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一、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fā)點、研究對象、政治經濟學的任務(1)出發(fā)點:物質資料的生產(一)物質資料(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統(tǒng)稱)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 (二)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首先是一個勞動過程 P3 (三)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統(tǒng)一的過程(2)研究對象: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密切聯(lián)系中去研究生產關系(3)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揭示經濟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 P10二、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發(fā)展的基礎。P2 人類要生存,必須首先解決衣、食、住等基本生活問題。為此,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也是人類社會賴以發(fā)展的基礎。 物質資料的生產作為人類社
2、會最基本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它還為人類社會的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動力和認識的源泉。三、生產工具的發(fā)展水平,不僅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而且也是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同階段的重要標志。P3第二章一、商品經濟及其產生的條件: 1.概念: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2.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 (1)商品經濟產生的前提條件-社會分工。 人類社會的三次社會大分工:游牧部落從其他部落中分離出來;手工業(yè)從農業(yè)中分離出來;商人階級(階層)的出現(xiàn) (2)商品經濟產生的決定性條件-私有制(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分屬于不同的所有者)。二、交換價值及其與價值的關系 1.交換價值:是商品能同
3、其他商品相交換的屬性。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商品同另一種商品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交換價值的決定:兩種不同的商品能夠相互交換,是因為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共同的東西。這個共同的東西在質上是相同的,因而在量上才夠比較。就是在產品生產中所耗費的人的體力和腦力-即耗費了一定量的人類勞動。2.交換價值與價值的關系: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和內容;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商品的價值是內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現(xiàn)出來,只有通過與另一種商品交換才能獲得表現(xiàn)。交換價值則是外在的、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三、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論的樞紐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就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決定的
4、。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學說,是馬克思首先發(fā)現(xiàn)的。只有把形成價值的勞動明確地歸結為抽象勞動,并把它同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的具體勞動嚴格區(qū)別開來,勞動價值論才奠定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才能進而理解關于資本和剩余價值理論以及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再生產理論等一系列政治經濟學原理。四、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隨著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商品價值量同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1)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xiàn)在商品中的勞動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這一勞動的生產率成反比。這是商品生產的一般規(guī)律,也是勞動生產率
5、和價值量之間的最基本的關系。 (2)個別企業(yè)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如果部門勞動生產率不變,而個別企業(yè)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個別企業(yè)雖然投入的勞動量不變,但因勞動生產率提高之故,生產出的使用價值量增加了,因而包含在單位商品中的個別勞動時間就會降低-單位商品的個別價值量降低。但是,單位商品的社會價值量仍然不變,因而,它在同一時間內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五、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商品生產包含著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私人勞動是指商品經濟中生產商品的勞動的私人性質:由于每個商品生產者都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生產商品的勞
6、動由他們自己決定,所以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具有私人的性質,是私人勞動。 社會勞動:由于社會分工的存在,每個商品生產者的勞動都是提給社會的,都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因而他們的勞動又具有社會的性質,是社會勞動。 私人勞動必須轉化為社會勞動(商品要適銷對路-把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還原為抽象勞動、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商品交換能否順利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因此,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條件下,這一矛盾發(fā)展成為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六、“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P38貴金屬之所以適宜充當貨幣,這是由它的自然屬性
7、決定的。貴金屬金或金銀體積小,價值大,易攜帶,質地均勻而又易分割,性質穩(wěn)定易貯藏。這些屬性是其他商品所不具備的,但又是一般等價物所要求的。這就使貴金屬成為理想的貨幣材料。七、貨幣及其職能 (1)貨幣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的、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內在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產物。貨幣的本質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2)貨幣的職能 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本質,體現(xiàn)在貨幣的職能中。 貨幣的職能是: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它是隨著一般價值形式轉變?yōu)樨泿判问骄途哂械?;貨幣的其他職能則是隨著商品經濟及其內在矛盾的發(fā)
