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史教案分享_第1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史教案分享_第2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史教案分享_第3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史教案分享_第4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史教案分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史講課綱要教師簡介:夏晴,現(xiàn)為中文系講師。一、課程目的與教學基本要求 目的: 這一段文學史主要講授從魏晉到唐代七百年左右的文學。通過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漢末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文學發(fā)展狀況,使同學們對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家、優(yōu)秀文學作品有一個大致全面的了解,能夠深入分析、把握優(yōu)秀作家創(chuàng)作的基本風格,掌握這一段文學的基本樣式(詩、文、小說)發(fā)展變化的基本線索,學會評析此期出現(xiàn)的文學現(xiàn)象、文學規(guī)律,進一步提高古代文學的修養(yǎng),繼承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弘揚其精華,批判其糟粕,古為今用,為發(fā)展社會主義新文學服務。 教學基本要求:本課程要求同學們牢固掌握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及其優(yōu)秀作品,深入分

2、析、把握作家創(chuàng)作的基本風格,能比較科學地評析此期的重要文學現(xiàn)象、文學規(guī)律,要求一般掌握二流作家及其作品,一般了解三流作家作品和文學衰落消沉時期的概況。 二、教材和參考書: 教材: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史,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年版, 中國文學史第二卷,袁行霈、羅宗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并參考以下書目:中國文學史,章培恒、駱玉明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中國文學史(一、二冊),游國恩等編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年7月北京第1版 魏晉文學史,徐公持編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年9月北京第1版南北朝文學史,曹道衡、 沈玉成編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12月北

3、京第1版 唐代文學史,喬象鐘、 陳鐵民主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12月北京第1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羅宗強著,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10月第1版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羅宗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唐詩鑒賞辭典,蕭滌非等撰寫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編第二冊,中編第一冊),朱東潤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月版 三、課程內容 上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 概說一、 本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與思想狀況魏晉南北朝文學指的是從漢末建安到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前的這段歷史時期內的文學。在這近400年的時間里,中國的社會政治狀況發(fā)生了巨變,從兩漢的大一統(tǒng)走

4、向分裂動蕩,統(tǒng)治階層不斷進行爭奪最高政治利益的吞并混戰(zhàn),給人民百姓帶來巨大的苦難,社會生產因而停滯甚至倒退,經濟蕭條。由于政治的動蕩和殘酷的殺戮,統(tǒng)治思想發(fā)生變化。儒學衰落,興起虛無曠放的道家學說玄學, 佛教在社會上也大為盛行起來。二、 門閥制度膨脹。門閥即門第閥閱,指封建社會中的世代顯貴之家。地主階級內部有士族與庶族之分,從東漢末開始,世家大族就占據(jù)了政治經濟的重要地位,曹操時代雖然對門閥勢力進行了抑制,但到了魏晉尤其是兩晉,政權的建立往往依靠世族地主的支持才得以建立維持,他們在政治經濟上把持了壟斷地位,文化上也同樣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門閥制度惡性膨脹,使大批出身門第不高的才華之士沉淪下僚 。三、

5、 文學開始走向自覺時代。從文學發(fā)展的角度看,這一段是中國文學逐步走向自覺和成熟的時期,是隨后高潮的準備階段(文學走向自覺現(xiàn)有新的觀點,認為是在西漢中)。其主要標志在:、文學觀念的樹立。、文人對樂府民歌進行了大量的改造,詩歌從民歌發(fā)展為更講求審美價值的文人詩;同時文學的審美趣味不斷發(fā)展變化。、文學體裁的獨立和多樣化。文藝性散文從先秦文史哲混為一體的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詩樂開始分離,五言詩主盟文壇,同時出現(xiàn)具有高度藝術性的七言詩;駢文盛行并達到成熟;志怪小說與軼事小說大量出現(xiàn)、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空前繁榮。 第一章 建安文學與曹氏父子 一、 建安文學1、 建安文學的概念指從漢末建安元年(196)起始的、

6、約45年時間的文學,以曹氏父子為代表、以建安七子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個性化;其中詩歌的成就最高,五言詩達到成熟,樂府詩向文人詩轉化,開啟文人詩的時代;風格上慷慨悲涼,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篇中論及此期的文學說道“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 后世譽為建安風骨。2、 建安風骨建安風骨又稱建安風力、漢魏風骨,是指建安詩人繼承詩經、漢樂府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一方面在詩篇中真實地描寫漢末的大動亂、大分裂,表現(xiàn)對民生疾苦的關切;同時又在詩歌中抒發(fā)統(tǒng)一天下、建立偉業(yè)的雄心壯志。詩歌的情感基調慷慨悲涼,語言自然明白十分流暢,成為后世詩歌創(chuàng)

7、作推崇的榜樣。二、 開一代詩風的曹操1、 曹操是一代雄主,作為政治家,他頭腦精明敏銳,文武策略善于隨時而變,敢于逆流俗而上。同時他又是一個文學家,有著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是建安文士的領袖。其詩可謂開一代風氣。2、曹操留下來的詩全是樂府詩。不過曹操對傳統(tǒng)的民歌樂府進行了改造,雖大多襲用漢樂府舊題,卻是舊瓶裝新酒,具有時代特點與個人風格,利用樂府詩寫時事,真實反映漢末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奮發(fā)進取的精神,風格梗概多氣、慷慨悲涼,宋人敖陶孫評為:“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弊髌饭胖北瘺觯幸环N雄強的氣魄和力量。其四言詩的創(chuàng)作可謂是詩經后的奇響,在兩漢以來的文人詩中顯得尤為突出,而曹操之后,四言詩基

8、本沒有出現(xiàn)優(yōu)秀的創(chuàng)整理。3、 詩從內容上看,主要可分為記事、述志、游仙這幾類。記事如寫社會現(xiàn)實、反映軍旅生活。蒿里行、薤露行、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卻東西門行等;述志如短歌行、度關山;游仙的陌上桑、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等。名篇有蒿里行、薤露行、步出夏門行(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等。三、文士氣的曹丕詩1、曹丕在政治上不及其父親雄才大略,但在文學上他有兩點歷史貢獻:一是寫了第一篇文學專論典論·論文,將文學擺到“不朽”的地位;二是創(chuàng)作有迄今發(fā)現(xiàn)的第一首完整的七言體詩燕歌行。曹丕的詩歌主要有軍旅、宴游、擬樂府。詩風有文士氣,語言上注意修飾;抒情性較強,細膩委婉,以游子思婦、離情別緒的

