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箱包公司治理分析-范文_第1頁
個性化箱包公司治理分析-范文_第2頁
個性化箱包公司治理分析-范文_第3頁
個性化箱包公司治理分析-范文_第4頁
個性化箱包公司治理分析-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泓域/個性化箱包公司治理分析個性化箱包公司治理分析xxx有限公司目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1387965 一、 公司概況 PAGEREF _Toc111387965 h 4 HYPERLINK l _Toc111387966 公司合并資產負債表主要數據 PAGEREF _Toc111387966 h 4 HYPERLINK l _Toc111387967 公司合并利潤表主要數據 PAGEREF _Toc111387967 h 4 HYPERLINK l _Toc111387968 二、 不完全契約理論 PAGEREF _Toc111387968

2、h 5 HYPERLINK l _Toc111387969 三、 委托代理理論 PAGEREF _Toc111387969 h 7 HYPERLINK l _Toc111387970 四、 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階段 PAGEREF _Toc111387970 h 10 HYPERLINK l _Toc111387971 五、 起步和探索階段 PAGEREF _Toc111387971 h 12 HYPERLINK l _Toc111387972 六、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聯系 PAGEREF _Toc111387972 h 13 HYPERLINK l _Toc111387973 七、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

3、制的融合 PAGEREF _Toc111387973 h 16 HYPERLINK l _Toc111387974 八、 董事會及其權限 PAGEREF _Toc111387974 h 19 HYPERLINK l _Toc111387975 九、 董事長及其職責 PAGEREF _Toc111387975 h 24 HYPERLINK l _Toc111387976 十、 公司治理結構的概念 PAGEREF _Toc111387976 h 27 HYPERLINK l _Toc111387977 十一、 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結構 PAGEREF _Toc111387977 h 29 HYPER

4、LINK l _Toc111387978 十二、 股東大會決議 PAGEREF _Toc111387978 h 32 HYPERLINK l _Toc111387979 十三、 股東權利及股東(大)會形式 PAGEREF _Toc111387979 h 33 HYPERLINK l _Toc111387980 十四、 發(fā)展戰(zhàn)略 PAGEREF _Toc111387980 h 38 HYPERLINK l _Toc111387981 十五、 社會責任 PAGEREF _Toc111387981 h 42 HYPERLINK l _Toc111387982 十六、 企業(yè)風險管理框架:內部環(huán)境的成熟

5、 PAGEREF _Toc111387982 h 45 HYPERLINK l _Toc111387983 十七、 我國的借鑒與創(chuàng)新 PAGEREF _Toc111387983 h 47 HYPERLINK l _Toc111387984 十八、 控制的層級制度 PAGEREF _Toc111387984 h 48 HYPERLINK l _Toc111387985 十九、 內部環(huán)境如何發(fā)揮作用 PAGEREF _Toc111387985 h 50 HYPERLINK l _Toc111387986 二十、 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產生 PAGEREF _Toc111387986 h 51 HYPE

6、RLINK l _Toc111387987 二十一、 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內容 PAGEREF _Toc111387987 h 53 HYPERLINK l _Toc111387988 二十二、 公司治理模式趨同論 PAGEREF _Toc111387988 h 57 HYPERLINK l _Toc111387989 二十三、 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的關系 PAGEREF _Toc111387989 h 63 HYPERLINK l _Toc111387990 二十四、 英美模式的產生 PAGEREF _Toc111387990 h 64 HYPERLINK l _Toc111387991 二

7、十五、 英美模式的主要內容 PAGEREF _Toc111387991 h 65 HYPERLINK l _Toc111387992 二十六、 項目基本情況 PAGEREF _Toc111387992 h 70 HYPERLINK l _Toc111387993 二十七、 法人治理結構 PAGEREF _Toc111387993 h 76 HYPERLINK l _Toc111387994 二十八、 項目風險分析 PAGEREF _Toc111387994 h 88 HYPERLINK l _Toc111387995 二十九、 項目風險對策 PAGEREF _Toc111387995 h 91

8、 HYPERLINK l _Toc111387996 三十、 發(fā)展規(guī)劃 PAGEREF _Toc111387996 h 93公司概況(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稱:xxx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沈xx3、注冊資本:750萬元4、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xxxxxxxxxxxxx5、登記機關:xxx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6-87、營業(yè)期限:2013-6-8至無固定期限8、注冊地址:xx市xx區(qū)xx(二)公司主要財務數據公司合并資產負債表主要數據項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資產總額3439.542751.632579.65負債總額1863.651490.92139

9、7.74股東權益合計1575.891260.711181.92公司合并利潤表主要數據項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營業(yè)收入10134.438107.547600.82營業(yè)利潤2410.121928.101807.59利潤總額2027.721622.181520.79凈利潤1520.791186.221094.9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520.791186.221094.97不完全契約理論從代理問題存在的條件中可以發(fā)現,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并不一定就會產生代理問題,如果作為委托人的股東能夠掌握完全信息,并預測出將來所有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可以通過制定一份完全的契約,詳細地規(guī)定代理人的所