8、展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價值尺度1.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幣可以僅僅用想象的或觀念的貨幣,因為價格是價值的表現(xiàn)而不是價值的實現(xiàn)。2.所謂價值尺度,就是用貨幣作為尺度來衡量和表現(xiàn)他一切商品的價值。 貨幣所以能夠充當價值尺度是因為它本身是商品具有價值。3.商品價格及其變動:當商品的價值通過貨幣來表現(xiàn)時,就是商品的價格。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是商品價值與貨幣價值的比率。商品價格=商品價值/貨幣價值。4.價格標準:被確定的貨幣單位及其等分就叫價格標準(二)流通手段-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1.所謂流通手段,就是貨幣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充當交換的媒介。2.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而必須是實在的
9、貨幣。3.物物交換與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的區(qū)別: 物物交換的公式是:商品(W)-商品W) 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的公式是:商品(W)-貨幣(G)-商品(W) 前者買與賣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同時成的。而后者,商品的買和賣在時間和空間上分開的。物交換轉化為商品流通是一種進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fā)展。但貨幣作為流通段,會帶來買和賣的脫節(jié),從而包含了危機的可能性 (三)貯藏手段 在商品流通中,貨幣被它的持有者當作財富保存起來不用于再購買,貨幣就起貯藏手段的作用。 貨幣執(zhí)行貯藏手段的作用,在于貨幣是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可以無限制地保存起來,并隨時可用來換取商品。 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它可以是金屬貨幣,也可以
10、是金銀條塊或金銀制品。 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條件下,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具有自發(fā)調節(jié)貨幣流通量的作用。(四)支付手段 在出現(xiàn)賒買賒賣現(xiàn)象、支付延期的貨款時,貨幣所起的清償債權、債務關系的作用,就是執(zhí)行支付手段的職能。 支付手段的出現(xiàn),既有利于商品流通的發(fā)展,又使得商品經濟的矛盾加深,從而使得幣危機的發(fā)生成為可能。 (五)世界貨幣貨幣 作為國際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便是世界貨幣。世界貨幣的主要職能有: (1)充當一般的支付手段,支付國際貨幣差額和其收支差額; (2)充當一般的購買手段,用來購買別國的商品; (3)作為社會財的代表,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如戰(zhàn)爭賠款,向別國借款或貸款等。 作為世界貨幣要求是足
11、值的貴金屬。很長一段時期,各國發(fā)行的紙幣是不能作為世界貨幣的,非貴金屬的鑄幣也不能作為世界貨幣。但在當代世界經濟中,某些經濟實力強、國際影響大的國家的紙幣如美元,也可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起世界貨幣作用。八、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層含義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層含義:是指同一部門內部生產同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形成這種商品的社會價值;它是部門內部的競爭和比較的結果。-(供給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決定單位商品價值量的內在尺度;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層含義:是指由社會需求決定的生產某類商品總量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需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要按社會價值進行交換,就必須使生產這種商品所耗費的勞
12、動總量時間符合社會總勞動分配給該類商品生產的比例量,也就是表現(xiàn)為市場上對該種商品的供給量和總需求量大體一致。如果對該種商品的供給超過需求,那么,該部門商品只能按低于其價值去進行交換。相反,如果對該種商品的需求超過了供給,該部門的商品就將按高于其價值去進行交換。-為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需總量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它可以說是決定商品價值量實現(xiàn)的勞動時間。這兩層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是價值規(guī)律的主要內容。九、價值規(guī)律及其在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 P45 價值規(guī)律作為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商品經濟中有著極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商品經濟活動的一切方面,存在于商品經濟所有過程的始終,決定著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命運。
13、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為基礎,要求實行等價交換的原則。作用: 1價值規(guī)律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分配,自發(fā)調節(jié)著社會的生產和流通。 2價值規(guī)律促使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從而推動生產技術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發(fā)展。 3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造成商品生產者優(yōu)勝劣汰,會促使小商品生產者向兩極分化。并在一定條件下導致資本關系發(fā)生。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內容。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與價值 1.商品的概念: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價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夠滿足人們
14、某種需要的自然屬性。不同的物品由于它們的自然性質不同,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同一物品,由于具有多種自然屬性,也可以有多種使用價值。 不論社會形態(tài)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會財富的物質內容。 使用價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屬性,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社會生產關系,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范疇。物品的使用價值不屬于政治經濟學范圍,而是商品學研究的對象。 交換價值:是商品能同其他商品相交換的屬性。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商品同另一種商品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 交換價值的決定:兩種不同的商品能夠相互交換,是因為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共同的東西。這個共同的東西在質上是相同的,因而在量上才夠比較。就是在產品生產中所耗費的人的體力和腦
