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文中考綜合復(fù)習題及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1.gif)
![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文中考綜合復(fù)習題及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2.gif)
![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文中考綜合復(fù)習題及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3.gif)
![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文中考綜合復(fù)習題及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4.gif)
![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文中考綜合復(fù)習題及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516e8129c1253b4728cdb6ce617e355f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文中考綜合復(fù)習題及答案班級:姓名:說明:根據(jù)習題難易度,分A卷和B卷,B卷中選擇題知識點貫穿全六冊古文。一、A卷:夯實基礎(chǔ)類題型:【課下注釋默寫】【重點句子翻譯】【課內(nèi)簡答題】 二、B卷:能力提升類題型:【理解性默寫】【文言現(xiàn)象:通假字、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句式】【選擇題:知識點貫穿全六冊】【課外文言文 閱讀】目錄:一、第9課桃花源記二、第10課小石潭記三、第11課核舟記四、第21課莊子故事兩則北冥有魚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五、第22課禮記兩則雖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六、第23課馬說一、桃花源記A卷:夯實基礎(chǔ)一、重點課下注釋默寫:1、緣O2、【鮮美】o3、【落英
2、】o4、繽紛-5、異6、欲窮其林。窮,。7、林盡水源O8、仿佛L9、才通人10、豁然開朗11、儼然o12、【屬】o13、阡陌交通O14、相聞-15、悉16、黃發(fā)垂髻。垂髻,。17、乃o18、具-19、要20、咸o21、妻子-22、絕境-23、【遂與外人間隔】。遂、。間隔,。24、乃o25、【無論26、為具言-為、。27、【嘆惋】o28、延29【語云】o30、不足31、便扶向路扶,。向,。32、志33、及郡下。及,。34、【詣)】o35、【規(guī)】o36、【未果】37.尋o38、問津o津,。二、重點句子翻譯: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翻譯: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
3、甚異之。翻譯:3、復(fù)前行,欲窮其林。翻譯: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翻譯:5、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翻譯:6、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翻譯:7、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翻譯:8、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翻譯:9、不足為外人道也。翻譯: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翻譯:三、課內(nèi)簡答題:1、寫兩個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2、第一段帶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3、桃源人聽到漁人敘述外界的變化后,為什么“皆嘆惋”?4、當漁人離開時,桃源人為什么囑托“不足為外人道也”
4、?5、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6、作者陶淵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樣的一種社會理想?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條 件下能否得以實現(xiàn)?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寫:、描寫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從環(huán)境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 、描寫桃花源人生活、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桃花源人“遂與外人間隔”的原因: 、表明桃花源與外界間隔之久的句子是: 、表明桃花有人甘愿過隱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擾的句子是j、表現(xiàn)社會環(huán)境平靜的句子是:、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純樸的句子是: 、表現(xiàn)桃花源人安居樂業(yè)的句子是:五、文言知識積累:1、指出下列劃線詞語的用法,并解釋:芳草鮮美: 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 無論魏晉: 阡陌交通:
5、 不足為外人道也: 各復(fù)延至其家:便扶向路: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審其林:處處春之:未平:便攀還家:仿你若有光:2、一詞多義:乃:見漁人,乃大驚: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不足為外人道也: 尋:尋向所志;未果,尋病終: 之:漁人甚異之:具答之:處處志之:聞之:忘路之遠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其:欲窮其林:其中往來種作:得其船:舍:便舍船:屋舍儼然:遂:遂迷:遂與外人間隔:得:便得一山:得其船:3、判斷文言句式: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林盡水源。便舍船,從口入。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耍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24六、選擇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B.C.
