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絲繩輸送帶接頭工藝_第1頁
鋼絲繩輸送帶接頭工藝_第2頁
鋼絲繩輸送帶接頭工藝_第3頁
鋼絲繩輸送帶接頭工藝_第4頁
鋼絲繩輸送帶接頭工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鋼絲繩輸送帶接頭工藝接頭工藝手冊工 目錄頁面I應用范圍3n鋼絲繩輸送帶接頭產品接4m工具和設備4IV鋼絲繩輸送帶接頭總體情況體1工作地點2輸送帶3設備和工具4接頭產品5環(huán)境情況6文檔記錄7安全須知V.鋼絲繩輸送帶接頭結構和尺寸構55555561接頭方法2接頭結構3確定接頭長度和級長.鋼絲繩輸送帶接頭帶.接頭準備措施.準備輸送帶邊部.組裝蓋膠.準備和放置下蓋膠.匹配和布置鋼絲繩.放置上蓋膠.硫化接頭.完成接頭.鋼索輸送帶接頭材料調查問卷調viii. vm蒂普拓普接頭記錄單記6681010111616182223242526 I .應用范圍本手冊描述的是帶有蓋膠的鋼絲繩輸送帶接頭工藝(DIN221

2、31 ),蓋膠應由下列聚合物制成:一天然橡膠NR*一丁苯橡膠SBR*一異戊二烯橡膠IR*一丁二烯橡膠BR*一或者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例如NR/ SBR*如想進一步了解橡膠成分,請咨詢輸送帶供應商。如需帶有防撕裂層的鋼絲輸送帶接頭,請咨詢本地蒂普拓普經銷商。接頭可在加工車間或施工現場制作完成。*縮寫根據DIN ISO標準 II.鋼絲繩輸送帶接頭產品接STB面膠編號.528 8889 - 538 052910kg/ 卷2 6mm X500mmSTZ中墊膠編號.538 8889 - 538 093810kg/ 卷2mm X500mmSTZ中墊膠條編號.538 09522 kg/ 箱2mm厚熱硫化劑S

3、TL-RF (不易燃) 編號.538 1951 編號 538 1243 編號 538 1298 LOBA-NW Nr.18.43.21熱硫化劑STL-RF4 (易燃) 編號.538 1274 - RF4 編號.538 1267 - RF4清洗劑(不易燃)編號.595 9022編號.595 9084編號.595 9091LOBA-NW 64-1-25清洗劑 R4(易燃)編號.595 9118編號.595 9125襯布編號.538 0990壓力平衡布平編號.538 10091250mm 寬STZ-注膠槍編號.517 51741kg 6kg12 kg3.5kg7.0kg800ml5L 10L800m

4、l5l1000mmIII. 工具和設備接頭遮蓋物/帳篷聚乙烯膜(PE膜) 蓋布螺絲鉗 卷尺 尺子(mm/in.) 金屬尺 直角鋼尺 標記筆(白色) 橡膠標記筆 粉線6橡膠刀 偏口刀 磨刀石 剪刀夾鉗2號虎鉗3號虎鉗 絞鏈/絞車 鋼絲繩切割機 角磨機 手刷 膠刷壓實滾輪錘子電線繞座 安全護目鏡 手套打磨機(帶彈性軸) 旋轉鋼絲刷 槽形鋼絲刷RTT鋼絲繩輸送帶剝頭機 硫化機(包括邊緣條和夾具) 溫度計 橡膠切割機 厚度儀STZ注膠槍有關蒂普拓普鋼絲繩輸送帶(材詳情,請見W部分。M/N等級)接頭材料接頭關于設備,測量儀器和工具的詳細信息,請咨詢蒂 普拓普工業(yè)事業(yè)部。IV.鋼絲繩輸送帶接頭總體情況總1

5、工作地點為了確保接頭的質量和耐久性,提供一個潔凈和有 遮蔽物的工作場所并正確使用和應用接頭產品是最 基本的要求。暴露在外的鋼絲繩表面,斜切面和蓋 膠片必須要保持絕對清潔。2輸送帶只有潔凈和干燥的輸送帶才具有接頭可靠性。不干凈的或被污染的輸送帶必須要清理干凈。能溶于水的污染物可以先刮掉,再用水清洗,最后干燥。油和油脂可以用清洗劑清除。3設備和工具設備和工具必須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測量儀器必須經過校準。4接頭產品蒂普拓普接頭產品適用于 M和N等級橡膠蓋膠的鋼絲 繩輸送帶。接頭產品必須儲存在干燥,黑暗,最高溫度 為25c的地方(符合 DIN 7716標準)。檢查保質期并處 理過期和受污染的產品。5環(huán)境

