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11_第1頁
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11_第2頁
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11_第3頁
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11_第4頁
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1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11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11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31) 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31) 雇倩瓦師喻三十一、雇倩瓦師喻原典昔有婆羅門師,欲作大會,語弟子言:我須瓦器以供會用。汝可為我雇倩瓦師,詣市覓之。時彼弟子往瓦師家。時有一人,驢負(fù)瓦器,至市欲賣。須臾之間,驢盡破 之。還來家中,啼哭懊惱。弟子見已,而問之言:何以悲嘆懊惱如是?其人答言:我為方便,勤苦積年,始得成 器。詣市欲賣,此弊惡驢,須臾之頃,盡破我器,是故懊惱。 爾時弟子見聞是已,歡喜而言:此驢乃是佳物,久時所作,須臾能破。我今當(dāng)買此驢。瓦師歡喜,即便賣與。乘來歸 家,師問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師將來,用是驢為 ?弟子答 言:此驢

2、勝于瓦師。瓦師久時所作瓦器,少時能破。時師語言:汝大愚癡,無有智慧。此驢今者適可能破,假使百 年,不能成一。世間之人亦復(fù)如是,雖千百年受人供養(yǎng),都無報償,常 為損害,終不為益。背恩之人亦復(fù)如是。注釋大會:盛大的法會。倩:請。方便:善巧。譯文過去有位婆羅門師,想舉辦一場隆重的法會, 對弟子說: 我需要一批瓦器,以供法會使用。你去替我雇請一位瓦師來,這可到市集上去尋覓。那弟子即前往瓦師家去。這時 有一人趕著驢負(fù)著瓦器到市場上去賣掉,那頭驢才一會兒的 功夫就把瓦器都打破了。此人回到家中,心里懊惱,就啼哭 起來。婆羅門弟子見了,便問:為何這般悲嘆懊惱?此人答道:我用了種種善巧的方法,經(jīng)過許多年的勤苦,

3、方做 成了瓦器。拉到市場上想賣,這頭破驢子頃刻之間都把瓦器打砸了,所以我懊惱。弟子聽了,心中欣喜,想道: 這頭 驢真是好東西,歷經(jīng)久時做成的東西,頃刻之間就能把它破掉。如今我應(yīng)把這頭驢買下來。瓦師很高興,立即就把驢賣給他。弟子乘著回家來,師父問道:你為什么不把瓦師帶來,這驢子能派上什么用場 ?弟子答道:這頭驢子勝過 瓦師呢!瓦師歷經(jīng)久時做成的瓦器,它轉(zhuǎn)眼就能打破。這時 師父呵責(zé)道:你這愚癡之人,沒有智慧。這驢的確是能一 下子打破的,然而即使給它一百年辰光,也不能作由一個瓦O _|世間的人也是這樣,雖則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家的供 養(yǎng),卻毫無報償,專做損害他人的事情,從來沒有行過一點 善。背恩的人

4、也正是這樣。解說破而不能成、不能立,則只有負(fù)面的意義。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32) 估客偷金喻三十二、估客偷金喻原典昔有二賈客,共行商賈。一賣真金,其第二者賣兜羅綿 。有他買真金者,燒而試之。第二估客即使偷他被燒之金, 用兜羅綿裹。時金熱故,燒綿都盡。情事既露,二事俱失。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稱已有,非是佛法, 由是之故,燒滅外典,不行于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現(xiàn),亦 復(fù)如是。注釋兜羅綿:兜羅,梵文 Tula,是樹的名稱,綿從樹果中生由來,亦即木綿。另外野蠶繭也叫兜羅綿譯文從前有兩個商人一起做買賣。一個是賣真金,另一個是 賣兜羅綿。有位顧客來買真金,放在火上燒了,來試測金子 的純度。那另一

5、個商人就立即偷了這塊試燒的金子,拿兜羅 綿裹著。當(dāng)時金子熾熱的緣故,綿都燒盡了。事情敗露,兩 樣?xùn)|西都失卻了這就好像那些外道,偷取了佛教的學(xué)說,安裝進(jìn)自己的 學(xué)說中,謊說是自己原本就有的,并不是佛教的學(xué)說。因為 不相融合的緣故,反而毀滅燒壞了外道的典籍,使它湮沒于 世,沒有流傳下來。就如那個偷金的人,事情全敗露了,金 綿都失卻一樣。解說外道的典籍,從現(xiàn)存情況來看,確是不流傳于世,許多 材料由于佛典對之作述評而留存著。如長阿含經(jīng)的引述 即為一例。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33) 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33) 斫樹取果喻果喻三十三、斫樹取原典昔有國王,有一好樹,高廣極大,當(dāng)生勝果,香而甜美。 時有一人來至

6、王所。王語之言:此之樹上將生美果,汝能食不?即答王言:此樹高廣,雖欲食之,何由能得 ?即便 斷樹,望得其果。既無所獲,徒自勞苦。后還欲豎,樹已枯死,都無生理。世間之人亦復(fù)如是。如來法王有持戒樹,能生勝果。心 生愿樂,欲得果食,應(yīng)當(dāng)持戒,修諸功德。不解方便,反毀 其禁,如彼伐樹,復(fù)欲還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復(fù)如譯文從前有位國王,擁有一棵好樹,長得高大,樹冠寬廣,將要結(jié)由香而甜美的好果子來。這時有一個人來到了國王居住的地方。國王對他說:這棵樹上將結(jié)美果了, 你想吃嗎? 這人就答道:這棵樹高大寬廣,雖然想吃,怎么才能夠摘得到呢?于是就斫斷了樹,期望摘到果子。卻一無所獲,徒然地勞苦了一番。后來想栽

