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北京各區(qū)高三期末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教師版_第1頁
2020屆北京各區(qū)高三期末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教師版_第2頁
2020屆北京各區(qū)高三期末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教師版_第3頁
2020屆北京各區(qū)高三期末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教師版_第4頁
2020屆北京各區(qū)高三期末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屆北京各區(qū)高三期末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教師版東城區(qū)期末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題。(共20分)王玄謨北伐之必敗也,弗待沈慶之以老成宿將見而知之也;今從千余歲以下,由其言論風旨而觀之,知其未有不敗者也。文帝曰:“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弊劧鴦舆h略之雄心,不敗何待焉 ?兵之所取勝者,謀也、勇也,二者盡之矣。以 勇,則鋒鋪雨集車馳騎驟之下,一與一相當,而后勇怯見焉。以言說勇者,氣之浮也,侈于口而餒于心,見敵而必奔矣。若謀,則疑可以豫籌者也。而豫籌者,進退之大綱而已,兩相敵而兩相謀,扼吭抵虛,聲左擊右, 陽進陰退之術,皎然 于心目者

2、,皆不可恃前定以為用。唯夫呼吸之頃,或斂,或縱,或虛、 或實,念有其萌芽,而機操于轉眄。非凝神聚氣以內營,則目熒 而心不及動,辯起而智不能 決,故善謀者,未有能言其謀者也,指天畫地,度彼參此,規(guī)無窮之變于數端,而揣之于未 事,則臨機之束手,瞥于死生而無一語也,必矣。玄謨之勇,大聲疾呼之勇也。其謀,畫衾捫腹之謀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對人主而拄 笏掀髯,瑯瑯驚四筵之眾,今亦不如其所陳者何如,一出諸口,一濡之筆,而數十萬人之要 領已涂郊原之草矣,況又與江、徐文墨之士相協(xié)而鳴也哉!薛安都之攻關、陜而勝也,魯方平謂安都曰:“卿不進,我斬卿。我不進,卿斬我,”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勝。武陵王駿之守彭城而固

3、也,張暢謂江夏王義恭曰:“若欲棄城,下官請以血污公馬蹄,”駿聽之,誓與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觀之,拓拔氏豈果有不可當之勢哉?勇奮于生死之交,謀決于安危之頃,武帝之所以滅慕容、俘姚泓,罵姚興而興不敢 動,奪拓拔嗣之城以濟師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皆謨言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度之,目若見之,口遂言之,反諸中而無一虛靜靈通之,以受情勢之變,而生其心。則事與謀違,倉皇失措,晉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見之矣。言兵者必死于兵,聽言而用兵者,必喪其國。趙括之所以亡趙,景延廣之所以亡晉,一 也。有國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廢不用,猶且著為論說以惑后世,而戕民于無已。易曰:“弟子典尸?!弊摫咧^也。(取

4、材于王夫之讀通鑒論)注釋;王玄謨:南朝劉宋將領,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劉義隆發(fā)動北伐,命王玄謨率 軍討伐北魏拓拔氏,沈慶之、薛安都、武陵王劉駿等人也參與,武帝,宋文帝之父,曾兩 次北伐,弟子典尸,形容大敗之狀。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以勇侈于口而餒于心皎然于心目者 則目熒而心不及動而數十萬人之要領 以:就而論餒:喪失勇氣皎然:清楚明白的樣子熒:?;?,迷惑已涂郊原之草矣要領:統(tǒng)帥而心妄度之度:預測趙括之所以亡趙 而戕民于無已 A. B. 所以:的憑借無已:無休止C. D.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若謀,則疑可以豫籌者也至于謀略,或許是可以預先籌

5、劃的機操于轉眄在轉眼之間機械操作規(guī)無窮之變于數端( 把戰(zhàn)爭 ) 無窮的變化謀劃為幾種方案D.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見之矣不用等明智的人( 預測 ) ,就早已經看明白了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 的一項是 (3 分)王夫之認為宋文帝受了王玄謨陳詞的煽動,貿然北伐無疑是自取失敗.在王夫之看來,戰(zhàn)場情況很復雜,事先確定的臨敵謀略并不完全適用。王玄謨的勇氣只是浮于表面,嘴上說得多,一且遇到實戰(zhàn)就倉皇失措。王玄謨北伐前在朝中語驚四座,頗具氣勢地與江、徐等文墨之士辯論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5 分)謀決于安危之頃亟正以刑可也根據要求作答。 (6 分)寫出文章中能作為中心論點的一個句子。文章第四段引用了

6、多個戰(zhàn)例,請結合全文簡述其用意。(二)根據要求,完成第11 題。 (共 4 分)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子貢問: “師 與商也 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 “然則師愈與? ”子曰:” ( 論語 ? 先進 )子曰: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 ( 論語 ? 雍也 )注釋:師,孫師,字子張,孔子的學生,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 TOC o 1-5 h z 兩則語錄都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思想?請結合其中一則簡要說明。(4 分)( 本大題共 6 小題,共 24 分)( 3分)D( 3分)B( 3分)D( 5分)參考答案:在形勢危急的瞬間決定謀略(應該)趕快

7、用刑罰正法(這些紙上談兵的人就)可以了(6 分)參考答案:(2分)言兵者必死于兵,聽言而用兵者,必喪其國。(4分)要點:第四段引用北伐獲勝的戰(zhàn)例與王玄謨失敗的事實作對比。說明拓拔氏并非不可戰(zhàn)勝。戰(zhàn)爭取勝的因素是勇和謀。王玄謨北伐失敗是因為他只會坐而論兵,缺乏真正的勇謀。(1分)意思對即可。(4 分)評分參考:中庸思想 1 分,對“中庸”的解釋 1 分,聯(lián)系材料進行說明 2 分。附:參考譯文王玄謨北伐必定失敗(的結局) ,不用等待沈慶之這樣的老成宿將上陣便可知道。如今在一千年以后, 從他的言論意旨中去考察,就知道他沒有不敗的道理。 文帝說:“觀看王玄謨的陳詞,令人有封狼居胥的想法。 ”坐著談論就

