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第九章 清熱劑一、概念 藥物:清熱藥物為主 作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治證:里熱證。二、適應證及代表方 1.清氣分熱氣分熱證(白虎湯、竹葉石膏湯) 2.清營涼血營血熱證(清營湯、犀角地黃湯) 3.清熱解毒火熱毒盛證(黃連解毒湯、涼膈散、 普濟消毒飲) 4.氣血兩清氣血兩燔證(清溫敗毒飲) 5.清臟腑熱臟腑熱證(導赤散、龍膽瀉 肝湯、清胃散、芍藥湯、瀉白散、 玉女煎、白頭翁湯)6.清虛熱虛熱證(青蒿鱉甲湯、當歸六 黃湯)三、使用注意: 1、辯別熱邪所在部位; 2、辯別熱證真假; 3、辯別熱證虛實; 4、注意保津、護胃; 5、寒涼,不宜過用; 6、服用格拒時,可用反佐法 白虎湯 傷寒論 【組
2、成】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炙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原方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陽明氣分熱盛證。 充斥內(nèi)外壯熱,心煩氣分熱盛 熱邪傷津煩渴引飲 熱邪迫津外泄大汗 熱盛于脈脈洪有力 【病機】 溫病熱邪內(nèi)傳氣分 氣分熱盛 傷寒化熱內(nèi)傳陽明經(jīng) 津液損傷【治法】清熱除煩,生津止渴 方解 君:石膏辛甘寒,清熱瀉火,除煩生津 臣:知母苦寒質(zhì)潤,清熱除煩,潤燥生津 石膏、知母相須為用,加強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作用。 佐、使: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 生津止渴;調(diào)和藥物。 配伍要點:1. 辛甘大寒之石膏與苦寒質(zhì)潤之知母,君臣相須而用,清熱之力倍增;2. 寒涼的石膏、知
3、母配伍益胃護津的粳米和甘草,防寒涼傷胃,祛邪不傷正.運用一、辨證要點:身大熱,汗大出,口大渴,脈洪大。二、臨證加減: 若兼陽明腑實:+大黃、芒硝; 若溫熱病氣血兩藩:+羚羊角、水牛角、鉤藤 若溫證,見寒熱往來,熱多寒少:+柴胡; 若消渴見煩渴引飲:+麥冬、天花粉、蘆根。三現(xiàn)代運用: 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等屬氣分熱盛者,均可加味用之。四.附方白虎加人參湯 組成:白虎湯加人參 白虎加桂枝湯 組成:白虎湯加桂枝白虎加蒼術(shù)湯 組成:白虎湯加蒼術(shù)五.類方比較 參考文獻:傷寒明理論 “白虎,西方金神也。應秋而歸于肺。熱甚于內(nèi)者,以寒下之;熱甚于外者,以涼解之;其有中外俱熱
4、,內(nèi)不得泄,外不得發(fā)者,非此湯不能解也。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 “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熱,寒能勝胃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兩擅內(nèi)外之能。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夫石膏之質(zhì)甚重,七八錢不過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藥,欲用一大撮撲滅寒溫燎原之熱,又何能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外感實熱,輕證亦必用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恒用至四、五兩或七八兩且嘗觀歷代方書有一證用至數(shù)十斤”溫熱經(jīng)緯“方中行曰: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陰獸。虎嘯谷風冷,涼風酷暑消,神于解熱,莫如白虎”竹葉石膏湯 傷寒論 【組成】 竹葉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 麥門冬一升 人參二兩 粳米半升 炙甘草二兩 【原方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nèi)粳