6、D.欲窮其林悉如外人停數(shù)日,辭去未果,尋病終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悉以咨之蒙辭以軍中多務(wù)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2.下面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A.便舍船she屋舍儼然she)B.為外人道wei捕魚為業(yè)weiC.男女衣著zhuo便要還家yaoD.與外人間隔jian此中人語云yuA.便舍船,從口入B.復(fù)行數(shù)十步C.屋舍儼然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 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舍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項是()A.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B.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C.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D.此人
7、一一為具言所聞)B.問/今是何世D.后遂無問/津者.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A.武陵人/捕魚為業(yè)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遂與外人間隔(隔斷,隔絕)B.阡陌交通(互相通達)C.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竟然)D.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古今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錯相通B.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延:邀請C.不足.為外人道也足:值得 D.處處志之志:標記.下列
8、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論魏晉(不管)B.未果,尋病終(沒有實現(xiàn)) C.尋病終(不久)D.后遂無問津者(探訪) 10.對下面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B.便要還家(通“邀”,邀請)C.便扶向路(沿,順著)D.尋病終(尋找)1L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A.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都是同一樣式,很相像。)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代,更不必說魏朝晉朝了。)C.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D.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ù謇锶藝诟浪?/p>
9、道:“這個地方不值得 對外邊的人說啊。”12.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二段描寫了一幅理想時社會中的生活圖景,就是常說的“世外桃源”B.一進入洞口,眼前就出現(xiàn)了一個開闊敞亮的境界,這就是桃花源。C.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中的“乃大驚”寫出了桃花源人對陌生人的驚 異,顯示桃花源與世隔絕的久遠。D.桃源人告訴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原因是怕桃花源外世界的人擾亂他們的 生活。13.對文段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見漁人,乃大驚”,表明桃源中的人“來此絕境”時間久遠。B.桃源中的人“設(shè)酒殺雞作食”款待漁人,既表明他們生活富足,又表明他們熱 情好客。C.桃源中的人“設(shè)酒殺雞作食
10、”款待漁人,是怕漁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 秘密。D.這幾段文字通過寫漁人與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繪出作者心目中的“樂土”, 寄托他的社會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美好愿望。14.桃花源中的人聽了漁人“具言所聞,皆嘆惋”,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動亂黑暗而嘆惋。B.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過著痛苦生活而嘆惋。C.為漁人的顛沛流離而嘆惋。D.為桃花源外的世界戰(zhàn)亂頻繁、賦稅繁重、民不聊生而嘆惋。15.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A.文章為了吸引讀者,多處設(shè)置了懸念。B.文章開頭寫桃林的美好,是為了渲染神秘的氣氛,為下文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 墊。C.文章先寫漁人偶然進入了桃源,結(jié)尾又寫劉子驥尋而未
11、果,前后矛盾。D. “沿溪行,忘路之遠近”是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筆。16.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桃花源記的作者是唐朝詩人陶淵明。B.文章以漁人進出桃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序,平鋪直敘。C.作者在文中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 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但這樣的理想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D.結(jié)尾寫南陽劉子驥探訪桃源未果病終是為了暗示桃源是虛構(gòu)的。.下面對所選文段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著眼于“異”字,為下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作了鋪墊。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是寫桃花源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寫人物 的交談,都有一些生動可感的細
12、節(jié),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C.文中真實地描繪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人人勞作、 生活安定、風氣淳樸的現(xiàn)實社會。D.這篇文章記敘層次清楚,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氣呵成,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桃花源里,沒有剝削和紛擾,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歡樂,是古代理想 中的“大同社會”的形象體現(xiàn)。B.在聽了漁人對外界的介紹后,桃源人嘆惋不已,從上下文推知,他們發(fā)出的 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時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漁人不要把這里的情況告訴給外界,目的是希望遠離戰(zhàn)亂和苦難, 永不受打擾,繼續(xù)享受這寧靜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繪了桃花源里一幅鮮活的
13、人間生活的圖景,又極力表現(xiàn)它的似有似 無。尋覓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七、課外文言文閱讀:桓公自莒(2)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日:“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 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 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 柄(H),弗若也;忠信可結(jié)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zhí)杼 (fd)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 寡人中鉤,是以濱于死?!滨U叔對曰:“夫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 夫猶是也?;腹唬骸叭艉危?”鮑子對曰:“請諸魯。” 桓公使請諸魯, 如鮑
