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設計)》第07章 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_第1頁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設計)》第07章 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_第2頁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設計)》第07章 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_第3頁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設計)》第07章 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_第4頁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設計)》第07章 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篇 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疲勞斷裂的特征一、失效形式:疲勞斷裂二、疲勞破壞特征:1、斷裂過程: 產(chǎn)生初始裂紋 應力較大處 裂紋尖端在切應力作用下,反復擴 展,直至產(chǎn)生疲勞裂紋。2 、斷裂面: 光滑區(qū)疲勞開展區(qū) 粗糙區(qū)脆性斷裂區(qū)3、 無明顯塑性變形的脆性突然斷裂4 、破壞時的應力疲勞極限遠小于材料的屈服極限第7章 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7.1 變應力的種類和特征7.2 疲勞極限與極限應力線圖7.3 影響機械零件疲勞強度的因素7.4 穩(wěn)定變應力下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7.5 規(guī)律性不穩(wěn)定變應力時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7.6 機械零件的接觸疲勞強度華南理工大學37.1 變應力的種類和特征 7.1.1

2、 變載荷變載荷又可以分為循環(huán)變載荷隨機變載荷動載荷4載荷循環(huán)變化時,稱為循環(huán)變載荷。每個工作循環(huán)內的載荷不變、各循環(huán)的載荷又相同時,稱為穩(wěn)定循環(huán)載荷。圖7.1 穩(wěn)定循環(huán)載荷 Ft5假設每個工作循環(huán)內的載荷是變化時,那么稱為不穩(wěn)定循環(huán)載荷。在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速度發(fā)生變化,載荷也隨之不穩(wěn)定變化。圖7.2 不穩(wěn)定循環(huán)載荷(a) 加速度=常數(shù) (b) 加速度常數(shù) 力FF工作循環(huán)工作循環(huán)速度vtvt6很多機械,如汽車、飛機、農業(yè)機械等,由于工作阻力變動、沖擊振動等的偶然性,載荷的頻率和幅值隨時間按隨機曲線變化,這種載荷稱為隨機變載荷。 突然作用且作用時間很短的載荷稱為動載荷,例如沖擊載荷、機械起動和制動

3、時的慣性載荷、振動載荷等。動載荷也可以是循環(huán)作用的,例如屢次沖擊載荷。 圖7.3 隨機變載荷Ft7圖7.1圖7.3的載荷與時間坐標圖稱為載荷譜,可以用分析法或實測法得出,在很多情況下,只能實測得出。為了計算方便,常將載荷譜簡化為簡單的階梯形狀。 設計時,如果有載荷譜資料,所設計的機械其可靠性可大大提高。圖7.4 旋轉起重機的載荷譜III制動 I起動;II勻速運動;87.1.2 變應力的種類 由于載荷隨時間的變化,應力也將隨時間而變化。按隨時間變化的情況,變應力大體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1穩(wěn)定循環(huán)變應力:2不穩(wěn)定循環(huán)變應力:3隨機變應力: 應力隨時間按一定規(guī)律周期性變化,且變化幅度保持穩(wěn)定。 應力

4、隨時間按一定規(guī)律周期性變化,但變化幅度不穩(wěn)定,其幅度的變化保持一定規(guī)律。 應力隨時間變化沒有規(guī)律,應力變化不呈周期性,帶有很大的偶然性。9圖7.5 變應力周期時間t(a) 穩(wěn)定循環(huán)變應力(c) 隨機變應力(b) 不穩(wěn)定循環(huán)變應力時間t周期t尖峰應力10一般的穩(wěn)定循環(huán)變應力的變化情況: 7.1.3 變應力的特性圖7.6 穩(wěn)定循環(huán)應力譜 其中max為最大應力,min為最小應力,m為平均應力,a為應力幅 。otmaamaxmin(a) 非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otammaxmin(b) 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c) 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otmaaotmax amin a周期11它們之間的關系為:或 循環(huán)特性r: r=mi