15、力-即耗費了一定量的人類勞動。 3.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價值反映商品的本質屬性(社會屬性),體現(xiàn)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關系。 4.交換價值與價值的關系: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和內容;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商品的價值是內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現(xiàn)出來,只有通過與另一種商品交換才能獲得表現(xiàn)。交換價值則是外在的、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 5.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 是統(tǒng)一的,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價值的存在以使用值的存在為前提,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載體。一種物品如果沒有使用價值,就是無用之物,即使人們?yōu)樗冻隽舜罅康膭趧樱矝]有價值;一種物品盡管具有使用價值,但如果不是勞動產品,
16、也沒有價值;還有一些物品既有使用價值,是勞動產品,但不是為了交換,而是用于自己消費或無償提供給別人消費,不成為商品,耗費在其中的勞動就不形成價值。 使用價值與價值又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對于商品生產者而言,生產商品并不是為了取得使用價值,而是為了取得價值。商品生產者只有將商品的使用價值讓渡給商品購買者,才能取得價值。在交換過程中,使用價值和價值進行著相反的運動:任何人不可能同時既占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又占有商品的價值。只有通過交換,商品的內在矛盾才能得到解決。而一旦交換失敗,商品的價值不能實現(xiàn),使用價值不能進入消費,商品的內在矛盾不能得到解決,商品生產者則會陷入困境。(二)、體現(xiàn)在商品中的勞動
17、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1.具體勞動:在一定的具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具體勞動體現(xiàn)著勞動的自然屬性(人和自然的關系),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 抽象勞動: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勞動。撇開了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就是抽象動。抽象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形成商品的價值。 2.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關系: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個勞動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兩種勞動,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具體勞動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是一個永恒性范疇。 而抽象勞動則是勞動的社會屬性,是商品生產所特有的歷史范疇:商品生產的歷史性,決定了形成價值的抽象勞動的歷史性。只有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經濟關系中,具體
18、勞動才需要原為抽象勞動,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才形成價值。 3.商品的二因素與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之間的關系: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決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了商品的價值。 4.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論的樞紐: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學說,是馬克思首先發(fā)現(xiàn)的。只有把形成價值的勞動明確地歸結為抽象勞動,并把它同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的具體勞動嚴格區(qū)別開來,勞動價值論才奠定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才能進而理解關于資本和剩余價值理論以及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再生產理論等一系列政治經濟學原理。(三)、商品的價值量的決定 31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人類抽象勞動,因此
19、價值量也就是由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勞動量來決定,即商品價值量決定于勞動時間。 1.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動時間 個別勞動時間是指各個商品生產者生產同一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某一生產部門的勞動對象和勞動工具等客觀條件,其中主要是勞動工具。 “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門平均水平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強度。 決定商品價值量的,不是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商品生產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0、。因為他們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能否符合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直接關系到他們在競爭中的成敗得失。 3.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 簡單勞動是指那些不需要受專門訓練的,每個正常的生產者都能從事的勞動; 復雜勞動則是指需要經過專門培養(yǎng)和訓練,具有一定技術專長的勞動者才能從事的勞動。 復雜勞動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簡單勞動。 4.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隨著勞動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商品價值量同勞動生產力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1.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生產某種使用價值的效率。 2.勞動生產率的高低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二是生產單位產品所耗
21、費的勞動時間。 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或者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越少,表明勞動生產率越高,反之,表明勞動生產率越低。 3.引起勞動生產率變化的因素包括: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fā)展水平及其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guī)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等。 4.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量的關系: (1)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xiàn)在商品中的勞動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這一勞動的生產率成反比。這是商品生產的一般規(guī)律,也是勞動生產率和價值量之間的最基本的關系。 (2)個別企業(yè)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
