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語教材看山水田園詩發(fā)展歷程_第1頁
從初語教材看山水田園詩發(fā)展歷程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初語教材看山水田園詩發(fā)展歷程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作為2022年最網紅的字眼,出現在了基礎教育領域最顯眼的位置。作為被列入國家課程計劃的綜合實踐課程,在越來越強調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今天,毋庸置疑地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的重要使命。本文試圖通過小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詳細闡述小課題探究活動如何促使學生以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自主合作、交流展示的方式開展學習,從而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落地。 關鍵詞:小課題 核心素養(yǎng) 落地 在小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讓學生擁有科學的態(tài)度與習慣。 在長達17年的小課題研究中,樹人小

2、學探索出了三階段八課型的操作指導模式,而研究準備階段的研究啟動課、課題選擇課、課題分解課,無疑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與習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上好研究啟動課,促使學生問題提出能力的落地。 在研究啟動課上,我們會對本領域的研究范圍和內容向學生進行簡單地說明,會向學生展示本領域的成功的研究案例,并向學生介紹選題的一般方法。我們還會通過文字、圖片等,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去思考選題的范圍。 (二)上好課題選擇課,促使學生問題論證能力的落地。 在課題的選擇課上,我們會發(fā)現孩子們最初的選題異彩分層,但不乏無法開展的課題。 (三)上好課題分解課,促使學生問題分解能力的落地。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

3、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在課題的分解課上,我們會進一步的激發(fā)學生的提問的興趣,學生的問題意識將進一步增強。 在小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讓學生擁有科學的思維品質 。 我們選擇課題都是從學生本身出發(fā),他們自己提出課題,選擇課題,討論最終確定課題。學生們選擇的課題都是他們感興趣的,有一定研究意義的,有創(chuàng)意的,并且他們的選題都還是比較小,可操作性強。 (一)上好研究策劃課,促使學生理性思維的落地。 進入小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后,我們首先就會引導學生上好

4、研究策劃課。我們會進行研究計劃的設計;開展研究計劃的交流;并指導其完善本組的研究計劃。 (二)上好實驗指導課,促使學生勇于探索精神的落地。 小課題研究進入實施階段后,自然而然地會用到訪談法、對比分析法、實驗法等,這些方法對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上好資料搜集課,促進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落地。 在確立了探究的主題的基礎上,我們會引導學生,利用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紛紛走工廠、串鄉(xiāng)村、跑書店,拍照、錄像、采訪、調查、取證,深入觀察社會與自然。教師還會指導、協(xié)助學生分工合作,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并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分類等。隨著更多信息的了解、更多課外知識的積累,學生逐漸架構起自己

5、的知識體系,深刻地認識到各個領域知識的博大精深,從而具有數字化生存的能力,能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fā)展趨勢。 在成果表達交流階段,讓學生擁有科學的總結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究學習,我們的教學就將從小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轉向 研究的最后一個階段成果交流表達階段。 (一)上好交流表達課,促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落地。 在成果交流表達課上,孩子們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前段時間所收集的各種資料,會就小課題展示匯報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性建議。尤其是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參與課題研究報告的撰寫。而這時的研究成果的呈現與表達是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最佳時機。孩子們分工協(xié)作,各自承擔研究報告一個部分的撰寫,再由一個孩

6、子來完成統(tǒng)稿工作,這樣的方式無疑讓孩子們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二)上好展示交流課,促使學生思辨能力的落地。 小課題探究活動的展示交流分兩個部分,首先是由發(fā)布的同學進行展示匯報;其次是由整個課題組成員接受同學和老師的提問并回答。例如,在重慶火鍋大揭秘的小課題中,孩子們就提出了以下的問題: 請問你們是如何想到要研究重慶火鍋大揭秘這個課題的呢? 請問在重慶火鍋大揭秘這個探究活動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哪一件事? (3)請問你們在重慶火鍋大揭秘這個探究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你們是如何解決的? (4)請問在重慶火鍋大揭秘這個探究活動中,你們得出了哪些觀點或結論?你把這些結論告訴你身邊的朋友或

