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5語文復習專題訓練 課外文言文閱讀(1)(一)【原文】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日:鮒 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日: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日:諾, 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選自莊子)【注釋】貸:借。監(jiān)河侯:官名。邑金:封地交納的租稅。波臣:海神的臣子。 常與:常在一起的,這里指水??蒴~之肆:賣干魚的店鋪??蒴~,干魚。肆;店鋪?!緦?/p>
2、讀】吝嗇鬼是怎樣的形象?有守財奴式愛錢如命的,有生性吝嗇卻又大話連篇的莊子遇 到的監(jiān)河侯可以說是后者的典型。生活中,我們時常得到別人的幫助,也該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奉獻自己的力量。但是,決不要學監(jiān)河侯那樣說大話,開空頭支票。莊子善于通過寓言故事來說理,他在“回擊”監(jiān)河侯時所講的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值 得我們用心體會。【訓練】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2)有中道而呼者()(3)周顧視()(4)我且南游吳越之王()2. 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理解正確的一項是()莊周忿然 作色日吾得斗升之水然 活耳故往貸栗于 監(jiān)河侯曾不如早索我于 枯魚之肆A 用法相同,用法不同B.用法不同,
3、用法相同C 用法相同,用法相同D.用法不同,用法不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4莊周向監(jiān)河侯講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參考答案(一)1. (1)所以半(3)回頭看將要2. B3 . (1)我將要收到封地的稅金,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嗎 ?(2)你卻說這樣的話,還不如趁早到賣干魚的店鋪去尋找我。4. 幫助別人不應該開空頭支票,如果不想幫就明說,遠水救不了近火?!咀g文】莊周家中貧窮,所以到監(jiān)河侯那里去借糧米。監(jiān)河侯說:“可以,我將要收到封地的稅金,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周(聽了后)氣憤得變了臉色,說:“我昨天來的時候, 半路
4、上聽到呼喊的聲音。(我)四面張望,(看見)干涸的車轍中有一條鮒魚。 我問它說:鮒魚,來,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說:我是東海海神的臣子。你能給我一點水讓我活下去嗎?,我說:可以,我將要去南方勸說吳、越的國王,引西江的水來迎接你,可以嗎?,鮒魚(聽了后)氣憤得變了臉色,說:我失去了不能離開的水,我沒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點 水就可以活。你卻說這樣的話,還不如趁早到賣干魚的店鋪去尋找我。(二)【原文】邑西白家莊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yī)。夜夢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编徫趟匮帕?, 生平失物,未嘗征于聲色。民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
5、,彼深畏罵焉,罵之亦可警將來?!蔽绦θ眨骸罢l有閑氣罵惡人。”卒置不罵。某益窘,因實告鄰翁。翁乃罵,其病良已。異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懼也:一攘而鴨毛生 !甚矣,罵者之宜戒也:一罵而盜暈 戰(zhàn)!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罵行其慈者也?!保ㄟx自蒲松齡聊齋志異)【注釋】雅量:寬窘大量,不斤斤計較。征于聲色:表現(xiàn)在語言和臉色上。詭:欺詐。 卒:最終。良已:邑西:縣城的西面。茸生鴨毛:長了一層厚厚的鴨毛。很快停止(消除)了。攘(r ong):竊取?!緦ёx】選文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個小故事,給人兩點啟示:一是告誡那些傲嘜的壞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即使他偽裝得再好,也遲早會
6、被別人發(fā)覺,所以千萬不要做違背良心的壞事;二是勸誡那些受害之人, 對那些壞人壞事一定要檢舉揭發(fā)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打擊他的惡習,讓他不再為害人間。只有適當?shù)膽土P,才能讓 這些人醒悟、改惡從善?!居柧殹?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觸之則痛()(2)毛乃可落()(3)某益窘()(4)是以罵行其慈者也()2. 對下列句中“之”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 盜鄰鴨烹之.(鄰鴨)B 天明視之.(皮膚)C 夜夢一人告之.曰(居民某)D 攘者之 可懼也(居民某)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大懼,無術可醫(yī)。(2)罵之亦可警將來。4. 這篇短文使用了夸張手法,請從文中找出你認為運用了夸張手法的情節(jié)。5短文結尾
7、那段話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何作用?(二)1. (1)碰 (2)才 (3)難堪 (4)用 2. D3. (1)(這個人)嚇壞了,(可是這種怪病)沒有辦法可以醫(yī)治。(2)您罵他一頓,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4盜鴨長毛、以罵治病:5. 議論。表達作者的感慨與評價,揭示故事寓意?!咀g文】縣城西邊的白家莊有某個居民,偷了鄰居的鴨煮來吃:到了夜里,覺得全身的皮膚刺癢難耐。等到天亮一看,(原來)渾身長出了一層厚厚的鴨毛,碰到就疼。(這個人)嚇壞了,(可是這種怪?。]有辦法可以醫(yī)治。有一天夜里,他夢到有個人告訴他:你的病是老天爺給你的懲罰,必須要讓失主痛罵你一頓鴨毛才會脫落。”可是鄰居老人一向寬宏大量,平常
