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語文教改方法論思想的當代價值_第1頁
葉圣陶語文教改方法論思想的當代價值_第2頁
葉圣陶語文教改方法論思想的當代價值_第3頁
葉圣陶語文教改方法論思想的當代價值_第4頁
葉圣陶語文教改方法論思想的當代價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可修改 歡送下載 精品 Word 可修改 歡送下載 精品 Word 可修改 歡送下載 精品 Word葉圣陶語文教改(jiogi)方法論思想的當代價值連云港師范(shfn)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 董菊初自呂叔湘先生(xin sheng)于1980年8月首次提出(t ch)“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這一命題(mng t)以來,全國廣闊語文教育實踐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對其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成績卓著。但是,研究主要是著眼于“教育思想的內容方面,即“是什么的問題,而對于何以形成即“怎么樣的問題及其對我們的啟迪,似乎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今不揣淺陋,對圣陶先生教改思想的方法論作些粗淺的探索,以拋磚引

2、玉,誠請賜教。與時俱進語文教育改革是時代開展的需要葉圣陶不僅是教育家,準確點說更是教育改革家。他一輩子,積極呼吁改革,努力實踐改革。在他看來,教育改革同教育與生俱來的,是與時俱進的,是教育生存的需要,是人類社會開展的動力。從人類的進化來說,改革是做人之道,是人類進化的動力,是極端必要的。他說:“不妨試想一下,要是半坡村人光知守而不知變,要是咱們的先民都光知守而不知變,那么直到今天,茫茫神州還是不計其數的半坡村,哪會有燦爛光芒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執(zhí)一不二,光知守而不知變,不求變,不善變,是極不適宜于做人之道的,尤其是在多變激變的20世紀80年代。這就給各種教育機構規(guī)定了必須擔當的任務。對于學生

3、來說,“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知變,求變,善變,有所改革,有所創(chuàng)新:這就是引導他們自學。一輩子堅持自學的人也就是一輩子自強不息的人。這里葉圣陶把教育改革提高到人類生存與開展的的動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人才的需求的高度來認識,認為改革是做人之道、開展之道的根本內涵。從教育的功能來說,教育改革是時代開展、社會建設的需要。葉圣陶在1946年?教育改造的目標?中說:“受教育者愿意從所受的教育中間養(yǎng)成自己的責任觀念,合作精神,與知識上的虛心,他們切望知寬容之要而不流于虛無主義,知信仰之要而不流于獨斷主義,知批評之要而不流于憤世嫉俗之犬儒主義,終于成為有自由,有尊嚴,自由人之社會里的自由人。這可以說,國無分中外種無分

4、黃白,凡屬于教育的都有這么個實際需要。引文凡出于?葉圣陶集?的,只注卷號和頁碼,如12-185也就是說,教育既然要為時代和社會的開展效勞,那就是要具體落實到適合時代社會開展所需要的人才的培養(yǎng)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上。那就不能提倡回歸、恢復,而應該積極進取,努力改革,切實發(fā)揮教育的根本功能。當然,也不能動輒來一個“革命。在他看來,教育復原即恢復傳統(tǒng)原貌也不是方法,而是要改造,要革新。必須針對目前存在的教育弊端,提出除弊的途徑、措施并切實去做,使教育能夠真正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開展。從語文學科本身來說,語文教學非改不可?!岸嗌倌陙?,語文教學的效果不怎么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沒有認真作些研究。語文教學

5、做些研究,很有必要,目前教學中的陋習必須改變。每一篇東西都要聽老師講了才懂,那怎么行呢?你不能一輩子把老師帶在背后。根據教學哲學的原理,教學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而教學方法的改良有著極為重要的決定作用。1934年葉圣陶明確指出:“偏重于注入式是最不妥善的教學方法,在一般教育論著差不多早成定論,而在實施方面依然停留在注入式的階段上,這實在是很可慮的現象。12-4諸如“專門演講的方法,“老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是非改革不可的。因循守舊必然后果嚴重,誤人子弟:“試問在默默地聽講之中青年的生命被戕賊到何等的地步?假設不要求改革,便無異于自甘淪落了。12-45葉圣陶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認識,固然

6、出于他對教育的切身體驗,更重要的是源于他對于教育改革與政治經濟的關系的不斷深化的理解。在早年葉氏曾把希望寄托在具有革新精神的少數教育家身上,總認為教育的革新似乎僅在乎革除教育本身的弊端。他說:“念書(nin sh),念得通透了,就去教學生,學生照樣地念著,念得和老師一樣通透了,也去教學生。順次教下去,直至無窮。試問:你自己的發(fā)現呢?沒有。你們自己享用多少(dusho)呢?沒有想到。這就是一部教育史了。“必須有洞察(dngch)這一弊端而立志改革的有識之士出來治?;驁?zhí)教,這部歷史才能朝著全新的方向開展(kizhn)。這是葉氏20年代前期的主要(zhyo)意向。到了30年代他的認識顯然有了開展,認

7、為:“歷代的政治經濟規(guī)定了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教育不會單獨改頭換面的,要到政治經濟都改變了以后,才會以另一種方式出現。?顧黃初語文教育文集下?第791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把一定的經濟根底和政治制度同教育聯(lián)系了起來,并且確認教育的改革取決于政治經濟的改革,這無疑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新中國成立以后,葉老將教育的改革與國家政治經濟變革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了。教育改革是社會改革的一個組成局部,語文教學要為政治經濟效勞。因此,晚年的他更是強烈呼吁:“現在是什么時代呢?八十年代!現在需要什么呢?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語文課再這么教下去行不行?不行!要改,非改革不

