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設計原理-_第1頁
電線設計原理-_第2頁
電線設計原理-_第3頁
電線設計原理-_第4頁
電線設計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線設計原理制作日期:2008年11月11日1編者簡介工作經歷:上個世紀末開始在電線電纜行業(yè)摸爬滾打,至今已有9年有余,從一個不了解電線是怎么做出來的到如何設計將電線成本降至最低,性能發(fā)揮至最大,費了不少的功夫和時間,在這個行業(yè)內還覺得路很遠,知識永無止境,我還得堅持走下去! 2序言 電線設計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難的原因在哪里?是因為我們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沒有掌握設計的技巧.因為電線看似簡單,但涉及的安全及性能及工藝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太多,若是不掌握這些,電線是設計不好的.我們知道一件事情的成敗往往在于細節(jié),其實我們做電線設計工作的,若是設計不好,產品出現不良,那么往往是細節(jié)把握不夠.如何把

2、握細節(jié),那么請你從現在開始,先用心學,先入了門后我想你就知道你該如何設計好一款電線產品!3綱要第一節(jié).如何設計導體第二節(jié).如何設計絕緣第三節(jié).如何設計集合第四節(jié).如何設計屏蔽第五節(jié).如何設計外被第六節(jié).如何設計印字4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電源線一般依UL,IEC,JIS,GB等相關標準設計。(如:SVT、SJT、H05VV-F,H03VVH2-F、VCTF、RVV等)電腦周邊設備用線一般依UL ,CSA等相關標準設計。(如UL 1061、UL 2464、UL 2725等)特殊結構及特性標準。(如:USB 2.0,Serial ATA,IEEE 1284,IEEE1394,DVI ,HDMI等

3、)(各電線標準一般會規(guī)定導體尺寸,絕緣材質、厚度,外被材質、厚度,線材形狀等參數。)5通訊電纜一般采用銅材質作為導體,用以傳輸電流或電磁信號。常用銅導體可分為裸銅,鍍銅,銅包鋼,銅合金,銅箔絲等。裸銅-導體電阻小,易氧化鍍銅-抗氧化性增強鍍錫銅-抗氧化性增強,便于后續(xù)焊接鍍銀銅-導電性強,價格高,多用于射頻電纜及氟塑料高溫線銅包鋼-強度高,常用于架空電纜銅合金-強度高(銅中加入少量其它金屬)銅箔絲-抗彎折能力強,柔軟度高(將銅壓成薄片后包裹在彈性纖維上)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導體篇6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導體篇導體大小(Size):導體大小通常用AWG(American Wire Gaug

4、e)表示。AWG數是根據導體截面積(Cross-sectional Area)來定義的,AWG數越大,導體截面積越小,反之亦然。導體截面積常用mm2或Cmil表示。導體截面積的計算:S(mm2)=N*(d/2)2S(Cmil)=N*(d*39.37)2N-導體條數 d-單條導體直徑 -圓周率(3.14159)7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導體篇(續(xù))常用導體AWG數與截面積對應表:8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導體篇導體絞合(Strand):為提高導體強度,通常采取將多條銅 線絞合的方式。絞距( Length of Lay) :在絞線軸線方向一個完整螺旋線之間的距離。絞合銅線中單根銅線條數和直徑一般不

5、作規(guī)定,滿足截面積要求即可。(某些有特殊規(guī)定的電源線除外,如VDE等)9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導體篇(續(xù))單束束絞絞合銅導體最大絞距:(束絞:所有導體都依同一方向絞合)絞向:單線從下至上的方向向左 稱為左向,反之稱為右向。10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導體篇(續(xù))導體絞距的測量及絞合直徑的計算:導體絞距的測量:將絞合導體中的某條導體從一點開始按與絞向相反方向退扭10圈后到達另一點,兩點間的距離除以10即為絞距值。絞合直徑:D=N*1.155*d N-導體條數 d-單條導體直徑11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導體篇增強導體強度的方法:減小導體絞距導體絞合時加黃旦絲或尼龍絲填充 (如:為了增強線材的彎

6、曲測試性能,可從上述兩方面進行改善)12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絕緣篇絕緣(Insulation):常用絕緣材質有PVC(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SR-PVC(Semi-rigid PVC,半硬質PVC)、PP (Polypropylene,聚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Foam-PE、Foam-PE+Skin等。絕緣材質一般依線材電氣特性及相應安規(guī)標準確定。13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絕緣篇絕緣厚度(Thickness of Insulation):一般電線電纜標準會規(guī)定絕緣最小平均厚度(Min Average Thickness)和任意點最

7、小厚度(Min Thickness at Any Point)。(如:UL 1061規(guī)定絕緣材質為SR-PVC,最小平均厚度為9Mil(0.23mm)、任意點最小厚度為7 Mil(0.18mm)) - 1Mil=1Inch/1000=0.0254mm14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絕緣篇絕緣外徑(Diameter of Insulation):絕緣外徑D2=導體絞合外徑D+絕緣平均厚度t1*2 如UL 1061 28AWG電子線(Hook-up Wire): 導體絞合外徑D=N*1.155*d =7*1.155*0.127 =0.388mm 絕緣外徑D2 =絞合外徑D+絕緣平均厚度t*2 =0.3