9、內容為多,燕歌行二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可以說曹丕的創(chuàng)作明顯表現(xiàn)出從樂府民歌向文人化轉變的新動向。2、燕歌行的分析。秋景起興;寫景抒情情景交融;一韻到底,形成悠揚的旋律感,表達出感情的細膩委婉。四、 建安之杰曹植 1、曹植是曹丕的胞弟,從小聰穎,富于才華。受到時代風氣的熏陶和父親的影響,少年時就有了建功立業(yè)的雄心抱負。他的一生以曹丕稱帝為界,可以分為前后兩個階段。約30歲前,他過著貴公子的生活,由于才高絕倫一度深受父親賞識,幾次愈將其立為太子,但最終失敗。曹丕稱帝后,一直受到曹丕父子的猜忌打擊,命運慘淡,40歲就抑郁而終。2、 曹植的文學觀與其兄曹丕恰恰相反。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功業(yè)之求,認為文

10、學是“小道”,“未足以逾揚大義,彰示來世?!惫I(yè)夢想最終幻滅,而其復雜的身世際遇促成創(chuàng)作上的成熟,成就了文學上的千古名聲。 3、 曹植的詩歌創(chuàng)作根據(jù)生平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的詩歌浪漫樂觀,主要有下面這四類內容:a.反映貴游生活,有一定的浪漫浮華氣息。以名都篇為代表。b.表現(xiàn)同情民生疾苦,關注社會現(xiàn)實,如泰山梁甫吟、送應氏(之一)(其中“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可與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王粲的“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相比)。C.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充滿少年的豪杰意氣,以白馬篇為代表。D.贈友之作,如贈王粲、贈徐干等,感情真摯。4、 曹植后期的詩歌表現(xiàn)遭受猜忌打擊和懷才不遇的憂憤

11、哀傷,多運用比興象征手法,低回曲折,藝術上更臻成熟,人生遭際的不堪,帶給他種種心理折磨,成為他詩文創(chuàng)作的豐厚營養(yǎng)。以贈白馬王彪、吁嗟篇、野田黃雀行等為代表。 5、作品分析: 白馬篇:塑造了武藝高超、英勇豪俠的少年英雄形象,亦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起筆振拔,接下分別寫武藝高超、殺敵奮勇、公而忘私視死如歸的內心世界,從外在到內在的完整形象。 贈白馬王彪:詩前序和有關背景簡介,白馬王曹彪,植異母弟,任城王曹彰,同母兄,黃初四年赴京會節(jié)氣(藩王朝會制度,行四節(jié)氣之禮)事件。全詩共七章,第一章寫離開洛陽回封地途中的眷戀傷情和對前途的擔憂。第二章途中受淫雨困頓的艱阻難行之況。第三章寫讒言巧語的小人顛倒黑白、挑

12、撥離間,逼得兄弟骨肉分離。第四章寫初秋的原野蒼茫蕭條之景,抒發(fā)無限的凄涼孤獨之感。第五章悲悼任城王之死,嘆息生命短促,自己老之將至。第六章抒寫與曹彪的惜別之情,寬慰對方而又無法抑制骨肉倉促分離的苦痛。第七章感嘆天命可疑,人生無常,知道后會無期,以希望彼此珍重訣別。全詩貫穿著生離死別的遷世之悲,同時也有對自身受到朝廷(曹丕)猜忌、壓迫的怨憤。藝術上章與章之間采用頂針格加以蟬聯(lián),全詩連綿一體,讀起來回環(huán)反復,把詩人激憤又悲痛的情感層次分明、酣暢淋漓地抒發(fā)了出來。注意之處:第三章的比喻手法(鴟梟、豺狼、蒼蠅);第四章的情景交融手法(景物描寫的作用);全詩的情感內容(對京師的眷戀之情、對小人的激憤之情

13、、行走蕭瑟秋野的凄涼傷感之情、骨肉生離死別的悲痛之情、前途凄迷、人生短促的無奈之情)。 吁嗟篇的轉蓬形象,通篇的比喻手法。 6、曹植被鐘嶸稱為“建安之杰”,詩歌特色如鐘嶸所說“骨氣奇高,詞采華茂?!鼻罢咧饕钙渌枷雰热萆暇哂薪ò诧L骨的精神,慷慨多氣,主體情志充盈豐沛,自有一股遒勁之力;后者主要指詩歌藝術形式上的美。曹植的詩藝術手段多樣,起調往往驚挺,好用比興手法,詞采豐富、典雅流暢。曹植詩豐富的抒情性和藝術美,完成了從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7、曹植的辭賦與表文同樣十分出色。代表作抒情賦有洛神賦,文有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等,情感意氣貫注,詞章彪炳華美。洛神賦借神話故事加上美麗想象,描述了一個人神戀

14、愛的動人故事。歷來有關該篇主題思想的介紹,可以理解成洛神是曹植追慕的理想的化身,可最終“人神道殊”,不得遇合。賦中對洛神容貌、風度的描繪,乃千古名句,充分展示了曹植馳騁文采的天賦。 五、建安七子與蔡琰 是建安文士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捌咦印敝幸酝豸映删蜑樽罡?,被稱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龍),代表作有七哀詩和登樓賦。登樓賦是漢獻帝初平三年,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在長安作亂,王粲從長安至荊州依附劉表,劉見其貌丑體弱,不予重視,本賦寫于滯留荊州13年,極寫思鄉(xiāng)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感嘆。注意開頭結尾的鋪敘手法,中間抒寫鄉(xiāng)思的圣人、窮人、達人的典故運用。七哀詩:漢末大動亂的背景,個人的流離與人民的苦難相結合,

