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龍江省大慶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黑龍江省大慶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黑龍江省大慶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黑龍江省大慶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黑龍江省大慶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2022學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為研究淹水時KNO3對甜櫻桃根呼吸的影響,設四組盆栽甜櫻桃,其中一組倒入清水,其余三組分別倒入等量的不同濃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時測定甜櫻桃根的有氧呼吸速率,結果如圖。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檢測甜櫻

2、桃根有氧呼吸速率可用O2或CO2作指標B細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可促進細胞呼吸C淹水時KNO3對甜櫻桃根的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減緩作用DA、B、C三點中,A點時甜櫻桃根在單位時間內與氧結合的H最多2我國科學家合成了4條釀酒酵母染色體,合成的染色體刪除了研究者認為無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頭,總體長度比天然染色體縮減8,為染色體疾病、癌癥和衰老等提供研究與治療模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合成人工染色體需要氨基酸和脫氧核苷酸作為原料B染色體上的DNA某處發(fā)生了個別堿基對增添屬于基因突變C若某基因缺失了單個堿基對,則該基因編碼的肽鏈長度不一定會變短D釀酒酵母可發(fā)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畸變

3、3實驗研究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長;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根系生長,較高濃度的生長素則抑制根系生長。下列有關推論最合理的是( )A生長素與乙烯相互轉化B生長素可誘導乙烯的合成C生長素與乙烯的化學本質相同D生長素對乙烯的合成有負反饋調節(jié)作用4科研人員研究赤霉素(GA3)對NaCl脅迫下紅小豆種子萌發(fā)過程中芽長和根長的影響,實驗處理方法和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處理方法芽長(cm)根長(cm)蒸餾水(D組)5.604.26150mmol/L NaCl溶液(S組)1.961.86S組+10mmol/L GA33.043.06S組+30mmol/L GA34.083.12S組+50mmol

4、/L GA34.843.42A該實驗只有D組為對照組B50mmol/L GA3是緩解脅迫的最適濃度C與鹽脅迫下相比,實驗范圍內GA3的濃度均具有緩解脅迫的作用D實驗說明加入一定濃度的GA3能使紅小豆種子在鹽脅迫下正常萌發(fā)5抑素是細胞釋放的能抑制細胞分裂的物質,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的G2期;M期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一種促進染色質凝集為染色體的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S期時間較長的細胞更適合做“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材料B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應,動物細胞一般會停留在細胞周期的G1期C抑素抑制DNA復制所需蛋白質的合成,阻斷細胞分裂DM 期細胞與G1期細胞融合,有利于 G1期細胞中DNA的轉錄6如

5、圖表示機體由T1環(huán)境進入T2環(huán)境的過程中產熱量和散熱量的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T2過量表達的水稻植株,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如抗干旱、抗高鹽)?;卮鹣铝袉栴}:(l)為了驗證OsPHDI基因的表達是否受逆境誘導,實驗組需要給兩葉期水稻設置_條件,實驗結果顯示_,說明OsPHDI基因的表達受逆境誘導。(2)為了培育OsPHDI基因過量表達植株進行如下操作:利用PCR技術擴增獲得大量OsPHDI基因,該操作的前提是_。將OsPHDI基因與含有GFP(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載體結合,此處GFP的作用是_。常用_法將表達載體導入水稻細胞;若受體細胞中出現(xiàn)綠色熒光,能否說明OsPHD

6、I基因已成功導入受體細胞,并說出理由_。最后利用_技術培育出完整的抗逆性植株,該技術利用的生物學原理是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A【解析】有氧呼吸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中,第二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中,第三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從圖中曲線走勢分析,與清水組相比,KNO3濃度越高,有氧呼吸速率越高。【詳解】A、根系缺氧會導致根細胞無氧呼吸增強,由于根細胞無氧呼吸會產生CO2,故實驗過程中不能用CO2作為檢測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標,A錯誤;B、細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說明ATP減少,機體需要通過呼吸作用生成ATP,所以會促進細胞呼吸,B正確;

