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民族學人類學原著選讀 二00八年春1第一講摩爾根及其著述簡介摩爾根其人摩爾根著述概況2一、生平:路易斯.亨利.摩爾根(Lewis Henry Morgan ,18181881) “莫爾甘”,“摩爾根”與“莫爾甘” “戈迪烏斯繩結”文學社 ;“大易洛魁社” ;艾利帕克 ;塞納卡部落 ;鷹氏族(Hawk clan) ;“他牙道烏庫”(Tayadawahkugh) 摩爾根這個人3二、摩 爾 根 年 譜4 摩 爾 根 年 譜5 摩 爾 根 年 譜6 摩 爾 根 年 譜7 三、摩爾根的人類進化史態(tài)度/思想1、摩爾根相信,那時社會科學家已有充分的證據(jù)斷言,人類一切部落,在野蠻社會以前都曾經有過蒙昧社會,因
2、而,人類史可以依據(jù)其文明進程的階段性,劃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文明時代,人類史的起源相同,經驗相同,進步相同。2、依據(jù)著這一“科學的斷言” 摩爾根又相信,作為一為人類學家,他的使命是要回答幾個問題:人是怎樣度過已往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時代的,而達到野蠻社會的高級狀態(tài)的?野蠻人又是怎樣經過類似的漸進而最后達到文明社會的?為什么別的部落和民族在進步的競爭中變成落伍者有些進入了文明社會,有些停留在野蠻社會,而另有一些則停留在蒙昧社會?83、為了給這些問題找到答案,摩爾根說古代社會所要探討的主要方面,是“四類事實”:(1)制度、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的歷史;(2)政治形態(tài),包括氏族、胞族和部落的演化;(3)家族制度
3、中血婚制到中間過渡形態(tài)到專偶制的過渡;(4)財產的占有方面,占有欲望從無到有的演變過程。9四、摩爾根的進化思想與基督教 摩爾根的社會哲學具有一種特殊的雙重性。它是在自然史(包括天體演化史)啟發(fā)下開拓出來的一種人類史視野,同時又是一部不同于自然史的文化進化學說。 摩爾根在使社會的研究脫離上帝的支配的同時,采取的不單是一種自然史的做法,而夾雜了不少人類中心主義的宇宙觀,因此,他的思想與進化論之間的關系,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得多。 在基督教思想的影響,摩爾根反對生物進化論的另一觀點,既,人與動物同源、相互演化的觀點,主張有獨立的起源。他認為進步并非是達爾文所說的“物競天擇”促成的,而是一個神圣的“規(guī)劃
4、”顯現(xiàn)自身的力量的過程。 在進化論和美國基督教北方長老會的雙重影響下,摩爾根堅信人的心智一致性,從自然史的視野來探索人類治理自身的歷史規(guī)律,試圖從這個規(guī)律的把握中發(fā)現(xiàn)一種新哲學。他的所有人類學論述,都是圍繞著這一主題展開的。 10摩爾根的主要著作如下:1.易洛魁聯(lián)盟(League of the Hode de-no-sau-nee,or the Iroquois,1851)2.人類家庭的血親和姻親制度(Systems of Consanguinity and Affinity of the Human Family,1871)3.古代社會(Ancient Society,1877)4.美洲土著
5、的房屋與家庭生活(Houses and House-life of the American Aborigines,1881)摩爾根著述概況11易洛魁聯(lián)盟是一部接近現(xiàn)代民族志的描述性作品,它的理論解釋體系奠基于某種進步精神之上。與梅因的古代法一樣,易洛魁聯(lián)盟一書追尋的是一種古史的研究,而這部書的立論,深受英國哲學家格羅特對希臘的研究的影響。格羅特在他的論著中已指出,希臘文明是從以家庭為基礎的政體向城邦演化的結果。在城邦出現(xiàn)以前,希臘存在著分離的家庭,這些到后來結合成群,變?yōu)榘澹╣ens)、聯(lián)族(phratry)和部落(tribe)。其中,胞族很重要,它既是親屬組織,也是政治單位,具有某些古老
6、民主制度的影子,也不乏宗教精神。在希臘人的政治演化過程中,以親屬制度為基礎的民主群體,演變?yōu)楠毑煤捅┚贫?,到雅典時代又建立了一種高級的民主制度。摩爾根的易洛魁聯(lián)盟依據(jù)的歷史演化線索,正是格羅特的這種政治體制演化史的精神。12人類家庭的血親和姻親制度長達600多頁,其中200頁為血親和姻親制度的列表。摩爾根用這些表格來代表“關系體系”,或“親屬稱謂體系”。表格分三部分,分別代表三種體系中的親屬稱謂。正文實為對表格的評論,也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歐洲與西亞民族的親屬制度,第二部分描述美洲引第安人的親屬制度,第三部分描述印度以東的亞洲和大洋州的親屬制度。摩爾根認為,人類語言體系很多,但關系體系則
7、只有兩種,一種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一種是“分類性的”(classificatory)。歐洲與西亞民族采納的是“描述性的”親屬制度,而引第安人、亞洲人、馬來人,則采納“分類性的”親屬制度。 131871年,摩爾根帶著他的新書訪問倫敦,會見了梅因、麥克倫南、盧伯克、達爾文、赫胥黎等,受到了英國新人類學圈子的歡迎。但麥克倫南開始對他展開批評,說他錯誤地以為原始人不認識母親,而事實上,母子紐帶的認識,一開始就存在與人類當中。14 第二講 古代社會一書之輪廓 一、人類社會發(fā)展階段 二、氏族制度的發(fā)展 三、家庭與婚姻的發(fā)展 四、財產的發(fā)展過程 15 摩爾根極端反對種族歧視,他熱愛印第
8、安人民,尊重他們的才能和成就。他敢于與當時資產階級歷史學界和社會學界的“權威”作斗爭,反駁他們的謬誤觀點。 古代社會 之“摩爾根傳略” (1977)16 一、人類社會發(fā)展階段 在這部分摩爾根探討了人類社會發(fā)展階段,他把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的發(fā)明作為劃分社會階段的標志,一共劃了7個階段,即:1、低級蒙昧社會;2、中級蒙昧社會(魚類食物和用火知識的獲得);3、高級蒙昧社會(弓箭的發(fā)明);4、低級野蠻社會(制陶術的發(fā)明);5、中級野蠻社會(東半球始于動物飼養(yǎng),西半球始于用灌溉法種植玉蜀黍等植物以及使用土坯和石頭來從事建筑);6、高級野蠻社會(冶鐵術的發(fā)明和鐵器的使用);7、文明社會(標音字母的發(fā)明和文