5、米,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傷寒、溫病、暑病余熱末清,氣 津兩傷證。 薰蒸于內(nèi):身熱多汗、虛煩不寐余熱末清 犯胃,胃氣不和:心胸煩悶,氣逆 欲嘔。 氣津兩傷:口干喜飲,舌紅少苔脈虛 【病機】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治法】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方解君:石膏清熱生津,除煩止渴 竹葉清熱除煩臣:人參益氣生津 麥冬養(yǎng)陰生津佐:半夏降逆止嘔 粳米養(yǎng)胃和中使(兼):炙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藥性運用一辨證要點:本方以身熱多汗,氣逆欲嘔,煩渴喜飲,口干,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二臨證加減: 若胃陰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爛,可加石斛、花粉等。 若胃火熾盛,消谷善饑,舌紅脈數(shù)者可加知母、花粉等。 三現(xiàn)代運用: 中
6、暑、夏季熱、流腦后期等發(fā)熱氣津已傷,糖尿病的口渴多飲屬胃熱陰傷者亦可應用。四、類方比較:清營湯 溫病條辨 【組成】 犀角三錢 生地黃五錢 元參三錢 竹葉心一錢 麥冬三錢 丹參二錢 銀花三錢 黃連一錢五 連翹二錢(連心用) 【原方用法】 上藥,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主治】熱入營分證。 營分屬陰,營陰受傷:身熱夜甚,舌 絳而干,口渴或不渴,脈細數(shù)。 熱傳營分 迫近血分:斑疹隱隱 營氣通心,熱擾心營:時有譫語 神煩少寐【病機】溫熱病,熱邪內(nèi)傳營分,營陰損傷, 但 未入血分。 【治法】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方解君:犀角清營解毒臣:生地黃清營解毒,助君清解營分熱 毒,養(yǎng)陰生津,以治營熱傷陰。 玄參滋
7、陰清熱解毒 麥冬清熱養(yǎng)陰生津 佐: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輕宣透邪 竹葉、黃連清心除煩 丹參清心除煩,活血散瘀,防熱與血結(jié),引藥入心配伍要點: 以犀角配生地、玄參體現(xiàn)了“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佐以苦甘”的配伍方法; 金銀花、連翹、黃連、竹葉心一方面清心解毒以除煩,另一方面透邪外出,使營分之邪透出氣分而解 ; 營熱傷陰,故用麥冬、生地、玄參清熱養(yǎng)陰,治熱盛傷陰 ; 熱入營血易于致瘀,配用丹參一則加強清心解毒,又能活血散瘀,以防瘀熱互結(jié),使清營瀉熱而不留瘀。臨床運用一.辨證要點: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斑疹隱隱,舌降而干,脈數(shù)。二.臨證加減: 若氣分熱盛,營分熱輕:重用銀花、連翹、 竹葉,減少水牛角、生地、
8、玄參用量。 若神昏譫語較重:加安宮牛黃丸 若高熱煩躁抽搐:加羚羊角、鉤藤、地龍, 或紫雪丹 若寸脈細數(shù),舌干甚:減黃連三.現(xiàn)代應用: 現(xiàn)常用于治療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癥、腸傷寒或其他熱性病,具有高熱煩躁,舌絳而干等營分見證者。病案分析 患者,男,62歲,持續(xù)發(fā)熱7日來院急診。 證見發(fā)熱,體溫達39,全身肢體酸疼。發(fā)熱夜間尤甚,蜃干齒燥,口渴不欲飲,下肢散在性紅疹,尿黃赤不暢,大便秘結(jié),舌紅降無苔,脈弦細數(shù)。西醫(yī)檢查:X線右下肺紋理增粗。診為發(fā)熱待查,結(jié)締組織病,曾用抗生素治療三日,效果不顯。診斷:熱毒熾盛,熱入營分證方藥:清營湯加減水牛角30 生地30 板蘭根30 金銀花15丹皮1