6、情況任何濕度的影響,例如形成凝結水(溫度降到露點以下) 必須絕對避免。如有必要,請預先處理產品以適應環(huán)境溫 度。請搭建一個接頭遮蓋設施(帳篷)以抵擋日光,灰塵, 風雨等的影響。6文檔記錄在接頭操作過程中,所有不合常規(guī)及特殊情況都必須記錄 存檔。在每次當班結束時,由主管對記錄單進行簽名審核。7安全須知請注意遵守容器上的安全警告!備注:我們的建議來源于現場測試和多年的實踐經驗。但是,考 慮到不同的材料和工作情況有時是不能預期的,所以我們無 法承擔因這些推薦帶來的任何責任,建議您一定要在使用前 進行本地化的模擬測試。V.鋼絲繩輸送帶接頭結構和尺寸和1.接頭方法根據DIN 22131鋼絲繩輸送帶接頭可

7、以是1級或多級的菱形(帶寬X)或長方形接頭。Fig. 1長方形和菱形接頭的載荷能力幾乎相同。通常推薦使用長 方形接頭,因其比較容易制作。以下描述均以長方形接頭為參考。.2.結構接頭區(qū)域鋼絲繩直徑 d和鋼絲繩間距t,鋼絲繩最小 對接鋼絲繩的間距最小為鋼絲繩直徑d的3倍,破斷強度和動態(tài)鋼絲繩扯斷強度決定了接頭的長度和最大為鋼絲繩直徑 d的4倍。幾何結構。接頭幾何結構由下列因素決定:一級數-級長-過渡區(qū)長度-循環(huán)鋼絲繩布置順序(包括切割鋼絲繩)接頭區(qū)域的鋼絲繩間距(中墊膠厚度) 接頭結構也受下列因素影響:-對接鋼絲繩間距-鋼絲繩尾部的分級-鋼絲繩布置的修正及其循環(huán)更正 為了減少輸送帶經過滾筒時的撓性

8、負載,鋼絲繩 尾部應當交叉排列。主要應用于上蓋膠較薄的輸 達京0輸送帶邊緣的鋼絲繩不應被切割。它們應以與輸 送帶運行方向相反的位置布置成整個長度。鋼絲繩布置方案偏差應當移向輸送帶中心區(qū)域, 因為邊緣區(qū)域暴露在更高負載之下。 如果是帶有防撕裂層的鋼絲繩輸送帶,為了保持與 輸送帶結構一致,接頭區(qū)域必須放置防撕裂層。在上蓋膠防撕裂層與過渡區(qū)之間,應留有大約50mm的間隙。1V二接頭長度lq=鋼絲繩偏斜區(qū)域lp=鋼絲繩尾部交錯長度1st二最小級長1s二對接鋼絲繩間距(3到4倍鋼絲繩直徑)d二鋼絲繩直徑上蓋膠防撕裂層鋼絲繩下蓋膠20O - 3 3.確定接頭長度和級長接頭長度 lv包括: TOC o 1-

9、5 h z 鋼絲繩偏斜區(qū)域長度lq鋼絲繩尾部交錯長度lp最小級小1st對接鋼絲繩間距1s等級長度及接頭長度中墊膠規(guī)格型號(DIN)連接等級最小級長(mm)lst接頭長度(mm)lv厚度x 寬度(mm)St 100016008002 x 6St 125016008002x 7St 160016008002x 7St 2000240011507St 25002500135010St 3150265016502x 10St 35003650245011St 40003750275011St 4500380029002x 12St 50004900425013St 540041000465013其它接

