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948-2016水利工程卷揚式啟閉機檢修技術規(guī)程-(高清現(xiàn)行)_第1頁
DB32-T 2948-2016水利工程卷揚式啟閉機檢修技術規(guī)程-(高清現(xiàn)行)_第2頁
DB32-T 2948-2016水利工程卷揚式啟閉機檢修技術規(guī)程-(高清現(xiàn)行)_第3頁
DB32-T 2948-2016水利工程卷揚式啟閉機檢修技術規(guī)程-(高清現(xiàn)行)_第4頁
DB32-T 2948-2016水利工程卷揚式啟閉機檢修技術規(guī)程-(高清現(xiàn)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93.160 P55備案號:49558-2016DB32江蘇省地方標準DB32/T 2948-2016 水利工程卷揚式啟閉機檢修技術規(guī)程Overhaul specification for winch hoists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2016 - 05 - 20 發(fā)布2016 - 06 - 20 實施江蘇省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 布DB32/T 2948-2016I 目 次前 言范圍1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術語和定義2一般規(guī)定3檢修分類3 檢修周期3 檢修項目4 檢修一般要求55 小修5 6 大修7大修準備工作7 解體與組裝86.3 部件大修10 6.4

2、防腐207 控制保護系統(tǒng)21電氣控制設備21限位指示裝置22荷載傳感器裝置22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228 試運行與驗收22 8.1 試運行前檢查228.2 試運行23 8.3 驗收25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卷揚式啟閉機定期檢查記錄26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卷揚式啟閉機小修及試驗記錄27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卷揚式啟閉機大修報告28 附錄 D(資料性附錄)卷揚式啟閉機特殊緊固件和過盈配合件的拆卸和安裝技術要求40 附錄 E(資料性附錄)卷揚式啟閉機配合件表面清洗技術要求42 參考文獻43DB32/T 2948-2016II前言為規(guī)范水利工程卷揚式啟閉機的檢修工作程序、方法和質(zhì)量標準,保障設備的使用壽命,

3、保證工程安全可靠地運行,充分發(fā)揮綜合效益,編制本規(guī)程。本規(guī)程按GB/T 1.1-2009標準化工程導則 第 1 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的要求進行編排。本規(guī)程附錄A、附錄 B、附錄C 為規(guī)范性附錄,附錄 D、附錄E 為資料性附錄。本規(guī)程由江蘇省水利廳提出并歸口。本規(guī)程起草單位:江蘇省河道管理局、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江蘇省洪澤湖水利工程管理處、江蘇省水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本規(guī)程主要起草人:陳振清、于 濤、辛華榮、趙建亞、周燦華、張立師、張友明、曹 瑛、王 波、王震球、王 榮、馮 俊、化 卓、季俊杰、孔莉莉。本規(guī)程主要審稿人:張勁松、楊 淮。DB32/T 2948-20161 水利工程卷揚式啟

4、閉機檢修技術規(guī)程范圍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水利工程卷揚式啟閉機的術語和定義、一般規(guī)定、小修、大修、控制保護系統(tǒng)檢修及試運行與驗收等內(nèi)容。本規(guī)程適用于水利工程的卷揚式啟閉機檢修。水利工程卷揚式啟閉機檢修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其它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和使用環(huán)境的特殊要求。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 50231 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guī)范GB 6067.1 起重機械安全規(guī)程 第 1 部分:總則GB/T 10597 卷揚式啟閉機 GB/T 1184 形

5、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095 平鍵-鍵槽的剖面尺寸 GB/T 3181 漆膜顏色標準GB/T 5972 起重機 鋼絲繩 保養(yǎng)、維護、安裝、檢驗和報廢GB/T 8918 重要用途鋼絲繩 GB/T 8923.2 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劃格試驗 JB/T 5000.10 重型機械通用技術條件 第 10 部分:裝配JB/T 7685 電磁鼓式制動器JB/T 6406 電力液壓鼓式制動器 SL 105 水工金屬結構防腐蝕規(guī)范 SL 226 水利水電工程金屬結構報廢標準 SL 381 水利水電工程啟閉機制造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 DB32/T 2334.3

6、 水利工程施工質(zhì)量檢驗與評定規(guī)范 第 3 部分:金屬結構與水力機械 DB32/T 2334.4 水利工程施工質(zhì)量檢驗與評定規(guī)范 第 4 部分:電氣設備與自動化 DB32/T 2948-20162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卷揚式啟閉機 fixed winch hoist用鋼絲繩作牽引件,經(jīng)卷筒轉(zhuǎn)動提升閘門的機械。3.2啟閉機規(guī)格 specification of hoist啟閉機的規(guī)格按設計額定荷載和行程表示。SL 381 3.3啟閉機行程 lift of hoist啟閉機啟吊閘門時所能達到的最大高度或距離。3.4額定荷載 rated load在設計水頭下,由設計確定的啟閉機在

7、特定位置能夠滿足正常啟閉閘門所具有的操作力。SL 381 3.5允許偏差 allowable deviation偏離標準值的允許最大范圍。DB32/T 2334.3 3.6齒輪副側(cè)隙 side clearance of gear齒輪副在傳動中,工作齒面相互接觸時,兩基圓柱公切面與兩非工作面交線之間的最近距離。SL 381 3.7同軸度 coaxiality實際被測軸線相對于基準軸線的變動量。DB32/T 2334.3 3.8捻 距 lay length螺線外部鋼絲和外部繩股圍繞繩芯旋轉(zhuǎn)1整圈(或1個螺旋),沿鋼絲繩軸向測得的距離。3.9 空載試驗 no-load test啟閉機在無載荷的狀態(tài)下

8、,只進行傳動機構、運行機構、電氣控制的運行試驗和模擬操作。SL 381 DB32/T 2948-20163 3.10試運行 test run啟閉機檢修安裝完畢后,按照技術標準或相關技術文件要求進行的運轉(zhuǎn)試驗。3.11檢修 examine and repair檢查和修理的簡稱。通過檢查發(fā)現(xiàn)設備的故障、隱患和存在的問題,為修理提供依據(jù)。通過修理,解決存在的問題,使其恢復原有的性能。一般規(guī)定檢修分類檢修一般分為定期檢查、小修和大修。定期檢查是指根據(jù)啟閉機運行時間和運行狀況進行檢查,以便及時了解設備存在的缺陷和異常情況,為確定啟閉機檢修性質(zhì)提供依據(jù),并對設備進行相應維護。小修是指根據(jù)啟閉機運行情況和定

9、期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不拆卸整體設備或主要部件的情況下, 重點處理部分部件的缺陷或?qū)υO備進行一定的完善改造,以恢復啟閉機安全工作狀態(tài)。大修是指當設備發(fā)生較大損壞或設備老化,修復工程量大,技術較復雜,需要有計劃進行恢復性修理。一般是把整機或主要部件解體,對零部件的結構和計算數(shù)據(jù)進行檢測鑒定,修復或更換損壞的零部件,按技術要求安裝調(diào)試,全面消除缺陷,恢復或提高設備原有性能。大修一般按一定的周期或累計達到一定的運行時間,并結合設備實際狀況來確定。在啟閉機設備出現(xiàn)故障影響正常運行時,應立即組織進行臨時檢修,并視發(fā)現(xiàn)的問題嚴重程度實施小修或大修。檢修周期定期檢查定期檢查周期一般為6個月1次,宜安排在汛前