14、叔之言。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逆之于郊,而與之坐而問焉。注釋:莒(訕):春秋時諸侯國國名,今山東莒縣。鮑叔:名叔牙,齊國 大夫。他和管仲是同鄉(xiāng)好友,鮑叔牙跟隨齊桓公,管仲效命于公子糾。齊桓公和 公子糾爭奪齊國王位,管仲曾經(jīng)設(shè)計殺害齊桓公。公子糾失敗后,管仲逃到魯 國。宰,官名,相當于宰相。法:示范。杼(fU)鼓槌,用來擊鼓的工具。鉤,帶鉤,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豆類的掛鉤。濱,能“瀕”,臨近, 瀕臨。 動:行動,這里是效力的意思。 宥(y6u):寬宥,饒恕。 釁:通“熏”,熏香,表示敬重。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君加惠于臣()夫為其君動也()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腹攒旆从邶R,
15、使鮑叔為宰。譯文: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于死?!弊g文:.通讀全文,根據(jù)自己的認識,說說鮑叔是一個怎樣的人?答:參考答案A卷:夯實基礎(chǔ)一、重點課下注釋默寫:1、【緣】沿著,順著。2、【鮮美】新鮮美好。3、【落英】落花。4、繽紛繁多的樣子。5、異驚異,詫異。這里是“對感到驚異”的意思。6、欲窮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窮,盡。7、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8、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9、才通人儀容一人通過。才,僅僅、只。10、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敞亮。11、【儼然】整齊的樣子。12、【屬】類。13、【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
16、田間小路。14、【相聞】可以互相聽到。15、【悉】全,都。16、【黃發(fā)垂髻】指老人和小孩。黃發(fā),舊說是長壽的特征,用來指老人。乖髻,垂下來的頭發(fā),用來指小孩。17、【乃】于是,就。18、【具】詳細。19、要同“邀”,邀請。20、【咸】全、都。21、【妻子】妻子兒女。22、【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23、遂與外人間隔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述、外是、就。間隔,隔絕、 不通音訊。24、乃竟然,居然。25、無論不耍說,更不必說。26、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詳細地說出。為、對、向。27、【嘆惋】感嘆。28、【延】邀請。29、語云告訴(漁人)說。30、【不足】不值得,不必。31、便扶向路就順著舊路(回去)
17、。扶,沿著、順著。向,先前的。32、【志】做記號。33、【及郡下】到了郡城。及,至及 郡,指武陵郡、34、【詣)】拜訪。35、規(guī)打算,計劃。36、【未果】沒有實現(xiàn)。37、尋隨即,不久。38、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二、重點句子翻譯: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翻譯:沿著小溪劃船,往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翻譯: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和草 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3、復(fù)前行,欲窮其林。翻譯:又向前劃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1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翻譯: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 類。5、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翻譯:村里面的人,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 世人。6、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翻譯:就把漁人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里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 客人,都來打聽消息。7、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翻譯:白已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 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8、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19、,無論魏晉。翻譯: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 和晉朝了。9、不足為外人道也。翻譯:不值得對外界的人說?。?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翻譯: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三、課內(nèi)簡答題:1、寫兩個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世外桃源、豁然開朗、怡然白樂。2、第一段帶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答: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氣氛,也為桃花源的美好作鋪墊。3、桃源人聽到漁人敘述外界的變化后,為什么“皆嘆惋”?答:外界變化大,社會黑暗,戰(zhàn)亂頻繁,人民生活痛苦,長時間與世隔絕。4、當漁人離開時,桃源人為什么囑托
20、“不足為外人道也”?答: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這個絕境,避免戰(zhàn)亂,不想讓外人知道,打擾了他 們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5、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答: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純樸,熱情好客,生活富足,沒有階級壓迫,沒有剝削, 沒有戰(zhàn)亂之苦。6、作者陶淵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樣的一種社會理想?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條 件下能否得以實現(xiàn)?答:理想的社會: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白給白足,和平恬靜的社會。 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在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 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寫: 、描寫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夾岸
21、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 美,落英繽紛。、從環(huán)境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描寫桃花源人生活、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黃發(fā)垂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人“遂與外人間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表明桃花源與外界間隔之久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表明桃花有人甘愿過隱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擾的句子是:不足為外人道 也。、表現(xiàn)社會環(huán)境平靜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純樸的句子是: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余 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xiàn)桃花源人安居樂業(yè)的句子是:其中
