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為例談中藥超常劑量應教學課件_第1頁
以附為例談中藥超常劑量應教學課件_第2頁
以附為例談中藥超常劑量應教學課件_第3頁
以附為例談中藥超常劑量應教學課件_第4頁
以附為例談中藥超常劑量應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以附子為例談中藥超常劑量應用 一、火神派擅用附子,以大劑重用為特點火神派擅用附子表現(xiàn)在廣用、重用附子,尤以重用附子著稱,象吳佩衡、范中林、唐步祺、盧崇漢、李可等名家一般出手最少30克或60克,危急重癥則用至100克、200克,甚至500克,吳佩衡救治省立昆華醫(yī)院院長秦某獨子(13歲)的傷寒重癥,初診即用250克,后加至每劑400克,且晝夜連進2劑,合起來就是800克,終于挽回厥脫重癥,令人驚心動魄。二、附子超常應用的理由清 柯韻伯說“今之畏事者,用烏、附數(shù)分,必制熟而后敢用,更以芩、連監(jiān)制之,焉能挽回危證哉?!奔匆杂盟庉p靈著稱的溫病大家王孟英亦云:“急病重癥,非大劑無以拯其危。” 火神派醫(yī)家對

2、此外看法則相當一致,附子劑量與療效之間顯然存在正比關系。吳佩衡認為:“病至危篤之時,處方用藥非大劑不能奏效。若病重輕,猶兵不勝敵,不能克服。古有病大藥大,病毒藥毒之說,故面臨危重證候勿需畏懼藥毒而改投以輕劑。否則杯水車薪敷衍塞責,貽誤病機,則危殆難挽矣。” 以善用大劑量細辛著稱的河北省名醫(yī)劉沛然先生說:“藥量者,猶良將持勝敵之器關羽之偃月刀,孫行者之千斤棒也?!崩羁上壬f:“你收繳了他的青龍堰月刀,他還有什么威風!”“幾錢幾分雖然可以治好一些小病,但是治不了大病,在重危急癥領域起不了多少作用”(扶陽論壇)?!霸诩蔽V匕Y這塊,用小劑量的話,只能是隔靴搔癢”(人體陽氣與疾?。?。李可“一生所用附子超

3、過5噸之數(shù),經治病人在萬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時用附子500克以上者,從無一例中毒。”病大藥大,病輕藥輕,當然符合辨證論治的精神。辨證不單意味著分辨什么證,還包括分析證情輕重;論治不單意味著選方用藥,還包括投用劑量的大小。中醫(yī)“不傳之秘在量上”的說法正反映了斟酌藥量的重要性。有人說:“藥為經,量為緯”,藥味與劑量共同構筑處方,也說明遣藥與酌量兩個問題的同等重要性。三、附子應用的“三A”原則1. 所謂辨證,即堅持辨證論治的原則,鄭欽安所謂“總之用姜附亦必究其虛實,相其陰陽,觀其神色,當涼則涼,當熱則熱,何拘拘以姜附為咎哉? ”(傷寒恒論太陽少陰總論)附子用法,固然要講三因制宜,注意天時、地域、

4、個體差異等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遵從辨證論治大法,所謂“病之當服,附子、大黃、砒霜,皆是至寶。病之不當服,參、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醫(yī)法圓通卷)。堅決改變“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的觀念。2. 所謂先煎,即附子要單獨先煎,這差不多是眾多火神派醫(yī)家的共識,吳佩衡先生所謂“附子只在煮透,不在制透,故必煮到不麻口,服之方為安全?!钡趽尵燃蔽V匕Y時,可相機權變,如李可先生認為:“按現(xiàn)代藥理實驗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時,正是其毒性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對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劇毒,正是救命的仙丹?!币虼耍委熜乃ブ匕Y,倡用開水武火急煎,隨煎隨喂,或鼻飼給藥,24小時內,不分晝夜頻頻喂服13

5、劑,可收起死回生之效。 3. 所謂漸加,即開手宜從小劑量用起,得效后逐漸增加。李可先生有一方法可資參考,他從一個起始劑量如30克或60克用起,然后逐日遞增10克,一直吃到感覺舌麻或唇麻時為止,即以此時劑量守服下去。但此法應限于舌麻或唇麻為止,麻木面積若再擴大,則為附子過量跡象。四、藥典、教材法規(guī)劑量的局限性及其原因長期以來,中醫(yī)界一直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陳規(guī)舊律,首先是指藥典、教材里的中藥法規(guī)劑量偏小,偏于保守,顯然不適應臨床實際,有人統(tǒng)計330多位全國中醫(yī)名家最常用的12種中藥包括黃芪、石膏、柴胡等的劑量,全部都高出藥典、教材法規(guī)數(shù)倍。是這些名醫(yī)集體都在違規(guī),還是法規(guī)不當?這不明擺著的嗎! 造成

6、這種局面,從根源上說,至少有兩點可以確認:1.“細辛不過錢”一錯千古。神農本草經將細辛列為上品。本經一般對常用而相對安全者列為上品,謂:“細辛,味辛溫,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至北宋陳承本草別說首提“若單用藥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閉塞不通者死?!泵骼顣r珍本草綱目引用本草別說細辛限量之說,此后方書均不敢逾越雷池一步,細辛不過錢終成千古錯案。 清張志聰最先提出批評:“細辛乃本經上品藥也,味辛香無毒,主明目利竅,豈辛香之藥反閉氣乎?豈上品無毒而不可多服乎?方書之言,俱如此類學者,不善評察而遵信之,岐黃之門終身不能入矣?!标愋迗@贊成這一觀點:“陳承

7、謂細辛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閉不通而死。近醫(yī)多以此語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藥豈能閉氣?上品無毒之藥何不可多用?方書之言類此者不少,學者不詳察而遵信之,岐黃之門終身不能入矣!”2.本草綱目一語之失自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出“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之說后,一語之失,便把仲景的1兩等于15.6克變成了1兩等于3克,縮小了5倍之多!數(shù)百年來已成定律。無論是考古實物的證實,還是臨床實踐的證明,以及很多名醫(yī)的呼吁,藥典、教材至今仍在順舊“古之一兩,今用一錢”的原則,沿襲至今,致使中醫(yī)優(yōu)勢變?yōu)榱觿荩荒芤孕罢{理”輕淺之證和慢性病,危急重癥則難以作為?,F(xiàn)在,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改變這種局面了。 五、幾點建議: 1. 認清目前中藥法規(guī)劑量偏小、保守的事實,由中醫(yī)科學院組織專題組研究改進,修改藥典相關內容。2. 首先以細辛為突破口,改變“細辛不過錢”的觀念,參考劑量可定為1015克。3. 盡快將目前的法規(guī)劑量改為“參考劑量”,按照辨證論治的原則,有經驗的醫(yī)生可以突破該劑量標準,不視為違規(guī)。 4. 挑選峻烈有毒之藥,拉出名單,醫(yī)生處方超過參考劑量者,蓋章以示負責,杜絕醫(yī)生濫用超常劑量。5. 優(yōu)先并迅速制定峻烈有毒之藥的炮制標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