10、和汛后進行。對運行較頻繁的啟閉機,定期檢查周期應視具體情況適當縮短。小修一般每年 1 次,宜安排在汛前或汛后進行,并與定期檢查結合,如設備故障影響工程度汛,應在汛前完成檢修。對運行頻繁的啟閉機,應視實際情況縮短周期。新啟閉機投入使用滿 1 年,宜更換 1 次減速器潤滑油。大修D(zhuǎn)B32/T 2948-20164一般在投入運行后的 5 年內(nèi)應大修 1 次,以后每隔 10 年大修 1 次。如距上次大修不足 10 年, 但啟閉機累計運行時間達到總設計壽命的 1/21/3,宜提前安排大修。各工作級別啟閉機機構總設計壽命,見表 1。表1各工作級別啟閉機機構總設計壽命工作級別 總設計壽命 h 荷載狀態(tài) Q1

11、 輕 800 不經(jīng)常使用,且很少啟閉額定荷載。 Q2 輕 1600 Q3 中 3200 有時啟閉額定荷載,一般啟閉中等荷載。 Q4 重 6300 經(jīng)常啟閉額定荷載。 注:引自SL 226 對運行頻率過高或過低的啟閉機,可結合設備實際運行狀況,適當調(diào)整大修時間。對運行次數(shù)少、累計時間短,并經(jīng)綜合檢測狀況良好的啟閉機,可延長大修周期。反之,應縮短大修周期。啟閉機運行中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并經(jīng)檢測判明有較大損壞或故障時,應提前進行大修。附屬裝置檢修控制系統(tǒng)(含自動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和保護裝置的檢修,應根據(jù)相關規(guī)程的規(guī)定進行。啟閉機更換當啟閉機達到總設計壽命或經(jīng)檢測達到 SL 226 規(guī)定的報廢條件,應進行更換。

12、檢修項目定期檢查項目機械部分潤滑系統(tǒng)各部位油路、油位、油質(zhì)、油杯、密封情況,緊固件旋緊程度;傳動系統(tǒng)的齒輪、滑輪、軸、軸承、軸瓦等狀況;聯(lián)軸器的彈性圈(塊)、銷軸等裝配情況;制動系統(tǒng)工作狀況,摩擦片與制動輪的接觸面積及表面清潔情況,松閘裝置、彈簧完好程度;鋼絲繩斷絲、斷股、磨損、變形、潤滑和在卷筒上的固定、排列、固定圈數(shù)、安全圈數(shù)以及雙吊點鋼絲繩同步情況;啟閉機罩殼完好情況等。啟閉機控制保護系統(tǒng)起重電機絕緣、設備接地情況,電機運轉(zhuǎn)、外觀狀況;控制柜內(nèi)設備接線牢固程度,熱繼電器動作可靠性,整定值準確性,配電箱完好情況;各種儀表信號、開度指示準確性,荷載傳感器、限位裝置可靠性;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可靠性

13、等。大修項目DB32/T 2948-20165 減速器及開式齒輪裝置檢修;制動器檢修; c) 聯(lián)軸器檢修; d) 滑輪組檢修; e) 卷筒組檢修; f) 鋼絲繩檢修;吊鉤、吊具和抓梁檢修;鋼結構機架檢修;其它檢修項目??刂票Wo系統(tǒng)檢修項目 a) 電氣控制設備檢修; b) 限位指示裝置檢修; c) 荷載傳感器裝置檢修; d) 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檢修; e) 其它檢修項目。檢修一般要求檢修前應成立專門組織機構,配備掌握相應技能、工種齊全的技術骨干和檢修人員,明確分工和職責。如本單位不具備獨立承擔檢修工作的能力,應委托具有相應能力的專業(yè)單位承擔檢修任務。應配備必要的檢修設備、工具和器械,需要外購或運出現(xiàn)

14、場加工的部件應事先聯(lián)系加工單位,避免造成誤工,影響檢修進度。應有專(兼)職安全員負責檢修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安全措施。檢查各種腳手架、安全網(wǎng)、遮欄、起重工具、吊具等。配備消防設備,現(xiàn)場使用明火應按規(guī)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xù),并有專人監(jiān)護。在汛期臨時應急檢修時,施工組織計劃中的安全措施還應有相應的防汛應急預案。應注意環(huán)境保護,保持現(xiàn)場整潔、有序,不應破壞工程環(huán)境和污染水體。臨時照明應采用安全照明,移動電氣設備的使用應符合有關安全使用規(guī)定。應加強質(zhì)量檢驗,及時收集、整理工程資料,形成完整的技術檔案和項目驗收資料。定期檢查記錄表格式見附錄A,小修及試驗記錄表格式見附錄B,大修報告格式見附錄C。大修完成后,應

15、按要求進行電氣試驗和試運行,達到要求并經(jīng)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小修減速器和開式齒輪裝置對減速器潤滑油進行過濾、化驗,檢驗合格可繼續(xù)使用,不合格應更換。DB32/T 2948-20166減速箱內(nèi)油位應保持在上、下限之間。清洗注油設施,注油設施(如油孔、油道、油槽、油杯等)應保持完好,油路應暢通,更換油封, 換注新油;油杯、油道內(nèi)油量應充足。減速箱的傳動軸聯(lián)接部位滲油,應先將表面油污清理干凈,然后均勻涂敷密封膠,待干燥數(shù)分鐘后即可。減速箱油位計滲油,可通過油孔放油,將箱內(nèi)油位降低至油位計以下,拆除油位計,更換密封圈, 將固定螺栓用生膠帶纏繞 3 圈5 圈,重新安裝在箱體上。密封圈應具有抗油壓、抗

16、油料腐蝕等技術性能。開式齒輪應清洗干凈,加注合格的潤滑油,保持機械傳動裝置潤滑良好,無損傷及銹蝕?;瑒虞S承的軸瓦與軸頸應清潔和潤滑,油溝、油孔暢通,出現(xiàn)劃痕或拉毛應修刮平滑。軸瓦與軸頸應接觸良好,接觸點數(shù)應滿足規(guī)定,軸向間隙應滿足設計要求,無明確要求時,一般控制在 0.15mm 0.25mm。滾動軸承的滾動體與保持架應清潔和潤滑,出現(xiàn)嚴重損傷、變形或磨損應更換。軸承內(nèi)圈端應緊靠軸向定位面,裝配后的軸承軸向間隙應按設計規(guī)定進行調(diào)整,軸承應轉(zhuǎn)動靈活,注入占空腔 80%的潤滑油脂。軸承外圈與軸承座、軸承蓋的接合面應接觸良好。制動器制動輪、閘瓦表面不應有油污、油漆、水分等。絲桿(銷)聯(lián)接應可靠,轉(zhuǎn)動靈