8、樹立遠大策略的雄心,不失?。ㄟ€)等待什么呢 ?戰(zhàn)爭取勝的因素,是謀略和勇氣, (僅此)二者就夠了。就勇氣而論,在鋒箭如雨、車馳騎驟的情況下,一對一作戰(zhàn),之后勇怯(可以)顯而易見。 (只)用語言標榜勇氣的人,(那勇氣僅是) 浮于表面的勇氣, 嘴上說得多而內心虛弱, 遇見敵人就一定逃跑。 至于謀略,就是或許可以預先籌劃。但預先籌劃的, (也只是)軍隊進退的大概罷了。 (如果)兩軍對壘而兩相籌謀,采取控制要害側擊虛弱,說左打右,表面進攻暗中后退的策略,在心里(都十分)清楚明白,都不能夠依賴戰(zhàn)前制定(的策略)去為戰(zhàn)時所用。只有在喘息之機, (趁著)或收斂、或放縱、或虛打、或實打意念的產生,在轉眼間隨機

9、應變(,) (選擇適當的戰(zhàn)略)。(若)不能凝神聚氣來在心中謀劃,那么就會目眩而心無所主,爭辯紛起而智慧不能決斷。所以,善于謀劃的人,沒有(誰)能(預先)說出他的(具體)策略的。 (戰(zhàn)前)指天畫地,(進行)彼此考慮, (把戰(zhàn)爭)無窮的變化謀劃為幾種方案,在事情沒有發(fā)生之前就決定了計劃,那么,臨戰(zhàn)時候的束手無策,在生死關頭眼睛昏花閉口無話可說,就是必然的了。王玄謨的勇氣, (只)是大聲疾呼的勇氣。他的謀略, (只)是畫被子摸肚皮的謀略。因此可以在戰(zhàn)爭之前, 面對君主手拄笏板, 掀動長髯,聲音響亮驚動四周座位上的大臣們?,F(xiàn)在也不知道他陳述的是些什么內容, (這些內容)一從他的嘴說出,一在筆端寫成,就

10、導致了數十萬人慘死在郊外的荒野里了, (更)何況又和江、徐這些寫文章的人相互協(xié)助地叫喊發(fā)表意見呢 !薛安都進攻關、陜地區(qū)取得了勝利, (是因為當時)魯方平與薛安都(立誓)說:“你不進,我殺你。我不進,你殺我。”(最后)流出鮮血凝固(在)臂肘上而沒有后退, (他們的)軍隊因此取得了勝利。武陵王劉駿鎮(zhèn)守彭城(非常)穩(wěn)固, (是因為當時)張暢對江夏王劉義恭(發(fā)誓)說:“如果(您)打算棄城(逃跑) ,那么我請求用脖子上的鮮血染紅您的馬蹄。 ”劉駿贊同他的誓言,發(fā)誓與彭城同存亡,彭城因此得以保全。由此看來,北魏拓拔氏難道真的有不可阻擋的勢力嗎?在生死關頭勇氣奮發(fā),在形勢危急的瞬間決定大策,宋武帝之所以(

11、能夠)消滅慕容、俘虜姚泓,痛罵姚興而姚興不敢違抗,占領拓拔嗣的城池以進軍而拓拔嗣不敢阻止,也是這樣罷了。都是因為王玄謨(對宋武帝北伐)引以為豪,內(思心妄自揣測,好像親眼所見一樣,夸夸其談北伐經略,反觀其自身卻沒有一個心無旁念 維)迅捷的人,來根據形勢的變化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因此形勢與事先的謀劃相違背,匆忙慌張不知所措, 使敵寇進犯屠殺江淮百姓,不用等明智之人(去預測)就早已經看清楚它了。紙上談兵的人一定死于戰(zhàn)爭,聽信這些言論而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一定導致他的國家滅亡。趙括使趙國滅亡的原因,景延廣使晉國滅亡的原因,(都是)一樣的(道理)。統(tǒng)治國家的君主,(應該)趕快用刑罰正法(這些紙上談兵的人)

12、 (就)可以了。廢棄刑罰而不用, (他們) 仍然會表達邪妄之說來欺騙后世的人們, (那么將)無休止地殘害百姓。 周易中說:“弟 子用戰(zhàn)車載尸而歸?!闭f的就是紙上談兵的人。西城區(qū)期末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5分。(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共19分)智者之舉事必因 時,時不可必成,其人事則不曠 。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 所不能,若舟之與車。鮑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與定齊國,以公子糾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齊國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則不成。且小白則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糾也?!惫茏釉唬骸安豢伞7驀藧汗蛹m之母,以及公子糾;公子小白無母,而國人憐之。事未可 知

13、,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齊國,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鮑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糾所。外物則固難必;雖然,管子之慮近之矣。若是而猶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則盡之矣。晉文公欲合 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義也?!惫唬骸昂稳??”咎犯曰:“天 子避子帶之難,出居于鄭,君奚 不納之,以定大義,且以樹譽?!蔽墓唬骸拔崞淠芎??” 咎犯日:“事若能成,繼文之業(yè),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補周室之 闕,勤天子之難,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 ”文公聽之,遂與草中之戎、驪土之 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賜之南陽之地,遂霸諸侯。舉事義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謂 智矣。此咎犯之謀

14、也。出亡十七年,反國四年而霸,其聽皆如咎犯者邪?管子佐齊桓公舉事,齊之東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國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為齊國良工,澤及子孫。(取材于呂氏春秋)【注】曠:荒廢,耽誤。 小白:即齊桓公,公子糾同父異母弟弟。之子帶之難:周襄王的同父異母弟弟子帶聯(lián)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鄭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娜.的一項是(3分)智者之舉事必因時因:憑借。若是而猶不全也全:完備。晉文公欲合諸侯合:迎合。君奚不納之奚:為何。吾其能乎其:大概。勤天子之難勤:為盡力。成教垂名垂:留傳。齊之東鄙人有常致苦者致:表達。A.B.C. D.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其

