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本概念;巖石圈:又叫構造圈,是地球的剛性外殼,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剛性頂蓋地質建造:泛指在地殼發(fā)展的某一階段,在特定的大地構造條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成因聯(lián)系的一套巖石共生組合克拉通:是大陸均衡的正向部分,在構造上,它比鄰近的活動帶更穩(wěn)定。地盾:是地殼的穩(wěn)定部分,由前寒武紀巖石組成,其上的沉積蓋層很薄,或者完全沒有沉積; 以變質巖和深成巖為主;所經(jīng)歷的埋藏深度從5km 到 35km 以上。地臺:也是指地殼的穩(wěn)定部分,地形上也僅有小的起伏,其基底也是由前寒武紀巖石組成, 但其上覆蓋有 1-3km 厚的相對未變質的沉積巖。地槽:地殼上具有強烈活動(包括顯著的差異升降和強烈的構造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多次內
2、生成礦作用等)的狹窄長條狀地帶褶皺幕:又稱造ft幕,是根據(jù)兩套地層之間的角度不整合關系建立起來的,地殼在相對短期 內發(fā)生的一次造ft運動,在構造上表現(xiàn)為巖層的褶皺和斷裂,地層間以角度不整合為標志。構造旋回:褶皺幕在時間上的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周期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地殼運動有比較長期的 相對寧靜的時期,以及比較短期的相對活動的時期。從一個平靜期開始到一個褶皺期結束稱 為一個構造旋回。構造體系指具有成生聯(lián)系的各項不同形態(tài)、不同等級、不同性質和不同序次的結構要素所組成的構造帶,以及他們之間所夾地塊組合而成的總體。威爾遜旋回 Wilson 根據(jù)目前見到的從東非裂谷的裂開-紅海-大西洋的形成,而后太平洋開始縮小
3、-地中海收縮-大洋消亡形成喜馬拉雅ft脈提出一個大洋從其產(chǎn)生、發(fā)展到消亡的過程雙變質帶:指區(qū)域分布上大體平行、地質時代相近、性質不同、成對出現(xiàn)的高壓相系和低壓相系兩條變質帶。轉換斷層:由中脊兩側海底的擴張移動引起的,轉換斷層的錯動方向也就是海底擴張的方向。垂直運動:是指地殼垂直于地表方向,即沿地球半徑方向的移位運動。這種運動往往引起海 水的進退,沉積地層在剖面表現(xiàn)為巖性、巖相、厚度的變化。水平運動:是指地殼平行于地表方向,即沿地球切線方向發(fā)生位移的運動。水平方向的地殼運動經(jīng)常使巖層發(fā)生褶皺、逆沖斷層、逆掩斷層和平移斷層。濁積巖:是濁流沉積形成的各類沉積巖的統(tǒng)稱。常見的有硬砂巖質濁積巖、碎屑灰?guī)r
4、質濁積巖,還有多種濁流成因的巖石類型。復理石:一種由半深海、深海相沉積所構成的韻律層系。地槽說認為是地槽回返初期階段的 產(chǎn)物。又稱復理層。一般認為在此時期,陸地面積逐漸擴大,碎屑物質逐漸增多,地殼頻繁地周期性振動,由此形成復理石層。另外,還認為復理石是深海濁流沉積作用的產(chǎn)物,但 濁積巖并不都限于有復理石韻律。磨拉石:泛指那些以陸相為主、巨厚的礫巖和砂巖占優(yōu)勢的沉積巖層,巖層的分選性差,層 理不規(guī)則,相變急劇,是造ft帶ft前地區(qū)的典型沉積類型。一般在壓陷前陸盆地出現(xiàn)較多。蛇綠巖(套):是貼附于大陸邊緣或島弧上的洋殼碎片,一般認為是板塊間碰撞的產(chǎn)物,可以 形成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島弧或活動大
5、陸邊緣等構造環(huán)境。現(xiàn)在大陸上發(fā)現(xiàn)的 蛇綠巖多數(shù)是大陸裂解或弧間擴張的產(chǎn)物而不是洋中脊蛇綠巖。(是一套巖相組合:由 下向上依次為:堆晶巖系(斜長巖/輝長巖)-輝長巖-輝綠巖-枕狀熔巖)。板塊三聯(lián)點:在板塊分布圖上,??梢姷饺龡l板塊邊界相交于一點,這個點與三個板塊相鄰接,叫做板塊的三聯(lián)接合點(或三結點)。簡答題:韻律性:指地球歷史中某一事件的時大時小、時強時弱的交替變化,它既包括時間長度嚴格相等的物理學上的周期、時間長度不嚴格相等的準周期和地質學中的特定術語旋回,而又具有更廣泛的節(jié)奏的含義。地球在 46 億年中,發(fā)生了不同時間尺度的韻律性變化。馬宗晉(2003)劃分為長韻律、中韻律、短韻律和微韻律
