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與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1頁
“百家爭鳴”與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2頁
“百家爭鳴”與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3頁
“百家爭鳴”與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4頁
“百家爭鳴”與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新課標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樣出現(xiàn)和形成的?它怎樣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成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變的? 第 1 課 第 2 課 第 3、4 課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含義:數(shù)量多: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農(nóng)家、小說家等十家。“百家”: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各階層根據(jù)他們利益,對宇宙萬事萬物作出解釋,通過著書立說,廣收門徒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盃庿Q”:2、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道:老子、莊子儒:孔子、孟子、荀子墨:墨子法:韓非子3、出現(xiàn)原因:井田制崩潰,封建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1)經(jīng)濟:(物

2、質條件)(2)政治:諸侯紛爭,新的統(tǒng)治者未有絕對權威,思想束縛弱(3)階級關系:“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私學興起,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輿論陣地)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的反映。 (1)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形成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 (2)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4、意義:創(chuàng)立:孔子發(fā)展:孟子和荀子子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享年73歲。五十多歲時成為政府高官,取得相當大的成績。55歲左右仕途失意,官閑居家。之后長期周游列國,意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然而屢遭冷遇。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廟“天下第一家”,是孔子

3、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孔府1、孔子(1)思想: 哲學:A、 “仁” (核心)子曰:“仁者愛人?!奔核挥鹗┯谌俗釉唬骸叭收呦入y而后獲,可謂仁矣。” 互相愛護,融洽相處,要待人寬容 B、人性論:性相近,習相遠。側重心理情感和道德標準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政治: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闭撜Z為政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顏淵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A、以德治民。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進步)B、克己復禮,恢復周禮,維護等級制度。(保守)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自行束修十條干肉以上,吾

4、未嘗無誨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論語為政);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教育:A、有教無類B、重視對文化典籍的整理文學貢獻:其言論論語,編訂整理出詩、書、禮、易、樂、春秋等。 1988年全世界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討論新世紀世界的前途,他們竟然都得到這樣的結論,認為21世紀人類要過和平幸福的生活,就應該回到2500年前中國的孔子哪里去吸取智慧。2、歷史地位: A、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B、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發(fā)展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C、

5、在世界思想文化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 “仁政” “民貴君輕”(民本思想) 倫理觀:“性本善”A、“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人人皆有善端?!?、孟子(1)思想主張:“亞圣”僅僅是對孔子“仁”的繼承嗎?3、 荀子的思想A、“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C、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D、“天行有常,不為堯舜,不為桀亡”。(1)思想主張: “仁義”和“王道” “君舟民水” 倫理觀:“性本惡” 樸素的唯物思想:

6、天行有常思考3:比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異同孔子孟子荀子同異愛人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義民貴君輕君舟民水性善論性惡論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論思辨提升1孔子提出“克己復禮”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以及恢復周禮 從中可知其思想所代表什么階級的利益?代表沒落舊貴族利益思辨提升2孟子提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 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從中可看出其思想最終目的是?孟子提出“民貴君輕”代表了什么階級利益?維護封建制度新興地主階級利益思辨提升3荀子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以下思想吸收了哪家學派思想,而又有何發(fā)展?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以禮治國,強調制裁“君舟民水”觀念代表了

7、什么階級利益?道家思想,但認為人掌握自然規(guī)律后能為人民服務。新興地主階級利益儒家思想,但強調用禮法制裁道家和法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思想主張:道 家法家 集大成者: 韓非子思想主張: 戰(zhàn)國時期代表:莊子思考5: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除了儒家流派形成發(fā)展之外,還有成長起來的道家和法家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概述道法兩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思考5: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除了儒家流派形成發(fā)展之外,還有成長起來的道家和法家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概述道法兩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三、道家 A、世界萬物的本原是 “ 道 ”1、老子道是先天地生,無聲無息, 生天地萬物。哲學思想(1

8、)思想(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B、 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斷轉化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無有政治主張: A、無為而治(反對禮治,法治,反對新興地主階級的“有為”主張) 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B、提倡恢復到小國寡民的狀態(tài)。倫理觀: 順其自然,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是一種悲觀消極的人生觀,代表了沒落舊貴族的利益2. 莊子A、自然天道觀 : 天地萬物由道派生生而不有,學而不恃,長而不宰。生而不有,學而不恃,長而不宰。生而不有,學而不恃,長而不

9、宰。(1)思想B、政治 :無為而治C、哲學:相對主義觀 事物相對 好壞、正誤、高低沒有絕對界限。人生如夢,反對一切進步 沒落奴隸主貴族的代表學派代表主要內容影響道家老子“道”是萬物的本源;“無為而治”。中國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學派,對中國古代文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莊子天道與自然無為;認為做到“齊物”就可以達到“逍遙”境界。(2)申不害 ,為了防備大臣操縱權力、玩弄法柄建議最高統(tǒng)治者必須用術,君主應以“獨視”、“獨聽”、“獨斷”的手段來實行統(tǒng)治(4)李悝,他收集當時諸國刑律,編成法經(jīng)6篇。(1)商鞅 ,在秦實行兩次變法主張用嚴刑重罰以杜絕犯四、法家(3)慎到 ,是法家中強調“勢”治的一派,主張君主

10、可以“握法處勢”,“無為而治天下”。1、代表人物:2、韓非思想 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zhí)也 君執(zhí)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制也;勢者,勝眾之資也。A、以法治國,法、術、勢相結合 法不阿貴。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伞H耸乐?,因為之備。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B、歷史是發(fā)展的,統(tǒng)治者應因時而變C、鞏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迎合大一統(tǒng)專制國家發(fā)展趨勢封建地主階級要求積極進取的風貌代表作:墨子五、墨家墨子墨子(約前468前376),墨家創(chuàng)始人,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戰(zhàn)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饑寒而死者,不可勝數(shù)。尚賢者,政之本也。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 墨子1、思想主張:兼愛 非攻 尚賢 尚節(jié)法家韓非子認為歷史是發(fā)展的,主張變法革新。主張以法治國,法、術、勢結合,建立君主專制中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