17、活,無卡阻;直徑及絲桿孔磨損量不應超過其直徑的 5%或橢圓度的 0.5mm;不符合規(guī)定要求應更換。閘瓦退距和彈簧行程應按產(chǎn)品說明書的要求予以調(diào)整。無要求時應符合 JB/T 7685 的有關規(guī)定。主彈簧變形,失去彈性應更換;彈簧表面應涂脂保護。制動帶與閘瓦鉚接后應貼緊,固定鉚釘應埋入制動片厚度的 1/3 以上。制動器制動時,制動輪與制動帶的實際接觸面積不應小于總面積的 75%。制動器松閘時,制動輪和閘瓦之間的間隙應處于 0.5mm1.0mm 之間。電力液壓制動器維修應符合JB/T 6406 的規(guī)定。聯(lián)軸器聯(lián)軸器的聯(lián)接螺栓、柱銷、彈性圈、墊片、螺母等有缺損時,應拆卸更換;有松動時,應擰緊螺母,鎖緊

18、止退墊片。彈性聯(lián)軸器內(nèi)彈性圈出現(xiàn)破損、老化現(xiàn)象,應予更換。聯(lián)軸器連接的兩軸同軸度應符合規(guī)定?;喗M滑輪應清洗干凈。DB32/T 2948-20167 滑輪軸套與軸孔應鎖緊,并牢固固定?;営偷缿獣惩ǎ徊粨p傷滑輪軸(軸套)的滑動磨擦面或滑輪軸(軸套)上的滾動軸承。滑輪組的每個滑輪應能手動靈活轉(zhuǎn)動。卷筒組卷筒應清洗干凈,加注潤滑油,保持清潔,潤滑良好。卷筒表面、幅板、輪緣、輪轂等不應有裂紋或明顯損傷。輪轂與鍵、鍵與軸都應無松動,如有松動,應更換鍵;卷筒和軸應定位準確,轉(zhuǎn)動靈活。鋼絲繩鋼絲繩應視啟閉機使用情況和環(huán)境條件定期清洗保養(yǎng),并涂抹防水油脂。維修時應符合下列要求:當?shù)觞c在下極限時,鋼絲繩留在卷

19、筒上的纏繞圈數(shù)不應少于 4 圈,其中 2 圈為固定圈,另外 2 圈為安全圈;當?shù)觞c處于上極限位置時,鋼絲繩不應纏繞到卷筒繩槽以外,應有序地逐層纏繞在卷筒上,不應擠疊、跳槽或亂槽;鋼絲繩在卷筒上固定應牢固,壓板、螺栓應齊全,壓板、夾頭的數(shù)量及距離應符合 GB6067.1的規(guī)定;繩套內(nèi)澆注塊粉化、松動時,應立即重新澆注;閘門鋼絲繩應保持兩吊點在同一水平,防止閘門傾斜。在閉門狀態(tài)下安裝鋼絲繩應松緊適度。安裝后,應校正行程限位開關設定位置。滑輪內(nèi)鋼絲繩不應出現(xiàn)脫槽、卡槽現(xiàn)象。吊鉤、吊具和抓梁吊鉤、吊具和抓梁應清洗干凈。吊鉤或吊具軸不應卡滯,有卡滯應除銹、去垢,加潤滑油處理;檢修不能達到要求,應更換。吊

20、鉤和吊具的螺栓、螺母連接應牢固,有松動,用扳子等工具擰緊;有脫落,補齊螺栓、螺母。鋼結構機架機架應清洗干凈。承重構件表面出現(xiàn)輕微損傷應補焊處理,用砂輪磨平。連接螺栓應緊固,螺栓、螺母缺失應補齊,損壞應更換;高強度螺栓出現(xiàn)裂紋或者塑性變形,應更換。機架油漆剝落,應進行防腐處理。大修大修準備工作查閱啟閉機維修、運行技術檔案,其主要內(nèi)容:DB32/T 2948-20168查閱運行和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缺陷、異常(事故)情況及故障處理情況記錄;查閱上次大修總結報告和技術檔案; c) 查閱啟閉機技術要求和圖紙資料; d) 查閱歷次試驗檢測記錄。編制大修方案及施工組織計劃,其主要內(nèi)容: a) 啟閉機基本情況,大修

21、的原因和性質(zhì); b) 大修項目及進度表;人員組織及具體分工;大修主要步驟和工作程序;特殊項目的施工方案;質(zhì)量保證措施,包括檢修記錄、各道工序檢驗要求;現(xiàn)場安全和環(huán)保措施;主要施工設備工具明細表和材料明細表;繪制必要的施工圖。大修場地準備,其主要內(nèi)容:啟閉機大修宜安排在室內(nèi)進行,并做好地面保護;露天作業(yè)時,應采取防雨、防潮、防塵等措施;應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安全距離,準備充足的施工電源及照明,合理布置大中型機具、拆卸部件和消防器材的放置地點等。解體與組裝解體根據(jù)技術文件、圖紙資料,熟悉設備各部分結構。針對設備的結構和特點,確定拆卸步驟和順序, 避免盲目拆解,損壞零件。關閉閘門,必要時放下檢修閘門,

22、鋼絲繩處于松弛狀態(tài)。辦理工作票,切斷擬檢修的啟閉機電源,掛上禁止合閘的警示標牌。如果通過外觀檢查即能判斷零部件的質(zhì)量狀況是符合要求的,可不進行拆卸;經(jīng)技術檢驗確認質(zhì)量狀態(tài)良好的總成和部件,不應拆卸。拆卸應選用合適或?qū)S霉ぞ撸悦庠斐闪悴考p傷和變形。拆卸前,應先拆除電器、儀表等外部設備,并將減速器內(nèi)的潤滑油排放干凈,清洗外表面。拆卸一般應先外后內(nèi),先上后下,按照部件結構順序逐步進行,直到解體零件。拆卸時應做好記號,便于裝配。DB32/T 2948-20169 拆卸過程中零件存放要求:同一總成或同一部件的零件應放在一起,認真核對和做好記號,精密度高的或不能互換的應單獨存放;專用螺栓應戴上螺母存放

23、;易丟失的小件放在專門的容器內(nèi)。特殊緊固件和過盈配合件的拆卸技術要求參見附錄D。組裝在熟悉有關說明書和圖紙資料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裝配工藝、技術要求和質(zhì)量標準。對需要裝配的零件,特別是新加工或購置的零件,均應符合 SL 381 和JB/T 5000.10 的要求;對承受扭曲、彎曲、拉壓及沖擊負荷較大的零件,可用放大鏡或探傷儀等進行探傷檢測,發(fā)現(xiàn)缺陷應進行修復或更換。零件裝配前應清理干凈,不應有毛刺、飛邊、銹蝕、切屑、油污、灰塵、氧化皮、著色劑和防銹油。對于經(jīng)過鉆孔、切削等機械加工的零件,應把金屬屑末、棱角、毛刺清除干凈。油道管路應用高壓空氣或油液沖洗干凈。相對運行的配合面應保持潔凈,無雜物或塵

