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莫克里特、原子論及其影響 _第1頁
德莫克里特、原子論及其影響 _第2頁
德莫克里特、原子論及其影響 _第3頁
德莫克里特、原子論及其影響 _第4頁
德莫克里特、原子論及其影響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10德莫克里特、原子論及其影響1、原子論和靈魂的構(gòu)成德莫克里特在國內(nèi)大多數(shù)的西方文論教材上被作為“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予以介紹。這是因為人們認為他提出了原子說,認為事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構(gòu)成。關(guān)于原子說,我們可以在別人的著作中找到對他的觀點的介紹和評價。在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著作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中,對他的原子說是這樣介紹的: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別的說法都只是意見。世界有無數(shù)個,它們是有生有滅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從無中來的,也沒有一樣東西在毀滅之后歸于無。原子在大小和數(shù)量上都是無限的,它們在宇宙中處于渦漩運動之中,因此形成各種復合物:水、火、氣、土。這些東西其實是某

2、些原子集合而成的;原子由于堅固,是既不能毀壞也不能改變的。太陽和月亮同樣是由光滑的原子構(gòu)成的,靈魂也由這種原子構(gòu)成;靈魂就是心。我們能夠看見東西,是由于影像投進了眼睛的緣故。(7,4445,此處轉(zhuǎn)引自西方哲學原著選讀47頁,商務1981。)在這一段話中體現(xiàn)著非常明顯的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經(jīng)常將下列的話視為他的唯物主義的文藝觀的依據(jù):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我們是模仿禽獸,作禽獸的小學生的。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的鳥學會了唱歌。(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論選(上)5頁,上海譯文1979。)以上強調(diào)的是這一段話和他的學說中偏向唯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3、在上述引文中,德莫克里特說“靈魂也是由原子構(gòu)成”,這又難以將其劃歸唯物主義的范疇。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論靈魂中討論了德莫克里特和他的同志留基波的“靈魂由原子構(gòu)成的觀點”:有些人說,引起運動的東西主要是、首先是靈魂;他們相信本身不動的東西是不能引起別的東西運動的,所以把靈魂看成一種運動的東西。因此德莫克里特說靈魂是一種火或者熱的東西。原子的形狀同原子本身一樣是無限多的,他就把那些球形的原子稱為火和靈魂,并且把它們比作空氣中的塵埃,在窗口射進的陽光中可以看見它們浮動著;他在種子的混合體中發(fā)現(xiàn)了整個自然的元素。留基波也是這樣看的。他們主張球形的原子構(gòu)成靈魂,是因為這種形狀的原子最適于穿過一切事物,自

4、己運動著,同時使其他的一切運動。他們認為靈魂就是動物身上產(chǎn)生運動的東西。因此他們把呼吸看成是生命的標志。(亞里士多德:論靈魂, 2,403b404a,此處轉(zhuǎn)引自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商務1981。)在離這一段文字不遠的地方,亞里士多德繼續(xù)闡述德莫克里特有關(guān)靈魂的觀點:德莫克里特說:靈魂和心是一回事。它是原始的、不可分的物體。由于它的精細和它的形狀,它有產(chǎn)生運動的能力。最能運動的形狀是球形,這就是心和火的形狀。(亞里士多德:論靈魂, 2,405a,此處轉(zhuǎn)引自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商務1981。)這樣,德莫克里特就既為我們說明了靈魂和心這兩個概念的內(nèi)涵,也指明了它們和“原子”之間的必然的關(guān)系。同時,從這里

5、我們可以看出為什么我們只能將古代的哲學家看做“樸素的唯物主義”,其樸素性體現(xiàn)在:它們是完整的,因而是豐富的,是難以用現(xiàn)代哲學中的概念將其囊括的。2、關(guān)于快樂、愉快和幸福德莫克里特在確定了世界遵照必然性原則產(chǎn)生的基礎(chǔ)上,區(qū)分了愉快和幸福的概念。同樣在拉爾修的著作中,作者有關(guān)這一點陳述道:一切都遵照必然性產(chǎn)生;渦漩運動既然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也就是他所說的必然性。人生的目的在于靈魂的愉快,這與快樂完全不同,人們由于誤解把二者混同了。在這種愉快中,靈魂平靜地、安泰地生活著,不為任何恐懼、迷信或其他情感所苦惱。他把這種愉快稱為幸福,此外還給它取了很多別的名字,各種性質(zhì)都是約定的,只有原子和虛空是自然