8、丟失東西,從不表現(xiàn)在語言和臉色上。(于是,)這個偷鴨的人就騙老人說:您的鴨是被某甲偷走的, 而他最怕人罵,您罵他一頓,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崩先诵χf:“誰有閑氣去罵那些惡人呢 ?”最終還是沒罵。這個人感到更加難堪,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 老人。老人才痛罵了他一頓,(果然)這個人的病很快就好了。寫怪異故事的人說:“厲害呀,偷盜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就長出了鴨毛!厲害呀,罵人的人應該戒除:一聲罵竟然會把盜賊的罪孽減輕!但是行善的人是有辦法的,那個鄰居老人,是用罵人來做好事啊?!保ㄈ驹摹吭饺说郎嫌龉?,狗下首搖尾人言日:“我善獵,與若中分?!痹饺讼玻銡w,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禮。狗得盛禮,日益
9、倨,獵得獸,必盡啖乃已?;蜞驮饺嗽唬骸盃栵嬍持?,得獸,狗輒盡啖,將奚以狗為?”越人悟,因與分肉,多自與。狗怒,嚙其首,斷領足,走而去之。(選自鄧牧伯牙琴)粱:細米。 倨(j M :傲慢。 領:脖子?!咀⑨尅咳搜裕合袢艘粯诱f話。中分:對半分。爾飲食之:你喂養(yǎng)它。多自與:自己多拿多占?!緦ёx】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也許會很自然地想到 對于惡人切不可姑息縱容,否則會自取其禍?!居柧殹?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我善獵,與若中分()(3)必盡啖乃已()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爾飲食之.牡丹之愛(愛蓮說)B .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禮C .因與分肉多自與“養(yǎng)虎為患”這一成語。這則故事
10、告誡人們,引而俱歸()或嗤越人日()( )D .引而俱歸而日中時近也(兩小兒辯日)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爾飲食之,得獸,狗輒盡啖,將奚以狗為(2)狗怒,嚙其首,斷領足,走而去之。4. 越人的悲劇值得人們反思,想一想,越人錯在哪里?請用一句話加以概括。5 .閱讀這則寓言,我們可以從越人與狗兩個角度悟出不同的寓意,如果從批判狗的角度思 考,你認為這則寓言諷刺的是哪些人?(三)1. (1)善于 (2)起 (3)吃(4)有人 2. B3. (1)你喂養(yǎng)它,捕獵到的野獸也被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呢?(2)狗惱怒了,咬他的頭,咬斷了他的脖子和腳,狂奔著離開了他。4. 不會駕馭下屬,不會
11、管理。5. 譏諷那些巧言善騙、貪得無厭、忘恩負義、兇狠殘忍的邪惡小人?!咀g文】有一個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頭搖尾像人一樣地說道:“我善于捕獵,捕到的獵物和你平分?!蹦窃饺撕芨吲d,帶著狗一起回家,喂給它細米和肉,像對待人一樣對 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禮遇,日益傲慢起來,獵取的野獸必定全部吃掉才停止。有人就譏笑那 越人說:“你喂養(yǎng)它,捕獵到的野獸也被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呢?哪越人醒悟了,于是和狗分野獸的肉時,自己多拿多占。狗惱怒了,咬他的頭,咬斷了他的脖子和腳,狂奔 著離開了他。(四)【原文】(重耳)及楚,楚子饗之,日:“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谷? ”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
12、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余也,其何以報君? ”曰:“雖然,何以報我? ”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獲命,其左執(zhí)鞭弭、右屬橐鞋,以與君周旋?!弊佑裾堉?。(選自左傳)【注釋】饗:通“享”,招待。 公子:晉獻公的兒子重耳。不谷:國君的自稱。 波及:遍及。 治兵:交戰(zhàn)。 舍:一舍是三十里。 獲命:得到認可。鞭弭:鞭子和弓。 橐鞬(gji n:盛弓箭的器具。【導讀】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選文主要寫楚成王與重耳在宴會上的對話,其話題是如果重耳返回晉國,將以什么回報楚成王
13、。 在分析了楚國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后,重耳作出“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的承諾。故事中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栩栩如生,同時還充分 體現(xiàn)出了左傳“善于敘事”的特點?!居柧殹?.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君之余也()雖然,何以報我()(3)其辟君三舍()以與君周旋()2. 下列句中的“之”與其他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 .楚子饗之.B.君之余也C .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 D.子玉請殺之.-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谷 ?(2)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4.楚國大夫子玉為什么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5.“退避三舍”現(xiàn)在多用來比喻什么?(四