7、回去,樹已枯死,毫無生機。世上的人也是這樣。如來法王有一棵持戒樹,能結(jié)由好 果子來。心內(nèi)涌生了渴求滿足的快樂來,想要得到那果子, 那么,就應(yīng)當(dāng)持受戒律,修行種種功德。世上的人不會運用權(quán)使的智慧,反而破了戒,如那個伐了樹還想種活的人一樣, 什么都得不到。破戒的人,也是這樣。解說持受禁戒,修行功德,都是趣向于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 的津梁,雖則不是最終的目標(biāo),卻是通向最終目標(biāo)不可或缺 的方法,因而必須固守,且日日精進(jìn),以求獲得勝果。百喻經(jīng)【白話譯文】(34) 送美水喻三十四、送美水喻原典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 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遠(yuǎn)此村去。 時彼村主語諸人

8、言:汝等莫去,我當(dāng)為汝白王,改五由旬 作三由句,使汝得近,往來不疲。即往白王。王為改之, 作三由旬。眾人聞已,便大歡喜。有人語言:此故是本五由句,更無有異。雖聞此語,信王語故,終不肯去。世間之人,亦復(fù)如是,修行正法,度于五道,向涅槃城, 心生厭倦,便欲舍離,頓駕生死,不能復(fù)進(jìn)。如來法王有大 方便,于一乘法分別說三。 小乘之人,聞之歡喜,以為易行, 修善進(jìn)德,求度生死。后聞人說,無有三乘,故是一道。以 信佛語,終不肯舍。如彼村人,亦復(fù)如是。注釋由句:印度古代計程單位,是梵文 yojana的音譯,此 詞的原初含義是套一次牛所行的路程,只是一個大致的界定 而已,約三十里左右。譯文從前有個村落,距王城

9、五由旬路程。村中有好美水。國 王命令村里人日日給他送美水去。村里人疲苦不堪,全都想 移居到別處去,遠(yuǎn)離這個村落。這時村長對眾人說:請大家不要離開,我會替你們?nèi)ジ鷩踔v,把五由句的路程改稱 三由旬,使距離短些,你們往來就不??嗔?。村長即去對國王講了。國王同意改為三由旬。眾人聽了,就很是歡喜。 有人說道:這依舊是原先的五由句,一點也沒有變。村民們雖是聽了這話,然而相信國王的言語的緣故,終究不肯搬 走。世上的人也是這樣,修行著大乘正法,度過地獄、餓鬼、 畜生、人、天這五道,向泯滅了生死因果的涅槃城走去,卻 產(chǎn)生了厭倦的心情,就想避開這條漫長的路途,祈望頓時凌 越由生死的輪回,不想再進(jìn)一步地修行正法了

10、。如來法王就 用權(quán)便的方法,把純粹一乘的正法分開來說成聲聞、緣覺、 菩薩三乘。具有小乘根性的人聽了,很是歡喜,以為容易實行,便繼續(xù)修行善德,以求渡過生死苦海。后來又聽人說沒 有三乘,原本就是同一條道路,就是菩薩乘這一乘。因為信 奉佛說法的緣故,終究不肯舍去成見的執(zhí)著。像那些村民一 樣,信奉國王的言語。源流莊子齊物論:狙公賦(分配)茅,曰:朝三而暮四。 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 喜怒為用,亦因是也。列子黃帝: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 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耳匱焉, 將限其食,恐眾犯之不馴于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

11、怒。俄而曰:與若茅,朝四 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籠,皆猶此也。 圣人以智籠群愚,亦猶狙公以智籠眾狙也。名實不虧,使其 喜怒哉。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國邑聚落,有大長 者,財富無量,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周匝俱時 軟然火起,焚燒舍宅。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 宅中。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即大驚怖,而作是念:我雖 能于此所燒之門安隱得由,而諸子等于火宅內(nèi)樂著嬉戲,不 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厭患,無求是長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當(dāng)以衣被,若以幾案, 從舍生之。復(fù)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門,而復(fù)陋小,諸子幼稚, 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dāng)墮落,為火所燒。我當(dāng)為說怖畏 之事,

12、此舍已燒,宜時疾由,無令為火之所燒害。 作是念已, 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生!父雖憐憫,善言誘喻, 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不驚不畏,了無由心,亦復(fù) 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云何為失,但東西走戲,視父而 已。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我今當(dāng)設(shè)方便,令諸子等得免 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后必憂 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 等于此火宅宜速由來,隨汝所欲,皆當(dāng)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愿故,心各勇銳, 互相推排,竟共馳走,爭由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 得由,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fù)障礙,其心泰然,歡喜 踴躍。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 鹿車、牛車,愿時賜與。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 車,具車高廣,眾寶莊校。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 子,然后但與大車,寶物莊嚴(yán),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 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