6、的。(7,4445,此處轉(zhuǎn)引自西方哲學原著選讀47頁,商務1981。)古典時代的哲學家,是一些制定概念和劃分范疇的人。這一點無論在東西方都可以發(fā)現(xiàn)。德莫克里特在這里為我們區(qū)分了快樂、愉快和幸福,孔孟老莊也為我們規(guī)定了一些概念的內(nèi)涵。這些概念和內(nèi)涵至今是我們描述世界和自己的感受以及思想的工具。試舉幾個例子:(關(guān)于“君子”:)文勝質(zhì)則史,質(zhì)勝文則野;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關(guān)于“信、善、美、神、圣”:)何謂信?何謂善?可欲謂之善,有諸己謂之信,充實謂之大,充實而有光輝謂之美,大而化之謂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謂之神。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正是因為德莫克里特區(qū)分了“快樂、愉快和幸福”,我們在接觸他的學說和西

7、方古典哲學、美學和文藝學的時候,應該警惕對這些字眼的理解,尤其是要考慮到經(jīng)過翻譯的著作,是否能夠體現(xiàn)這幾個概念之間的區(qū)別。更大的疑惑是:在原文中,這些概念的表述及其內(nèi)涵到底是怎樣的?這是值得我們進行研究和澄清的重要事情。3、亞里士多德對原子論和早期希臘哲學之關(guān)系的論述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論生滅中,對早期希臘哲學家的宇宙觀做了概述和評價,并且認為,只有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是重視了人的感覺的。他寫道: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實際上是用同樣的方法、同樣的理論解釋了一切事物,(指恩培多克勒等的孔道說)把最初的本原當作他們的出發(fā)點。有些古人曾經(jīng)認為存在者必然是一個并且是不動的;他們說:因為空的空間是不存在的,既

8、然在存在者以外沒有空的空間,那就不可能有運動;既然沒有空的空間把事物分割開來,存在者也就不能是多個的(指愛利亞學派的學說)。如果有人主張宇宙不是連續(xù)的,是分割的,它的部分互相接觸,(指畢泰戈拉派的學說)而并不主張存在者是多個,不是一個,有空的空間存在,那也沒有什么不同。因為如果它在每個點上都可分,那就沒有一,因而也沒有多,整個宇宙就是空的;(指芝諾的學說)如果說它在一個地方可分,在另一個地方不可分,那就很像是武斷的虛構(gòu);因為它可以分到什么限度呢?為什么它的一部分不可分,是充滿的,而其余的部分是分割的呢?根據(jù)整個理由,他們又說不能有運動。他們隨著這些推理超出了感覺,不顧感覺,相信應當依從論證,因

9、而說宇宙是一個并且是不動的,還有人說宇宙是無限的,因為任何界限都是由空的空間劃分的。這就是他們所發(fā)表的關(guān)于真理的看法,這就是他們這樣看的理由。單就論證而言,似乎可以得出這個結(jié)論;可是如果我們訴之于事實的話,持這種觀點就很像是發(fā)瘋了。決沒有一個人發(fā)瘋到如此的地步,糊里糊涂地以為火和冰是一回事。只有那些正確的事情,和那些習慣上以為正確的事情,有些人才瘋到看不出區(qū)別來。然而,留基波認為他有一個理論是與感覺協(xié)調(diào)的,既不排除生和滅,也不排除運動以及事物的眾多。他一方面向經(jīng)驗讓步,另一方面也向一元論者讓步,認為沒有虛空就不可能有運動,認為虛空是不存在的,存在者是沒有任何部分是不存在的。他說,因為嚴格意義下

10、的存在者是充滿的,可是這充滿者卻不是一個。正好相反,充滿者有無限多個,由于體積微小,是看不間不見的。它們在虛空運動(因為有一個虛空);它們的結(jié)合就造成生,它們的分離就造成滅。(亞里士多德:論生滅,7,324b325a;此處引自西方哲學原著選讀49頁,商務1981)以上,是亞里士多德對于古代希臘的哲學各流派關(guān)于存在、空間和運動問題的評價和總結(jié),從中可以看出:愛利亞學派認為,存在者是一個,沒有空的空間將事物分割,所以沒有運動;畢泰戈拉學派認為宇宙是連續(xù)的,部分與部分之間相接觸;芝諾認為,宇宙是可以分割的,在每一個點上都可以分,所以宇宙是空的。還有人認為宇宙在一個地方可分,而在另外的地方不可分,亞里