5、n/max 假設規(guī)定用絕對值最大者作為max,那么r的取值范圍為 -1r+1。實際上表示變應力的特性時無須用到所有上述五個參數(shù),只需知道其中任意兩個,即可求得其他參數(shù)。 12 如圖7.6b所示,m=0,max=-min,max 與mi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種應力變化規(guī)律稱為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其循環(huán)特性r=1。 如圖7.6c所示min =0,故r=0,稱為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其他情形的穩(wěn)定循環(huán)變應力稱為非對稱非脈動的循環(huán)變應力簡稱非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靜應力也可看成是變應力的特例,其max=min=m,a=0,r=+1。(b) 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otmax amax a周期圖7.6 穩(wěn)定循環(huán)應力譜 (c)

6、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otmaa13 在變應力中,循環(huán)特性r及應力幅a對疲勞強度的影響最大,同一零件在相同壽命期限內,a越大,r值越小,越容易產(chǎn)生疲勞失效。147.2 疲勞極限與極限應力線圖7.2.1 -N疲勞曲線與疲勞極限 由前可知,機械零件的強度準那么為 ca= 或:式中,S平安系數(shù), lim極限應力。 只要lim能確定,那么強度準那么可以建立。假設零件在靜應力條件下工作,那么lim為強度極限B或屈服極限s。 變應力下零件的失效是疲勞失效,與靜應力時不同,顯然其極限應力也不相同,既不是s,也不是B,該極限應力稱為疲勞極限。 15疲勞極限是指在某循環(huán)特性r時的變應力,經(jīng)過N次循環(huán)后,材料不發(fā)生破壞的

7、應力極限值一般指應力最大值max,記為rN。 rN 可通過材料試驗測定,一般是在材料試件上加上 r = -1 的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或 r = 0 的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 圖7.7 材料疲勞曲線-N疲勞曲線 maxNrN0107DrNNBAN=1/4 103B104C16 由圖7 .7可見,AB段曲線N103應力極限值下降很小,所以一般把N103的變應力強度當成靜應力強度處理。 圖中BC段曲線N=103104,疲勞極限有明顯的下降,經(jīng)檢測斷口破壞情況,可見到材料產(chǎn)生塑性變形。這一階段的疲勞,因整個壽命期內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仍然較少,稱“低周疲勞,低周疲勞時的強度可用應變疲勞理論解釋。 maxNrN0107Dr

8、NNBAN=1/4 103B104C17圖中點C以右的線段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很多,稱高周疲勞,大多數(shù)機械零件都工作在這一階段。在CD段曲線上,隨著應力水平的降低,發(fā)生疲勞破壞前的循環(huán)次數(shù)N增多?;蛘呖梢哉f,要求工作循環(huán)次數(shù)N增加,對應的疲勞極限rN將急劇下降。當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超過該應力水平對應的曲線值時,疲勞破壞將會發(fā)生。因此,CD段稱為試件的有限壽命疲勞階段,曲線上任意一點所對應的應力值代表了該循環(huán)次數(shù)下的疲勞極限稱為有限壽命疲勞極限rN。 maxNrN0107DrNNBAN=1/4 103B104C18到達D點后,曲線趨于平緩。由于這時的循環(huán)次數(shù)很多,因此試件的壽命非常長。故D點以后的線段表示試件

9、無限壽命疲勞階段,其疲勞極限稱為持久疲勞極限,記為r。持久疲勞極限r可通過疲勞試驗測定。實際上由于D點所對應的循環(huán)次數(shù)ND往往很大,在作試驗時,常規(guī)定一個接近ND的循環(huán)次數(shù)N0,測得其疲勞極限rN0簡記為r,用r近似代替r,maxNrN0107DrNNBAN=1/4 103B104CN0稱為循環(huán)基數(shù) 19如果在某一工況下,材料的持久疲勞極限r已得到,那么通過有限壽命疲勞區(qū)間給定的任一循環(huán)次數(shù)N可以求得對應有限疲勞極限rN。把CD段曲線對數(shù)線性化處理,可表示成如下方程: mrN.N=常數(shù)7.3 常數(shù)可由D點處的無限疲勞極限r和N0代入求得。即 mrN.N=mr.N0得 rN=r N0/N1/m

