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原理參考文獻_第1頁
設計原理參考文獻_第2頁
設計原理參考文獻_第3頁
設計原理參考文獻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參考文獻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船舶設計實用手冊(總體分冊),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8年。船舶設計實用手冊編輯委員會:船舶設計實用手冊(第一分冊),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62年。船舶科技簡明手冊編寫組編:船舶科技簡明手冊,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77年。(日)日本西造船協(xié)會編:造船設計便覽,第4版,東京,海文堂出版株式會社,1983年。朱珉虎:內(nèi)河船舶設計手冊,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年。長江船舶設計院編:內(nèi)河船舶設計手冊(船體分冊),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7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shù)規(guī)則,1999 ),北京, 人民交

2、通出版社,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艙檢驗局: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非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shù)規(guī)則,1999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中國船級社:鋼質(zhì)海船入級與建造規(guī)范(199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中國船級社:海上高速船入級與建造規(guī)范(199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國際海事組織修訂73/78防污公約的1997年議定書,73/78防污公約1997年締約國大會決議,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1998年。林杰人:船舶設計原理(修訂本),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9年。程斌、潘偉文:船舶設計教程,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8年。李樹范

3、、紀卓尚、王世連:船舶設計原理,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88年。(德)H- SCHNEEKLUTH著,潘偉文等譯:船舶設計關(guān)于效率與經(jīng)濟性,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9年。阿.M.達爾坎格洛主編,王平庚等譯:船舶設計與建造,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79年。托馬斯.C.吉爾默著,龔九功譯:現(xiàn)代艦船設計,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3年。朱美琪、潘偉文、李樹范:運輸船舶設計特點,武漢,武漢水運工程學院,1986年。裘泳銘、顧敏童:船舶與海洋工程法規(guī),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5年。R.Munro-smith : Merchant ship design , 1964.裘泳銘、林

4、杰人等:“船舶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的衡準方法”,海船檢驗,1987第2期。葛興國:“論船舶噸位”,艦船科研與設計,1986第3期。范思奇:船舶噸位丈量,大連,大連海運學院出版社,1992年。杜忠仁:“運輸船舶金屬船體重量的估算方法”,上海造船,1996第1期。俞銘華、吳劍國、徐昌文等:“運輸船舶金屬船體重量的神經(jīng)估算”,中國造船1997第3期。紀卓尚等:油船總體設計,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年。王世連、李樹范:船舶設計數(shù)學模型,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年。楊槱、裘泳銘:“干貨船的主要尺度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78第1期。裘泳銘、吳善勤、顧敏童:“正交設計法在運輸船舶主尺度優(yōu)選中

5、的應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93第6期。柳存根、裘泳銘等:“遺傳進化算法在船舶初步設計中的應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0第1期。吳善勤、裘泳銘、姚震球:“船舶設計方案優(yōu)選和排序的評判方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95第2期。周良根:“海洋客貨船主尺度選擇及其經(jīng)濟論證”,船舶工程,1986年第2期。薛安國:“多用途貨船的主尺度和船型系數(shù)”,船舶工程,1980年第2期。俞寶均:“大型集裝箱船的技術(shù)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上海造船,1998年第1期。盛振邦、楊尚榮、陳雪深:船舶靜力學(修訂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2年。邵世明、趙連思、朱念昌:船舶阻力,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

6、5年。王國強、盛振邦:船舶推進,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5年。陶堯森:船舶耐波性,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5年。蘇興翹:船舶操縱性,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4年。李積德等:“船舶減搖裝置”,中國造船,(船舶耐波性專輯),1991年增刊第114期。陸鑫森、金咸定、劉涌康:船舶振動學,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0年。張仁頤:船舶技術(shù)經(jīng)濟論證方法,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9年。秦士元:系統(tǒng)分析,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7年。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概率統(tǒng)計組編:正交設計法,北京,石油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76年。林杰人、譚家華、顧敏童:“船型論證方法探討”,上海交通大學