22、:如果部門勞動生產率不變,而個別企業(yè)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個別企業(yè)雖然投入的勞動量不變,但因勞動生產率提高之故,生產出的使用價值量增加了,因而包含在單位商品中的個別勞動時間就會降低-單位商品的個別價值量降低。但是,單位商品的社會價值量仍然不變,因而,它在同一時間內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 (四)、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第三章一、資本原始積累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前提和出發(fā)點 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用暴力強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生產資料和貨幣財富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 這一過程所以被稱為“原始的”,是因為它發(fā)生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前,它不是資本主
23、義生產方式的結果,而是它的出發(fā)點。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史前時期。(用暴力剝奪農民的土地,是原始積累過程的基礎;殖民掠奪是重要因素;奴隸貿易、國債制度是重要源泉;保護制度是重要杠桿)第四章一、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過程的統(tǒng)一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另一方面又是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增值過程。 (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 和其他社會的勞動過程一樣,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也是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但,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又有其特殊性,即具有兩個特點:第一,工人在資本家的監(jiān)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屬于資本家。第二,勞動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 (二)價值增值過程(生產剩余
24、價值的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特點、實質和根本目的): 1價值形成過程 70 價值形成過程既是活勞動創(chuàng)造新價值的過程,又是物化勞動即生產資料價值的轉移過程。 這兩重過程是以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為基礎的。 (1)分析生產資料價值的轉移過程。這種轉移是由具體勞實現(xiàn)的。 (2)分析活勞動創(chuàng)造新價值的過程。工人以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的同時,他的抽象勞動則形成新價值。 2價值增殖過程。價值增殖過程,就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即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所謂一定點,就是指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的勞動時間。二、價值增殖過程 價值增殖過程,就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即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所謂
25、一定點,就是指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的勞動時間。 剩余價值,就是由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一部分價值。 (1)雇傭工人的工作日(從事勞動的時間)分為兩部分: 必要勞動時間:用于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支出的勞動叫做必要勞動。 剩余勞動時間:工作日超過必要勞動時間以上的那一部分勞動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出的勞動叫剩余勞動。這部分勞動是勞動者無償地為資本家提供的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勞動。剩余價值的本質體現(xiàn)著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 (2)資本主義價值增殖過程解決了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整個過過程,既是在流通領域進行,又不在流通領域進行。它是在流通過程中購買
26、勞動力為價值增值作準備,并通過流通過程出賣商品而實現(xiàn)價值和剩余價值。 而價值增值則是在生產過程中實現(xiàn)的。-全部過程都符合價值規(guī)律,資本家無論購買商品或出賣商品,都是以價值為基礎的。整個過程的關鍵在于勞動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它的使用能創(chuàng)造出大于自身價值的價值。三、年剩余價值率與剩余價值率 1.年剩余價值率 年剩余價值率:是一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總量同一年內預付的可變資本的比率。公式: 年剩余價值率= 一年中生產的剩余價值總量/一年中預付的可變資本。 或 M= (mvn) /v = mn 2.剩余價值率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商品價值由三部分組成即:商品價值 = c 十 V 十 m c表示生產資料舊價
27、值的轉移部分; V 十 m 表示工人勞動新創(chuàng)造的價值; V 表示工人勞動新創(chuàng)造的價值中補償可變資本的部分; m 表示工人勞動新創(chuàng)造價值中的剩余價值部分。 剩余價值同可變本的比率就是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可變資本=m/v 它準確地反映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因而也稱剝削率。 它以物化勞動的形式表示剝削程度。 由于可變資本的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內由必要勞動再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是在剩余勞動時間內由剩余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以剩余價值率也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示以活勞動形式表示的剝削程度: 剩余價值率=剩余勞動/必要勞動= 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剩余價值量(M=剩余價值率*v總量)的大小
28、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剩余價值率的高低;二是可變資本總量的多少。3.年剩余價值率與剩余價值率是不相同的: 第一,它們是從不同的方面來表現(xiàn)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的:剩余價值率是在一次生產過程中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價值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它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年剩余價值是年剩余價值總量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它表示預付可變資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第二,一般來說,年剩余價值率大于剩余價值率:只有當預付可變資本年周轉為一次即n=l時,從而預付可變資本與實際發(fā)揮作用的可變資本數量相等時,年剩余價值率才會和剩余價值率相等。四、相對剩余價值及其生產的條件 1.概念: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