10、頭方法:以上所示鋼絲繩排列方案,級長,鋼絲繩偏斜區(qū)域長度以及接頭長度在實際情況下,可根據需要進行適當的更改,如,連接不同類型的輸送帶時(混合接頭,輸送帶兩端鋼絲繩數量不同)。當然 TIP TOP都會對這些變動進行充分的驗證,輸送帶運行方向44 VI.鋼索輸送帶接頭送1.接頭準備措施準備工具,設備和接頭材料頭搭一個帳篷,安裝好工作臺和硫化機:整個工作區(qū)域應當充分的被帳篷保護起來,從而避電熱板必須與工作臺保持水平,以避免輸送帶接頭免處產生張力。環(huán)境的影響。確保電熱板在長度方向上比接頭兩端各長8在寬度方向工作區(qū)域由硫化機的下部機體(包括加熱板及橫梁)和機體兩端的兩個大約 34米長的木制工作臺構成。上

11、比接頭兩側各寬 3(確保邊緣條也能被電熱板覆蓋)放置輸送帶尾把輸送帶兩帶尾對齊疊放在硫化機下機體和工作臺上,確保兩條輸送帶互相搭接,且長度至少為接頭長度加上100mm,用夾子在此位置固定輸送帶。 2.準備輸送帶尾部 輸送帶中心線在兩個輸送帶尾作標記輸送帶中心線垂直參考線參輸送帶面膠過渡線在沿輸送帶延伸方向標記三個間距最大為6的點以確定輸送帶中心線,這三個點均為輸送帶寬度方向的中心點。確 保至少有兩個點不在接頭區(qū)域內??墒褂脙砂殉咦哟_定中心點,以便于作出輸送帶的中心線。(Fig. 10).然后用粉線將三個縱向中心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即 代表輸送帶中心線。該中心線可使輸送帶的兩帶尾準確定 位,

12、這對于輸送帶的平直運行是絕對有必要的。接頭區(qū)域以外的中心線標記必須足夠清晰可辨,以便于在整個接頭操作中作參考。在作輸送帶中心線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輸送帶邊緣 部位的橡膠破損情況。所以在確定輸送帶寬度時,必須在 帶尾橡膠完好的區(qū)域進行測量。.在接頭區(qū)域以外,沿輸送帶寬度方向作兩條與中心線垂直的參考線。在比較窄的輸送帶上可直接使用直角鋼尺來作參考線。在較寬的輸送帶上可按如下步驟作參考線( Fig 11 to 13 ) 在輸送帶接頭區(qū)域以外的中心線上找一個點 A,然后在中心 線上另找兩個與A等距的點。 (AB=AC) (Fig. 11).分另J以B, C為圓點,使用鉛垂線及標記筆作兩個半徑相等的圓

13、。過D,E兩點作一條直線,該直線與輸送帶的兩邊相垂直,同時也 必然將穿過A點。參考線兩圓的交點必須仍在輸送帶上。如圖所示交點為 D,E.(Fig. 12).在輸送帶邊緣刻小的凹痕來標記參考線的位置。.以輸送帶兩邊的凹痕(參考線)作參考點,來確定輸送帶的接頭長度lv并作出相關的標記.(Fig. 14).為了更為準確的測量接頭長度,可在距參考線4的位置作另一條線。用尺子及標記筆(或粉線)在輸送帶上作出以上直線。這些直線即為過渡線,可便于在輸送帶的載物面上 作斜向橡膠坡面。參考線參考線a=兩參考線之間日勺距禺(兩惻距易回帶等)Fig. 15 過渡線按圖示方式使用長的橡膠刀沿輸送帶最外側的鋼絲繩割 掉

14、兩側橡膠直至過渡線位置。(Fig. 15).使用丹卡羅斯小刀沿過渡線傾斜(刀面與輸送帶面所呈角最大為30o )切割輸送帶面膠直至鋼絲繩部位。4(Fig. 16).Fig. 161 移除輸送帶面膠并剝離鋼絲繩中心線Fig. 19Fig. 20a)傳統(tǒng)操作步驟使用丹卡羅斯小刀,沿輸送帶運行方向將輸送帶載物面上的面膠切割成幾條平行的膠帶。(根據帶寬,膠帶寬度可為15-30,j.從過渡線起,使用夾鉗拉起膠帶的一角,同時使 用丹卡羅斯小刀貼著鋼絲繩切割面膠,直至可以 用虎鉗將面膠直接撕下為止。通過使用虎鉗,絞鏈及持續(xù)的切割(緊貼鋼絲表面),即可徹底移除面膠。(Fig. 17).在操作過程中,由于輸送帶面

