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賞析_第1頁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賞析_第2頁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賞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賞析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宋代: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譯文 我住在長江源頭,君住在長江之尾。天天想念你總是見不到你, 卻共同飲著長江之水。 悠悠不盡的江水什么時候枯竭,別離的苦恨,什么時候消止。只 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癡戀情意。 注釋 選自姑溪詞,作者李之儀。 已:完結。停止。 休:停止。 定:此處為襯字。 思:想念,思念 賞析 李之儀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回 環(huán),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點,可以說是一種提 高和凈化了的

2、通俗詞。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遍_頭兩句,“我”“君”對起, 而一住江頭,一住江尾,見雙方空間距離之懸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 悠長。重疊復沓的句式,加強了詠嘆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觸到主人公 深情的思念與嘆息,在閣中翹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萬里的悠廣 背景下凸現(xiàn)出來。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眱删?,從前兩句直接引出。 江頭江尾的萬里遙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見君”這一全詞的主干; 而同住長江之濱,則引出了“共飲長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來看, 每一句都不見出色,但聯(lián)起來吟味,便覺筆墨之外別具一段深情妙理。 這就是兩句之間含而未宣、任人體味的那層轉折。字面意思淺直:日 日思君而不得見,卻又

3、共飲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盡管思而不 見,畢竟還能共飲長江之水。這“共飲”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離隔 之恨。詞人只淡淡道出“不見”與“共飲”的事實,隱去它們之間的 轉折關系的內(nèi)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詞情分外深婉含蘊。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睋Q頭仍緊扣長江水,承上“思君 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 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 休”“何時已”這樣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觀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 方面又暗透客觀上恨之無已。江水永無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離之 恨也永無銷歇之時。此詞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變民歌、 民間詞之直率熱

4、烈為深摯婉曲,變重言錯舉為簡約含蓄。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焙拗疅o已,正緣愛之深摯。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無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 我定不負我相思之意。江頭江尾的阻隔縱然不能飛越,而兩相摯愛的 心靈卻相通。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yōu)殡p方的期許,無已的別 恨便化為永恒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雙方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 的滋潤與慰藉。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江頭江尾 的遙隔這里反而成為感情升華的條件了。這首詞的結拍寫出了隔絕中 的永恒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 作者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最后以己之鐘情期 望對方,真摯戀情,傾口而出。全詞

5、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語言明白 如話,句式復疊回環(huán),感情深沉真摯,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又具有 文人詞構思新巧,體現(xiàn)出靈秀雋永、玲瓏晶瑩的風神。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崇寧二年(1103 年),仕途不順的李之儀被貶到太平州。禍 不單行,先是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接著,與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 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業(yè)受到沉重打擊,家人連遭不幸,李之儀跌 落到了人生的谷底。這時一位年輕貌美的奇女子出現(xiàn)了,就是當?shù)亟^ 色歌伎楊姝。楊姝是個很有正義感的歌伎。早年,黃庭堅被貶到當涂 做太守,楊姝只有十三歲,就為黃庭堅的遭遇抱不平,她彈了一首古 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讒而被逐,最后投 河而死。楊姝與李之儀

6、偶遇,又彈起這首履霜操,正觸動李之儀 心中的痛處,李之儀對楊姝一見傾心,把她當知音,接連寫下幾首聽 她彈琴的詩詞。這年秋天,李之儀攜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知冷知熱 的紅顏知己,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萬般柔情,寫 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愛情詞。 簡析 李之儀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回 環(huán),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同住長江邊,同飲長江水,卻因相 隔兩地而不能相見,此情如水長流不息,此恨綿綿終無絕期。只能對 空遙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負相思情意。語極平常,感情卻深沉真 摯。設想很別致,深得民歌風味,以情語見長。 這首詞的結尾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恒的愛戀,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 的感受。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里阻隔 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 無窮別恨的觸發(fā)物與象征,又是雙方永恒友誼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 情的發(fā)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 老農(nóng)。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 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jiān)內(nèi)香藥庫, 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