24、粒。裝配前,應對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別是過盈配合尺寸及精度進行復查。對修復的長軸、長絲桿、細長零件等應進行平衡試驗,檢查其直線度和同軸度。裝配后無法進行防腐的部位,應事先進行油漆,油漆未干透的零部件不應進行裝配。裝配應按事先制定的工藝順序進行,應核對零件的裝配記號,防止裝錯;密封膠墊及墊片應更換,每部件安裝完畢后,應仔細檢查和清點。各部件就位準確后,應緊固所有固定螺栓。跳動、間隙、平行度、平面度、垂直度等應控制在技術要求范圍內(nèi)。部件裝配后,恢復電氣控制柜和電動機的外部電氣連接引線,封閉所有罩殼。特殊緊固件和過盈配合件的安裝技術要求參見附錄 D。6. 2.2.9 配合件表面清洗技術要求參見附

25、錄 E。組裝質(zhì)量要求減速器內(nèi)應加入合格的潤滑油,其油位在油尺的上下限位置之間,其油封和結合處不應滲油。軸承、液壓制動器等轉(zhuǎn)動部件應根據(jù)使用說明書的工況和氣溫條件,注入合適的潤滑油脂。 鋼絲繩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的要求涂抹潤滑油脂。纏繞在卷筒上的固定圈數(shù)和安全圈數(shù),符合本規(guī)程5.6.1的規(guī)定。 采用排繩機構的啟閉機,應保證其運行協(xié)調(diào),折返平順。無排繩機構的啟閉機,螺旋繩槽卷筒、折線卷筒鋼絲繩的返回角應符合設計要求。 啟閉機安裝縱、橫向中心線與起吊中心線之差不應大于3mm,平臺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5mm, 平臺高程偏差不應大于5mm,雙卷筒串聯(lián)的雙吊點啟閉機吊距偏差不應大于3mm。 高度指示器的示值精度

26、不應低于1%,應具有可調(diào)節(jié)定值位置、自動切斷主回路及報警功能,儀表的顯示應具有糾正指示及調(diào)零功能,行程檢測元件應具有防潮、抗干擾功能,且各項功能正常。 DB32/T 2948-201610荷載控制裝置的系統(tǒng)精度不應低于2%,傳感器精度不應低于0.5%,當荷載達到110%額定啟閉力時,應自動切斷電源及報警,儀表的顯示應滿足啟閉機容量的要求。2個以上吊點時,儀表應能分別準確顯示各吊點啟閉力。 啟閉機構鎖定裝置應靈活可靠、操作方便。手電兩用啟閉機的互鎖機構應工作可靠。 部件大修減速器和開式齒輪裝置檢查減速器箱體的滲漏情況,對滲漏部位應做好記號和記錄;檢查箱體內(nèi)外砂眼、氣孔、裂紋情況,有砂眼、氣孔,應

27、點焊銼平。有裂紋,應更換。將減速器內(nèi)的潤滑油放盡,對潤滑油進行過濾、化驗,檢驗合格,可繼續(xù)使用,檢驗不合格應更換。拆卸減速器上下箱體連接螺栓、定位銷,打開減速器箱體視孔蓋,拆卸減速器的箱體,清洗齒輪、齒輪軸和軸承等。在清洗過程中,應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不應污染機體和地面。清洗干凈的零部件,應隨即擦干。用涂色檢查、旋轉(zhuǎn)觀測和轉(zhuǎn)動聽聲等方法檢查齒輪、齒輪軸、滑動軸承和滾動軸承等缺陷情況, 必要時可用放大鏡或探傷儀檢測。如有缺陷,采用專用工具拆卸。對檢查合格、暫不裝配的零部件應涂上適量的潤滑脂防護,避免生銹。齒輪檢測與維修應符合 SL 381 的有關規(guī)定:檢查齒輪齒面,如單個齒面上的砂眼、氣孔、點蝕缺陷其

28、深度不超過模數(shù)的 20%,且數(shù)值不大于 2mm,距離齒輪的端面距離也不超過齒寬的 10%,在單個齒輪上有這種缺陷的齒數(shù)不超過 3 個時,可繼續(xù)使用。缺陷部位不允許補焊,缺陷邊緣應打磨;檢查齒輪端面,如齒輪端面(不包括齒形端面)的單個缺陷面積不超過 200mm2,深度不超過該處名義壁厚的15%,同一加工面上的缺陷數(shù)量不超過2 處,且相鄰兩缺陷的間距不小于50mm時,允許焊補;傳動齒輪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更換:斷齒;裂紋;齒面點蝕損壞達嚙合面 30%,且深度達原齒厚 10%;工作級別為輕級的起升機構齒輪,其一級嚙合齒輪磨損厚度達原齒厚 10%,開式齒輪磨損厚度達原齒厚 20%;行走機構及其它機構

29、,其一級嚙合齒輪磨損厚度達原齒厚 15%,開式齒輪磨損厚度超過原齒厚 30%;工作級別為中級及重級的啟閉機的起升機構傳動齒輪磨損厚度為輕級的 50%。齒輪軸檢測與維修檢查齒輪軸的彎曲、斑坑、銹蝕和裂紋情況,其彎曲度超過允許值的,應在水平工作臺上、DB32/T 2948-201611 不加溫的條件下進行校正;軸配合部位的斑坑、銹蝕面積小于配合面的 3%5%,可繼續(xù)使用, 缺陷部位應進行除銹,出現(xiàn)裂紋應更換。齒輪軸允許彎曲度,見表 2。表2齒輪軸允許彎曲度軸轉(zhuǎn)速r/min 允許彎曲度 mm/m 全長允許彎曲度 mm 300 0.1 0.2 300100 0.15 0.3 100 0.2 0.4 注

30、:引自機械手冊檢查軸上平鍵與軸的結合情況,結合松動,鍵槽寬度不超過標準的 15%,在經(jīng)核算軸強度允許的條件下,可在與原鍵槽相距 90180 處另開新槽,鍵槽對稱度超過允許值的,應更換新軸;軸上平鍵與軸結合應無松動。鍵槽允許對稱度,見表 3。表3鍵槽允許對稱度鍵槽寬度mm 610 1018 1830 3050 50120 120250 250500 500800 鍵槽對稱度公差mm 0.03 0.04 0.05 0.06 0.08 0.10 0.12 0.15 注:引自 GB/T 1184 平鍵頂部與輪轂配合間隙超過允許值的,應更換新鍵;平鍵寬度擦損,應更換平鍵;平鍵的材料不應采用脆性材質(zhì),通常

31、用 45#鋼,軸上平鍵與齒輪結合應無松動。平鍵頂部與輪轂配合間隙允許值,見表 4。表4平鍵頂部與輪轂配合間隙允許值鍵的高度mm 46 718 2050 頂部間隙mm 0.1 0.2 0.3 注:引自 GB/T 1095 齒輪安裝a) 用涂色法檢查齒輪嚙合,開式圓柱齒輪副接觸斑點的分布位置應接近齒面中部,齒頂和兩端的棱邊處不應接觸;齒輪不應采用銼齒或打磨的方法來達到規(guī)定的接觸面積。開式圓柱齒輪副接觸面積規(guī)定值,見表 5。表 5開式圓柱齒輪副接觸面積規(guī)定值齒輪類別 檢測部位 齒輪精度等級 7 8 9 漸 開 線 圓柱齒輪 有效齒高方向 40 40 40 齒長方向 65 55 45 注:引自 GB/

