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柏拉圖的“理想生活境界”_第1頁
試析柏拉圖的“理想生活境界”_第2頁
試析柏拉圖的“理想生活境界”_第3頁
試析柏拉圖的“理想生活境界”_第4頁
試析柏拉圖的“理想生活境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析柏拉圖的“理想生活境界摘要柏拉圖在?會飲篇?中提出了個人的理想生活境界,即哲學的觀照生活。他對哲學觀照的對象進展了規(guī)定。并運用辯證法思想分析了觀照的過程。他認為只有哲學沉思的生活才是通往真理世界的唯一途徑。柏拉圖將理想的生活境界詮釋為脫離感性經歷的理性思辨,雖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卻奠定了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傳統(tǒng)。關鍵詞柏拉圖;理想生活境界;理性思辨;局限性柏拉圖對于理想生活的議論比擬著名的有兩處,即?理想國?中對正義的哲學王生活的強調以及?會飲篇?中對哲學思辨生活的贊賞。施特勞斯學派曾將柏拉圖的對話看作一幕幕戲劇,結合人物身份、場景設置等因素對每篇對話進展分析。在這種提示下,我們發(fā)現(xiàn),?會飲

2、篇?是在一個良宵之夜,蘇格拉底與幾位相熟朋友之間的私下宴飲;?理想國?是在重要的宗教節(jié)日期間,在雅典最重要的港口旁,在比擬生疏的人家里,蘇格拉底被迫就治國問題發(fā)表的看法。在?理想國?中蘇格拉底表達了高調的政治立場,從城邦的角度討論群體的共同生活,將對正義生活的追求看作是人生的理想境界。相比而言,?會飲篇?更能表達柏拉圖的人生追求,在這里他將關注的焦點集中于單個人的生活境界,柏拉圖借女巫師第俄提瑪之口說出了他所認為的理想生活境界,只有哲學沉思的生活才是最值得過的生活?!爸腔凼鞘挛镏凶蠲赖?,而愛神以美為他的愛的對象,所以愛神必定是愛智慧的哲學家,并且就其為哲學家而言,是介乎有知與無知之間的。1(p

3、261)“先從人世間個別的美的事物開場,逐漸提升到最高境界的美,好似升梯,逐步上進,從一個美形體到兩個美形體,從兩個美形體到全體的美形體;再從美的形體到美的行為制度,從美的行為制度到美的學問知識,最后再從各種美的學問知識一直到只以美本身為對象的那種學問,徹悟美的本體這種美本身的觀照是一個人最值得過的生活境界。1(p273)在這兩段話中,柏拉圖認為對美本身的觀照是最理想的生活境界,這種觀照需要借助感性經歷的幫助完成,而且有一定的步驟。在這里,柏拉圖雖然明確提出了美本身,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美在理念世界中擁有最高的等級。事實上,這里提到的“行為制度、“學問知識更能說明柏拉圖的立場,愛美、愛善、愛真三者

4、是同一的,它們都能表現(xiàn)一個人的“愛智慧,都是靈魂到達不朽的途徑,對本體世界的觀照才是一個人最值得過的生活境界。由此,柏拉圖認為,只有哲學家才能在愛的階梯中上進,只有哲學沉思的生活才是最值得過的生活。一、柏拉圖提出了理想生活境界即哲學的觀照生活柏拉圖為哲學家預設了獨特的地位,從而凸顯了哲學家沉思行為的特殊性。首先,他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哲學家介乎有知與無知之間,因此,只有愛智慧的哲學家才有追求真理的可能性。第俄提瑪認為,神、哲學家、凡人與真理的關系是三種不同的層次。神有真知,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用再去求知;而凡人是無知的,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無知就意味著不知道自己無知,所以凡人也無意于求

5、知。只有具有正確見解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哲學家,才會努力去探求真理。在?蒂邁歐篇?中,柏拉圖提出:“思想通過推理來認識是永久真實不變的;而通過非推理的感覺來把握的意見對象那么是常變不真的。2(p25)由此可見,這里的正確見解是針對現(xiàn)象界而言的意見,只是感官真實,沒有穩(wěn)定性,不同于柏拉圖所強調的真理3(p73)。其次,柏拉圖從靈魂輪回的角度看,他認為哲學家是最接近真理的人類,先天對真理的認識最多,因此,哲學家通過“回憶觀照真理最具有可行性。在?會飲篇?的姊妹篇?斐德假設篇?中,柏拉圖提出了著名的九等人說。他認為,靈魂在巡游的過程中,假如沒有見到事物本體而逐漸失去羽翼沉入人間,隨著對真理的認識程

