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國哲學史講義(上)第一講 導言第一章、哲學與中國哲學史就字面上言,哲學史,應(yīng)該是關(guān)于哲學產(chǎn)生、形成、發(fā)展的歷史,或者說,哲學史就是關(guān)于哲學的歷史。因此,在了解哲學史之前,應(yīng)該了解什么是哲學。第一節(jié) 什么是哲學?哲學家是做什么的?哲學是學問之母,是學問的精髓,是所有知識、學術(shù)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然而,究竟什么是哲學呢?答案并不一致。這里我們列舉幾種代表性定義,以幫助我們理解什么是哲學。黑格爾說:“哲學是關(guān)于真理的的客觀科學,是對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學,是概念式的認識?!保ㄕ軐W史講演錄第一冊,第17頁)這個定義有三個內(nèi)涵:一是認為哲學是關(guān)于真理的客觀知識;二是這個客觀性意味著哲學具有獨立、公正、不偏私
2、的品質(zhì);三是認為哲學屬于概念或觀念性認識。我們再看黑格爾的一段話“哲學是盛開的花朵。它是精神整個形態(tài)的概念,它是整個客觀環(huán)境的自覺的精神本質(zhì),它是時代的精神、作為自己正在思維的精神?!保ㄕ軐W史講演錄第一冊,第56頁)在這個表述中,所強調(diào)的仍然是,哲學是關(guān)于真理的科學,是概念性認識,是客觀環(huán)境自覺的精神本質(zhì)。這個定義注重哲學的精神特性,這種精神特性既表現(xiàn)為客觀科學,又表現(xiàn)為對自我的概念。費爾巴哈說:“哲學是關(guān)于存在物的知識。事物和本質(zhì)是怎樣的,就必須怎樣來思想、來認識它們。這就是哲學的最高規(guī)律、最高任務(wù)?!保P(guān)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歐洲哲學史原著選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07頁)在這個
3、定義中,哲學是指按照存在物及其本質(zhì)的認識,強調(diào)哲學知識的客觀性。阿德勒說:“哲學是提供一種含有智慧的清晰的知識。它提供關(guān)于人類、世界、上帝以及善良生活與社會的智慧。它處理關(guān)于事物本質(zhì)以及人生的基本問題。”(西方的智慧,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6頁)在這個定義中,哲學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關(guān)于人類、世界、上帝及善良生活的智慧,主要事物本質(zhì)和人生的基本問題。顯示哲學是處理事物本質(zhì)及人生問題的智慧。(功能)(美)羅伯特保羅沃爾夫說:“哲學意味愛知。系統(tǒng)性、批判性地檢查我們的判斷、評價與行動的方式,目的在于使我們自己更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為更好的人?!保ㄕ軐W概論,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頁)
4、在這個定義中,哲學是對智慧的追求和熱愛,也是對人的判斷、評價與行動方式的檢討,凸顯哲學反思和批判之特性。中國出版的辭海是這樣定義哲學的:“哲學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一。是關(guān)于世界觀的學說。是人們對于整個世界(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的體系。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jié)。”(辭海(哲學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第49頁)這個定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哲學的定義。在這個定義中,哲學是關(guān)于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的體系,就是說,哲學是一種體系,但它是關(guān)于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的體系,是關(guān)于世界之不同領(lǐng)域諸如人生、自然界、社會、精神等的根本性觀念所組成的體系。盡管上述定義表述不一,但我們還是可以做個大致
5、的總結(jié):第一,哲學是客觀的認識,具有公正、偏私等特點;第二,哲學是客觀世界的精神本質(zhì);第三,哲學是關(guān)于生活和社會的智慧;第四,哲學具有解釋事物本質(zhì)和人生基本問題的功能;第五,哲學具有反思、批判和建構(gòu)的功能。比如,老子哲學;再如宋明理學。(輔助理解哲學的特性)黑格爾說:“哲學系統(tǒng)的紛歧和多樣性,不僅對哲學本身或哲學的可能性沒有妨礙,而且對于哲學這門學科的存在,在過去和現(xiàn)在都是絕對必要的,并且是本質(zhì)的?!保ㄕ軐W史講演錄第一冊,第24頁)第二節(jié) 什么是哲學史?按理,有了哲學的定義,哲學史的定義也就顯而易見了。比如,我們可以說,哲學史就是人類處理或解決其與自然、社會、自身之間關(guān)系的實踐中產(chǎn)生出來的思想
6、史或智慧史。不過,哲學史還是有它不同于哲學的特點,因而哲學家們對哲學史的定義還是各有各的說法。黑格爾曾經(jīng)指出,把握哲學史的定義,有兩個基本的環(huán)節(jié),一個是發(fā)展,一個是具體,所謂發(fā)展,就是說“史”者必須是動態(tài)的,不是動態(tài)的東西是沒有歷史可言的;所謂具體,即言“史者”是具體內(nèi)容的,沒有具體內(nèi)容的東西,也不能叫做“史”。比如,中國哲學史從先秦到今天,一直在動、在發(fā)展,同時又是有內(nèi)容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nèi)容:先秦“天命”觀,而宋明有“天理”論。列寧說:“哲學史,簡略地說,就是整個認識的歷史?!保袑幦?8卷第399頁)所有學科都有認識史,此定義不能凸顯哲學史的特殊性。張岱年:哲學史是理論思維發(fā)展的歷
