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言的遞歸性及其根源錢 冠 連(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廣州 510420)摘要:()遞歸性不僅是轉換生成語法中的一種語法屬性,而且它與任意性、 線性一樣是語言的根本性質之一。()作者給出了語言遞歸性的定義:語言結構層次和言語生成中相同結構成分的重復或相套。()作者著重論證了語言遞歸性,闡述了整個語言結構和言語的生成處于相同結構的重復與層層相套之中,分析了語言整體上的遞歸性與局部上的非遞歸性,并指出這二者的必要性:整體上的遞歸性避免了句式集合的龐大與復雜的危險,使句式有限而簡單;局部的非遞歸性使語言在有限手段之內變得豐富起來。語言遞歸性的巨大意義甚至是全部意義就在于允
2、許人們用少量的句型生成無限多的句子。()語言的遞歸性的根源在世界(宇宙)的遞歸結構與語言的遞歸結構處于全息狀態(tài)之中。關鍵詞:遞歸;語言遞歸性;全息On Recursiveness of Language and Its OriginQIAN Guanlian(Center for Linguistic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Abstract: In Part 1,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recursiveness of language should not only
3、 be a grammatical attribute restric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but also be an essential property of language on a par with arbitrariness and linear nature of language. In Part 2,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recursiveness of language could be defined as the reiteration or the embedd
4、ed state of the same frames and elements in the structures of language as well as in the process of utterance generation. Part 3 is to give the argumentation on recursiveness of language. The gigantic significance of recursiveness of language lies in that it allows people to generate infinitely many
5、 sentences with a small number of sentence patterns. Finall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rootstock of recursiveness of language be that the recursive structure of the cosmos and the recursive structure of language are in a holographic state.Key words: recursion; recursiveness of language; holographi
6、cs 本文明確地將語言的遞歸性(recursiveness) ,像語言的任意性與線性一樣,作為語言的根本性質之一來對待,然后著重論述,語言遞歸性的根源來自它的結構與宇宙的結構是全息關系。. 理論引入國外相關文獻提及語言使用中的遞歸現(xiàn)象時,僅僅把它當成為轉換生成語法的一種語法屬性,這種屬性在在擴展規(guī)則中把初始符號作為任選成份引導進來,用這種方法允許生成無限多的句子,因此也就允許無數(shù)次地應用以前的規(guī)則(Burt, M. K 1971; Elson B. and Pickett V.B. 1965; Fowler R. 1971 )。這表明,國外語言學家尚未明確地將遞歸性作為語言的一個根本性質來處理