9、字的使用)。17 二、氏族制度的發(fā)展摩爾根認為,氏族組織給我們顯示了人類的一種時代最古、流行最廣的制度。無論亞洲、歐洲、非洲、美洲、澳洲,其古代社會幾乎一律采取這種政治方式。氏族制度是社會賴以組織和維系的手段。它開始于蒙昧階段,經過野蠻階段的三個時期,一直保留到政治社會建立時為止,它是古代社會的基礎。氏族制度的演變主要限于兩個方面:第一,按照原始的規(guī)定,世系是由女性下傳的,如易洛魁人那樣;最后轉變?yōu)橛赡腥讼聜?,如希臘氏族和羅馬氏族那樣。第二,在原始階段,氏族成員死后,其遺產由本氏族成員繼承,后來改為由死者的同宗親屬繼承,最后轉變?yōu)橛善渥优^承。這些改變看去似乎無關緊要,實際上卻表現(xiàn)了社會狀況的
10、重大改變,同時也表現(xiàn)了長足的進步。18摩爾根關于氏族制度的討論,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贊揚,恩格斯說:“在1847年,社會的史前狀況,全部成文史以前的社會組織,幾乎還完全沒有人知道最后,摩爾根發(fā)現(xiàn)了氏族的真正本質及其對部落的關系,這一卓絕發(fā)現(xiàn),把這種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內部組織的典型形式揭示了出來?!薄澳柛膫ゴ蠊?,就在于他在主要特點上發(fā)現(xiàn)和恢復了我們成文歷史的這種史前的基礎,并且在北美印第安人的血族團體中找到了一把解開古代希臘、羅馬和德意志歷史上那些極為重要而至今尚未解決的啞謎的鑰匙。”19 三、家庭與婚姻的發(fā)展 摩爾根早在人類家族的血親與姻親制度一書中,就通過親屬稱謂的探討,敘述了家庭與婚姻的
11、形式。在古代社會中,他更加豐富和明確了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指出了家庭和婚姻在人類歷史中依次的發(fā)展階段:(1)血緣家庭,是從亂婚狀態(tài)發(fā)展而來的第一種家庭形式,禁止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婚姻,允許直系與旁系兄弟姊妹之間的婚姻;(2)普那路亞家庭,幾個姐妹共幾個丈夫,或幾個兄弟共幾個妻子的集團婚姻;(3)對偶家庭,與相對固定的配偶同居,可隨時離異;(4)父權制即一夫多妻制家庭;(5)“一夫一妻”制家庭。 20 摩爾根提出了財產的三種繼承法: 第一種是在本氏族成員中分配財產; 第二種是在同宗親屬中分配財產; 第三種是由子女獨享繼承權。 摩爾根認為這三種繼承法分別與人類社會的三個階段,即野蠻時代的低、中、高三
12、階段相適應。他分析了財產由公有制轉變?yōu)樗接兄频倪^程,說明只是在母系制轉變?yōu)楦赶抵?,才開始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父親們才開始把自己的財產傳給自己的子女。 他最后指出,只要進步仍將是未來的規(guī)律,像它對于過去那樣,那么單純追求財富就不是人類的最終的命運了。社會的瓦解,即將成為以財富為唯一的最終目的的那個歷程的終結,因為這一歷程包含著自我消滅的因素。政治上的民主、社會中的博愛、權利的平等和普及的教育,將揭開社會的下個更高的階段,經驗、理智和知識正在不斷向這個階段努力。這將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復活,但卻是在更高形式上的復活。 四、財產的發(fā)展過程21摩爾根在臨去世的那年(1881年)發(fā)表他的最后一本著
13、作:美洲土著居民的住房和居住生活。這本書介紹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房屋建筑怎樣從簡陋的窩棚、掩蔽所,經群居院落,逐步發(fā)展到單門獨戶的住宅。該書實際上是古代社會的補編。 22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贊賞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副標題為“就路易斯亨利摩爾根的研究成果而作”,于1884年出版。 恩格斯認為,古代社會是今日劃時代的少數(shù)著作之一”,并說:“摩爾根在美國,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發(fā)現(xiàn)了四十年前馬克思所發(fā)現(xiàn)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并且以此為指導,在把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加以對比的時候,在主要點上得出了與馬克思相同的結果?!倍鞲袼股踔吝€說,摩爾根“還對現(xiàn)代社會提出了直接的共產主義要求”“用了只有卡爾馬克思才能用的字
14、眼來談論這一社會的未來的改造”。23 對摩爾根古代社會觀點的質疑1.他把用火與捕魚當作蒙昧低級與中級階段的標志是不正確的,實際上人類一開始就知道用火,而捕魚成為經濟部門是新石器時代的事,2.他把制陶當作蒙昧與野蠻階段之間的標志,而把沒有制陶術的波里尼西亞人列入蒙昧階段,實際上波里尼西亞人有很高的園藝技術,早已到達野蠻階段。3.他把煉鐵術的發(fā)明作為野蠻與文明的分界線,實際上鐵是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分界的標志,而野蠻與文明的分界標志應是青銅。4.關于“血緣家庭”和“普那路亞”家庭,不少學者認為這是誤解了夏威夷人的情況,實際上夏威夷人早在18世紀時氏族制度已崩潰,從而接近了階級制度和國家的大門。24另
15、外,摩爾根也像其他進化論學者一樣,把人類發(fā)展階段的一致性歸因于“人類心理的一致性”,認為“人類的主要制度是由幾個原始的思想胚芽發(fā)展成的”,它們的發(fā)展“早已被人類心智的天然邏輯所注定”。在闡述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的時候,經濟方面的論證也不夠充分。但是,盡管有這些缺點,并不影響摩爾根探討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主要點的正確性,也不能否認他是當時有重大影響的民族學家。25第三講古代社會對人類社會的原始組織探討1、婚級組織2、氏族組織3、部落組織 4、部落聯(lián)盟組織26摩爾根在序言前的兩段話:“近代科學要求我們對人類和人類的成就進行細心透辟的研究,以證明我們人類之生存于地球上并不是從最高級開始,而是從最低級開始逐漸向高
