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實踐與探索:“登臨詩”群詩整合課堂實錄_第1頁
語文新課標實踐與探索:“登臨詩”群詩整合課堂實錄_第2頁
語文新課標實踐與探索:“登臨詩”群詩整合課堂實錄_第3頁
語文新課標實踐與探索:“登臨詩”群詩整合課堂實錄_第4頁
語文新課標實踐與探索:“登臨詩”群詩整合課堂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新課標實踐與探索:“登臨詩”群詩整合課堂實錄以“登臨詩”為聚焦點,從詩畫分享入課,楊老師帶著學生析讀、品讀、悟讀從而望天地、見眾生、曉自我。聽課的過程也是“登臨”的過程,在楊老師的課堂上,多重朗讀設計,多維問題推進,讓學生的思維拾階而上。連結、融合、化用,老師引源頭活水,學生能溫故知新,更能創(chuàng)新實踐,真切感受“無窮的遠方,都與我有關”的人文情懷。歡迎走進本期的青春課堂一、詩情畫意導入師:這個五一,咱們班的孩子們走向山川湖海,用手中的畫筆描摹出心中的美麗風光。請咱們班的孩子來當導游,帶領我們走進你們的五彩畫作,為我們分享一下你畫作的名字和創(chuàng)作的意圖。生1:我的這幅圖畫叫雙帆碧云圖,描繪的是兩

2、艘小船穿梭在碧云之間、山巒之下有河流,表現(xiàn)意境的廣闊、遼遠,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師:很有意境的一幅畫,山水融合,動靜搭配,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生2:我畫的這幅圖叫做日暮晚夕圖,描繪的是一個在日落的場景,有山,有水,有一種寂寞蒼涼的感覺,鄙人自題無題一首,枯草余暉霧蒙蒙,野望黛山相思濃。晚夕難留春草色,歲月不待羅綺紅。(學生自發(fā)鼓掌)師:好一幅淡雅水墨畫,好一首絕妙深邃的詩歌。你的畫體現(xiàn)了中國畫留白的藝術,流連在這山水間,真是美妙愜意。生3:我畫的是墨山雁飛圖,描繪“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山中,有一些紅葉高飛,我為此題詩兩句:“紅葉高飛盡,絕頂萬丈高?!鄙?:我畫的這幅圖叫做“萬條垂

3、下綠絲絳”圖,我想表達的是柳樹在春天的時候挺立在山水之間的感覺,表現(xiàn)了春天欣欣向榮的景象,給人綠色蔥蘢、生機勃勃的感覺。師:你的畫作,讓我想起: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濃墨重彩,蒼茫浩遠,詩畫相融,意趣橫生。(現(xiàn)場師生一起鼓掌)二、析讀望天地師:畫筆很小,創(chuàng)意很大,詩歌文化,名揚天下。詩畫本就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今天我們就帶著畫作,一起走進主題為“無窮的遠方,都與我有關”的群詩學習,去領略詩畫中的大好河山。請同學們端起書,大聲地齊讀這三首詩,邊讀邊思考:他們在內容上,有什么相似之處?屏 顯登幽州臺歌望岳登飛來峰三首詩歌。師:大家讀得非常的流暢,語調鏗鏘,那么編者為什么要把這三首詩放在

4、一起,他們在內容上,有什么相似之處?生5:我覺得三首詩描寫的都是作者登上一個很高的地方。登幽州臺、登泰山、登飛來峰。生6:三首詩都寫了登高之后看到的景物,再加上詩人的感受,表現(xiàn)的都是高山蒼涼壯闊的感覺,然后再抒發(fā)各自的情感。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有價值,是的,三首詩都通過登高,抒發(fā)詩人獨特的感情。在中國古代,詩人登高必賦。為什么呢?因為登高,視野非常的開闊,心胸非常的廣博,于是就有景可寫,有情想抒。所以中國古典詩歌就衍生出了一種以登臨為主題的詩。我們就稱它為登臨詩。師:“登”就是登上高處,那“臨”應該怎么解釋呢?好,你來說。生6:從上往下看。師:非常好,居高臨下、居高面下:從高處向低處看。登臨就是站

5、在高處,從上面往下面看。這樣解釋出來登臨詩就是這個意思。同學們來齊讀一下。屏 顯登臨詩:是指抒情主人登臨某處(山、亭、樓、臺、閣等)而生發(fā)某些情思的詩。師:請同學們再默讀一下這三首詩歌,并結合登臨詩的含義。大家能不能思考出我們要賞析登臨詩,應該從哪些角度入手呢?生7:我們首先可以去看他描繪了什么畫面。還可以從手法上來分析。生8:我覺得還可以從情感來說,登臨詩的情感和整首詩的基調,應該都是相關聯(lián)的。師:你抓住了核心,分析每一首詩歌,情感都是繞不過去的,請坐。其實登臨詩非常像我們八年級要接觸到的游記。我們也可以通過抓游記的三要素:所至、所見、所感,來分析一首登臨詩。所至,三首詩明不明顯?哪里交代了