7、史。(張岱年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發(fā)凡)根據(jù)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chǎn)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nèi)容。”同樣,其他學科也有理論思維史,如邏輯學、文學、社會學、法學、政治學。馮契:哲學史,是根源于人類社會實踐主要圍繞著思維和存在關(guān)系問題而展開的認識的辯證運動。(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fā)展)根據(jù)如上關(guān)于哲學史理解和哲學史定義的表述,可簡單地說,中國哲學史就是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不同時期不同哲學學派的哲學思想的連綴。當然,上述定義都沒有將哲學史內(nèi)容的豐富性、復雜性、深刻性展示在我們面前。我們只提供大家理解哲學史定義的思路。我們還可
8、以更為通俗地解釋哲學史是怎樣的或怎么來的:哲學哲學討論的問題問題討論的持續(xù)性討論思想成果的連綴哲學史哲學討論的問題很多,宇宙本原問題、世界可知與否問題、人與自然關(guān)系問題、社會歷史發(fā)展變化問題、人生問題等等。就中國哲學而言,我們拿天人關(guān)系和知行關(guān)系兩個問題為例。在中國哲學史上,天人關(guān)系是核心問題之一,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貫穿中國哲學史,曾出現(xiàn)過四大坐標。比如,春秋晚年鄭國的子產(chǎn)提出天道人道相分的觀點: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左傳昭公十八年)戰(zhàn)國時期的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天人相分、天命可制等觀點。(天論)唐朝劉禹錫則提出“天人相分還相用”的觀點。明清之際的王夫之,則提出“知天之理者,善動以化物”。
9、可見,天人關(guān)系的討論一直存活中中國哲學史中,不同時期觀點有變化有進步,而正是這些不同時期的討論構(gòu)成了中國哲學中的天人關(guān)系思想史。第三節(jié) 哲學和哲學史的關(guān)系哲學與哲學史的關(guān)系,是理論和史料的關(guān)系,或者說是哲學理論與哲學問題之間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的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哲學史為哲學理論的建構(gòu)提供素材。哲學理論的構(gòu)建是離不開哲學史研究的,哲學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哲學理論的延伸,哲學中的本體論、知識論、歷史觀、矛盾學說等,都是用哲學史素材去說明和論證的。比如,哲學中的矛盾學說,有這樣一些理論:事物都是由矛盾組成的;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事物發(fā)展的動力是矛盾等。而哲學史可以提供說明這些理論的素材。老子中就有“反者,道
10、之動”,“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第二,哲學幫助哲學史理論化、系統(tǒng)化。哲學史成為一門學科,將零散的材料整理成系統(tǒng),必須依靠哲學理論。拿郭齊勇先生的中國哲學史為例,今天我們讀到的中國哲學史,概言之,哲學因哲學史而豐富;哲學史因哲學而系統(tǒng),哲學與哲學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離的關(guān)系。再如王國維、馮友蘭、任繼愈等的哲學史,都是用哲學理論的指導整理出來的。(參看中國哲學史寫作的新范式,哲學研究2007年第5期)第三,需要處理好二者的關(guān)系。不能片面強調(diào)原則理論,這樣會得出一些錯誤的結(jié)論。比如,中國哲學史上有的思想家如王安石比較喜好佛教,就判其為僧侶主義;也不能片面強調(diào)史料,以為有史料就有史觀
11、,就有理論。比如,儒家有豐富的哲學思想資料,如不以哲學理論、哲學觀點去解釋、去統(tǒng)領(lǐng),永遠是零散的史料。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國哲學史的時候,應(yīng)注意二者的統(tǒng)一。這種情況在中國20世紀5070年代最為典型,教訓也最為深重。第二章、中國哲學史的學習方法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掌握一些方法。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中國哲學史也不例外。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和理解,我以為學習中國哲學史應(yīng)把握如下幾種基本方法:第一節(jié)、基本功方面第一,掌握哲學的基本原理,擁有一定的哲學理論修養(yǎng)。為什么要這個條件?我們知道,哲學史的主要任務(wù)是展示、呈現(xiàn)已往的哲學思想。但哲學史的記述又不是完全客觀的:1,他不僅要敘述每個哲學家的
12、哲學思想,而且要考察每個哲學家思想的聯(lián)系,如此便涉及哲學思想發(fā)展演變的問題。比如我們想了解南宋大儒朱熹的哲學思想,就涉及到縱向、橫向的關(guān)系。2,由于哲學史要敘述哲學家的想法或思想,它就需要有一番整理工作,來掌握這些思想的真實內(nèi)容。這樣又要涉及到對各家理論的分析和解剖。比如我們了解孔子哲學思想,就涉及到文獻整理、鑒別、研讀。如此,對哲學家思想做統(tǒng)貫的工作和解剖哲學家哲學思想,都需要對哲學問題本身有深切體悟,對哲學理論都精到的把握。如是,哲學理論修養(yǎng)就現(xiàn)得很重要了。第二,研讀中國哲學史原著及有關(guān)資料。中國哲學史的知識分散在哲學經(jīng)典原著中,有關(guān)材料中,必須能讀懂這些哲學原著材料,才談得上把握、理解、
13、分析其哲學思想。(北大哲學系版,中國哲學原著選讀)第三,要有一定的西方哲學史的知識儲備。西方哲學有自己的系統(tǒng)和特色,掌握西方哲學知識,對于加深對中國哲學史的理解很有幫助。(讀一本西方哲學史)第二節(jié)、方法方面第一,泛讀與精讀。所謂泛讀,就是對中國哲學史相關(guān)的論文、著作、原著有經(jīng)常性涉獵,以培養(yǎng)積蓄專業(yè)知識、開闊專業(yè)視域。所謂精讀,就是選擇幾篇個人以為(或者根據(jù)老師的推薦)較好的原著、研究作品、教材進行專門研讀,以培養(yǎng)專業(yè)意識。一些基本重要的原著、一些重要的雜志,同學都應(yīng)有所涉獵。讀書、新華文摘、中國哲學(人大復印資料)。第二,比較的方法。所謂比較研究的方法是指將兩個以上的對象進行分析研究,以找出