7、親人了嗎? (5)請問在重慶火鍋大揭秘這個探究活動結束后,你們還想探索身邊的哪些問題? 這樣的展示交流、答辯方式,既鍛煉了孩子們出眾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鍛煉了孩子們的臨場應變能力,使孩子們的批判、質疑意識得以彰顯,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問題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思維縝密,能從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的能力。 (三)上好總結反思課,促使學生勤于反思能力的落地。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里的思值得我們反復地品味。小課題展示交流結束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對本次小課題活動過程進行回顧性反思,對活動與類似經驗的聯系進行整合性的反思,對如何應對突發(fā)的情況進

8、行前瞻性的反思。這樣的反思活動,必然會促使學生養(yǎng)成對自己以往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必然會促使學生善于總結已有的經驗,并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等,使之學會學習。 我們的小課題研究活動,是引導學生跳出課堂學技能的一門課程,是落實新課程提出的科學教育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精神的具體體現。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擁有了科學的態(tài)度與習慣,而且還擁有了科學的思維品質,以及擁有了科學的總結反思方法,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實踐創(chuàng)新、問題解決等核心素養(yǎng),在小課題研究中的成功落地,焉能不會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初語教材看山水田園詩發(fā)展歷程 江蘇邳州王杰中

9、學 宋端凱 古代社會,山水田園是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園,士人學子失意后徜徉其間,春風得意的官場中人則以山水田園作為他們精神的樂土。山水田園詩歌,以山光水色、田園風物為審美對象,以細膩的筆觸描寫靜謐的山林、廣闊的田野,表達安逸隱居的生活以及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本文試以人教版語文教材中詩歌來分析山水田園詩發(fā)展歷程。 一、萌芽 純凈的山水田園詩產生于兩晉,但詩歌和山水田園相聯系,早在詩經中就出現過。九年級下冊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都是寫景名句。但是,詩經中的山水田園,往往只是詩人表現自我情感生活的媒介,而且有時只是一筆帶過,這

10、是人們不把這些詩歌視為山水田園詩的最重要原因。包括漢樂府的上邪江南長歌行均是如此。直到曹操的觀滄海問世,山水詩的發(fā)展才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躍馬揚鞭、登山觀海、觸景生情、感慨良深;詩歌境界壯闊、氣韻沉雄、蒼涼慷慨、情感激蕩。滄海的浩瀚,秋風的蕭瑟,英雄一世的情懷全部隱藏在字里行間,是一首較為完整、完美的山水詩。但是,仍然不是為山水而作,詩人吟詠山水,不過是把山水作為言志的中介。這是因為魏晉之前,漢族詩歌的內容都是與人本身有關的生存、欲想、政治、戰(zhàn)爭等等,自然風光還是未被雕琢的玉石。 二、發(fā)展 詩人真正將山水田園作為一種獨立的審美對象,寫出純凈的山水田園詩,則始于魏晉六朝。這是因為當時王朝更迭,戰(zhàn)亂

11、不斷,文人公卿驚恐悲哀隨即歸隱山林。他們在游山玩水、躬耕田園時人與自然已經融為一體。東晉陶淵明就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末期偉大詩人,一生潦倒下層,最后一次出任彭澤縣令,八十余天即掛印歸去,歸隱田園。被稱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詩歌到他這里真正以田園為題材,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藝術精湛的田園詩人。山水田園對他而言不僅僅是客觀的自然,也是主觀的精神世界,田園已經成為他生活、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八年級上冊的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草盛苗稀,耕耘欠佳;戴月荷鋤

12、,夕露沾衣;皓月當空,舉頭仰望。雖然辛苦,但這勞作卻能夠使他獲得心靈的慰藉,能夠體現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品質,常景、真情、至理在這里有機融為一體,自然在這里被提升為美的至境。八年級下冊的飲酒(其五)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尤其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手偶得,渾然天成,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脫口而出,不事雕琢,不工而工,自有神韻。當然,八年級上冊的桃花源記描寫自然景色以及農村生活,語言平淡舒朗,質樸自然,和其田園詩歌相得益彰。 與陶淵明同一時代而稍后的謝靈運成為山水詩的杰出代表。是謝靈運使山水詩成了氣候,蔚為大觀。他寫山水詩,一是受玄言風氣的影響,不以禮法為意,發(fā)自內心喜愛