6、?生齊答:題目已有交代,師:下面,我們從所見入手,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那時那地那境,如果要從三首詩中精選一句寫景的句子,來給你的畫配文,你會怎么選,為什么?或者詩中的哪一處景物最打動你,請大家先自行批注,然后深情朗讀,具體闡釋。生9:我選的是望岳。我被作者描繪的景象給打動了。我們可以從前四句體會到山巒青嗎色連綿不斷,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都集中于泰山。感覺那個場景特別的壯闊和優(yōu)美。師(追問):你說的前四句,但是我還想再追問你一句。泰山那么廣闊,那么壯麗。我們可以通過一幅幅畫明顯看出來。詩歌又是如何體現(xiàn)這樣的壯麗和連綿呢?哪個字或者詞語?生9:了師:“了”是什么意思?生9:結束了。師:那應該時那個詞

7、表現(xiàn)泰山的連綿不絕。生9:未了師:“未了”這個詞,就可以體現(xiàn)泰山的連綿不斷,那你把這兩句話連到一起,發(fā)現(xiàn)了什么手法嗎?“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生9:設問師:你能讀出這種磅礴的氣勢、連綿不斷的壯觀嗎,試一下。生9: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語速放慢,發(fā)音準確)師:他讀得比較有氣勢了,但還是沒有把壯麗的泰山之景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為了把這兩句朗誦的更好一點。在語調上,重音上還可以注意些什么?好的,我們請你來試試。生10: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鏗鏘有力,全班鼓掌)師:我們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泰山震撼到了,你的朗讀很有力量。還有沒有同學選這首詩為自己的畫配文呢?生11:我選擇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8、。因為這句話表現(xiàn)了泰山的巍峨,壯麗,跟我畫的這幅畫很匹配。師:嗯,你從這句話讀到了泰山的巍峨很好,但是這句話是作者真實所見嗎?生:不是。(全班齊答)師:(追問)你是從這兩句話的哪個字看出,不是作者親眼所見的景象?生12:因為“齊魯青未了”說明山是非常高的。山又高又多,我覺得作者應該是只看到了一部分。無法將泰山全部看完,無法完全領略泰山的全貌。師:這是“你”的推測,不是文本所講。對于這個問題,你可能有點緊張,還沒有思考周全,但是沒有關系,你的繪畫技術非常的高超。你請一位同學幫助你回答這個問題。生13:是“會當”一詞,課下注釋為“終將”,說明作者想要爬到泰山頂,這是一種計劃,也是一種決心。師:他沒

9、有真實看到,卻通過對未來的計劃,把泰山的“高”體現(xiàn)出來了,這種寫法叫什么呢?生14:虛寫,計劃的東西還沒有發(fā)生,所以是虛寫。師:那么這首詩還有沒有其他地方也寫了泰山的高。用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好的,咱們的女生來。生15:蕩胸生曾云。云就在眼前,能說明山高聳入云。師:通過寫“云”來表現(xiàn)上的高,這是什么手法?生15:側面描寫師:回答得快速、精準。我還看到好多同學舉手,看來還有句子寫出了山的高,你來。生16:我覺得“陰陽割昏曉”,寫出了山的南北兩面截然不同,太陽只能照到它的一面,而照不到另外一面。這句話中“割”很有力度,就好像是一把斧子一樣,直接把天空給劈成了兩半。師:你的回答,為同學們做了很好的示范

10、,由句子分析到字詞賞析,請問是什么劈成南北陰陽兩面?生16:山師:山能不能劈開東西?生16:不能,應該是“刀”或者“斧頭”才能割,所以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師:那你能不能也用有力度感的語氣語調來讀讀這句話?生16:“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重音突出,氣勢很足,全班鼓掌)師:同學們只記得鼓掌了,沒發(fā)現(xiàn)他的問題,第一句也表現(xiàn)山的高聳嗎?第一句表現(xiàn)的是什么?生17:秀麗,因為“鐘”是聚集的意思,這句話是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都聚集了在泰山,我覺得這一聯(lián)的第一句是體現(xiàn)了泰山的秀麗和壯美。師:大自然得多愛泰山吶,這里把大自然擬人化了,她把所有神奇、秀麗全部都聚集在了泰山之上。這一幅壯美的畫面,在我腦海