8、可!13-252-253這里固然反映了他對教育改革極其急迫的心情,更昭示了他對教育的改革必須與政治建設、經濟開展同步協(xié)調開展的深刻認識。確定課題語文教育改革與研究的根本葉圣陶基于對教育改革的迫切性、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屢次提出“要加強語文教育的科學研究的命題,即把語文教學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以有效地揭示語文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他說:“循序漸進的“序必須符合客觀實際??陀^實際是什么呢?一是語言學習的需要,一是學生接受的可能。哪些詞是哪個年級可能學的和必需學的,哪些句式是哪個年級可能學的和必需學的,詞與句之外還有全篇結構的問題,還有文章體裁的問題。這個符合客觀實際的序,就是語文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還

9、沒有找出來。這個規(guī)律必須找出來。因此,要加強語文教育的科學研究。11-229-230這里道出了葉圣陶對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研究方法的真知灼見:語文教學是一門科學,因此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最終目的是要揭示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這是一個總課題。那么,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改革與研究的具體對象是什么呢?按照葉圣陶的意思有三個方面:一是對涉及教育的根本理念,包括教育、語文教育,教育目的內涵等的研究;二是對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的研究;三是關于建立語文教學周密體系的研究。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效果的不能盡如人意,與上述三方面問題沒有很好解決密切相關。葉圣陶深知語文教育改革決非少數幾個人能夠完成的,所以,他不止一

10、次地呼吁:“懇切希望現在的教育科學研究所,能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作出有益的奉獻。我又懇切的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把教育作為一門科學,群策群力,密切協(xié)作,能盡早說明和解決教育方面的許多重要問題。17-386以下對其三方面的課題分別做具體闡釋。首先,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jioy)工作的相關概念內涵的理解性研究當然,這樣的研究,并不僅僅是對其內涵(nihn)的文字界定,而是要把它作為教育實踐的指南,表達(biod)和落實在每一個教師的教學、教育的行動上。而現在的情況令人堪憂,他指出,“最麻煩的是大多數人正在背道而馳。多數的語文(ywn)教師不知道教語文做什么,盡往不切實用的道路上瞎鉆研。?答教師(j

11、iosh)的100封信?115頁為此,他提出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合格的教師?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他們的職責到底是什么?等根本的研究課題,每個做老師的一定要研究清楚,深刻認識。這不是一般對概念從邏輯學和詞匯學的解釋,而是對教育本質、教育思想的正確認識。對于這些根本問題必須研究,以免再出現反教育之道的“瞎干現象。又如,許多教師熱衷于“講,認為教師的天職是“講課,教學本領也表現于“講的藝術,只有講得滔滔不絕,引人入勝,才是一個好教師。他認為,教師當然要講,但是把教師的本領僅局限于“講,把“教與“講等同起來是不對的。關于“什么是講,應該“怎么講?老師并不人人都了解。這就要研究。其實,葉圣陶一貫認為,

12、老師的“講就是幫助學習,而所謂“幫助,主要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自己去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這種自己求得知識的本領,有老師指引固然容易長進,沒有老師指引,也可以在不懈的探索中練成。11-276-277所以他反復告誡:“教師的職責在于引導學生善于自學?!耙虼?,教師特別致力于引導學生善于自學,決不是越出了教師的職責,決不是貶低了教師的尊嚴。正相反,我以為惟有能這樣做的教師才夠得上稱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家。11-294“講要與教師的職責、語文教學的目的結合起來作研究,就是要解決“什么是講“為什么要講“應該怎么講?“講與啟發(fā)誘導是什么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其次,教學

13、實踐的研究,即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困惑與問題教育研究的課題,必須來自教育實踐,解決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并形成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目前的一些為了評職稱而隨意拿來的把“教與“研分割開來的課題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只教不研那么盲,只研不教那么空。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教育實踐研究是第一位的。它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效果,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教學實踐研究的關鍵是要有問題意識,要善于敏銳地發(fā)現實踐中的問題。葉圣陶根據自身的體驗,為教師們提出了許許多多教育實踐中值得研究的課題。例如,他在?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良語文教學?13-226-238中,不僅提出了一些涉及本質的概念性問題,還提出了一系列實際操作

14、性的研究課題。他認為,時代在變更,社會在開展,教材也在改變,學生的環(huán)境及其智力和知識面都有大的變化,教學的目標與要求也在提高,教師的教法就要隨之改變,否那么就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如何使教學有高明的啟發(fā)引導,這就需要研究。又如,語體文與文言文是什么關系,語體文與文言文教學有何共同點和特殊點,這也是需要研究的題目。13-231-232此外,如何使學生認識作文應對考試和生活需要的關系,怎樣使他們有正確的認識。這也是應該研究的題目。如何讓學生在作文和改文時處于主動地位,而不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如何在學生的作文訓練中給予有效的引導與指點;作文修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師該如何引導和指點學生培養(yǎng)他們自改的能力