16、級上升的;以證明人類的能力經歷過一段發(fā)展過程;以證明文明的全部要素,諸如生活技術、藝術、科學、語言、宗教和哲學等,都有是從人類心靈與外界大自然兩者之間所進行的緩慢而艱苦的斗爭中產生出來的。威廉德懷特惠特尼:東方學和語言學研究第341頁”27“這些社會反映了我們數(shù)千代以前的祖先的精神面貌。我們在肉體上和心靈上已經度過了與此相同的一些發(fā)展階段,而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今天這個樣子,正是由于曾經有過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勞動和他們的奮斗。我們的文明奇跡乃是千千萬萬的人們無聲無息孜孜努力的結果,就象英格蘭的白堊山崖是由無數(shù)帶石灰質殼的有孔蟲合力造成的一樣。J凱因斯博士,見人類學第1卷,第2期,第233頁?!?
17、8從這兩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摩爾根想告訴我們什么?或要求我們了解什么?實質就是要我們今天生活在文明時代的人類要了解自己,要認識自己,不要被其它歪理邪說所蒙蔽,要認識到“諸如生活技術、藝術、科學、語言、宗教和哲學等”,都全部是人類社會“與外界大自然兩者之間所進行的緩慢而艱苦的斗爭中產生出來的”,今天的文明“是數(shù)千千萬萬無名的人們無聲無息孜孜努力的結果”,并不是誰恩賜的。只要能認識到這些問題,我們人類才能健康地發(fā)展,用人類的智慧和能力改造自然界、發(fā)展著人類。 29“當我們按時間和發(fā)展的順序向上溯而按人類的進步向下看的時候,人類的發(fā)明是越早越簡單,越早越同人類的基本欲望直接相關;人類的組織也越早越接
18、近于原始狀態(tài),那就是由血親組成的一個氏族并推舉一個氏族酋長,而且近親關系中的若干氏族則組成一個部落,部落由一個酋長會議領導。(第32頁)” 這里提出了“人類的發(fā)明是越早越簡單,越早越同人類的基本欲望直接相關”。 301、婚級組織:“在早于氏族的組織,即以性為基礎的組織,存在氏族的根苗。(第873頁)”“以性為基礎的婚級組織,和以親屬為基礎理論的未成熟的氏族組織,目前正流行于那些說卡米拉羅依語的澳洲土著之中。(第48頁)”“男女兩性的婚級組織是他們的社會的基本單位,當氏族組織臻于成熟之時,婚級組織當然就從屬于氏族了。(第48頁)”31“人與人之間的、特別是兩性之間的感情關系,是自從有人類以來就存
19、在的?!?恩格斯 這就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原因所在,也是原始人類產生自愿的、民主的婚級組織的最原始、最簡單、最基本的條件。 322、氏族組織:“氏族就是一個由共同祖先傳下來的血親所組成的團體,這個團體有氏族的專名以資區(qū)別,它是按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第62頁)”“氏族均表現(xiàn)為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社會組織,這種組織從遠古以來即已流行,其起源之古乃至我們追溯到杳茫的年代也無從探究。這也是一種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組織單位,它是古代社會的基礎。(第62頁)”“氏族既以團結親屬為其原則,所以它對于每一個成員所盡的保護之責,是現(xiàn)有的任何其它力量都辦不到的。(第68頁)”33上面講的就是氏族組織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20、“它是古代社會的基礎”,那么,這種組織是什么性質呢?“他們的政府基本上是民主的,因為氏族、胞族和部落都是按民主的原則組織起來的。(第66頁)”34氏族法 :“氏族的特色即體現(xiàn)在它授與其它成員的權利和特權以及它給其它成員規(guī)定的義務上面,這些權力、特權和義務如下述,這也就構成了氏族法。(第69頁)”“(一)選舉氏族首領和酋帥的權利 他們是每一個氏族從本氏族成員中選舉出來的。(第70頁)”“首領的職位以氏族為基礎,這是很自然的,因為氏族既是一個有組織的血親團體,理當需要一個代表他們的領袖。(同上)”“氏族成員掌握選舉他們首領和酋帥的權利:在公署周圍設有警衛(wèi)以防篡奪權位;其余的氏族對選舉有否決之權;凡
21、此均可以體現(xiàn)出氏族制度所產生的民主原則。(第71頁)”35“(二)罷免首領和酋長的權利 在職者名義上都是終身制職,實際上卻必須行為良好才能保持其權力,因為人們有罷免他的權利。”“一個酋長的行為如不稱職,人們就會對他喪失信任,這就足可以有理由把他罷免了。首領和酋帥倘被氏族的會議按正當手續(xù)罷免,以后就不再視為酋長而成為一個普通人了?!薄笆献宄蓡T由于具有罷免,并不時地行使這種權力,才能維持主權來控制他們的首領和酋帥。這一點也反映了氏族的民主制度。(第72頁)”36“(三)在本氏族內互不通婚的義務 氏族組織顯然有一個主要的目的就那是,要把那位假定的始祖的一半子孫分離出來,并且禁止他們相互通婚,因為他們
22、是血親。(第72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婚姻法第八條不是也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這就是原始人類為現(xiàn)代社會留下的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經驗的體現(xiàn)。 37“(四)相互繼承已故成員的遺產的權利 在蒙昧社會,財產包括個人私有物品:在低級野蠻社會,則在個人私有物品之外再加上對群居宅院和園圃的占有權。(第73頁)”“上述的這些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加強了氏族的自決權。(第74頁)”可見在氏族共有財產的基礎上,是存在著個人財產。這就體現(xiàn)了氏族組織中存在個人占有財產的權利。當然這種財產實質就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之分,即大家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個人占有生活資料。 38“(五