6、度不同與肉體結合后成為九等人,而愛智慧者、愛美者是第一流的,哲學家最容易依靠“回憶不斷觀照真理的光芒,從而實現(xiàn)靈魂的完善與不朽。二、柏拉圖強調哲學沉思的生活是通往真理世界的途徑在柏拉圖看來,哲學家與凡人的區(qū)別在于對真理的追求,這種追求必須依靠哲學沉思來進展。在文本中,柏拉圖對哲學沉思的對象與過程進展了說明,并進而將這種哲學的沉思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理想的生活境界。一方面,柏拉圖對哲學沉思的對象進展了規(guī)定。他認為,理念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雖然是同時存在的,但是對美本身的觀照,對一切理念的觀照才是哲學沉思的對象,這樣就將現(xiàn)實世界中的一切感性經歷排除在外。在柏拉圖那里,現(xiàn)實世界中的知識也只是理念世界中

7、真理的摹本,只是針對現(xiàn)象界的看法。隨著現(xiàn)實世界的不斷變化,知識也不具有穩(wěn)定性而且是有限的。首先,現(xiàn)實世界中的知識,對個人而言是不可窮盡的。在?伊安篇?中,蘇格拉底告訴伊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伊安不能掌握關于所有技藝的知識,所以伊安誦詩不是憑技藝與知識而是靈感。由此可見,每個人都不可能具有所有的知識。其次,現(xiàn)實世界中的知識,對于人類整體而言也是有限的。柏拉圖的認識論原那么是,我們的認識從經歷開場,進入到其中的不變原那么,這是我們可以到達的最高知識,但是,這種知識是有限的。比方,作為造物者的神可能還有許多其他的理念,但是這些理念沒有用來作造物的理念,因此我們無法知道它們。很顯然,柏拉圖對現(xiàn)實世

8、界中知識有限性的描繪是從認識論的角度分析的。這樣的分析方法有著很大的問題,認識尚未涉及的領域并不是不存在的,人類認識才能與方法的有限并不意味著知識本身的有限性。柏拉圖大概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進而從方法上改良,將“有限的認識論改為“神秘的哲學玄思。柏拉圖這種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傳統(tǒng)觀念,即認為感覺經歷變幻不居、不可靠,建立在此根底上的“科學知識也不具有“可靠性。一直到笛卡爾、休謨都是這種論調,后者的經歷論更是認為人們信以為“真理的“科學知識,只是一些“習慣和“常識,其根據限于“經歷。柏拉圖在對現(xiàn)實世界中的知識進展批判的同時,也對知識傳播的工具文字符號進展了批判。他認

9、為單純借助后者無法通達真理。在?斐德假設篇?中,柏拉圖借用“圖提創(chuàng)造文字的故事說明,文字所表達的只是真理世界的形似,會遭到誤解,他說:“假設是一個人有了關于真、善、美的知識,他不會把那些知識寫在水上,用筆墨做播種的工具,借助于一種文字,既不能用語言替自己辯護,又不能很正確的教人知道真理。1(p172)柏拉圖在這里反對將文字寫在紙上,而贊揚哲學家的文章通過“播種的方式直接寫到讀者心靈中,有生命力。由此看來,柏拉圖認為,借助于文字符號的方式通達真理的途徑是不通的,只有從事物自身出發(fā),單獨依靠“沉思,克制文字符號的障礙和語言的可疑性、模糊性,觀照理念世界。在這里,柏拉圖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語言,而中國

10、儒家哲學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是從道德的層面來分析,這表達出中西方哲學關注視角的不同。另一方面,柏拉圖借助其深邃的辯證法思想說明了哲學沉思的過程。從文本中,我們可以看出,愛美者對美本身的追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個別的美的事物到全體的美的形體,從各種美的學問知識一直到以美本身為對象的學問,都表達了柏拉圖的辯證法,從一到多、從詳細的感性形式到抽象的理性本體的變化過程。只有經過這個認識過程,哲學家才能觀照到理念世界中的“美本身。但是,從單一到雜多的變化過程并不是柏拉圖關注的核心,他的焦點在于從雜多再到整一的更高階段變化,即從感性經歷上升到理性真理的過程才是觀照的內容。在柏拉圖那里,這一階段的變化是

11、獨特的“回憶過程?!盎貞洺蔀闇贤ɡ砟钍澜缗c現(xiàn)實世界、靈魂與肉體的唯一途徑,是對哲學沉思過程的說明。根據詞源學分析,希臘語“ananesis(回憶)一詞的前綴“ana有回溯、上升的意思。在海德格爾那里,這是一個只有借助“跳躍才能成功的過程,只有“跳躍才能把哲學家引入沉思之中4(p37)。由此可見,柏拉圖強調的從感性形式上升到理念本身的過程是一個非經歷的過程,只有靠沉思與回憶才能實現(xiàn),沉思與回憶的內容都是理念世界中的真理。哲學家的“觀照是“回溯或“跳躍到被現(xiàn)實世界吞沒的靈魂以往的本真理念中去。他將哲學沉思推崇至超越經歷的范疇。另外,柏拉圖的“觀照與“回憶也提示我們,哲學的沉思必須是由獨立的個體進展