7、C、圖中結果顯示,淹水時KNO3對甜櫻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減弱作用,其中30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C正確;D、據(jù)圖分析可知,圖中A、B、C 三點中A點的有氧呼吸速率最快,故A點在單位時間內與氧結合的H最多,D正確。故選A。2、B【解析】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而DNA上的片段不都是基因,基因只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所以染色體上的DNA某處發(fā)生了個別堿基對增添不一定改變了基因結構,故不一定屬于基因突變。真核生物的可遺傳變異類型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詳解】A、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而合成DNA和蛋白

8、質的原料分別是氨基酸和脫氧核糖核苷酸,因此合成人工染色體需要氨基酸和脫氧核糖核苷酸作為原料,A正確;B、染色體上的DNA某處發(fā)生了個別堿基對增添,如果發(fā)生的位置在基因與基因之間的區(qū)域,即非基因片段區(qū)域,則不會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則不屬于基因突變,B錯誤;C、由于真核生物的基因結構中存在非編碼序列以及內含子,若基因缺失的單個堿基對是在內含子或非編碼區(qū)位置,則該基因編碼的肽鏈長度不一定會變短,C正確;D、釀酒酵母為真核生物,可能會發(fā)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D正確。故選B?!军c睛】本題以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真核生物染色體這一生物科學熱點為背景,考查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等知識,旨在考查考生

9、獲取信息的能力。3、B【解析】生長素的功能是: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發(fā)育;防止落花落果;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進果實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體的各個部位?!驹斀狻緼、生長素與乙烯不能相互轉化,A錯誤;B、題意顯示,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長,較高濃度的生長素則抑制根系生長,故可推測高濃度生長素通過誘導乙烯的合成實現(xiàn)了對根生長的抑制,B正確; C、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與乙烯的化學本質不同,C錯誤;D、根據(jù)B項分析可知,生長素濃度過高可促進乙烯合成,但無法確定生長素對乙烯進行的是不是反饋調節(jié),D錯誤。故選B。4、C【解析】根據(jù)實驗的目的“研究赤霉素(GA3)對NaCl脅迫下紅小豆種子萌發(fā)過程中芽

10、長和根長的影響”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赤霉素的濃度,因變量是芽長和根長。分析表格中實驗設計思路,D組相當于空白對照組,S組相當于在高鹽溶液處理后的對照組,其他三組為不同濃度的GA3的實驗組,進一步分析實驗結果可知:鹽脅迫會抑制芽和根的生長,但一定的GA3濃度范圍內,隨GA3的濃度逐漸增大,紅小豆種子對鹽脅迫的緩解作用越大,但從表中數(shù)據(jù)還不能得出緩解作用最大的最適GA3濃度或者能否使種子萌發(fā)恢復正常的GA3濃度?!驹斀狻緼、結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根據(jù)實驗目的分析,設計中D組和S組都是對照組,A錯誤;B、由于實驗中GA3對鹽脅迫的緩解作用沒有出現(xiàn)波峰,所以無法確定50mmol/L GA3是不是緩解脅

11、迫的最適濃度,B錯誤;C、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可知,在鹽脅迫下,紅小豆萌發(fā)的根和芽生長變短,但在實驗范圍內GA3的濃度均具有緩解脅迫的作用,C正確;D、由于從實驗結果分析,沒有顯示出那個GA3濃度下與D組的結果相同,同時實驗也沒有設計更高濃度的GA3處理鹽脅迫下的紅小豆種子,所以此實驗還不能說明加入一定濃度的GA3能使紅小豆種子在鹽脅迫下能恢復正常萌發(fā),D錯誤。故選C?!军c睛】分析本題實驗關鍵要明確設置的D組和S組都是對照組。5、B【解析】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間期包括G1期、S期、G2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題干信息可知,抑素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的G2期,導致細胞

12、停留在該時期而不能進入分裂期;M期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一種促進染色質凝集為染色體的物質?!驹斀狻緼、M期(分裂期)時間較長的細胞更適合做“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材料,A錯誤;B、G1期主要進行RNA和蛋白質的合成,而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因此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應,動物細胞一般會停留在細胞周期的G1期,B正確;C、DNA復制發(fā)生在S期,其所需的蛋白質應該是G1期合成的,而抑素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的G2期,C錯誤;D、M期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一種促進染色質凝集為染色體的物質,若將M期細胞與G1期細胞融合,會導致G1期細胞染色質凝集,不利于G1期細胞中DNA的轉錄,D錯誤。故選B。6、B【解析】1、