15、膠持續(xù)受張力作用,虎鉗極 有可能滑落,所以應使用一條繩子輔助作用以保證操作者 的安全。割掉面膠之后,握住橡膠刀使其刀面呈一定角度 以保證鋼絲繩上仍保留有少量橡膠。將處理過的輸送帶放置在干凈的表面上,并采取適當的措施避免暴露的輸送帶體受到污染,(如.PE膜).移除輸送帶兩邊的面膠之后。使用6的小刀切割鋼絲繩之間的橡膠直至距離過渡區(qū)的位置。(Fig. 18).剝離后的鋼絲繩表面應仍有少量的橡膠包裹。如出現過度彎曲鋼絲頭,則應將其修理掉。(Fig. 19).直徑為8mm(或大于8mm)的鋼絲繩:把持橡膠刀,使刀面與帶面所呈角度不超過45。,然后沿輸送帶運行方向在鋼絲繩之間切凹槽。結果鋼絲繩外部的橡膠

16、截面就會形成六邊形。(Fig. 20).將剝離后的鋼絲繩放置在干凈的表面上,佩戴干凈的手套對其進行后續(xù)的操作。(PE sheet). b)使用RTT鋼絲繩撥頭機進行輸送帶的撥頭使用RTT鋼絲繩撥頭機,在輸送帶上下蓋膠尚未移除的情 況下,即可將鋼絲繩一根根的撥出,非常節(jié)省時間。使用RTT鋼絲繩撥頭機需作以下的準備工作:在輸送帶接頭區(qū)域距過渡線約 6- 8的位置作一條過渡線平行的直線。沿該直線垂直切割蓋膠直至鋼絲繩表面。然后使用傳統(tǒng)方式將此切割線與過渡線之間的蓋膠底 移除。根據說明書,安裝好 RTT鋼絲繩撥頭機,并進行鋼絲 繩剝頭.根據鋼絲繩直徑,選用適當的刀片。剝離出來的鋼絲繩截面應接近圓形,并

17、且表面約有.010厚的附膠。剝出的鋼絲繩應放置在干凈的平面上,并且應佩戴干凈的手套對其進行后2操作。(PE film).6 - 8(Fig. 22)打磨鋼絲繩使用鋼絲刷小心打磨鋼絲繩,并避免過熱及燒焦橡膠,亦不可將橡膠打磨得過于光滑。適當的打磨將會除去 鋼絲繩附膠上的棱角。同時徹底打磨掉脫離及松動的橡月T 并使裸露的鋼絲面積最小。少量的鋼絲裸露將不會對接頭效果產生影響。接頭強度依賴于鋼絲繩與附膠的粘接力。新的STZ橡膠將與鋼絲繩上的附膠進行粘接。新膠與附膠在受到剪切應力作用下的粘接能力對接頭強 度的影響力比附膠與鋼絲的粘接更大。受損,腐蝕的或 裸露的鋼絲必須打磨到表面光亮為止。過度受損的鋼絲

18、必須徹底的打磨掉。在同時有幾個受損或腐蝕的鋼絲繩 出現的情況下,操作者必須向負責人咨詢應如何作接 頭以及是否應更換新的輸送帶。出現以上情況,應對 受損鋼絲繩的數量,狀況以及局部裸露鋼絲繩的情況做 好記錄。打磨過渡區(qū)使用鋼絲刷將輸送帶上,下部過渡區(qū)的橡膠及其 兩側1 - 2”的橡膠表面徹底打磨一遍。應避免過熱 ,燒焦及打磨過于光滑的情況出現。清除打磨產生的粉塵使用干凈的木刷將打磨產生的橡膠粉塵徹底清理一遍,然 后將輸送帶重新放回至工作臺上,確保工作面干凈。(PE 膜).PE 保護膜涂熱硫化劑在過渡區(qū)及鋼絲繩上薄薄的涂兩層熱硫化劑(STL-RFSTL-RF / STL-RF4熱硫化劑或 STL-R

19、F4 ),使其分布均勻。(Fig. 23).待第一次徹底干燥再涂第二次。放置輸送帶尾送擺好硫化機下機體(橫梁及加熱板)的位置 .若環(huán)境溫 度過低,可將加熱板預熱至100 oF (40 oC).。記錄每條帶尾的鋼絲繩數量,并標記帶體中心。根據接頭長度lv,輸送帶中心線及帶體中心線重新放置輸 送帶帶尾,并用粉線做相關的標記。重疊后兩條帶尾的中 心線必定連成一條直線,且輸送兩側的參考線之間的距離應該相等。a = a (Fig. 14 ).然后使用夾具將兩條帶尾固定住。3.組裝蓋膠蓋膠由.080厚的 STZ 中墊膠及STB 面膠組成。蓋膠的最小厚度應為:輸送帶面膠厚度加上.040.蓋膠的尺寸應為:輸送