14、異同之同與同中之異。比較研究方法應(yīng)注意如下原則:可比對象的確定、確定進步目標。比較研究方法在中外思想史應(yīng)用已久,而且廣泛,對中國哲學史而言,比較研究很有意義。比較研究方法,又可分為橫比、縱比,宏觀比較,微觀比較,交叉比較等。自他之耀,回照故林。(參看拙作:中西文化之會通,江西人民出版社)第三,歷史的方法。這種方法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在學習中國哲學史過程中,時刻要知道哲學史不是虛無飄渺的,而是有其“歷史根據(jù)”的,即要放到具體的社會歷史文化中理解哲學思想。比如墨子“兼以易別”社會平等論。其次,學習中國哲學史要有動態(tài)的觀點,哲學史是個過程,是發(fā)展的,不能把哲學史理解為靜止的東西。比如先秦諸子哲學與魏
15、晉玄學不同,與宋明新儒學也不同。再次,學習中國哲學史要有同情的觀點。用今天的話就是“換位思考”,我們研究、判斷一種觀念的時候,要有“語境意識”。比如,孔子說“中庸之謂德,其至矣乎!民鮮久矣!”用心為學:“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斜陽芳草尋常物,解用皆為絕妙辭?!保ㄔ叮閷W三階段: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修);3、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保ㄈ碎g詞話)比如,本人的經(jīng)歷和體驗。寫文章,開始要做的事太多,什么都想做,但都有無可奈何之感,卻又
16、充滿期待,寫一個東西怎么也整不出來;當有了一定積累和研究實踐,這是非常辛苦、苦惱、尋覓的過程;后來你感到學東西左右逢源、一蹴而就,視域開闊,進入“大清明境界”。愛情也是如此。當然,有些人有特異功能,是天才,不需要遵循這個規(guī)律的。但絕大多數(shù)人是普通人,即孔子所謂“學而知之者”。第三章 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特征中國哲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長期以來,學術(shù)界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觀點,確是見仁見智。比如,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之間斗爭貫穿中國哲學史的始終;宗法哲學;封建社會具有漫長的歷史時期、唯物主義思想占主導地位等等。這些觀點都有它們的道理。根據(jù)我們的考察,認為中國哲學的基本特征大體可分為如下四
17、個方面:一、由哲學對象、內(nèi)容看,中國哲學是重人而不重物,中國哲學屬人學。人學或道德哲學。中國哲學討論的對象是人,無論儒家、道家,還是中國化了的佛學,均以人為討論的中心內(nèi)容。第一,與西方哲學比較,西方哲學以神為本,更重自然,對自然更感興趣,中國哲學以人為本。第二,從學派來講,中國古代所有哲學學派都以人為中心。儒家以仁、禮為中心,提倡仁德,以提高人的素質(zhì)為目標,教人做個文明人。孔子有一次在馬廄失火問“傷人乎?不問馬”,這跟佛教不一樣。墨家也是以人為中心,所謂“兼以易別”,“兼愛”愛人如愛己,愛人之家如愛己之家,愛人之身如愛己之身。道家關(guān)心人嗎?道家也關(guān)心人。道家害怕人性在物質(zhì)主義、功利主義、科學主
18、義情境下喪失,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觀念;又說:智慧出,有大偽;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學無憂等;都是對人的一種關(guān)懷。二、由哲學思維方法看,中國哲學是直覺體悟,而不重思辨。無論談什么哲學問題,皆從直覺出發(fā),以直覺為基本思維方式。周易近取之物,儒家的人以類天,道家的道法自然,都具有明顯的直覺色彩。具體而言,道家“道法自然”、“滌除玄覽”、“天之道,損有余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補有余?!比寮乙彩沁@種思維方法。如孔子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之諸以勞天下,此謂三無私也?!睗h儒董仲舒說:“為人者天也。人之血氣,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
19、”而在易傳中有:“古者包犧化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府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币讉飨缔o下這種直覺思維方法是基本的思維模式。所以,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思維模式具有直覺主義特征。三、從哲學功用上看,中國傳統(tǒng)哲學比較注重實行、實踐。儒學,亦稱實學,儒學的功用上相當突出,主張學以致用,下學上達,內(nèi)圣外王,正德、利用、厚生,格物致知,修身正心誠意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反對空談,提倡知行合一。墨家也是主張實用的,墨子是下層小手工業(yè)者,什么都是親身實踐之結(jié)果。墨子有經(jīng)驗論,有“三表法”,強調(diào)百姓日用之事的重要性。墨子“三表法”內(nèi)容為:有本之
20、者,有用之者,有原之者,反對鬼神之說,提倡賴其力則生,不賴其力則死。道家是否主張實用呢?就老子而言,也是沒問題的,道德經(jīng)中有愧為“無為而無不為”?!叭椆惨惠灒ㄗx谷),當其無,有車之用。埏(讀山)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倍我院蟮闹袊軐W,亦皆注重實行、實用。四、由哲學境界上看,中國哲學以和諧、大同為目標。中國哲學提倡天人合一、物我一體及社會的和諧,在理解天人關(guān)系、社會秩序、人人關(guān)系等方面,中國哲學以一個“和”字概括之。中國哲學也窮其智慧為此而努力。比如,孔子說: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又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禮記禮運篇所呈顯的大同理想即
21、孔子和儒家追求的境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陰謀詭計)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贝送?,在其他方面,也表現(xiàn)為“和”的境界。如在為學上,要學思并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禮的運用也是如此:“禮之用,和為貴”;在社會秩序上,反對僭越:“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墨家追求和諧,兼以易別、尚同是其社會理想。道家也是主張和諧、協(xié)調(diào)的,比如,“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保ㄓ械乐朔秸簧?,有棱角而不傷