14、)1. (1)剩余 即使這樣 通“避”,退讓 交戰(zhàn)2. B(其他三項均為代詞)3. (1)如果公子返回晉國,那么用什么來報答我呢?(2)(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zhàn),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 里地。4. 子玉認為重耳將來會是一個有作為的人,對楚王會是一個威脅。5. 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譯文(重耳)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招待他,并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那么用什么來報答我呢? ”(重耳)回答說:“男女仆人、寶玉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 都是貴國的特產(chǎn)。 那些遍及到晉國的, 都是您剩下的,我用什么來報答您呢?(楚王)說:“即 使這樣,你總得拿點什么來報
15、答我吧? ”(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zhàn),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 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認可, 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戰(zhàn)?!背蠓蜃佑裾埱螅ǔ赏酰⒌艄又囟?。(五)【原文】十一月,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帥精兵五千人趣洛澗,未至十里,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斷其歸津,秦步 騎崩潰,爭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執(zhí)秦揚州刺史王顯等,盡收其器械軍實。于是謝石 等諸軍水陸繼進。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
16、此亦勁敵,何謂弱也! ”憮然始有懼色。(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謝玄:字幼度,謝安之侄,當時是東晉的兗州刺史。劉牢之:東晉名將。 趣(qu):趨赴,奔向。 陳:通“陣”,軍陣。 津:渡口。 秦王堅:前秦王苻(f堅, 氏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皇帝。陽平公融:苻融,苻堅之弟,封陽平公。憮(w然:悵然失意的樣子。【導讀】淝水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南北戰(zhàn)爭。選文寫的是前秦的先頭部隊同晉軍首戰(zhàn)被打敗的情形。其中對戰(zhàn)后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的動作、語言描寫尤為傳神。苻堅和苻融去前線視察,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之地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這便是成語“草木皆兵”的由來
17、?!居柧殹?.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2)又分兵斷其歸津()(3)顧謂融日()(4)憮然始有懼色()2. 下列句中的“以”與“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 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B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C .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D .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未至十里,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2)此亦勁敵,何謂弱也!4有人說,苻堅的失敗,與其說是東晉戰(zhàn)勝了前秦,不如說是前秦自己敗給了自己。你同 意這一說法嗎?請結合選文加以分析。(五)1-(1)派遣 (2)切斷(3)回頭 (4)才2 B
18、3. (1)沒有走到十里,(就發(fā)現(xiàn))梁成以澗為阻列陣來等待他。這也是強敵,怎么說弱小呢?4 同意?!皯撊皇加袘稚钡摹笆肌闭f明秦王苻堅原來很傲慢,沒有把晉國放在眼里,失敗的原因之一應該是輕敵,所以說是自己敗給了自己。譯文十一月,謝玄派遣廣陵相(封國在廣陵的地方長官)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前往洛澗, 沒有走到十里,(就發(fā)現(xiàn))梁成以澗為阻列陣來等待他。劉牢之徑直向前渡水,攻擊梁成的軍 隊,大破對方,斬梁成和弋陽太守王詠; 又分兵截斷他們歸途中必經(jīng)的渡口,前秦的步騎潰 散,爭著趕往淮水,士兵死去一萬五千人。捉獲前秦揚州刺史王顯等,全部收繳對方軍用器械及糧草之類。于是謝石等各路軍隊, 按水路繼續(xù)前進。 秦
19、王苻堅與陽平公苻融登上壽陽城 眺望他們,發(fā)現(xiàn)晉兵布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都以為是晉兵,回頭對苻融說:“這也是強敵,怎么說弱小呢 ? ”(秦王苻堅)惆悵失意這才顯出恐懼的神色。(六)【原文】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官輒表 賀。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無敢言時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獨上疏曰: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日:“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被鹿冱S錦在側日:“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 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shù)月。(選自明史海瑞傳)【注釋】 世宗:明世宗朱