15、感情沉痛,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藝術上精煉凝重的概括與典型情節(jié)相結合,善用白描手法渲染悲劇氣氛,寓抒情于敘事中。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也有很高聲譽;女詩人蔡琰身世苦難,寫有五言體的自傳性敘事長詩悲憤詩,悲情深長,有很高的藝術性。 第二章 魏末及西晉文學一、正始文學1、 魏末的社會政治思想狀況從魏末的正始元年(240)起,大約25年的時間,是魏晉易代之際。司馬氏集團為奪取最高政治利益,與曹魏集團展開激烈的奪權斗爭,采取種種高壓殘酷手段迫害異己人士。廣大士人功業(yè)追求之想破滅,于是在士林中興起崇尚道家的虛無超脫思想玄學,追求個體的逍遙曠放,另一方面又對生命充滿悲觀消極思想。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式微。 玄學:魏晉

16、時期的一種哲學思潮,主要是用老莊的思想糅合儒家經義,以代替衰微的兩漢經學。玄學家大都是所謂名士,他們以出身門第、容貌儀止和虛無玄遠的“清談”相標榜,成為一時風氣。 魏正始年間,為了調和統(tǒng)治階層激烈的奪權斗爭,尤其司馬氏集團的名教禮法理論,何宴作道德論、王弼注老、易,皆提倡“貴無”,認為名教“綱常倫理”皆出于自然,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老莊思想對傳統(tǒng)儒家倫理道德、政教思想的疏離,極大地影響了魏末到兩晉的士人生活態(tài)度、社會風尚。士風以不遵禮法、清談玄遠和不以物務自嬰相尚。東晉以后,玄學與佛學趨于合流。2、正始文學的特點 指魏末正始元年(240)起,魏晉易代之際的文學。具有以下特點:內容上揭露現(xiàn)實的

17、黑暗恐怖,表達清虛遠禍的思想;抒發(fā)“憂生之嘆”和“遷逝之悲”,作品充滿生命飄忽的悲哀消極情緒。從文學反映現(xiàn)實的角度說,正始文學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表現(xiàn)手法則與建安有所不同,多運用比興象征、用典,風格隱晦。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二、阮籍1、 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是魏末著名的任誕人物之一。服膺玄學,生活上恣情任性、放浪形骸,激烈抨擊時俗禮法,嗜酒成癖,對司馬氏的艱險篡權行徑十分痛恨, 為遠禍全身而喜怒不形于色,口不藏否人物。為敷衍司馬氏,曾不得不出任過一些官職。2、 是最能代表正始文學特色的詩人,以五言組詩詠懷82首最出名。內容豐富復雜,有抒發(fā)濟世之志,充滿慷慨之情的;還有反映黑暗窒息的政治

18、環(huán)境,表達憂生之嘆的苦悶彷徨,時夾雜高蹈隱逸之思;更多的是“文多隱避”、“歸趣難求”之作。反映出易代之際的士人復雜的心境。3、 詠懷藝術上極有特色:純文人化的抒情詩,抒發(fā)深沉、幽微細致的情感,表現(xiàn)手法曲折隱晦,多運用比興象征和用典,意旨深藏,這些都使詩歌更具有文人性,對后代影響極大。分析“夜中不能寐”篇:詩中清風、明月、孤鴻、林野等意象渲染出的凄清孤寂的氛圍,表達的憂生主題。阮籍的散文以大人先生傳最有名,名為“傳”,實非傳記作品,其中賦文、論文、詩體間雜,內容上激烈抨擊禮法制度,揭露禮法人士的虛偽貪虐本性,諷刺辛辣,文風宏放恣肆:“且汝獨不見乎虱之處乎裈中,逃乎深縫,匿夫壞絮,自以為吉宅也。動

19、不敢出裈襠,自以為得繩墨也。饑則嚙人,自以為無窮食也。然炎邱火流,焦邑滅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處寰區(qū)之內,亦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悲乎,而乃自以為遠禍近福,堅無窮也?!庇帧熬⒍芭d,臣設而賊生。坐制禮法,束縛下民。”三、嵇康1、 竹林名士之一,與曹魏宗室有姻親關系。玄學大師,稱“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一時士林領袖。個性不羈孤傲正直,“輕肆直言,遇事而發(fā)”,不趨附司馬氏,后被誣陷殺害。奚落鐘會、與山濤絕交、臨刑前3000太學生為之請愿。2、 詩以贈秀才入軍稍為可道,其中充滿玄學的美學趣味,是后來泛濫的玄言詩的先兆,如“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蔽牡某删?/p>

20、很高,有聲無哀樂論、太師箴等,與山巨源絕交書是代表作,對山濤舉薦自己做官十分不滿,言詞尖銳個性強烈,以自嘲來嘲俗,聲稱做官“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無情抨擊官場的骯臟虛偽,表達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決絕態(tài)度。詩歌有四言詩贈秀才入軍、憂憤詩等,時有玄意,對后來的玄言詩有影響。四、西晉文學1、西晉一朝文士頗多,但文學成就并不甚高。西晉初太康年間是相對承平時期,有“太康文學”之說。西晉統(tǒng)治階層為門閥世族所把持,他們擁有政治經濟的特權,沒有積極向上的社會建設的理想,競求權位財富和奢靡浮華的生活。另一方面,玄學與清談繼正始后更達熾盛,但更多是表現(xiàn)所謂名士風采,表現(xiàn)士族追求高曠放達的習氣。清談披及朝野,很

21、多代表人物都位居要職高位,不物俗務。2、西晉的文學基本上是士族的文學。由于士風浮華和不夠積極健康,創(chuàng)作上思想貧乏,現(xiàn)實性不高,崇尚綺麗繁縟的文風,追求技巧,且模擬風氣重??芍^“采縟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文心雕龍·明詩)。從體裁言,西晉文學以詩歌創(chuàng)作為主,文賦方面也有一定成績,但都表現(xiàn)出上述特點。文士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以左思的創(chuàng)作較有成就。五、西晉詩人1、傅玄傅玄歷經整個魏代,由魏入晉任高職。詩大部分是樂府,但模擬之作多;傅玄的樂府詩多寫婦女問題,其中也有一些篇什有新意有社會生活,如苦相篇、秦女休行。前者寫婦女一輩子處于低下不幸的地位,后者歌頌正義復仇,表現(xiàn)剛烈的婦女形象。此外,