15、;如何養(yǎng)成學生種種的好習慣;等等,都是值得共同研究的工程。尤其是在教育(jioy)改革的今天,新課標提出的許多新理念,如,“三個維度“自主、探究(tnji)、合作“綜合(zngh)實驗活動課程等如何操作?都是值得(zh d)學習和研究的,否那么(n me)就無法落實新課標的根本要求。這就是說,要通過學習研究把紙面上的新理念,印入到頭腦之中,形成自覺的意識,然后再落實到教學的實踐之中,成為行動。這就是說,落實和實施新課標的過程,是一個研究的過程。第三,建構語文教學的周密系統(tǒng)的研究既然要把教育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那就要建立一個科學的周密的教學系統(tǒng)。1980年?語文是一門怎樣的功課?中,他指出,現在

16、大家都說學生的語文程度不夠,推究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語文教學還沒有形成一個周密的體系,恐怕是多種原因中相當重要的一個。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語文課到底包含哪些具體的內容;要訓練學生的到底有哪些工程,這些工程的先后次序該怎么樣,反復和交叉又該怎么樣;學生每個學期必須到達什么程度,畢業(yè)的時候必須掌握什么樣的本領:諸如此類,現在都還不明確,因而對教學的要求也不明確,任教的老師只能各自以意為之。如果認為我的看法大致不錯,是否可以把我說的作為研究課題,在調查、研究、設計、試驗各方面花它兩三年的工夫,給小學語文教學初步建立起一個較為周密的體系來。13-248這個建議完全符合當前提倡的“科學開展觀的精神,

17、特別是在漢語走向世界和網絡語言沖擊標準漢語的情勢下。試想,連一門學科的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能力系統(tǒng)都沒有建立起來,老師怎么教學生到達教學的目標?,F在的教學改革好象只是在教學方法上丟圈子,搞形式,脫離了教學應有的內容,其結果不易有實質性的進步與成功。這也就是說,課程改革首要的是目標的改革,關鍵在建立和完善教學內容的科學系統(tǒng)。這個帶有根本性質的問題,這次的“新課標是否真正解決了,老師心中是否有底了,都說不清楚。這樣的問題也不是個別的老師能解決的,必須把它作為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組織專家、學者和廣闊教師通過認真調查研究,制定出系統(tǒng)、科學、周密而標準的標準來??偠灾€是要解決葉圣陶、呂叔湘、張

18、志公“三老所致力于研究的我國語文教學的現代化、民族化和科學化的問題。研究方法由實踐走向理論的中介葉圣陶明確指出,大家知道教育(jioy)要改革,到底怎么改革,要研究。研究的方法一般包括認識方法論與具體研究方法。怎么改法?在葉圣陶看來,一是要集中力量提高效率。對于改革的方法,“恐怕(kngp)十個同志有十個意見,一百個同志有一百個意見,所以要開會,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來研究研究!我看,我們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也不能今年研究,明年研究,研究它二十年。太慢了!能不能快一點兒?語文教學(jio xu)到底是干什么的?要研究。大家要一致點;完全一致辦不到,總要大體上一致。二是不要有長官意志。有同志認為,“

19、過去往往是在缺乏教育(jioy)科學實驗依據的情況下,聽憑長官意志對教材改來改去,這是應該吸取教訓的。葉圣陶同意這種看法,他還說:“我想,單憑老經驗切望收速效,出了問題就想改而不甚考慮怎么改才有效,這些是誰都容易犯的毛病,尤其(yuq)是在教育尚未被認為一門科學的時候。17-387想要改革,而不考慮怎么改,這是不科學的,它不符合辯證法,不符合唯物論。首先,要明確研究必須遵循的原那么葉圣陶強調,搞研究一方面要研究理論,一方面要注意實用。這就是要處理好以下兩種關系:其一是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他特別強調“咱們研究理論,同時要研究應用,希望不要為理論而理論。為理論而理論,寫出來的論文大概只有幾個內

20、行看。所以咱們一方面要研究理論,一方面要注意實用,要普及。注意實用決非實用主義,而是跟實際相結合的問題。17-265其二,是處理好國外理論與傳統(tǒng)理論的關系。葉圣陶說:“咱們自己的好東西不要丟掉,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一切跟人家走。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咱們自己總有短缺的地方,短缺的,要老老實實參考人家的,不要妄自尊大,不要故步自封。咱們必須不斷提高,才能到達世界先進水平,才能對四個現代化能有所奉獻。17-266他還舉例說:“現在講語言學,往往只講外國這一家那一家的體系和理論,很少講咱們中國的語言學。我希望改變這種風氣,拿咱們自己的特點跟別國的長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咱們中國的語言學,就像中醫(yī)西醫(yī)結

21、合起來,形成咱們中國的新醫(yī)學一樣兒。17-265要正確對待改革,在葉圣陶看來,還有態(tài)度的問題:其一,對“變革本身的態(tài)度問題。態(tài)度,就是認識角度與深度的表現;態(tài)度是決定行動的內在意識的表達。葉圣陶十分重視考察人們對改革的態(tài)度。據他分析,人們對“窮那么變的“變有三種態(tài)度:固然,一切到了“窮的地步,那么所謂變應該就要到來了。不相信會有“變而對一切抱絕望的,是自暴自棄的弱者。等待“變的到來,自己只想湊現成的,是不可為訓的庸人。不悲觀,不頹喪,昂頭挺胸,腳踏實地,去發(fā)動,去推進那所謂“變的,是適應時代的勇士。12-80顯然,葉圣陶要求我們做改革的“勇士。這就是說,“教育要變,首先在精神的變,革除傳統(tǒng)的教