20、厚熄(cmg)(15071566),在位4 5年。齋醮:是道教設壇祭禱的一種儀式,即供齋醮神,藉以祈福免禍。符瑞:有祥瑞征兆的物品。上疏: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趣:通“促”,催促。觸忤:冒犯?!緦ёx】海瑞的清正廉明、剛直不阿是出了名的,被世人譽為“海青天”。選文寫的是海瑞為革除朝廷弊端,敢于冒犯天威,給明世宗上疏的一段經(jīng)歷。其中“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無敢言時政者”交代了上疏的背景,“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表現(xiàn)了海瑞忠心報國、視死如歸的凜然正氣?!居柧殹?.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禮官輒表賀()(2)無使得遁()(3)此人素有癡名()(4)市一棺,訣妻子(
21、)2. 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理解正確的一項是()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自知觸忤當死 無敢言時政者僮仆亦奔散無留者A 用法相同,用法不同B.用法不同,用法相同C 用法相同,用法相同D.用法不同,用法不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無敢言時政者。(2)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日:“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明世宗的昏庸?5.宦官黃錦說:“此人素有癡名。你認為海瑞“癡”嗎?請結合選文談談你的看法。(六)1. (1)就 (2)逃跑 (3) 向 (4)買2. B3. (1)朝臣自從楊最、楊爵獲罪后,沒有再敢議論時政的了。(2)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大怒,
22、扔在地上,對身邊的人說:“趕快把他抓起來,不要讓他逃跑了?!?. 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帝得疏,大怒,抵之地。5. 海瑞并非真正的“癡”,他敢于冒犯龍威,給明世宗上疏,表現(xiàn)出他忠心報國、視死如歸 的精神。譯文當時明世宗當政時間很長了,不管政事,深居西苑,專心供齋醮神,藉以祈福免禍。各 地地方官員爭相獻上祥瑞物品,禮部的官員一接到就上奏慶賀。朝臣自從楊最、楊爵獲罪后,沒有再敢議論時政的了。嘉靖 (明世宗年號)四十五年二月,海瑞獨自上疏說: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大怒,扔在地上,對身邊的人說:“趕快把他抓起來,不要讓他逃跑了?;鹿冱S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以癡著稱。(我)聽說他上疏時,自己料到觸犯
23、了您, 應判死罪,就買了一口棺材,訣別了妻子兒女,在殿外等著被降罪,他的仆人也都走光,沒 有留下來的了,因此(海瑞)肯定不會逃的?;实鄢聊恕R粫河职押H鸬淖嗾履眠^來讀, 一天讀了好幾遍,被他感動得長嘆,幾個月都沒有批復。(七)【原文】滄州有一游方尼,即前為某夫人解說因緣者也。不許婦女至其寺,而肯至人家。雖小家以粗糲為供,亦欣然往。不勸婦女布施,惟勸之存善心,做善事。外祖雪峰張公家,一 范姓仆婦,施布一匹。尼合掌謝訖,置幾上,片刻仍舉付此婦日:“檀越動德,佛已鑒照矣,既蒙見施,布即我布。今已九月,頃見尊姑猶單衫,謹以奉贈,為尊姑制一絮衣 ,可乎? ”仆婦踧踖無一詞,惟面頰汗下。(選自紀旳閱微
24、草堂筆記)【注釋】游方尼:云游四方的尼姑。外祖:外祖父檀越:佛家用語,即施主之意。蒙:承蒙。 頃:剛才,不久以前。姑:丈夫的母親,即婆婆。絮衣:棉衣。 踧踖(cu j 1):恭敬不安的樣子。【導讀】雨果曾說:“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選文寫的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尼姑勸“善”的故事。其中當“一范姓仆婦,施布一匹”相贈時,尼姑見范 婦的婆婆還穿著單衣,旋即如數(shù)返贈,可看出其心存善念,既勸“善”又行善的良好品行?!居柧殹?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不許婦女至.其寺()(2)惟勸之存善心()尼合掌謝訖.()(4)頃見尊姑猶.單衫()2下列詞語中的“見”與“既蒙見施”的“見
25、”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A .見識B 見教C.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雖小家以粗糲為供,亦欣然往。見笑D .見諒(2)謹以奉贈,為尊姑制一絮衣,可乎?4.游方尼對范姓仆婦所說的話包含了哪幾層含義?游方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5.從選段看,范姓仆婦是一個怎樣的人?(七)1. (1)到 (2)只 (3)完畢 (4)還2. A3. (1)即使小戶人家用粗茶淡飯招待,(她)也欣然前往。(2)(我)把這匹布送給你,給你婆婆做一件棉衣,可以嗎?4范姓仆婦的功德,佛祖已明察;讓范姓仆婦用這匹布料給她婆婆做一件棉衣。讓范姓仆婦知道人要時時存善心,做善事,要多關心身邊的人。5、范姓仆婦是一個缺乏孝
26、心的人,她對佛虔誠,卻不關心自己的婆婆。譯文滄州有個云游四方的尼姑,也就是之前為某夫人解說因緣的人。(她)不讓婦女們到她住的寺里去,卻肯到人家里去。即使小戶人家用粗茶淡飯招待,(她)也欣然前往。(她)從不勸說婦女們布施,只勸她們存善心、做善事。我外祖父張雪峰先生家里有一個姓范的仆婦,(向尼姑)捐獻了一匹布料。尼姑合掌念佛,謝過施主,(把這匹布)放在桌上,過了一會兒,又拿起布料交給仆婦說:“施主的功德,佛祖已明察,既然承蒙你捐獻,這布料就是我的了。如 今已是九月,剛才見你婆婆還穿著單衣,(我)把這匹布送給你,給你婆婆做一件棉衣,可以嗎?仆婦非常不安,不知該說什么,只是滿臉(通紅,)汗流不止。(八