22、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五、文言知識積累:1、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并解釋:芳草鮮美:古今異義,新鮮美好。 妻子邑人:古今異義,妻子兒女。 來此絕境:古今異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無論魏晉:古今異義,不耍說,更不必說。 阡陌交通:古今異義,交錯相通。 不足為外人道也:古今異義,不值得,不必。 各復(fù)延至其家:古今異義,邀請C便扶向路:古今異義,沿著、順著, 漁人甚異之:意動用法,“對感到驚異”。 復(fù)前行:名詞作狀語,向前, 欲下其林:詞類活用,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處處有之: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做標記。未平: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實現(xiàn)。便攀還家:通
23、假字同“邀”,邀請。傷便若有光:古今異義,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242、一詞多義:乃:見漁人,乃大驚:于是,就。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竟然。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動詞,作為。 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尋: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未果,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之:漁人甚異之:代詞,見到的景象。具答之:代詞,桃花源中人的問題。處處志之:助詞,補足音節(jié)。聞之:代詞,這件事。忘路之遠近:結(jié)構(gòu)助詞“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指示代詞“這”。 其:欲窮其林:代詞,那。其中往來種作:代詞,那。得其船:代詞,他的。舍:便舍船:動詞,舍棄。屋舍儼然:名詞,房屋。遂:遂
24、迷:終于,竟,竟然。遂與外人間隔:是,就。得:使得一山:出噩 得其船:找到。3、判斷文言句式: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判斷句。林盡水源。省略句,省略介詞。林盡(于)水源便舍船,從口入。省略句,(漁人)便舍船。問所從來,具答之:省略句,問(其,之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省略句,(村人)便耍(食人)還家, 六、選擇題:.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B )A.欲窮其林B.悉如外人C.停數(shù)日,辭去 D.未果,尋病終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悉以咨之蒙辭以軍中多務(wù)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解析】A窮盡;貧困。B都;都。C告別,告辭;推辭。D不久;尋找。.下面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
25、(B )A.便舍船she屋舍儼然she B.為外人道wei 捕魚為業(yè)weiC.男女衣著zhu6 便要還家yGo D.與外人間隔jidn此中人語云y。【解析】A便舍船shS屋舍儼然shdC便要還家yao D此中人語云ytiA.便舍船,從口入B.復(fù)行數(shù)十步C.屋舍儼然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 B )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 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舍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解析】A進入;收入。C名詞,“房屋”;動詞“舍棄” o D的;到去。.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項是(A )A.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B.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C
26、.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D.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解析】B (村中人)見漁人,問(漁人)所從來。C (漁人)及郡下。D此人一 一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聞。.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武陵人/捕魚為業(yè)B.問/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后遂無問/津者【解析】D后/遂無問津者.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遂與外人間隔(隔斷,隔絕)B.阡陌交通(互相通達)C.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竟然)D.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解析】B古今異義,交錯相通。.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古今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D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中
27、間力拉崩倒之聲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解析】ABC都是古今異義。D古今同義。.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錯相通B.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延:邀請C.不足.為外人道也足:值得D.處處志之志:標記【解析】D名詞用作動詞,做標記。.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無論魏晉(不管)B.未果,尋病終(沒有實現(xiàn)) c.尋病終(不久)D.后遂無問津者(探訪)【解析】A古今異義,不要說,更不必說。10.對下面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D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B.便要還家(通“邀”,邀請)C.便扶向路(沿,順著)D.尋病終(尋找)【解析】D
28、不久。1L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A )A.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都是同一樣式,很相像。)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 知道有過漢代,更不必說魏朝晉朝了。)C.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D.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ù謇锶藝诟浪溃骸斑@個地方不值得 對外邊的人說啊?!薄窘馕觥緼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12.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 )A.第二段描寫了一幅理想時社會中的生活圖景,就是常說的“世外桃源”B.一進入洞口,眼前就出現(xiàn)了一個開闊敞亮的境界,這就是桃花源。C.
29、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中的“乃大驚”寫出了桃花源人對陌生人的驚 異,顯示桃花源與世隔絕的久遠。D.桃源人告訴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原因是怕桃花源外世界的人擾亂他們的 生活?!窘馕觥緽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13.對文段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 “見漁人,乃大驚”,表明桃源中的人“來此絕境”時間久遠。B.桃源中的人“設(shè)酒殺雞作食”款待漁人,既表明他們生活富足,又表明他們熱 情好客。C.桃源中的人“設(shè)酒殺雞作食”款待漁人,是怕漁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D.這幾段文字通過寫漁人與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繪出作者心目中的“樂土”,寄托他的社會理想,反映廣大人