32、T 10597 DB32/T 2948-201612b) 齒輪安裝和調(diào)整后,在無荷載時,用手撥動齒輪應能自如平穩(wěn)地旋轉(zhuǎn),無卡阻和異常聲響; 齒輪副嚙合的側(cè)隙可按齒輪副法向側(cè)隙測量。開式圓柱齒輪副側(cè)隙允許值,見表 6。表 6開式圓柱齒輪副側(cè)隙允許值類別 中心距mm 500630 630800 8001000 10001250 12501600 16002000 20002500 最小側(cè)隙m 280 320 360 420 500 600 700 最大側(cè)隙m 440 500 550 660 780 920 1100 注:引自 GB/T 10597 齒輪軸安裝平鍵裝配時,平鍵與軸上鍵槽兩側(cè)面應均勻接

33、觸,其配合面不應有間隙。鉤頭鍵、楔鍵裝配后, 其接觸面積不應小于工作面積的 70%,且不接觸部分不應集中于一段,外露部分應為斜面的10%15%;花鍵裝配時,同時接觸的齒數(shù)不應小于 2/3,接觸率在鍵齒的長度和高度方向不應低于 50%; c) 滑動平鍵(或花鍵)裝配時,配鍵應移動自如,松緊均勻;d) 齒輪軸安裝時,注意調(diào)整同心度,檢測兩根軸的傾斜和偏心,傾斜度不應超過 0.6/1000,軸中心線在水平面內(nèi)的位置偏差不應超過軸長的 1/2000?;瑒虞S承檢修軸承座不應有碰傷、氣孔、砂眼、裂縫等缺陷,油溝和油孔應暢通;軸頸與襯套的接觸面每 10mm2 范圍內(nèi)不應少于 1 個接觸斑點;軸頸與襯套的頂間

34、隙宜為0.2mm,側(cè)向間隙宜為 0.1mm;上下軸瓦拆解時應做好配對標記,按標記裝配。上下軸瓦的接合面應緊密貼合,間隙不應超過 0.05mm;軸瓦墊片應平整無棱刺,形狀應與瓦口相同,其寬度和長度應比瓦口面的相應尺寸小 1mm 2mm。墊片與軸頸應有 1 mm2mm 的間隙,兩側(cè)寬度應一致,其允許偏差應小于 0.2mm; e) 用定位銷固定軸瓦時,應在保證瓦口面與端面、相關軸承孔的開合面與端面保持平齊狀態(tài)下鉆鉸、配銷。銷釘裝入后不應松動,銷端面應低于軸瓦內(nèi)孔 1mm2mm;上下軸瓦外圓與軸承座孔應接觸良好,在允許接觸角內(nèi)的接觸率上瓦應60%,下瓦應70%; 如不滿足,可采用補焊銼光、修刮平滑;軸

35、瓦內(nèi)孔刮研后,應與軸頸接觸良好。軸瓦內(nèi)孔與軸頸的接觸規(guī)定,見表 7。DB32/T 2948-201613 表 7軸瓦內(nèi)孔與軸頸的接觸規(guī)定接觸角 角范圍內(nèi)接觸斑點點數(shù)/25mm25mm 稀油潤滑油脂潤滑 軸轉(zhuǎn)速r/min 軸瓦內(nèi)徑mm 180 180360 360500 120 90 300 4 3 2 300500 5 4 3 5001000 6 5 4 1000 8 6 5 注:引自 JB/T 5000.10 滑動軸承裝配時,不應堵塞潤滑通道,軸承的軸向間隙應根據(jù)軸承的尺寸及設計要求確定, 無明確要求的,一般應控制在 0.15 mm0.25mm 之間;如達不到要求,應進行調(diào)節(jié)或銼光刮研。滾動

36、軸承檢修分別檢查軸承滾動體上銹蝕、麻點、燒損、剝落和保持架上裂紋、變形、鉚釘松動等缺陷情況,如有應更換;滾動軸承應轉(zhuǎn)動靈活輕快,無振動、無沖擊、無異常噪聲;檢查滾動軸承與軸的過盈連結狀況;如連結松動,軸連結處應補焊銼平,用車床切圓擦光;裝配前可用清潔煤油清洗,然后用壓縮空氣吹凈。如不能隨即裝配,應遮蓋妥善保存;軸承與軸裝配時,應保持清潔并涂 1 層油脂,軸承打印端面朝外,以便識別軸承型號;軸承內(nèi)圈與軸過盈配合,可將軸承懸掛在 80120的油中加熱,然后進行裝配;軸承應緊貼軸肩或隔套上;軸承內(nèi)圈端面應緊靠軸向定位面,其允許最大間隙:圓錐滾子軸承和角接觸球軸承為 0.05mm, 其它軸承為 0.1

37、mm;裝配過盈軸承外圈時,宜采用無沖擊荷載的螺旋工具或壓力機裝置壓入;需用錘打擊時,可墊以銅塊或木塊,打擊力應均勻分布于外圈上;軸承外圈與軸承座、軸承蓋的接合面應接觸良好,可用涂色法檢驗軸承座、軸承蓋接觸是否均勻;用塞尺檢查時,0.03mm 的塞尺不應插入外圈寬度的 1/3;裝配后的軸承軸向間隙應按設計規(guī)定進行調(diào)整;軸承應轉(zhuǎn)動靈活,注入占空腔 80%的潤滑油脂;暫不安裝軸承蓋時,應遮蓋妥善保存。箱體軸承孔徑尺寸應符合圖紙要求,有適當?shù)倪^盈量。軸承外環(huán)應無松動,如有輕微松動,應用黏結技術處理,如松動嚴重,宜鏜大箱體軸承孔徑,另鑲上軸承套。減速器清洗檢修組裝后,應注入合格的潤滑油,油位應在油尺上下

38、限位置中間,其油封和結合面處不應漏油。減速器箱體裝配后的結合面間隙不應超過 0.03mm,外邊緣的錯邊量不應大于 2mm,涂 1 層液體密封膠,禁止放置任何襯墊,外流的密封膠應除凈。DB32/T 2948-201614制動器制動器的零部件表面應擦洗干凈。制動面上不應有砂眼、氣孔、銹蝕和裂紋等缺陷,且不應補焊。軸孔表面不應補焊,如軸孔內(nèi)單個缺陷的面積不超過 25mm2,深度不超過 4mm,缺陷數(shù)量不超過 2 處,且相鄰兩缺陷的間距大于 50mm時,可繼續(xù)使用,但應將缺陷的邊緣磨鈍。缺陷超過上述規(guī)定或出現(xiàn)裂紋時,應更換。其它部位的缺陷如在清除到露出良好金屬面后,單個面積不大于 200mm2,深度不