27、)【原文】胡威,字伯武,一名貔?;茨蠅鄞喝艘?。父質,以忠清著稱,少與鄉(xiāng)人蔣濟、朱績俱知 名于江淮間,仕魏至征東將軍、荊州刺史。威早厲志尚。質之為荊州也,威自京都定省, 家貧;無車馬僮仆,自驅驢單行。每至客舍,躬放驢,取樵炊爨,食畢,復隨侶進道。既 至,見父,停廨中十余日。告歸,父賜絹一匹為裝。威曰:“大人清高,不審于何得此絹? 質曰:“是吾俸祿之余,以為汝糧耳。”威受之,辭歸。(選自晉書【注釋】為荊州:任荊州刺史。?。禾酵?。爨(cu cn):燒火煮飯。廨(xi :官府?!緦ёx】作為封建士大夫,父子俱廉實屬難能可貴。據(jù)晉書記載,晉武帝司馬炎聞知胡氏父 子為官清廉的美名后,立即召見胡威,對他父子二
28、人的廉潔奉公大為贊賞。選文記述的是胡威從洛陽去探望在荊州當刺史的父親,沒有一車一馬,也沒有仆人隨從,只是騎著毛驢獨自上路。途中住宿客棧時,胡威自己劈柴、做飯、放驢?;厝r,父親翻來翻去,只能從府里 翻出一匹絹,拿給胡威作為路上的盤纏的故事,表現(xiàn)其為官清廉、克己奉公的品格?!居柧殹?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 威自京都定省()(3) 父賜絹一匹為裝.(2.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以忠清著稱以為汝糧耳C 每至客舍既至,見父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既至,見父()(4)是吾俸祿之余.( )B .質之為荊州也威受之D .威自京都定省自驅驢單行)(1)每至客舍,躬放驢,取樵炊爨
29、,食畢,復隨侶進道。(2)大人清高,不審于何得此絹?4從選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胡威“家貧?(用原文語句回答)5.胡威“告歸”,“父賜絹一匹為裝”,胡威為什么要詢問絹的由來?(八)1. (1)從 (2)已經(jīng) (3)行裝 (4)結余2. C3. (1)每到一個客棧,(胡威)就自己放驢、取柴燒火煮飯,吃完后再與旅伴一起上路。(2) 您為人清高,不知是在何處得到這匹絹的?4. 無車馬僮仆,自驅驢單行。每至客舍,躬放驢,取樵炊爨。5 .不肯接受無來由的物品,說明胡威是品行高潔的人。譯文胡威,字伯武,又名胡貔,是淮南壽春人。他父親胡質,以忠正清廉著稱,年輕時與同 鄉(xiāng)人蔣濟、朱績一同揚名于江淮之地,出仕三國魏
30、政權,官至征東將軍、荊州刺史。胡威自 小就砥礪自己的志向,品行高尚。胡質擔任荊州刺史時,胡威自京城洛陽前去探望父親,由于家中貧困,沒有車馬以及僮仆,只是自己獨自騎驢前往。每到一個客棧,(胡威)就自己放驢、取柴燒火煮飯,吃完后再與旅伴一起上路。到達劑州后,(胡威)拜見父親,在官府中停留了十多天,然后向父親告辭,父親賜他一匹絹作為行裝。胡威說:“您為人清高,不知是在何處得到這匹絹的?”胡質說:“這是我俸祿的結余,把它作為你路上的盤纏。”胡威這才接受這匹絹,告辭返回。(九)【原文】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那人,漢太尉嵩之曾孫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 二十,不好學,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
31、,輒進叔母任氏。任氏日:孝經(jīng)云: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币驀@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 ”因對之流涕。謐乃感激,就鄉(xiāng)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選自晉書列傳)【注釋】叔母任氏:指撫養(yǎng)他的任姓叔母。豬(三牲)肉來奉養(yǎng)父母,仍稱不上是孝子。殺豬使信守諾言的教育長存。卜:選擇。 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意為即使每天用牛、 羊、 道:正道。曾父烹豕(shi)以存教:曾參闕:通“缺”?!緦ёx】古人曾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意思是說:父母如果真正愛自己的孩子,就會為他(她)考慮得
32、很深遠?;矢χk的叔母堪稱是一位好母親,她對少年皇甫謐的浪蕩憂慮萬 分,聲淚俱下地開導皇甫謐要勤學修身,語重心長,情真意切,讀來十分感人?!居柧殹?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徙居新安()(3)無以慰我()(2)輒進叔母任氏()(4)何爾魯鈍之甚 也()2. 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 .于我何有B .何陋之有(陋室銘)C .吾誰與歸(滕王閣序)D .謐乃感激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人道,無以慰我。(2)謐乃感激,就鄉(xiāng)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4.你對文中皇甫謐這個人物有何評價?5選文中皇甫謐的叔母列舉了古代兩個教子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九)1.
33、 (1)遷移 就(3)安慰 (4)厲害2. D3. (1)你現(xiàn)在二十多歲了,眼中沒有政教法令,心中不懂正道,沒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2)皇甫謐深受感動,激發(fā)志氣,于是到同鄉(xiāng)人席坦處學習,勤讀不倦。4. 皇甫謐是個孝子,對養(yǎng)母恪守孝道,在養(yǎng)母的教導下能迷途知返。5表面上看是叔母對自己的反思,實際上是啟發(fā)皇甫謐效仿古人,好好學習。譯文皇甫謐,字士安,年幼時名叫靜,安定朝那人,是漢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孫。(皇甫謐)過繼給他叔父為子,隨叔父遷居新安。(他到)二十歲時,還不喜愛學習,無節(jié)制地游蕩,有人認為他是呆傻的人。(皇甫謐)曾經(jīng)得到瓜果,就進呈給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說:“孝經(jīng) 說:即使每天用牛、羊、豬(