22、一些愛情小詩尚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總的來說,傅玄詩社會面不夠寬廣,處于易代的風云變幻中,卻無多少反映。同時語言上比較追求華美,影響到作品的風力。2、張華出身孤貧,早年為官曾受到士族官僚的排擠,博學多聞,官譽清正。后官至宰相高位,但處于皇族內部紛爭中,最后死于非命。創(chuàng)作詞藻溫麗,辭賦比較有名,如鷦鷯賦,也是西晉重要的詩人。其詩寫兒女題材多,文字妍治,如情詩五首,藝術上善于借景傳情,婉轉細膩。但被人議為“兒女情多,風云氣少”。另一方面,也寫了一些有社會意義的樂府詩,如輕薄篇、壯士篇。張華的詩模擬氣息重,加之他尚繁縟詞藻的特點,都對西晉文風詩風起了影響。3、陸機出身東吳望族,太康末赴京師,以文名揚。仕

23、途順利至亨通,眷戀功名,也由此卷入皇族內亂。八王亂中死于非命。臨死前留下“華亭鶴唳”的悔恨。創(chuàng)作上是西晉留詩最多的詩人,被譽為“太康之英”,但表現(xiàn)出形式美的傾向:辭藻繁麗,語言雕琢,講究對偶,可惜內容貧乏、意蘊較為欠缺,雜有理念入詩,情味不長。模擬前人習氣太重,是西晉一代詩風的代表,給后人的多是不良影響。后人往往批評其擬古的呆板、亦步亦趨、不能流露性情。當然某種意義上陸機對詩的形式探究有所貢獻。有某些詩作品也具有較深的情味,如赴洛道中作二首雖多用排偶,詞藻的修飾痕跡很重,不過詩中情感是胸臆的自然流露,表達游宦的孤苦憂愁和思鄉(xiāng)的沉郁迷茫情緒,頗能感人(簡析)??傊?,陸機的詩文開了六朝文學的風氣,

24、而文賦是他的一篇重要的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論文,提出與“詩言志”不同的“詩緣情而綺靡”的觀點。4、潘岳在西晉較有文名。妙有姿容,為人輕躁,好功名。人品不高,諂事外戚賈謐,是“二十四友”的主要人物,“望塵而拜”趨炎附勢,最終被殺。元好問論詩絕句中嘲笑其“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工詩善文,與陸機有“陸海潘江”之稱(鐘嶸“陸才如海,潘才如江”)。其詩重技巧雕琢,辭采繁麗,多阿諛奉承之作,品格不高。但“善為哀誄之文”,以悼亡詩三首受后人稱贊,寫出對亡妻的一派真情,低回沉郁,哀楚悲涼,十分感人,并有悼亡賦悼亡妻。在此之后,“悼亡”一詞便專指悼念亡妻。潘岳還有一些懷念親人友人的文賦皆見真情,亦具有

25、感染力。5、左思西晉文壇上最為杰出的詩人,鐘嶸將其列為“上品”。出身低微,有文才,隨妹左棻入宮移居京師,撰寫三都賦而聲名鵲起,但寫形勝物產,博物取勝,文學價值不高。其真正有成就的是詩歌詠史八首,非一時所作,內容有:揭露門閥制度的罪惡;贊美古代賢士,表達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荊軻飲燕市);表現(xiàn)英雄不遇的感慨。鐘嶸詩品:“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钡浼吹溲?,怨即不平,借古諷今的手法用得精當貼切,“得諷諭之致”是指其作品有鮮明的批判現(xiàn)實的精神。詠史詩源于東漢初年的班固,寫孝女緹縈救父的故事,質木無文。后來到王粲、曹植、陸機等都有所做,不過多是以描寫歌詠歷史故事為主,到左思借史事以抒發(fā)懷抱,詠史詠

26、懷結合一體,對后世深有影響。詠史借歌詠歷史史事以詠懷,手法精切,寫自己的抱負和寒門不遇的不平,尤其是對門閥制度壓制人才進行強烈的抨擊,內容深刻,繼承了建安詩歌優(yōu)良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情調高亢,筆力剛勁,拔萃于流俗,鐘嶸稱之為“左思風力”。分析“郁郁澗底松”篇。比興、象征手法,對比手法,用典。另有嬌女詩寫天倫之樂,亦給后人以影響,如后來陶淵明的責子、李商隱的嬌兒詩。6、劉琨西晉愛國志士。早年即懷大志,與祖逖交好,有“聞雞起舞”之美談。年輕時曾介入諸王爭斗殺伐,但近中年,匈奴亂起,遂致力救國,轉戰(zhàn)北方,備嘗艱苦,終因軍事失利被害。今留詩只有三首,是后期之作,詩風清剛悲壯,反映出其深沉的愛國思想。扶風歌

27、是著名的代表作,詩中感情復雜,充溢英雄氣概與悲傷憂懼之情,是悲壯之作:“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浮云為我結,歸鳥為我旋?!苯杈昂嫱星楦?。答盧諶寫出多次辛苦奮戰(zhàn)遭失敗后的沉痛;重贈盧諶則是被段匹磾殺害前的絕筆詩,英雄失路,蒼涼悲慨,“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清沈德潛古詩源:“越石英雄失路,萬緒悲涼,故其詩隨筆傾吐,哀音無次,讀者烏得于語句間求之?!?、郭璞跨西晉與東晉的人物。精通歷法卜筮,永嘉初避亂江南。后因以卜筮“無成”諫阻王敦謀反被殺。創(chuàng)作以游仙詩為代表作。非一時一地之作,“列仙之趣”即描寫高蹈仙舉慕長生,與“坎 詠懷”寓含寄托寫內心憂患兼具,反映出文士在晉末亂世的