7、。國內理論語言學文獻中,尚未提及語言的遞歸性,更不消說把它當成語言的一個根本性質來對待了。Chomsky 在多處指出了“遞歸機制”( recursive devices, Chomsky 1957: 24)、“遞歸過程”(recursive processes, Chomsky 1957:23f)、“遞歸方面”(the recursive aspect, Chomsky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ry Grammar 175, 172)、“遞歸時態(tài)系統(tǒng)”(the recursive tense system, Chomsky Introduction to Functi
8、onary Grammar 176f),大致上是把遞歸性當成轉換生成語法的一種語法屬性。他(1957:24)指出,“如果一種語法沒有遞歸機制(封閉的環(huán)形圈),它就會復雜得難以想象。如果它確實有某種遞歸機制,就會產生無限多的句子?!边@里,他已經把產生無限多的句子的能力、語法的簡單性與遞歸機制聯(lián)系了起來,這無疑具有深刻的意義。他(1957:23f)認為,“語言是無限的這一假設可以將這樣的描寫(允許語法具有遞歸機制以產生無限多的句子)加以簡化?!薄耙虼?,生成語法必須是一個能反復生成無限數(shù)量的結構的規(guī)則系統(tǒng)?!保?965:16)。他在另一個地方進一步指出,“從這個方面看,一套語法映射了能夠產生并理解無
9、限多的新句子的說話人的行為。而且,有了一種語言的知識就暗含了必有這樣的能力?!保?957:15;1965:15)這個概念據(jù)說抓住了所有語言具有的創(chuàng)造性的一面:“這些語言提供了這樣的手段,即表達無限多的思想以及在無限多的變換情景中總能做出適當?shù)姆磻氖侄??!?(1965 ATv, 5)應該說,這段極其重要的敘述(“這些語言提供了這樣的手段,即表達無限多的思想以及在無限多的變換情景中總能做出適當?shù)姆磻氖侄?”)本身已經表明了這是語言的一個基本性質,令人困惑的是,他卻沒有點明語言的這一基本性質和遞歸機制之間有直接聯(lián)系。另外,他認為,“The technical devices for expre
10、ssing a system of recursive processes, as developed in mathematics, not only account for sequences longer than any ever before produced, but offer an explicit formulation of creative processes.”(Chomsky 1965:8; 1957:17n)。總之,Chomsky在這幾處所闡述的思想是:人為什么能夠用有限的手段說出無限多的句子?原因就在于語言有某種遞歸機制。關于什么是遞歸機制,什么是語言的遞歸性(重
11、復了層層相套的結構),我們將在下面闡明。Chomsky(1965)用語言能力(competence)代替索緒爾的語言(langue),用語言行為(performance)來代替索緒爾的言語(parole)。語言能力是說話人掌握的底層規(guī)則系統(tǒng),語言行為是對規(guī)則的具體運用。Chomsky批評語索緒爾說,他“把語言看作是具有語法特點的符號倉庫,就是說這個倉庫里類似詞匯的成份,固定詞組,也許還有類似詞組的東西。這樣,他就無法解決組成句子時的遞歸過程。他似乎把構成句子看作是言語而不是語言,是自由、任意的創(chuàng)造,而不是有系統(tǒng)的規(guī)則。在索氏的體系中,沒有提及日常運用語言時所涉及到的受規(guī)則制約的創(chuàng)造性?!彼魇先?/p>
12、少一個概念,即受規(guī)則制約的創(chuàng)造性。在規(guī)則系統(tǒng)之中仍然允許個人的創(chuàng)造??梢越讞l有限規(guī)則,來生成無限多的句子。做到這一點并非很困難。只要有幾條遞歸規(guī)則(recursive rule),反復運用,則可得到關系從句修飾名詞的眾多的句子。(參見劉潤清 1997:110111)這最后一點論述,雖然不是對遞歸性的概括,卻也能從中得到不少提示。例如:遞歸性的規(guī)則是個什么樣的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為何能反復運用?本文的第三部分“遞歸性的論證”中,一個長句子的形成就是受到喬氏的啟發(fā)。Jef Verscheren曾注意到語言的遞歸現(xiàn)象。在討論隱含意義時(Jef Verscheren 1999:26),他指出,背景信息在
13、一定程度上必須假設為說話人與解釋人所共有。這樣的假設涉及到一些遞歸的與相互內嵌句式(recursive and mutual embedding)。 說到這里,他所舉出的例子是: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I know, etc. 我們知道,這樣的句式,是典型的遞歸句式之一,也是典型的“中國套盒”式結構(見下),即相同結構(somebody knows that)的重復。在另外一處討論說話人的多種表達時(Jef Verscheren1999:80),他指出了一種情形,即書面語篇中,話語的復雜模式是嵌入主要的話語之中的。他說在他的這本書中,一段“話語”的簡單定義是:由同一