34、三牲)肉來奉養(yǎng)父母,仍稱不上是孝子。,你現(xiàn)在二十多歲了, 眼中沒有政教法令,心中不懂正道,沒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庇谑菄@息說:“從前,孟子的母親遷居了三次,使孟子成為仁德的大儒;曾參殺豬使信守諾言的教育長存。難道是我沒有選擇好鄰居,教育方法有所欠缺嗎 ?不然,你怎么會如此遲鈍愚蠢呢 !修身立德,專心學習, 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 ! ”于是(叔母)對著皇甫謐流淚。 皇甫謐深受感動,激發(fā)志 氣,于是到同鄉(xiāng)人席坦處學習,勤讀不倦。(十)【原文】郭浩,字充道,德順軍隴干人?;兆跁r,嘗率百騎抵靈州城下,夏人以千騎追之,浩 手斬二騎,以首還。從種師道進筑葺平砦,敵據(jù)塞水源,以渴我?guī)煟坡示T數(shù)百
35、奪之。 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流矢中左脅,怒不拔,奮力大呼,得賊乃已;諸軍從之,敵遁 去,由是知名。二年,金人取長安,涇州守臣夏大節(jié)棄城遁,郡人亦降。浩適夜半至郡,所將才二百 人,得金人,使之還,日:“為語汝將日,我郭浩也,欲戰(zhàn)即來決戰(zhàn)?!苯鹑怂煲?。紹興元年,金人破饒風嶺,盜梁、洋,入鳳州,攻和尚原。浩與吳磷往援,斬獲萬計。(選自宋史郭浩傳) 【注釋】德順軍隴干: 建中,又名彝叔?!緦ёx】郭浩為南宋初期德順州隴干縣(今甘肅省靜寧縣)。 種(Ch eng)師道:北宋名將。原名 左脅:左肋?!笆裰腥髮ⅰ敝?。選文寫他曾以少敵多,抗擊夏人,跟隨種師道 征戰(zhàn),率領數(shù)百精騎奪回被敵軍占據(jù)的水源,
36、殺俘獲敵人數(shù)以萬計的事跡,表現(xiàn)了其膽識過人、【訓練】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以及金軍攻打和尚原,他與吳磷前去救援,斬 驍勇善戰(zhàn)的大將風采。A 夏人以千騎追之騎:兩腿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已:停止由:從適:恰好B 奮力大呼,得賊乃已C.敵遁去,由.是知名D .浩適夜半至郡(流矢中左脅,怒不拔浩與吳磷往援C .D .2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奮勇抗擊敵人的一組是浩手斬二騎,以首還 所將才二百人,得金人 A .B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從種師道進筑葺平砦,敵據(jù)塞水源,以渴我?guī)?,浩率精騎數(shù)百奪之。(2)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流矢中左脅,怒不拔,奮力大呼,得賊乃
37、已。4. 金人為何“遂引去”?請結合選文加以分析。(十)1. A(騎:一人一馬的合稱)2. A(只是前去救援,不算奮勇抗擊金人)3. (1)(郭浩)跟隨種師道進軍修筑葺平砦,敵軍占據(jù)并堵塞了水源,來斷絕宋軍的飲水,郭 浩率領幾百名精銳騎兵奪取了水源。(2)敵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著敵陣前進,被流箭射中左肋,發(fā)怒不拔掉箭,使勁大呼,活 捉到賊人才停止。4一是郭浩威名在外,二是郭浩曾以少勝多,三是敵人不知虛實,不敢貿(mào)然迎戰(zhàn)。譯文郭浩,字充道,德順軍隴干人?;兆跁r,曾率領一百名騎兵來到靈州城下,夏國派一千 名騎兵來追趕他們,郭浩親手斬殺兩名騎兵,提著首級返回。(郭浩)跟隨種師道進軍修筑葺平砦,敵軍占據(jù)
38、并堵塞了水源,來斷絕宋軍的飲水,郭浩率領幾百名精銳騎兵奪取了 水源。敵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著敵陣前進,被流箭射中左肋,發(fā)怒不拔掉箭,使勁大呼, 活捉到賊人才停止;士兵們跟著他前進,敵軍逃走,(郭浩)從此.知名。第二年,金軍攻取長安,涇州守將夏大節(jié)棄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軍。郭浩正好在半夜時來到郡中,率領的士兵才二百人,捉到金兵,讓他們返回,說:“替我告訴你們的將領,我是郭浩,想要交戰(zhàn)就立即來決一死戰(zhàn)?!苯疖娪谑请x去。紹興元年,金軍攻破饒風嶺,盜取梁、洋,進入鳳州,攻打和尚原。郭浩與吳磷前去救援,斬殺俘獲敵人數(shù)以萬計。(十一)【原文】鞠詠為進士,以文學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詠擢第,釋褐為
39、大理評事, 知杭州仁和縣。將之官,先以書及所作詩寄王公,以謝平昔獎進,今復為吏,得以文字相樂 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禮,課其職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復冀其相知, 而專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為參知政事,首以詠薦。人或問其故,答日:“鞠詠之才,不患不達。所憂者氣峻而驕,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聞之,始以王公為真相知也。(選自東軒筆錄)【注釋】王公化基:王化基,字永圖,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工部侍郎、參知政事、禮部尚書。釋褐:唐宋進士及第后,不是立即授官,而是要經(jīng)過吏部的“釋褐試”,考試合格后才能授以官職。課:對官吏的定期考核。吏干:政事?!緦ёx】鞠詠是
40、宋仁宗年間的一位文士, 他憑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賞識, 但在王化基轄下任職時, 王化基并未給予他任何特殊的待遇, 甚至在政績考核中還對他極為嚴苛。 這使鞠詠不再期望 得到賞識,于是專心執(zhí)政。王化基育人重德,可謂深謀遠慮?!居柧殹?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知杭州仁和縣()(2)以謝平昔獎進()(3)于是不復冀.其相知()(4)所憂者氣峻而驕.()2下列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兩項是()()A .以文學受知于王公化基B .以謝平昔獎進C.得以文字相樂之意D .以成其德耳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及至任,略不加禮,課其職事甚急。(2)鞠詠之才,不患不達。4王化基對鞠詠“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