39、超過該處名義壁厚 20%,且同一加工面上缺陷不多于 2 個時,允許補焊處理。缺陷超過上述規(guī)定,應更換。檢查制動器的部件,當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更換部件或制動器:驅(qū)動裝置磁鐵線圈或電動機繞組燒損;推進器推力達不到松閘要求或無推力。b) 制動彈簧彈簧出現(xiàn)塑性變形且變形量達到彈簧工作變形量的 10%以上;彈簧表面出現(xiàn) 20%以上的銹蝕或有裂紋等缺陷。c) 傳動構件構件出現(xiàn)影響性能的嚴重變形;主要擺動鉸點出現(xiàn)嚴重磨損,且導致制動器驅(qū)動行程損失達原行程 20%以上。d) 制動襯墊鉚接或組裝式制動襯墊的磨損量達到襯墊原厚度的 50%或露出鉚釘;帶鋼背卡裝式制動襯墊的磨損量達到襯墊原厚度的 2/3;制動襯

40、墊表面出現(xiàn)碳化或剝脫面積達到襯墊面積的 30%;制動襯墊表面出現(xiàn)裂紋或嚴重的龜裂現(xiàn)象。e) 制動輪影響性能的表面裂紋等缺陷;制動面磨損達原厚度的10%。絲桿(銷)應聯(lián)接可靠,轉(zhuǎn)動靈活,無卡阻;絲桿直徑及絲桿孔磨損量超過其直徑的 5%或橢圓度的 0.5mm 時,應更換。檢查電磁松閘器的銜鐵接觸面積應大于75%,松閘器的銜鐵應清潔,線圈應絕緣,工作時噪音不應超過85dB,溫度不應超過105C,閘瓦退距和電磁鐵行程應符合規(guī)定。制動輪表面凹凸不平度超過1.5mm時,可進行車削修復,并進行表面淬火,表面硬度應達到35HRC45HRC。制動帶與閘瓦鉚接后應貼緊,制動帶邊緣應按閘瓦修齊,固定鉚釘應埋入制動帶

41、厚度的 1/3 以上。制動帶與閘瓦允許局部間隙,見表 8。DB32/T 2948-201615 表8制動帶與閘瓦允許局部間隙制動輪直徑(mm) 局部間隙(mm) 500 0.3 500 0.5 注 1:塞尺插入深度帶寬的 1/3,且在全長上不多于 2 處。 注 2:引自 JB/T 5000.10 安裝后的制動輪(盤)跳動值應符合規(guī)定。制動輪(盤)跳動允許值,見表 9。表9制動輪(盤)跳動允許值制動輪直徑mm 100 200 200 315 315 500 500 800 制動盤直徑mm 250 500 500 800 800 1250 1250 2000 2000 3150 徑向圓跳動m 80

42、 100 120 150 端面全跳動m 150 200 250 300 400 注:引自GB/T 10597鼓式制動器的瓦塊中心線與制動輪中心線的偏移量不應大于 3 mm,盤式制動器制動臂盤的對稱中心線與制動盤制動面的平行中線的偏移量不應大于 2 mm。制動器制動時,制動輪與制動帶的實際接觸面積應大于總面積的 75%。制動器松閘時,制動輪與閘瓦之間的間隙應處于 0.5mm1.0mm 之間。聯(lián)軸器檢查聯(lián)軸器的連接螺栓、柱銷、彈性圈、墊片、螺母等缺損、松動情況,有缺損應拆卸更換。有松動應擰緊螺母,鎖緊止退墊片;當螺栓孔磨損嚴重且無法修復時,應更換。聯(lián)軸器拆卸時,應標記兩部分裝配的位置,裝配時按原齒

43、位嚙合;聯(lián)軸器的聯(lián)接應牢固,連接螺栓及連接鍵不應松動。檢查齒輪聯(lián)軸器齒面、軸孔等缺陷聯(lián)軸器齒面及齒溝不應補焊。當齒面局部砂眼、氣孔等缺陷的長、寬、深都不超過模數(shù)的 20%, 且數(shù)值不大于 2mm,距離齒端面距離不超過齒寬的 10%,有這種缺陷的齒數(shù)不超過 3 個時,可繼續(xù)使用,但應將缺陷邊緣磨鈍;聯(lián)軸器軸孔表面不應補焊,當軸孔內(nèi)的單個缺陷如面積不超過 25mm2,深度不超過該處名義壁厚的 20%,缺陷數(shù)量不超過 2 處,且相鄰兩缺陷的間距不小于 50mm 時,可繼續(xù)使用,但應將缺陷的邊緣磨鈍;聯(lián)軸器其它部位的缺陷如在清除到露出良好金屬面后,單個面積不大于 200mm2,深度不超過該處名義壁厚的

44、 20%,且同一加工面上不多于 2 個時,允許焊補;聯(lián)軸器缺陷超過上述規(guī)定或出現(xiàn)裂紋時,應更換。裝配彈性聯(lián)軸器半聯(lián)軸器表面不應有裂紋、縮孔、氣泡、夾渣及其它影響強度的缺陷;彈性套外形應光滑、平整,工作面不應有麻點;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橡膠圈(塊)或牛皮墊損壞、老化應更換,柱銷及孔被擠壞產(chǎn)生振動時,應更DB32/T 2948-201616換;更換原尺寸的新柱銷,不應將原孔擴大配制不同尺寸的新柱銷;彈性套應緊密套在柱銷上;彈性套與柱銷孔壁的間隙應為 0.5mm2mm,柱銷螺栓應配有防松裝置;聯(lián)軸器在裝配前應清洗干凈,結合面涂防銹劑,非結合面涂油漆或其它防銹處理;彈性套柱銷聯(lián)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見表 10;

45、 f) 梅花形彈性聯(lián)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見表 11。表 10彈性套柱銷聯(lián)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lián)軸器外形最大直徑mm 兩軸心徑向位移mm 兩軸線傾斜 端面間隙mm 71106 0.1 0.2/1000 24 130190 0.15 35 224315 0.2 46 400475 0.25 57 600 0.3 68 注:引自 GB 50231 表 11梅花形彈性聯(lián)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lián)軸器外形最大直徑mm 兩軸心徑向位移mm 兩軸線傾斜 端面間隙mm 50 0.1 1.0/1000 24 70105 0.15 125170 0.2 36 200230 0.3 260 0.3 68 300400 0.35

46、0.5/1000 79 注:引自 GB 50231裝配齒輪聯(lián)軸器聯(lián)軸器的內(nèi)外齒應嚙合良好,并在油浴內(nèi)工作,不應有漏油現(xiàn)象;潤滑劑宜選用合成鋰基脂, 聯(lián)軸器正常工作條件下 6 個月?lián)Q油 1 次;齒厚磨損超過原齒厚的 15%20%時應更換; c) 齒式聯(lián)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見表 12。表 12齒式聯(lián)軸器裝配允許偏差聯(lián)軸器外形最大直徑mm 兩軸心徑向位移mm 兩軸線傾斜 端面間隙mm 170185 0.30 0.5/1000 24 220250 0.45 290430 0.65 1.0/1000 57 490590 0.90 1.5/1000 680780 1.20 710 注:引自 GB 50231