14、個(些)人所生成的、有著相對分明的開頭與結尾的一個語篇延伸。這樣,一段話語可能是談話中的一個話輪,或者也可以是一個1000頁的三部曲。三部曲包含了無數(shù)的由主要說話人(即三部曲的作者)所提供的內嵌式話語(embedded utterances )。這些內嵌式話語的提供者也便成了內嵌式說話人(embedded utterer)。不消說,這樣一個內嵌式說話人也可能以多種表達方式說話。他指出,這種情形表達了一個完整結構的可能遞歸性(the possible recursiveness of the entire structure)。對于這段敘述,我的理解是:一個語篇,首先是作者的話語,然后,作品中又
15、內嵌了許許多多人物的話語,即他所謂的“內嵌式話語”。這些內嵌式話語的結構都是相同的。這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結構內的話語遞歸性??偠灾侵饕f話人引用了另外的說話人(“內嵌式說話人”),話語中套著話語(“內嵌式話語”)。但是,我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問題不在話中套話,而在于所套的那些話語反復使用了相同的結構,重復了層層相套的結構(如果這些結構不是相同的,如何能層層相套?)。用英語表述就是to repeat embedded structures.國外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學家在討論階范疇的復雜性時介紹了遞歸性。他們認為,“結構的復雜性可以表現(xiàn)在結構成分的重復出現(xiàn),這種重復現(xiàn)象稱作遞歸。”(陳琪龍 1994
16、:35-37)遞歸分序列并列遞歸與序列從屬遞歸,而并列遞歸還可以有順序并列與同位并列的情形。2. 遞歸結構的幾種典型形式據(jù)我的判斷,上述的遞歸現(xiàn)象所出現(xiàn)的域,不是處處都能實現(xiàn)的。有些語篇內難以保證結構成分的重復出現(xiàn)。據(jù)我的理解, “This is a dog Beware of it!”或者漢語:“這是一條狗,小心!” 就不應該是遞歸結構,雖然它們是個完整的語篇,卻沒有出現(xiàn)結構成份的重復。而一個大的語篇,出現(xiàn)遞歸結構的可能性卻非常之大了。這個判斷,大致上和轉換生成語法中所討論的遞歸性的典型句式(Fries, C.C. 1952; Jacobs, R.A. and Rosenbaum, P.S.
17、 1968; Nida, E.A. 1966;Reibel, D. A. and Schane(Eds.), S. A. 1969)的認識是一致的。這個典型句式是:VP NP+VP+NP+VP。它簡單的轉換過程是這樣的: SNP+VP VPV+NP NPDet+Nom+(S)因為S項可以嵌入NP中,所以產生了這樣的句子:The man (who kicked the ball) scored the goal (that won the game). 其中, the man scored the goal 是一個NP+VP, who kicked the ball又是一個NP+VP,that
18、won the game又是一個NP+VP。于是,整個句子就成了一個大的 VP中嵌入了兩個小的VP。整個情形可以表述為:VP NP+VP+NP+VP。這是典型的相同結構相套的遞歸句式。表現(xiàn)遞歸性的另一種典型句式是: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I know, etc.另一典型句式是“遞歸場”:This is a book on AIDS. I hate it. That is a CD disk. I like it.“遞歸場”中夾雜著許多不遞歸現(xiàn)象。遞歸場是大量地、普遍地存在著。 其他典型句式就不一一列舉了。3. 語言遞歸性的定義由上述理論上的討論中可以看出,語言的遞歸
19、性的定義應該是:語言結構層次和言語生成中相同結構成分的重復或相套。這個定義與周海中 (2000)的敘述是一致的。他指出,遞歸(recursion)是遞歸論(recursive theory)中的一個術語。而遞歸論(亦稱“遞歸函數(shù)論”或“能行性理論” )卻是數(shù)理邏輯中研究可計算理論的分支。它研究問題類是否存在解的算法;如果不存在,那么不可解的程度如何。其主要方法是通過對數(shù)論的研究,深刻揭示能行過程的本質,從而有力地解決許多重要的數(shù)學問題。它對函數(shù)值的計算往往回歸到已知值而求出,故名遞歸論。遞歸論在計算機科學里的主要應用是用于計算復雜性理論。他認為,遞歸這一數(shù)學概念是通過生成語法學引入語言學研究的