11、士多德認為這是一種武斷的虛構(gòu)。相比于以上四種或者多種看法,亞里士多德認為他們都僅僅跟隨的是推理,而忘記或者忽視了人的感覺,并且指出,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說”是重視經(jīng)驗的,存在也是充滿的,由無限多的原子構(gòu)成;在承認存在是充滿的同時,指出充滿者是在虛空中運動。原子的結(jié)合就是生,原子的分離就是滅??梢钥闯觯瑏喞锸慷嗟抡J為,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的學說為解釋宇宙、存在和運動提供了更值得認同的觀點,也許正是因此,原子論在將來的西方哲學、美學和文藝理論領(lǐng)域有非常大的影響。4、原子論的影響之:盧克萊修和他的物性論雖然德莫克里特和留基波的原子論保留下來的完整的著作很少,多數(shù)都是殘篇,但是他們的思想被后來的思

12、想家和學者總結(jié),卻也有其相當完整的風貌。以上所引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我們就能從中得知原子論的主張內(nèi)容。由于亞里士多德作品的集大成性,他并不是一個原子論觀點的持有者。而如果要找到一個原子論者,而他的代表著作又是專門闡述原子論的人的話,那么這個人無疑就是盧克萊修。盧克萊修代表作物性論的全書卷次是這樣:第一卷:序詩 物質(zhì)是永恒的 虛空 除原子和虛空外,無物自存 原子的特性 對其他哲學家的駁斥 宇宙的無限性第二卷:序詩 原子的運動 原子的形式和它們的結(jié)合 第二性的物質(zhì)是不存在的 無限多的世界第三卷:序詩 心靈的本質(zhì)和構(gòu)造 靈魂是有死的 怕死的愚蠢第四卷:序詩 肖像的存在及其特性 各種感覺及心靈的圖畫 幾

13、種生活機能 情欲第五卷:序詩(A) 序詩(B) 世界不是永恒的 世界的形成和一些天文學的問題 植物和動物的生命的起源 人類的起源及其野蠻時期 文明的起源第六卷:序詩 顯著的氣象學的現(xiàn)象等等 關(guān)于地上若干和異常的和奇怪的現(xiàn)象 雅典的瘟疫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在這一本體系完整的書當中,盧克萊修為我們描述了原子與世界、人、文明的起源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且對這一關(guān)系的“有生有滅”的、“聚合離散”的性質(zhì)做出了判斷。盧克萊修的價值在于,他在留基波和德莫克里特的作品多數(shù)失散的年代里,為人類描述了原子論的全貌。5、原子論的影響之:卡爾維諾在他的美國講稿中所做的總結(jié)卡爾維諾在他的美國講稿中梳理了“輕”這個“文學的價值

14、、性質(zhì)與特征”與哲學史和科學史的關(guān)系。(1)他首先把文學和原子之間的關(guān)系追溯到了盧克萊修那里,認為在這里可以找到當代文學和“詩的歷史中的一條古老線索”。他寫到: 盧克萊修的物性論是第一部偉大的詩篇。在這部作品里,認識世界就是把世界這個整體分解成無數(shù)個細小的、運動著的、輕微的世界并感知它們的存在。盧克萊修的本意是寫一部有關(guān)物質(zhì)的長詩,然而他的詩卻告訴我們,物質(zhì)是由看不見的粒子構(gòu)成的。這是位描寫物質(zhì)的具體性的詩人,描寫物質(zhì)的永恒性與不變性,但他卻告訴我們說,空虛與固體物質(zhì)一樣也是具體的。盧克萊修最擔心的似乎是物質(zhì)的重量會把我們壓得粉碎。在確定支配各種事件的力學法則時,他覺得有必要允許原子有突然偏離

15、直線的運動,以保障物質(zhì)與人類的自由。關(guān)于看不見的粒子的詩,關(guān)于突然性的詩,以及關(guān)于空虛的詩,都出自這位毫不懷疑世界是物質(zhì)世界的詩人之手。(卡爾維諾:卡爾維諾文集美國講稿,323頁,蕭天佑譯,譯林出版社2001。)緊接著他例舉了盧克萊修的詩歌當中寫到的可以在世界中看見的由原子構(gòu)成的事物:黑暗的房間里,一束陽光在塵埃中旋轉(zhuǎn);海浪輕輕地把貝殼卷到沙灘上,沙灘吸收了海水,留下既相同又相異的貝殼;人們在走路的時候不知不覺被蜘蛛網(wǎng)裹住了頭。塵埃、貝殼、蛛網(wǎng),是世界的各種組合物,這些都是因為原子的不同組合而形成。(2)卡爾維諾在奧維德的變形記也找到了和盧克萊修或原子論有關(guān)連的內(nèi)容,他寫到,奧維德的變形記,也

