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文化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課件_第1頁
法家文化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課件_第2頁
法家文化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課件_第3頁
法家文化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課件_第4頁
法家文化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法家文化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法家文化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法家的始祖皋陶(goyo)堯舜時期的大司理(即大法官),是中國司法的鼻祖。主張輕法,像法。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后人尊為“上古四圣”。禹根據(jù)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繼位即去世。法家的始祖皋陶(goyo)禹父鯀與孔壬、驩兜為帝摯(堯的長兄)時期的三佞臣。后四岳推舉鯀治水,而且鯀治水非常盡力,只是一味用堵的方法治水九年失敗。時堯為天子,舜為攝政,定鯀為死罪??兹稍c妖類相柳(吃人無數(shù))為伍,被抓后被堯赦免。禹用疏堵結合的方法治水成功,并接任天子,欲為父鯀平反,皋陶極力反對,禹競不敢強為。禹父鯀與孔壬、驩兜

2、為帝摯(堯的長兄)時期的三佞臣。后四岳推舉一、前期法家人物介紹1、管仲卒于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齊國宰相,使齊國成為最早的霸主?,F(xiàn)存管子一書,公認為后人托管仲而作,其觀點屬法家思想,與后韓非子存在著一致性。管仲說:“法者,尺寸也,繩墨也,規(guī)矩也,衡石也,斗斛(h )也,角量也,謂之法?!薄胺蛏ㄕ?,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币弧⑶捌诜胰宋锝榻B管子認為,要保證法令的貫徹,必須賞罰分明,不論貴賤。管子說:“民利則來,害之則去?!币虼?,治國須循人情。管子說:道在天地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管子認為,要保證法令的貫徹,必須賞罰分明,不論貴賤。2、子產稍晚于管仲,生卒年不確,前380

3、前322肯定不對。的。應早于孔子。因為孔子是明確反對以法治國的,當晉國也學子產將刑律公布于鼎上時,他就大呼,晉國將要亡了,失去了法度。(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子產曾執(zhí)政鄭國二十年。最富有意義的創(chuàng)舉是“鑄刑書”,即把刑法鑄于鼎上,這是中國最早的成文法。此舉改革了全憑統(tǒng)治者之意判刑的舊體制。子產主張為政寬猛結合,以猛為上。臨終前曾對子大叔說:“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若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有死焉;水懦弱,民狎之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2、子產3、李悝前455前395年,法家嚴格意義上的開山祖。在任魏國相,主持變法。變法內容:經濟上“廢溝洫廢井田”、“盡地力”、“善平糴

4、( d )”;政治上主張無功不受祿,打擊世襲特權,剝奪無所事事的貴族們的俸祿,獎勵有能有功者;軍事上建立了常備正規(guī)軍。李悝的最大貢獻是編著了法經,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備的成文法典。包括六篇: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3、李悝4、吳起約公元前440前381年,是兼法家與兵家一身的人物。與孫武齊名,著有兵法,但失傳。他在魏國曾協(xié)助魏文侯推行法家政策,遭誣陷,棄魏而往楚。在楚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將無能的官吏和冗員一律裁掉,使楚國煥發(fā)生機,但損害了權貴們的利益。4、吳起支持變法的楚悼王死后,貴族們準備殺害他,他便跑去伏在悼王的尸體上,想利用楚國法律中“麗(加)兵于王尸者,盡加眾罪,逮三族

5、”的規(guī)定來免禍,但仍被害。法家只有借助于君權之勢才能推行變法,一旦君權不在,則改革難以繼續(xù),這是法家在歷史上的悲哀。支持變法的楚悼王死后,貴族們準備殺害他,他便跑去伏在悼王的尸5、商鞅約前390前338年,姓公孫,名鞅,因受秦孝公封商邑,號商君,故稱商鞅。商鞅在秦國變法使秦國富強起來,雄居六國之上,奠定了秦統(tǒng)一中國的基礎。商鞅法制思想有:壹刑論,即“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策,亂上制者,罪死不赦”。商鞅還主張嚴刑峻法,是“重刑論”者。他還提出“重刑愛民”論,他斷定“德生于刑”,對刑的運用正是君主對人民愛心的體現(xiàn)。商鞅曾在渭水之濱,一天處死七百多人,“渭水盡赤,號哭之聲

6、動于天地”。5、商鞅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為報夙怨,告商鞅有謀反企圖,派官吏逮捕他。商鞅于是就跑。跑到客店,人家不敢收留,說根據(jù)商君法令,不能留沒有證件的人住宿。商鞅打算逃入魏國,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計而喪師,故拒不接納。商鞅不得已而歸秦,乃與其徒屬發(fā)邑兵攻鄭(今陜西華縣),兵敗被俘?;萃踯嚵焉眺?,并滅其族。 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為報夙怨,告商鞅有謀反企圖,6、慎到、申不害幾乎同時期法家代表人物,皆從道家分化出來。慎到以重“勢”著稱。他將君主和權勢的關系比喻為飛龍和云霧的關系。有了云霧,飛龍才能高飛;一旦云霧消散,飛龍與地上的蚯蚓無別。他說“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

7、治天下”。6、慎到、申不害申不害重“術”,即“權術”,權謀之法。申不害主張的“術”,最典型的就是“藏于無事,示天下無為”,這是具體的駕御大臣的權術。要求君主“去聽”、“去視”、“去智”,就是裝聽不見,裝看不見,裝不知道事情真相,避免暴露自己,這使大臣摸不清君主的底細,沒辦法投其所好,也就沒法掩蓋他們自己的缺陷。而君主則可以看得明白,辨別出忠臣和奸佞小人。 申不害重“術”,即“權術”,權謀之法。申不害主張的“術”,最二、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韓非子(前280前233),出身于韓國貴族,曾與李斯同師荀子。后被李斯陷害致死。 韓非總結了前期法家的法、術、勢的法制理 論。他的著作總結了古代國君的得失,表達

8、了 自己的抱負和主張,例如:孤憤、五蠹、內外儲說等。其中自相矛盾和守株待兔便是有趣的寓言故事。二、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韓非還著有解老喻老,老,即指老子。因此,韓非的思想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秦始皇讀了孤憤、五蠹之后,大加贊賞,發(fā)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嘆。秦始皇為了見到韓非,便急切下令攻打韓國。韓王安本來不任用韓非,于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韓非還著有解老喻老,老,即指老子。因此,韓非的思想也秦始皇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毀地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鼻厥蓟市乓詾槿?,就把韓非交給法官審訊。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秦始皇后來感到懊悔,使人赦免他,韓非已經死了。(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秦始皇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韓非子的主要政治主張:一 、天不能決定人事吉兇 ,人定勝天。二 、人不應該違背自然規(guī)律 ,而要把天當作物類來利用。 三 、國家要富強 ,要靠耕戰(zhàn)。耕,是搞好農業(yè)生產 ;戰(zhàn),加強戰(zhàn)備。 韓非子的主要政治主張:四 、法治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