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減少癥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1頁
白細胞減少癥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2頁
白細胞減少癥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白細胞減少癥中醫(y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一中醫(yī)臨床診療術(shù)語一疾病部分(GB/T16751.1 1997 )之“虛勞”進行診斷。主要癥狀:頭暈乏力、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夜間少寐,舌淡苔薄,脈細弱。.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張之南主編, 科學出版社,2007年)白細胞減少癥診斷。成人外周血白細胞數(shù):WBC 4.0 X109/L(二)證候診斷.氣血兩虛證: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面色少華,頭暈乏力,少氣懶言,夜間少寐,四肢倦怠,動則氣急。舌淡,苔薄,脈細無力。.脾腎陽虛證: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納谷不香,語言無力,腰酸怕冷,肢體欠溫,夜尿消

2、長,大便油爛。舌淡胖,苔薄,脈沉細。.肝腎陰虛證: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腰膝酸軟,午后或夜間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二、治療方法(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氣血兩虛證治法:補氣養(yǎng)血。推薦方藥:八珍湯加減。熟地黃、炙黃黃、太子參、炒白芍、炒白術(shù)、當歸、川茸、制首烏、茯苓、龍眼肉、枸杞、甘草等。中成藥:黃膠開白膠囊、十一味參黃片等。.脾腎陽虛證治法:溫補脾腎。推薦方藥:金匱腎氣丸合黃黃建中湯加減。熟地、山萸肉、淮山藥、炙黃黃、扶苓、干姜、淡附片、炒白術(shù)、紅棗、炙甘草、飴糖等。中成藥:四神丸等。.肝腎陰虛證治法:滋補肝腎。推薦方藥:生脈飲合六味地黃丸加減。黃黃

3、、黨參、麥冬、五味子、玉竹、北沙參、熟地、山萸肉、淮山藥、旱蓮草、丹皮等。中成藥:杞菊地黃丸等。(二)辨證選擇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根據(jù)病情,可辨證選用靜脈注射劑,如參麥注射液、參共扶正注射液、黃黃注射液等(三)針灸療法針灸取穴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合谷、太溪等穴,針用補法,且主穴加用溫針灸,每次 30分鐘,15日為1療程。(四)健康指導.生活起居:保持環(huán)境清潔,空氣清新、每天通風2次,每次30分鐘,患者必要時應戴口罩作自我保護,注意保暖,勿著涼,預防感冒,避免 呼吸道感染,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口腔護理,注意口腔清潔,選用合適的漱口液,飯前、飯后、睡前、晨起漱口。保持全身皮膚清潔,特別要注意會陰、肛門的清潔,預防肛周膿月中。.飲食調(diào)護:注意飲食衛(wèi)生,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以 增加機體抵抗力,促進康復。多飲水,禁食生、冷、硬、刺激性食物。.情志調(diào)攝: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注意警示: 本文內(nè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