10、有職責、權利與義務,并就將來可能發(fā)生的所有情況、可能產生的所有后果及解決措施在契約中做出相應的規(guī)定,從而完全消除因為委托代理關系的產生可能帶來的所有問題。例如,一份完全契約將包括: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經理人員將被撤換;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公司將出售或購入資產;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公司應該招收或解雇工人等。如果這樣一份完全契約存在的話,即使委托代理關系存在,也不會產生委托代理問題。如果契約完全,所有事情都在合同中預先規(guī)定了,那也就沒有“剩余”的事項需要決策了,公司治理的結構和機制也就不重要了。因此,當委托代理關系及不完備合同同時存在時,公司治理就將發(fā)揮作用。(一)自有交易以來,契約就是不完全的契約不完全的事

11、實比不完全契約理論久遠得多。不完全契約理論的初創(chuàng)者是麥克里爾,他在1974年南加利福尼亞法學評論上發(fā)表的契約之幾個未來發(fā)展和1980年在新哈維出版社出版的新社會契約論:現代契約關系的一個調查等著作問世之后,不完全契約理論就在法學界和經濟學界,特別是在企業(yè)理論家那里產生了廣泛而重要的影響?,F代企業(yè)理論認為,企業(yè)是一系列契約(合同)的組合,是個人之間交易產權的一種方式。然而,說企業(yè)是“契約”,只是揭示了企業(yè)與市場的共性,并沒有給出企業(yè)的特性。張維迎提出,就契約本身而言,企業(yè)與市場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契約的完備性程度不同。一個完備的契約是指準確地描述了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tài),以及在每種狀態(tài)下契

12、約各方的權力和責任。相對而言,市場可以說是一種完備的契約,而企業(yè)則是一種不完備的契約。(二)當契約不完全時,將剩余控制權配置給投資決策中相對重要的一方是有效率的由于不確定性的存在,對一項資產的所有者而言,關鍵的是對該資產剩余權力的擁有,即剩余控制權。據此,哈特將所有權定義為擁有剩余控制權或事后的控制決策權。格羅斯曼、哈特和莫爾等指出,剩余控制權直接來源于對物質資產的所有權。因而,剩余控制權天然地歸非人力資本所有。在契約不完備的環(huán)境中,物質資本的所有權是權力的基礎,而且對物質資產所有權的擁有將導致對人力資本所有者的控制。因此,企業(yè)也就是由它所擁有或控制的非人力資本所規(guī)定的。(三)企業(yè)的剩余控制權

13、由誰行使是由要素使用權交易合約事先安排的企業(yè)契約不過是一種特別的市場契約,企業(yè)是要素使用權交易合約的履行過程,從而在總體上,要素使用權是剩余控制權交易合約的履行過程、履行載體與結果。不完全契約理論以有限理性和信息非對稱假設為前提,把企業(yè)的要素所有者劃分為人力資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資本所有者,通過不確定性、資產專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等重要概念的引入,分析兩類要素所有者的產權特征并討論企業(yè)所有權的最優(yōu)安排。不完全契約理論認為,由于人們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交易事項的不確定性,明晰所有的特殊權力的成本過高,擬定完全契約是不可能的,不完全契約是必然和經常存在的。委托代理理論20世紀70年代,面對美國公

14、司經濟下滑而經理層卻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的事實,一批學者開始將矛頭指向公司經理層,把美國公司經濟的下滑歸罪于公司管理層,委托代理理論應運而生。(一)所有者與管理層之間的利益沖突界定為企業(yè)的代理問題委托代理理論認為,公司治理問題是伴隨著委托代理問題的出現而產生的。由于現代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日益分散,經營管理的復雜性與專業(yè)化程度不斷增加,公司的所有者一股東通常不再直接作為公司的經營者,而是作為委托人,將公司的經營權委托給職業(yè)經理人;職業(yè)經理人作為代理人接受股東的委托,代理經營企業(yè),股東與經理層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由此產生。由于公司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委托代理關系,兩者之間因利益不一致而產生代理成本,

15、并可能最終導致公司經營成本增加的問題,就稱為代理問題。(二)所有者與管理層之間的利益沖突將引發(fā)代理成本現代公司治理問題在于剩余風險承擔者一股東或“委托人”不能確定公司管理者或“代理人”是否根據股東的利益行事。由此產生的成本,以及為防止這種行為而進行的監(jiān)督和約束費用被稱為“代理成本”。代理成本主要包括代理人的選聘費用、代理人的報酬、監(jiān)督成本、代理人的職務消費和經營損失等,與此對應的自理成本包括學習管理知識的成本、因為經營不專業(yè)造成的損失等。代理問題及代理成本存在的條件包括:(1)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一一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可能與公司的利益不一致,代理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為可能會損害公司的整體利