20、帶帶寬加上 6接頭長度加上10對于接頭較長及寬度較大的輸送帶,蓋膠應稍厚,可 由兩層或更多層的中墊膠 /面膠組成。中墊膠的表面是紅色保護膜,面膠的表面是一層綠色保護膜。對于含防撕裂層的接頭,中墊膠的厚度為.120。防撕裂層放置在STB面膠及 STZ中墊膠中間,且其邊緣不可延伸至輸送帶的橡膠邊緣部位。防撕裂層橫邊與接頭兩側過渡區(qū)的距離應至少為2,在這種情況下,蓋膠的厚度應為:輸送帶蓋膠的厚度加上.080.外加防撕裂層的類型及結構應與原輸送帶防撕裂層相4.準備和放置底部放蓋膠如有必要,在硫化機下部加熱板上接頭所處位置放置一個薄的金屬板。將10-12”寬的壓力平衡布沿過渡區(qū)及接頭邊緣放置,確保其能完

21、全蓋住橡膠邊緣。然后使用硅膠紙覆蓋整個接頭區(qū)域。(Fig. 24).掀掉蓋膠上STB面膠表面的綠色保護膜。然后將面膠放置在硫化機下部加熱板上。于是紅色保護膜( STZ 中墊膠)即向上。若蓋膠是由多個部分組成,則應將每部分的邊緣部位都涂上(STL-RF/STL-RF4 )硫化劑,等其干燥到仍有一 點點粘性,再將涂過硫化劑的蓋膠邊緣連接在一起,并 用滾輪將其壓實,切勿包入空氣。硅膠布Fig. 24襯布先將過渡區(qū)的面膠保護膜撕開約4.將輸送帶一側帶尾放置在面膠上,并標記接頭邊緣。然后將輸送帶帶尾再次折起。并以30 o 度角斜切面膠使其與過渡區(qū)的坡面相吻合。在進一步操作前,將鋼絲繩捆在一起并用PE膜包

22、裹起來。在面膠的斜面上均勻的涂刷一層STL硫化劑。如果過渡區(qū)的硫化劑過于干燥,可再涂一次,待其干燥到仍有一點粘 性,再將輸送帶過渡區(qū)放在面膠的斜面上。用力壓,并用錘子將其敲2實。(Fig. 25).Fig. 25其它輸送帶帶尾過渡區(qū)與面膠也采用同樣的方式進行再次檢查輸送帶,核查接頭長度并確保兩帶尾的中心線在 同一條直線上。如有需要,將其調整正確。(Fig. 27).Fig. 275.匹配和布置鋼索撕掉底部蓋膠上的紅色保護膜,根據接頭方案畫 出相應的等級線(和1九然后用刀尖在面膠上沿等 級線刻凹痕以進一步標記。確保在涂刷硫化劑以后, 標記仍然清晰可辨。也可通過粘貼STZ中墊膠條來標記等級線。將干

23、凈的PE膜或類似物質放在底部蓋膠 上,并在輸送帶延伸方向預留4的余量。若中墊膠的粘度不夠,可在其表面涂刷一層熱硫化劑。Fig. 28lv=接頭長度lq=鋼絲繩偏斜區(qū)域lp=鋼絲繩尾部交錯長度lst=最小級長ls=對接鋼絲繩的間距(3 至4 x d)d=鋼絲繩直徑放置鋼絲繩此操作應從接頭中心部位開始:奇數根鋼絲繩:一級式接頭:第二條輸送帶帶尾的中心鋼絲繩可從輸送帶過渡區(qū)的斜坡面處切斷。中心鋼絲繩直接放置在輸送帶的中心線上,將不會發(fā)生偏移變形。Fig. 29.輸送帶的中心線 及中心鋼絲繩2級或多級式接頭 兩種情況下,應均從第一條輸送帶尾的中心鋼絲繩開始。在多級式接頭的情況下,中心鋼絲繩通常都比較長