29、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的方法而進行的剩余價值的生產。 2.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的條件: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為條件: 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關鍵在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降低勞動力價值-全社會各個生產部門(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單位商品價值便會下降-勞動力價值也隨之下降-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便會縮短-剩余勞動時間則相應延長,從而生產出相對余價值。五、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 1.內容: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和動機是追求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斷擴大和加強對雇傭勞動的剝削。 2.為什么? (1)剩余價值規(guī)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
30、實質 (2)剩余價值規(guī)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發(fā)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 (3)剩余價值規(guī)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fā)展和必然滅亡的全部過程。 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列寧),只有依據這一學說,才能正確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六、資本積累及其實質 1.資本積累: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或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叫做資本積累2.資本積累的實質:資本家利用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進行資本積累,擴大生規(guī)模,從而進一步無償地占有更多的剩余價值。七、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 在剩余價值分為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的比例不變的條件下,資本積累的數量取決于剩余價值的絕對量,從而一切能夠決定剩余價值量的因素
31、,都會影響積累的數量: (1)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2)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 (3)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差額越大對資本積累就越是有利);(4)預付資本量的大?。A付資本量越大,可變資本量必然相應增大)。八、資本有機構成 由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并且反映著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可用公式C:V來表示。(資本技術構成:反映在技術水平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資本的價值構成:一定數量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九、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一般以單個資本的增大為前提。個別資本增大的兩條途徑: (1)資本積聚:即單個資本依靠剩余價值的資本化來增
32、大自己的資本總額。 資本積聚與資本積累的關系:資本積聚是伴隨著資本積累而進行的,資本積聚是資本積累的直接結果。(2)資本集中:是指把原來分散的眾多中小資本合并成為少數大資本。這是借助于競爭和信用兩個強有力的杠桿來實現(xiàn)的。十、相對過剩人口不僅是資本主義(資本積累)制度的必然產物,而且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第一,相對過剩人口是可以隨時調節(jié)和滿足不同時期資本對勞動力需要的產業(yè)后備軍(資本主義生產的周期性:危機到來時,失業(yè)人口急劇增加;高漲時期,生產規(guī)模迅速擴大,又迫切需要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可僅僅依靠人口的自然繁殖不能適應這種需要)。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便可以隨時調節(jié)和滿足不同時期
33、資本對勞動力的需要,從而起著蓄水池的作用。 第二,大量失業(yè)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資本家加重對在業(yè)工人的剝削(可以從市場上購買到更廉的勞動力,可迫使在業(yè)工人接受較低的工資和較差的勞動條件,或者強迫在業(yè)工人延長勞動時間和提高勞動強度)。 因此,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既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又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存在和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十一、馬克思是怎樣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的(1)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 G-W-G 適用于一切資本,所以成為資本總公式。資本流通公式(或資本總公式)與價值規(guī)律之間存在矛盾:G一M一G,按商品交換的內在規(guī)律即價值規(guī)律來進行,不能說明余價值的產生,但資本運動的結果,卻又產生了剩
34、余價值(2)要解決這個矛盾,就必須研究剩余價值是怎樣產生的,馬克思通過創(chuàng)建勞動力商品的理論,才解開了這個謎(3) 資本總公式包括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流通過程,即G-W和W-G 價值增殖不可能發(fā)生在第一階段的貨幣上,因為在這一階段上貨幣只為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其作用在于實現(xiàn)其所購買或支付的商品價格,不可能引起起價值增殖。 價值增殖也不可能發(fā)生資本運動的第二階段,因為W-G即出售商品,只不過是實現(xiàn)商品形式的變化,即由商品的自然形式變?yōu)樨泿判问健?由此看來,能使價值增殖的要素只能在資本運動的第一階段所購買的商品上去尋找。能使價值增殖的要素顯然也不能發(fā)生在這種商品的價值上,惟一可能的就只能是這種品的使用價值
35、了 要從使用價值上獲得價值,必須找到一種商品,其使用價值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特殊性質,這種特殊的商品只能是勞動力。勞動力商品,其使用價值就是提供勞動,作為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作為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并能創(chuàng)造出大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 ,也就是剩余價值。正由于勞動力成為商品,創(chuàng)造出剩余價值,貨幣也才真正轉化資本。十二、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主要內容 (1)剩余價值:就是由雇傭勞動創(chuàng)造的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一部分價值。剩余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2)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即價值增殖過程。價值增殖過程,就是超過了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雇傭工人從事勞動的時