16、益;(2)信息不對稱一委托人無法完全掌握代理人所擁有的全部信息,因此委托人必須花費監(jiān)督成本,如建立機構和雇用第三者對代理人進行監(jiān)督,盡管如此,有時委托人還是難以評價代理人的技巧和努力程度;(3)不確定性由于公司的業(yè)績除了取決于代理人的能力及努力程度之外,還受到許多其他外生的、難以預測事件的影響,因此委托人通常很難單純根據公司的業(yè)績對代理人進行獎懲,而且這樣做對代理人也很不公平。(三)代理問題的解決或降低代理成本需要以公司內部的激勵問題為代價公司治理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有助于減輕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代理問題的結構和機制。委托代理理論視域中的公司治理是如何緩解公司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代理問題,降低代理成

17、本,其目標是通過公司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來協調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使經營者的行為盡可能地符合股東利益,從而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尤金法瑪和邁克爾詹森認為,公司制企業(yè)繁榮興旺的原因在于其能夠促成決策管理與風險剩余承擔相分離,實現公司經濟風險的最優(yōu)分配。風險分配的好處是以公司內部的激勵問題為代價的,決策管理與剩余風險承擔是相互分離和專業(yè)化的,這導致了決策者與剩余索取者之間的代理問題。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階段2006年至今為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階段。隨著2002年SOX法案的頒布,各國相應出臺了有關內部控制的相關政策,我國也不例外。2006年6月,國資委發(fā)布了中央企業(yè)全面風險管理指引。20

18、06年7月15日,由財政部發(fā)起成立了全國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2006年7月,為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促進上市公司規(guī)范運作和健康發(fā)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上海證券交易所發(fā)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2006年9月,深圳證券交易所發(fā)布了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2007年3月,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發(fā)布了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和17項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具體規(guī)范的征求意見稿。2008年6月,財政部、證監(jiān)會、審計署、銀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在北京聯合召開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發(fā)布會暨首屆內部控制高層論壇,會議發(fā)布了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同月,還發(fā)布了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相關配套指引的征求意

19、見稿。2010年4月,五部委聯合發(fā)布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及配套指引,包括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根據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相關規(guī)定,內部控制是由企業(yè)董事會、監(jiān)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經營的合法合規(guī),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提高經營的效率、效果,促進企業(yè)實現發(fā)展戰(zhàn)略。內部控制的構成包括內部環(huán)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jiān)督五個要素。這些都參照了國際上已頒布的關于內部控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同時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還規(guī)定了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即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

20、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配套指引還規(guī)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yè)提前執(zhí)行。執(zhí)行企業(yè)內部控制規(guī)范體系的企業(yè),必須對本企業(yè)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同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目前,我國內部控制的內容和結構呈現以下特點:內部控制內容范圍廣泛,不僅包括會計控制也涉及管理控制和風險管理,行業(yè)特色比較明顯;內部控制結構不盡相同,主要呈現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實務型

21、,直接針對內部控制的實務操縱進行規(guī)范,第二種是框架型結構,采用內部控制要素的形式構建內部控制的整體框架體系,類似于COSO的內部控制框架,第三種是框架與實務結合型,既描述內部控制的框架結構,又描述內部控制的實務操作,兩者相結合;在構成要素結構上,基本上都與COSO內部控制框架的結構和要素相同,但具體內容上又存在一些差別。起步和探索階段1949197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濟發(fā)展的第一階段,在此期間,企業(yè)會計規(guī)范建設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這一時期的企業(yè)會計規(guī)范建設具有以下特點:企業(yè)會計規(guī)范都屬于行政制度,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企業(yè)會計規(guī)范經歷了由分部門制定到按照國民經濟分類統(tǒng)一制

22、定,由所有企業(yè)適用一套會計制度到不同規(guī)模、不同性質的企業(yè)執(zhí)行不同會計制度的過程;企業(yè)會計規(guī)范的內容由單獨的會計業(yè)務核算規(guī)范發(fā)展到會計業(yè)務核算和會計人員職責的規(guī)范。除了1963年1月國務院頒布的會計人員的職權試行條例對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以及會計人員的任免和獎懲做出的具體規(guī)定和企業(yè)內部會計控制有點關系之外,更多的規(guī)定是關于會計核算制度的。1984年4月,財政部出臺了會計人員工作規(guī)則對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使用會計科目、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跨級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管理會計檔案和辦理會計交接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1996年,財政部頒布了會計基礎工作規(guī)范,主要在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會計核算、會計監(jiān)督、內部會

23、計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并于1985年1月21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簡稱會計法),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會計法對會計核算、會計監(jiān)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法律責任等問題做了明確規(guī)定,從法律的高度規(guī)定了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基本內容;全國人民大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3年第一次修改并頒布了會計法,修改后的會計法明確了違法責任人、執(zhí)法人以及內部會計控制的相關問題,區(qū)分了違法程度;2000年7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正了會計法,修正后的會計法包括總則、會計核算、公司、企業(yè)會計核算制度的特別規(guī)定、會計監(jiān)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法律責任等主要內容。199

24、7年1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了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企業(yè)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主要規(guī)范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等內容。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聯系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多相同點和大部分的相互交叉與重疊區(qū)域,在企業(yè)的管理實踐中,兩者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具有同源性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都與現代公司兩權分離所引發(fā)的代理問題密切相關。由于交易信息的不對稱性,以及契約的不完備性直接導致了“委托代理問題”的出現,因而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具有同源性。兩權分離之后,如果所有決策相關信息在委托代理雙方之間的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不論經營者與所有者的目標函數一致與否,經營者都不