47、 DB32/T 2948-201617 剛性聯(lián)軸器裝配,2 個半聯(lián)軸器的端面應緊密接觸,兩軸線的徑向和軸向位移不應大于 0.03mm?;喗M滑輪宜用柴油或工業(yè)清洗劑洗刷干凈,檢查以下項目:檢查輪緣輪槽的表面缺陷、裂縫、磨損、損傷、變形、腐蝕等情況;檢查滑輪軸和軸承的磨損、結合鎖定等情況?;喅霈F(xiàn)以下情況,應予更換:裂紋;輪緣磨損達其厚度的20%; c) 輪槽不均勻磨損達3mm以上; d) 其它損傷鋼絲繩的缺陷。對滑輪組檢查發(fā)現(xiàn)的問題,宜采取以下方法修理:滑輪軸磨損量不應超過原直徑的5%,軸套磨損量不應超過原厚度的20%,超過規(guī)定值應更換;滑輪組裝配時,油孔與軸承油槽應對準,油道暢通;不損傷滑輪

48、軸(軸套)的滑動磨擦面或滑輪軸(軸套)上的滾動軸承,滑輪軸孔與軸套鎖緊并牢固固定,不應加墊;滑輪組裝配后,每個滑輪應能手動靈活轉(zhuǎn)動。卷筒組卷筒宜用柴油或工業(yè)清洗劑洗刷干凈,檢查以下項目:檢查卷筒、幅板、輪緣、輪轂的表面磨損、缺陷、損傷、裂縫、腐蝕、潤滑等情況;檢查卷筒軸的裂紋、損傷情況;檢查鋼絲繩壓板及螺栓的松動情況。卷筒發(fā)生以下情況,應予更換:裂紋;卷筒表面磨損嚴重,經(jīng)復核計算和實際檢測,其實際應力超過容許應力;鑄造卷筒缺陷在清除到露出良好金屬后,單個缺陷面積大于300mm2或缺陷深度超過該處名義壁厚的20%,缺陷總數(shù)量多于5處或同一斷面長度200mm的范圍內(nèi)多于2處。對卷筒組檢查發(fā)現(xiàn)的問題

49、,宜采取以下方法修理:鑄造卷筒表面在清除到露出良好金屬面后,局部砂眼、氣孔等缺陷達不到報廢條件,可進行補焊、磨光處理;鋼絲繩壓板及螺栓出現(xiàn)松動時,應緊固或更換螺栓后緊固;卷筒軸、齒輪、軸承的檢修,執(zhí)行本規(guī)程6.3.1的規(guī)定。鋼絲繩鋼絲繩清洗宜在懸空狀態(tài)下進行,使用硬毛刷蘸柴油或工業(yè)清洗劑清洗鋼絲繩表面油污。應按GB/T 5972的要求對鋼絲繩進行檢驗,做好記錄。DB32/T 2948-201618鋼絲繩斷絲、變形、磨損等情況達到下列條件之一,應予更換:在1個捻 HYPERLINK /s?q=%E8%8A%82%E8%B7%9D&ie=utf-8&src=wenda_link 距內(nèi)發(fā)現(xiàn)達到或超過

50、標準的可見斷絲數(shù),見表13。表13達到或超過報廢標準的可見斷絲數(shù)外層股中承載鋼絲的總數(shù)n 可見斷絲的數(shù)量 在鋼制滑輪和/或單層纏繞在卷筒上工作的鋼絲繩區(qū)段 多層纏繞在卷筒上工作的鋼絲繩區(qū)段 工作級別 M1及M4 或未知級別 所有工作級別 交互捻 同向捻 交互捻和同向捻 長度范圍6d 長度范圍30d長度范圍6d長度范圍 30d 長度范圍6d長度范圍 30d n50 2 4 1 2 4 8 51n75 3 6 2 3 6 12 76n100 4 8 2 4 8 16 101n120 5 10 2 5 10 20 121n140 6 11 3 6 12 22 141n160 6 13 3 6 12

51、26 161n180 7 14 4 7 14 28 181n200 8 16 4 8 16 32 201n220 9 18 4 9 18 36 221n240 10 19 5 10 20 38 241n260 10 21 5 10 20 42 261n280 11 22 6 11 22 44 281n300 12 24 6 12 24 48 300 0.04n 0.08n 0.02n 0.04n 0.08n 0.16n 注 1:d鋼絲繩直徑注 2:引自 GB/T 5972 鋼絲繩斷絲緊靠在一起形成局部聚集;整根繩股發(fā)生斷裂;鋼絲繩繩徑因繩芯損壞而減小,阻旋轉(zhuǎn)鋼絲繩實測直徑比鋼絲繩公稱直徑減小

52、3%,其他類型鋼絲繩減小 10%;由于外部磨損使鋼絲繩實際直徑比其公稱直徑減少達到或超過 7%; f) 由于腐蝕侵蝕及鋼材損失而引起的鋼絲松弛;經(jīng)檢驗確認有嚴重的內(nèi)部腐蝕;鋼絲繩失去正常形狀而產(chǎn)生可見的異常變形,繩徑局部變大或減小,有籠狀畸變、繩芯(或繩股)擠出或扭曲、鋼絲擠出、繩徑局部增大超過 5%、扭結、彎折等現(xiàn)象。鋼絲繩端部的固定和連接應滿足以下要求:DB32/T 2948-201619 用繩夾連接時,應滿足安全要求,同時應保證連接強度不小于鋼絲繩最小破斷拉力的85%。鋼絲繩夾連接時的安全要求,見表14。表 14鋼絲繩夾連接時的安全要求鋼絲繩直徑mm 19 1932 3238 3844

53、4460 繩夾最少數(shù)量(組) 3 4 5 6 7 注 1:鋼絲繩繩夾座應在受力繩頭一邊,繩夾不能同一角度,每兩個繩夾的間距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 6 倍 注 2:引自 GB 6067.1 用編結連接時,編結長度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且不應小于300mm;連接強度不應小于鋼絲繩最小破斷拉力的75%;用鍥塊、鍥套連接時,鍥套應采用鋼材制造;連接強度應達到鋼絲繩的最小破斷拉力;用錐形套澆鑄法連接時,連接強度應達到鋼絲繩的最小破斷拉力;用鋁合金套壓縮法連接時,連接強度應達到鋼絲繩最小破斷拉力90%。繩套檢修鋼絲繩繩套內(nèi)澆鑄的鋅塊應牢固、無松動,表面無氧化腐蝕;發(fā)現(xiàn)粉化、松動時,應立即重澆, 以防發(fā)