10、=rKN (7.4) 式中,KN=N0/N1/m,稱為壽命系數(shù) 。20 各式中,m為指數(shù),與材料及尺寸有關,其值由試驗測定;N0常取110106。 對于鋼材,在彎曲和拉壓疲勞時,m=620。初步計算時,假設鋼制零件受彎曲疲勞時,中等尺寸零件取m=9,N0=5106。大尺寸零件取m=9,N0=107。應用式5.4時,假設NN 0,那么取N=N0,即取KN=1。217.2.2 極限應力線圖 1材料的極限應力線圖 22 -N曲線表示了某一材料在特定循環(huán)特性r下疲勞極限rN與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的關系,據(jù)此可確定r持久疲勞極限,再利用式7.4求得有限疲勞極限rN,以rN作為強度公式中的lim。同樣的材料,在

11、不同的循環(huán)特性r下,可通過實驗作出不同的-N曲線曲線形狀類似圖7.7,從而確定不同的r如-1,0,0.2。 圖7.7 材料疲勞曲線-N疲勞曲線 maxNrN0107DrNNBAN=1/4 103B104CrN=r N0/N1/m =rKN (7.4)23 實際上,同一種材料不可能通過實驗確定所有的r,因為循環(huán)特性r的變化范圍為-1r+1。而同一材料的各個r-1r+1值存在著內在的關系。通過這種關系和測定假設干個特定的r值,就可求得任意循環(huán)特性r下的r。 對稱循環(huán)時的疲勞極限-1脈動循環(huán)時的疲勞極限0靜應力時的極限應力+1s或B,只利用這三個極限應力,即可求出任意循環(huán)特性r時的r。24 為了找出

12、同一材料的各極限應力的關系。就要用到極限應力線圖。常用的方法是測出各極限應力r指的是極限最大應力max,并求出其極限平均應力m和極限應力幅a,標在m-a坐標圖上。 如圖7.8所示,其上任意一點代表某一疲勞極限r=max=m +a。圖7.8 材料疲勞壽命曲線(等壽命曲線)am應力幅平均應力O-1SamS 45 -1OGCA0 /20 /245 DN圖7.8所示為一條曲線,工程應用時,常把它簡化處理成圖7.9的分段直線AGC,其中A點表示對稱循環(huán)變應力時的疲勞極限應力點,因對稱循環(huán)平均應力m =0,那么應力幅a 等于最大應力max=-1;D表示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時的疲勞極限應力點,因脈動循環(huán)時m=a=

13、max/2=0/2;C點代表靜應力時的極限應力點,因靜應力時a=0,m =+1=s或B。過C點作與橫坐標軸成45。的直線,與直線AD交于G點,那么折線 AGC表示材料的極限應力線圖。amS 45 -1OGCA0 /20 /245 DN27圖7.9 材料的極限應力線圖 amS 45 -1OGCA0 /20 /245 DN 假設材料中的工作應力處于如圖7.9所示OAGC區(qū)域內,那么不會產(chǎn)生失效,稱為疲勞平安區(qū);假設工作應力點恰好落在AGC線上,那么表示處于將發(fā)生疲勞的臨界狀態(tài)。28 折線AGC上任意一點表示某一循環(huán)特性下的極限應力點,假設其坐標值m,a,可求得其疲勞極限r(=max=ma +a)。