25、敢做出違背所有者利益的行為。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信息雙方總是處于不對稱地位,委托人對代理人的行為、決策并不十分清楚,代理人的行為選擇往往會偏離委托人的目標,甚至會嚴重損害委托人利益。因此,客觀上要求有一整套相應的制度安排來解決這種利益沖突,公司治理便應運而生。而內部控制作為一種系統(tǒng)的制約機制,其產生根源同樣是所有者與經營者間、企業(yè)內部上下級間的信息不對稱,當委托人授權代理人從事某項活動時,為了保證代理人的行為能夠符合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客觀上就要求有相應的措施和手段來加以控制。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要有效地解決在契約不完備時企業(yè)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的分配問題,而內部控制在本質上也是為了在節(jié)約交易費

26、用的同時增強企業(yè)契約的完備性,進而保證企業(yè)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能實現最大化。在契約不完備的情況下,對企業(yè)控制權優(yōu)化配置的共同追求,本身也說明了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具有同源性。(二)具有共同載體公司治理機制與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一系列制度安排,要想發(fā)揮其作用就必須依附于一定的組織載體。脫離企業(yè)這個組織,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就好比是“鏡中花,水中月”,不論公司治理結構多么完善,也不管內部控制多么健全,都只是憑空而論,不能發(fā)揮實際作用,更談不上實現企業(yè)的目標。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公司治理的完善與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加強也必須依靠會計信息這個共同載體。真實、完整、及時的會計信息既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必要前提,也是公司治

27、理發(fā)揮作用的基本條件;而只有公司治理機制有效,內部控制健全,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和及時,兩者相輔相成。總之,企業(yè)組織和會計信息是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兩個共有載體。組織為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提供了依附的實體,而會計信息則為依附在組織身上的兩種制度安排提供了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兩者缺一不可,共同為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互動提供了先決條件。(三)存在著交叉區(qū)域首先,控制主體存在交叉性。公司治理的主體是“股東董事會總經理”委托代理鏈上的各個節(jié)點。如吳敬璉教授把公司治理結構定義為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管理人員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其中董事會是核心,而內部控制的主體是“董事會總經理職能經理執(zhí)行崗位”委托代

28、理鏈中的節(jié)點,核心在于總經理。因此,董事會和總經理既是公司治理結構的主體,也是內部控制的主體。其次,適用對象的交叉性。在三種基本企業(yè)形式中,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只有管理和控制問題,沒有治理問題,因為其所有權與控制權通常是合一的。但是對公司制企業(yè)來說,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問題都存在,需要同時解決治理問題和控制問題,并需要注意兩者的有效對接。再次,總目標的一致性。兩者的具體目標統(tǒng)一于企業(yè)目標之下,即最終實現企業(yè)價值最大化。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公司治理結構目標的進一步延伸和具體化;公司治理結構所追求的公平和效率目標,是建立在內部控制的目標即信息真實、資產安全和效益提高基礎上的。否則,在一個虛假信息泛濫、資產

29、被盜嚴重、管理效率低下的企業(yè)中,去實現公司治理的目標無異于癡人說夢。最后,兩者在內容上存在關聯性。在公司治理結構三種權力的實施過程中,除了監(jiān)督權主要由股東、監(jiān)事會行使而獨立于企業(yè)的業(yè)務系統(tǒng)外,決策權和執(zhí)行權都要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崗位和個人,并通過內部控制制度加以規(guī)范和管理。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融合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既有不同點,也有相同點,既有分離區(qū)域,也有交叉領域。離開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就沒有完整性,當然也就不可能取得風險管理方面的成功;同時,公司治理結構同樣也離不開內部控制制度,如果沒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做支撐,公司治理結構所追求的公平與效率的目標也必然會落空??梢钥吹?,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實

30、質上是一種互動關系,即有效的公司治理對完善內部控制至關重要;反過來,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通過產生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也能優(yōu)化公司治理機制。1、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不是主體與環(huán)境的關系迄今為止,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關系在理論上仍未有統(tǒng)一定論。AICPA的審計準則第55號和COSO的內部控制一整體框架這兩個研究報告均把董事會及其對待內部控制的態(tài)度認定為內部控制的控制環(huán)境,由于董事會是現行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所以很多人認為公司治理結構是內部控制的環(huán)境要素,內部控制框架與公司治理機制是內部管理監(jiān)控系統(tǒng)與制度環(huán)境的關系。這種認識是否正確也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根據哲學環(huán)境論的有關知識,環(huán)境是與主體相對應并外在于主

31、體的。如果將兩者的關系定義為環(huán)境論,那么就意味著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沒有重疊和交叉的主體。其次,環(huán)境論降低了公司治理對于內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按照哲學內外因理論,內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起一定的促進作用。環(huán)境作為非決定性的外部影響因素,其需要通過內部因素的轉化才能起作用。這樣人們就會有意或者無意地把公司治理結構的影響及其意義縮小。最后,環(huán)境論也忽視了內部控制對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或者說沒有看到內部控制對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反向促進作用。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并非完全獨立,存在著聯系與區(qū)別。因此,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不是主體與環(huán)境的關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含、