9、0 杏仁10 連翹10 制大黃15 上藥服用二日,高熱漸退,下肢紅疹趨淡,大便亦行,舌紅,苔薄,脈弦略數(shù)。原方去大黃加雞內(nèi)金10克。三劑后熱退,紅疹消退。再服五劑,諸癥消失。后隨訪無發(fā)。犀角地黃湯 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 犀角一兩 生地黃八兩 芍藥三兩 牡丹皮二兩 【原方用法】 上藥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 1. 熱灼心營證 2. 熱傷血絡證。 3. 蓄血瘀熱證 血分屬陰,陰血受損身熱夜甚, 舌絳熱入血分 熱擾心神神昏譫語 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斑疹 【病機】 溫熱病,熱毒深陷血分,以致耗血、動血。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方解君:犀角清心涼血,清熱解毒。 臣:生
10、地清熱涼血,滋陰養(yǎng)血。佐:芍藥養(yǎng)血斂陰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芍藥有赤芍與白芍之分,多用赤芍,亦有用白芍者。 配伍要點: 葉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涼血與活血散瘀并用。 不能透熱轉(zhuǎn)氣,只宜涼血解毒,散血化斑。 運用一、辨證要點:各種失血,斑疹紫黑,神昏譫語,身熱,舌降。二、臨床加減:蓄血:+大黃、黃芩郁怒挾肝火:+柴胡、黃芩、梔子心火熾盛:+黃連、黑梔子熱盛神昏:+紫雪丹/安宮牛黃丸吐血:+三七、側(cè)柏葉、白茅根、花蕊石衄血:+黃芩、青蒿、白茅根尿血:+白茅根、小薊便血:+槐花、地榆發(fā)斑:+紫草、青黛三、現(xiàn)代運用: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癥、產(chǎn)褥熱、流行性出
11、血熱、腸傷寒屬血分熱盛者。四、類方比較:病案分析 女,16歲。皮膚出現(xiàn)斑點一天。 患者4天來自覺勞累后疲乏頭暈。今晨解暗紅色糊狀血便三次,全身遍布出血點與烏青塊,口吐紅粉色液,齒齡滲血,頭昏,面色蒼黃,舌質(zhì)淡、尖降,脈虛數(shù)。西醫(yī)診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診斷:血熱迫血妄行證 治法:清熱涼血,瀉火解毒 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 前二劑加仙鶴草、白茅根、川連、焦山梔、側(cè)柏炭。二劑后齒、鼻出血止,汗出、舌質(zhì)淡、脈數(shù)。去側(cè)柏炭、川連,加陳棕炭、黨參調(diào)治而愈 。浙江中醫(yī)雜志1984,6:274黃連解毒湯 外臺秘要【組成】 黃連三兩 黃芩二兩 黃柏二兩 梔子十四枚 【原方用法】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
12、二服。 【主治】三焦火毒熱盛證 內(nèi)擾心神大熱煩躁、錯語不眠 熱灼津傷口燥咽干火熱毒盛 迫血妄行吐衄發(fā)斑 熱壅肌腠癰瘡疔毒【病機】火熱毒盛,充斥三焦,波及上下內(nèi)外。【治法】瀉火解毒方解君:黃連清心瀉火,兼瀉中焦之火 臣:黃芩清肺熱,瀉上焦之火佐:黃柏清下焦之火 佐使:梔 子清瀉三焦之火,又導熱 下行,兼 引藥入三焦 并為使藥。配伍要點:苦寒直折,上下俱清,三焦兼顧臨床運用一、辨證要點:大熱煩擾,口燥咽干,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二、臨證加減: 若便秘,加大黃; 若吐血、衄血,發(fā)斑加生地、丹皮; 若瘀熱發(fā)黃,加茵陳,大黃。三、現(xiàn)代運用: 用于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癥、膿毒血癥、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