28、憂戚。游仙詩在晉末隨著玄學的興盛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該題材最早可以追溯到離騷。第三章   東晉文學與陶淵明一、東晉文學西晉末年“八王之亂”,16年之久,異族入侵,晉室南渡,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東晉,偏安江南,政權相對穩(wěn)定,但門閥勢力大為膨脹,“王與馬,共天下”。士族累世公卿,注重譜牒之學,標榜家世。并利用婚姻血緣鞏固權利,與庶族互不通婚,士族、庶族的矛盾越來越大。大批文士在西晉末的動亂中被殺,加上手握特權,故東晉的士大夫崇尚玄學,熱衷清談不嬰俗務,沒有多少社會熱情,文學上也缺乏創(chuàng)作激情,作家作品都少。尤為重要的是,由于玄學浸潤,玄言詩占據(jù)了詩壇主流。直到東晉末年,陶淵明的出現(xiàn)

29、,才打破詩壇沉寂的局面。玄言詩特點“理過其辭,淡乎寡味”,以表達老莊玄妙的義理為目的,東晉后期也滲入佛家的道義。詩作質木無文,缺乏形象性,枯燥無味,“平典似道德論”。以玄學名家孫綽、許詢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也有另一些借山水景物傳玄理的,因有一定的形象性而理趣自然,較為成功。如王羲之的蘭亭詩。玄言詩違背創(chuàng)作規(guī)律,受到歷代批判,但其促進了哲理詩、理趣詩的發(fā)展,另外也引導了山水詩的寫作,這是它對詩歌史的兩點作用。二、陶淵明1、生平出生非傳統(tǒng)望族,祖上雖有軍功,但到陶淵明時已家道中落。29歲前賦閑家中,29歲因家貧無計而出仕。自此前后13年中,出仕辭官反復多次,41歲出任彭澤縣令,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自我解

30、職,從此徹底歸隱。陶淵明早年思想上即有高趣,不慕榮利。但同時也懷有濟世之志。只是當時的東晉社會已進入后期,官場勢利惡濁,理想無從實現(xiàn),加之個性任真自然,以脫俗為懷,不能忍受官場庸俗偽飾的生活,不愿與競進貪婪者為伍,遂隱居以潔身自好,追求曠放自由的精神境界。幾種“隱”:朝隱、充隱、形隱、心隱。陶淵明的歸隱對后人的影響,“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品。2、田園詩田園詩,在詩經中就有詩句涉及到田園生活,如豳風:“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但主要目的不在于描寫田園風光。文人描寫田園的一直很少,詩言志。三國魏晉時代,生存和立業(yè)垂名是詩歌的主題,只有陶淵明,在田園中找到心靈的慰籍,發(fā)掘

31、了田園之美。陶淵明的詩作大部分為田園詩,開創(chuàng)了田園的題材,堪稱田園詩之祖。詩描寫優(yōu)美宜人的田園風光,表現(xiàn)歸田的種種樂趣,抒發(fā)對寧靜閑逸的田園生活的衷心喜愛,和對污濁官場的憎惡,具有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內容。代表作是歸園田居5首、飲酒20首。作品分析: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塵網(wǎng)、樊籠、羈鳥、池魚、舊林、故淵分別比喻什么?“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將漢樂府的雞鳴曲成句“雞鳴高樹巔,犬吠深宮中”略改數(shù)字,但興象全別。該詩的風格質樸、平淡、自然,而又具有淳厚的情味。注意描寫田園風光的那一段,整個農村平淡的景致在整理筆下,變成一幅寧靜安謐、韻味高雅的圖景,整首詩反映出整理沖淡曠達的品格。飲酒結廬在人

32、境:情與景會,情景理三者巧妙結合,渾然一體,既可說是田園詩,又可說是哲理詩。詩有玄言詩的影子,但沒有一般玄言詩的枯燥乏味?!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心與物在不經意中遇合,物我兩忘之境界?!坝迫弧倍种?。3、“金剛怒目”之作   陶詩中寫寧和美好的田園生活的雖多,但這種“靜穆”的內容并非全部。詩作中還有“金剛怒目”的作品,反映了潛藏他心底的壯志激情。代表作有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wèi)銜微木。前者激越悲壯,謳歌不畏強暴;后者寄托壯志未酬的慷慨不平。4、陶詩風格:平淡真淳,富于深味。(分析:語言、白描手法、農村平淡無奇的景物、平和的心境;濃郁的生活氣息、淳厚的情味、內蘊

33、)5、陶淵明的散文  散文成就亦高。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是代表,反映了陶淵明的個性理想。五柳先生傳表達自己淡泊的志趣,不慕榮華富貴。桃花源記寫理想社會,有道家“小國寡民”的影子,但有時代意義。歸去來兮辭辭彭澤令歸田時所做,歸田的喜悅。6、對后世影響   陶淵明是魏晉以來風格最獨特的詩人。不過在當時和其后南朝,多因隱逸清高的人品被人看重。如沈約宋書將其列入隱逸傳,齊梁人也如此。由于他清新自然的詩風與當時的士族文人有明顯區(qū)別,人們不甚欣賞,鐘嶸只將其列為中品,但到唐代,影響日益見大,入宋,推崇的人更多,如陸游主張“學詩當學陶”。第四章 南北朝文人文學一、概

34、況 本章介紹南北朝時期文人文學的大致情況。南朝文人的創(chuàng)作興盛,尤為追求文學的藝術美甚至導致偏頗。這個時期社會政治繼續(xù)漢末以來的大分裂,朝代更迭頻繁。門閥世族繼續(xù)享有種種特權,但由于南朝四代開國君王都是素族行武出身,政治上對士族進行一定的壓制,加上士族不務實事而好清貴之職,與政治的關系比較疏離,主要在思想文化上顯出主導性,由清談玄理轉向清談文學與山水并形成創(chuàng)作之風;另一方面,南朝的帝王也對文學較感興趣。因此,這個時期文人文學比較發(fā)達。詩壇出現(xiàn)新變化:山水詩與七言詩發(fā)展起來;出現(xiàn)講究聲律的永明體;審美趣味表現(xiàn)出綺靡與俗化交織傾向,宮體詩為其代表。散文方面駢文達到高潮。北朝的文風相對質樸,對后世的影