32、相互融合的關系。2、離開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就沒有完整性公司治理機制有效,才能保證不同層次控制目標的一致性,只有從源頭實施內部控制,才能維護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公司治理不能很好地解決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代理問題,則企業(yè)管理當局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改進內部控制,再好的內部控制也無法提供“合理保證”。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不能割裂,需將內部控制納入公司治理路徑之上。兩權合一時,股東和股東會直接實施內部控制;兩權分離時,利益相關者通過董事會或監(jiān)事會間接控制,由股東會或董事會設計監(jiān)控制度,考核、評價經理層績效。公司治理機制有效,才能保證不同層次控制目標的一致性;只有從源頭實施內部控制,才能維護各利益相關者

33、的權益。有效的內部控制應當能夠維護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而不是維護某一類或少數利益相關者的權益。3、有效的內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從公司治理角度認識內部控制,是正確認識內部控制的本質、發(fā)揮內部控制作用的前提,企業(yè)內部控制內涵和外延得以升華正是內部治理結構作用的結果。內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解決了股東、董事會、監(jiān)事會、經理之間的權、責、利劃分之后,作為經營者的董事會和經理為了保證受托責任的履行,而做出的主要面向次級管理人員的控制。有效的內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如果內部控制失效,其提供的會計信息也就無法真實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企業(yè)的經營者就無法進行正確的決策。健全有效的

34、內部控制能夠確保公司管理行為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有利于董事會行使控制權從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有利于保障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利益,實現共同治理。在我國,事實上企業(yè)控制權相當大程度轉移到管理者手中,良好的內部控制是公司法人主體正確處理各個利益相關者關系、實現公司治理目標的重要保證??傊?,如果內部控制不能與公司治理兼容,將導致治理成本驟增;如果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公司治理留下的空間將導致機會主義行為,由此可能演變?yōu)橹萍s公司發(fā)展的頑疾。董事會及其權限(一)董事會的定義及形式1、董事會及其形成董事會是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

35、定,按公司或企業(yè)章程設立并由全體董事組成的業(yè)務執(zhí)行機關。董事會是公司的執(zhí)行機構,貫徹公司股東大會的決議,對內管理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此外,董事會也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必設機構它既是公司的執(zhí)行機構,又是公司的集體領導機關,其領導水平對公司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舉足輕重。董事會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董事會權力,執(zhí)行股東大會決議,是股東大會的代理機構,代表股東大會行使公司管理權限。作為公司董事會,其形成有資格上、數量上和工作安排上的具體要求,也有其具體職責范圍。(1)從資格上講,董事會的各位成員必須是董事。董事是股東在股東大會上選舉產生的。所有董事組成一個集體領導班子稱為董事會。(2)從

36、人員數量上說,董事的人數不得少于法定最低限額,因為人數太少,不利于集思廣益和充分集中股東意見。但人數也不宜過多,以避免機構雁腫,降低辦事效率。因此公司應在最低限額以上根據業(yè)務需要和公司章程確定董事的人數。由于董事會是會議機構董事會最終人數一般是奇數。(3)從人員分工上,董事會一般設有董事長、副董事長、常務董事。人數較多的公司還可設立常務董事會。董事長和副董事長,由董事會成員過半數互相選舉產生,罷免的程序也相同。(4)在董事會中,董事長具有最大權限,是董事會的主席。2、董事會的類型我國董事會包括法定董事會和臨時董事會兩種。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每年度至少召開兩次會議,每次會議應當于會議召開十日前通

37、知全體董事和監(jiān)事。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監(jiān)事會,可以提議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董事長應當自接到提議后十日內,召集和主持董事會會議。董事會召開臨時會議,可以另定召集董事會的通知方式和通知時限。(二)董事會會議1、董事會會議的召集董事會會議由董事長召集和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召集和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召集和主持。2、董事會會議的出席董事會會議應由董事本人出席;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書面委托其他董事代為出席,委托書中應載明代理人的姓名,代理事項、權限和有效期限,并由委托人簽名或蓋章。董事未出

38、席,也未委托代表出席董事會會議的,視為放棄在該次會議上的投票權。董事連續(xù)兩次未能親自出席,也不委托其他董事出席董事會會議,視為不能履行職責,董事會應當建議股東大會予以撤換。3、董事會會議的舉行董事會會議應有過半數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三)董事會權限董事會權限包括普通事項和特別事項。1、普通事項普通事項包括:負責召集股東大會,并向大會報告工作;執(zhí)行股東大會的決議;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制訂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管理公司信息披露事項;向股東大會提請聘請或更換為公司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聽取公司經理的工作匯報并檢查經理的工作;法律