11、久久回蕩,今天暑假就想去看看。那這三首詩中,有沒有哪首詩登臨的地方也很高呢?一起說。生齊說:登飛來峰。師:同樣寫山的高,這首詩,詩人又是怎么表現(xiàn)的呢?生18:飛來峰上千尋塔,用了“千尋”算是一種夸張吧。師:大家知道千尋多高嗎,八尺,八尺為一尋,千尋至少有一千多米,但是你們知道飛來峰的塔實際有多高嗎?只有一百來米高,所以的確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同樣是山高,不同的詩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沒有選登幽州臺歌,有同學想要來品味這首詩嗎?生19:我選擇:念天地之悠悠,我覺得這句話是比較宏觀的,詩人想到了過去和未來,感受到了世界的廣闊,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是他已經(jīng)在被人陷害了,有一種迷茫和恐懼

12、。師:你的分析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聯(lián)系了詩人的生平來分析,知人論世很好。不過陳子昂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并沒有被害,而是因為連連進言,不被采納,接連受到挫折,所以有一種懷才不遇的傷感。而是你通過抓一個關鍵詞“悠悠”來分析,告訴我們還可以從時空交錯的角度來表現(xiàn)天地的廣大。那同學們,我們來齊讀這兩句話,表現(xiàn)天地的浩遠,時間的綿長。全班齊讀: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語速緩慢,語調低沉,注意了停連)師:同學們讀出了陳子昂的心境,把掌聲送給自己。我們通過三位詩人的眼光,望見天地的宏偉壯闊,下面我們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學以致用呢?把詩人給我們呈現(xiàn)的這些方法用在你的創(chuàng)作當中。運用所學的寫景方法為你們組的一幅畫題一句詩

13、?小組討論、交流、創(chuàng)作。生20:柳植山溪間,垂溪盡言歡。我用了擬人的修辭。通過寫柳枝在訴說著自己的喜悅來表現(xiàn)春天的生機。生21:飛泉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視聽結合,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清幽和肅殺。生22:輕柔柳絮隨風飄,好似天使舞翩躚,我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了柳絮的輕柔、靈動的飄逸美。師:咱們班的孩子都充滿詩情呢,寫得有模有樣的,這就是你們的學以致用呢,通過以上所寫所言,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古代詩人登臨的豐富感受,我們在登山時有沒有?生齊說:有!師:我們不僅能看到、感受到遠古的風景,而且現(xiàn)在我們還把它寫下來,所以這樣的情景離我們遠嗎?學生(紛紛搖頭,異口同聲):不遠。三、品讀見眾生師:我們再回到詩歌,

14、詩人為什么要把登臨的景象寫得這么高遠呢?接下來我們走近那些遙遠的詩人,用心觸摸他們的內心,請大家從每首詩找出一個能表現(xiàn)詩人情感的字詞,來分析詩人的情感。生23:登幽州臺歌的“悠悠”,用來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聯(lián)系作者的經(jīng)歷,他之前數(shù)次上諫,不被接納,而且還遭到了貶謫,他就產(chǎn)生了一種自我渺小、孤獨、無奈的情感。師:好,你能從時間久遠、空間廣大窺探出作者的內心,解讀能力很強啊。那本詩有沒有更直接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情感詞?生23:愴然,愴然是悲傷的樣子。師:那作者是為什么而悲傷呢?生23: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我認為古人和來者應該都是指明君,我見不到賞識人才的君主,而這樣的賢君也見不到我,所以產(chǎn)

15、生了懷才不遇的悲傷。師:這次的分析既精準又具體,大家把掌聲送給他。我們齊讀最后兩句。把那種蒼茫浩大,人生的渺小的傷感讀出來。全班齊讀,聲情并茂師:還有同學找其他詩歌嗎?生24:我找的是登飛來峰的第三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不畏”不畏懼,王安石為什么寫這首詩,他主持變法,因為守舊派干擾而導致他的變法沒成功,然后被罷相,被貶謫到了杭州,然后寫了這首詩,“不畏”二字表明了他并不怕那些守舊派,反而充滿了昂揚的斗志和蓬勃的朝氣。師:同學們,你們覺得他的回答有什么優(yōu)點?生紛紛說:熟讀歷史、條理清晰。師:知人論世,他的預習作業(yè)做得很好。所以這里的“浮云”也不只是指天上飄浮的白云,有更多的深意,那同學們還可以讀出