14、 圖7.9中直線AG及GC分別可由兩點坐標求得,如下所示:式中,為與材料有關的常數(shù),=(2-1-0)/0,其值可由試驗確定,對碳鋼,0.10.2;對合金鋼,0.20.3。AG段:m +a =-1( 7.5)GC段:m+a=s amS 45 -1OGCA0 /20 /245 DN292零件的極限應力線圖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零件的疲勞極限不同于材料試件的疲勞極限。 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使得零件的疲勞極限有所改變,改變的程度用綜合影響系數(shù)K或K來考慮,K定義為:式中,-1和-1e材料試件和實際零件對稱循環(huán)時的疲 勞極限。(7.6)30圖7.10 零件的極限應力線圖實驗說明,在不對稱循環(huán)時,上述因

15、素對零件疲勞極限的影響主要是影響疲勞極限的應力幅局部,而根本上不影響平均應力局部。根據(jù)材料試件的極限應力線圖,把直線ADG按比例向下平移,變成如圖7.10所示的ADG線段,其比例系數(shù)為1/K或1/K。 amo-1 0 /20 /2材料S -1DAGC45 DAG45 -1e零件31圖7.10 零件的極限應力線圖amo-1 0 /2DAG45 -1e 折線AGC上任一點的坐標為me,ae,橫坐標值me表示零件疲勞極限的平均應力局部,ae表示其應力幅局部,假設能求出任一點的坐標值me,ae,那么該點所對應的零件疲勞極限為max=me+ae。折線AGC的方程分別為式中,ae零件受循環(huán)彎曲應力時的極限

16、應力幅; me零件受循環(huán)彎曲應力時的極限平均應力;-1e零件的對稱循環(huán)疲勞極限,-1e =-1/ K;e零件受循環(huán)彎曲應力時的材料常數(shù)。AG段:eme +ae =-1e GC段:me+ae=s(7.8) 0 2CS32式中,K彎曲疲勞極限的綜合影響系數(shù)。K用下式計算: (7.9) 式中,k零件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 零件的尺寸系數(shù); 零件的外表質量系數(shù); q強化系數(shù)。這些參數(shù)的值可參閱有關資料。 同樣,對切應力的情況,可類似式7.8及式7.9計算,只需把替換式中的即可。337.3 影響機械零件疲勞強度的因素7.3.1 靜強度極限的影響一般來說,材料的靜強度極限越高,其疲勞極限值也越高,疲勞強度也

17、就越好。要提高零件的疲勞強度,可相應采用靜強度極限高的材料。347.3.2 應力集中的影響在零件上的尺寸突然變化處如圓角、孔、凹槽等,會使零件受載時產(chǎn)生應力集中,用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k和k來加以考慮。k和k不僅與應力集中源有關,還與零件的材料有關。一般地說,材料的強度極限越高,對應力集中的敏感性也越高,故在選用高強度鋼材時,需特別注意減少應力集中的影響,否那么就無法充分表達出高強度材料的優(yōu)點。附錄11.3 圓角處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k和k值kkB/MPaB/MPa400500600700800900100012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20020.010.020.030.0

18、50.101.341.411.591.541.381.361.441.631.591.441.381.471.671.641.501.401.491.711.691.551.411.521.761.731.611.431.541.801.781.661.451.571.841.831.721.491.621.921.931.831.261.331.391.421.371.281.351.401.431.381.291.361.421.441.391.291.371.441.461.421.301.371.451.471.431.301.381.471.501.451.311.391.481.5

19、11.461.321.421.521.541.5040.010.020.030.051.511.761.761.701.541.811.821.761.571.861.881.821.591.911.941.881.621.961.991.951.642.012.052.011.672.062.112.071.722.162.232.191.371.531.521.501.391.551.541.531.401.581.571.571.421.591.591.591.431.611.611.621.441.621.641.651.461.651.661.681.471.681.711.7460

20、.010.020.031.861.901.891.901.961.961.942.022.031.992.082.102.032.132.162.082.192.232.122.252.302.212.372.441.541.591.611.571.621.651.591.661.681.611.691.721.641.721.741.661.751.771.681.791.811.731.861.88367.3.3 尺寸大小的影響 其他條件相同時,零件的尺寸越大,其疲勞強度越低。因為加工零件時,尺寸越大,產(chǎn)生缺陷的可能性越大。用尺寸系數(shù) 或 來考慮尺寸大小的影響。 附圖11.1 鋼材的尺寸及