39、、法規(guī)或公司章程規(guī)定,以及股東大會授予的其他決定非特別事項的職權。2、特別事項特別事項包括: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發(fā)行債券或其他證券及上市方案;擬訂公司重大收購、回購本公司股票或者合并、分立和解散方案;在股東大會授權范圍內,決定公司風險投資、資產抵押及其他擔保事項;公司董事長的選任、解任及報酬;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董事會秘書;根據經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財務負責人等高級管理人員,并決定其報酬事項和獎懲事項;制訂公司章程的修改方案。(四)董事會的決議為了保證董事會會議所形成的決議代表大多數股東的利益,各國公司法一般都明確規(guī)定了參加董事會會議的法定人

40、數。也就是說如果參加董事會會議的董事人數沒有達到法定人數,此次董事會不合法所形成的決議無效。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董事會會議應由二分之一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而一些國家的公司法規(guī)定,董會會議的法定人數可低于董事人數的二分之一,但不得少于董事總數的三分之一。董事會決議的計票原則采用按人數計算,也就說每一位董事平等地享有一個表決權,不以其所代表的股票數為據。董事會的決議一般也采用多數通過的原則。按照公司法規(guī)定,董事會做出的決議,必須經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通過。董事會決議表決,實行一人一票。不過,公司章程可以另行約定對特殊事項決議的通過條件,但是不能低于公司法規(guī)定的過半數通過。一些國家還依據決議的具體事項,將

41、董事會決議分為普通決議和特別決議。普通決議適用于簡單多數原則。即由過半數的董事出席會議并由出席會議的董事過半數同意即可;特別決議適用于絕對多數原則,由三分之二的董事出席會議并由出席會議的董事過半數同意才算過。換句話說,普通決議的通過最少需要公司董事的四分之一以上同意,特別決議的通過至少需要公司董事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意。對于董事會決議,應特別注意決議無效的情形,決議無效主要包括兩種情形:第一,決議成立的過程無效。這是指召集程序或決議方法違反法律或章程規(guī)定。第二,決議的內容無效。即決議內容違反法律或章程的規(guī)定。對于上述兩種無效的決議,利害關系人可以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法提出無效的主張,不必以訴訟的方

42、法,可以以抗辯的方法。董事長及其職責(一)董事長的定義董事長是公司或集團的最高負責人,股東利益的最高代表,統(tǒng)領董事會。公司法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設董事長一人,可以設副董事長。董事長、副董事長的產生辦法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公司法第一百一十條規(guī)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設董事長一人,可以設副董事長。董事長和副董事長由董事會以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選舉產生。(二)董事長的人數、任期和資格1、董事長的人數根據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只設置一名董事長。2、董事長的任期董事長任期最長不得超過其為董事的任期,可連選連任,具體由公司章程確定。董事任期屆滿不及改選時,董事長應延長其執(zhí)行

43、業(yè)務至改選董事就任為止。3、董事長的任職資格(1)積極資格。董事長可以是股東,也可以不是股東,但必須是自然人;董事長必須具有本國國籍;董事長必須在國內有住所。(2)消極資格。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長情形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犯有貪污、賄賂、侵占財產、挪用財產罪或者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罪,被判處刑罰,執(zhí)行期滿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zhí)行期滿未逾5年;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yè)的董事或者廠長、經理,并對該公司、企業(yè)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yè)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3年;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的公司、企業(yè)的法定代表人,并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yè)被吊

44、銷營業(yè)執(zhí)照之日起未逾3年;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國家公務員、軍人、公證人、律師等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長;監(jiān)事不能兼任同一公司的董事長。4、董事長的選任及退任董事長的人選由董事會在董事中互選,并以特別決議的形式導致董事長退任的情形有:第一,董事長失去董事身份。導致董事長失去董事身份的事由就是董事退任的事由。第二,解任。董事會解任董事長,董事長并不失去董事身份,董事會解任董事長應以特別決議進行。(三)董事長的權限1、公司代表權董事長的公司代表權包括:董事長有代表公司的權限,不得以章程剝奪(但是,公司與董事發(fā)生訴訟時,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由監(jiān)事代表公司,股東大會也可另選他人代表公司;董事為自

45、己或他人與公司發(fā)生交易時,由監(jiān)事代表公司);代表公司向政府主管機關申請進行設立、修改章程、發(fā)行新股、發(fā)行公司債、變更、合并、解散等各項登記的權限;簽署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及其他有價證券;簽署董事會重要文件和其他應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其他文件。2、業(yè)務執(zhí)行權董事長的權力在董事會職責范圍之內,不管理公司的具體業(yè)務,一般也不進行個人決策,只在董事會開會或董事會專門委員會開會時才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權。在董事會閉會期間,董事長對公司的重要業(yè)務活動有業(yè)務執(zhí)行的處理權和董事會職代行權,并承擔執(zhí)行公司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義務。3、董事長的權利董事長的權利包括:向公司請求預付處理委任事務的必要費用的權利;向公司