30、民的美好愿望?!窘馕觥緾說明桃花源中人熱情好客。.桃花源中的人聽了漁人“具言所聞,皆嘆惋”,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o A.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動亂黑暗而嘆惋。B.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過著痛苦生活而嘆惋。C.為漁人的顛沛流離而嘆惋。D.為桃花源外的世界戰(zhàn)亂頻繁、賦稅繁重、民不聊生而嘆惋?!窘馕觥緽他們與世隔絕時間長,外界變化大;嘆惋桃花源外戰(zhàn)亂頻繁、社會黑 暗,人們生活痛苦。.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C )A.文章為了吸引讀者,多處設(shè)置了懸念。B.文章開頭寫桃林的美好,是為了渲染神秘的氣氛,為下文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C.文章先寫漁人偶然進入了桃源,結(jié)尾又寫劉子驥尋而未果,前后矛盾。D. “沿溪行,
31、忘路之遠近”是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筆?!窘馕觥緾表達桃花源亦真亦幻,有神秘氣息,同時暗示桃花源只是理想中的美 好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16.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桃花源記的作者是唐朝詩人陶淵明。B.文章以漁人進出桃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序,平鋪直敘。C.作者在文中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 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但這樣的理想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D.結(jié)尾寫南陽劉子驥探訪桃源未果病終是為了暗示桃源是虛構(gòu)的?!窘馕觥緼陶淵明是晉朝。.下面對所選文段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著眼于“異”字,為下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作了鋪墊。B
32、.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是寫桃花源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生動可感的細節(jié),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C.文中真實地描繪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人人勞作、生活安定、風氣淳樸的現(xiàn)實社會。D.這篇文章記敘層次清楚,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氣呵成,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窘馕觥緾描繪的場景是作者想象的、虛構(gòu)的。.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桃花源里,沒有剝削和紛擾,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歡樂,是古代理想 中的“大同社會”的形象體現(xiàn)。B.在聽了漁人對外界的介紹后,桃源人嘆惋不己,從上下文推知,他們發(fā)出的 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時光易逝。C.桃
33、源人希望漁人不要把這里的情況告訴給外界,目的是希望遠離戰(zhàn)亂和苦難, 永不受打擾,繼續(xù)享受這寧靜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繪了桃花源里一幅鮮活的人間生活的圖景,又極力表現(xiàn)它的似有似 無。尋覓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解析】B嘆惋是他們與世隔絕時間長,外界變化大;嘆惋桃花源外戰(zhàn)亂頻繁、 社會黑暗,人們生活痛苦。七、課外文言文閱讀:桓公自莒(2)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日:“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 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 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H),弗若也;忠信可結(jié)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
34、法于四方,弗若也;執(zhí)杼 (fU)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于死?!滨U叔對曰:“夫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 夫猶是也?;腹唬骸叭艉?? ”鮑子對曰:“請諸魯。” 桓公使請諸魯, 如鮑叔之言。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逆之于郊,而與之坐而問焉。注釋:莒(訕):春秋時諸侯國國名,今山東莒縣。鮑叔:名叔牙,齊國 大夫。他和管仲是同鄉(xiāng)好友,鮑叔牙跟隨齊桓公,管仲效命于公子糾。齊桓公和 公子糾爭奪齊國王位,管仲曾經(jīng)設(shè)計殺害齊桓公。公子糾失敗后,管仲逃到魯 國。宰,官名,相當于宰相。 法:示范。杼(fii)鼓槌,用來擊鼓的工具。 鉤,帶鉤,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
35、所系腰豆類的掛鉤。濱,能“瀕”,臨近, 瀕臨。 動:行動,這里是效力的意思。 宥(y6u):寬宥,饒恕。 釁:通“熏”,熏香,表示敬重。.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君加惠于臣(給予恩惠)夫為其君動也(他的)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腹攒旆从邶R,使鮑叔為宰。譯文:齊桓公從莒國返回到齊國,讓鮑叔做宰相。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于死?!弊g文:齊桓公說:“管仲曾用箭射中了我的腰鉤,因此險些使我喪命?!?通讀全文,根據(jù)自己的認識,說說鮑叔是一個怎樣的人? 3 答:鮑叔是一個大公無私,一心為國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二、小石潭記A卷:夯實基礎(chǔ)一、重點注釋默寫:1、篁竹2、【如鳴SI環(huán)WL 環(huán),o3
36、、【心樂之】o4、【水尤清冽】尤,O5、全石以為底o6、卷石底以出樂,7、氐1 o8、堪o9、翠蔓o10、【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O11、【可百許頭】O 可,O許,O 12、【若空游無所依】O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O 7散,O14、【怡然。15、俶爾遠逝o俶爾,o16、翕忽o17、【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O18、犬牙差互O19、凄神寒骨O20、悄愴幽邃。悄愴,O邃,O21、清o22、【隸而從】o23、二小生o二、重點句子翻譯: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翻譯:2、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城,為嶼,為蟆,為巖。翻譯:3、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參差披拂。翻譯
37、:4、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翻譯: 5、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翻譯: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翻譯:7、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翻譯:8、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翻譯:9、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翻譯:三、課內(nèi)閱讀理解:1、柳宗元(773-819),字,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文學 家,“之一。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xiàn)了 “小石潭”的什么特點?3、本文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采用了怎樣的手法?4、本文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5、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段又