13、人體體溫調節(jié):(1)機理:產熱散熱;(2)寒冷環(huán)境下:增加產熱的途徑:骨骼肌戰(zhàn)栗、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減少散熱的途徑: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毛細血管收縮等;(3)炎熱環(huán)境下:主要通過增加散熱在維持體溫相對穩(wěn)定,增加散熱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2、寒冷環(huán)境下產熱量和散熱量均增加?!驹斀狻緼、由曲線情況可知,機體由溫度為T1的環(huán)境進入到溫度為T2的環(huán)境時產熱和散熱量都增加,所以T2T1,A正確;B、進入溫度為T2的環(huán)境,短時間內B曲線上升比A曲線迅速,曲線A 表示產熱量,曲線B 表示散熱量,B錯誤;C、由圖示可知,ab是因為進入 T2 環(huán)境中散熱量增加所致,C正確;D、由圖示

14、可以看出,和T1相比,T2環(huán)境中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均高于T1環(huán)境,D正確。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體溫調節(jié)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掌握人體體溫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機理,識記人體體溫調節(jié)的具體過程及該過程中涉及到的機理,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7、D【解析】1、植物體細胞雜交和動物細胞融合的比較:項目細胞融合原理細胞融合方法誘導手段用途植物體細胞雜交細胞膜的流動性,(細胞的全能性)用酶解法去除細胞壁后誘導原生質體融合離心、電刺激、聚乙二醇等試劑誘導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獲得雜交植株動物細胞融合細胞膜的流動性用胰蛋白酶處理使細胞分散后,誘導細胞融合離心、電刺激、聚乙二醇、滅活病毒等試劑誘導

15、制備單克隆抗體的技術之一2、雜交瘤細胞的特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產生特異性抗體。3、體細胞核移植:又稱體細胞克隆,作為動物細胞工程技術的常用技術手段,即把體細胞移入去核卵母細胞中,使其重組并能發(fā)育為新的胚胎,這個胚胎最終發(fā)育為動物個體用核移植方法獲得的動物稱為克隆動物?!驹斀狻緼、離心、振動、電激等物理方法可促細胞融合,但是不能直接誘導植物細胞融合,植物細胞需要先去除細胞壁形成原生質體才能融合,A錯誤;B、制備人工種子,需要用完整植物細胞,借助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來實現(xiàn),不需用原生質體,B錯誤;C、能產生抗體的是漿細胞,骨髓瘤細胞不能產生抗體,C錯誤;D、核移植克隆的動物,需要供核一方和供質一方

16、(一般用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細胞的細胞質),其線粒體DNA來自供卵母體,D正確。故選D。8、C【解析】分析題圖:該實驗的自變量是赤霉索(GA3)和烯效唑與處理后的時間,因變量是光合速率,據(jù)此分析作答?!驹斀狻緼、實驗開始前進行預實驗是為進一步的實驗摸索出較為可靠的濃度探究范圍,以避免由于設計不當,盲目開展實驗,A正確;B、根據(jù)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對照組應不添加實驗變量,故應以清水組作為對照;按照實驗的無關變量一致原則,其它條件應與實驗組相同,B正確;C、兩重性是指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作用,與對照相比,出苗14天后后隨濃度升高,GA3對大豆幼苗生長均表現(xiàn)為促進,不能體現(xiàn)兩重性,C錯誤;

17、D、據(jù)實驗結果可知,在實驗濃度下,使用烯效唑的實驗組對于幼苗光合速率的提高均有促進效果,故適宜濃度的烯效唑能提高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D正確。故選C。【點睛】明確實驗設計的變量原則及兩重性的含義,并能結合題圖分析作答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二、非選擇題9、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固定在有機物中 1000 負反饋調節(jié) 大于12 cm 這樣的鯉魚植食性比例高 【解析】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yǎng)結構就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和信息傳遞,三者缺一不可?!驹斀狻浚?)藻類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生產者的