15、所能托其所不能用自己能做到的彌補自己不能做到的相與定齊國三個人想要一起努力讓齊國安定下來C.天下未知君之義也天下還沒有認識到您的主張合乎道義D.卒為齊國良工管仲最終成為齊國歷史上的賢良工匠.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握有利時機,同時認識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彌補。B,管子考慮到民情對國事的影響,對誰將會擔任齊君的預判不同于召忽。 C.咎犯預見到晉文公想要稱霸,就勸他聽從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 D.管子輔佐齊桓公注重盡人事,他愿意傾聽民生疾苦,有利于安邦治國。 TOC o 1-5 h z .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夫國人惡公子糾之母,以及公子

16、糾。(2分)反國四年而霸,其聽皆如咎犯者邪?(2分).在首段提出“不曠人事”的觀點之后,文章是如何圍繞這一觀點展開的? (6分)(二)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根據要求完成11題。(共6分)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ㄕ撜Z?里仁).“吾道一以貫之”中的“道”,指的是什么?曾子如何解釋孔子所說的“道”?結合論語中的相關內容,談談你對孔子的“道”是怎么理解的。(6分)答題中可參考以下各句中的部分內容: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保ㄕ撜Z?顏淵)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子貢問日:“有

17、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論語?子路) 二、(25分)6. (3 分)C 7. (3 分)D8. (3 分)C(4 分)(2分)國人厭惡公子糾的母親,因此影響(牽連)到公子糾。評分標準:“以及” 1分,句子大意1分。(2分)(晉文公)返回晉國四年就稱霸諸侯,他聽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樣的人吧? 評分標準:“反” 1分,句子大意1分。(6分)答案要點:第二段以管仲等安定齊國為例,突出“不曠人事”應該周詳考慮,以應對變局。 第三段以晉文公實現(xiàn)霸業(yè)為例,突出“不曠人事”應該義利兼顧,以

18、成就大事。 最后一段以管仲成為良相為例,突出“不曠人事”應該關心民生,以造福社會。評分標準:三個要點;每個要點,2分。措辭不必拘泥,意思對即可。(6分)答案要點:第一問:“吾道一以貫之”中的“道”,指“仁(仁道)第二問:曾子將孔子所說的“道”,解釋為“忠”和“恕”。第三問:略。(不必拘于曾子所言。要求有明確認識,能聯(lián)系論語,并作簡要分析)評分標準: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第三問,3分。文言文參考譯文:明智的人做事一定要憑借時機,時機并不能夠完全決定最后的成功,因此人為的努力就不能夠廢棄。(憑借時機)能成事也好,不能成事也好,都要用自己能做到的彌補自己不能 做到的,就像船和車(在交通方面能互

19、相彌補不足)一樣。管仲、鮑叔、召忽三個人彼此交好,想要一起努力讓齊國安定下來。(召忽)認為公子糾是一定能被確立為國君的人。召忽說:“我們三個人對于齊國來說,就像鼎的三足一樣(缺 一不可)。況且公子小白一定不會被確立為國君,不如我們三人都輔佐公子糾。”管仲說:“不行。齊國人厭惡公子糾的母親,因此影響到公子糾;公子小白失去了母親,因而齊國人愛憐他。形勢會怎樣尚未可知,不如安排一人去輔佐公子小白。主政齊國的人,一定是這兩位中的一位?!彼跃妥岝U叔輔佐公子小白,管仲、召忽留在公子糾那里。身外的事物本來就很 難預料一定會怎樣(去發(fā)揮作用);雖然如此,管仲的考慮還是近于妥善的。這樣做了,如 果(策略)還不

20、完備,那大概是天意吧!在人為的努力方面算是完全付出了(也沒什么好遺 憾的)。晉文公想要會合諸侯,咎犯說:“不行。天下還沒有認識到您的主張合乎道義。”文公說:“那應該怎么辦?”咎犯說:“天子避難流亡在鄭國。您為什么不送他回去,以此來確立大義,并借此樹立自己的聲譽。”文公說:“我真的能做到嗎?”咎犯說:“事情如果能做成,那么繼承文侯的事業(yè),確立武公的功績,(為晉國)開拓土地,安定邊疆,就在此一舉了;事情如果做不成,那么彌補周王室的過失,為化解周天子的危難盡力,可以成就教化,也會青史留名,就都包含在這其中。您一定不要猶豫了!”文公聽從了他的主張,就聯(lián)合戎翟的力量,把周天子安置在成周。于是周天子把南陽

21、賜給文公,文公就稱霸于諸侯。做事情既符合道義又能獲取回報,憑借這個而建立不平凡的功業(yè),文公真能夠稱得上智者。這些都是(得 益于)咎犯的謀劃啊。文公逃亡在外十七年,返回晉國四年就稱霸于諸侯,他聽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樣的人吧?管仲輔佐齊桓公治理國事時, 齊國東部邊境的百姓經常向上反映困苦的情況。管仲死后,易牙被重用,百姓經常向上反映不困苦,而不反映困苦。(這也可以說明,管子有多注重人事上的努力了)管仲最終成為齊國的賢明官吏,恩澤惠及子孫后代。海淀區(qū)期末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題。(共18分) 一 m 一. . . _.、五年時,某送別介卿于洪州。黃生年十四五

22、,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間,與眾童子無異。其時,從介卿于淮南,至者獨言黃生敏且勤,自此,黃生之能浸浸聞。至介卿之門者,歸,莫不愛其為人,而異其業(yè)之進。介卿以書抵黃生之親,亦驟 稱之。于是黃生之里人皆嘆 其善自致,而畏 且慕之。其大父 雖已老,其母雖久寡居,聞黃生之進如此,雖在千里之外,猶朝夕待其旁也;雖書信歲不過三四至,猶朝夕與之上下語也。非特如是也,其喜殆甚于朝夕待其旁,朝夕與之上下語也。 何則?黃生在其家無以異于眾童子,一出而得大賢為 之依歸,遂以能聞于人, 為其大父與母者,其獨能勿喜乎?其不愈于朝夕待其旁,朝夕與之上下語乎?予聞之亦喜甚。而子自洪州歸,雖其身去 介卿之側,其心焦然,食息坐作,