22、育精神。學制和課程之類也不是不重要,然而精神不立,單就這些上討論如何如何更改,就是舍本逐末。必然沒有什么好處。12-161其二,對“新課改的態(tài)度問題(wnt)。葉圣陶親自制訂了1923年的?語文教學(jio xu)標準?和解放以后的第一個?語文(ywn)教學大綱?,其他的大綱(dgng)制定他都參與,或那么(n me)集體研究,或那么提出意見。依據他的經驗認為,首先,新課標,是國家的改革方案,具有法律地位,學校與教師必須遵守、落實,任何消極抵抗都是不對的。但是,任何新課標,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新的課標肯定有“這些是舊教育與新教育分界的標志。依通常說,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所以舍舊趨新也未必是天經地

23、義??墒窃诮逃哳^加上了新字,而且要大吹大擂把這種新的教育興起來,必然是舊的教育有了毛病,新的教育值得仰慕?,F在大家看重教育,復興民族和建設國家的重擔子放在教育的肩膀上。這是不錯的。不過有一個根本條件,教育必須真是新的才行。11-91-92當然,葉圣陶并不是針對今天的新課標而言的,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這種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是可以汲取的?!靶碌膽撌恰罢娴?。所謂“真,就是“科學,就是揭示了“規(guī)律的。其次,葉圣陶對當年自己制訂的?課標?,不少人提出了不少的意見,葉氏對于“無私心的嚴正的批評一律持肯定的態(tài)度,予以吸收。因為改革既是“自上而下,又是“自下而上的,是二者的結合。“新課標也只有在實踐中、研

24、究中,不斷加以完善。課程標準之類無論定得怎樣完善,總之是寫在紙面上的條文;要受到真實的效果,還在乎有關各方面的努力。你假設抱敷衍主義、報銷主義來對付,就會弄到毫無真實效果的地步。所以,,“在主持教育行政的教育部,固然應該希望有一個完善的課程標準,可是尤其緊要的,卻在怎樣指導和催促,使得課程標準顯出成效。教者與學者自然也應該希望有一個完善的課程標準,可是尤其重要的,卻在這樣用力量,用心思,使得課程標準發(fā)生作用。不然的話,惟有不完善的課程標準會引起壞的影響;而完善的課程標準卻不會引起什么好影響,徒然寫在紙面好看而已。12-82第八次新課改的“語文課程課標引進了許多新理念,而原有的一些理念,或那么被

25、放棄,或那么被淡化了;特別是淡化了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理論,比方“啟發(fā)式“文道統(tǒng)一“訓練“分析,根本否認語文的“工具性,語文教學的“科學性等,這些理念以前執(zhí)行或有問題,而今的做法便有“因噎廢食之嫌。當然,這些對于沖擊弊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對于“新,要看是否適合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實際,是否適合語文學科性質的實際,是否符合師生的實際,還是值得深思,許多老師對新課標提出了不少的積極建議,精神可嘉,說明“新課標還確有修改的必要。其次,唯物辯證法是語文教育研究的認識論所謂唯物論,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講究實效,而不是從個人主觀憶想出發(fā);一切結論不是來源于開頭,而是來源于調查研究的結尾。至于辯證法,就是

26、要辯正地對待一切,正確對待和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妥善地解決各方面的矛盾和問題。我們從葉圣陶的論述中,概括出辯證法的假設干方面。一元論所謂一元論,這是一種(y zhn)認識論;與之相對立的是“二元論,即把原本不能分開的事物,機械的分割開來認識。這就是形而上學的方法。在語文教育研究和改革(gig)之中,兩種對立的認識方法較為普遍的存在,所以葉圣陶指出:“咱們決不能作二元論的想法,一方面內容,一方面形式。咱們只能作一元論的想法,內容寄托在形式里頭,形式怎么樣也就是內容怎么樣。17-487“就寫作(xizu)而言,只要內容好,語言好不好沒有關系。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要知道(zh do),內容跟形式是分不開

27、的,哪有形式上亂七八糟的好內容呢?反過來說,有了好的內容,必須用好的形式才能表達出來。17-79主次(zhc)論在語文教育研究方面,到底是教育內容重要還是教育方法重要。當然二者不能絕然分開。但是就一般教學的目標而言,對于內容的研究應該為主。語文教學,首先必須弄懂教學的內容,教學的內容決定教學的方法,而不是相反。而目前的傾向是大講方法的改革,而不大講內容的研究。在葉圣陶看來,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是熟悉教材尤其重要。他指出:“熟習某一門學科,可是不擅長教學方法,未必能教好某一門學科。不過要認清主次,一定要熟習了內容,才說得上教學方法;熟習內容還沒有做到,空談教學方法有什么用?11-222方法與內容

28、孰重孰輕的問題,并不是所有老師都已經解決了的。從實踐來看,老師個人花在熟習教材的時間和工夫并不多,從群體研究來看,不管是教研組內的集體備課,還是對公開課的評價,著眼于內容的并不多。因此目前的教育研究有點兒本末倒置。其實,從哲學的層面來說,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方面,永遠是內容決定形式,而不是相反。我們說許多教師語文課所以上得好,關鍵在于教者對教材理解得深刻、正確,有自己獨特的理解。這種內容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決定了與之相適合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就自然好了。我們還沒有看到一個老師對所教的內容毫無理解,而能上好課的。事實說明,適合內容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統(tǒng)一論統(tǒng)一論與一元論的關系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29、,兩種角度?!耙辉撌怯^察問題的方法,而“統(tǒng)一論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葉氏強調辯證“統(tǒng)一論,所指較為寬泛,例如: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文字、語言、思想的統(tǒng)一,目的與方法的統(tǒng)一,文與道的統(tǒng)一,而現在新課標的一些說法還是值得商榷的:強調“人文性無視“工具性,只講互動,不講預習;只講綜合體驗,不講具體分析;只講開展,不講訓練;只講創(chuàng)新,不講啟發(fā);強調自主探究,不講啟發(fā)誘導等等,大有因噎廢食,因人廢言之嫌。從分析來說,恩格斯早就強調指出,離開了分析就沒有綜合,離開了綜合也就沒有分析,離開了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就沒有他的另一方面。只不過是什么時候運用而已。沒有一定的分析,怎么能到達整體感悟體驗呢?又如,“文道統(tǒng)一既