23、)互相支援、保衛(wèi)和代償損害的義務 在氏族社會中,個人安全依靠他的氏族來保護,在氏族成員中親屬的團結是互相支持的一個有力的因素。侵犯了個人就是侵犯了氏族;對個人的支持就是氏族全體親屬列陣來做他的后盾。(第74頁)”“氏族成員在他們處于憂患困難之時彼此相互幫助。(同上)”“氏族成員有協(xié)助新婚夫婦建造房屋的義務。(第75頁)”“為一個被殺害的親屬報仇是一項公認的義務。(同上)”這些義務就是氏族組織能夠存在的根本原則,體現(xiàn)了氏族“相輔相存”的原則。39“(六)為氏族成員命名的權利(第76頁)”“(七)收養(yǎng)外人為本氏族成員的權利 一個人口日益減少的氏族可以通過收養(yǎng)的辦法來補充成員。(第78頁)”在現(xiàn)代社
24、會,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人口的相互移民,可以講就是這種傳統(tǒng)的延續(xù)。因為從中都可以學到很多有益于本國家、本民族的東西,也是人類進化和民族昌盛的主要原因。40“(八)氏族的宗教(第78頁)”“那就是:他們的宗教崇拜是一種對神恩的感謝,并向大神及眾小神祈禱,希望不斷賜福于他們。(第79頁)”這反映了人類在蒙昧時代的愚昧,不能認識人類自身和了解自然界的原因。但也不能太絕對,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文明人”不也是還在延續(xù)這種作法嗎?41“(九)一處公共墓地(第80頁)”它起著團結氏族的作用,也反映了人類的本性,即人不能忘祖忘宗,要承先啟后,講親情孝順?!埃ㄊ┮粋€氏族會議 它是處理政治事務的機構,又是
25、統(tǒng)馭氏族、部落和部落聯(lián)盟和最高權力機構。(第81頁)”42以上的氏族法就明白地告訴了我們氏族組織特點是“民主的”、“平等的”、“集中的”、“相輔相存的”、“個人占有財產”等原則,正如:“在易洛魁人中,每個氏族所有的成員在人身方面都是自由的,都有互相保衛(wèi)的義務;在個人權利方面平等,首領和酋帥都不能要求任何優(yōu)越權;他們是靠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同胞。自由、平等和博愛,雖然從來沒有明確規(guī)定,卻是氏族的根本原則。(第82頁)”這就是氏族組織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現(xiàn)代社會任何國家和組織發(fā)展的根本原則。433、部落組織:“在氏族社會里,如果沒有部落作為基礎,就不可能存在聯(lián)盟;如果沒有氏族,也就不可能有部落,胞族
26、則可有可無。(第102頁)”“(二)對各氏族選取出來的首領和酋帥的授職之權 在易洛魁人中,凡被選為首長者必須得到酋長會議授職以后才能正式擔任此職。因為各部落會議由氏族的酋長們組成的,它有維護共同利益之權,所以,把授職權的功能委托給部落會議顯然是合理的。(第111頁)”44“(二)對這些首領和酋帥有罷免之權 罷免首領和酋帥之權,主要屬于該首領和酋帥所屬之我族。但部落會議也有這種權力,并且可以不經本氏族同意,甚至可以違反本氏族的意見。在蒙昧社會、低級野蠻社會以及中級野蠻社會,酋長都是終身職,或者說在其行為不出軌的期間內一起充任。在這種社會狀態(tài)下的人類還不知道要對被選舉的職位規(guī)定年限。因此,為了維持
27、自治原則,罷免權尤其是不可少的了。罷免權是氏族以及部落的統(tǒng)治權的永恒保障;雖然他們對于統(tǒng)治權的理解很淺,但這種權力卻很實在。(第112頁)”454、部落聯(lián)盟組織:“產生聯(lián)盟的條件和組成聯(lián)盟的原則非常簡單。聯(lián)盟是既存的因素應時而自然產生出來的。一個部落一旦分化成幾個部落之后,這幾個部落各自獨占一塊領土而其領土互相鄰接,于是它們便以同宗氏族為基礎,以方言接近為基礎,重新結合成更高一級的組織,這就是聯(lián)盟。氏族所體現(xiàn)的親屬感情、各氏族的同宗關系,以及他們的方言仍能互相理解,這三者為聯(lián)盟提供了重要的因素。(第121頁)”46“易洛魁人的聯(lián)盟基本上是民主制的;一則因為它是由許多氏族組成的,而每一個氏族都是
28、按其共同的民主原則組織起來的,這不是民主制的最高典范,而是民主制的原始典范;再則因為各部落仍保持自治之權。(第143頁)”可見不論是在婚級組織、氏族組織、部落組織、部落聯(lián)盟組織,都可以看到當今社會國家的影子,從中都可以找到當今國家應該做或正在做的事情。因為人類社會的原始組織就是今天國家的雛型,今天的國家就是人類原始組織發(fā)展的必然結果。47生存和繁衍的需要是人類為什么要組織起來原因:1、生存需要人們?yōu)榱松婢捅仨殑趧?,要勞動就會自然或必然地?lián)合起來;人類的存在就自然或必然地在人與人之間發(fā)生關系;兩者的結合起來就是人類原始組織的產生和發(fā)展的條件。所以,人類的原始組織是生存的需要。482、繁衍的需要
29、人類的發(fā)展是經過無數(shù)代人的繁衍而生生不息,才發(fā)展成為今天的人類。而人類的繁衍是必須由男女雙方的結合為基礎的,這種結合的過程,就是人類原始婚級組織的發(fā)展條件。正如恩格斯講:“另一方面是人類的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比祟悶榱俗陨淼纳a必須是男女雙方的結合,所以,人類社會的男女的結合是繁衍的需要,也是原始社會形成婚級組織的基礎。 49人類就是為了這兩個目的:生存和繁衍;人類才自發(fā)地聯(lián)合或結合起來,即組織起來,從而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完成了人類的自身發(fā)展,逐漸地發(fā)展成為今天的人類。而這種人類自身的發(fā)展過程是在自愿的、民主的原則上完成的。 50摩爾根說“通過這些事實來看,近代文明中的某些贅疣,如摩門教之類