22、害別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追求的和諧社會:“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倍?,“天人合一”、“物我一體”等都極為突出地顯示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和諧”境界。特別提示,以上僅是管見。中國哲學的特征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每位學者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概括出中國哲學的特征。第四章 學習中國哲學史的意義中國哲學史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在前邊的討論中也提及到。這里我們集中談一個中國哲學史的意義。第一,通過學習中國哲學史,可以豐富自己的中國哲學知識。第二,通過學習中國哲學史,特別是對歷史上獨立形成的哲學范疇體系、哲學問題、哲學發(fā)展和變化進
23、行認真的分析,揭示其規(guī)律和特點,可以充實現(xiàn)代哲學內(nèi)容,增強現(xiàn)代哲學的解釋功能。第三,通過學習中國哲學史,可以了解或把握到中國古代哲學的成就、特征及產(chǎn)生、演變歷程,總結(jié)和吸取其中的理論思維經(jīng)驗教訓,可以鍛煉、提高理論思維的能力。第四,研究、學習中國哲學史對于全面、認真理解、鑒別、選擇傳統(tǒng)哲學的內(nèi)容、精神,去除哲學思想的糟粕,吸附哲學思想精華,具有積極意義。第五,學習中國哲學對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質(zhì)具有積極意義??傊?,中國哲學史的學習,無論理論上的思辨能力提高,知識上的中國哲學知識的豐富,實踐上的個人德性的修養(yǎng),都有積極意義。參考文章:1李承貴:面向新世紀的中國哲學研究, 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24、2李承貴:中國哲學研究中的“中國話語”情結(jié) 河北學刊2005年第2期3、李承貴:認知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三個維度, 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5期4、李承貴:西學視域中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 福建論壇2006年第1期 5李承貴:開啟中國哲學史寫作的新范式 哲學研究2007年5期第二講 周易的哲學思想儒家經(jīng)典主要有詩、書、禮、易、樂、春秋,而周易乃群經(jīng)之首,歷史上注釋多種多樣,已然成為“易學”。但周易成書的年代、作者、書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至今仍沒有定論。我們在這里,只就周易相關(guān)常識和哲學思想進行介紹。孔子曾說:“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币馑际钦f,圣人關(guān)注“易”
25、的四方面用途:要妙語連珠的,愛研究易的“辭藻”;要采取重大行動的,愛研究易的“窮通之變”;要開發(fā)新的生產(chǎn)生活用品的,愛研究易的“卦象”;要卜筮測算的,愛研究易的“占法”。這實際上說,“易”可以從不同角度闡發(fā)它的意義,或者說,“易”蘊藏多種意義。而我們只討論易的哲學思想。第一章 易經(jīng)哲學思想第一節(jié) 易學基本術(shù)語、概念解釋我們要了解“易”的內(nèi)容,特別是哲學思想,先了解“易”一些基本知識是很關(guān)鍵的。所以我在此先給同學介紹一些易學基本術(shù)語、概念。1、陰陽:在周易中,用“一”表示陽,讀“九”,用“ 一”表示陰,讀“六”,分別稱陽爻和陰爻。八卦、六十四卦就是以這兩種符號的不同搭配、推演而形成的。如乾為“三
26、”,而坤為“三三”,否為乾上坤下,泰為坤上乾下。陰陽具有象征功能,在周易中,如天地、男女、晝夜、炎涼、上下、勝負、君臣、夫妻等宇宙一切對立的現(xiàn)象。 乾(天) 兌(澤) 離(火) 震(雷) 巽(風) 坎(水) 艮(山) 坤(地)2、八卦:以陰陽符號三疊而成的八種三畫卦形,稱為“八卦”。八卦由卦形、卦名、象征物三者組成。卦名: 乾 坤 震 艮 離 坎 兌 巽卦形象征 天 地 雷 山 火 水 澤 風特定象征: 健 順 動 止 麗(附)陷 悅 入這種象征意義,在中國哲學思想史上被不斷延伸、擴大,只要象征“剛健”者,皆可以“乾”來形容,如君、龍、金、玉、良馬等3、六十四卦:將八卦兩兩相重,即成六十四卦。
27、六十四卦卦形,以特殊的象征形象,反映作者對自然界、人類社會的種種認識。如泰卦,天在下地在上,象征上下心志交通,象征社會通泰興盛。又如既濟卦,火在下水在上,好比煮成食物,象征萬事皆成。六十四卦有兩個規(guī)律:第一,從相承相鄰的兩卦看,多以卦象互為倒置次序。比如泰(乾下坤上)、否(乾下坤上)相鄰,但其卦象是顛倒的;又如需、訟為鄰,其卦象亦是顛倒的。第二,從六十四卦的整體排列看,始于乾、坤,而終于既濟、未濟,從相承相受的過程中表露出事物產(chǎn)生、發(fā)展的階段和轉(zhuǎn)化程序。事物的開端和結(jié)束。4、卦爻辭。在六十四卦符號下撰寫文辭,分別表明各卦各爻的寓意,便有了“卦爻辭”。(1)卦辭是每卦一則,概括全卦總義;如乾:元
28、亨,利貞。元亨利貞即是卦辭。爻辭也是每爻一則,表示該爻的含義,如乾卦中“初九,潛九勿用。九二一”等。(2)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則爻辭(因為乾、坤兩卦分別多出“用九”)。“用九”爻辭,故又稱爻辭為三百八十六則。(3)卦辭、爻辭是周易的“義理”,周易的思想主要是通過卦辭和爻辭表達出來。有了卦辭、爻辭,周易作為有哲學思想的著作才成為可能。5、上下經(jīng)。周易的“經(jīng)”包括六十四卦的卦形、卦辭和爻辭,分為上下兩篇。乾卦至離卦(第三十卦)稱為“上經(jīng)”,咸至未濟共三十四卦,稱為下經(jīng)。6、卦時。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各自象征某一事物、現(xiàn)象在特定背景中的產(chǎn)生、變化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伴隨卦義而存在的這種特定背景,易稱“