30、是創(chuàng)作原那么,又是教育原那么。它們都是以哲學“一元論為依據的。內容與形式,語言文字與思想內容是不能分割的,是互相依存的:“文離不開“道,“道也離不開“文。其實,對于辯證統(tǒng)一的原理問題馬克思早就解決了的。他認為(rnwi),事物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有這樣的兩句格言:“是同時成為是與否,否同時成為否與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qunj)?第4卷第142頁所謂“同時(tngsh)成為就是同時包含,同時共有。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作為(zuwi)外部對立的矛盾雙方,“是一方內部(nib)的二重性就是“是與“否,“否一方內部的二重性就是“否和“是?!肮ぞ咝耘c“人文性統(tǒng)一的關系難道不正是這樣嗎?多樣性葉圣陶提倡教法

31、的多樣性,他說:“方法問題總不宜定于一。我不敢說斯霞的經驗是唯一的好經驗,更不敢鼓吹大家非照她的辦不可。因為研究和探索是沒有止境的,別位老師取徑不同,卻能取得跟斯霞老師同樣好的經驗,我相信不在少數。這是一。其二呢?無論別人的經驗多么好,總該領略它的精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要是生搬硬套,學習好經驗可能得到壞結果。17-351其三,每一位真誠的有經驗的老師都有各自的風格,特點,獨到的本領。凡屬參考學習的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靈活變通,進而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路子來。不顧實際,照辦別人的作法,效果往往不怎么好。17-406確實,教法是由目標、教材、對象、教者的知識、個性以及教學環(huán)境決定的,這些要素

32、千差萬別,方法就必然千變萬化。如果教法“定于一了,既沒有了針對性、也就沒有了創(chuàng)造,沒有了開展,沒有了個性。實際上也就取消了方法。融通性這是對待資料的辨證原那么。葉圣陶說:“對于古代偉大的思想的研究,食而化之是可以的,酌而采之是可以的,研究某說即我信某說是不可以的,因為這樣就把你的進程阻擋住了。在現代的時代,要研究哲學、教育、心理等科,應當從現代的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入手;古代的呢,都只給我們做參證的材料;這才會有永遠進展的希望。這是說融通的性習的必要。17-441研究什么就信從什么是要不得的,信從必須是在研究得出結論之后,而不是在先。研究過程中的任何資料,都可以拿來作為參考的證據,但是,不能

33、盲目信從,不能先入為主,也不能因人廢言;不能認為要對一切都對,要錯一切都錯。這種形而上學的態(tài)度在于對待不同的意見缺乏應有的分析,對利弊得失一概不甚清楚,而盲目作出結論。既不能“食而化之又不能“酌而取之。這為學術研究之所忌。全面性全面性,就是對于教育問題,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涌現出來的各種各樣問題,“應該考慮教育的各個方面,除了積極方面應當如何如何,還得從消極方面想到不該如何如何。17-385研究問題一定要兩面考慮,積極與消極,正面與反面,經驗與教訓,傳統(tǒng)與現代,正途與誤區(qū),等等,這也是研究中的辨證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決不是研究者應有的態(tài)度?!叭魏问虑?,遺其本旨,流于形式,均屬不好。?答教師的

34、100封信?34頁第三(d sn),具體的操作方法一獨立與協(xié)作(xizu)的結合1、獨立(dl)研究為主就一門課的教學而言,教學是教師的個體行為(xngwi),上好一門課,就得靠任課者自己的努力。葉圣陶一直強調,教師的成長與開展(kizhn),要靠自己,“要自己解放自己,研究和改革必須老師自覺進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早在1919年葉圣陶就說:“教育事業(yè)原是教師做的,教師不能只等旁人來“覺我,要靠自己覺悟?!白杂X和“外鑠,在旁人看來似乎沒有區(qū)別,在實際精神上卻大異其趣。但凡人生的一切,從“外鑠得來的,雖言表名理,行合正誼,也不過是被動的;假設是從“自覺得來的,便靈心澈悟,即知即行。我是個小

35、學教師,所以我要自覺!我希望小學教育收到真實的成效,所以要請許多小學教師一同“自覺。?11-21教師需要真正的修養(yǎng),需要豐富的知識,全面的能力,這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要靠自己艱苦的歷練,認真的學習。有的知識,即使大學里學過了,也未必真正學到手。例如,做教師需要心理學、教育學、教學論以及哲學等方面的知識,但在教學實踐與研究實踐中,既不能發(fā)揮其指導作用,又不能發(fā)揮其解釋作用。這就需要在實踐中補課。今天的教師應該研求深廣,否那么只是侈談教育研究而已。葉圣陶認為:“任何知識都是這樣的,僅僅浮在面上,獵涉一點兒概要,是沒有多大用處的;越是往深里往廣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貫穿,化為有用的經驗。11-70