30、,不過是古老的蒙昧文化留在人們腦海中尚未被消除的殘余而已。我們的大腦與往古的蒙昧人、野蠻人的頭顱中從事活動的大腦是同樣的,這是靠代代相傳下來的;這副大腦傳到今天,已經被它在中間時期為之忙碌不已的思想、愿望和感情填塞得滿滿的了。就是這同一大腦,隨著世世代代經驗的培養(yǎng),它變得比以前更老練了,也更大了。野蠻社會的精神處處露頭,就是因為這副大腦頻繁地重現(xiàn)它的古代野性。這些都可以解釋為一種精神的反祖現(xiàn)象。(第58頁)”51從摩爾根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我們現(xiàn)代的大腦與往古的蒙昧人、野蠻人沒有什么區(qū)別,只不過是我們今天的文明與智慧是世世代代人類經驗積累的原因,單從組織的發(fā)展來看就是很好的說明,比如:我
31、們現(xiàn)在在任何組織中都提倡自愿、平等、民主、集中等條件,這些要求就是體現(xiàn)了原始人類自然或必然產生的原始組織的本意;而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組織中存在的違反這本意的不利于人類組織發(fā)展的因素,不就是反祖嗎?其實,現(xiàn)代社會的任何組織產生時,不都有是在講自愿的、民主的條件嗎?而這些條件不就是返祖嗎?52第四講古代社會對財產的討論531、財產的由來“(十四)、財產的產生和財產的直系繼承法的建立 雖然財產在最終導致希伯來型和拉丁型的父權制度家族的運動中沒有起什么作用,但是財產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的增加,對于向專偶制方向的發(fā)展卻一直施加了越來越多的影響。無論怎樣高度估量財產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都不為過甚。它是使雅利安人和閃族
32、人擺脫野蠻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力量。人類頭腦中的財產觀念的發(fā)展,開始十分微弱,最終卻成為其最主要的欲望。政府與法律的建立主要就是為了創(chuàng)造、保護和使用財產。它導致了人類奴隸制的產生,使奴隸成為有利于生產財產的工具在經過了幾千年之后,又是它發(fā)現(xiàn)了自由人是更有利于生產財富的機器,從而導致了奴隸制的廢除。(第511頁)”54“但是,蒙昧人的財產是微不足道。他們對于財產的價值、財產的欲望、財產的繼承等方面的觀念很淡薄。粗糙的武器、紡織品、器具、衣服、燧石、石制工具、骨制工具,以及個人的裝飾品,代表蒙昧生活狀況中財產的主要項目。財產的占有欲尚未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因為幾乎不存在財產。這種欲望直到相隔遙遠的
33、文明社會才發(fā)展為生氣勃勃的貪欲,這種力量如今在人類頭腦中成了一種極有支配作用的力量。土地在當時尚不成為財產而為部落共有,公共住宅由占居者共有。純屬個人的物品隨著發(fā)明的緩慢進程而增加,而強烈的占有欲這股新生力量也就從這里不斷得到發(fā)展。(第535頁)”55“對財產的最早觀念是與獲得生存資料緊密相連的,生存資料是基本的需要。(第593頁)”也就是說人類的財產觀念是與“獲得生存資料緊密相連的”,而生存資料的獲得是人類為了生存迫使人類進行共同勞動的結果。人類從共同勞動中獲得生存資料,在滿足生存需要后的積累的生存資料就變成了財產。“因此,財產的發(fā)展當與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進步并駕齊驅。(第633頁)” 這就是人類
34、財產產生的原因,即財產的產生是與人類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的進步并駕齊驅”“緊密相連”。 56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知道了財產的產生是與人類“獲得生存資料緊密相連”,人類的“財產的發(fā)展當與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進步并駕齊驅”,所以,財產的多少與人類先進與落后、文明與蒙昧也是同步的,久而久之,財產就成了人類社會的基礎,進而成為人類社會劃分階級的唯一界線。572、財產是劃分階級的唯一界線“隨著財富的增多,無疑地在社會上也增多了特權階級分子;從瑟秀斯時期到梭倫和克萊斯時期,雅典社會之所以充滿著那些動亂不安的現(xiàn)象,其主要原因即在此。(第249頁)”“財富的增多”是產生“特權階級分子”和社會“動亂不安”的原因。58“瑟秀斯
35、把民眾分為三個階級,不論其氏族關系如何,這三個階級分別稱為士族;農民;工匠。凡是民政和宗教方面的主要官職都由第一階級的人擔任。這一次階級劃分不僅是承認財產和貴族分子在管理社會方面的地位,而且是第一次直接反對氏族掌握管理權的運動。其目的顯然是為了把各氏族的酋長及其氏族中的富人聯(lián)合起來,自成一個階級,而壟斷社會權力所寄托的主要官職。把其余的人分為兩大階級,也破壞了氏族的關系。(第259頁)” 59“當梭倫任執(zhí)政官的時候(公元前594年),梭倫制訂了一部法律,其中有一部分是新法,不過是針對主要的財政困難而修訂的;除此之外,他又重新提出瑟秀斯把社會按階級組織的計劃,不再使用以前稱謂,而是按照人們的財產
36、多少定名。梭倫按照人民的財產數(shù)量將他們分成四個階級,他走得比瑟秀斯更遠。梭倫現(xiàn)在已經把以財產作為一種政治體制的基礎這個觀念灌注在新的以財產劃分階級的方案中了。然而,這樣仍然未能達到政治社會的觀念,政治社會必須奠基于地域和財產兩者之上,它必須通過人們的地域關系來和個人打交道。梭倫規(guī)定:只有第一階級才能充任高級官職,第二階級服騎兵役,第三階級服步兵役,第四階級服輕裝兵役。最后一個階級的人數(shù)最多。他們沒有擔任官職的資格,亦不納稅;第264頁)”60“塞爾維烏斯土利烏斯的時代(約公元前576533年)是緊接在梭倫時代(公元前596年)以后,在克萊斯瑟尼斯時代(公元前509年)以前。廢除氏族制度而創(chuàng)立以
37、地域和財產為基礎的政治社會,其主要變革有三:第一,以根據(jù)個人財產多少而定的階級來代替氏族;第二、以百人團大會作為新的民眾大會來代替庫里亞大會,并將后者的實權轉交給前者;第三、設置四個市區(qū),其性質有如美國的市區(qū),每個市區(qū)各有劃定的邊界,各有名稱標志為一個領域,其中的居民需要登記他們的名籍和財產。(第329頁)”61“我國古代商、周奴隸社會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特別是在西周奴隸總管周公旦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稱為禮制,也叫周禮。其中主要的是等級制度和宗法制度。西周的等級制度把人們大約區(qū)分為天子、諸候、大夫、士、庶人、仆隸第六個等級。庶人、仆隸是被壓迫階級。這種等級制度就是奴隸階級層層統(tǒng)治勞動人民的制