36、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時間用于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叫做必要勞動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支出的勞動,叫做必要勞動,是勞動者維持自己和家屬生活所必要的。工作日中超過必要勞動時間以上的那部分勞動時間,叫做剩余勞動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支出的勞動,叫剩余勞動,這部分勞動是勞動者無償為資本家提供的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勞動(3)剩余價值的本質體現(xiàn)著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4)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它準確地反映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因而亦稱剝削率。m=m/v。(5)剩余價值生產有兩種基本方法: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雇傭工人的必
37、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絕對延長工作日的方法而進行的剩余價值生產 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的方法而進行的剩余價值的生產(6)在生產自動化的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7)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和動機是追求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斷擴大和加強對雇傭勞動的剝削。這也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只有依據這一學說,才能正確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第五章一、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就有貨幣資本循環(huán)、生產資本循環(huán)、商品資本循環(huán)三種不同的循環(huán)方式
38、,是三種循環(huán)形式的統(tǒng)一,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tǒng)一(1)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tǒng)一: 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要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 購買階段: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運動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資本家以購買者的身份在市場上用貨幣資本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生產剩余價值準備條件。此時貨幣執(zhí)行貨幣資本的職能。 生產階段: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運動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上,資本家以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者的身份,使用購買到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進行生產,生產出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 銷售階段: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運動的第三階段,在這一階段上,資本家作為銷售者,把生產出來的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賣出去,實現(xiàn)價值與剩余價值。 可見,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
39、的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是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二階段是資本的生產過程。所以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過程,是流通過程和生產過程的統(tǒng)一。(2)是三種循環(huán)形式的統(tǒng)一: 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順次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銷售資本三種職能形式。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是一個連續(xù)不斷周而復始的運動過程。用公式: G-WPW-G * G-WPW-G * G-W 從連續(xù)不斷的資本循環(huán)過程可以看出,產業(yè)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中的每種職形式,都要經過循環(huán)的三個階段而回到原來的出發(fā)點。因此,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就有貨幣資本循環(huán)、生產資本循環(huán)、商品資本循環(huán)三種不同的循環(huán)形式。貨幣資本循環(huán):其起點和終點都是貨幣資本,終點的貨幣資本在數量上大
40、于起點的貨幣資本,這表明預付資本的目的是為了資本價值的增殖。貨幣資本循環(huán)特點: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價值的增殖。片面性:資本增值在流通過程。生產資本循環(huán):生產資本循環(huán)特點:表明了剩余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揭示了剩價值的來源。片面性:資本主義生產是為生產而生產。商品資本循環(huán):特點:它的運動過程是剩余價值實現(xiàn)過程,因而全部產品的銷售是已生產出的增殖了的資本價值得以完全實現(xiàn)的條件,表明了生產與消費的內在聯(lián)系。片面性在于為社會需要。以上對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三種形式的分別考察中可以看出,每一種循環(huán)形式,各有自己的特點,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產業(yè)資本運動的特性,都是為了獲取價值增殖。但又具有片面性。因此,必
41、須把三種循環(huán)形式統(tǒng)一起來進行考察,才能全了解資本的運動。資本循環(huán)是三種循環(huán)形式的統(tǒng)一。二、資本循環(huán)正常進行,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1)第一,產業(yè)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的同時并存,即并存性;(產業(yè)資本必須同時并存于三種職能形式,否則資本循環(huán)就會發(fā)生停滯)(2)第二,產業(yè)資本三種職能形式的循環(huán)在時間上的相互繼起,即繼起性;(每一種職能資本都必須連續(xù)不斷地通過資本循環(huán)的三個階段,相繼進行轉化,順序改變它的職能形式,任何階段的停滯都會使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發(fā)生中斷)產業(yè)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和三種循環(huán)形式的并存性和繼起性,是產業(yè)資本保持正常連續(xù)循環(huán)運動的必要條件: 并存性和繼起性,是互相聯(lián)系和互為條件的。