13、山水而逐步舍棄了玄言詩中尚理的因素。二是他有真才實學而又自視甚高,雖然出身豪門可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被貶為永嘉太守以后更是專意于山水,從山水中尋找慰藉和自由。謝詩寫山水不及陶詩寫田園平易自然,但是篇中常見佳句,詩風華美,這與家庭的熏染以及用心的雕琢有關,如池塘生春草,柳園變鳴禽。(登池上樓),林壑斂冥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白云抱幽石,綠蓧媚清連。(過始寧野)都是模山范水的名句。謝氏對事物觀察的精致細微,駕馭語言的高超獨到,提煉詩意的過人才氣,連詩仙李白也是佩服之至??梢哉f,李白一生最為佩服、對其影響最大的詩人就是大謝、小謝。謝靈運之后,摹寫山水的還有謝朓、沈約、庾信等詩人。因為一

14、些作品沒有選入初中教材,不再贅敘。 謝靈運領略山水之美,不是陶淵明式的靜觀,而是采取移步換景的手法,尋幽攬勝,山水異態(tài)紛至沓來,便成畫境。謝靈運亦便成為中國第一個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卓然成為山水詩宗師。人生態(tài)度、生活方式的轉變,產生了陶淵明的田園詩。人與自然之間審美關系、藝術關系的深化,更是賦予他的田園詩以物我渾融的意境和平淡醇美的風格,這種情、景、物、理交融的藝術境界至此才算得到真正實現。因為家庭環(huán)境、生活志趣的不同,陶、謝有山水與田園、意境與畫境的不同,但是在把自然景物納入審美視野與文學題材方面,兩人的貢獻卻是一致的。山水田園詩歌,終以這兩位大詩人的出現,而在詩國確立了自己的地位,而且對

15、后世詩人李白、王維、孟浩然、杜甫、柳宗元、韋應物直至宋代的楊萬里、范成大等影響深遠。 三、盛世 唐代詩人與山水結緣從唐初即開始。初唐詩人王績(585-644),號東皋子,少有神仙童子之稱。王績的詩風遠離了初唐承襲的梁陳遺風,以疏朗寧靜的筆觸深入山野湖泊、天光水色,在描摹大自然景色時表現自己的生活與意愿,詩風淡雅。選入八年級上冊而廣為世人傳誦的野望就是其最優(yōu)秀代表作: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惆悵、孤寂的情懷。詩歌洗盡鉛華,為唐初詩苑吹進一股清新的氣息。詩人于一靜一動的描寫

16、之中,把山山樹樹、牛犢獵馬交織成一幅絕妙的藝術畫卷。光線與色彩的調和,遠景與近景的搭配,都顯得那么自然和諧,令人不能不產生某種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閑適的田野之中。 初唐象王績這樣的詩人并不多見,更多的詩人只是置身于現實生活中,在表現自我生活與情懷中描寫山光水色,與前代相比,只是把景色放到了更為重要的位置。如王勃的山亭夜宴,宋之問的江亭晚望,劉希夷的江南曲八首等。 初唐詩壇還想一說的是詩僧王梵志。他的詩歌直言所見之景、所想之事,寓佛理與詩歌之中。如他的田園詩吾有十畝田:吾有十畝田,種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樹,綠豆兩三窠。熱即池中浴,涼便岸上歌。遨游自取足,誰能奈我何!寫得自然生動,頗有特色。宋代黃庭

17、堅推崇他的詩,范成大學過他的詩,如他的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便是從王梵志世無百年人及城外土饅頭兩詩而來。這樣一位在唐初詩壇不是主流卻又對后代詩人詩風發(fā)生過影響的人物,詩歌發(fā)展史上應當給他一點介紹。 初唐詩歌創(chuàng)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歌高潮做了鋪墊,而為王維、孟浩然直接做前導的則是張九齡。張九齡時以舉薦人才知名,在仕途上曾給王、孟很大幫助。王維曾給他寫過一首始獻興公,希望張九齡出以公心提拔他,張于是提拔他為右拾遺。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詩更為有名,就是選入八年級上冊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后張九齡鎮(zhèn)荊州,任命孟為荊州從事,這也是孟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出仕。張九齡的江上遇疾風入廬山仰望瀑布水湖口望廬山瀑布