13、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等屬熱毒為者。三、名詞解釋: 苦寒直折普濟消毒飲 東垣試效方 【組成】 黃芩 黃連酒炒各五錢 陳皮 甘草 玄參 柴胡 桔梗各二錢 連翹 板藍根 馬勃 牛蒡子 薄荷各一錢 僵蠶 升麻各七分【原方用法】 上藥為末,湯調(diào),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 【主治】大頭瘟 壅于上焦,郁于肌表:惡寒發(fā)熱。風熱疫毒之邪 疫毒蘊結(jié),攻沖頭面:頭面紅腫,咽 喉不利,舌紅苔黃脈浮數(shù)有力?!静C】 風熱疫毒之邪壅于上焦,攻沖頭面 【治法】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方解君:黃連、黃芩清熱泄火,祛 上焦熱毒臣:連翹、牛蒡子、薄荷、僵蠶疏散頭 面、肌表風熱。佐:玄參、馬勃、板藍根清熱解毒、利咽, 助君解疫毒
14、。 桔梗清利咽喉,助馬勃,板藍根治咽喉 不利。 柴胡、升麻疏風散熱,郁而發(fā)之,并引藥 上行。 陳皮理氣疏壅使: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 配伍特點 集苦寒解毒藥于一方相得益彰; 清疏并用; 升降并用,相反相成。運用 一、辨證要點:頭面紅腫痛, 惡寒發(fā)熱,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shù)。 二、臨證加減: 表證明顯:+荊芥、防風、蟬蛻、桑葉 便秘:+大黃 兼睪丸疼痛:+川楝子、龍膽草、蒲公英 兼氣虛:人參(少加)二、現(xiàn)代運用: 用于流行性急性腮腺炎,化膿性扁桃體炎屬熱毒者。 涼膈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 大黃 樸硝 甘草各二十兩 山梔子仁 薄荷去梗 黃芩各十兩 連翹二斤半【用法】 上藥方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二
15、盞,入竹葉七片,蜜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小兒可服半錢,更隨歲數(shù)加減服之,得利下,住服。 【主治】上中二焦邪熱熾盛證 熱聚胸膈胸膈煩熱。上焦熱甚 火熱上沖面赤唇焦,口舌生瘡, 咽痛吐衄。 熱灼傷津身熱口渴 熱積于中 燥實內(nèi)結(jié):便秘,溺赤 舌紅、苔黃脈數(shù)?!静C】上中二焦邪熱熾盛【治法】瀉火通便,清上泄下方解君:連翹清熱解毒,去上焦熱臣:黃芩清胸膈郁熱 梔子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佐:薄荷、竹葉輕清疏散,解熱于上 大黃、芒硝瀉火通便,導熱于下佐使:白蜜、甘草益胃護中,緩和藥性。配伍要點:清上瀉下,以瀉代清運用一、辨證要點: 胸膈煩熱,面赤唇焦,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二、臨證加減: 若胃
16、熱發(fā)斑者,去樸硝、大黃,加石膏、牛蒡子。 若熱毒壅阻上焦者,去樸硝、大黃,加石膏、桔梗。三、現(xiàn)代運用: 胸膜炎、心肌炎、膽囊炎、扁桃體炎、氣管炎等屬于上中二焦火熱郁結(jié)者,可用本方治之。清瘟敗毒飲 疫疹一得【組成】 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小 劑八錢至一兩二錢 小生地大劑六錢至一兩;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 犀角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三兩至五兩;小劑二兩至四兩 真川連大劑四錢至六錢;中劑二錢至四錢;小劑一錢至一錢半 梔子 桔梗 黃芩 知母 赤芍 玄參 連翹 甘草 丹皮 鮮竹葉以上十味,原書無用量。 【用法】先煎石膏數(shù)十沸,后下諸藥?!局髦巍繙責嵋叨荆瑲庋獌伸茏C 熱毒化火,灼傷津