6、四個層次,12 個韻律級別。地球構造活動長韻律的證據(jù):時間尺度為 12Gad 韻律:兩次斜長巖事件,海洋化學巖中條帶狀硅鎂建造時間尺度為 1Ga250Ma 的韻律:超級大陸的形成與裂解時間尺度為 25050Ma 的韻律:沉積、構造波動周期時間尺度為 505Ma 的韻律:沉積作用及海平面變化;生物集群滅絕;構造事件;巖漿活動;大氣圈變化;磁極倒轉;隕石事件時間尺度為 52Ma 的韻律:全球海平面的變化地臺和地槽的主要特征地槽的主要特征:地槽通常出現(xiàn)在大陸邊緣地帶,并沿大陸邊緣延伸。發(fā)展中的地槽的 地貌與近代大陸邊緣特征一致。地槽在沉積上往往表現(xiàn)為長條狀的坳陷,有一定的方向。在地槽發(fā)育階段沉積物以
7、海淺海相沉積為主,有時還可出現(xiàn)半深海相和深海相沉積,沉積物 分選性差,沉積厚度很大,可達上萬米或更厚。巖性、巖相和厚度變化顯著。地槽發(fā)展晚期,一般經(jīng)歷了強烈的構造變動,地槽中的巖石發(fā)生褶皺和斷裂,形成十分復雜的構造。 廣泛的、強烈的巖漿活動也是地槽的重要的標志。地槽褶皺帶往往有成對的變質帶出現(xiàn)。地槽的豐富礦產(chǎn),以內生礦床為主地槽常常是地球物理的異常帶。地臺的主要特征:地臺一般具面狀展布的幾何形態(tài) 地臺內部欺負比較小,整體高程較一致地臺結構的顯著特點是具有雙層結構地臺該層的趁沉積組合是在相對穩(wěn)定的構造 環(huán)境中形成的,通常不呈帶狀分布地臺巖漿活動較微弱地臺蓋層構造變形一般較微弱 3.大陸漂移假說的
8、主要內容(觀點和證據(jù))及存在的問題觀點:1912 年魏格納系統(tǒng)提出大陸漂移說,認為古生代后期,全球只有一塊大陸(泛大陸),周圍是廣闊的海洋(泛大洋)。受地球自轉離心力和潮汐力的作用,從中生代開始,這個大陸開始分裂、漂移,由硅鋁層組成的、較輕的陸殼在較重的硅鎂層洋殼之上漂移,一 直發(fā)展到現(xiàn)今的海陸分布格局。大陸漂移的驅動力,魏格納等提出了與地球自轉有關的兩種 力;即向西漂移力和指向赤道的離極力。前者是由于日月對地球引力所產(chǎn)生,后者是由于地 球自轉的離極力所引起。證據(jù):大陸輪廓相吻合;地質構造的連續(xù)性;古生物群的分布;古氣候:古氣候資料與地球現(xiàn)代氣候分布很不協(xié)調。問題:大陸能漂浮嗎?花崗巖的熔點比
9、玄武巖低,如果地溫高至玄武巖巖層熔化并容許大陸漂移的程度,而花崗巖卻依然保持固態(tài)浮于其上,這是違反物理定律的;大陸能漂移嗎? 即驅動機制問題。魏格納認為地球自轉的離心力使大陸由高緯度向赤道方向移動,潮汐力同時使其向西漂移;但計算結果證明,其驅動力比所需要的小了好幾個數(shù)量級,根本不可能推動大陸漂移。海底擴張說的內容及三大證據(jù)內容:1全球規(guī)模的洋脊系是洋殼生長的地方;2海底并不是無限擴張的,也不要求 地球強烈膨脹;3海底擴張起因于地幔對流;4大陸硅鋁層馱于地幔對流體之上,尤如坐在傳送帶上一樣,被移動著。證據(jù):轉換斷層與海底磁異常、深海鉆探成果(海底沉積物年齡測定)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存在的問題
10、(目前面臨的 5 個主要挑戰(zhàn))基本內容:固體地球上層在垂向上可分為性質不同的兩個圈層。即上部的剛性巖石圈, 下部的軟流圈。巖石圈在側向上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成若干既不連續(xù)、又互相“鑲嵌”起來的大小不一球面塊體,每個塊體的厚度相對于其面積及地球半徑來說是很薄的,呈板狀,故稱為巖 石圈板塊(簡稱板塊)。堅硬的巖石圈板塊馱在塑性的軟流圈之上,橫跨在地球表面上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水平移動。在板塊之間,或互相分離,或互相匯聚,或互相平移?;蛘甙鍓K本身裂解成新的小板塊,或者兩板塊匯聚鑲接成新的大板塊。板塊邊界是地球表面最活動的地帶,大多數(shù)地震、火ft都分布在這里。板塊間的相互作用,即板塊運動是形成地表各種構造活動
11、和變形的根本原因在板塊分離處,軟流圈內的地幔物質上涌,冷凝構造成新的洋殼,使板塊新生;在板塊匯聚處,一個板塊俯沖到另一個板塊之下,使之返回地幔同化,導致板塊的消亡。比重較輕的大陸板塊,總是馱在軟流圈之上漂移,難以消亡掉。因此陸殼上保持有3600Ma 以上的地質歷史記錄。板塊的相互運動,激起了地震和火ft活動,推動了大陸漂移和大洋盆地的張開與關閉, 也導致了地殼上各種地質構造的產(chǎn)生和各種礦產(chǎn)的形成。巖石圈板塊所作大規(guī)模的水平運動,是一種在球面上的繞軸旋轉運動??捎脷W勒定律來描繪。板塊沿分離型邊界擴張、增生;與此同時它又沿匯聚型邊界縮減、消亡,相互補償, 便地球半徑保持不變。板塊運動的驅動力:地幔
12、對流模式和熱地幔柱模式。挑戰(zhàn):1.大陸軟流圈不具全球性問題;2.非威爾遜旋回演化問題;3.大陸垂向增生和消減問題;4.大陸結構的多層次性及耦合與非耦合問題;5.大陸構造變形力源的多元、多源性問題中國晚古生代聚煤期后的構造應力場演化及板內構造變形的影響因素中國晚古生代聚煤期后的構造應力場演化: 先后經(jīng)過印支期、燕ft期、四川期、華北期、喜ft期。構造應力場演化印支期:257205Ma最大主應力軸 1 產(chǎn)狀:174 2 中間主應力軸 2 產(chǎn)狀:86 2 最小主應力軸 3 產(chǎn)狀:355 87印支構造階段,北起黑龍江,南到廣東省,廣泛發(fā)育近EW 向褶皺。在華北、揚子古板塊的中央部分,如鄂爾多斯、上揚子