23、無頃焉不在介卿也。至于今且三年。然日孜孜念之,凡詢介卿之事于人,雖奴隸賤人加詳焉。于奴隸人猶然,況衣冠降登,潔然為士者乎?況吾介卿朝夕所與居,教誨而稱之者乎?故聞黃生之歸也,日企而望之,庶乎其來視我也。居一日,黃生來。望其表,其步趨之節(jié),揖讓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入而視其色,聽其言,其氣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學其歸,得之乎介卿何多也。間而省其 書,則又如出諸介卿之手。 問介卿之事,皆能道其遠者、大者焉。甚矣!黃生之似吾介卿也。吾得之,廢食與寢而從之。吾喜也,惟恐其去我,而尚恨其來之不早也。嗟乎黃生,豈特一時慰我也!于是知介卿之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

24、以從介卿于淮南者數人較之,不人人皆然,而黃生獨然,則又知黃生之所自致者亦葷葷絕眾,使堅且久,其所至如何哉?因 介卿之教誨、黃生之自致而思乎人莫不欲有立,然而有賢父兄之漸澤,而卒不入于善者,其自反于心如何也?亦思介卿之道德,于今為大備,而黃生為日進,獨予斷然不一二備而不尺寸進,比其少之時缺且忘者眾矣, 其自愧于心如何也?以心之愧也,則欲重警戒自修。是介卿之教不獨裕于黃生,黃生之自致不獨裕于己,而皆有以及予也,其喜不又多乎?注釋:【1】介卿:即王安石,字介甫。12)大父7.卜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止確的一項是亦驟稱之驟:強烈:祖父。【3】牽羊:卓越。(3分)而畏且慕之具喜殆縣于朝夕侍其旁殆:

25、大概雖其身去介卿之側庶乎其來視我也庶:希望其步趨之節(jié)而尚恨其來之不早也恨:遺憾因介卿之教誨A.B.C.D.畏:敬服 去:離開 節(jié):關鍵 因:通過.下列對“黃生在其家”中的“其”指代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A.王安石B.黃生C.曾鞏D.眾童子A.黃生之能浸浸聞B.而異其業(yè)之進C.甚矣!黃生之似吾介哪也D.是介卿之教不獨裕于黃生.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黃生能夠漸漸被人知道而且為黃生學業(yè)長進感到驚奇黃生和我的好友介卿太像了這樣看來介卿的教誨不只是對黃生有益處.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雖書信歲不過三四至,猶朝夕與之上下語也。答:.文中寫到“予聞之亦喜甚” “吾喜也

26、” “其喜不又多乎”,一個“喜”字貫穿全篇。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回答作者“喜”的原因。(6分)答:(二)根據要求,完成第12題。(6分).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子夏日:“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保ㄕ撜Z學而)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日:“仲尼焉學? ”子貢日:“文武 f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 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注釋:【1】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上面文字蘊含了許多關于“學”的道理,請分條概括。答: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3 分)A(2 分)B(3 分)

27、A(4分)參考譯文:雖然一年之中,書信也就來過那么三四次,但是黃生的祖父和母親依然感覺像是一早一 晚間都能和他隨意聊天一樣?!驹u分標準】其中“雖” “歲”“朝夕” “之”“語”,每錯一處扣1分;整句表達不通順扣1 分; 4 分扣完為止。(6 分)參考答案:黃生原本很平常,但師從王安石后學業(yè)長進、才能卓著,被人們稱贊;黃生雖不能在祖父和母親身邊盡孝, 但他學有所成, 揚名聲、 顯父母, 實乃大孝之舉,勝過在堂前盡孝;黃生儀表不俗, 初具學者風范, 作者通過黃生的言行舉止, 看到了王安石卓越的品格、氣質,以及對他人的深遠影響;作者能夠向黃生學習,并通過黃生進一步向王安石學習做學問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28、王安石的才能與黃生的進步引發(fā)了作者反躬自省, 作者內心感到慚愧, 同時又獲得了砥礪前行的動力?!驹u分標準】每點 2 分,答出 3 點即可得滿分6 分。意思對即可。( 6 分)答案要點:學習者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學習的重點在于提高人的品德;要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或:要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學習的內容(高深的道理)就存在于學習者的身邊;學習不必有固定的老師,學習者要有謙虛向學之心;學習者要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的內容?!驹u分標準】每點 2 分,答出 3 點即可得滿分6 分。意思對即可。附錄:文言文譯文慶歷五年, 我在洪州送別王安石。 黃生當時十四五歲, 在船上來往穿梭于我和介卿之間,看上去與別的普通的

29、孩子沒有什么區(qū)別。 那個時候, 黃生在淮南跟隨著王安石, 王安石只說黃生思維敏捷而且勤奮好學, 從那個時候起, 黃生的才能漸漸被人們所知道。 凡是到王安石府上拜訪的人,回去之后,沒有不喜歡黃生的為人處事的,而且為黃生學業(yè)長進感到驚奇。王安石給黃生的家人寄信, 也屢次稱贊夸獎黃生。 在這個時候, 黃生的同鄉(xiāng)都為他善于自我鞭策并達到某種境界而驚嘆不已, 佩服羨慕之至。 黃生的祖父雖年歲已高, 他的母親雖然寡居多年, 他們聽聞黃生學業(yè)精進達到這樣的程度, 即使黃生遠在千里之外, 卻像是從早到晚侍奉在他們身邊一樣。 雖然一年之中, 書信也就來過那么三四次, 但是黃生的祖父和母親依然感覺像是一早一晚間都