46、請求償還因處理委任事務所支出的費用及自支出時起的利息的權利;向公司請求代其清償因處理委任事務所負擔的必要債務,未至清償期的,請求公司提供擔保的權利;向公司請求賠償其處理委任事務時,因非可歸責于自己的事由所導致的損害的權利。公司治理結構的概念公司治理結構或稱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系統(tǒng),是一種聯系并規(guī)范股東(財產所有者)、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權利和義務分配問題的制度框架,包括股權結構、資本結構以及治理機構設置等。簡單地說,就是如何在公司內部劃分權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可解決公司各方利益分配問題,對公司能否高效運轉、是否具有競爭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國公司治理結構采用“三權分立”制度,即決策權、

47、經營管理權、監(jiān)督權分屬于股東大會、董事會或執(zhí)行董事、監(jiān)事會。通過權力的制衡,使三大機關各司其職,又相互制約,保證公司順利運行。公司治理結構重點需要解決公司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保證投資者(股東)的投資回報;二是如何協調企業(yè)內各利益集團的關系。(1)如何保證投資者(股東)的投資回板,主要包括協調股東與企業(yè)的利益關系(即要解決“內部人控制問題”)以及協調股東之間的利益關系(即要解決大股東掏空和小股東“搭便車”問題)。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由于股權分散,股東有可能失去控制權,企業(yè)被內部人(管理者)所控制。這時控制了企業(yè)的內部人有可能做出違背股東利益的決策,侵犯股東的利益。這種情況容易引起投

48、資者不愿投資或股東“用腳表決”的后果,會有損于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同時,由于小股東股權比例極低,監(jiān)督成本較高且具有較大的外部性,經濟理性的小股東都會選擇“搭便車”,這就導致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代理問題。這種代理問題被形象地描述為大股東“掏空”,是指大股東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將財產和利潤轉移出去的行為?!疤涂铡睒O大地侵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打擊了中小投資者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和降低會計盈余質量。公司治理結構正是要從制度上保證不同類型股東的利益。(2)如何協調企業(yè)內各利益集團的關系,主要包括對經理層與其他員工的激勵,以及對高層管理者的制約。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助于處理企業(yè)各集團的利益關系,又

49、可以避免因高管決策失誤給企業(yè)造成的不利影響。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結構(一)股權結構的含義股權結構是指公司股東的構成和各類股東持股所占比例,以及股票的集中度(或分散度)和股東的穩(wěn)定性。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公司治理結構則是股權結構的具體運行形式。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企業(yè)組織結構,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企業(yè)治理結構,最終決定了企業(yè)的行為和績效。(二)股權結構的分類股權結構有不同的分類。一般來說,股權結構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股權集中度,即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講,股權結構有以下三種典型的類型。(1)集中分布型股權結構。其表現是:股權高度集中,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

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這種股權結構下,大股東缺少來自其他小股東的約束和制衡,導致其容易干預經營者行為,甚至與經營者合謀侵占小股東權益。(2)均勻分布型股權結構。其表現是:股權高度分散,公司沒有大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完全分離,單個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這種股權結構可以避免集中分布型股權結構下股東行為兩極分化以及大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合謀,但由于股權比較分散,股東們行使權力的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在證券市場比較發(fā)達、股權流動性強的情況下,分散的股東可以利用發(fā)達的證券市場低成本卻有效地對公司經營進行監(jiān)督,如果股東對公司所披露的財務狀況不滿意就可“用腳投票”,從而對公司經營者施加壓力,

51、因此公司可以建立起較為有效的治理結構。但在證券市場不太發(fā)達、股權流動性較差的情況下,這種股權結構會導致股東對經營者監(jiān)督約束不力,從而會影響公司經營績效。(3)階梯分布型股權結構。其表現是:第一大股東擁有相對優(yōu)勢的股份,成為核心股東(持股比例為20%30%),其他股東的地位依次下降。各個股東以其持股水平為依據,決定其行使權力的努力程度。由于各股東持股差距適當,因此有望使各股東達到一種適度參與的境界,形成有效的制衡和監(jiān)督機制。在證券市場不太發(fā)達、股權流動性較差的情況下,股權相對集中,不僅可以提高股東直接監(jiān)控公司經營的動力和效率,而且有利于保持公司經營發(fā)展的穩(wěn)定和持續(xù)性。一般而言,集中型股權結構公司

52、由于股權集中在少數股東手上,所以成為收購兼并的目標公司的可能性較小;經理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較多,成功收購該公司的可能性越小,即使收購成功,收購方也需支付巨額金額。相反,股權分散的治理機制公司較容易伴隨并購的發(fā)生,在流動性較好、發(fā)育較為完整的資本市場下,股權分散使接管者可以比較容易地收集到達到控股地位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股份。在公司治理的監(jiān)督方面,股權分散的公司由于小股東不愿意或無能力支付監(jiān)督成本,公司的股東監(jiān)督機制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而對于股權集中型的公司而言,由于存在相對控股股東或絕對控股股東,這些大股東具有對經理人員實行有效監(jiān)督的能力和動力。因此,股權集中型的公司與分散型公司相比較,前者的監(jiān)督能