36、這里使我想到有的教育家所說的,抄十年教案,成不了一個名師;如果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因為您抄的人家的思考,是人家的東西,自己并沒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沒有融會貫穿,不是自己的積累,沒有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沒有成為自己的血肉。2、協(xié)作研究不能少葉氏的協(xié)作研究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集體研究。早在1919年葉氏才從教四五年,他就意識到:“但欲期一事之進于優(yōu)善,尤貴多人之共同討究。深望教育界諸君子審查一過,或將此種理論試驗而評其成績。于此或為贊許,或加匡正,務請不吝賜教。15-3?!皞€人研究總不及集體研究。幾個學校的教研組互相聯(lián)系,交流研究和實踐的結果,那是集思廣益的好途徑。13-230其二是相關學

37、科的協(xié)作研究。越到后來,他越是認為:語言學科的工作者是語文教師最親密的伙伴,義不容辭,要為改良語文教學盡力?!拔以谶@里呼吁,愿語文教師和語言學科的工作者通力協(xié)作研究語文教學,做到盡快地改良語文教學!13-230我認為,特別是全國規(guī)模的課程改革,必須(bx)發(fā)動廣闊(gungku)的專家學者和優(yōu)秀教師參加;既有大學相關學科的教授支持,又有各級各類的教師參與,又有各級行政部門的協(xié)作,發(fā)揮(fhu)各方面的智能,吸收各方面的意見(y jin),才有可能精益求精,臻于完善。二調查(dio ch)研究法葉圣陶認為,任何改革與研究,“首要在確知它的真相;更進一步就拿來作我自己研究學術、完成思想的參證。所以

38、主觀的態(tài)度是不相宜的,拘泥的性習是沒有好處的。17-440要研究,首先就得調查。但調查必須真實具體,要多作實況調查,不要僅提出一些抽象空泛的題目,找些人泛泛的議論一通。議論議論固然也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實際;并且,“不管聽起來多么好的議論,都得放到實踐中去檢驗,才能判斷這種議論是不是切合實際,確實有效?!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原那么同樣適用于語文教學。13-242調查研究必須真實、全面、深入,不能一知半解,不能道聽途說;要如當年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三老領導的由人教社具體操作的兩次大的調查那樣,樣本較大,問卷設計全面、科學,統(tǒng)計精確,取例典型,研究細致,為進一步的改革提供了詳實而科學

39、的依據;在全國也產生了極好的影響。當然有條件還得向國外調查研究,以免盲目搬抄別國的經驗。比方,對于國外的語文教學,要調查清楚是分科制,還是綜合制,如果人家是語言與文學分科的,他們當然強調人文性,強調文學作品及相關理論的教學。如果將此搬到我國的綜合制的教學,必然就不能適應。因此,任何道聽途說,以偏蓋全,都不是真正的調查研究,不能算是明白了實況,甚或可能失去教改的針對性,對課程改革目標與措施的制定產生負面影響。此外,任何研究不僅要了解現實,還要了解歷史,要對研究的課題寫出文獻綜述。特別是對我國傳統(tǒng)教育中的優(yōu)秀局部必須學習,了解清楚。比方,關于“啟發(fā)式教學,關于一些著名教育家的奉獻等,以免對外來經驗

40、的盲目引進,對傳統(tǒng)的盲目否認。許多國外的教育家認為,世界的教育應該回歸東方孔子,而我們卻沒有對我國的珍貴的財富缺乏認真研究。比方,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外的一些教育家經過調查認為,中國的教育多注入式,少啟發(fā)式。而葉圣陶一再呼吁,要實施啟發(fā)式,而且把啟發(fā)式上升到教育規(guī)律的高度來認識。但是新課標根本沒有提到。只是一味強調自主、互動,其實,這樣的“互動是沒有根底,猶如無根之草木,斷線之風箏?;右簿褪侨~圣陶倡導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的“預習討論練習中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但是卻沒有“個人獨立閱讀“預習階段?!邦A習是形成“憤悱的根底性環(huán)節(jié),不能或缺。而現在對于“預習,或者一帶而過,或者根本沒有注意。這樣的互動必然徒

41、具形式,而無實質,光有熱熱鬧鬧,而無多大效果,自然就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目的。三觀摩研討法“觀摩不失為教學研究方法的一種。由有關單位組織,讓一個老師上課其他老師觀摩討論,互相啟發(fā),以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葉圣陶支持成立語文教學研究會,并提倡平時最好有些互相訪問、觀摩、交流、探討的活動。對于如何搞觀摩活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從觀摩教學來說,其一,觀摩活動要切實有效,“訪問和觀摩要干些切實的事,商量些切要的問題,不要(byo)光是聽課。其二,聽課,也得著重在學生,看這樣的教法使學生得到(d do)了實益沒有?!奥犝n決不是去欣賞老師怎樣表演。13-242-246其三,參觀(cngun)老師教課,“