42、繼起性是由并存性決定的,沒有并存性,也就沒有繼起性。 同樣,并存性是繼起性的結果,如果繼起性受到阻礙,并存性也成為不可能。三、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1)周轉時間的長短(包括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或資本周轉次數的多少:資本的周轉速度和周轉次數成正比、和周轉時間成反比(2)生產資本的構成:即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固定資本的比重越大,全部資本的周轉周期越慢;反之,流動資本所占比重越大,全部資本的周轉就越快。四、固定資本的無形損耗(精神損耗)及其原因 固定資本的無形損耗(精神損耗):是指機器設備等在其有效使用期內,由于技術的進步引起的資本價值的貶值。它與固定資本的使用價值
43、是否磨損(物質磨損)無關,因而又稱精神磨損。 造成無形損耗的原因:一是由于生產方法改進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二是由于出現(xiàn)新技術和新發(fā)明引起原有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五、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劃分,與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是根本不同的: 首先,劃分的根據不同。前者的劃分是根據資本價值周轉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劃分則是根據資本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其次,劃分的內容不同。不變資本包括用于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資本,而固定資本只包括用于勞動資料的資本??勺冑Y本只是用于購買勞動力的資本,而流動資本卻包括購買勞動對象和勞動力的資本; 再次,劃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資本和流動
44、資本的劃分,是為了揭示生產資本的不同構成部分對資本周轉速度從而對生產的剩余價值數量的不同影響;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則是為了揭示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從而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六、預付資本總周轉及周轉次數 (1)預付資本總周轉是資本周轉的不同組成部分的平均周轉,也就是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平均周轉(2)資本周轉速度是指預付資本總周轉速度:預付資本一年中的總周轉次數=(一年中固定資本周轉價值總額+一年中流動資本周轉價值總額)/預付資本總額(3)預付資本總周轉速度的快慢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受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本身的周轉速度的影響(二者在生產資本中比例一定時,成正比);二是受生產資本中
45、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例的影響(在二者周轉速度一定時,與固定資本所占比例成反比,與流動資本所占比例成正比)七、資本周轉速度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1)首先,加快資本的周轉速度,可以節(jié)省預付資本,特別是節(jié)省預付資本中的流動資本;(2)其次,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影響年剩余價值量的多少:全部預付資本的周轉速度越快,一定數量的可變資本發(fā)揮的實際作用越大,剝削的勞動力數量也就越多,因而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剩余價值;(3)再次,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影響年剩余價值率的高低:資本周轉越快,年剩余價值量就越多,從而年剩余價值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八、社會資本運動與單個資本運動的相同點與不同點:(1)相同點: 從運動的內
46、容看,都包含著生產消費; 從運動的形式看,都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并完成各自的循環(huán); 從運動的過程看,都要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是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的統(tǒng)一; 從運動的目的看,都是為了價值的增殖。 (2)不同點(區(qū)別): 單個資本運動只包括生產消費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資本流通,不包括工人和資本家的個人生活消費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一般商品流通; 社會資本運動既包括生產消費,也包括個人生活消費;既包括與生產消費相適應的資本流通,也包括與個人生活消費相適應的一般商品流通。九、社會資本運動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問題:從社會總產品出發(fā)考察社會資本運動,其核心的問題是社會總產品實現(xiàn)
47、問題。 (1)社會總產品的補償包括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 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是指社會總產品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如何通過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貨幣形式收回,用以補償生產中預付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價值并獲得剩余價值。 社會總產品的實物補償(或實物替換):是指社會總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轉化為貨幣形式以后,如何再轉化所需要的產品,即轉化為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 (2)社會資本運動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問題: 首先,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是社會資本運動正常進行的基礎。只有社會總產品全部銷售出去,補償了預付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價值并獲得剩余價值,才能重新購買再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并使資
48、本家的個人消費得以實現(xiàn)。 其次,社會總產品的物質補償或實物替換是保證社會資本運動正常進行的關鍵。上一個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只有得到替換或補償,再生產才能繼續(xù)進行。 可見,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運動,核心問題就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問題,特別是要著重考察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條件,這也是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條件。十、分析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前提 資本主義社會總產品的實物構成和價值構成,以及社會生產兩大部類的原始,是馬克思再生產理論中的基本原始,是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前提(1)社會總產品的構成情況可以從實物形式和價值形式兩個方面來分析: 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總產品,在價值形態(tài)上由不變資本價值c、可