21、截面形狀系數(shù)397.3.4 外表狀態(tài)的影響 零件的外表加工得越光滑,其疲勞強度就越高。用或來考慮外表狀態(tài)對疲勞強度的影響。對鋼材而言,外表狀態(tài)越光滑,或值越大,強度極限越大,其K越小。故從提高疲勞強度的角度考慮,采用高強度鋼材時應提高其外表加工質量,才能表達出高強度鋼材的優(yōu)點。 鑄鐵對于加工后的外表狀態(tài)不敏感,故取=1。鋼材的外表質量系數(shù)bs417.3.5 外表強化因素的影響 采用外表強化措施,如采用滲碳、滲氮、淬火等熱處理方法,及采用外表噴丸、滾壓等工藝方法,均可大幅度提高零件的疲勞強度,用強化系數(shù)q來考慮,假設無強化措施,那么取q =1。 427.4 穩(wěn)定變應力下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 作

22、疲勞強度計算時,常用的方法是平安系數(shù)法:即計算零件危險截面處的平安系數(shù),判斷該平安系數(shù)值是否大于許用平安系數(shù)。 計算平安系數(shù)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極限最大應力與工作最大應力之比作為平安系數(shù),那么強度條件為: 平安系數(shù)的另一種求法是以極限應力幅與工作應力幅之比作為平安系數(shù),那么強度條件為:437.4.1 單向應力狀態(tài)下的疲勞強度計算 如前所述,可作出零件的極限應力線圖AGC 圖7.11 零件的應力在極限應力線圖坐標的位置NMamoCAGDam 根據(jù)零件的受載求得其最大應力max,最小應力min,據(jù)此計算出平均應力m,應力幅a,標在圖中,即為工作應力點Mm,a,如圖示工作應力點落在平安區(qū)內。 44常

23、見的應力變化規(guī)律有三種情形:以下分別討論這三種情況下平安系數(shù)的計算方法。 b)平均應力保持不變,即m=C,如車輛的減震彈簧的應力狀態(tài);a循環(huán)特性保持不變,即r=C,如轉軸的彎曲應力;c)最小應力保持不變,即min=C,如受軸向變載荷的緊螺栓連接中螺栓的應力。 451r=C的情況式中,C另一常數(shù)。從坐標原點引射線通過工作應力點M,交極限應力線于M1 點,M1點為所求的極限應力點。 amOCAG DamMmeaeM1圖7.12 r=C時的極限應力 46根據(jù)直線OM和直線AG的方程式,可求出M1 (me,ae),那么零件的疲勞極限:(7.12) 平安系數(shù)計算值及強度條件為(7.13) ae-1-1e

24、amOCADS GmeaeamN N1假設工作應力點位于N點,同理可得其極限應力點N1,疲勞極限max=me+ ma=s,那么強度公式為(7.14) 圖中的平安區(qū)OAGC可劃分為兩個區(qū)域:OAG為疲勞平安區(qū),OGC為塑性平安區(qū)。472m=C的情況如圖7.13a所示,過M點作與縱坐標軸平行的直線,與AG之交點M2即為極限應力點。 amOCADGa) m=C 圖7.13 極限應力線圖 可求出其坐標值M2 (me,ae)為 那么最大應力為 N2N H M2M 48 根據(jù)最大應力求得的平安系數(shù)計算值及強度條件為 (7.15) 根據(jù)應力幅求得的平安系數(shù)計算值及強度條件為 (7.16) 49amOCA J