7、學報,1981年第3期。吳善勤、裘泳銘:“隨機衡準指標下船型參數(shù)的正交設計”,中國造船,1983年第4期。D.G.M.Watson and A.W.Gilfillan : Some ship design methods , The Naval Architect 1977。J.J.Muntjewert : Methodical series experiments on cylindrical bows , RINA Vol.112 , 1970。秦士元、程天柱:水運系統(tǒng)分析和船型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年。周良根:“27000噸載重量散貨船”,船舶工程,1982年第1期。I

8、.L.巴克斯頓著,顧家駿等譯:工程經(jīng)濟學與船舶設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年。國家計劃委員會、建設部:建設項目經(jīng)濟評價方法與參數(shù)(第二版),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3年。E.Vossnack,A.Voogd and B.V. Drunen : Development of the ships afterbodies,propeller excited vibrations, second lips propeller sumposium 1973 。Helmut Carstens : Bestimmung des Stahlgewichts Von Bulkcarrier und

9、Containerschiffen ,HANSA. 1970。D.I.Moor and D.C.Mardeg : Motions and Propulsion of single screw models in head seas (part I and part II),RINA Vol.110 1968 and Vol.112 1970。HUM. nfHMUyd Ce,刖 1976。錢文豪:“船舶型線設計”,船舶,1998年第1期第6期。林勃賴著,鄔明川譯:運輸船舶的線型設計,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63年。A.Silverleaf and J.Dawson: Hydrodynamic

10、design of merchant ship for high speed operation, RINA Vol 109,1967。D.I.moor Resistance propulsion and motions of high speed single screw cargo liners Trans. NECIES Vol 82 1966。A.Shaher Sabit :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sistance results of BSRA Series , I.S.P.January 1971 。A.Shaher Sabit : An ana

11、lysis of the series 60 results.Part I analysis of forms and resistance results ,P.March 1972。A.Shaher Sabit : The SSPA cargo liner series regression and propulsive coefficients , I.S.P.July 1976 。第七。八研究所:“一種節(jié)能型船舶尾部型線”,實用新型專利公報,1990,6(42)。李影桓、都紹裘、榮煥宗:“尾端球變尺度試驗研究”,艦船科研與設計,1987年第1期。G.R.Thomson and K.M.

12、N.Pattullo : The BSRA trawler series (Part I) : Resistance and propulsion tests with bow and stern variations , RINA Vol.111, 1969。Cedric Ridgely-Nevitt : The resistance of a high displacement-length ratio trawler series , Trans.SNAME Vol.75,1967。A.Zborowski, Approximate method for estimation resist

13、ance and power of twin-screw Merchant ship,P.January,1973,船舶阻力性能譯文集(一),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譯,1973年10月。J.D.Van Manen and J.Kamps : The effect of afferbody on propulsion , SNAME Vol 67, 1959。J.Dawson and G.R.Thomson : Model experiments with stern variations of 0.80 block coefficient forn , RINA Vol 111,1969。G.

14、R.Thomson and G.P.White : Model experiments with stern variation of 0.65 block coefficient form , RINA Vol 111,1969。朱文蔚、王美娟:“沿海雙槳貨輪低阻船型”,中國造船,1984年第5期。薛中川者:平頭渦尾船型原理與設計,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5年。Ronald.K.Kiss : Aspects of simplified hull forms-past , present and the future, Marine Technology 1972。Williams AK

15、E : Some recent trends in hull for merchant ships , SSPA No.80, 1978。G.G.Watson : The Soviet nuclear icebreaking lighter ,MER January 1984。林焰、楊槱、紀卓尚、李樹范:“船舶主尺度神經(jīng)優(yōu)化分析”,中國造船,1993年第 期。張德洪:運輸船舶船型技術(shù)經(jīng)濟論證方法(第二版),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9年。陳賓康、董元勝:計算機輔助船舶設計,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4年。陳賓康、裘學峰:“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方法的船舶性能預估研究”,計算機輔助工程,1997年第3期。劉啟國:船舶建筑美學,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8年。H.Lackenby : On the systematic geometrical variation of ship form , 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