29、卦時”。因此,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時”,即塑造出六十四種特定背景,從不同角度喻示自然界、人類社會中某些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理。如泰卦象征“通泰”之時的事理,訟卦象征“爭訟”之時的事理。就是說,每卦六爻的變化情狀,均規(guī)限在特定的“時”中反映事物發(fā)展到某一階段的規(guī)律。7、爻位。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分處六級高低不同的層次,象征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所處的或上或下、或貴或賤的地位、條件、身份等。這六爻分處的六級等次,稱之為“爻位”。六級爻位由下至上依次遞進,分別稱為初、二、三、四、五、上。其中遇陽爻讀“九”,遇陰爻讀“六”;六種爻位的基本特點是:初位象征事物發(fā)端萌芽,主潛藏勿用;二位象征事物嶄露頭角,主于適當進
30、?。蝗幌笳魇挛锕I(yè)小成,主于慎行防兇;四位象征事物新進高增,主于警惕審時;五位象征事物圓滿成功,主于處盛戒盈;上位象征事物發(fā)展終盡,主于窮極必反。8、三才。將六爻位序兩并列,則表現(xiàn)為三個層次,即初、二,象征“地”位;三、四,象征“人”位,五、上象征“天”位。故合天、地、人三才。從另一方面反映爻位的等級特點。易傳說卦云:“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庇幸粚β?lián)獻給大家欣賞:張謇:四水江為一,四方南為二,先生來自江南,還是第一?還是第二?康有為:三教儒為先,三才人為后,小子本儒人,不敢為先,不敢為后。9、當位、不當位。六爻位次,有奇、耦之分:初、三、五為奇,屬陽位
31、;二、四、上為耦,屬陰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即叫“當位”。反之,則叫“不當位”。當位之爻,象征事物的發(fā)展遵循正道,符合規(guī)律,不當位之爻,則反之。10、中。六爻所居位次,第二爻當下卦中位,第五爻當上卦中位,兩者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為不偏,易例稱為“中”。凡陽爻居中位,象征“剛中”之德;陰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若陰爻處二位,陽爻處五位,則是既“中”且“正”,稱為中正,在易爻中是美善的象征。蔣中正此外,還有一些基本命題、概念,這里就不再一一解釋,有興趣者可找相關(guān)書參讀。第二節(jié) 易經(jīng)“卦題”解說舉要1、乾卦卦名甲(黃壽祺、張善文)乙(李鏡池) 乾:元亨利貞乾象征“天”
32、,元始、亨通,和諧有利,真正堅固。乾:指北斗星。元亨、利貞乃貞兆辭。元亨相當于大吉,利貞即利于貞問,即吉。故是兩個吉占。初九,潛龍勿用。初九,巨龍潛伏水中,暫不施展才華。潛龍,星占,即秋分的龍星,勿用:不利。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二,巨龍出現(xiàn)在田間,利于出現(xiàn)大人。龍星在天田星那里出現(xiàn),對貴族有利,利于見貴族。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三,君子整天健強振不已,直到夜間還時時警惕慎行,故即使面臨危險也免遭咎害。貴族整天憂愁戒懼,夜里也要提防警惕,情況嚴重,但最后轉(zhuǎn)危為安。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四,或者騰躍上進,或者退而在淵,必無咎害?;?,有人即貴族。貴族跳進深淵,投河自殺,投河
33、者無罪,被迫自殺。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九大,巨龍高飛上天,利于出現(xiàn)大人。龍星春分而登天,利于見貴族。上九,亢龍有悔。巨龍高飛窮極,終將有所悔恨??糊埣粗饼垼堄挥?,故為不吉之貞,即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用“九”數(shù),出現(xiàn)一群龍,都不以首領(lǐng)自居,吉祥。卷龍不見其首,吉貞。屬星貞。2、泰卦卦名甲(黃壽祺、張善文)乙(李鏡池) 泰,小往大來。吉、亨。柔小者往外,則大者來內(nèi),吉祥,亨通。所失小而所得大,吉,亨,大吉大利。初九,拔茅茹,以其彚(HUI);征,吉。初九,拔起茅草,根系相牽,這是同質(zhì)匯聚并出,往前進發(fā)可獲吉祥。古人采集一種草,一拔則得。附占辭征,為吉占。九二,包荒,用馮河,
34、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九二,有概括大川似的胸懷,可以涉越長河,遠方的賢者也無所遺棄,同時不結(jié)黨營私,能夠佑助行為持中的君主。用挖空的匏(讀刨,一種葫蘆)瓜綁在身上渡河,不至于墜入水里。貨幣虧失,但在半路上得到別人的幫助,轉(zhuǎn)化為泰。九三,無平不陂(讀被),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平地無不化險陂,去者無不重回復;能夠牢記艱難、守持正固就可避免咎害,不怕不取信于人,食享俸祿自有福慶。陂:斜坡。艱貞:旱災(zāi)之占。恤:憂;孚:信。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連翩下降,虛懷不有富貴,與近鄰未相告誡,都心存誠信。說大話,不警惕,結(jié)果敵人侵犯,與鄰村一起遭殃,沒有戒備,還有人被俘虜。泰
35、轉(zhuǎn)化為否。六五,市已歸妹,以祉。元吉。六五,帝已嫁出少女,以此獲得福澤,至為吉祥。帝已:殷代第二個王,歸妹:嫁女。以祉,有福。泰。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城墻傾覆到干涸的城溝里,不可出兵征戰(zhàn),自行減損典誥政令,守持正固以防憾惜。攻破城墻,使之倒在干濠里,但從邑傳來命令要停止前進,與貞得不吉之兆有關(guān)。通過如上比較,可以看出不同:1、黃、張更側(cè)重義理、哲學解釋,更抽象,而李鏡池更側(cè)重文獻、考據(jù)、占術(shù),更具象。2、從方法角度看,黃、張偏宋學方法,李偏漢學方法。簡言之,所謂宋學方法,就是發(fā)微言大義之方法;所謂漢學方法就是考據(jù)、??敝?。第三節(jié) 易經(jīng)哲學思想之表現(xiàn)我們說易經(jīng)是一部哲學書,