16、是一部百科全書型的詩篇,雖然他的出發(fā)點不是物質(zhì)世界而是神話傳說。奧維德也認為,一切都可以變換新的形式,也認為認識世界就是分解世界,也認為一切形式都平等地存在,反對在權(quán)利和價值上有大小貴賤之分。(卡爾維諾:卡爾維諾文集美國講稿,324頁,蕭天佑譯,譯林出版社2001。)在卡爾維諾講完了盧克萊修之后,緊接著提到奧維德的時候,他寫到的每一句話當中都有一個“也”字,這說明了他對奧維德和盧克萊修之間的一致性的肯定。這個對一致性的肯定表現(xiàn)在,奧維德雖然是從神話傳說出發(fā)寫作變形記,但是在對世界進行分解、進行變換的方法論和認識論上,二者是一致的。由于上文我們引述了卡爾維諾所引述的盧克萊修對蜘蛛網(wǎng)的描寫,所以我

17、們很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他在引述奧維德的時候,也講到了蜘蛛網(wǎng)(還有頭發(fā)這種和蛛網(wǎng)一樣纖細的物質(zhì))。他評價并且轉(zhuǎn)述道:奧維德的天才在于觀察由一種形式轉(zhuǎn)化為另一種形式時變化過程的漸進性。例如,他這樣描寫一個女人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變成一棵棗樹:她的雙腳像釘子一樣釘在地上,一層軟軟的樹皮從下向上慢慢地生長,最后把她的雙腿粘在一起;她伸手抓頭發(fā),發(fā)現(xiàn)手上長滿了樹葉。又如,他描寫阿拉喀涅的手指靈巧地繞線放線,捻紡錘,舞秀針,突然她的手越變越細,越變越長,最后變成了蜘蛛足織起了蜘蛛網(wǎng)。(卡爾維諾:卡爾維諾文集美國講稿,324頁,蕭天佑譯,譯林出版社2001。)我們看到,頭發(fā)、蛛網(wǎng)之間最大的共同點是都很輕,這正是卡爾維諾想

18、要找到的關(guān)鍵的字眼。這是他將其歸結(jié)為文學的“性質(zhì)、價值和特性”的字眼,在文學的范疇里面適用。但這兩個古羅馬的詩人在寫到蛛網(wǎng)這樣的形象的時候是在表達世界觀和宇宙觀,這也是沒有人能夠否認的。所以,我們在分析卡爾維諾為什么要引用二人所寫的“蛛網(wǎng)”,并且也要在下文找到莎士比亞作品中的蛛網(wǎng)這個問題時,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jié)論,作為一個當代的、被認為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作家,他也是在為自己的文學觀尋找哲學的支持,而這個能夠支持他的文學觀的哲學觀念,就是原子論。此其一。其二,我們還應當注意在對奧維德所作的評價中卡爾維諾的另一方面的意思,即:他認為奧維德的變形記認為“一切形式都平等地存在,反對在權(quán)利和價值上有大小貴賤

19、之分”,這就揭示出了卡爾維諾所認識的原子論這種哲學觀念的倫理學的意義。在卡爾維諾所整理的意大利民間故事中,他看到了意大利民間故事的講述原則,是和諧的原則,很少暴力野蠻的情節(jié);他注意到了有些地區(qū)的故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平民精神” 。關(guān)于這一點,他在意大利民間故事的“前言”中寫道:托斯卡納地區(qū)的民間故事“國王”在這里只是一個稱號,沒有任何等級制度的含義。這個稱號給人的印象只是富足,講故事的人說“那位國王”,就像他們說“那位紳士”一樣,毫無王室、宮廷和貴族的概念,甚至也沒有真正的國土概念。因此在這些故事中,國王們可以隔墻為鄰、對窗而望或者相互串門,就像兩個安分守己的市民。自從巴赫金的“對話”理論被中國