18、泉都是很有氣勢的山水詩。 山水田園詩的全盛時代終于到來了! 王維(701761),字摩詰,能文,善畫,工于音律,官大樂丞,右拾遺,尚書右丞等職。王維寫過邊塞詩、贈別詩,但是最能反映他詩歌特色的還是山水田園詩。安史之亂后,他名節(jié)既虧,退居輞川,崇奉禪宗,詩中山水田園風光,常含佛教脫世觀。王維的詩歌選入初中語文教材共3首,分別為竹里館(七下)、終南別業(yè)(八下)、使至塞上(八上)。竹里館通過對幽深的竹林、寂靜的山野、天空的朗月的描寫,通過獨坐、彈琴、長嘯等動作,構成了全詩幽靜、空靈、凄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孤高、落寞的情懷。終南別業(yè)中的終南是終南山,在陜西西安市南,別業(yè)即輞川別墅。詩的前六句自然嫻靜,

19、詩人視山間為樂土,不去刻意探幽尋勝,而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隨時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山居秋暝原也入選初中語文教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則是一幅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漁舟唱晚圖。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有隱士特色,多閑適情調,這幾首詩應是代表。 王維的山水詩,還有描寫高山大河而氣勢宏偉、境界開闊的作品,如漢江臨泛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遥憚舆h空,用山色有無的視覺和郡邑、遠空的撼動感覺來突出漢江的氣勢,勾勒出雄渾壯闊、水天浮動、山色若有若無的景色,可謂神工巨斧,驚心動魄。運用寫意手法,大處落墨,揮毫渲染,不拘一格,正是水墨山水畫在詩中的表現。再如終南山一詩,白云回望合

20、,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用白云、青靄的變化,陽光陰晴的不同,表現出終南山千巖萬壑的宏闊氣象。 山水田園詩的另一巨匠則是與王維并稱的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陽人,宦海失意,游于江南,隱于鹿門,寫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歌。他的詩作采用律詩為主,意新志異,理趣盎然,獨成一脈。詠狀景能有云騰霧撩之勢,賦小詩可得水清風涼之感,著大力格調雄渾,構巧思含義雋永。他的詩風對李白、王維都起了重大的影響。李白有詩贈孟浩然,對享有盛名的孟浩然表達了由衷的贊譽與仰慕之情。 描寫大自然山水的雄偉壯闊,孟浩然得心應 手,特別注重對于氣勢、特征、意境的渲染,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將其詩與李白詩作比

21、較,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孟開李浪漫詩的先聲,李仿效孟但勢趣更烈。先看八年級上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這首詩本意在于求官而不是純正的山水詩,但卻對景物的刻畫描寫令人嘆為觀止。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景色頗具氣勢。八月水漲,洞庭湖滿,氤氳繚繞的水汽在廣袤的云夢澤上蒸騰;風起云涌的洞庭湖水拍打、撞擊著岳陽城,城郭仿佛都被水勢撼動。詩人筆力千鈞,沖淡中有壯逸之氣的特征由此可見一斑。再如同是八年級上冊的早寒江上有懷,遠游在外,樹木凋零、北雁南飛而歸家不得,內心濃郁的鄉(xiāng)情化為動人的詩句。遙隔楚云端孤帆天際看平海夕漫漫三句,和前面的涵虛混太清一樣,籠天地于筆端,境界渾厚雄奇。 七年級上冊的過故人莊是孟浩然乃至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林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歌描繪農村寧靜秀美的田園景色,謳歌淳樸健康的人際關系,面對綠地、青山、場圃、桑麻這些自然景物,在把酒話家常的和諧氣氛中,詩人深深地陶醉其中。詩歌用家常語道家常事,把平和寧靜的田園生活緩緩道來,詩韻生動自然,真切誠摯,語言淳樸,寧靜的生活本身猶如一杯濃酒,耐人品味。 山水田園詩派王孟并稱,但是兩人的詩還是同中有異:孟是唐代大力寫作山水詩的第一人,王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