30、能和黃生隨意聊天一樣。 不僅如此, 這樣的歡喜程度大概和黃生從早到晚侍奉在他們身邊, 他們一早一晚間能和黃生隨意聊天相比還要深。 為什么呢?如果黃生在自己的家里, 那么黃生跟別的普通的童子沒有什么兩樣, 一旦出門就能師從王安石這樣的圣賢,并以之為依托和歸宿, 然后憑借才能被人們所知道, 作為黃生的祖父和母親, 難道不為之高興歡喜嗎?難道這不勝過每天侍奉在他們身邊, 早晚間都能和黃生隨意聊天嗎。 我聽到以后也非常高興。我自洪州回來以后, 雖然自己離開了王安石, 但我內心焦慮, 飲食起居,無時無刻不感覺依然在王安石左右。 到了今天已經快三年了。 但我晝夜不停地思念王安石, 只要是向別人打聽詢問王安

31、石的行為事跡, 即使奴婢仆人我也會更加詳細的追問。 向奴婢仆人詢問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向那些品行高潔的縉紳、士大夫詢問了。更何況是與王安石朝夕相處,被教導訓誨且贊賞有加的黃生呢?因此我聽到黃生回來的消息后, 每天踮起腳尖向遠處眺望, 殷切地希望他能夠來探望我。有一天,黃生終于來了。我遠觀其儀表,行走的禮度,賓主相見的禮節(jié)儀態(tài),的確有一些像王安石的樣子。等到進入屋內,我看其面部表情,聽其言談,他氣色和順聲音淳厚,不像王安石的地方更少了; 黃生學習和遵奉的, 從王安石那里獲得的實在是太多了。 不時檢查他的文字和書法, 又感覺像是出自于王安石之手。 向他詢問王安石的行為事跡, 黃生都能準確的說出王安石

32、那些宏遠高大的思想。黃生和我的好友王安石太像了!我見到黃生,顧不得吃飯和睡覺,時刻跟著他。我實在是太開心了,特別害怕他離開我,而且為他來的太晚而深 深地遺憾!黃生啊,難道只是暫時來撫慰我(想見王安石的心)的嗎?這個時候,我才明白 王安石的道德品行,打動人的程度之深,感化人的速度之快竟然達到如此程度,倘若能夠讓他在國家大事上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那將會怎么樣呢?拿在淮南跟隨王安石的幾個人和黃生相比,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但是只有黃生是這樣,那么就可以知道黃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這種程度也是卓絕超越眾人,假如他長久的堅持,他所達到的成就將會怎么樣呢?通過王安石的教誨,黃生自己所達到的成就, 而想到人們沒有誰不

33、想有所成就,雖然這樣,但是有賢能的父輩和兄弟長久以來的德澤,最終卻不能夠(像黃生那樣)自我鞭策達到某種境界, 他們自己心里怎么想呢?我更想到王安石的德行,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非常的完備(崇高)了,黃生日益精進,唯獨我尚不具備王安石德行的十分之一二,而且沒有一丁點進步,相比我的少年時候,不但有所缺失,而且遺忘的也很多, 我內心是何等的慚愧?。恳驗閮刃母械綉M愧,于是想要重新告誡自己、 砥礪自己。這樣看來王安石的教誨不只是對黃生有益處,黃生自我鞭策從而達到某種境界也不僅僅是對他自己有 益處,他們都對我有著極大的幫助,我的喜悅豈不又多了一分嗎? 朝陽區(qū)期末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

34、文,完成 6-11題。賞者,所以辨情也;評者,所以繩理也。賞而不正,則情亂于實;評而不均,則理失其 真。賞而不正,在乎信耳而棄目;評而不均,由于貴古而賤今。古今雖殊,其跡實同;耳目 誠異,其識則齊。識齊而賞異,不可以稱正;跡同而評殊,未得以言平。平正俱翻,則情理 并亂也。昔魯哀公遙慕稷、契之賢,而不覺孔丘之圣;齊景公高仰管仲之謀,而不知晏嬰之智; 張伯松遠羨仲舒之博,近遺揚子云之美。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晏嬰之賢,非有減于 管仲;揚子云之才,非為劣于董仲舒,然而弗貴者,豈非重古而輕今,珍遠而鄙近,貴耳而 賤目,崇名而毀實邪?觀俗之論,非茍欲以貴彼而賤此,飾名而挫實,由于美惡混糅,真?zhèn)坞y分,

35、棄法以度物 情,信心而定是非也。今以心察錨銖之重,則莫之能識;懸之權衡,則毫厘之重辨矣。是以 圣人知是非難明,輕重難定,遂制為法則,揆量物情。故權衡誠懸,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 陳,不可誣以曲直;規(guī)矩誠設,不可罔以方圓。故摹法以測物,則真?zhèn)我妆嬉?;信心而度理?(則是非難明矣。越人底蛇以饗秦客,秦客甘之以為鯉也,既覺而知其是蛇,攫喉而嘔之,此為未知味也。 趙人有曲者,托以伯牙之聲,世人競習之,后聞其非,乃束指而罷,此為未知音也。宋人得燕石以為美玉,銅匣而藏之,后知是石,因 捧匣而棄之,此為未識玉也。郢人為賦,托以屈 子,舉世而誦之,后知其非,皆緘口而捐之,此為未知文也。故以蛇為鯉者,唯易牙不失其

36、 味;以趙曲為雅聲者,唯鐘期不混其音;以燕石為美玉者,唯猗頓不謬其真;以郢賦為麗藻 者,唯相如不濫其賞。今述理者貽之知音,君子聰達亮于聞前,明鑒出于意表。不以名實眩惑,不為古今易情, 采其制意之本,略其文外之華,不沒纖芥之善,不掩螢燭之光,可謂千載一遇也。B.不可罔以方圓TL士也罔極D.因捧匣而棄之1我欲因之夢吳越的一項是(3分).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其識則齊L落霞與孤鷲齊飛C.乃束指而罷L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 A.故權衡誠懸,不可欺以輕重所以秤泥和秤桿確實掛在那里,就不能在重量上騙人了B.信心而度理,則是非難明矣相信自己可以超越