38、寫“悄愴幽邃” ?6、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么修 辭方法?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寫:、文中側(cè)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游,面對如此美景,遭 貶而游歷于此處的柳宗元卻感到: 、小石潭記中寫出潭中石頭形態(tài)各異的語句是:、寫出小石潭源頭悠遠、兩岸彎曲的語句是: 、小石潭記中表現(xiàn)溪水蜿蜒曲折的語句是:、寫游魚自由輕靈游動的姿態(tài)的句子是:五、文言知識積累:1、一詞多義可: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久居: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隸而從者:清:水尤清冽:以其境過清:差:參差披拂:其岸勢
39、犬牙差互:見:下見小潭:明滅可見:樂: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以以其境過清:卷石底以出:全石以為底:而乃記之而去:隸而從者:潭西南而望:游皆若空游無所依:同游者24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竹樹環(huán)合:為全石以為底:為巖:2、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并解釋: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樂(R)之:下見小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潭西南而望:斗(dGu)折蛇行:其岸勢犬牙差(cl)互:凄神寒骨: 俶爾遠逝。六、選擇題:如唱佩環(huán)。申而從者。似與游者相樂。. 崔氏二個生:_ 乃記之而去:_ 不可久盾:潭中魚可百許頭: 影卷石上:潭中魚可百呼頭: 你舉不動:3、判斷文言句式: 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如鳴佩環(huán):乃記之
40、而去: 斗折蛇行:以其境過清:_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心樂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過清(以:因為)D.乃記之而去(乃:于是,就)2、選出與“怡然不動”中的“然”字用法不同的一項()A、人恒過,然后能改 B、然則何時而樂耶C、屋舍儼然D、吳廣以為然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A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B、影布石上(映)C、斗折蛇行(像蛇爬行一樣)D、不可久居(居?。?、對下列語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或異二者之為B.處江湖之遠C.微斯人,吾誰與歸D.以其境過清譯:不同于以上兩種行為。譯:住在僻遠的江湖上。譯:沒有這種人,我
41、追隨投奔誰呢?譯:這里的環(huán)境有青青的草。5、選出與“以其境過清”中的“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項():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以物喜 C、徒以有先生也 D、以光先帝遺德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全石以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潭中魚可百許頭/雜然相許 C.不可久居/居數(shù)月,典馬將胡駿馬而歸 D.乃記之而去/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伐竹取道/齊師伐我 B.以其境過清/咨臣以當世之事 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許 D.隸而從者/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8、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下列句子,有誤的一項是()A.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42、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B.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潭中的魚大約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無所依靠。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向潭西南望過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樣曲曲折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 能看見。D.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知道源頭在哪里。9、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都邑之勝境/無絲竹之亂耳 B.以裨形勝/以中有足樂者 C.乃疏鑿蕪穢/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D,以其境過清/其真無馬也 10、下列句子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潭中魚可百許頭(足夠、足有)B.怡然不動(呆呆的樣子
43、)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樣曲折)D.悄愴幽邃(憂傷的樣子) 11、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二自然段寫潭中游魚的姿態(tài)和情趣。.第三自然段寫小石潭險峻的岸勢和源頭。C.第四自然段寫潭的四周環(huán)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隨景而變,由樂而憂。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忽然) .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以為樂) C.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年輕人) D.以其境過清(認為,以為) 13、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解釋正確的一項是()微斯人乃記之而去離開B.探求走了D.請求沒有冷清離開一點點冷清離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以其境過清A.探求稍微冷清C.請教沒有清白1
44、4、辨析下面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詞義不相同的一項是()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不可久居 B.是進亦憂,退亦憂/是天時不如也 C.乃記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鳥樂D.或異二者之為/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15、請選出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A.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相與步于中庭 B.心樂之/念無與為樂者 C.近岸,卷石底以出/以其境過清 D.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庭下如積水空明 16、下列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暮寢而思之/荊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B.前人之述備矣/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C.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以塞忠諫之路 D.其真無馬邪/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己也 17、下列各組句
45、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乃記之而去/公退之暇B.其岸勢犬牙差互/待其酒力醒 C.潭西南而望/野芳發(fā)而幽香D.以其境過清/以中有足樂者 18、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進亦憂退亦憂B.謹食之,時而獻焉/食之不能盡其材 C.若毒之乎/皆若空游無所依D.彈其地之出/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19、下列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斗折蛇行B.伐竹取道/齊師伐我 C.明滅可見/庭下如積水空明D.不可知其源/臨近水源,使得一山 20、下列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作者把地處幽僻的小石潭作為描寫對象,意在借荒遠之景,寓貶謫之怨,傾抑 郁之情。B.