16、“不畏”的其他內涵嗎?生25:我讀出了一種堅持。他因為變法被貶謫,但是他沒有放棄,他對自己的變法有一種堅定。師:嗯,除了堅韌之外,還有一種執(zhí)著。那同學們對浮云還有另外的理解嗎?也許還飽含著一種哲理,沒關系,同學們感興趣可以下來繼續(xù)思考。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望岳,有沒有一個字能讀出杜甫的情感?生26:第二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泰山如此了秀麗、巍峨,我感受到了詩人遠大的抱負。師:這兩句怎么能看出遠大抱負呢?我覺得你的結論和你的分析不是很匹配,景物的特點是神奇秀麗巍峨同學們有沒有其他的意見?生27:我覺得作者把泰山寫得美,就是單純都表達對泰山的贊美。師:大家覺得是不是呢?是啊,我們分析詩人情感的

17、時候,不要想得那么復雜,一定要從詩歌內容本身入手,所有的結論不是空降的,而是具體分析得來的。不過也應該為前一個同學的勇氣和認真思考點贊。生28:我找了兩個詞,而且我覺得這兩個詞是相輔相成的。“會當凌絕頂”的“會當”和“一覽眾山小”的“小”。“會當”說明還沒有實現(xiàn),是作者給自己定的目標,“眾山小”表明當他到達自己定的目標,登上泰山頂峰之后,眼下的一切都變得非常的渺小,可以看出作者給自己定的一個遠大的目標,他胸襟開闊,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充滿了信心。師:你的回答有理有據(jù),精準完善。剛剛同學們學到了一種非常高效的詩歌閱讀法,抓“詩眼”,也就是通過一個字詞來理解詩歌的主旨,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這一

18、任務同學們完成得很棒,把掌聲送給自己。讓我們繼續(xù)檢測一下這種閱讀方法的運用情況,請同學們聯(lián)讀詩歌,快速明確這三首登臨詩的情感,然后,從情感上把這五首詩進行歸類,你會怎么連線?請使用我們剛剛學到的抓詩眼的方法來明確詩歌情感?,F(xiàn)在請同學們先齊讀,讀完之后就應該有答案了。屏 顯登岳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登山詩唐寅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全班

19、齊讀師:誰愿意到講臺上來給大家展示你的思考結?學生上臺連線生29:第三首黃鶴樓是可以條件反射的?!俺睢弊謶摵偷怯闹菖_歌的情感是一樣的,登岳陽樓的“涕”是流淚,從“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杜甫流淚是因為悲傷,所以我覺得也是屬于登幽州臺歌一類的情感,登山詩我找的是最后一句的“一望”,可見作者的心境應該是壯闊的,這種胸襟開闊的感覺應該望岳相似。全班自發(fā)鼓掌師:我真心佩服你學以致用的能力,雖然看似一知半解,但是大方向是對的。黃鶴樓愁的原因還有思鄉(xiāng),從“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的“鄉(xiāng)關”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登高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縱情放歌,或慷慨悲歌,或追憶過去,或展望未來。登臨詩的意蘊豐富,通過閱讀登臨詩,

20、我們見到了詩人感懷身世,歌頌山河,思鄉(xiāng)懷人,這就是眾生的悲歡離合,這樣的情思同學們在登高遠眺時有過嗎?生齊答:有!師:也就是說詩人也許就是我們,我們就是這些詩人,他們離我們遠嗎?生齊答:不遠。師:所以,讓我們走過去,和他們站在一起,想象著我們有和他們一樣的悲歡離合,選一首詩深情朗讀,可適當加入一些表情和動作。哪一位同學可以到臺上來展示,眾生的悲歡離合。生30:配樂朗讀登幽州臺歌(語速舒緩,加上了動作和表情,全班鼓掌)師:你的朗誦,讓我仿佛看到了茫茫天地間,只有一個渺小的作者踽踽獨行、煢煢孑立的蒼涼與無助。這就是朗誦的魅力??!生31:配樂朗讀登飛來峰(聲音抑揚頓挫,動作和表情完美配合,全班自發(fā)鼓

21、掌)四、悟讀曉自我?guī)煟号睦收b也可以如此有魄力。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三首詩呈現(xiàn)出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組合到一起,就展現(xiàn)出我們每個人一生的狀態(tài)。如果把這三首詩排序,你會怎么排,來展現(xiàn)你的生命姿態(tài)?生32:第一個我會選擇望岳代表我對未來無窮的向往,第二是登飛來峰,因為代表我的堅定和執(zhí)著。最后一個就是登幽州臺歌,當我老去的時候,就會感慨時間過得快,人的一生太渺小了。師:他是以時間來表現(xiàn)他的成長脈絡,還有沒有不同的排列法,這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生33:我也先排望岳,我覺得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是先是有理想,有抱負的,第二個選的是登幽州臺歌,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有傷感很孤獨,但是最后自己不怕挫折,依然堅持自己,所以是登飛來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