36、那么,易經(jīng)的哲學思想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呢?當今“哲學”作為學科劃分很細,比如按哲學內(nèi)容分,有科學技術(shù)哲學、道德哲學(倫理學)、邏輯哲學、宗教哲學、歷史哲學、社會哲學、政治哲學、人生哲學、經(jīng)濟哲學、藝術(shù)哲學、軍事哲學等等。根據(jù)當今哲學門類的劃分,我們認為,有些“卦”分別反映不同領(lǐng)域的哲學思想:自然哲學(乾卦、坤卦)、社會哲學(家人卦)、政治哲學(剝卦、臨卦、比卦)、道德哲學(恒卦、無妄卦)、心理哲學(履卦)、軍事哲學(師卦、訟卦)、經(jīng)濟哲學(隨卦)等等。如下,我們選擇幾卦加以介紹:道德哲學、政治哲學、軍事哲學。一、道德哲學思想(無妄卦)無妄(上乾下震),元亨,利貞。(無妄即不妄為,不妄為時,至為亨通
37、,利于守正。)其匪正。有眚(讀省,過錯、災(zāi)異)。不利有攸往。不要胡思亂想(雜念),就大吉大利;如果好胡思亂想背離正道,就會有災(zāi)殃。(不利于有所前往)初九,無妄,往,吉。不妄為,前往必獲吉祥。六二,不耕獲;不菑(讀資)畬(讀于)。則利有攸往。(無妄之表現(xiàn),不圖不謀以積善)不事耕耘,不圖收獲;不務(wù)開墾,不謀良田,這樣就有利于前往。積善以成名。六三,無妄之災(zāi):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zāi)。無妄也可能帶來災(zāi)害,但這個災(zāi)害最終還是“妄行”帶來的。邑主的牛被行人牽走,錯怪邑人,使邑人倒霉。這是邑主和行人妄行所致。這個應(yīng)是陽位,可確是陰位,這叫不當位。九四:可貞。無咎。因此,能夠堅守固正,使不會有害。九五:
38、無妄之疾,勿藥以喜。不妄為卻染小病,無須用藥,亦有自愈的歡欣。得病而不胡思亂想,不吃藥亦將好轉(zhuǎn)。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雖然處“無妄”之極,但此是極處,故不可行,行必有禍害,無所利益。這里尤為強調(diào)了修養(yǎng)的重要。即在無妄時也要謹慎,否則仍有禍害??傊?,這是關(guān)于道德修養(yǎng)之卦。邪念與危害,積善與成德、妄行與禍害、絕欲與修身。還有,即便無妄(上九)但也不可行,因為“無妄”是極處,如果“行”,則會有禍害,修養(yǎng)的精微處)??梢姡盁o妄”通過從“初九”到“上九”發(fā)展、變化的描述,給我們講述了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道理。二、政治哲學思想(臨卦)臨(兌下坤上)。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兇。臨,由高視下,臨察監(jiān)視
39、。至于八月,八月一般是旱天,用“因旱而望云雨”,比喻民之盼治。初九,咸臨。貞吉?!跋獭蓖案小?。以感化(臨)政策治民,可貞吉。九二,咸臨。吉。無不利。咸(溫和),用溫和政策治民,吉,無不利。六三,甘(同甜)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甘臨:用箝制政策治民,不會帶來什么好處;如果憂民之所憂,才不會有咎害。攸:所。另一說,用花言巧語治理民。六四,至臨。無咎。躬親政治,皇帝親自過問,處理國事,不會有咎害。詩云:“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用聰明睿智治理國家,是大君所應(yīng)具備的,必獲吉祥。上六,敦臨。吉,無咎。用敦厚誠實態(tài)度和方法治民,可得民心,不會有咎害。整個臨卦所討論的是治國治民
40、的道理,提出咸臨、甘臨、知臨、至臨、敦臨等不同的方式,并對不同的治理方式之結(jié)果做了說明。就整個卦而言,大致可分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的咸臨、甘臨,是指政策,屬德治;后半部分說躬親、明智、敦厚,是指品質(zhì),屬人治。因此,整個所討論的是如何最佳地治理國家和百姓,當屬“政治哲學思想”。三、軍事哲學思想(師卦)師(坎下坤上)。貞,丈人吉。無咎。關(guān)于軍事的占,沒有咎害,丈人:軍人的總指揮,威嚴長者。無危險。初六,師出以律。否藏,兇。律:紀律,否藏:不善(紀律不好)。兇,打敗仗。(出師打仗要有紀律,紀律不好則會打敗仗。)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賜)命。在師即祖師,即統(tǒng)帥。祖師統(tǒng)率兵眾,持中不
41、偏可獲吉祥,必無咎害;君王便多次給予獎賞。六三,師或輿尸。兇。輿尸:用車運尸。軍隊中時而(有點)運出尸體,有兇險。六四,師左次。無咎。左次,在左邊駐扎?;虺吠?。六四居師上卦之始,雖無下應(yīng),但柔順得正,當不利時能撤退暫住,見機會時再進。六五,田有禽,利執(zhí)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田有禽獸,利于捕取,無所咎害。但是,委任剛正長者可以統(tǒng)率眾兵,委任無德小子,必將載運尸體大敗而歸,守持正固以防兇險。(長子:長官;弟子:副官,管后勤者。)(六五,在“師”卦中,居“君”位,但體柔處中,不窮兵黷武,只在被侵犯時予以反擊,好比田中有禽獸犯苗,利于捕取。九五尊位,不能自行統(tǒng)兵,若委任剛正長子,則可勝,
42、若委任無德弟子,則取敗。所以戒其守正防兇。)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大君,君主(天子)發(fā)布命令;開國即封邑;承家,受邑即封侯;小人非但沒有作貢獻反而取到破壞作用,他們不可分得任何好處。戰(zhàn)爭勝利,怎樣分配利益(疆土和權(quán)力)。論功行賞。師卦討論用兵的規(guī)律,提出了用兵的原則:用兵前提是“正”,仁義之師;選擇將領(lǐng)對勝負的關(guān)系。具體談到了嚴用軍紀、主師成功的條件,失利的教訓,撤兵退守的情狀、擇將的標準、論功行賞的原則??梢?,師卦所展示給我們的是豐富的軍事思想。注意:對卦進行解釋需注意的問題:第一,爻辭與爻位的對應(yīng);第二,爻辭解釋應(yīng)注意與整個爻辭的完整性和變化性;第三,任何爻辭的寓意都與人類生
43、活實際相關(guān)聯(lián)。第二章 易傳的哲學思想易傳是解釋易經(jīng)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易經(jīng)思想的為人所理解、易經(jīng)思想的傳播及“易學”哲學化,與易傳有著根本的聯(lián)系。第一節(jié)、易傳基本知識介紹在講解易傳哲學思想之前,先將相關(guān)知識介紹一下,我們主要介紹這樣幾個問題:一、關(guān)于易傳成書的年代和作者。易傳是一部解釋易經(jīng)的書,但這部書的成書年代、作者等都是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我們在此對部分觀點進行介紹。1、關(guān)于成書年代。觀點較多,我們介紹三種:A,李鏡池的觀點:秦漢時期。認為可能是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儒生們私相傳授之作,是打著易的牌子,暗地里批評始皇嚴刑峻法,專制愚民。B、張岱年的觀點:大部分是戰(zhàn)國時期作品。根據(jù)是莊子天下篇引
