shè)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diào)性。豎琴由于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美麗的音質(zhì),豎琴成為交響樂隊以及歌舞劇中特殊的色彩性樂器,主要擔任的是和聲伴奏和滑奏式的裝飾句,每每奏出畫龍點睛之筆,令聽眾難以忘懷。在室內(nèi)樂中,豎琴也是重要的獨

44、奏樂器。獨奏時能奏出柔和優(yōu)美的抒情段或華彩樂段,極具感染力。豎琴早在18世紀時就開始用于歌劇的樂隊中,它具有無與倫比的美妙音色,尤其在演奏琶音音階時更有行云流水之境界,音量雖不算大,但柔如彩虹,詩意盎然,時而溫存時而神秘,是自然美景的集中體現(xiàn),由于它的豐富的內(nèi)涵和美麗的音質(zhì),豎琴成為交響樂隊以及歌舞劇中特殊的色彩性樂器,每每奏出畫龍點睛之筆,令聽眾難以忘懷。豎琴的外型精致、優(yōu)美,極富藝術(shù)性氣質(zhì),高雅、清純?nèi)缰橛癜憔К?,如朝露般清澄的音色。廣闊的音域,獨特的演奏效果,余韻悠長、彈來趣味盎然,聞之令人心曠神怡。像月光下噴泉汩汩涌出的奇景美感,彌漫著詩樣的氣氛。在室內(nèi)樂中,豎琴還是重要的獨奏樂器。豎

45、琴琴體下方有七個踏板,每個踏板能控制音列中所有的同名音。所有踏板都設(shè)計有三級,踩動它可將音升高或降低,其中中間位置表示還原。如將七個踏板都踩置于最上面一級時,可以讓所有的琴弦發(fā)出最低的音高(相當于提琴、胡琴的空弦),音列即為定弦的(b)C大調(diào)音階;置于第二級時,的一個金屬圓盤將琴弦的音高上升小二度(類似于提琴手按住琴弦),即為C大調(diào)音階;置于第三級時,第二個金屬圓盤在將其升高小二度,就將音階調(diào)到了#C大調(diào)??傊?,利用踏板,演奏者可方便地彈出所有調(diào)的七聲音階,并可調(diào)制出其他音階形式,如:五聲音階、泛音階、含有某種特殊變者的音階等;也能將全部音列調(diào)成某種和弦式音列。 豎琴用左右手的一至四指演奏,不

46、用小指。樂譜中的高音聲部由右手演奏,低音聲部由左手演奏。單手可奏單音、雙音、和弦(同時發(fā)響),每只手最多奏四個音,最寬不能超出十度。音型進行幅度很寬時,用迂回進行容易演奏,并能將音與音銜接得很連貫。兩手交換演奏,可奏出像鋼琴一樣的單音式的分解和弦。雙手還可以在相同音區(qū)奏出交錯的音符。泛音、煞音、滑奏也是豎琴的特色奏法。(2)作品欣賞觀看豎琴獨奏卡農(nóng),從而加深對豎琴音色的了解,以及他在樂隊里音色的辨別。課時七 鑒賞作品(一)作品一:春節(jié)序曲春節(jié)序曲是春節(jié)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現(xiàn)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熱鬧景象。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這首樂曲是采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diào)、節(jié)奏

47、與陜北世歌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管弦樂曲。李煥之(19192000)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音樂理論家。原籍福建晉江,1919年出生于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蕭友梅,學習和聲學。1938年8月到延安,進魯迅藝術(shù)學院音樂系學習,結(jié)業(yè)后又繼續(xù)在高級班從冼星海學習作曲指揮。樂隊編制:木管組:短笛 長笛 雙簧管 大管 單簧管 銅管組:4支圓號; 3支小號 ;2支次中音長號; 1支低音長號 ;1支大號 。打擊樂組:定音鼓; 低音鼓; 鈸; 中國鼓; 中國小镲 。弦樂組: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作品鑒賞概況春節(jié)序曲作為春節(jié)組曲的序曲,樂曲的特點為旋律

48、明快,優(yōu)美富有民族風格,節(jié)奏鮮明熱烈,生動地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在傳統(tǒng)節(jié)目里熱鬧歡騰,喜氣洋洋,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場面。樂曲結(jié)構(gòu)是帶再現(xiàn)的復三部曲式,將西方的一種趨勢融入到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是一種精妙的構(gòu)思。 引子從一個引子開始,以兩個具有對比性質(zhì)的音樂主題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強烈的節(jié)奏、力度的對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歡快情緒。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題明快粗獷,節(jié)奏不斷緊縮(C大調(diào)),表現(xiàn)了秧歌群舞的生動場面和熱烈氣氛。第二主題活潑流暢,由長笛吹奏主旋律,雙簧管吹奏對位聲部給予襯托,音樂表現(xiàn)了人們難以抑制的喜悅和激動心情。 中部主題中部旋律十分抒情優(yōu)美,節(jié)奏舒展,速度徐緩(F大調(diào)),與第

49、一部分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了人們在節(jié)日中相互親切的祝福和問候,也抒發(fā)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贊美了對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號變奏了這個抒情主題后,將音樂引入了再現(xiàn)部。 重復部分在這里,火熱的旋律,跳蕩的節(jié)奏音型,表明更熱烈的群舞又開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題音調(diào)在這里作部分重復和變化重復,并加入了民族打擊樂器,將音樂逐步推向高潮,節(jié)日的歡騰景象和人們的喜慶心情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品二: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藍色多瑙河全名在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畔,是約翰施特勞斯所作170首圓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于1867年。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zhàn)爭中慘敗,維也納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之中。為振奮人心,作者受維也納男聲合唱

50、協(xié)會領(lǐng)導人赫貝克的委托寫作象征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曲名和創(chuàng)作動機源自德國詩人卡爾貝克題獻給維也納城的詩句,“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半年后,作者把它改編成為管弦樂曲,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公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并很快被介紹到英國、美國及其他國家,被譽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而后合唱曲也開始流行,歌詞由詩人格爾納特重新創(chuàng)作。此曲按照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的結(jié)構(gòu)寫成,由序奏、5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序奏一開始,由小提琴用碎弓輕輕奏出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撥開河面上的薄霧,喚醒了沉睡大地。在這背景的襯托下,圓號吹出了全曲的主要音調(diào)。接下來是5首連著一起演奏的小圓舞曲,每首小圓舞曲都包含2個相互對比的主題旋律。第1小圓舞曲的主題A抒情明朗的旋律、輕松活潑的節(jié)奏,以及和主旋律相響應的頓音,充滿了歡快的情緒,使人感到春天的氣息已經(jīng)來到多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