37、公理,那么是非的標準就難以明辨了C.以郢賦為麗藻者,唯相如不濫其賞人們把郢賦誤當作詞藻優(yōu)美的作品,只有相如不會喪失鑒賞準則D.君子聰達亮于聞前,明鑒出于意表君子智慧明達表現(xiàn)在于盛名之前能看清價值,明辨是非表現(xiàn)在從外在表象能看出實質.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碰.的一項是(3分)A .作者在文章開篇明確指出了評賞對于辨明人情、匡正事理有重要意義。B.第二段指出,魯哀公等三人在辨識人才方面,都存在貴古賤今的問題。C.第四段運用類比論證,意在批評世人盲目追隨潮流的變化,喜新厭舊。D,作者認為由于美惡混糅,真?zhèn)坞y分,所以能賞文識人的知音千載難遇。.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夫子之圣,非不光于

38、稷、契今以心察錨銖之重,則莫之能識.要避免鑒賞品評時失實、失真,應遵循哪兩個原則?請根據文意,分條概括。(6分).根據要求,完成下面的問題。(6分)將下面論語中的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論語衛(wèi)靈公)論語這句話與本文結尾“不以名實?;蟆?對“名”的態(tài)度是否一致?請簡要說明。、(本大題共6小題,共25分)6 ( 3 分) C 7 ( 3 分) B 8 ( 3 分) C (4 分)參考答案:孔子的圣明,與稷、契相比不是不顯耀現(xiàn)在(如果)憑主觀斷定微小的重量,就沒有人能判斷(準確的)重量【評分參考】每句 2 分。意思對即可。 ( 6 分)參考答案:體察客觀事物的特點和規(guī)律,

39、制定客觀標準。排除外在和主觀因素的干擾,依據客觀標準評價。【評分參考】每點 3 分。意思對即可。. (6 分)答案示例:孔子說:“君子憂慮的是到死自己的品行都還不能與君子之名相稱。”二者態(tài)度不同。 論語 這句話體現(xiàn)君子要看重 “名” , 追求自己的品行與名聲相符;本文結尾表達的是不要看重 “名” , 而要看重 “實” , 因為名是外在的, 不一定真實?!驹u分參考】2分,4分。言之成理即可。【附:文言文參考譯文】鑒賞, 是用來辨明人情的; 品評, 是用來匡正事理的。 鑒賞不公正, 那么人情就會失實;品評不公平,那么事理就會失真。鑒賞不公正, (原因)在于輕信耳朵(聽到的)放棄眼睛(看到的) ;品

40、評不公平, (原因)在于看重古人輕視今人。古今雖然(時代)不同,但推究考察(的方法)其實是相同的;聽到的和看到的確實有差異,但識別辨認(的標準)其實是一致的。識別辨認(的標準)一致而鑒賞(的結論)不同, (就)不能說(是)公正的;推究考察(的方法)相同而評價(的結果)不同, (就)不能說(是)公平的。公平公正都推翻了,那么人情事理就都混亂了。當年魯哀公追慕(上古時期)稷、契的賢德,卻不能覺察到(同時代的)孔丘的圣明;齊景公仰慕(先祖時期)管仲的謀略,卻不了解(同時代的)晏嬰的智慧;張伯松羨慕(西漢時期)董仲舒的博學, (卻)忽略了(同時代的)揚子云的才華??鬃拥氖ッ?,與稷、契相比不是不顯耀;晏

41、嬰的賢德, 與管仲相比并沒有減少; 揚子云的才華,與董仲舒相比并不算差, (雖然)這樣但是(他們)不被看重的原因,難道不是(由于魯哀公、齊景公、張伯松)看重古人輕視今人,珍視遠的看不起近的,重視耳朵(聽到的)看輕眼睛(看到的) ,推崇虛名毀謗實學嗎?看世人的說法,并不是想要崇尚古人輕視現(xiàn)今,看重美名埋沒事實, (原因)在于美丑混雜,真假難以分辨,放棄(客觀)標準來揣度實情,依據自己的主觀看法來判斷好壞?,F(xiàn)在(如果)憑主觀斷定微小的重量,就沒有人能判斷(準確的)重量, (如果)用秤砣和秤桿來衡量,那么即使細微的重量也能辨明了。因此圣人明白是非難以明辨,輕重難以判定,于是制定規(guī)范標準,考察事物的實

42、際情況。所以秤砣和秤桿確實掛在那里, (就)不能在重量上騙人了;木工打直線的墨線確實設定好了, (就)不能在曲直上騙人了;圓規(guī)和尺子確實設置好了, (就)不能在方圓上騙人了。所以參照規(guī)范標準來測量事物,那么真假就容易辨別了;依據自己的主觀看法來揣度事理,那么是非的標準就難以明辨了。越人把蛇做成羹來招待秦客,秦客把(蛇羹)當作鯉魚,覺得很好吃,吃過之后(才) 醒悟,發(fā)現(xiàn)那是蛇羹,抓著喉嚨吐了蛇羹,這是(秦客)不懂欣賞(真正的)美味。趙國人 作了一支樂曲,假托是伯牙(作)的曲子,當時的人爭相練習這首曲子, 后來聽說那不是(伯 牙所作),就停指不彈了,這是(世人)不懂欣賞(真正的)好音樂。宋人得到一

43、塊燕石, 認為(它)是美玉,用銅制的匣子收藏它,后來得知是石頭,于是捧起匣子扔掉了燕石,這是(宋人)不懂欣賞(真正的)美玉。郢人作了一篇賦,假托是屈原(的作品),所有人都傳誦它,后來知道那不是(屈原所作),(就)全都閉口放棄了這篇賦,這是(人們)不懂欣賞(真正的)好文章。所以(有人)把蛇羹誤當作鯉魚,只有易牙不會錯過美味;(世人)把趙曲誤當作高雅之音,只有鐘子期不會混淆(好與壞的)音樂;(有人)把燕石誤當作美玉,只有猗頓不會弄錯(玉與石的)真假;(人們)把郢賦誤當作詞藻優(yōu)美的作品,只有相如不會喪失鑒賞的準則。如今(我)講(這些)道理的原因是(想)送給知音,君子智慧明達表現(xiàn)在于盛名之前能看清價值