53、更有效地運作。在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條件下,存在著追求自身利益的經營者和維持自身利益所有者的矛盾問題。在股份高度分散的現代經理式公司里,經理階層或董事長作為經營決策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對股東而言更為突出一一公司董事會實際上已經由經理所控制,因而作為委托人的股東對作為代理人的經理的激勵實際上已為經理所控制。而且,股東們由于“搭便車”的原因而缺乏動力推翻現任經理或董事長,所以在股權十分分散的情形下,對經理的監(jiān)督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第二層含義則是股權構成,即各個不同背景的股東集團分別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國,就是指國家股東、法人股東及社會公眾股東的持股比例。從理論上講,股權結構可以按企業(yè)

54、剩余控制權和剩余收益索取權的分布狀況與匹配方式來分類。從這個角度,股權結構還可以被區(qū)分為控制權不可競爭和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兩種類型。在控制權可競爭的情況下,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是相互匹配的,股東能夠并且愿意對董事會和經理層實施有效控制;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中,企業(yè)控股股東的控制地位是鎖定的,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監(jiān)督作用將被削弱。股東大會決議股東大會決議是指公司股東大會依職權對所議事項做出的決議。一般情況下,股東大會會議做出決議時,采取“資本多數決”原則,即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沒有表決權。因此可以看出,我

55、國股東大會投票的基本原則是一股一票原則,也稱為股票平等原則,即股東原則上以其持有的股份數享有與其股份數同等的投票權。一股一票原則是股東平等原則的具體體現,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公司立法的通例。除公司法有規(guī)定外,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股東大會的決議方法,也因決議事項的不同而不同,按其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普通事項決議和特別事項決議。一般來說,關于普通事項的決議必須要得到出席大會有表決權的股東半數以上投票同意時,此決議方能生效;而特別事項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以下事項之一適用特別事項決議: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公司合并、分立:公司解散、清算;變更公司形式;修改公司章程;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

56、其他特別決議。股東權利及股東(大)會形式(一)股東權利股東權利是指在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注冊的企業(yè)中,企業(yè)財產的一個或多個權益所有者擁有哪些權利和按什么方式、程序來行使權利。相對于所有權、產權、出資人權利,股東權利是最清楚、明確的權利。股東權利是由法律規(guī)定的,所以在不同的國家,股東權利可能會有所差別。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不同類型公司的股東權利也不一樣。在我國,股東主要享有以下權利。1、知情質詢權公司股東有權查閱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公司債券存根、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jiān)事會會議決議及財務會計報告,對公司的經營提出建議和質詢,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如實向監(jiān)事會或者不設

57、監(jiān)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jiān)事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妨礙監(jiān)事會或者監(jiān)事行使職權;有權知悉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從,公司獲得報酬的情況;股東大會有權要求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列席股東會議并接受股東的質詢。2、決策表決權股東有權參加(或委托代表參加)股東大會并根據出資比例或其他約定行使表決權、議事權。股東擁有對違規(guī)決議的撤銷請求權,如果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做出之日起60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決議。3、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股東有權選舉和被選舉為董事會成員、監(jiān)事會成員。4、收益權股東有權依照法律、法規(guī)、公司章

58、程規(guī)定獲取紅利,分取公司終止后的剩余資產。5、強制解散公司的請求權如果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6、股東代表訴訟權股東代表訴訟是指公司的董事、監(jiān)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執(zhí)行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給公司造成損失,而公司又怠于行使起訴權時,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的訴訟。7、優(yōu)先權股東在公司新增資本或發(fā)行新股時在同等條件下有認繳優(yōu)先權,有限公司股東還享有對其他股東轉讓股權的優(yōu)先受讓權。8、臨時股東大會的提議召集權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持有公司1

59、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9、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其他權利綜上分析,我們認為股權可分為自益權(財產性的權利)和共益權(非財產性的權利)。自益權主要指股利分配請求權,股份轉讓、抵押和繼承的權利,股份購買請求權,股份轉換請求權,剩余財產索取權等;共益權如股東大會出席權,重大事項表決權及審批權,查閱公司各種文件賬表的權利,質詢權,對董事的監(jiān)督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二)股東大會的形式股東大會(以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是指公司一年一次必須召開的會議,它一般由董事會組織召開,董事長是大會的當然主席;股東大會必須達到一定的法定人數時才能召開。各國對法定人數的要求不盡相同,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有的按股東

60、人數的比例確定,有的按股權的比例確定。股東大會召開之前,董事會應根據公司法或本公司章程,在會前若干天將會議日期、地點、議程書面通知股東并登報予以公告。股東大會從會期上看,分為年度會議和臨時股東大會。1、年度會議年度會議一般情況下是在公司的會計年度結束后六個月內召開。2、臨時股東大會臨時股東大會則是根據公司章程、股東會議事規(guī)則等的規(guī)定,通常是由符合條件的股東、董事(或董事會)、監(jiān)事(或監(jiān)事會)提議而召開的。在以下特定事項發(fā)生的兩個月內,應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董事人數不足公司法規(guī)定的法定最低人數5人,或者少于章程所定人數的三分之二時;公司未彌補的虧損達股本總額的三分之一時;單獨或者合并持有公司有表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