38、度,它具體規(guī)定了奴隸主階級內部各個等級之間的不同的待遇,也規(guī)定了奴隸被奴役的地位。各種禮儀,實際是代表奴隸主各個等級享受的特權。什么樣的等級,用什么樣的禮。(社會發(fā)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頁)”62這樣連起來一看,我們就明白了,不論是任何民族或國家在社會進化的道路上基本上是同源的,而這種按照財產劃分階級的界線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一直延續(xù)到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并在這些社會里建立了以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民主國家和政府。特別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后,財產劃分階級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起到了基礎的作用,因為馬克思
39、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同樣也是延續(xù)了梭倫的“按照人們財產的多少”和塞爾維烏斯土利烏斯的“以根據(jù)個人財產多少”來劃分階級的。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就是“財產論”嗎? 633、財產劃分階級的得與失“雅典人就這樣創(chuàng)立了以地域和財產為基礎的第二個偉大的政治方式。他們以地域結合的體系代替了由人身結合的迭進體系。作為一種政治方式,它奠基于必須永久固定的地域,奠基于多少有些地域化的財產,它通過地域關系來和它的公民打交道,這些公民現(xiàn)在已經定居在鄉(xiāng)區(qū)中了。一個人要成為國家的公民,首先必須成為一個鄉(xiāng)區(qū)的公民,人們都在其所屬的鄉(xiāng)區(qū)中投票、納稅,并且從這里被征去服兵役,同樣,人們都從所屬的鄉(xiāng)部這個更大的地區(qū)單位被選進元老院,
40、被選出指揮一支陸軍或海軍。個人同氏族或胞族的關系不再支配他作為一個公民所應盡的責任了。這兩種制度的對比非常鮮明,正如它們顯然有著根本性的差異一樣。人民現(xiàn)在已經完全在地域范圍內聯(lián)合成為政治團體了。(第270、271頁)”64“在新政府下,人民大會掌握實權,決定雅典的命運。給國家?guī)戆捕ㄅc秩序的新因素是享有完全自治權和地方自治政府。以類似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百個鄉(xiāng)區(qū)將決定雅典共和國的總體活動。(第273頁)”在這種以“地域和財產為基礎”的社會制度下,它的成果是什么呢?“雅典在新政治體制下勃然興起,聲威并著。由于民主制度的鼓舞,天才洋溢,智慧躍進,雅典人已上升到了人類歷史上諸民族中最卓越的地位。(第27
41、4頁)”65“在塞爾維烏斯建制下最后設立的政府就此定型,一直到共和國之末;執(zhí)政官代替了早先的統(tǒng)帥。它的基礎并不在于雅典政府那種含有特定意義的地域,也不是今天所謂的地域;其組織的基本單元為區(qū),區(qū)以上為兵或郡,縣以上為國,每一層都有組織機構,并賦以政府職能,作為一個整體中的組成部分。中央政府壓倒了地方政府而使后者趨于萎縮狀態(tài)。它之奠基于地域;它把控制政府的權力交給了最富裕的階級,這就表明財產已成為壓倒一切的因素。然而,它也有一種地域基礎,因為它為公民注籍以及為了財政和軍事目的而承認地域劃分,并予以利用,它在這些方面都通過地域關系來和公民們打交道。羅馬人到這時候已經完全脫離了氏族社會,進而處于地域和
42、財產為基礎的第二個偉大的政治方式之下了。他們拋棄了氏族制和野蠻社會,上升至一個新的文明領域。從此以后,創(chuàng)造財產、保護財產,便成為政府的主要目的,再加上統(tǒng)治遠處的部落和民族而從事的征服活動。(第335頁)”66上面談到的就是“地域和財產為基礎”或“按照財產劃分階級”的社會制度的進化過程,國家形成的依據(jù)和國家的職能及給社會帶來的繁榮,正如書中寫道:“近代的參議院就是從古代的酋長會議發(fā)展而來;近代的眾議院就是從古代的人民大會發(fā)展而來;這兩者合組成近代的立法機構。又如近代的最高行政首腦,無論是封建國王或立憲國王,無論是皇帝或總統(tǒng),都是從古代的軍事統(tǒng)帥發(fā)展而來,這是自然的、合乎邏輯的發(fā)展結果。又如,羅馬
43、的大小法官和近代的法官都是從古代的市政長官經過曲折的演變發(fā)展而來的。平等的權利、個人的自由、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則,也都是從氏族制繼承下來的。(第338頁)”67按照“地域和財產為基礎的第二個偉大政治方式”,其實就是“按照財產劃分階級”的體現(xiàn),從而使人類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化到奴隸社會,這本身就是人類進步的反映,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同樣也是人們社會活動的必然結果。但是由于人類受到自身認識的局限,受到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局限,財產一產生就未能將財產與人類的關系擺正確,而在這個問題上一起存在著迷惘,那么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是什么呢?摩爾根在書中寫道: 68“西塞羅固然是愛國而高尚的羅馬人,但他卻對這種將人
44、民劃分為若干階級、并將支配政府的勢力交給少數(shù)公民的辦法表示贊同和嘉許。他說,塞爾維烏斯土利烏斯從人民大眾中挑選出一大批人置為騎士,然后將其余的人分為五個階級,并將年老與少壯者加以區(qū)別,他建立這種制度便使表決權不掌握在群眾手里而掌握在富人手中;他決心要在我們的政府中建立這樣一個原則,即不使最大多數(shù)人具有最大的勢力,因為任何政府都應遵守一個原則。他贊成權利的不平等,他贊成取締自治權,根據(jù)從那時到現(xiàn)在兩千多年的經驗來看,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所贊成的兩個原則造成并發(fā)展了無數(shù)的愚昧腐敗的行為。終至使政府和人民同歸于盡。(第322頁)”69“當人們大量增加財產以后,當社會上開始感受到財產的影響和力量以后,奴