35、響也較小。南北朝的民歌亦十分發(fā)達。這個階段的劉宋元嘉、蕭齊永明、蕭梁天監(jiān)都是文學上的重要時期。二、 謝靈運與山水詩 宋初“莊老告退,山水方滋”,玄言詩轉向山水詩,將山水變?yōu)楠毩⒌膶徝揽腕w,是晉宋之交詩歌創(chuàng)作的明顯變化。山水詩的流行有多方面的原因。謝靈運開創(chuàng)了山水詩派。謝靈運生平簡介。入宋后被降為侯,在劉宋一朝不得志,在去職和任地方官期間肆意遨游于山水,寫了不少山水詩。謝詩詞秀豐茂,描寫山水巧似入微但有過于雕鐫之病,并時有玄言佛理成分。代表作有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登池上樓。分析登池上樓:形式上用字用詞的特點、比興、對偶手法,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清新。三、 鮑照與七言詩鮑照出身低微,才秀

36、人微而不得志,創(chuàng)作上表現(xiàn)出強烈的抑郁不平之氣,寫了大量七言樂府詩,使七言詩有了很大發(fā)展。內容深刻反映現(xiàn)實,感情孤憤奔放,以擬行路難18首為代表,抒發(fā)門閥壓制下的悲涼不平,慷慨淋漓,對后世詩人很有影響。分析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篇:擊劍動作,有志難伸的激憤;棄官閑居的無聊。以家倫之樂實寫消磨壯志、光陰的悲涼;自我解嘲,借古人為己鳴不平。發(fā)唱驚挺,感情基調激昂頓挫,有強烈的感染力。時人對鮑照詩“險俗”的譏評。鮑照的文亦有成就,賦以蕪城賦最著名,駢文代表作有登大雷岸與妹書,是山水名篇。四、 謝眺與永明體在齊永明年間,詩歌形式開始走向格律化,出現(xiàn)了講究聲律對偶的“永明體”?!坝烂黧w”的概念及代表人物:

37、南朝齊永明年間出現(xiàn)的一種新詩體。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周颙發(fā)現(xiàn)了漢語的四聲規(guī)律,詩人們便利用這種四聲規(guī)律來寫詩,講究詩的音律、對仗、用典,提出“四聲”、“八病”之說,這便是“永明體”,是唐代近體詩的開端。代表人物:謝眺、沈約、王融等。謝眺生平簡介。謝為永明體成就最高的詩人,以山水詩名重于時,受大謝影響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寫景狀物生動逼真而風格清新流利,融情入景,情調婉轉,佳句迭出,在詩句技巧上做出頗多貢獻,對后世深有影響。大小謝的區(qū)別。分析作品,以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為主,登臨遠望京都的壯麗景色,抒發(fā)去國懷鄉(xiāng)的悵惘之情。意境之美,情感之愁。注意描寫山水景物的特點。名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之

38、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前半段景色、意境,后半段的思想。 五、宮體詩蕭梁時代文風頗盛,志求“新變”(南齊書·文學傳論)而思想狹窄貧乏,導致聲色大開,出現(xiàn)了以表現(xiàn)宮廷生活庸俗內容的宮體詩,形式講究格調華靡,品味不高。以簡文帝蕭綱、及徐 、庾肩吾父子為代表(徐庾體)。以介紹蕭綱的文學思想為主,一代文風的變化。以前對宮體詩的評價,當今的一定程度上的翻案,主要在技巧和描摹能力方面。文學史上“齊梁之風”與形式主義的了解。但齊詩與梁詩其實有著不同。六、南北朝的駢文和散文 南朝在文的創(chuàng)作方面,流行講究裁對、隸事、敷藻、調聲的駢文,駢文的概念。駢文在南朝表現(xiàn)的范圍十分廣泛,

39、代表作頗多。成就最高的是江淹、庾信。庾信后期在詩文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北朝文學上相對南朝無甚建樹,散文方面以酈道元水經注、楊 之洛陽伽藍記較有名。 第五章 南北朝樂府民歌一、 南朝樂府民歌 南朝樂府民歌題材比較單一,幾乎全是情歌;形式上以五言四句為主;風格纏綿含蓄;語言常用諧音雙關語。主要作品有西洲曲。列舉作品(見教材);分析西洲曲: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來寫纏綿悱惻的愛情感受。四句換韻,頂針格上下勾連,使得全詩情感續(xù)續(xù)相生,迂曲而又一致。景物的季節(jié)特點,“蓮”的諧音雙關語。二、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成就大大超過其文人詩歌。題材廣泛,反映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反映戰(zhàn)爭和尚武精神是重要主題;形式比較自由,

40、有五言、七言、四言等;風格質樸剛??;語言直白曉暢。主要作品有木蘭辭。 列舉作品(見教材),并與南朝民歌比較題材、句式、語言、風格。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一、“小說”的概念 魏晉以前“小說”一詞的概念。在作品情節(jié)結構、表現(xiàn)手法方面,此期的小說已初具規(guī)模,是中國小說的雛形。二、 志怪小說與軼事小說 志怪小說的概念和繁榮原因。干寶的搜神記為志怪小說的代表,優(yōu)秀作品有韓憑妻、吳王小女、干將莫邪、李寄等。志怪小說對唐人傳奇和后來文學的影響。 軼事小說的概念。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魏晉軼事小說的集大成者,記載漢魏至晉間統(tǒng)治階級和士族文人的遺聞軼事,描繪種種世態(tài)人情,寫作上“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

41、,其中一些故事為后來小說、詩文所用。軼事小說是后世筆記小說的先驅。 世說新語內容的介紹,魏晉風度。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批評 曹丕的典論·論文是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學專論,主要對文學的作用、文學批評的態(tài)度和標準、文體與風格的關系等問題提出重要的論點,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標準和“詩賦欲麗”的要求。陸機的文賦是文學史上的第一篇創(chuàng)作論,以賦的形式寫成。主要論述的觀點有: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想象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要有警句;文辭要有音樂性。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最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巨著,分為總論、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批評論四個部分。論述了文學 與現(xiàn)實的關系、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總結了