54、生脫套墜門事故;用焊槍熔去繩套內(nèi)鋅塊,拆除舊鋼絲繩,并將繩套清洗干凈;檢查繩套有無變形、裂紋以及其它影響繼續(xù)使用的缺陷,如有應更換;把鋼絲繩頭松股打散,去除繩芯,清除表面油污;鋼絲散分 3 層4 層彎成 45角、10mm 長的彎勾,用稀鹽酸清洗至鋼絲表面發(fā)白后,用水清洗并烘干,將打散的鋼絲倒勾朝外插入繩套中,封閉底口;將鋅或巴氏合金熔化灌入繩套內(nèi),并用噴燈給繩套加溫,使金屬液逐漸冷卻至常溫;澆凝后,檢查澆筑塊有無松動、裂紋和砂眼等缺陷,如有應重新澆注。鋼絲繩表面宜涂抹鈣基或鈣鋰基潤滑脂,潤滑脂應適量、油質(zhì)合格、涂抹均勻。水下部分的鋼絲繩一般1年2年保養(yǎng)1次,對處在海水等惡劣環(huán)境中的鋼絲繩宜1年

55、保養(yǎng)2次,鋼絲繩宜包裹防護。更換新鋼絲繩應符合下列條件:鋼絲繩宜采用鍍鋅鋼絲繩,品種規(guī)格應符合GB 8918 的規(guī)定;鋼絲繩禁止接長,同臺啟閉機宜采用同盤鋼絲繩;鋼絲繩端部固定連接的安全要求應符合 GB 6067.1 的有關規(guī)定;鋼絲繩固定圈數(shù)和安全圈數(shù)應符合本規(guī)程 5.6.1 的規(guī)定;鋼絲繩安裝時,多余部分應切割,切割段應采取防止鋼絲繩強度受到影響的保護措施;卷筒上纏繞多層鋼絲繩時,應有順序地逐層纏繞,不應擠疊;卷筒上鋼絲繩繞圈的固定端,應采用壓板螺栓壓緊,并有防松裝置。吊鉤、吊具和抓梁DB32/T 2948-201620吊鉤、吊具宜用柴油或工業(yè)清洗劑洗刷干凈,用10倍20倍的放大鏡進行檢查

56、,必要時應進行無損探傷檢查。吊鉤、吊具出現(xiàn)下列情況時,應更換:裂紋;吊具板孔眼潰損;吊鉤開度比原尺寸增大超過 10%;吊鉤頸部或吊具危險斷面塑性變形或磨損量達原尺寸的 10%; e) 扭轉(zhuǎn)變形10。檢查吊具軸、吊耳板裂紋以及吊鉤和吊具軸卡滯現(xiàn)象。有裂紋,應更換;有卡滯,應除銹、去垢,加潤滑油處理;檢修不能達到要求,應更換。檢查吊鉤和吊具的螺栓、螺母連接狀況。吊鉤和吊具的螺栓、螺母連接應牢固。有松動,用扳子等工具擰緊;有脫落,補齊螺栓、螺母。檢查抓梁金屬結構的裂紋和塑性變形情況。受力構件部位(如軸、吊耳板等)有裂紋或塑性變形,應更換;其它部位出現(xiàn)損壞可采用補焊方法維修。鋼結構機架清理機架上雜物、

57、油污、灰塵,宜采用工業(yè)清洗劑將機架洗刷干凈,檢查以下項目:檢查焊接機架的翼緣板和腹板有無變形、結構裂縫、表面損傷等缺陷;檢查焊縫表面有無裂縫、脫落等缺陷;檢查機架鋼結構有無銹蝕、油漆剝落等缺陷;檢查機架與基礎的連接螺栓有無松動、錯位等缺陷;檢查機架與上部結構(減速器、卷筒等)的聯(lián)接有無錯位等缺陷。補焊機架發(fā)生以下情況,且修復使用不安全或不經(jīng)濟,應予更換:主要承重構件產(chǎn)生裂縫;主要承重構件發(fā)生腐蝕,經(jīng)結構應力的復核計算和應力檢測,其實際應力達到容許值;主要承重構件發(fā)生變形,經(jīng)檢測最大垂直靜擾度超過SL 226規(guī)定的容許值。鑄造機架產(chǎn)生裂紋,應更換。機架常見的缺陷,宜采用以下方法修理:結合啟閉機運

58、行管理情況,包括超設計標準使用、安全事故、人為損壞等,分析機架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連接螺栓出現(xiàn)松動宜使用測力扳手進行緊固,螺栓、螺母損壞應更換;高強度螺栓出現(xiàn)裂紋或者塑性變形,應更換;油漆局部剝落,應結合啟閉機整體防腐進行處理。機架修理后,應檢測以下項目:a) 采用水準儀、鋼直尺檢測檢查機架水平度,偏差應小于0.5mm;DB32/T 2948-201621 b) 采用水準儀、鋼直尺檢測機身安裝高程,允許誤差5mm 。 防腐啟閉機檢修安裝后,機體表面應清理干凈,并按規(guī)定的涂色進行防腐處理。涂漆前,應徹底清除氧化皮、鐵銹、焊渣、油污、灰塵、水分等;用金屬洗凈劑清洗,除銹等級應符合G

59、B/T 8923.2的規(guī)定,表面清潔度不低于 Sa2.5級,粗糙度應達到40m80m。油漆涂裝宜在環(huán)境溫度5以上進行,涂裝場地應通風良好,不應在潮濕、灰塵飛揚、烈日直曬等環(huán)境下進行涂裝。對于鑄件的凸凹不平處,可先用膩子填齊整平,然后涂刷底漆。對啟閉機機體個別脫漆部位,可進行局部處理,然后全部噴涂1次。啟閉機整體防腐,底漆涂刷2層,第1層涂刷后不粘手,可涂刷第2層。每層漆膜厚度為25m35m, 要求底漆面光滑無流痕、垂珠現(xiàn)象。為使面漆膜均勻,宜采用噴漆,氣壓應保持在0.2 MPa0.5MPa。待底漆干透后(約24h),再噴涂面漆2層,每層漆膜厚度為60m70m。噴涂后如發(fā)現(xiàn)有斑痕、垂珠,可用竹片

60、或小刀輕輕刮除,并用砂紙磨光,再補噴1次。噴涂后面漆應光滑均勻。除非特殊要求,漆膜總厚度不應小于200m。漆膜附著力不應低于GB/T 9286中的一級質(zhì)量要求。噴漆顏色應符合GB/T 3181中規(guī)定的顏色,面漆一般噴涂桔黃色或灰色,也可噴涂其它顏色。旋轉(zhuǎn)部位涂大紅色,油杯涂黃色,警覺部位涂色宜采用黃色和黑色相間與水平面成45的斜道(如動滑輪側(cè)板),電氣接地部分涂黃綠相間條紋。對設備銘牌、油位觀測孔、齒輪等部位不應噴涂油漆。對位于沿?;蛱幱诟g較嚴重環(huán)境中的啟閉機,其表面防腐可根據(jù)防腐材質(zhì)和施工作業(yè)條件,噴涂環(huán)氧富鋅漆或噴鋅后再噴涂油漆,其施工工藝和質(zhì)量要求符合SL 105的規(guī)定??刂票Wo系統(tǒng)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