17、液大熱煩渴,氣分熱甚 舌降唇焦。 熱毒上攻清竅,內(nèi)擾神明頭痛, 神錯譫語。熱燔營血 發(fā)斑,吐血。【病機】瘟疫熱毒,充斥內(nèi)外,氣血兩燔證【治法】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配伍特點 以白虎湯清陽明氣分熱為主,輔以黃連解毒湯瀉火、解毒,犀角地黃湯涼血散瘀,相輔相成,共奏清瘟敗毒之功。臨床運用一、辨證要點 大熱渴飲,頭痛如劈,狂躁,譫語神昏,或發(fā)斑吐衄,舌絳唇焦,脈數(shù)。二、臨證加減 頭痛甚加菊花、夏枯草; 骨節(jié)痛煩:加黃柏、知母; 熱甚動風加羚羊角,鉤藤。三、現(xiàn)代應用 乙腦、流腦、敗血癥、膿毒血癥、化膿性感染、流行性出血熱、重癥肝炎等具氣血兩燔證者。導赤散 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 生地黃 木通 生甘草 竹葉
18、各等分 【原方用法】 藥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后溫服。 【主治】心經(jīng)熱盛證;心熱移于小腸證。 熱擾心胸心胸煩熱,口渴,口舌 生瘡,舌紅脈數(shù)。 心經(jīng)蘊熱 移熱于小腸:小便赤澀。【病機】心經(jīng)蘊熱,熱擾心胸或心熱移 于小腸所致?!局畏ā?養(yǎng)陰清心,利水通淋方解君:生地甘涼而潤,清心涼血,養(yǎng)陰增液臣:木通苦寒,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木通配生地,利水而不傷陰,養(yǎng)陰而不戀邪,共用清心泄熱佐:竹葉清心除煩,通利小便。佐、使:甘草梢直達莖中而止淋痛;調(diào)和諸藥。【配伍要點】 清熱、養(yǎng)陰、利水之品配伍,利水不傷陰,瀉火不伐胃,養(yǎng)陰不戀邪運用一、辨證要點: 心胸煩熱,口渴,口舌生瘡或小便赤澀,舌
19、紅脈數(shù)。二、臨證加減: 心火盛,加黃連; 小便不通,加車前子,赤茯苓。三、現(xiàn)代應用: 口腔炎,鵝口瘡,小兒夜啼等心經(jīng)有熱者,小兒急性泌尿系感染屬心經(jīng)移熱于小腸者。龍膽瀉肝湯 醫(yī)方集解 【組成】 龍膽草酒炒6g 黃芩炒9g 梔子酒炒9g 澤瀉12g 木通9g 當歸酒炒3g 生地黃酒炒9g 車前子9g 柴胡6g 生甘草g 【原方用法】水煎服。 【主治】1、肝膽實火上炎證; 2、肝經(jīng)濕熱下注證 。 實火上炎頭痛,目赤腫痛,口苦,耳鳴 肝膽 耳腫,暴躁易怒; 經(jīng)氣不利脅痛; 濕熱下注(濕熱俱重)睪丸腫 痛重墜, 小便短赤,或不定期帶下黃臭,舌紅苔 黃或黃膩。【病機】肝膽實火上炎或濕熱循經(jīng)下注所致【治法
20、】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岱浇饩糊埬懖荽罂啻蠛?,清肝膽實火,瀉肝膽濕熱 臣:黃芩、山梔瀉火解毒,清熱燥濕 三藥相須,清肝瀉火,燥濕清熱 佐: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 導濕熱之邪下行,從水道而去。 生地、當歸補血養(yǎng)陰,防肝熱傷陰 血;瀉中兼補又防苦燥滲利傷陰。 柴胡疏肝清熱,使氣疏而熱郁解; 引藥歸入肝膽(兼使藥)。使:甘草調(diào)和諸藥 配伍要點 1、清瀉與滲利并用,上瀉肝火,下利濕熱。 2、瀉中有補,祛邪不傷正。 3、照顧肝之生理特點,配用柴胡疏肝氣,使肝氣條達。運用一、 辨證要點: 脅痛目赤,耳聾耳腫,口苦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 本方藥多苦寒,易傷脾胃,非肝膽實火之證不宜用之。 二、臨
21、證加減: 肝膽實火盛:-木通、車前子,+黃連 風火上炎:+菊花、桑葉、夏枯草 濕重熱輕:-黃芩、生地,+滑石、薏苡仁 火毒結(jié)滯、玉莖生瘡,或陰囊紅腫痛: -柴胡,+大黃、金銀花、連翹三、現(xiàn)代應用: 高血壓病、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炎、急性膀胱炎、睪丸炎及帶狀皰疹、白塞氏病、急性結(jié)膜炎等屬肝膽實火或濕熱下注者,均可用之。四、實驗研究: 1)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2)利尿作用 3)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4)抗炎、抗過敏及抗菌、抗感染作用 瀉白散 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 地骨皮一兩 桑白皮(炒)一兩 炙甘草一錢 【原方用法】 上藥銼散,入粳米一攝,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 【主治】肺有伏火之咳喘