24、,并且做接頭時應向輸送帶中心線平行方向偏移約D/2的距離,將其它鋼絲繩也按鋼絲繩的布置方案進行排列。D/2的距離。輸送帶中心線及中心鋼絲繩偶數根鋼絲繩在兩條輸送帶尾,均從左側中心鋼絲繩開始沿輸送帶中心線交錯排列輸送帶中心線 左側中心鋼絲繩如果兩條帶尾的鋼絲繩的數目不等,從奇數端的中心鋼絲繩開始,將其沿輸送帶中心放置,然后根據接頭排列方案放置其它的鋼絲繩。輸送帶運行方向Fig. 32輸送帶中心線 中心鋼絲繩放置鋼絲繩確定了鋼絲繩的排列方案后,根據標記的步級線,切割鋼絲繩,并將其與底部面膠壓結實to 7).不可同時剪掉相鄰的兩根鋼絲繩 如果鋼絲繩向輸送帶中心歪斜,則應在其中間部位填充更 多的中墊膠

25、條對接的 兩條鋼絲繩間距巫保持仕鋼絲繩直徑的二至四 倍之間。剝去STZ中墊膠條的背面保護膜,并將其放置在兩條鋼絲 繩的縫隙之間。(Fig. 33).在放置并滾壓STZ中墊膠條的過程中,必須確保鋼絲 繩相互間的距離相等。尤其鋼絲繩的絲尾部必須注意 此點,因其在隨后的使用過程中將會承受很大的剪切 應力作用。第八頁有關于STZ中墊膠條的尺寸規(guī)定。邊緣的鋼絲繩應足夠長檢查鋼絲繩的布置方案,邊緣鋼絲繩至少應距過渡區(qū)1015根鋼絲的距離。如果布置方案上,邊緣鋼絲繩不長。則 可將外側第二根鋼絲繩的設置為較長的鋼絲繩,并從其距過渡區(qū)1015根鋼絲距離處切斷。不可切割邊緣的鋼絲繩 !割掉的鋼絲繩至少應距輸送帶

26、邊緣10 -15根鋼絲的距離。一級式接頭中,每條帶尾至少應切割掉一根鋼絲繩。在填充膠條的過程中,始終應注意鋼絲繩是否放置得足 夠平直。若鋼絲繩產生歪斜,則應采取如下步驟:鋼絲繩朝接頭邊緣歪斜的情況下,應盡量將鋼絲繩往攏 靠。同時用力拉中墊膠條,并用錘子敲打。若仍起不到 應有的效果,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在第二條輸送帶頭上 剪掉一根鋼絲繩,或者在另一根輸送帶頭上,再剪掉一 根鋼絲繩。其它特例:-當第二條帶尾(奇數根)的中心鋼絲繩一開始就已經被 切割掉(para. 5.2)-當第一條帶尾的鋼絲繩數目比第二條少一根,并且有 一條鋼絲繩在接頭的兩端都被切割掉在多級式接頭中,對鋼絲作相關調整的機率更大。險險

27、電險險司|STZSTB如有必要,切掉一根或多根鋼絲以解決其排列問題。如果接頭邊緣有充足的空間,可繼續(xù)填充一至二層STZ中墊膠條,并將其壓結實。最后一根鋼絲繩放好后,接頭邊緣部位應仍留有充足區(qū)域以填充橡膠。所有的鋼絲繩均已布置完畢后,使用粉線標記接頭邊緣,并修剪掉多余的橡膠。在底部蓋膠的邊緣部位及多余的STB面膠上涂刷一層熱硫化劑(STL-RF / STL-RF4 )。等待其干燥,直至仍有一點點粘性(用指背測試)。若硫化劑過于干燥, 可再涂一次。使用多余的STB面膠填充輸送帶邊緣部位至與鋼絲繩的上表面 齊平。接頭區(qū)的寬度應比輸送帶的標準寬度更大。多余的橡膠可隨上部面膠一起修割掉。(Fig. 34