18、作用是把太陽能轉變?yōu)橛袡C物中的化學能(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固定在有機物中);按照圖中的食性比例分析寫出其食物網是;據(jù)圖可知,體長為1.2cm的鯉魚群體植食性比例為0.75,肉食性比例為0.25,即75%的同化量來自于藻類,25%的同化來自沼蝦,體長為1.2cm的鯉魚群體增加100kJ的能量,理論上至少需要藻類提供10075%20%+10025%20%20%=1000kJ的能量。(2)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jié);讓藻類的能量更多更快流向鯉魚,可讓鯉魚盡可能多的攝食藻類,據(jù)圖可知,投放到湖泊中的鯉魚體長大于1

19、.2 cm時,鯉魚植食性比例最高,肉食性比例最低?!军c睛】解答此題,可根據(jù)題干敘述構建食物網,根據(jù)圖中鯉魚的食物比例計算體長為1.2cm的鯉魚群體增加100kJ能量時至少需要藻類提供的能量。10、誘導其發(fā)生基因突變 固體 高壓蒸汽滅菌 紙層析 甘油管藏 醋酸桿菌(或“醋酸菌”) 乳酸菌 【解析】1、培養(yǎng)基按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yǎng)基、液體培養(yǎng)基、半固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常用高壓蒸汽滅菌法進行滅菌。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有無成型的細胞核?!驹斀狻浚?)工業(yè)上常用高產三孢布拉霉菌生產胡蘿卜素,為獲得該菌株的高產性狀,可采用紫外線照射,其目的是誘導其發(fā)生基因突變。為了篩選高產菌株,需選用

20、固體培養(yǎng)基,并在接種前,用高壓蒸汽滅菌法對培養(yǎng)基進行滅菌,以避免雜菌污染。 (2)用上述霉菌生產的胡蘿卜素可用紙層析法鑒定。(3)若要長期保存該菌種,常采用甘油管藏法。該細菌為原核生物,生產果酒的菌種主要是酵母菌,為真核生物,生產果醋的菌種主要為醋酸桿菌,為原核生物,生產腐乳的菌種主要是毛霉,為真核生物,生產泡菜的菌種主要是乳酸菌,為原核生物,所以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過程中使用的微生物與該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相似的有醋酸桿菌和乳酸菌。【點睛】本題結合產胡蘿卜素的菌株的篩選,考查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掌握不同培養(yǎng)基的用途、滅菌方式,識記菌種保存的方法、色素的鑒定方法等,難度不大

21、。11、營養(yǎng)級越高,有害物質含量越高(或有害物質a具有生物富集現(xiàn)象或有害物質a沿食物鏈放大) 2 自身的生長、發(fā)有和繁殖 Mt 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斗爭加劇等原因,使種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從而直接導致種群增長變緩(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解析】分析題中能量金字塔圖解,隨著營養(yǎng)級的提高,生物體內含有的有害物質a的濃度逐漸提高,說明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不易分解,呈現(xiàn)富集現(xiàn)象?!驹斀狻浚?)根據(jù)分析,圖示說明了營養(yǎng)級越高,有害物質含量越高(或有害物質a具有生物富集現(xiàn)象或有害物質a沿食物鏈放大)。(2)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時,種群數(shù)量一般為K/2,即環(huán)境容納量的一半。所以當燕鷗的種群密度為1200

22、3002=2只/hm2時,其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燕鷗的同化量除用于呼吸消耗之外,還用于自身的生長、發(fā)有和繁殖等生命活動。(3)結合題意可知,虹鱒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符合“J”型增長模式,即t月后種群數(shù)量的數(shù)學模型為Mt。由于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斗爭加劇等原因,使種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種群難以在較長時間內按此模型增長?!军c睛】注意:由于種群數(shù)量在K/2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因此保證生物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使捕獲后的種群數(shù)量維持在K/2,K值時種群數(shù)量最大,此時可獲得最大日收獲生物量。12、干旱,高鹽(逆境) 實驗組(逆境)植株OsPHDl基因的表達量高于對照(適宜條件)組 (需要一段已知OsPHD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作為標記基因(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人受體細胞) 農桿菌轉化 不能,有可能導入了不含OsPHDl基因的GFP載體 植物組織培養(yǎng) 植物體細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1、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