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49目錄一 中醫(yī)特色服務項目管理制度2二 外科常見中醫(yī)特色的技術操作規(guī)程1、保留灌腸的操作流程32、穴位注射 43、耳 針 法 64、艾 條 灸95、拔 罐 法 126、穴位按摩法157、刮 痧 法178、濕 敷 法209、涂 藥 法2310、熏 洗 法2611、貼敷法2912、箍圍法3313、切開法3514、引流法3715、結扎法4041墊棉法4318、纏縛法44中醫(yī)特色服務項目管理制度1、全部中醫(yī)技術工作人員必須取得國家執(zhí)業(yè)(助理)資格后方可進行醫(yī)療執(zhí)業(yè)。2、執(zhí)業(yè)技術人員服從醫(yī)院的統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變更執(zhí)業(yè)崗位。3、在醫(yī)療活動中必須遵守各項醫(yī)療法律法規(guī)及醫(yī)療操作程序
2、,組方用藥合理。4、積極參加各種中醫(yī)培訓,提高業(yè)務理論知識,改善中醫(yī)醫(yī)療質量,嚴防各類醫(yī)療事故的發(fā)生。5、中醫(yī)技術人員外出進修必須按照醫(yī)院有關制度進行,否則取消進修資格。6對全科事中醫(yī)藥技術人員培訓學習,督導中醫(yī)特色項目服務項目。7、對各類傳染病有及時上報的義務,不得瞞報或者不報,一經發(fā)現嚴肅處理。8、有弘揚中醫(yī)文化的權利,對撰寫論文發(fā)表的,視其情況給予獎勵。9、對不遵守有關規(guī)定的中醫(yī)工作技術人員要視其情節(jié)嚴重程度給予批評或者嚴肅處理。 外科常見中醫(yī)特色的技術操作規(guī)程一 保留灌腸的操作流程1、備齊用物,攜至病員床旁,向病員解釋清楚,以取得合作。2、囑病員排便或作大量不保留灌腸。3、取側臥位,根
3、據病情定左、右。褲褪至膝部,臀部移近床沿,墊橡膠單與治療巾于臀下,并抬高臀部約10厘米(小枕墊于臀下)。4、抽吸藥液,連接肛管、排氣、潤滑肛管前段,反折肛管;左手分開臀部顯露肛門,右手輕輕插肛管入肛門內15厘米左右。5、抬高注洗器,液面不超過30厘米,放松肛管,讓溶液緩緩流入。6、溶液將流盡時,倒溫開水5-10毫升,反折肛管拔出手指包住肛管置彎盤內,然后用手紙在肛門處輕輕按柔。7、待10-15分鐘后,取出水枕、橡膠單與治療巾,整理床鋪、環(huán)境、清理用物。二 穴位注射又稱“水針”,是選用中西藥物注入有關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操作方法(1)常用穴位: 有研究者分析了近年來國內55篇相關文獻,總
4、結發(fā)現使用頻率最高的4個主穴依次是足三里、曲池、肺俞和血海,配穴頻率最高的兩個是血海和大椎。從主穴使用頻率較高的4 個穴位來看,主治病癥集中于蕁麻疹、痤瘡、銀屑病和鼻炎。詳見下表: (2)操作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膚常規(guī)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約1015mm,緩慢提插至有針感,抽吸針筒無回血后,注入藥液(每穴注入藥液0.20.4ml),隔日一次,3次一療程。 (3)注意事項: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guī)則,防止感染。 使用穴位注射時,應該向患者說明本療法的特點和注射后的正常反應。如注射局部出現酸脹感、48小時內局部有輕度不適,或不適感持續(xù)較長時間,但是一般
5、不超過1天。 要注意藥物的有效期,并檢查藥液有無沉淀變質等情況,防止過敏反應的發(fā)生。 風池穴近延髓,故應嚴格掌握針刺角度和深度,針刺深穴應控制在頸圍的1/10內,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傷及延髓。脊髓兩側腧穴注射時,針尖斜向脊髓為宜,避免直刺引起氣胸。 藥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誤入脊髓腔,有損傷脊髓的可能,嚴重者可導致癱瘓。 年老體弱及初次接受治療者,最好取臥位,注射部位不宜過多,以免暈針。5、在神經干旁注射時,必須避開神經干,或淺刺以不達神經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經干較淺,可超過神經干之深度,以避開神經干。如針尖觸到神經干,患者有觸電感,就須退針,改換角度,避開神經干后再注射,以免損傷神經,
6、帶來不良后果。 6、軀干部穴位注射不宜過深,防止刺傷內臟。背部脊柱兩側穴位針尖可斜向脊柱,避免直刺而引起氣胸。 7、年老體弱者,注射部位不宜過多,用藥劑量可酌情減少,以免暈針。孕婦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陰交、合谷等孕婦禁針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產。三、耳 針 法耳針是采用針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應點,通過經絡傳導,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操作方法。一、評估1、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及既往史。2、耳針部位的皮膚情況。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無流產史,當前是否妊娠。4、對疼痛的耐受程度。5、心理狀況。二、目標遵醫(yī)囑選擇穴位,解除或緩解各種急、慢性疾病的臨床癥狀,通過其
7、疏通經絡,調整臟腑氣血功能,促進機體的陰陽平衡,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三、禁忌癥耳部炎癥、凍傷的部位,以及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禁用。四、告知耳針局部有熱、麻、脹、痛感。五、物品準備治療盤、針盒(短毫針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簽、鑷子、探棒、膠布、彎盤等。六、操作程序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核對醫(yī)囑。2、遵照醫(yī)囑,選擇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3、體位合理舒適,嚴格消毒,消毒范圍視耳廓大小而定。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進針,其深度以刺入軟骨,但不透過對側皮膚為度。留針。5、為使局部達到持續(xù)刺激,臨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塊膠布固定,俗稱“埋豆”。留