49、變資本價值v和剩余價值m三個部分組成。在實物形態(tài)上按其最終用途,可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類。其中的生產資料用于補償生產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和用于擴大再生產,消費資料則用于資本家和工人的個人消費需要(2)與實物形態(tài)適應,社會物質資料生產分為兩大部類:一類是制造生產資料的部類,又稱為第一部類,用符號“”表示;另一類是制造消費資料的部類,又稱為第二部類,用符號“”表示。十一、社會資本簡單(擴大)再生產實現(xiàn)條件(一)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實現(xiàn)條件 (1)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之和,必須等于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基本實現(xiàn)條件)(v+m)=v(這個條件表明,在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條件下,社會生產兩大部類之
50、間存在著互為條件、密切聯(lián)系的內在關系:即第一部類提供給第二部類的生產資料和第二部類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第二部類提供給第一部類的消費資料和第一部類對消費資料的需要之間,必須保持一定比例關系。否則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不能順利進行)。(2)第一部類所生產的全部生產資料價值,必須等于兩大部類所消耗的不變資本價值的總和(c+v+m)=c+c(這個條件表明,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生產與兩大部類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3)第二部類所生產的全部消費資料價值,必須等于兩大部類的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的總和(c+v+m)=(v+m)+(v+m)(這個條件表明,整個社會的消費資料生產與兩大部類的工
51、人和資本家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之間,也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二)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實現(xiàn)條件 (1)第一部類原有的可變資本價值、加上追加的可變資本價值、再加上本部類資本家用于個人消費的剩余價值三者之和,應等于第二部類原有的不變資本價值和追加不變資本價值之和,這就是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基本實現(xiàn)條件,用公式表示:I(v+V+m/x)= II(c+c) 這個條件表明,在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第一部類提供給第二部類的生產資料同第二部類對生產資料的需要之間,以及第二部類提供給第一部類的消費資料同第一部類對消費資料的需要之間,客觀上要求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 (2)第一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于兩大部類原有的不
52、變資本價值和追加的不變資本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I(c+v+m) = I(c+c) +(c+c) 這個條件表明,第部類所生產的全部生產資料和兩大部類對生產資料的需要之間,必須保持平衡關系。 (3)第二部類的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于兩大部類原有的可變資本價值、追加的可變資本價值,以及資本家用于個人消費的剩余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c十V十m)=I(V十V十m/x)+II(V十V十m/x) 這個條件表明,第二部類所生產的全部消費資料,同兩大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對消費資料的需要之間,必須保持平衡關系。十二、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前提條件:(社會總產品中必須提供追加的生產資料和提供追加勞動力所需要的消費資料
53、)(1)第一部類一年中所生產的全部生產資料,除了維持兩大部類簡單再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以外,還必須有一個余額,用以滿足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對追加生產資料的需要。公式表示為:(c+v+m)>c+c,兩邊都減去c即(v+m)>c(2)擴大再生產所需要的追加的消費資料是第二部類生產的,因此,第二部類一年中所生產的全部消費資料,除了滿足兩大部類進行簡單再生產過程中的工人和資本家所需要的消費資料以外,也必須有一個余額,用以滿足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對追加消費資料的需要。公式表示為:(c+v+m)>(v+m/x)+(v+m/x),兩邊同減去(v+m/x),即為(c+m-m/x)>(v+m
54、/x) 注:m/x表示剩余價值中供資本家個人消費的部分,m-m/x表示剩余價值中供積累用的部分十三、馬克思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主要內容:(1)社會資本及其運動的含義:互相聯(lián)系、互相依存的單個資本的總和就是社會總資本,或稱社會資本。同時相互交錯、互為條件的單個資本運動的總和,就形成了社會總資本的運動,或稱社會資本的運動。(2)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 研究社會資本運動的出發(fā)點是社會總產品。由于社會總產品包括用于生產消費的生產資料,又包括用于個人消費的生活資料,因此是研究社會資本運動的出發(fā)點 從社會總產品出發(fā)考察社會資本運動,其核心的問題是社會總產品實現(xiàn)問題。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就是社會總產品的補償
55、問題,包括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兩個方面。原因:首先,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是社會資本運動正常進行的基礎;其次,社會總產品的物質補償或實物替換是保證社會資本運動正常進行的關鍵(3)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前提:資本主義社會總產品的實物構成和價值構成,以及社會生產兩大部類的原理,是馬克思再生產理論中的基本原理,是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資本主義社會總產品在價值形態(tài)上由c、v、m三部分組成,在實物形態(tài)上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社會物質資料分為兩大部類:一類是制造生產資料的部類,稱第一部類,另一類是制造消費資料的部類,稱第二部類)(4)社會資本再生產包括社會資本的簡單再生產和社會資本的擴大再生產,簡單再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基礎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字經濟投資框架協(xié)議
- 初二初三經典數學試卷
- 出公司租賃協(xié)議
- 初中摸底考數學試卷
- 咨詢分公司客戶服務準則
- 債權轉為股權權益協(xié)議
- 水利設施安全檢測合同協(xié)議書
- 城市亮化工程機械臺班施工合同
- 醫(yī)療保健招議標管理辦法
- 醫(yī)藥健康保證金規(guī)定
- 智慧實驗室智能化專項解決方案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刑法學(1)》期末題庫及答案
- 【正版授權】 ISO 9073-1:2023 EN Nonwovens - Test method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mass per unit area
- CJT156-2001 溝槽式管接頭
- 張成?!豆补芾韺W》(修訂版)課后習題詳解
- 耳穴治療糖尿病的國際趨勢
- 便利店轉讓簡單合同范本
-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食護理試題及答案
- 中草藥產業(yè)園規(guī)劃方案
- 護理文書書寫規(guī)范
- MOOC 計量經濟學-西南財經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