44、,明辨是非表現(xiàn)在從外在表象能看出實質,不因名聲和實際迷亂而失去主張, 不因古今而改變實情,(能)挖掘文章表達意思的本質,忽略文章外在的華彩,不埋沒微小的優(yōu)點,不掩蓋微弱的光芒,(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千年一遇?。∝S臺區(qū)期末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6分。(一)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 6-10題。(共19分)(1)御民之轡111,在上之所貴;道121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 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 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 *惡之,則臣匿之。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將不汝助。言室滿室,言堂滿堂, 是謂圣王。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強力,不足以 應敵;博地多財,不足以

45、有眾。 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故禍不萌 。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 之。故如時一. 者一,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審于時而察于用,而能備官 者,可 奉以為君也。緩者,后于事;吝于財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土。(取材于管子)注釋:【1】轡:韁純,這里指關鍵?!?】道:同“導。3】分:指合理分配。 4備官:任用官吏。(2)古人云:“君猶器也,人猶水也,方圓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堯、舜 率天下以仁,而人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人從之。下之所行,皆從上之所 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 浮華,惟好釋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頻幸同泰寺, 親講佛經,百寮皆大冠高履,

46、乘車扈從,終日談論苦空I】未嘗以軍國典章為意。 及侯景率兵向闕,尚書郎以下,多不解乘馬,狼狽步走,死者相繼于道路。武帝 及簡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為萬紐于謹所圍,帝.猶進老 了.2.不輟百寮皆戎服以聽4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摯。庾信亦嘆其如此,及作 哀江南賦,乃云:“宰衡以干戈為兒戲,縉紳以清談為廟 略?!贝耸乱嘧銥?鑒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以為如鳥有翼,如魚依水, 失之必死,不可暫無耳。(取材于貞觀政要)注釋:【1】苦空:佛教語?!?】簡文:梁簡文帝,武帝第三子?!?】孝元帝: 南朝梁元帝,簡文帝第七子?!?】宰衡:指宰相。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

47、確 的一項是(3分) 則臣得之得:找到*不足以應敵以:用來*故禍不萌萌:產生患無君以使之使:任用*故堯、舜率天下以仁率:全部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華尚:增添君臣俱被囚摯摯:拘禁縉紳以清談為廟 略廟:朝廷A. B. C. D. 7.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 的一項是(3分) A.毋蔽汝惡沒有人能替你掩飾罪惡B.能備患于未形也能做到防患于未然C.下之所行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D.未嘗以軍國典章為意不曾把軍機要務、法典制度放在心上.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帝猶講老子不輟,百寮皆戎服以聽.以上兩則短文所論為君之道有何異同?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7分)(

48、二)根據要求,完成第10題。(7分).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任選一組,回答問題。 A組:子曰:“,鮮矣仁。(論語學而)子曰:“,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B組: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然后君子。(論語雍也)子曰:“君子,小人同而不和?!保ㄕ撜Z子路)子曰:“君子,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橫線處是耳熟能詳的成語,請根據原文將其填寫完整,并說明該組句子反映 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二、本大題共5道小題,共26分。D【解析】率,率領;尚,推崇。(3分)A【解析】不要掩蔽你的過錯。(3分)所以,通曉天時的,可以任用為長官;沒有私心的,可以安排做官吏【評分標準】“時” “長”

49、“置” “為政”2分,全句大意1分,共3分。孝元帝還在不停地講論老子,官員們都穿著軍裝聽講。【評分標準】“猶” “輟” “百寮” “戎服”2分,全句大意1分,共3【答案示例】 相同之處:國君要嚴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 2 分) 。不同之處:管子認為國君還要修煉個人品格(勇于認錯等) ( 1 分) ,提高管理水平(開誠布公、通曉天時、堅守法度、善于理財、長于任用官吏等) ( 2分,寫出兩點即可得2 分) ;唐太宗則認為治理國家主要依靠堯舜的治國之策和周公孔子的禮教。 ( 2 分)【 評分標準 】 “相同點” 2 分, “不同點” 5 分。按點給分。意思對即可。A組:巧言令色志士仁人 B組:文

50、質彬彬和而不同成人之美【 評分標準 】每處 1 分,錯一處扣一分,扣完為止。共2 分【答案示例】A組:關于“仁”學思想(1分)?!叭省笔且环N高尚道德(1分) ,為人正直、表里如一( 1 分) ; “仁”是堅守正義的品格( 1 分) ,為了實現(xiàn)正義的目的,甚至可以犧牲生命( 1 分) 。B 組:關于“君子”理想( 1 分) 。君子應具有平和中庸的品行,文與質統(tǒng)一、 表與里統(tǒng)一( 1 分) ; 君子堅守行事原則, 不謀私利、 不結私黨 ( 1 分) ;君子能律己達人,成就美好事業(yè)。 ( 1 分)【 評分標準 】 “ 思想概括 ” 1 分, “結合選文具體分析” 4 分。按點給分,意思對即可?!疚难?/p>

51、文參考譯文】駕馭百姓的關鍵, 在于君主重視什么; 引導百姓的法門, 在于君主提倡什么;號召百姓走什么途徑,在于君主的好惡什么。君主追求的東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愛吃的東西,臣下就想嘗試;君主喜歡的事情,臣下就想實行;君主厭惡的事情, 臣下就想規(guī)避。 因此, 不要掩蔽你的過錯, 不要擅改你的法度; 否則,賢者將無法對你幫助。在室內講話,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講話,要使?jié)M堂的人知道。這樣開誠布公,才稱得上圣明的君主。單靠城郭溝渠,不一定能固守;僅有強大的武力和裝備,不一定能御敵;地大物博,群眾不一定就擁護。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災禍的發(fā)生。天下不怕沒有能臣, 怕的是沒有君主去