44、用易傳等(中國哲學史史料學)。C、肖箑父的觀點:易傳產(chǎn)生于周秦之際,特別是孔墨之后,莊子荀子之前。根據(jù)是荀子引易傳。(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2、關(guān)于作者。(1)孔子是易傳的作者。(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2)孔子是象、彖的作者,其它不是孔子所作。(歐陽修易童子問)(3)孔子不是易傳的作者,易傳是戰(zhàn)國至秦漢時代解釋易經(jīng)論文的匯編,開始還不只十翼,到后來經(jīng)過編者的選擇,便有了十翼(易傳)(張岱年:中國哲學史史料學)(4)孔子以前,已有對易經(jīng)的解釋,孔子晚年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對各種解釋進行過整理、編寫。(劉大鈞:周易傳文白話解)我讀易傳的幾點初淺認識:第一,易傳非個人作品,而是經(jīng)多人之手編撰出的釋
45、經(jīng)之書。理由是易傳的各部分思想不一致,比如,文言對乾卦的解釋,不同段落解釋就不一樣;第二,易傳非孔子所著,因為易傳中屬孔子話,皆有“子曰”明示。而沒有標明“子曰”者當然不應(yīng)是孔子的話。即便為“子曰”,也可能是后人借孔子之言或者其他人記錄、引用孔子的話。第三,易傳是后人借釋易經(jīng)的名義發(fā)揮自己的思想,因而既有對易經(jīng)解釋,但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不過這不妨礙易傳有自己的哲學理論。二、關(guān)于易傳篇章結(jié)構(gòu)及其內(nèi)容1、十翼:易傳又名十翼,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上下)、文言、說卦、雜卦、序卦等。2、十翼是對易經(jīng)解釋,但也有作者自己思想的發(fā)揮。彖辭:彖者,材也,即裁斷,故裁斷一卦之義的義辭叫彖辭
46、,即解釋卦辭內(nèi)容。象辭:象指卦象,解釋各卦的基本思想和爻辭的基本內(nèi)容。系辭:系,即系屬,系于XX之下,故系辭本義是系辭于卦、爻之下?;蛳翟谥芤坠沤?jīng)后面的文辭。用于追述易之起源,推論易之作用,兼釋卦義以補彖、象、說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傊?,系辭是總論易的基本思想。文言專門論述乾坤兩卦的基本思想。說卦、序卦、雜卦都是對卦的排列的一些輔助性解釋。三、易傳思想之歸屬所謂易傳思想的歸宿,就是指易傳思想的性質(zhì)是屬于儒家還是屬于道家。關(guān)于易傳思想的歸宿,學術(shù)界爭論不休,主要有兩種大表性觀點,即山東大學的劉大鈞和臺灣學者陳鼓應(yīng)。劉大鈞的基本觀點是:易傳思想歸屬于儒家:易傳中充滿著“中”字,如文言有“剛
47、健而中正”,彖、象中有“中正”、“正中”、“時中”、“中心”、“中道”、“中節(jié)”等等。易傳關(guān)于“中”的思想是從易經(jīng)繼承過來的,在易經(jīng)中,如復卦:中行獨復,益卦:中行。豐卦:勿憂,宜日中。易經(jīng)乃周人思想??鬃?、子思、孟子乃繼承周人思想,孔子、吾從周。在論語中有“中庸之為道,其至也乎,民鮮久矣!”;又有中庸一書,對儒家“中”的思想集中闡述,因此,易傳的思想歸屬是儒家。陳鼓應(yīng)的基本觀點是:易傳思想歸屬于道家。(參見易傳與道家思想三聯(lián)書店1996年)理由如下:1、萬物起源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咸卦)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泰卦)。這是自然主義思潮,來自道家: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2、自然循環(huán)論:恒卦:
48、終則有始也,老子:慎終如始。3、陰陽氣化論:易傳:陰陽生兩儀。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4、剛?cè)嵯酀f:易傳中充滿了剛?cè)嵯酀f,如咸卦:柔上剛下;履卦:柔履剛也。老子有“柔弱勝剛強”。5、天地人一體觀:頤卦:天地萬物,圣人養(yǎng)賢以及萬民以天道推人道,明人道。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見,彖傳思想歸屬于道家無疑。陳鼓應(yīng)先生還用同樣的方法論證象傳、文言、系辭等的道家的歸屬。參考拙作:易傳中的人文智慧與自然關(guān)系及其他,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2期易傳是一部夸度時間較長、參著者較多的書,所以其思想成分復雜而豐富,有儒、道、陰陽等家的思想,但其思想的主體是儒家則是沒有疑問的。第二
49、節(jié)、易傳的哲學思想易傳哲學思想是相當豐富的,所謂“易與天地準,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毕缔o上)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其哲學思想進行展示和概括,這里只就宇宙論、變易論、性命論三個方面對易傳哲學思想內(nèi)容予以介紹。一、宇宙論 什么叫宇宙論?哲學宇宙論是指研究宇宙起源、構(gòu)成、演化的學說。比如,水是萬物的本原(泰勒斯);數(shù)是萬物的本原(畢達哥拉斯) ;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謨克里特) ;理念是真實的世界(柏拉圖) 。如上是西方古希臘哲學代表性的宇宙論觀點。那么,易傳的宇宙論主要觀點是怎樣的呢?我們看如下資料: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