20、。它是指反復使用相同的規(guī)則來生成無窮的短語或句子的一種語法手段。4. 語言遞歸性的論證4.1整體上的遞歸性于是,許多看起來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了,清晰了。這就是為什么英語語篇中無論有多少句子,總是萬變不離SVC, SV, SVO, SVOO和 SVOC這五個基本句型的原因。這就是為什么漢語語篇中無論有多少句子,總是萬變不離主題句、施事句(再分細一點,也不過只是分屬主謂句與非主謂句的七八個或上十個句型)的原因。也就是說,英語中成千上萬的句子原來不過主要是靠以上五個句型以相同的結構重復相套而已;漢語中成千上萬的句子原來也不過主要是靠那幾個相同的句子結構套去套來而已!這就是“中國套盒”式的結構,對同一
21、信息的不斷復制,對同一模式的不斷復寫,自身復歸于自身,自身套自身。一句話,語言的遞歸結構就是宇宙的遞歸結構的重復!這個事實(相同結構成分的重復),對于一個有聽、說、讀、寫漢語或英語經驗的人,都該是不陌生的。We saw him come一句中,我們可以將 we saw 與 him come看作是兩個“主+謂”結構的重疊。漢語中這樣的兩個“主+謂”結構重疊(由兼語式引起)的句子滿天飛,如“我請你來”,“上頭命令他辦”等等。這個事實,對于有閱讀習慣的中國文人來說,已是耳熟能詳?shù)牧?。論語首篇中“不亦悅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 (見楊伯峻 1958)這樣的三聯(lián)句是不是相同結構成分的重復?它的末篇“孔子曰
22、: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三次重復了“不知無以”(見楊伯峻 1958),這是不是遞歸結構?順便指出的是,這樣平行的三聯(lián)句在論語中滿目皆是。如此遞歸句式深深地浸染了中國一代又一代文人。任何一個有英語讀寫能力的人,都可以拼湊出下面的一個無限長句(實質上是一個文字游戲,能揭示遞歸現(xiàn)象的游戲):This is a cat that can be defined as small, domestic, fur-covered animal often kept as a pet, to catch mice which are sorts of small roden
23、t (house one, field one, harvest one )eg a rat, rabbit, squirrel or beaver, which gnaws things with its strong teeth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is purpose which is thing that one intends to do, get, be, etc; intention which can be explained as intending; thing intended; aim which can be paraphrased as
24、purpose; object which can be defined as person or thing to which something is done or some feeling or thought is directed; thing aimed at; end 只要做這個文字游戲的人有時間,有興趣,還可以將end描寫、限定、充實和補充下去,并且還可以節(jié)外生枝,帶上when-clause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小句,帶上分詞獨立句、形容詞獨立句、名詞獨立句等等,如此節(jié)外生枝,枝外生節(jié),引起指數(shù)爆炸 (趙南元 1994:2)。這段文字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絕無鼯鼠技窮之虞。(順便說
25、一句:這樣的無限遞歸下去,一個詞可以用全部詞典里的詞解釋。這便是第三節(jié)“語言全息律”里討論的部分包含整體,部分包含部分。)而且,總是用 which / that can be defined as something這個相同的結構一層一層地套下去。當然,這絕不是說,只有這樣的結構才是遞歸結構。事實上,任何一個較大的語篇,都有相同結構的反復出現(xiàn)。又例如,我們就地取材,把本文作者上面說的一段話原封不動地搬來,重新稍加清查加上編號,就可以看到明顯的句與句之間的遞歸現(xiàn)象:“(1)于是,許多看起來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了,清晰了。(2)這就是為什么英語語篇中無論有多少句子,總是萬變不離SVC, SV, SV