41、(用自己的話回答)5. 王化基對待下屬的可貴之處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十一)1. (1)掌管 往常 希望(4)高傲2. B D3. (1)等到(鞠詠)就任后,(王化基對他)一點兒也不加禮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務。(2)憑鞠詠的才能,不用擔心將來不顯達。4. 王化基擔心鞠詠恃才傲物。5. 育人重德,知人善任。譯文鞠詠去考進士,憑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賞識。等到王化基掌管杭州,鞠詠進士及第,經(jīng)考試后被授官為大理評事,掌管杭州仁和縣。赴任前,鞠詠先寫信給王化基,還附詩一首.以感謝(王化基)往常對他的鼓勵,(并表達了)自己現(xiàn)今也是做官的人,希望能夠用文字書信與 王化基交往同樂的意愿:但是王化基沒有回復。等到
42、(鞠詠)就任后,(王化基對他)一點兒也不加禮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務。鞠詠非常失望,于是不再期望得到王化基的知遇, 而是專心于政事。后來,王化基被召入朝廷做參知政事,(他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向皇帝舉薦鞠詠。有人問他原因,他答道:“憑鞠詠的才能,不用擔心將來不顯達。所擔憂的是怕他恃才傲物、氣盛而驕,(所以,)我故意壓抑他,來成就他的修養(yǎng)?!本显伒弥耸潞?,才明白王化基才是真正和自己相知的人。(十二)【原文】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 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武衛(wèi)大將軍權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 !”左
43、右矚仁杰令出, 仁杰日:“陛下作法,懸之象魏, 徙、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萬姓何所措其手足 ? 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居數(shù)日,授仁杰侍御史。(選自舊唐書狄仁杰傳 )【注釋】大理丞:即大理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門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的復審。斫(zhu :砍。 矚:示意。懸之象魏:公之于眾的意思。何所措其手足:不知如何是好。【導讀】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杰出的政治家, 狄仁杰每 任一職,都心系百姓,政績卓著。因其善于斷案,更被后人譽為“神探”。
44、選文寫他當大理丞之時斷權善才一案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了他是非分明、敢于直諫的品格?!居柧殹?.用“/”標注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標注兩處)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坐誤斫昭陵柏樹()(2)仁杰奏罪當免職()(3)陷陛下于不道()(4)帝意稍解()謂陛下為何主3.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B .和相同,和不同。 D .和不同,和相同。今陛下以 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A .和相同,和相同。C .和不同,和不同。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2)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
45、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5. 狄仁杰是用什么方法說服唐高宗的?試作簡析。(十二)1. 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2. 2. (1)犯罪 上奏 道義(4)緩和3. C4. (1)一年中處理大量疑難積案,判處 (有罪或無罪的多至)一萬七千人,沒有一個認為冤屈 要求再申訴的人。(2)現(xiàn)在陛下為了昭陵的一株柏樹殺掉一位將軍,那千年以后,(人們)會把陛下看成是什么樣的皇帝?5. 主要運用“以子之矛(制定法律),攻子之盾(執(zhí)行法律)”的方法說服高宗的。譯文狄仁杰在儀鳳年間做大理丞,一年中處理大量疑難積案,判處(有罪或無罪的多至)一萬七千人,沒有一個認為冤屈要求再申訴的人。當時武衛(wèi)大將軍權善才,犯了誤砍
46、昭陵柏樹的罪,狄仁杰上奏(說權善才)罪該免職,高宗下令馬上處死他,狄仁杰又上奏(說此人)罪不當死,高宗變了臉色說:“善才砍昭陵上的樹,這是陷我于不孝,必須殺了他!旁邊的人示意仁杰趕快離開,仁杰 (不理睬,)說:“陛下制定法律,公之于眾,徙、流、死 這些刑罰,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輕重來判處,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判處死刑的?刑法既無常規(guī),那么萬民怎么知道如何是好?現(xiàn)在陛下為了昭陵的一株柏樹殺掉一位將軍,那千年以后,(人們)會把陛下看成是什么樣的皇帝 ?這就是臣不敢聽陛下的命令殺權善才的原因, (這會)陷陛下于不道義的境地??! ”高宗的態(tài)度緩和了一些,權善才因此得以免死。過了幾天, (高宗)任命狄仁杰
47、為侍御史。(十三)【原文】一瀆淵之役,王超、 傅潛兵力弗支,遂至中外之議不一, 至有以北戎狃開運之勝聞于 上者。惟寇萊公準首乞親征,李沆、宋璟贊之,然而群下終以未必勝為言。時陳堯叟請幸 蜀,王欽若乞幸江南。真宗一夕召萊公語日:“有人勸朕幸江南與西川者,卿以為如何 ?”萊公答日:“不知何人發(fā)此二謀? ”真宗曰:“卿姑斷其可否,勿問其人也。”萊公曰:“臣欲 得獻策之人,斬以釁鼓,然后北伐耳。 ”真宗默然而悟,遂決瀆淵之行。(選自東軒筆錄)【注釋】瀆(c hen)淵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舉入宋,寇準勸帝親征,乃幸瀆淵。既渡河,遠 近望見御蓋皆踴躍呼萬歲,聲聞數(shù)十里,契丹奪氣,遂議和。狃(n i u!