20、的學術(shù)研究界所注意,凡是涉及到平等的問題,我們都會自然地要到他的理論當中尋找解釋的依據(jù)。運用巴赫金解釋昆德拉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無論昆德拉在講巨人傳式的非理性,還是在講“時間的召喚”,他對小說的理想和期待都可以在巴赫金的理論中找到對應,甚至他們兩個人的身世和處境,都有相似之處。但是卡爾維諾的情況卻完全不同。如果我們運用昆德拉式的非理性和復調(diào)理論來解釋卡爾維諾的平等觀和小說本體觀,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卡爾維諾因為十分理性而沒有非理性的特征,他的平等觀也由于缺乏戰(zhàn)斗性而與昆德拉和巴赫金都不相同。那么卡爾維諾的平等觀從哪里來?我們可以說是從民間故事來,但這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對問題的解決。民間故事中的平等觀

21、又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只能說這是一種文明的傳統(tǒng),也許它就來自于原子論。因為卡爾維諾說:持原子論的奧維德主張一切形式都平等存在,反對在價值和權(quán)利上有大小貴賤之分。將原子論作為卡爾維諾平等觀的哲學基礎(chǔ)是相當可信的,因為同樣是在美國講稿關(guān)于重量之輕這個問題的討論過程中,他將法國的昔拉諾看成是“近代文學第一個原子主義作家”(336頁),而昔拉諾的思想中最受卡爾維諾贊賞的,就是他的“白菜與人親如手足”的觀點。(337頁)我們下面會在合適的時候簡要引述。(3)十日談當中詩人兼哲學家卡瓦爾康蒂的形象因為十日談第六天第九則故事描寫了卡瓦爾康蒂如何擺脫了一些豪門子弟的糾纏的事情,卡爾維諾最欣賞的是小說寫到卡瓦爾康

22、蒂如何擺脫的時候說:“他一只手撐在那巨大的石墓上,由于他自己體重很輕,縱身一跳便跳出了包圍圈,向另一方向走開了?!笨柧S諾最欣賞的是“他的體重很輕”這個描述,并且喜歡到了如此的程度:如果我要為自己走向2000年選擇一個吉祥物的話,我便選擇哲學家兼詩人卡瓦爾康蒂從沉重的大地上輕巧而突然地躍起這個形象。這表明詩人的莊重蘊含著輕巧,而那些被人們視為生活的東西,諸如喧鬧、尋釁、夾馬剌、馬蹄嗒嗒,等等,都屬于死亡的王國。死亡的王國就像一個堆放破舊汽車的垃圾場。(卡爾維諾:卡爾維諾文集美國講稿,326頁,蕭天佑譯,譯林出版社2001。)卡爾維諾一方面努力地梳理原子論和文學之間的關(guān)系,一方面又試圖說明“文筆

23、和語言上形成的輕的風格,與追隨哲學家及其哲學關(guān)系不大”。(講稿325頁)這兩方面的矛盾啟示并不難以解決,因為作為一個作家,尤其是關(guān)心小說本體的作家,他更希望自己能夠從文體方面把握他討論的對象(奧維德和盧克萊修),但是這同時不妨礙他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找到哲學根基,“講稿”中所例舉的作家和卡爾維諾最他們的評論完全可以說明這一點。這正如他在討論卡瓦爾康蒂的時候,一方面說自己并不重視卡瓦爾康蒂回應那些“豪門子弟”時說過的與原子論哲學相關(guān)的話,而在分析“他的體重很輕”這個形象的內(nèi)涵的時候,又借用了伊壁鳩魯和其他原子論者的哲學思想。(卡爾維諾所評價的生活是死亡的王國這個觀點即是。而在十日談中,因為“豪門子弟

24、”和卡瓦爾康蒂對話的場所是墓地,所以詩人在逃離的時候說:“你們在自己的老家里,愛怎么跟我說話就說吧?!痹娙说挠^點就是伊壁鳩魯?shù)挠^點,即詩人認為自己已經(jīng)知曉了個人的智慧是世界的智慧的一部分,他是通過智慧來觀察世界的,因此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肉體的死亡,并不在死亡之國。)所以我們說,卡爾維諾對卡瓦爾康蒂的欣賞,本質(zhì)上還是對原子論的宇宙觀的欣賞??柧S諾希望通過卡瓦爾康蒂說明輕的三種不同含義:其一,減輕詞語的重量,從而使意義附著在沒有重量的詞語上時,變得像詞語那樣輕微。卡爾維諾認為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就具有這一方面的“輕”的特征。其二,敘述這樣一種思維或心理過程,其中包含著細微的不可感知的因素,或者其中的描寫高