45、隸制便出現(xiàn)了。奴隸制破壞了上述的種種原則,它認為變成奴隸的人是非我族類的外人,是被俘虜?shù)臄橙?,它就是靠這種自私而虛偽的理由支撐下去的。力求建立特權階級的貴族政治原則,也隨著財產逐漸產生出來。在相對說來為時較短的文明社會中,財產因素大大地控制了社會,給人類帶來了獨裁制、帝制、君主制、特權階級,最后帶來了代議制的民主政治。它還使文明民族的發(fā)展歷程基本上成了一種創(chuàng)造財產的歷程。(第338頁)”這段話講了在“財產大量增加以后”,并且控制了社會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了獨裁、帝制、君主制、特權階級,最后帶來了代議制的民主政治”,這是財產帶來的嗎?70“在野蠻階段的晚期。一種新的因素,即貴族的因素,獲得了顯著
46、的發(fā)展。個人的個性和當時已為個人大量擁有的財產的增加,正在為個人的影響奠定基礎。同時,奴隸制則是通過永遠降低一部分人的地位的方式,使個人境況的懸殊達到了以前各文化階段不曾存在過的地步,這種情況,以及財產和官職,使貴族的感情逐漸發(fā)展起來,這種感情給現(xiàn)代社會以積極的影響,并抵消了由氏族創(chuàng)造和培育起來的民主原則。它很快就引入了不平等的特權,引入了本民族內不同個人的不同身份,從而破壞了社會的平衡,終至成為不團結與斗爭的根源。(第555頁)”71摩爾根在講了財產劃分階級的得與失后講到:“人類逐漸學到了一個簡單的教訓,那就是:為公眾的利益和公眾的繁榮計,全體人民比歷史上已出現(xiàn)過的,或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任何特權
47、階級的人都要高明,不論那些特權階級的人是怎樣挑選出來的和受過什么樣的培養(yǎng)。支配最先進的社會的各種政府也都還處在過渡階段中;正如格蘭特總統(tǒng)在他最后一次就任演說中所指出的,這些政府必然會合乎邏輯地轉向民主制度,這句話不無道理;這種自治形式或體現(xiàn)和表達了一個自由的、有教養(yǎng)的民族平均智慧水平和道理水平。(第338頁)”“但是,一旦人類的智慧提高到涉及財產抽象權利(包括財產與國家的關系、個人權利與財產的關系等)這個重大問題時,相信現(xiàn)存的秩序將會發(fā)生改變。未來變化的性質也許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曾經一度以原始社會形態(tài)普遍流行而在許多文明國家受到壓抑的民主政治,似有可能注定會再度成為普遍的、占絕對優(yōu)勢的制度。
48、(第339頁)”72第五講 對古代社會中有些名稱的理解73從古代社會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代社會也經常使用的各種名稱,如:社會、政治、欲望、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 。741、社會摩爾根:“先出現(xiàn)的第一種方式以人身、以純人身關系為基礎,我們可以名之為社會。(第6頁)”馬克思:“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為所謂社會關系,構成所謂社會,并且是構成為一個處于一定歷史發(fā)展階段上的社會,具有獨特特征的社會。古代社會、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都是這樣的總和,而其中每一個生產關系的總和同時又標志著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一個特殊階段。(馬克思:雇傭勞動和資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卷第363頁)
49、”75以上就是說明,社會是以人類為基礎的,它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總和,離開了人類就沒有了社會。所以,社會的存在就是由人類的存在決定的。關于社會存在的意義或功能馬克思和恩格斯談了三個因素:“所以,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人們?yōu)榱四軌騽?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東西。因為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薄暗诙€事實,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的工具又引進新的需要?!薄耙婚_始就納入歷史發(fā)展過程的第三種關系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產自己生命的人們
50、開始生產另外一些人,即增殖,這就是夫妻之間的關系,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家庭。(馬克思恩格斯: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卷第32、33頁)” 762、政治摩爾根:“(二)政治的萌芽必須從蒙昧社會狀態(tài)中的氏族組織中尋找;然后,順著政治制度的各種演進形態(tài),下推到政治社會的建立。(第6頁)”“談到政治觀念的發(fā)展這個題目時,自然會想到以親屬為基礎所組成的氏族就是古代社會中的一種古老的組織;但是,還有一種比氏族更早、更古老的組織,即以性為基礎的婚級組織,卻需要我們首先予以注意。并不是因為這種組織在人類經驗中顯得很奇特,而是由于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因為氏族的胚體看來即