52、使用他們; 天下不怕沒有財貨, 怕的是無人去管理它們。所以,通曉天時的,可以任用為官長;沒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曉天時,善于用財,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為君主了。處事遲鈍的人,總是落后于形勢;吝嗇財物的人,總是無人親近;偏信小人的人,總是失掉賢能的人材。古人說: “國君好比是盛水的容器,百姓好比是水,水的形狀是方是圓決定于裝它的容器,而不決定于水本身。 ”所以堯、舜用仁義統(tǒng)治天下,而人們也跟著行仁義; 桀、 紂用暴虐統(tǒng)治天下, 而人們也跟著行暴虐。 下邊的人做的事情,都是跟著上面人的喜好。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華,只有喜歡佛教、道教。武帝末年, 經常駕臨同泰寺, 親自講解佛經, 隨從

53、的官僚們也都跟著戴大帽穿高靴,乘車隨從,整天談論佛經義旨,不曾把軍機要務、法典制度放在心上。等到侯景率兵攻打京師時, 尚書郎以下的官員多數不會騎馬, 徒步狼狽逃竄, 被殺死的人在路上一個接一個。 梁武帝和兒子簡文帝最后被侯景幽禁而死。 孝元帝在江陵被西魏萬紐于謹包圍時,他還在不停地講論老子 ,官員們都穿著軍裝聽講,不久江陵城被攻破,君臣都被俘虜。庚信也感嘆他們的如此作為,在哀江南賦中寫道: “宰相把戰(zhàn)爭當作兒戲, 官吏把清談當作國家的謀略。 ” 這件事實在可以作為鑒戒。我現(xiàn)在所喜歡的,只有堯、舜的準則,和周公、孔子的禮教,我認為就像鳥有了翅膀和魚依靠水一樣,失去它必死無疑,不能片刻沒有?。?”

54、論語孔子說:“花言巧語、面貌偽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笨鬃诱f:“質樸超過文采就顯得粗俗,文采超過質樸就顯得虛浮,文采和質樸 搭配得當,這樣才可以成為君子?!?TOC o 1-5 h z 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因為求生而損害仁道,只會犧牲自身來成全仁道?!笨鬃诱f“君子是和諧而不是等同,小人是等同而不是和諧?!笨鬃诱f“君子成就別人的好事,不成全別人的壞事,小人與此相反。”石景山區(qū)期末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3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共18分)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 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余。讀其文,

55、誠閔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 將行,請予言以為贈。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 乃將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日:生與安生之學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 今求子之言, 蓋將解惑于里人。 余聞之,自顧而笑。夫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里止于笑乎?然則若余之于生,將何言哉?謂余之迂為善, 則其患若此;

56、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 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 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 則于是焉,必能擇而取之。 (取材于曾鞏贈黎安二生序)或謂迂夫曰:“子之言太迂,于世無益也。迂夫曰:“子知迂之無益,而不知 其為益且 大也;子知迂之有益,而不知其為損亦大也。子不見夫樹木者乎?樹之一年而伐之,則足以給薪蘇而已,二年而伐之則足以為桶,五年而伐之則足以為楹,十年而伐之則足以為棟,豈 非收功愈遠,而為利愈大夫?古之人惟其道閔大而不能挾也,其志邃奧而不能 邇也,其言崇高而不能癖也, 是以所適配齒吾,而或窮為布衣 ,貧賤困苦 以終其身,然其遺風馀烈,數百 千年而人猶以為 法。向使其人狹道以求容,邇志以取合

57、,卑鄙以趨功,雖當時貴為卿相,利止于其躬,榮盡于其生,惡得馀澤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取材于司馬光迂書17.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辱以顧余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生與安生之學于斯文患為笑于里之人其志邃奧而不能邇也數百千年而人猶以為法利止于其躬迂何病哉迂何病哉A. B. 辱:謙詞,使對方受屈辱固:必然,一定斯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患:憂慮,擔憂邇:近,淺近法:取法,效法躬:身,自身?。喝秉c,毛病C. D.18.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 分)貧賤困苦以終其身余之言太迂則足以給薪蘇而已而不知其為益且大也A.請予言以為贈B

58、.余之如生C.則于是焉D.生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13.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他們的才情、筆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B.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感于里人現(xiàn)在求您的贈言,是想解除同鄉(xiāng)人的糊涂看法C.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知道有志于圣賢之道,卻不懂得附和時俗D.是以所適齒吾,而或窮為布衣.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且重得罪,庸詛止于笑乎向使其人狹道以求容,邇志以取合,卑言以趨功.兩段文字的作者對“遷”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請具體說明。(5分)(二)根據要求,完成第 12題。(共5分).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

59、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保ㄕ撜Z述而)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保ㄕ撜Z陽貨)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影椎酪病!?(論語憲問)孔子為何說“吾不與也”?上述文字闡明的孔子主張的“勇”是什么 ?(3分)勇者何以不懼有人用孔子答司馬牛的“內省不疚”為答案,你同意嗎?請說明。(2分)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

60、大興區(qū)期末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3分。(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8-12題。(共17分)重修書院碑記順治八年,燕山王公來守歸德 ,首下教博士弟子,問以郡之政所宜先者,博士弟子對曰:“歸有范文正公書院,先太守鄭公,嘗沿其意而創(chuàng)大之,以儲歸之材。居有號舍,贍 有田課,試有約。行之既久,歸之名公銀.卿,接踵其間,出為,當世用不絕,而土風因群感動淬厲,烝烝以變。今雖廢,而人之謳吟思慕鄭公之澤者,數十年不衰。竊以為佐朝廷,興道育賢,郡國之政,宜莫此為大。”公曰:“博士弟子言是!凡書院之為舍者幾楹?其 侵而居之者幾何家?資飾 之田幾區(qū)?其官守因而入其租稅者幾何年?其試士之期月幾日?條約之議,詳而 要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