8、埋期間,囑患者用手定時按壓,進行壓迫刺激,以加強療效。6、起針后用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預防感染。7、操作完畢,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8、清理用物,做好記錄并簽名。七、護理及注意事項1、在針刺中及留針期間,患者感到局部熱、麻、脹、痛或感覺循經絡放射傳導為“得氣”,應密切觀察有無暈針等不適情況。2、執(zhí)行無菌操作,預防感染。起針后如針孔發(fā)紅,應及時處理。3、使用耳針法治療扭傷及肢體活動障礙者,埋針后待耳廓充血具有發(fā)熱感覺時,囑患者適當活動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條灸等,以提高療效。耳針法操作流程圖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耳針取穴部位的皮膚情況、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心
9、理狀況等評估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耳針取穴部位的皮膚情況、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狀況等評估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實施耳針治療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名安排舒適體位,告知患者留針后應注意事項。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患者有否暈針、疼痛等不適情況選針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針對準穴位刺入,深度以刺入軟骨而又不穿透為度。留針,或用菜籽小方塊膠布固定在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數日消毒局部皮膚遵醫(yī)囑核對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輪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選區(qū)內尋找耳穴的敏感點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取合理體位治療盤、針盒或菜籽、皮膚消毒液、棉球、棉簽、鑷子、膠布、探棒、彎盤等起針后用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再用皮膚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物品準備
10、記錄整理起針觀察進針行針消毒皮膚定穴患者準備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實施耳針治療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名安排舒適體位,告知患者留針后應注意事項。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患者有否暈針、疼痛等不適情況選針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針對準穴位刺入,深度以刺入軟骨而又不穿透為度。留針,或用菜籽小方塊膠布固定在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數日消毒局部皮膚遵醫(yī)囑核對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輪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選區(qū)內尋找耳穴的敏感點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取合理體位治療盤、針盒或菜籽、皮膚消毒液、棉球、棉簽、鑷子、膠布、探棒、彎盤等起針后用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再用皮膚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物品準備記錄整理起針觀察進針行針消毒皮膚定穴患者準備四
11、、艾 條 灸用純凈的艾絨(或加入中藥)卷成圓柱形的艾卷,點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種技術操作。一、評估1、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及既往史。2、患者體質及艾條施灸處的皮膚情況。3、對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狀況。二、目標1、遵醫(yī)囑選擇穴位,解除或緩解各種虛寒性疾病的臨床癥狀。2、通過運用溫通經絡、調和氣、消腫散結、祛濕散寒、回陽救逆等法,以達到防病保健、治病強身的目的。三、禁忌癥1、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fā)熱者,不宜施灸。2、顏面部、大血管處、孕婦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四、告知1、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可能出現燙傷等情況。2、艾絨點燃后可出現較淡的中藥燃燒氣味。3、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產生燒灼、熱燙的感覺,應
12、立即停止治療。4、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可能出現水皰。五、物品準備治療盤、艾條、火柴、彎盤、小口瓶、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六、操作程序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核對醫(yī)囑。2、取合理體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頭頂、胸背,后灸腹部、四肢。4、遵醫(yī)囑在施灸過程中,隨時詢問患者有無灼痛感,調整距離,防止燒傷。觀察病情變化及有無不適。5、施灸中應及時將艾灰彈入彎盤,防止灼傷皮膚。6、施灸完畢,立即將艾條插入小口瓶,熄滅艾火。7、清潔局部皮膚,協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臥位,酌情開窗通風。8、清理用物,做好記錄并簽名。七、護理及注意事項1、采用艾柱灸時,針柄上的艾絨團必須