50、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保ㄐ蜇赃@是易傳對宇宙生成的經(jīng)典性論述。由天地到萬物到男女,再到夫婦、父子、君臣;再到上下等級、禮儀制度??梢?,在這段文獻中,描述了由物到人再到人倫關(guān)系再到社會制度秩序的過程,就是說,由物質(zhì)世界到人文世界的演變過程被描述出來。那么,易傳所論述的宇宙生成圖式中,其起源是什么?其最基本的構(gòu)成因素是什么?我們再看以下資料:“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兇,吉兇生大業(yè)。”(系辭上)吉兇、大業(yè)都具有表征的意義,即意指世界萬物。何謂太極?解釋不一,孔穎達言“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51、。”(周易正義)因為后文是“兩儀”,“兩儀”即陰、陽二氣,所以太極即是“氣”,是陰陽混為一體的氣?!八南蟆奔瓷訇?、老陽、少陰、老陰,分別對應(yīng)春、夏、秋、冬。在易傳中,天、地即是乾、坤,即是陽、陰,由此看來,易傳所理解的宇宙起源是太極,也就是氣,即陰、陽二氣混合之物,其最基本的構(gòu)成因素也是氣(太極)。就是陰陽二氣的矛盾變化,化生出多樣復雜的宇宙萬物及其關(guān)系。人們由八卦可以了知事物的吉兇利害,并因能了知事物的利害而創(chuàng)造宏偉的事業(yè)。這樣,對于易傳而言,宇宙起源和基本構(gòu)成因素都有了。那么,這個宇宙世界是怎樣化生出來的呢?請看資料:“天地絪缊,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毕缔o下“絪”本指麻線,“缊”
52、本指棉絮,所以,天地絪缊就是指天地二氣渾然一體交相感應(yīng);醇,本指不澆酒,此指凝厚。簡言之,萬物化生,乃是陰陽二氣矛盾之果。“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下萬物之情可見矣?!保ㄥ柘拢┐硕钨Y料進一步說明,宇宙萬物是陰陽二氣的對立、互動之結(jié)果。而且,我們要注意的是,所謂“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下萬物之情可見”的說法,說明易傳宇宙論有意識地將天道與人道連接起來,人道是天道的延伸,所以,圣人精于天道將有益于人道。這就是所謂“神道設(shè)教”:“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讀特,變更
53、之意)。圣人以神道設(shè)教,而天下服矣?!保ㄥ枭希┑?,“神道”非鬼神之道,乃天神秘之道也。就是說,宇宙至人文世界長期演變進化的程序,同時也是一種法則(神道):混沌之氣是萬物的始基,陰陽二氣矛盾、互動產(chǎn)生萬物、直至人文化成,圣人以此“神道”(實際上就是天道)為智慧,建構(gòu)人文世界。通過如上討論,我們所認識到的易傳宇宙論的基本內(nèi)容是:第一,太極(混濁之氣)是世界萬物的起源;第二,陰陽二氣是世界萬物構(gòu)成的基本原素;第三,世界萬物的化生來自陰陽二氣的矛盾;第四,人文世界是自然世界的進化和延伸;第五,人類可以根據(jù)自然之道(天道)成就人道。如此我們可以說,易傳具有較完整的宇宙論思想。二、變易論這里的“變易論”
54、是研究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的原因、規(guī)律及特點的學說,用大家熟悉的詞,也可叫辯證法。易傳是周易的解釋作品,而周易從頭到尾都討論事物的變化及變化中的偶然性等問題,所以,易傳不能不有變易思想。事實上,易傳的變易論早就為學界所討論、所概括,我們在以往討論基礎(chǔ)上,盡可能豐富、深化對易傳變易論的認識。根據(jù)我的理解,易傳變易論主要有如下內(nèi)容。首先,矛盾是事物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根源?!叭胀鶆t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歲成焉?!保ㄏ缔o下)“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卞枭掀浯危挛锏淖円着c事物內(nèi)部矛盾之間是彼此依賴的的關(guān)系?!扒て湟字N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系辭上)“剛?cè)嵯嗤贫兓?。”(系辭上)其三,注重把握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時機,以促成事物朝積極的方面變化和發(fā)展?!案铮鹣嘞?,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彖下)革,就是水火相互熄滅,二女住在一處,心志不同,故稱革?!八热铡辈庞凶兏镏?,變革而使人相信并支持,就必須以文明取悅?cè)诵?,因為行正,將會很順利。變革得當,其后悔之事自然消亡。天地之氣變化而四時形成,商湯、武王革命成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器人課件-機器人控制
- 【物理課件】阿基米的原理課件
- 《情商訓練》課件
- 《企業(yè)安全知識演講》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合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人力資源管理】十篇
- 豐田改善內(nèi)部課件.圖
- 單位管理制度品讀選集【員工管理篇】十篇
- 2024年汽車銷售工作計劃書(34篇)
- 食品安全監(jiān)管基礎(chǔ)與風險防控課件
-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英語試題
- 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方案
- 藍軍戰(zhàn)略課件
- 科學計算語言Julia及MWORKS實踐 課件8 - 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
- 湖北省黃岡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含答案)
- 物流公司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督檢查管理制度
- DB22T 277-2011 建筑電氣防火檢驗規(guī)程
- DB52T 1696-2022 口腔綜合治療臺用水衛(wèi)生管理規(guī)范
- 2025屆上海市復旦附中浦東分校物理高二上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快樂讀書吧:童年(專項訓練)-2023-2024學年六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含答案)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九年級(上)期末英語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