42、要看老師是不是善于啟發(fā)學生,引導(yndo)學生,要看效果如何,學生是不是真有所得:所以不能光看老師唱獨腳戲。聽到有人說,聽某老師講課簡直是最高的藝術享受。我不大贊同這個說法。欣賞藝術要到劇院去,到音樂會去。參觀學校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11-298其四,要明確觀摩教學的著眼點?!霸谟^摩教學的時候,教課的就該不管旁邊有多少人在那里聽,專心致志在給學生指導和啟發(fā)上用功夫;聽課的呢,注意于教課的教師怎樣指導和啟發(fā),尤其要注意于學生是不是真正(zhnzhng)從教師的指導和啟發(fā)得到了益處。觀摩教學的雙方都著眼在學生。?答教師的100封信?100頁從觀摩習作來說,觀摩與仿作是有區(qū)別的,

43、葉圣陶針對文藝創(chuàng)作的模仿現象說過:我國的一些作品脫不了模仿。這是不可防止的也是無可非議的,學習任何藝術,總得經過模仿階段。重要的是始于模仿而不終于模仿,模仿只作創(chuàng)造的準備。17-307-308也就是說,應該是始于模仿而終于創(chuàng)造?,F在作文前讓學生“參考優(yōu)秀“作文選,讓學生仿寫,這種做法相當流行。然而他屢次說過:“模仿不是好方法,抄襲是自己騙自己。對于如何觀摩習作,他明確指出:“該怎樣觀摩別人的習作,不妨好好想一想。別人寫什么事兒,自己也寫什么事兒,別人寫什么事兒怎樣,自己也寫什么事兒怎樣,這是依樣畫葫蘆,算不得觀摩,得不到什么好處。如果仔細體會別人寫得好的地方在哪兒,認真研究他為什么能寫得好,這

44、就懂得了別人的長處。活用別人的長處,寫自己的真經歷,真體會,真感受,這才是善于觀摩,才對自己的練習有好處。17-333其實,一切觀摩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是,現在的觀摩課變了味,上觀摩課的以之為追名逐利的機遇,重在表演,有的預先排練幾十遍,而且一再要學生密切配合。這樣的課有多少積極意義呢?倒產生了不少負面影響: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培養(yǎng)了弄虛作假;對聽課的不少老師來說,就取不到真經?,F在看觀摩課的老師,單純模仿別的老師的教法,亦步亦趨,殊不知這樣的“效果是違反教學規(guī)律所炮制出來的。其實一種好的方法,應該是自然的、樸實的、簡單的;是與教師自身的素質,與學生的情況,教材的性質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管這些情況,

45、照搬照抄別人的教法,就不能有多少效果。觀摩了別人的課一定要認真思考和分析,要與自己的情況結合起來,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尤其要觀摩別人是怎樣啟發(fā)學生的,學生得到什么好處。即使是再好的教法,也要化一番消化的工夫,使之變成自己的血肉。四實驗研究法研究方法由研究的課題和研究目標所決定,要了解真相就要用調查研究法;要考證某一歷史或某一概念的來龍去脈,就要用文獻法;要建立教學模式,就要用實驗法。同時研究方法也決定著研究的成果。所以,葉圣陶認為,“既然是科學當然要注重探索和試驗,注重實踐和成效,即興的感想和個人的偏執(zhí)在科學研究中并無用處,那是不言而喻的。17-386現在,名之為“實驗的課題并不少見,但是真正

46、的“實驗研究不多。當然,教育的實驗與自然科學的實驗不同。所以,一般代之以“行動研究。即研究者,在行動中發(fā)現問題,在行動中探索問題,在行動中解決問題;行動即研究,研究即行動。這特別適合每一位老師獨立的研究。師生參與教育改革與研究成功(chnggng)的保證葉圣陶身體力行,自當教師那天起,就志力于教育改革與研究。他不僅(bjn)認為“教師是研究者而且(r qi)認為“師范生自己宜為研究者,并為熟習者。但他認為“不宜令學生亦為研究者。能令學生于閱讀時多所練習(linx),知道最重要的幾條規(guī)律,養(yǎng)成敏銳的語感,即行。13-217特別是語言學和文藝學是專門的學科,待進入(jnr)大學再研究。他一直強調,

47、中小學教師都要搞研究?!罢Z文教學研究會,分不分中學小學,我以為兩可,總之,中小學必須兼顧,不宜割斷,那是一定的。研究會總要真干些事,既研究,又試驗,得出成績,逐漸推廣,大家共進。24-492他強調,研究和改革必須老師自覺進行。而且“所有的老師都有改良教學和教育的責任,也都有改良教學和教育的條件,因為大家都在實踐之中,惟有實踐才能出真知。?17-352他還要求教者、編者、學者都必須關心課程改革,“最關心課程標準的當然是實際教育者。他們教各種功課,不能謾無限制,自出心裁;必須將課程標準作為依據,嚴謹地遵守著。教科書的編者也不無視了課程標準。他們所編的課本要通過教育部的審查得到發(fā)行的準許,最低限度總

48、得不違背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至于學生諸君想來不大留心什么課程標準吧?但這個東西原是為學生而設的,它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學生諸君實在應該加以嚴切注意。12-81葉圣陶明確指出:受教育者也要參加教育改革。而我們現在似乎還沒有讓學生參與課改,只是讓他們配合老師的教學而已。實際上,應該讓他們了解課改的目的,參與課改的活動、評價課改的效果。讓學生作為旁觀者、被動者是不適合的。葉圣陶具體分析了受教育者參與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教育,好象只是教師以及教育行政人員的事情,受教育者并沒有份兒。首先,這個受表示受教育者處于被動地位,對于教育改革那種主開工作,未必作得上主,用得上力。其實,教育的對象是受教育者