26、O, SVOO和 SVOC這五個基本句型的原因。(3)這就是為什么漢語語篇中無論有多少句子,總是萬變不離主題句、施事句(再分細一點,也不過只是分屬主謂句與非主謂句的七八個或上十個句型)的原因。也就是說,(4)英語中成千上萬的句子原來不過主要是靠以上五個句型以相同的結構重復相套而已;(5)漢語中成千上萬的句子原來也不過主要是靠那幾個相同的句子結構套去套來而已!(6)這就是中國套盒式的結構,(6a)對同一信息的不斷復制,(6b)對同一模式的不斷復寫,(6c)自身復歸于自身,(6d)自身套自身。一句話,(7)語言的遞歸結構就是宇宙的遞歸結構的重復!”直觀地看句式,(3)重復了(2),(5)重復了(4
27、),(6b)重復了(6a),(6d)重復了(6c)。這是一種遞歸。而且,還有另一種遞歸:(1)、(2)、(3)、(4)、(5)、(6)、(7)都是主謂句,相同的句型重復了七次。還有。從謂語的性質看,(2)-(7)皆為名詞性謂語句(是+名詞),重復了六次,這是第三種遞歸。第四種遞歸。(6a)、(6b)、(6c)和(6d)是同位語,都是表語部分,然而(6b)重復了(6a),(6d)重復了(6c)。這是不是層層相套?這是不是“中國套盒”式的結構?4.2 局部上的不遞歸有必要注意的是,雖然從總體上來看,宇宙與語言各自的遞歸性以及兩者遞歸的全息性是一個毋庸懷疑的事實,可謂無處不在,無遠不屆。但宇宙與語言
28、這兩個母子系統(tǒng)畢竟是復雜萬般的,結構的遞歸是變換樣式的遞歸,不是一以慣之的遞歸。在兩種遞歸方式變換的交接處,就形成了局部的不遞歸。人說話不可能一以貫之地用This is a That is a They are 或者一以貫之地用 I do She does They do 如果是這樣地遞歸下去,何談宇宙的復雜,何談語言的復雜?世界本來就不是這樣。世界是多樣的統(tǒng)一。 語義連貫的任何兩個句子形式,不可能都是重復的,如說“這是一本講愛滋病的書。我不喜歡。”/ This is a book on AIDS. I hate it. 這兩個相連的句式,無論英漢,都沒有相互套住,因而是局部(一個小的、兩句組
29、成的“場”)不遞歸性。假如緊接著說“這是一張CD盤。我喜歡?!? This is a CD disk. I like it. 這前后兩個雙句,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四句組成的“場”,后一個雙句形成了對前一個雙句的結構重復,因而是遞歸的了 。4.3 為什么遞歸性是語言的根本性質之一現(xiàn)在我們明白Chomsky(1965)所斷言的 “兒童從有限的話語中學到的是一套完整的語法知識,用有限的手段表達無限的思想”何以成為可能和何以是必須如此。為什么能以有限的手段表達無限的思想?因為可以將相同的結構成份無限地重復下去。為什么語言必須是遞歸的?英語也罷,漢語也罷,或者其他什么語言也罷,如果說一句話調換一個新的句子
30、結構,而不是如目前那樣幾個主要句子結構重復出現(xiàn)的話,一個民族的語言的句式集合會變得令人吃驚的龐大,不可思議的復雜。那實際上宣布了那種語言的破產和不可實現(xiàn)。語言必須走這一條路:運用有限的語言手段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句子。事實上,一個人絕對沒有能力在一個語篇中說一句話變換一個新的句式且無窮的變換下去,他只能大量地重復相同的句式。所以,遞歸性是語言的根本性質之一。這是語言的經濟原則在起作用,反映了人的求簡天性。關于無限的句子只需有限的手段的問題,喬姆斯基如此認為,洪堡特也如此認為。洪堡特說,“因為語言是大腦的一種能力,講話人才能運用有限的語言手段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語言行為?!保▍⒁奟obins,1982:74-7
31、8;劉潤清 1997:56)幸運的是,實際上語言正是這樣。換句話說,這個實際上的語言的存在得歸功于語言的遞歸性。甚至我們還可以這樣說,語言之所以為語言手段有限而表現(xiàn)無限的語言,就是因為有了結構上的遞歸性。語言整體上的遞歸性避免了句式集合的龐大與復雜的危險,使句式有限而簡單;語言局部上的不遞歸,使語言在有限手段之內變得豐富起來。這乃是語言遞歸性的必要之所在。5. 語言遞歸性的根源:語言結構與宇宙結構全息語言的遞歸結構,我以為,可以直接從宇宙遞歸結構中引入。因為它應該是與宇宙的遞歸結構是一致的。最一般的根據(jù)是:子系統(tǒng)(全息元)是母系統(tǒng)的迅速而簡略的重演,兩者是全息關系。宇宙的遞歸描寫是怎么一個樣子