22、證 火郁于肺,肺氣上逆:喘咳,氣急。肺有伏火 熱伏陰分,伏火郁蒸:皮膚蒸熱, 日晡尤甚。 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 【病機】肺有伏火郁熱。肺氣不降而喘咳,肺 熱陰傷而“熱蒸”。【治法】清瀉肺熱、平喘止咳方解君:桑白皮甘寒入肺清瀉肺熱,平喘 止咳。臣:地骨皮甘寒直入陰分,清肺中伏 火,助君藥平喘止咳;養(yǎng) 陰退虛熱。佐、使:粳米、炙甘草益氣養(yǎng)胃, 調(diào)和諸藥 。 配伍要點:肺脾并治,甘寒清降肺熱,甘平養(yǎng)胃益肺。 臨床運用一、辨證要點: 咳喘氣急,皮膚蒸熱,舌紅 苔黃,脈細數(shù)。二、臨證加減: 肺經(jīng)熱盛:+黃芩、知母 燥熱咳嗽:+瓜蔞皮、川貝母 陰虛潮熱:+鱉甲、青蒿、銀柴胡 兼煩熱口渴:+天花粉、蘆根、麥冬
23、 兼表熱:合銀翹散 三、現(xiàn)代運用: 急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百日咳屬肺有伏火者。四、名詞解釋: 培土生金法清胃散 脾胃論 【組成】 生地黃三分 當歸身三分 牡丹皮半錢 黃連六分 升麻一錢【原方用法】 上藥為末,都作一服,水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主治】胃火上攻證 胃火上攻牙痛頭痛,面頰發(fā)熱 口氣熱臭,唇舌頰腮腫痛胃有積熱 熱邪傷津口干舌燥 熱蒸肉腐牙齦腫爛 熱傷血絡牙宣出血 【病機】 胃有積熱,循陽明經(jīng)脈上攻?!局畏ā壳逦浮鲅浇饩狐S連苦寒,直瀉胃中實火。臣:升麻辛甘微寒,清熱解毒,宣達郁火; 升散上行。 黃連得升麻,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散火而無升焰之虞。佐: 生地清熱涼
24、血滋陰,兼止血。 牡丹皮清熱涼血,消腫止痛。 當歸身養(yǎng)血和血,消腫止痛,并防胃 熱及苦寒之品傷及陰血。使:升麻(兼)引藥入陽明配伍要點(1)氣血兩清(2)升降并用(3)瀉中寓補運用一、辨證要點: 牙痛牽引頭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本方對風寒或虛火牙痛不宜使用。二、臨證加減: 便秘:+大黃 胃熱盛:重用石膏+玄參、天花粉 牙衄:+牛膝 口臭甚:+茵陳蒿、藿香、白豆蔻三、現(xiàn)代運用: 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jīng)痛等屬于胃火上攻者。玉女煎 景岳全書【組成】 生石膏三至五錢 熟地三至五錢 麥冬二錢 知母 牛膝各一錢半【用法】 上藥用水一盅,煎七分,溫服或冷服【主治】胃熱陰虛證。 循經(jīng)上攻牙痛頭痛。
25、 胃熱 熱灼傷津口渴,舌紅苔干。 熱擾主神煩熱。 迫血妄行牙齦出血 腎虛 不能主骨生髓:牙齒松動 脈浮洪,重按無力。【病機】陽明有余,胃火上攻,兼少陰不足,虛火內(nèi)擾證【治法】清胃熱、滋腎陰方解君:石膏清胃火臣:熟地滋陰補腎佐:知母清熱滋陰,助石膏清胃熱, 助熟地滋腎陰。 麥冬清熱養(yǎng)陰使:牛膝引熱下行,兼補肝腎。【配伍要點】石膏+熟地:清補并用臨床運用一、辨證要點:牙痛齒松,煩熱干渴,舌紅苔黃而干二、臨證加減: 火盛煩熱明顯:+山梔子、地骨皮 熱傷血絡,齒衄、出血多者: -熟地, +生地、丹皮、旱蓮草 津傷較重:+沙參、石斛 腎陰虛甚:重用生地、+女貞子、龜板 三、現(xiàn)代運用: 常用于牙齦炎,糖尿