49、,受教育的是教育事業(yè)的中心。教育好不好,有沒有實際效益,依理說,應該是受教育的知道得最清楚,體驗得最親切。如果覺察所受的教育不好,沒有實際效益,這就是社會和自己都吃了實實在在的虧。這是說受教育的只要明白所受的教育不好,迫于切身的需要,就不得不參與改革教育的工作。其次,受教育者屬于自己范圍內的事就是學習。從前那樣學習使社會和自己都吃了虧,現在把它改革,不再吃虧了。并且,改革教育,本來要在受教育的學習方面改革過來之后,才算收效。這是說受教育的對于改革教育的工作確有把握,也可以處于主動地位。12-162-163中小學教師(jiosh)怎么參與課改研究?葉圣陶總結教育改革的“三字經:“聽、悟、行,可以

50、(ky)作為我們研究的參照。葉氏在?過去(guq)隨想?中說,自從進學校當了教員之后,“職業(yè)的興趣是越到后來(huli)越好的,這因為后來的幾年中聽到一些外來(wili)的教育理論與方法,自家也零星悟到一點,就拿來施行??梢?,葉氏他接觸到什么新鮮的教育學說,就結合自己的實踐進行思考,覺得有道理就拿來試行,所以他許多理論觀點可以說都是經過自身實踐的檢驗的。?顧黃初語文教育文集下?第788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聽就是學習。目前“聽的時機很多,對于各種培訓班、研討會這樣的學習時機,我們是否珍惜了,是否聽進去,聽懂了,理解了。葉圣陶認為:“任何知識都是這樣的,僅僅浮在面上,獵涉一點兒概要,是

51、沒有多大用處的;越是往深里往廣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貫穿,化為有用的經驗。11-70學習新課標、新理念也應該如此?!拔?,那就是在思考與體驗結合的過程中,在親自實踐中消化新理念,使其成為自己的血肉。有教育家說,抄十年教案,成不了一個名師;如果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反思就是“悟,就是研究?!靶?,是最為重要的學習和研究的方式,知而不行等于不知,知而不行,也就不可能“悟?!靶械母鼮橹匾囊饬x,在于“實踐出真知,語文教學的實踐者是教師,因此研究語文教學如何改良,語文教師責無旁貸。13-230固然,教師的研究本身就是學習,但是不能否認,研究要有堅實的功底,要有深廣的知識,要有科學的頭腦,要有豐富的

52、實踐經驗。例如就研究和教學語言和文章來說,“必須有比擬全面的知識,而且有熟練的運用技能。如果僅僅知道三四分或一二分,那就連三四分或一二分也教不好。又如作文,教師要教好作文,固然要研究些方法,如何指導,如何批改,如何評講,但是,尤其重要的,教師自己有豐富的作文經驗,深知其中甘苦。假設自己經驗不多,指導和評講或將是公式化的,批改也可能不中要害。13-218從葉圣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上面,我們可以獲得更為深刻的啟迪。葉圣陶是我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教育家。是我國孔子、朱熹以后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他的理論與實踐所表現出來的智慧與經驗,是不少所謂教育家難以與之匹敵的。他具備形成其語文教育思想的堅實根底:全程的

53、教育實踐:當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曾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上海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過;全能的文化創(chuàng)造:教育家、著名的文學家,編輯家,社會活動家;在教育(jioy)方面:他是教育實踐家教育(jioy)改革家教育理論家1他是全職的教師:不僅教過自小學至大學的教學;在人小學教師時,他因為不是師范師范出身,深感教學的困難(kn nn),十分重視教育理論的學習與教學方法的改革。2他是全能的研究者:他制訂過多種語文教育大綱,而且編過二三十套中小學教材,其中有的小學教材,完全由他一人(y rn)創(chuàng)作過改寫而成;3他寫出了大量語文(ywn)教育理論著作,共20多卷,1000余萬字。在20多歲的時候,

54、當小學教師不過四五年教齡,就在北京大學的?新潮?發(fā)表了四篇長篇教育論文四篇,批判了當時教育的流弊,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設想,奠定了他語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思路,以后的七十年中,他深入實際,勤于思索,筆耕不輟,寫了逾千萬字的作品,共出版了?葉圣陶集?25卷。4對教師的關心和指導。他一輩子給中小學教師回復了約兩萬封信,答復教師提出的問題,關心教師的工作與生活。甚至有一個教師李業(yè)文,葉圣陶給他寫了250多封信,一個大師級的人物給一位小學教師寫那么多的回信,至今看來絕無僅有的。在文學方面:1他善于創(chuàng)作小說,有反映教育改革的長篇小說?倪煥之?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說,還有散文、劇本等文字,有古詩詞,尤其是童話作品;他不僅是創(chuàng)作家,而且是文學理論家,他出版?文藝談?涉及文藝創(chuàng)作多方面的問題,共有40篇文章,在1923年的北京?晨報副刊?連載此?晨報?是李大釗創(chuàng)辦,是由魯迅多方面指導的,是五四時期受到廣闊讀者歡送的刊物;后來又出版了?創(chuàng)作論?。在編輯方面:1他編輯?小說月報?期間。他慧眼識真金,他發(fā)現和推薦了茅盾、巴金、丁玲、戴望舒等大作家的作品。2編輯出版中小學語文教材20多套。3他長期編過為師生效勞的雜志;?中學生?中國少年?國文教學?國文雜志?等??傊?,誠如顧黃初先生形象地指出的:“傳統(tǒng)教育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