32、呢?“大宇宙包含著無數(shù)小宇宙,大系統(tǒng)包含著無數(shù)小系統(tǒng),高層次包含著無數(shù)低層次, 每一小宇宙、低層次、小系統(tǒng)都是大宇宙、高層次、大系統(tǒng)的縮影。我們把這種中國套盒的結構稱為全息遞歸結構?!保ㄍ醮嬲椤来河?1995:54)中國套盒的結構是一種什么樣的結構呢?這些結構必須是(1)構式(構架、框架、模型、模式)相同或相似,(2)層層相套。鄙見以為,以“中國套盒式的結構”來比喻遞歸,可謂交煽互發(fā),使兩者都變得易于理解了?!叭绻钪媸菬o限的,那么信息就以無限層次的全息遞歸結構存在于每一全息元、每一位點中;全息著的宇宙呈現(xiàn)出異常復雜的結構,然而這異常復雜的結構卻是按最簡單的規(guī)律構造起來的,即是對同一信息的不
33、斷復制,遵循著最經濟的原則?!保ㄍ?、嚴 1995:61)這“最簡單的規(guī)律”是什么呢?是“對同一信息的不斷復制”。這不就是相同結構的重復嗎?不就是層層相套嗎?“宇宙全息重演律是說,子系統(tǒng)發(fā)展過程是系統(tǒng)發(fā)展史乃至宇宙演化史的一個縮影,是其簡略而又迅速的重演。并且子系統(tǒng)的構造模式是系統(tǒng)構造模式的復寫。也可以這樣說,宇宙是一種全息重演式的遞歸結構。宇宙總是自身復歸于自身,這種自相纏繞的中國套盒式的結構,是一種神秘的怪圈” (王、嚴 1995:198)既然是模式的復寫,自身復歸于自身,等于是說:結構相同,且層層相套?!坝钪嬖谄溆篮阊h(huán)運動中,總是自身全息重演著自身,進行著永恒循環(huán)的無限的自身遞歸運動?!?/p>
34、(王、嚴 1995:215)遞歸就是自身套自身?!盁o限全息遞歸結構。任一物質系統(tǒng)都包含著無限的信息層次,每一信息層次又都是其它一切信息層次的縮影,亦即每一信息層次都包含著無限的信息層次,而這一信息層次也被無限地包含在一切信息層次之中。這樣一層層地無限地相互映現(xiàn),層層遞歸,以至無窮?!保ㄍ酢?1995:309)這樣反復的描寫,可歸結為:結構相同,層層相套。因為宇宙結構是層層相套的,所以,語言結構也是層層相套的。即是說,語言遞歸性的根源在于它的結構與宇宙結構全息。結論:我們可以從事實中看出,整個語言結構和言語生成是處于相同結構的重復與層層相套之中。語言的遞歸性的根源在宇宙的遞歸結構即宇宙全息律。
35、語言遞歸性的巨大意義甚至是全部意義就在于允許人們用少量的句型生成無限多的話語,從而使交際毫無逼窄之感。( 2000年1月初稿,2000年9月修改。)References1 Burt, M. K 1971. From Deep to Surface Structure: An Introduction toTransformational Syntax M, Harper & Row, New York.2 Chomsky, N.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M, Mounton & Co., The Hague.3 Chomsky, N.1965.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 Cambridge, Mass: The MI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26學年南昌市數(shù)學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202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數(shù)學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棕色中國風清明上河圖
- 2025年行政管理語文能力規(guī)劃試題及答案
- 完備復習資料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課程總結試題及答案
- 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科學護理論證題目試題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科研方向試題及答案探討
- 醫(yī)學文獻檢索技巧試題及答案探討
- 瀝青路面用木質素纖維檢測原始記錄
- 貨車司機簡歷
- 70歲以上老人考駕照,三力測試題庫答案
- 2023年副主任醫(yī)師(副高)-中醫(yī)婦科學(副高)考試上岸歷年考點真題演練含答案
- 醫(yī)院預算業(yè)務流程圖
- ALeader 阿立得 ALD515使用手冊
- 政教主任國旗下的講話稿-講話稿
- 國學文化古典中國風模板
- 國民經濟核算司精講GDP核算
- 畢業(yè)論文PLC在機械手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
- HY/T 0331-2022綠潮生態(tài)調查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