12、的,它是單個人最值得過的生活。三、柏拉圖觀點的局限性在柏拉圖的著作中,有很多矛盾的內容,被后人看作是其辯證法的精彩內核。正如鮑??f:“在柏拉圖的著作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希臘人關于美的理論的完備體系,同時又可以看到注定要打破這一體系的一些觀念。5(p42)柏拉圖的奉獻在于提出啟示,而非提供真理。筆者認為,柏拉圖文本中的最大問題在于其受神學神秘主義的信念影響。在哲學之初,哲學與神學的界限并不明確,而古希臘宣揚靈魂輪回的俄爾菲斯教非常流行。真正的希臘外鄉(xiāng)人生觀認為,肉體的人是真實的人,靈魂只是一個虛幻的影像4(p95)。而在俄爾菲斯教的教義中,靈魂是永久不滅的,肉體是易朽的,是禁錮。柏拉圖受此影響

13、,將關注點從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升至人與自身、靈魂與肉體、理念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關系。他將神看作自明的完美,他的學說也因此披上了“神的罩衣。柏拉圖的局限之一在于:努力去消除各種感官經歷力圖單憑哲學玄思去覺察真理,但卻無法擺脫經歷與語言在沉思中發(fā)揮的作用。在文本中,柏拉圖將美的事物作為愛的階梯人口,感性經歷只是開啟真理大路徑上的一塊墊腳石。柏拉圖的“觀照與“回憶使哲學沉思脫離了感性經歷,將真上升到神性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在這里提出了一種純粹哲學的設想,柏拉圖提醒我們,哲學本質上應該是一種先驗哲學。事實上,柏拉圖口中的蘇格拉底并不否認感性經歷的存在,他也有對美的愉悅的追求。在?會飲篇?開篇對蘇格拉

14、底的形容是“那天洗過澡,腳上還穿了鞋1(p214)。在柏拉圖的文本中,感性經歷可以帶來快感,而道德就采取快感的形式讓兒童學習,所以兒童幼年時期的音樂與文學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見,柏拉圖在對感性經歷與理性考慮關系的認識上還存在很多矛盾之處。其次,對待語言,柏拉圖也使用了“過河拆橋的方式。他并不否認語言作為現(xiàn)實世界中工具性的存在,但是,在最高級的沉思中,他試圖拋棄語言,依靠神的力量,認為哲學的迷狂,哲學沉思的方式是唯一通達真理的途徑。在柏拉圖看來,通達真理的沉思只能依靠其自身,而邏各斯(lgs)只是從這種沉思出發(fā)的聲音之流,是真理的摹本。事實上,在我們看來,事物無法以自身的方法顯現(xiàn),哲學思維的

15、過程需要借助語言來分析。柏拉圖試圖為哲學沉思提供獨立地位的做法是明顯的,他總是利用神的自明,說明沉思的偉大與玄奧,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理想主義與神秘主義傾向。柏拉圖的局限之二在于:在對無限理念世界的推崇與有限現(xiàn)實世界的拋棄中存在著很大的悖論。首先,按照柏拉圖的分析,哲學家可以觀照真理,在最終回憶到完美無限的理念世界,理性恢復的時刻靈魂長出羽翼飛回天上。但是,對完美無限的追求與實現(xiàn)本身就是現(xiàn)實世界中有限的目的,是不完美的。其次,柏拉圖將認識的對象理解為理念世界中神創(chuàng)造的理念,而非凡人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這樣就限制了追求的對象,將無限與有限相對立,壓制了有限,而推崇完美的無限。這樣不僅會導致哲學脫離現(xiàn)實人生

16、,而且還暴露出柏拉圖對有限與無限關系認識的不明晰,真正的無限不僅不應該與有限對立,而且還應該包含有限。四、結語在蘇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臘哲學,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們關注的核心。自蘇格拉底開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被認識。柏拉圖一方面繼承了古希臘對于世界本原問題的討論,利用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啟示將之歸結為“理念,另一方面又繼承了蘇格拉底對于人類自身的關注。他提出的“idea一詞,一方面指“理念,即本體論意義上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指觀念思維,即認識論意義上的“為什么。在巴門尼德那里,所謂真理之路,是指對“存在之“思,“存在只能從“思得以指正4(p34)。哲學沉思是一種基于不朽靈魂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理想的生活境界。柏拉圖帶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在于對真理的關注,更在于提示我們采用哲學沉思的方式去追求真理,培養(yǎng)一種探求“為什么的精神。真理本身偉大,但是對個體而言,不懈地追求真理的過程更是有意義的??鬃铀浴爸卟蝗绾弥?,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