25、度抽象。其三,具有象征意義的“輕”的形象,如薄伽丘的故事中卡瓦爾康蒂舞動那雙細長的腿從墳墓上方躍過來??柧S諾認為堂吉訶德中主人公“帶著長矛沖向風車,被風車帶著在空中旋轉(zhuǎn)”這個喜愛小說中只占有幾行的場面,也是一個具有象征意味的“輕”的形象。(4)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所寫的“天際的游絲一樣的韁繩”卡爾維諾認為依據(jù)“輕”這種評價標準,我們可以重新梳理文學史以及對文學史進行重新評價。在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他找到了一個“輕”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是茂丘西奧,他在上場的時候?qū)α_密歐說:你是一個戀人,你就借著丘比特的翅膀,高高地飛起來吧。You are a lover;Borrow Cupids

26、wingsAnd soar with them above a common bound.(講稿,333頁)羅密歐反駁他說:愛的重擔壓得我向下沉。Under lvoes heavey burden do I sink.(講稿,333頁)然后茂丘西奧講述了一個自己的夢,卡爾維諾認為這個夢是為了說明茂丘西奧的哲學思想。茂丘西奧夢見了春夢婆。春夢婆是精靈們的穩(wěn)婆(Queen Mab, the fairiesmidwife),乘坐一輛由榛子殼(an empty hazle-nut)做的馬車來了:她的車輔是用蜘蛛的長腳做成的,車棚是蚱蜢的翅膀挽索是小蜘蛛絲,頸帶如水一樣的月光;馬鞭是蟋蟀的骨頭;韁繩是天

27、際的游絲。Her wagon-spokes made of long spinnerslegs;The cover, of the wings of grasshoppers;The traces, of the smallest spiders web;The collars, of the moonshines watery beams;Her whip, of crickets bone; the lash, of film. (講稿,333頁)讀到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卡爾維諾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也成功地找到了細若游絲的形象。這個形象因為和奧維德和盧克萊修有某種繼承性,所以卡爾維諾大概要將莎士比

28、亞也在某種程度上歸為原子論者。果然,緊接著,卡爾維諾寫到:拉這輛車的是一組微小的原子螞蟻大小的細馬(drawn with a team of little atomie)。我覺得這個細節(jié)非常重要,它使春夢婆把盧克萊修的原子觀、文藝復興時期的新柏拉圖主義和凱爾特人的傳說融為一體。(講稿,333334頁)卡爾維諾認為,莎士比亞的文藝復興的時代充滿了各種宇宙(包括宏觀的宇宙、微觀的宇宙、新柏拉圖主義的天空和煉金術(shù)士坩鍋里各種金屬)的變化,也有一些代表自然力量的仙女和小精靈的形象。這些形象以及莎士比亞作品固有的抒情語氣使得我們能夠從外部觀察生活,并以憂愁和譏諷的方式度過我們的一生。這種洞徹宇宙之后的憂

29、愁和譏諷,正是古希臘原子論的推動者伊壁鳩魯?shù)恼軐W??柧S諾認為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都有這樣的“憂愁的”抒情語氣,并且認為:這不是一種厚實的不透明的憂愁,而是由感覺與情緒的細小微粒構(gòu)成的一層薄紗,一股原子塵埃。其實,變化萬千的各種事物都是由這種終極的物質(zhì)構(gòu)成的。(講稿,335頁)在我們引述了這樣多的卡爾維諾對莎士比亞的引述之后,我們幾乎要認同莎士比亞是一個原子論的作家了。最少說明,卡爾維諾的引述和證明是非常成功的。 (5)卡爾維諾還認為,法國的昔拉諾是“近代文學中第一個宣傳原子主義的作家” 昔拉諾是生活于1619年到1655年之間的法國作家,主要作品有月球旅行記和太陽旅行記。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了對感覺主義和自然科學的追隨,是在新古典主義時期否定笛卡爾的學說,恢復原子論的人。他認為基本物質(zhì)(即原子)的組合方式?jīng)Q定著現(xiàn)存物在形式上的區(qū)別,并且認為這些組合方式中充滿著偶然性,正是因為這個事物生成的偶然性,所以萬物之間本來不應該有高低貴賤的區(qū)別,比如一棵白菜就應該擁有和一個砍白菜的人同樣的生存的權(quán)利,而不是被砍掉和吃掉。他在自己的月球旅行記當中寫到了人的形成以及對這種形成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認識。他寫到: 你們會覺得奇怪,這種雜亂無章混合在一起的物質(zhì)怎么能非常偶然地組合成人,而構(gòu)成人需要多種物質(zhì)。你們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