48、)開運:又開戰(zhàn)??苋R公準:北宋政治家萊國公寇準。幸:指皇帝親臨到某個地方。釁: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縫隙。【導讀】寇準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宋真宗曾說:“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边x文寫的是宋真宗瀆淵之行前,猶豫不決,寇準慷慨陳詞,力主御駕親征的故事,表現(xiàn)了寇準剛直機敏的個性特點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居柧殹?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王超、傅潛兵力弗支.()(2)惟寇萊公準首乞.親征()(3)不知何人發(fā)此二謀.()(4)真宗默然而悟.()2. 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 .瀆淵之.役B .李沆、宋璟贊之.C .遂決瀆淵之.行D .北戎狃開運之.勝3
49、.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惟寇萊公準首乞親征,李沆、宋璟贊之,然而群下終以未必勝為言。真宗日:“卿姑斷其可否,勿問其人也?!?. 朝中許多大臣都為皇上選好退路,為什么寇準卻請求宋真宗御駕親征呢?(十三)1. (1)抵擋,抵御 (2)請求(3)主意 (4)明白 2. B3. (1)只有寇準第一個站出來請求 (皇上)御駕親征,李沆、宋璟贊成他,但是許多大臣發(fā)出 最終不一定能取勝的言論。(2)宋真宗說:“你姑且判斷這樣可不可以,不要詢問是什么人?!?. 寇準主張抗敵,反對退讓,這是他愛國的表現(xiàn)。請求皇上御駕親征,是為了鼓舞士氣來 抗敵。譯文瀆淵戰(zhàn)役,王超、傅潛的兵力不足以抵擋敵人的進攻,于是
50、朝廷內外議論紛紛,意見不一,甚至有北方敵人又開戰(zhàn)取勝的消息傳到了皇帝那里。只有寇準第一個站出來請求(皇上)御駕親征,李沆、宋璟贊成他,但是許多大臣發(fā)出最終不一定能取勝的言論。這時陳堯 叟請求皇上躲避到蜀地去,王欽若請求皇上躲避到江南去。真宗有一晚召見寇準說:“有人勸我到江南與蜀地去,你認為怎么樣?”寇準回答說:“不知道什么人出了這兩個主意 ?真宗說:“你姑且判斷這樣可不可以,不要詢問是什么人。”寇準說:“我想要知道出主意的人,將其斬首,用他們的血來涂抹戰(zhàn)鼓的縫隙,這樣以后再興師北伐?!闭孀诎底悦靼琢?,于是就決定親赴瀆淵。(十四)【原文】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
51、租皆輸入莫府, 為士卒費。日擊數(shù)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zhàn)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 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 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 趙王讓牽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 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zhàn)。出戰(zhàn),教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強復起使將兵。牧日:“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蓖踉S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選自史記.廉顏藺相如列傳)【注釋】代雁門:代地的雁門郡,在今山西寧武以北。莫:通“幕”。 謹:謹慎。 保;通“堡”,堡壘。 讓:責備,批評。
52、田畜:耕作,放牧。臣如前:我仍然采用從前的辦法?!緦ёx】李牧是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 在抗擊匈奴的斗爭中, 李牧表現(xiàn)出了杰出的軍事才能。 選文 寫李牧對待匈奴進犯的態(tài)度是防守不戰(zhàn), 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時機尚未成熟, 不能夠作無 謂的犧牲,另一方面是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訓練】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以便宜置.吏()日擊數(shù)牛饗.士 ()(3)李牧如故()(4)牧杜門不出()2.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A.以便宜置吏B厚遇戰(zhàn)士C.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D乃敢奉命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2)牧日:“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
53、奉命?!?選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試結合文章內容加以分析。(十四)1. (1)任命 犒勞 原來(4)緊閉 2. A3 . (1)可是匈奴認為李牧膽怯,即使是趙國的邊防兵也認為自己的將軍膽怯。(2)李牧說:“大王一定要任用我,得讓我仍然采用原來的辦法,(我)才敢接受命令。4 .通過李牧與新將領兩種戰(zhàn)術及結果的對比,突出李牧戰(zhàn)法的高明。譯文李牧是趙國鎮(zhèn)守北部邊境的優(yōu)秀將領,長年駐扎在代地雁門郡,防御匈奴。(他)有權根據(jù)實際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稅收都送進將軍幕府中,作為士兵的花費。(他下令)每天殺幾頭牛犒勞士兵,教士兵射箭、騎馬,謹慎地把守烽火臺, 多派偵察人員,優(yōu)待戰(zhàn)士。(李 牧)制定規(guī)章說:“匈奴如果侵入邊境來搶掠,應立即進入營壘堅守,有膽敢擅自捕捉俘虜?shù)?處斬刑?!毙倥看稳肭郑椭斏鞯攸c起烽火,戰(zhàn)士們隨即全都進入營壘防守,不敢應戰(zhàn)。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什么傷亡和損失??墒切倥J為李牧膽怯,即使是趙國的邊防兵也 認為自己的將軍膽怯。趙王責備李牧,李牧還像原來那樣。趙王發(fā)怒,召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電設備銷售員工工作總結
- 2025-2030全球無線智能振動監(jiān)測傳感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FinFET 3D晶體管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無人潛水器用于海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y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手機支付安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納米粒度及Zeta電位分析儀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高效粘泥剝離劑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區(qū)域代理合同模板范本
- 供水工程承包合同
- 音響設備購銷合同范本
- 輸變電工程監(jiān)督檢查標準化清單-質監(jiān)站檢查
- 2024-2025學年北京海淀區(qū)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
- 【超星學習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南開大學)爾雅章節(jié)測試網(wǎng)課答案
- 2024年中國工業(yè)涂料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市場前景、投資方向分析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
- 化工企業(y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培訓考試卷(后附答案)
- 工傷賠償授權委托書范例
- 食堂餐具炊具供貨服務方案
- 員工安全健康手冊
- 2024化工園區(qū)危險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建設規(guī)范
- 自然科學基礎(小學教育專業(yè))全套教學課件
- 華為客服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