46、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鳴佩環(huán)的水聲、參差披拂的青樹翠蔓、空游無依 的魚兒、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樹環(huán)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繪就成一幅美妙的圖畫。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采用了移步 換景的寫法。D.本文語言凝練。寫卷石的形態(tài)各異,僅用了 “妖” “嶼” “崎” “巖”四字刻 畫;寫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 “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寫環(huán)境的清新和心緒 的煩躁,僅用了 “過清”二字加以揭示。21、下列對內(nèi)容的理解有錯的一項是()A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了寂寞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 氣氛,抒發(fā)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B、本文按游覽的順
47、序來寫:發(fā)現(xiàn)小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潭中氣氛一一小潭源流。C、寫岸上景物,采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luò)搖綴” 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tài),寥寥數(shù)語,寫得宛如圖畫。D、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游無所依” 一句,既正面寫 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cè)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七、課外文言文閱讀:黃州快哉亭記蘇轍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 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 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風云開闔。晝則舟楫出沒于 其前,夜則魚龍
48、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 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 之舍,皆可指數(shù),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 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鷲,其風流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 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 ” 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 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 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
49、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收會 計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工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 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 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 烏睹其為快也哉!選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注】會計:指征收錢谷之事。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獨大王之雄風耳 獨:僅僅B.而人有遇不遇之變 遇:遇到C.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窮:窮盡D.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勝:經(jīng)得起2.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亭子命名為“快哉”原因的一組是 ( )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
50、目而足 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變 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 其風流 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 TOC o 1-5 h z A .B .C .D.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 “快哉亭”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命名“快哉亭”的原因。B.第二自然段寫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見到的讓人感到愉快歡樂的長江美景、山 川草木及故城遺跡。C.第三自然段寫楚襄王的故事是為了說明君王富貴者的那種快樂,不是普通百 姓所能共享的。D.文章最后寫張夢得不以貶謫為患,表達了作者對他遭“不遇之變”而自放山 水之間的曠達行
51、為的贊許之情。.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2)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 勝以自適也哉!參考答案A卷:夯實基礎(chǔ)一、重點注釋默寫:1、【篁竹】竹林。2、【如鳴琳I環(huán)】好像佩帶的珊I環(huán)碰撞 發(fā)出的聲音。珊I、環(huán),都是玉飾。3、【心樂之】心情為之高興。樂,以. 為樂。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尤,格 處。5、【全石以為底】以整塊的石頭為底。6、1卷石底以出】石底周邊部分翻卷 過來,露出水而。7、【土氐】水中高地。8、堪不平的巖石。9、【翠蔓】翠綠的藤蔓。10、【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蒙蓋纏繞, 搖
52、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11、【可百許頭】約有一百來條。可, 大約。許,表示約數(shù)。12、【若空游無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動, 什么依靠也沒有。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照到 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澈, 穿透。14、怡然靜止不動的樣子。15、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俶爾,忽然。16、【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17、【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 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時隱時現(xiàn)。18、【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 不齊。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涼,寒氣 透骨。20、【悄愴幽邃】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悄愴,憂傷。邃,遂。21、【清】凄清。二、重點句子翻譯:
53、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 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翻譯: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 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 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 里感到高興。2、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為城,為嶼,為夠,為巖。翻譯: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 方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而,成為 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 等各種不同的形狀。3、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翻譯: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 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4、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翻譯: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 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