25、G45 M3 L M I N N345 b) min=C 圖7.13 極限應力線圖 3min =C的情況min =C,即ma=C,如圖7.13b示,過工作應力點M作與橫坐標軸成45。的直線,交AG線于M3 點,M3點即為所求的極限應力點。強度條件為: 或上述三種情況下的公式也同樣適用于切應力的情況,只需用代替各式中的即可。 可求出其坐標值M3 (me, ae)。 minNminM50注意:1假設零件所受應力變化規(guī)律不能肯定,一般采用 r =C的情況計算2上述計算均為按無限壽命進行零件設計,假設按有限壽命要求設計零件時,即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103(104)NNo時,這時上述公式中的極限應力應為有限壽命

26、的疲勞極限 即應以-1N 代-1 ,以oN代o3當未知工作應力點所在區(qū)域時,應同時考慮可能出現(xiàn)的兩種情況4對切應力上述公式同樣適用,只需將改為即可。517.4.2 復合應力狀態(tài)下的疲勞強度計算 零件工作時其危險截面上既有正應力作用,又有切應力作用,那么零件危險截面處于復合應力狀態(tài)。多數(shù)零件如轉軸工作在復合應力狀態(tài)。復合應力的變化規(guī)律是多種多樣的。 經(jīng)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目前只有對稱循環(huán)時的計算方法,且和是同相位同周期變化的。下面就介紹這種情形時的平安系數(shù)計算方法。假設實際情形與其不同如為非對稱循環(huán)。一般暫采用對稱循環(huán)的計算方法。 52 在零件上同時作用有同周期同相位的對稱循環(huán)正應力和切應力時,

27、根據(jù)試驗及理論分析,有如下關系式: 式中,-1e和-1e零件的正應力和切應力時的疲勞極限; a和a 同時作用的正應力和切應力的極限應力幅。 (7.19) 因為是對稱循環(huán),應力幅等于最大應力。53CDOa-1ea-1eABMDCM圖5.14 雙向應力時的極限應力線圖上式在a/-1ea/-1e坐標系上為一單位圓,如下圖。 求出作用于零件上的應力幅a和a,標在圖中,假設M點在極限圓內,那么零件是平安的,但平安系數(shù)Sca等于多少還需要進一步計算。 連接M與坐標原點O,直線OM交圓于M點,M點即為極限應力點。計算得54計算安全系數(shù):55將ta及sa代入到極限應力關系可得:而是只承受切向應力或只承受法向應

28、力時的計算安全系數(shù)。于是求得計算平安系數(shù): 說明只要工作應力點M落在極限區(qū)域以內,就不會到達極限條件,因而總是平安的。CDOa-1ea-1eABMDCM 當零件上所承受的兩個變應力均為不對稱循環(huán)時,有:567.5 規(guī)律性不穩(wěn)定變應力時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 7.5.1 疲勞損傷累積假說1n12n23n34n4maxnO圖7.15 規(guī)律不穩(wěn)定變應力 疲勞損傷累積假說認為:在每一次應力作用下,零件就會造成一定的疲勞損傷,當疲勞損傷累積到一定程度,便發(fā)生疲勞破壞。 r 57rNNO1n1N12 n2N23 n3 N3-1 ND圖7.16 不穩(wěn)定變應力在rN-N坐標上 疲勞損傷率=100% (7.21

29、) 采用線性疲勞累積計算方法: 應用上式時,需求出在各應力作用下的疲勞損傷率。 僅有1作用時的極限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1,那么1每作用一次,其損傷率為1/ N1,現(xiàn)實際作用了n1次,那么其損傷率為n1/ N158根據(jù)-N曲線可求得;同理,2作用了n2次,損傷率為n2/ N2;3作用了n3次,損傷率為n3/ N3,而4因為小于持久疲勞極限,可以無限次地作用下去,而不會引起疲勞損傷,故對應圖7.15的線性疲勞損傷累積計算式為:(7.22) 理論上損傷率到達1時,零件就會發(fā)生疲勞破壞,試驗結果是,許可的損傷率在0.72.2間。計算時一般仍按上式計算。597.5.2 疲勞強度計算根據(jù)式rN=r N0/N1/m =rKN可得:,代入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