42、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驗,提出“六觀”的批評標準。鐘嶸的詩品是古代第一部品評詩歌的專著,將作家分為三品。其寫作形式多為后來“詩話”摹仿。蕭統(tǒng)的文選是我國第一部文章選集。   下篇 隋唐文學史 概 說 主要介紹唐代文學發(fā)展的概況。 一、 唐代文學的全面繁榮詩歌成為各階層的文化風尚,出現(xiàn)眾多的名家和大量的詩歌精品;散文進入發(fā)展的新時代,中唐興起的古文運動對后世影響深遠;唐人傳奇標志著古代小說創(chuàng)作到了成熟階段;中晚唐出現(xiàn)新的文學樣式詞;通俗文學形式多樣,十分活躍,如變文、俗講、歌謠、話本、講唱等等,大大豐富了唐代文學,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主流文學。二、唐代文學全面繁榮的原因包括客觀的社會原因和文學本

43、身發(fā)展的原因兩個方面。 客觀方面包括: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既給文學發(fā)展以物質基礎,又使士子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創(chuàng)作的文學表現(xiàn)出堅實的風貌;政治上科舉取士、詩賦取士,文化上打破世族門閥壟斷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壇;統(tǒng)治者儒、釋、道三教并用,思想文化開放,文學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寬松自由;隨著國家統(tǒng)一而南北文風融合;外來文化的影響。文學本身的原因包括:各種文學樣式在唐前都經過漫長的發(fā)展道路,其豐富的經驗可被唐人吸收借鑒;隨著國家統(tǒng)一南北文風融合。三、唐代文學一般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發(fā)展時期。初唐是唐文學繁榮的過渡時期,主要進行詩風的革新運動。盛唐時期詩歌達到繁榮的頂峰,出現(xiàn)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王維

44、、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更有李白、杜甫雙峰并峙。中唐是唐代文學的又一高潮時期。出現(xiàn)兩大文學運動: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和韓愈、柳宗元為代表的古文運動。詩壇流派眾多,傳奇創(chuàng)作達到成熟和鼎盛階段。晚唐文學有所衰落,但出現(xiàn)了李商隱、杜牧這兩位杰出的詩人。 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流行新的詩歌形式詞。溫庭筠和李煜是晚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詞人。由于課程教學時間關系,該部分內容放到宋代文學史中講授。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學一、 隋代詩歌 隋代時間短促,詩壇以齊梁詩風為主,個別人如楊素、薛道衡稍有成績。二、齊梁詩風的延續(xù)與新詩風的萌動初唐前半期,詩壇延續(xù)齊梁詩風,以宮廷創(chuàng)作為主。虞世南、長孫無忌、李百藥、楊師道、

45、上官儀等,以虞世南、上官儀為代表,“上官體”、后期“沈宋體”。宮廷詩人創(chuàng)作簡介。延續(xù)齊梁詩風的多方面原因。傳統(tǒng)以來南朝文學的主導地位;梁陳文臣進入新朝,帶來基本定型的詩風;宮廷文人創(chuàng)作面的狹窄,應制詩的局限;唐王朝初建時期文化上文學上的起步階段,往往舊風格與新氣象錯綜交織著;大分裂后社會升平帶來文人思想上的陶醉。與此同時,新詩風也出現(xiàn)萌動跡象,如王績和上層統(tǒng)治者中某些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的人。介紹王績與李世民的詩作。王以自然清新為主(野望),李氣象恢宏、格調慷慨的作品:帝京篇、飲馬長城窟、經破薛舉戰(zhàn)地、入潼關、,魏征述懷。飲馬長城窟、經破薛舉戰(zhàn)地見教材;帝京篇詩句:秦川雄帝宅,離宮百雉余。連甍遙

46、接漢,飛觀回凌虛。云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入潼關: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xù)聲。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齊梁詩風在初唐表現(xiàn)出與南朝齊梁陳時代不同的新特點。傳統(tǒng)對初唐詩歌的評價著眼于對六朝風格的模擬,比較負面和簡單化,當代對初唐詩歌的研究有新進展,主要在于挖掘宮廷詩風在建設唐代詩歌中的過渡作用,包括形式上、技巧上、價值取向上等等。三、初唐“四杰” “四杰”的概念,各人生平介紹,詩歌創(chuàng)作的概況。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啟、楊炯王子安集序中反對齊梁之風的主張。上吏部裴侍郎啟:夫文章之道,自古稱難

47、自微言既絕,斯文不振。屈宋導澆源于前,枚馬張淫風于后;談人主者,以宮室園囿為雄;敘名流者,以沉酗驕奢為達。故魏文用之而中國衰,宋武貴之而江東亂。雖沈、謝爭鶩,適先兆齊梁之危,徐庾并馳,不能免周陳之禍。王子安集序:嘗以龍朔初載,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以金玉龍鳳,亂之以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長風一振,眾萌自偃?!俺跆扑慕堋钡闹饕暙I:從不同途徑初步改革詩風,題材擴大,從宮廷到市井,從臺閣到江山塞漠,注重現(xiàn)實生活,風格剛健。另一方面,他們在形式上也做出貢獻,為五言律詩奠定了基礎,使七言古詩走向成熟發(fā)展。四杰的不足或留存的齊梁痕跡。分

48、析作品:王勃、楊炯的五言,盧照鄰、駱賓王的七言。另,王勃滕王閣序。四、劉希夷和張若虛 劉希夷和張若虛利用宮體詩來改造宮體詩,他們以健康的、情理兼具的內容來變革詩壇的齊梁余習。劉希夷有代悲白頭翁,張若虛有春江花月夜,注意把握各人的代表作具有的時代新特點。主要分析春江花月夜:前后兩部分,第一部分寫月下春江花林的美景及詩人的理思;前八句扣題意,圍繞五字逐層鋪展,后八句由“江月”轉到“人生”,寫景進入理思抒情。第二部分寫春霄月夜游子思婦的離愁別恨,著重是思婦望月懷人的深情。以白云悠悠起興,隨月移換景(換境),承載交融情感,最后四句收束全篇。該詩老題材,新境界、新理思、新情感,詩情畫意哲理融會一體,強烈