54、光 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TT 上。5、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三、課內(nèi)閱讀理解:22、【隸而從】跟隨著同去。23、【二小生】兩個年輕人。似與游者相樂。翻譯: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 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 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翻譯:卜句小一潭的西南方中去,看到溪 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 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7、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翻譯: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 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8、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翻譯:我坐在譚邊,I四面
55、環(huán)繞介抱著竹 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 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 彌漫著憂傷的氣息。9、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 去。翻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 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 了。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唐代文學家,“鹿宋八大家之一。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xiàn)了 “小石潭”的什么特點?答:木文是按游覽的先后順序來寫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現(xiàn)了 “小石潭”石奇、 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huán)境凄清的特點。3、本文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采用了怎樣的手法?答: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潭水源流、潭上氣氛。移步換景。4、本文
56、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答: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依此寫了水、竹、石、樹、魚、溪流六種景物,這樣 安排使文章井然有序,使讀者一目了然。5、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段又寫“悄愴幽邃” ?答:因為作者參與改革失敗后被貶,心中憤懣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調(diào)。寄情 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但歡樂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 情又會流露出來。6、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 形容它像蛇行
57、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寫: 、文中側(cè)而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游,面對如此美景,遭 貶而游歷于此處的柳宗元卻感至U: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中寫出潭中石頭形態(tài)各異的語句是:為城為嶼,為堪為巖。、寫出小石潭源頭悠遠、兩岸彎曲的語句是: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6、小石潭記中表現(xiàn)溪水蜿蜒曲折的語句是: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寫游魚自由輕靈游動的姿態(tài)的句子是:潭中魚
58、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五、文言知識積累:1、一詞多義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不可久居:可以,能夠。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隸而從者:跟隨。清: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過清:凄清,冷清清。差:參差披拂:長短不一。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動詞。見:下見小潭:看見。明滅可見:看見,動詞。樂:心樂之:以為樂,以容詞的意動用 法。似與游者相樂:逗樂,嬉戲。以以其境過清:因為。卷石底以出:等廣而的用法,表修飾。全石以為底:把J乃記之而去:不譯,表順接關(guān)系。隸而從者:不譯,表修飾關(guān)系。潭西南而望:不譯,表修飾關(guān)系。游皆若空游無所依:游動。同游者:游覽。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玉環(huán)。竹樹環(huán)合:環(huán)繞。為全石以為
59、底:作為。為巖:成為。2、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并解釋:從小丘西行白二十步:名詞作狀語,向 西。心樂(R)之:形容詞意動用法, “以為樂”。下見小潭:名詞作狀語,向下。 皆若空游無所依: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日光下澈:名詞作狀語,向下。潭西南而望: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斗(ddu)折蛇行:名詞作狀語,“像 北斗星一樣”“像蛇一樣”。其岸勢犬牙差(ci)互:名詞作狀語, “像狗的牙齒一樣”。凄神寒骨:形容詞使動用法,“使 凄涼” “使寒冷”。俶爾遠逝。名詞作狀語,向遠處。 如睜佩環(huán)。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 音O事而從者。名詞作動詞,跟著。 似與游者相樂。形容詞作動詞,玩 To崔氏二個生:古今異義,
60、古義:年 輕人。今義:指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乃記之而舉 古今異義,古義:離 開。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不可久年:古今異義,古義:停留。 不可久居;今義:住。潭中魚可百許頭:古今異義,古義: 大約C今義:能愿動詞,可以。 影勺石上:古今異義,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潭中魚可百葉頭:古今異義,古意: 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現(xiàn)在用法 的“來”。今義:允許。你然不動:古今異義,古義:呆呆 的樣子。今義:癡呆或深思的樣子。3、判斷文言句式:全石以為底:倒裝句,賓語前置。卷石底以出:倒裝句,謂語前置。如鳴佩環(huán):倒裝句,謂語前置。正確 語序:如佩環(huán)鳴。乃記之而去:省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金剛石膜-聲表面波器件(SAW)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絕緣材料:絕緣套管項目提案報告模范
- 2025年個體經(jīng)營物流配送協(xié)議
- 2025年耐高溫可加工陶瓷項目立項申請報告
- 2025年發(fā)泡消泡劑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
- 2025年授權(quán)代理業(yè)務(wù)綜合合同范本
- 2025年建筑器材租賃合同標桿
- 2025年倉儲物流服務(wù)合作協(xié)議合同
- 2025年工業(yè)外包合同中的環(huán)境管理措施
- 2025年城市綠化養(yǎng)護服務(wù)合同文本
- 《建筑施工圖設(shè)計》課件-建筑施工圖平面圖
- 貴州省銅仁市2024年中考英語模擬試卷(含答案)
- DB43-T 2939-2024 醬腌菜咸胚中亞硝酸鹽的測定頂空-氣相色譜法
- 藥品不良反應(yīng)監(jiān)測工作制度及流程
- 護士延續(xù)注冊體檢表
- MOOC 中外鐵路文化之旅-華東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運維綜合實》課件-通信設(shè)備接地線接頭制作
- 國際標準《風險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2023年4月自考00808商法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高中物理 選修1 第四章 光(折射反射干涉衍射偏振)(2024人教版)
- 中醫(yī)外科瘡瘍病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