8、88+0.23*2 =0.85mm15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集合篇集合時絞線方向一般不作規(guī)定(多為S向)。集合絞距設定為集合完成外徑的20-30倍。集合時,各芯線應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使集合后外觀圓整。若集合時外觀不圓整,允許加適量填充物填充,以保證線材圓整。為了防止外被與芯線粘連,可在兩者之間添加隔離物,即在集合時增加包帶。16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集合篇包帶(Wrapped Tape):棉紙-抗張強度及伸長較差,價格便宜透明麥拉-抗張強度及伸長較好,無屏蔽效果麥拉鋁箔-抗張強度及伸長較好,有屏蔽效果,但絕緣效果不及展翅鋁箔展翅鋁箔-抗張強度及伸長較好,有屏蔽效果,絕緣效果好,價格高17電線

9、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集合篇(續(xù))包帶(Wrapped Tape):包帶厚度用m(1 m=0.001mm)表示。 常用棉紙厚40 m、麥拉鋁箔厚20m透明麥拉厚30m、展翅鋁箔厚43m包帶寬度依集合外徑和重疊率而定。包帶寬度=集合外徑* *(1+重疊率)如:UL 2464 26AWG*7C鋁箔寬度為:D=(1.0*3)* *(1+25%)12mm(通常重疊率要求為25%,*(1+25%)4,所以一般將絞合外徑*4即為包帶寬度)18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集合篇集合外徑的計算:若集合芯線有兩種或以上不同外徑,集合外徑可用幾何圖形模擬算出。若集合芯線為相同外徑,集合外徑可用如下公式算出: 集合外徑D

10、3=芯線絕緣外徑D2*絞合系數 如:UL 2464 26AWG*7C集合外徑為: 集合外徑D3=芯線絕緣外徑D2*絞合系數 =1.0*3 =3mm19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集合篇多芯線集合排列規(guī)則及絞合系數表:20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屏蔽篇屏蔽就是為了減弱電磁場的干擾,利用金屬層將主串回路和被串回路隔開 。依要求抗干擾的強弱,可采用單屏蔽和雙屏蔽。單屏蔽一般采用包鋁箔屏蔽雙屏蔽一般采用包鋁箔后再加編織(或纏繞)屏蔽。21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屏蔽篇編織屏蔽( Braid Shield ):編織屏蔽可消除各個方向上的干擾, 屏蔽效果高,結構穩(wěn)定, 外觀圓整 屏蔽效果與編織率有關。編織率與

11、編織錠數、每錠股數、編織線直徑、編織目數及編織內線徑有關。編織率的計算(為編織角): Tg=2* *(D+2d)*P/(25.4*C) F=(N*P*d)/(25.4*Sin) =(2F-F2)*100%D-編織內線徑 d-編織線直徑P-目數 C-錠數 N-每錠股數22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屏蔽篇(續(xù))編織屏蔽( Braid Shield ):如:編織內線徑為1.6mm,編織16/5/0.10,7.99目,求編織率。 Tg=2 *3.14159*(1.6+2*0.1)*7.99/(25.4*16) =0.22234547 Sin= Tg/ (Tg2+1) = 0.2170536 F= (5*

12、7.99*0.1)/(25.4*0.2170536)=0.724629 =(2* 0.724629 0.724629 2)*100% =92.41% (目數為1 Inch(25.4mm)內編織菱形的個數)23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屏蔽篇纏繞屏蔽(Spiral Shield):纏繞銅線條數的計算: N=(D+d)* /d以上N為屏蔽率為100%時的銅線條數。屏蔽率=(實際纏繞銅線條數)/N*100% 如:纏繞內線徑為2.0mm,纏繞63/0.10,求屏蔽率。 N=(2.0+0.1)* 3.14159/0.1 =65 =(63/65)*100%=97% D-纏繞內線徑 d-纏繞線直徑24電線電纜

13、設計原理與技巧-外被篇外被(Jacket):常用外被材質有PVC(PolyVinyl Chloride)、PU(Polyurethane)、TPE(Thermo Plastic Elastomer)、TPR( Thermo Plastic Robber)等。外被材質一般依安規(guī)標準或客戶要求而確定。25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外被篇外被厚度(Thickness of Jacket):一般電線電纜標準會規(guī)定外被最小平均厚度(Min Average Thickness)和任意點最小厚度(Min Thickness at Any Point)。除此規(guī)定外,外被厚度的確定還應考慮實際生產能力。(如:UL

14、 2725規(guī)定外被最小平均厚度為9Mil(0.23mm)、任意點最小厚度為7 Mil(0.18mm),但實際生產時一般會超過此標準。) - 1Mil=1Inch/1000=0.0254mm26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外被篇外徑(Diameter of Jacket):完成外徑D4=集合外徑D3+包帶層厚度t2+屏蔽層厚度t3+外被平均厚度t4*2 如:UL 2464 26AWG*7C+AL+D+B(16/6/0.10T)線材完成外徑: 完成外徑D4=集合外徑D3+包帶層厚度t2+屏蔽層厚度t3+外被平均厚度t4*2 =1.0*3+0.25*4+0.10*4+0.76*2 5.1mm -包帶層厚度=包帶厚度*4 -屏蔽層厚度=編織銅線直徑*4(或 纏繞銅線直徑*2)27電線電纜設計原理與技巧-印字篇印字(Marking): AWM 1533 E201479 800C 30V 26AWG VW-1 CSA TYPE LL114039 AWM A/B I/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