28、).用注膠槍或手動填充接頭區(qū)域剩余的接縫及所有小的空洞。6.放置頂部蓋膠在接頭過渡區(qū)的斜坡面上以及邊緣填充橡膠部位涂刷一層厚厚的STL熱硫化劑,并等待其徹底干燥。在粘貼上表面蓋膠及邊緣橡膠時,按如下步驟操作:檢查面膠的厚度如有必要,將加熱板預熱至 40oC從邊緣撕去中墊膠條背面的紅色保護膜如有必要,在中墊膠上再涂一次STL熱硫化劑。若蓋膠是由幾部分組成,則應在邊緣也涂上一層STL熱硫化劑。在放置蓋膠時,應避免壓入空氣。撕掉面膠背面的綠色保護膜。將蓋膠覆蓋在接頭表面,并壓實,注意從中心向四周(或沿對接鋼絲繩方向)用力仔細滾壓??墒褂孟鹉z錘將其敲打結實。(Fig. 35).若蓋膠內部包入了空氣,可

29、在其表面割開4 - 6 的裂口,直至貫穿到鋼絲部位,然后將空氣放出。若接頭含防撕裂層,則不可用此方法。Fig. 35使用偏口刀,割掉過渡區(qū)多余的橡膠。 用粉線標記出接頭的邊緣,并用長的橡膠刀進行修整。(Fig. 36).也可使用REMA白色膠片 作標記。(第25頁Fig. 36Fig. 37再次使用粉線檢查輸送帶兩帶尾的中心線是否重合, 如有偏離,仍然可以糾正過來。最終的中心的校正對于 輸送帶平直的正常運轉是極其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 的。(Fig. 37).7.硫化接頭將 8 - 10寬的壓力平衡墊放置在蓋膠過渡區(qū)部位,并將下部裙邊條折起以包住橡膠邊緣。(Fig. 24 ).使用硅膠布覆蓋整個

30、加熱區(qū)域,適當修整接頭的兩端。然后,在接頭兩側夾上兩根邊緣定形條,并使用夾具將其 熱板的結構圖。與輸送帶夾緊。邊緣條至少應比輸送帶薄1/16 (Fig. 38).將上部加熱板裝好,然后將上部橫梁與下部橫梁對齊 放置。上部加熱板放好后,其兩端至少應比輸送帶接頭兩端長出8,兩側比輸送帶兩側都寬3.且應完全覆蓋邊緣條。接頭記錄中應包含有加Fig. 38放置加熱板及橫梁時,確保加熱板橫向接縫上 有橫梁支撐,并且第一根及最后一根橫梁位于 接頭區(qū)域以外。然后,裝上壓力螺栓并將其擰 緊。同一根橫梁上的兩個螺栓應同時擰緊。使 8.完成接頭工藝頭去除硫化壓力板,襯布,亞麻布或硅膠紙并檢查 接頭。檢查硫化效果如何

31、(例如多孔或浮泡缺陷,彈 性,厚度和硬度等)。裁剪邊緣,去除多余物質,做好必需的外觀調整。接頭可使用以下方式進行標記(DIN 22129)REMA TIP TOP橡膠切割機REMA TIP TOP烙鐵REMA 白色標記膠片接頭標記示范:1/4/98 RTT 1481/4/98 RTT 148接頭日期(日/月/年) 服務商REMA TIP TOP接頭編號No. 14參照說明書,連接好硫化機的電源及壓力系統(tǒng)。施加的壓力應至少應為 180PSI (12bar )加熱的同時,加壓,注意各加熱板的溫度,加熱板 間的溫度差不得超過 +/- 5oF (10oC )。如有更大的偏差應記錄下來。待加熱板的溫度均

32、已達到1000c至1100c的范圍之間,將其保持在此溫度范圍最長約五分鐘。溫度達到110則斷開電源,降到100度則接上電源。橡膠在此溫度范圍 具有最優(yōu)異的流動性能。壓力不得超過額定值額!持續(xù)升溫,當所有加熱板的溫度均已達1450C時,硫化才正式開始。硫化時間取決于輸送帶的厚度,使用REMA TIP TOP產品,每1/32”的厚度加熱3分鐘,最短加熱時間不得小于 30溫度達到148 c時,請切斷電源。溫度降到145 C時,請再連接好電源。重復此操作,直到完成硫化。如果需 要,在放加熱板前,請先放薄的金屬片。當硫化完成后,需等到加熱板冷卻至60 C,才能釋放壓力。硫化商ID縮寫等到輸送帶冷卻至常溫時,才能重新投入運行 最后,請完成接頭記錄單。在接頭操作中,所有出 現的非常規(guī)事件都應當被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