51、孕育在這種組織之中。(第47頁)”77“原始思想的胚胎對人類的心靈和人類的命運產生過有力的影響,這些思想胚胎中,有的關系到政治,有的關系到家庭,有的關系到語言,有的關系到財產。(第69頁)” 恩格斯:“任何政治斗爭都是階級斗爭,而任何爭取解放的階級斗爭,盡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為任何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歸根到底都是圍繞著經濟領域進行的” 78列寧:“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分經濟斗爭(反對個別資本家或個別資本家集團,爭取改善工人處境)和政治斗爭(反對政府,爭取擴大民權,即爭取民主和爭取擴大無產階級的政治權力)。一切經濟斗爭都必然要變成政治斗爭,所以社會民主黨應該把這兩種斗爭緊緊地結合成一種
52、無產階級統(tǒng)一的階級斗爭。這種斗爭的首要目的應該是爭取權利,爭取政治自由。” 從馬克思主義者的這些說法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政治”的實質就是“領導權力”793、欲望 “人類頭腦中的財產觀念的發(fā)展,開始時十分微弱,最終卻成為其最主要的欲望。(第611頁)” “蒙昧人的財產是微不足道的。他們對于財產的價值、財產的欲望、財產的繼承等方面的觀念很淡薄。財產的占有欲尚未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因為幾乎不存在財產。這種欲望直到遙遠的文明社會才發(fā)展成為生氣勃勃的貪欲,這種力量如今在人類頭腦中形成一種極有支配作用的力量。土地在當時尚不構成為財產而為部落共有,公共住宅則由占有者所有。純屬個人物品隨著發(fā)明的緩慢進展而增加
53、,而強烈的占有欲這股新生的力量也就從這里不斷得到發(fā)展。(第535頁)”80第六講 性關系的“亂”到“治”81在斷言氏族制度曾普遍存在于整個人類的原始社會之后,摩爾根緊接著提出了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 究竟氏族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自發(fā)產生的,因而在不相毗連的地區(qū)里它本身不斷出現(xiàn)呢,還是它只有一個單獨的來源,從這個來源中心通過人類不斷的遷徙而傳播于全球呢?(第372頁)82摩爾根傾向于認為,世界各地的文化曾同源于亞洲,不同的地區(qū)之所以都有氏族,是因為它們與亞洲這個祖先之地有源流關系,而各地的氏族之所以不盡相同,是因為各氏族從亞洲遷出的時間不同。 83摩爾根提出的聞名于世的5種家族形態(tài)理論:1、血婚制
54、家族(consanguine family)2、伙婚制家族 (punaluan family)3、偶婚制家族 (syndyasmian family)4、父權制家族 (patriarchal famaily)5、專偶制家族 (monogamian family)84“這三種親屬制是以婚姻形態(tài)為基礎的;每一種親屬制度都力求盡事實所可能知道的情況來表達與之相應的婚姻形態(tài)下人與人之間的實際親屬關系。所以我們看到,這些親屬制度并不基于天然關系,而基于婚姻;并不基于虛想,而基于事實;每一種親屬制在其使用(存在)期間都是既合乎邏輯也合乎實況的制度?!保ǖ?91頁)85第一種婚姻形態(tài)中,血婚制對應著馬來亞式親屬制度,摩爾根推測它可能在夏威夷存在過,也“在古代曾普遍流行于亞洲”(第384頁),“事由嫡親的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集體相互婚配而建立的”(第382頁)。從摩爾根時代到今天,沒有民族志的經驗事實證明血婚形態(tài)的存在。于是,當年的摩爾根也只有通過推測才能查到血婚的蛛絲馬跡。他進行推測的“依據(jù)”,就是馬來亞式親屬制度。馬來亞類別式親屬制度,被摩爾根視為原始血婚的明證。在摩爾根看來,血婚制的成分仍然可以在當時的夏威夷找到。這一點有許多傳教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微電影劇本委托創(chuàng)作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版錨索施工項目質量監(jiān)督及驗收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高校教師博士后工作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個人食材采購與加工一體化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冰箱環(huán)保認證與推廣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國際會議外籍嘉賓邀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場所安全管理服務協(xié)議3篇
- 2025版國際合作項目合同中因國際關系變化情勢變更的合同修訂條款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專利技術評估與交易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業(yè)地產租賃轉租與廣告投放合同3篇
- 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經典常談》知識清單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第十七章-阿法芙·I·梅勒斯的轉變理論
- 焊接機器人在汽車制造中應用案例分析報告
- 合成生物學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 中醫(yī)門診病歷
- 廣西華銀鋁業(yè)財務分析報告
- 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申請表(個人)
- 大學生勞動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繼電保護原理應用及配置課件
-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書分享PPT
- 蓋洛普Q12解讀和實施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