26、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屬陰虧而胃火盛者四、類方比較 清胃散與玉女煎芍藥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組成】 芍藥一兩 當歸半兩 黃連半兩 檳榔二錢 木香二錢 甘草二錢 大黃三錢 黃芩半兩 官桂二錢半 【原方用法】 上藥 咀,每服半兩 ,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后溫服?!局髦巍繚駸崃〖?氣機郁滯 腹痛,里急后重 濕熱壅滯 氣滯血瘀,醞釀成膿便膿血,赤于腸中 白相兼。 濕熱下迫 肛門灼熱,小便短赤, 苔黃膩,脈滑數(shù)。 【病機】 濕熱疫毒下注大腸,壅滯氣機,氣血不和【治法】清熱燥濕,調(diào)氣和血 君:白芍緩急止痛,斂陰養(yǎng)血 臣: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厚腸止痢 大黃泄熱去積,“通因通用”佐:木香、檳榔行氣導滯,消積
27、止痛。 “調(diào)氣則后重自除”。 當歸補血行血 “行血則便膿自愈” 肉桂助當歸以行血;反佐之以制芩、 黃苦寒傷陽與冰伏濕熱之邪。使:炒甘草調(diào)和諸藥,配白芍緩急止痛。 【配伍要點】(1)以清熱燥濕為本,兼以氣血并治(2)寓有“通因通用”之法(3)寒熱并用,以寒為主 大黃配黃連、黃芩,清中有瀉,導熱下行;大黃配當歸活血行滯,以除“便膿”;大黃配檳榔,消積導滯,使積滯去而痢止。臨床運用一、辨證要點: 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膩微黃。二、臨證加減: 瀉痢后重明顯積滯較重:加重大黃用量 兼食滯:-甘草,+焦山梔 氣滯較重:+枳殼、萊菔子 熱盛傷津:-肉桂,+生地 瀉下赤多白少:+丹皮、地榆三、現(xiàn)代運用: 細菌
28、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過敏性腸炎、急性腸炎見有瀉下不暢,腹痛里急屬濕熱為患者 四、名詞解釋: “通因通用”法 :所謂通因通用法,是指治療因濕熱積滯而致泄瀉時,順從其泄瀉下利的表面現(xiàn)象,采用瀉下除積治其本的方藥治療,使積滯去而泄瀉止的一種治法。白頭翁湯 傷寒論 【組成】 白頭翁二兩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秦皮三兩 【原方用法】 上藥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 【主治】熱毒痢疾 氣機郁滯:腹痛,里急后重 疫毒邪熱 深陷血分,灼血成膿:瀉下膿 血,赤多白少。 蘊積腸中 下迫大腸:肛門灼熱 【病機】熱毒壅滯腸中,深陷血分【治法】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 方解君:白頭翁苦寒,入大腸
29、經(jīng),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臣:黃連、黃柏苦寒,入大腸經(jīng),清熱 燥濕,厚腸止痢。 佐:秦皮苦寒,有收斂作用。清熱燥濕, 收澀止痢。 使(兼):秦皮入大腸經(jīng)配伍要點:集苦寒清熱解毒藥于本方,清解中兼以涼血、收澀。臨床運用一、辨證要點: 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二、臨證加減: 表邪未解,里熱熾盛:+葛根、金銀花、連翹 腹痛里急明顯 :+木香、檳榔、白芍 腹痛拒按,苔厚膩,挾食滯:+枳實、山梔 血分熱盛、純下赤痢:+丹皮、赤芍、地榆 疫毒?。?升麻、馬齒莧、金銀花、穿心蓮三、現(xiàn)代運用: 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屬熱毒偏盛者可加減應用。四、類方比較 白頭翁湯與芍藥湯青蒿鱉甲湯 溫病
30、條辨【組成】 青蒿二錢 鱉甲五錢 細生地四錢 知母二錢 丹皮三錢 【原方用法】 上藥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主治】溫病后期,邪伏陰分證。 余熱未清,內(nèi)伏陰分夜熱早涼;溫病后期 陰液耗傷熱退無汗;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病機】 溫病后期,熱伏陰分,耗傷陰液 【治法】養(yǎng)陰透熱 方解君:青蒿苦辛寒而芳香,清熱透絡,引 邪外出。 鱉甲咸寒入陰,滋陰清熱,入絡搜邪。 兩藥合用,有“先入后出之妙”,鱉甲引藥入陰,滋陰退熱;青蒿透邪 外出,清退陰分伏熱,共達滋陰透熱之功。臣:生地黃養(yǎng)陰涼血,使陰復而熱退。 知母滋陰降火,助鱉甲退虛熱 佐:牡丹皮清熱涼血,退陰分伏熱配伍要點: 方中青蒿與鱉甲同用,是本方