13、地區(qū),則幾乎未發(fā)生褶皺。對于華北和揚子古板塊的多數(shù)地區(qū)來講,印支期褶皺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沉積蓋層形成以后的第一次最廣泛的褶皺。華北 古板塊邊部,參與印支期褶皺的地層包括中-新元古界、古生界、和三疊系;揚子古板塊北 部與東部,參與印支期褶皺的地層從南華系到中、上三疊統(tǒng),其中志留系的墳頭組頁巖和中 三疊統(tǒng)的膏鹽層常常構成滑脫面。燕ft期: 1:116 7 2:26 3 3 產(chǎn)狀:297 80燕ft構造階段的板內褶皺主要發(fā)育在中國東部,即橫斷ft-六盤ft以東地區(qū);西部廣大地區(qū)褶皺十分微弱和局部。在燕ft期構造應力場作用下,發(fā)育了一系列NNE-NE 向逆斷層或逆掩斷層。印支期發(fā)育的近 EW 向逆斷層,
14、在燕ft期多轉變?yōu)橐宰呋?正斷層為主的特征。一般來說,板塊邊界附近構造變形強烈,板內微弱。但燕ft期板塊構造的變形特征不完 全如此,例如柴達木盆地東部、吉林磐石縣、燕ft地區(qū)的北京西ft、四川鹽源、福建中部煤田等地區(qū),都屬于板內,但褶皺、斷裂和巖漿活動都比較強烈四川期: 1:243 2:2963 3:20386四川構造階段的應力場,以 NNE-SSW 向近水平的縮短作用和SEE-NWW 向的水平伸展為主要特征;板內變形,以形成軸向NWW 的寬緩褶皺、NWW 向逆掩斷層 NNE 向正斷層、NE 或 NW 向的走滑斷層為主要特征。其動力來源:中國大陸西南側印度板塊快速朝NE 向運移所派生的一系列構造活動。華北期: 1:1144 2:1863 3:203 86華北構造階段陸內發(fā)育了一系列 NNE 或 SN 向的褶皺,大慶油田的長垣構造、下遼河- 遼東灣、冀中、蘇北-南黃海等盆地的近 NS 向小背斜,漸新統(tǒng)及下伏地層卷入了褶皺。褶皺兩翼傾角小于 10 ;滇西,緊閉、倒轉褶皺,為該期褶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shù)字化轉型趨勢及實施方案
- 鍋爐工聘用合同
- 三農行業(yè)現(xiàn)代農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與設計指導書
- 三農村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方案
- 2025年東營貨運上崗證模擬考試
- 2025年東莞貨運資格證安檢考試題
- 2025年安順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保過版
- 2025年遼陽貨運從業(yè)資格模擬考試
- 2025年荊州貨運車從業(yè)考試題
- 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2.2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練習含解析
-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解讀
- 2024年臨滄永德縣人民法院聘用制書記員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春新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課件
- 2025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jiān)管中心招聘5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中醫(yī)院發(fā)展中醫(yī)重點???、學科加強中醫(yī)藥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措施
- 2025年中國私域電商行業(yè)市場運行態(tài)勢、市場規(guī)模及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 財務核算管理制度
- 2024年山東省淄博市中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浙江省重點高中提前自主招生數(shù)學模擬試卷(含答案)
- 弱電智能化勞務分包合同
- 電網(wǎng)調度基本知識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