49、的生命意識間有淡淡的哀愁,纏綿憂傷的情感與深深的憧憬交織。情致美、意境美、音樂美(四句一韻,共九韻,韻腳平仄相協(xié)調,整齊而有變化;全詩多以頂針格相連)。聞一多“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保ㄌ圃婋s論宮體詩的救贖)五、陳子昂 生平簡介。武后時代的陳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恢復“漢魏風骨”、“風雅興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復古為號召,實行革新,并以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了理論主張,最終完成初唐的詩風革新。其詩歌感遇38首是代表作,另登幽州臺歌是千古絕唱。 六、沈 期、宋之問對詩歌聲律的貢獻,促進詩歌格律的形成,使唐詩在形式美上比前代大大進了一步,完善了初唐的新詩風。 注意初唐詩風的整個變遷過

50、程。第二章 盛唐詩壇一、 盛唐氣象盛唐詩歌指的是從唐玄宗開元初到唐代宗大歷初五十年左右的詩歌。經過初唐詩歌的革新與準備,詩歌藝術有很大發(fā)展;加上開、天盛世帶給地主知識分子蓬勃向上的樂觀自信,以及關注現(xiàn)實、匡時濟世的崇高社會責任感,使此期的詩歌進入唐詩繁榮的第一個高潮。一方面,恢復追求漢魏詩歌遒勁的風骨,反映時代昂揚的精神風貌;另一方面又吸收六朝和初唐詩聲律和諧的藝術成果,使盛唐詩達到“文質彬彬”的境界,呈現(xiàn)出繁花似錦、空前燦爛的局面,成為后世難以企及的典范。人們就以“盛唐氣象”來稱美這個時代的詩歌所具有的高華雄渾、恢弘奔放、文采風流的總體風貌。二、 盛唐初詩人 在詩歌從初唐到盛唐的發(fā)展過程中,

51、張說與張九齡起著重要的過渡作用,他們都是政治家兼文學家,都好獎掖文學新人。張說歷仕武后、中、睿、玄四朝,三登左右丞相、三作中書令,長期的朝官生涯,有很多應制詩,但有兩次被貶外放,并數(shù)次領兵邊塞,其詩中亦有不少內容充實、直抒胸臆的作品,如巡邊河北作。山水詩在集中較多,寫景生動細致,淡泊秀美,景中托意寄情,如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到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畫面闊大壯麗,情懷微婉,對盛唐人頗有影響。張九齡是繼張說后的文壇領袖,創(chuàng)作上提倡興寄風骨,山水詩筆致清淡,融情入景,境界闊大,湖口望廬山瀑布泉一詩寫瀑布沖落的氣勢,神采飛動,顯示了詩人雄闊的胸襟抱負與豪情。此外

52、感遇12首亦深有成績,謳歌美好的事物,抒發(fā)潔身自好、孤芳自賞的情懷(如“蘭葉春葳蕤”),托物詠志,擬人、比興手法,這些都開了盛唐風氣。 三、 高適、岑參與邊塞詩派 1、盛唐邊塞詩派:開元、天寶之際出現(xiàn)的詩派,以描寫邊塞戰(zhàn)爭、邊塞生活與風光為內容,歌頌保衛(wèi)祖國的愛國思想,表現(xiàn)建功立業(yè)的英雄追求,描繪壯麗奇異的邊塞風光,洋溢著積極浪漫的盛唐精神。以高適、岑參為主要代表,還有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邊塞詩派在此期繁榮有著時代的原因:玄宗對武功的熱衷,邊事不斷;詩人中出現(xiàn)的從軍求取功名的思潮;邊塞詩歌的表現(xiàn)內容與盛世的時代精神之吻合,因此尤為適合表達時代的主流情緒。3、 王昌齡:盛唐著名的七絕詩人。邊

53、塞詩是其最具有特色的作品,代表作有出塞和六首從軍行,主題是抒寫將士以身報國的豪邁情懷和邊關鄉(xiāng)愁,意境雄渾開闊,情調激越深沉,含蓄雋永。此外,閨怨詩與送別詩也十分有名。分析: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大漠風塵日色昏”;“烽火城西百尺樓”; 出塞:唐人壓卷之作。 閨怨 芙蓉樓送辛漸4、高適的生平、創(chuàng)作概況。早年落拓,混跡漁樵,天寶后期入軍中,晚年仕途通達。他的邊塞詩思想性強,內容豐富,具有政論家的眼光,反映邊防弊病,抨擊不合理的現(xiàn)象。其詩“尚質主理”(胡應麟語),“多胸臆語,兼有風骨”(殷璠河岳英靈集),雄放慷慨,多為古詩,尤以七言歌行見長。代表作燕歌行。 分析燕歌行:四個層次,注意第二、三層次的

54、景物描寫與心理描寫。藝術上:a.善于描摹邊塞的自然環(huán)境,渲染戰(zhàn)地生活的氣氛,真實地再現(xiàn)了士卒在戰(zhàn)斗中種種內心情感的變化,景與情融會。B.筆底波瀾起伏,有概括的敘述,有具體的描寫,有悲憤填膺的抒情,有感慨萬端的議論,雄邁高亢又蒼涼深沉。C.對比手法,“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藝術效果十分強烈。4、 岑參的創(chuàng)作概況。幾番出塞,在邊地戎馬生活多年,對邊塞生活有親身體驗。他的詩多寫七言歌行,描寫奇異瑰麗的邊塞風光、豐富多彩的絕域情調,想象豐富,氣勢雄偉,表現(xiàn)出高昂的樂觀精神和民族意識。以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三篇最著名。間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四、 王維與山水田園詩派 1、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盛唐開元、天寶之際的詩派,以描寫山水田園風光和表現(xiàn)恬靜隱逸之趣為主要內容,詩歌興象玲瓏,頗富神韻,具有詩情畫意之美,是盛唐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還包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