31、配伍的關(guān)鍵。 吳瑭:“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陰分,有鱉甲領(lǐng)之入也;鱉甲不能獨出陽分,有青蒿之出也?!?運用一、辨證要點: 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二、臨證加減: 肺癆骨蒸,陰虛火旺:+北沙參、旱蓮草 氣陰兩傷,身倦干渴:+人參、麥冬 小兒夏季熱,屬陰虛有熱:+白薇、荷梗 三、現(xiàn)代運用: 不明原因發(fā)熱,慢性腎盂腎炎,腎結(jié)核等屬陰虛內(nèi)熱,低熱不退者 。 慢性腎盂腎炎或腎結(jié)核見低熱不退,尿熱短黃,脈細數(shù):+白茅根、澤瀉。 麻疹后肺炎屬邪留陰分:+銀柴胡、白薇、地骨皮。當歸六黃湯 蘭室秘藏【組成】 當歸 生地 黃芩 黃連 黃柏 熟地各等份 黃芪加一倍【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五錢,
32、水二,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局髦巍筷幪摶饠_之盜汗證 陰液不能內(nèi)守發(fā)熱盜汗。陰虛火旺 虛火上炎面赤心煩 耗傷陰液口干唇燥,大便干 結(jié),小便短赤。 陰虛火擾舌紅脈數(shù)。 【病機】陰虛火旺,迫津外泄【治法】滋陰瀉火,固表止汗方解君:當歸、生地、熟地養(yǎng)血滋液,育 陰制火。臣:黃連、黃柏瀉火除煩,堅陰止汗。佐:黃芪益氣固表止汗。 配伍要點:滋陰養(yǎng)血,瀉火清熱,益氣固表并進,標本共圖。運用一、辨證要點: 盜汗面赤,心煩口干,便干溲赤,舌紅脈數(shù)。 二、臨證加減: 實火輕去黃芩、黃連加知母; 盜汗者加麻黃根、浮小麥、五味子。 三、現(xiàn)代運用: 結(jié)核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更年期綜合征等屬陰虛火旺者。復習思考題1、清熱劑分為哪幾類?各類代表方劑為何?使用清熱劑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農(nóng)膜生產(chǎn)廢棄物處理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珠寶首飾鑒定與交易合同3篇
- 2025年度豪華個人汽車展廳租賃合同書3篇
- 江西省汽車買賣合同(JF-2)
- 度房屋租賃合同書
- 施工機械設備出租合同
- 2025年度個人房屋買賣糾紛調(diào)解合同范本3篇
- 融資租租賃合同
- 2025年度農(nóng)戶農(nóng)村土地整治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專用鋼材加工服務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杭州市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合同3篇
-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及反思(更新)
- 充電樁項目運營方案
- 退休人員出國探親申請書
- 傷殘撫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 高中物理競賽真題分類匯編 4 光學 (學生版+解析版50題)
- 西方經(jīng)濟學-高鴻業(yè)-筆記
- 幼兒園美術(shù)教育研究策略國內(nèi)外
- 物業(yè)公司介紹
- 2024屆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永輝超市公司員工招聘問題及優(yōu)化(120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