13、捻緊,防止艾灰脫落灼傷皮膚或燒毀衣物。2、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于正?,F象。如灸后出現水皰時,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皰較大時,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去皰內液體,覆蓋消毒紗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條灸法操作流程圖 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艾條施灸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艾條施灸部位的皮膚情況、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狀況等評估評估治療盤、艾條、火柴、彎盤、小口瓶、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治療盤、艾條、火柴、彎盤、小口瓶、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物品準備物品準備協助衣著,安排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觀察局部皮膚及病情變化,詢問患者有無不適,防止艾灰脫落,造成燒傷或毀壞衣物遵醫(yī)囑確定施灸部位及施灸
14、方法使艾條徹底熄滅,清潔局部皮膚記錄整理灸畢觀察施灸定穴患者準備根據醫(yī)囑要求,詳細記錄艾條灸法治療的客觀情況,并簽名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合理體位,松解衣著,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協助衣著,安排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觀察局部皮膚及病情變化,詢問患者有無不適,防止艾灰脫落,造成燒傷或毀壞衣物遵醫(yī)囑確定施灸部位及施灸方法使艾條徹底熄滅,清潔局部皮膚記錄整理灸畢觀察施灸定穴患者準備根據醫(yī)囑要求,詳細記錄艾條灸法治療的客觀情況,并簽名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合理體位,松解衣著,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手持艾條,將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穴位,使患者感到溫熱但無灼痛為度。隨手彈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膚紅暈手持
15、艾條,將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穴位,使患者感到溫熱但無灼痛為度。隨手彈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膚紅暈五、拔 罐 法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熱力,排除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現象,達到溫通經絡、驅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為目的的一種技術操作。一、評估1、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及既往史。2、患者體質及實施拔罐處的皮膚情況。3、心理狀況。二、目標1、緩解風寒濕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虛寒性咳喘等癥狀。2、用于瘡瘍及毒蛇咬傷的急救排毒等。三、禁忌癥1、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者。2、皮膚潰瘍、水腫及大血管處。3、孕婦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告知1、治療過程中局部可能出現水泡。2、由
16、于罐內空氣負壓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膚會出現與罐口相當大小的紫紅色瘀斑,數日后自然消失。3、治療過程中局部可能出現水泡或燙傷。五、物品準備1、治療盤、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鉗、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六、操作程序1、備齊物品,攜至床邊,做好解釋,核對醫(yī)囑。2、取合理體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遵醫(yī)囑選擇拔罐部位。4、點燃的火焰在火罐內轉動,使其罐內形成負壓后并迅速叩至已經選擇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穩(wěn)定后方可離開,防止火罐脫落,適時留罐。5、拔罐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火罐吸附情況和皮膚顏色。6、操作完畢,協助患者衣著,整理床單位,安排舒適體位。7、清理用物,做好記錄并簽名。七、護理及
17、注意事項1、拔罐時應采取合理體位,選擇肌肉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發(fā)較多處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檢查罐口周圍是否光滑,有無裂痕。3、防止燙傷。拔罐時動作要穩(wěn)、準、快,起罐時切勿強拉。4、使用過的火罐,均應消毒后備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現小水泡,不必處理,可自行吸收。6、如水泡較大,消毒局部皮膚后,用注射器吸出液體,覆蓋消毒敷料。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圖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拔火罐部位的皮膚情況、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狀況等評估評估治療盤、治療盤、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鉗、火柴、小口瓶等物品準備物品準備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隨時檢查罐口吸
18、附情況,局部皮膚紫紅色為度,其療效最佳。疼痛、過緊,應及時起罐遵醫(yī)囑選擇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記錄整理起罐觀察拔罐定穴患者準備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取合理體位,松開衣著,暴露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隨時檢查罐口吸附情況,局部皮膚紫紅色為度,其療效最佳。疼痛、過緊,應及時起罐遵醫(yī)囑選擇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記錄整理起罐觀察拔罐定穴患者準備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取合理體位,松開衣著,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實施拔罐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名一手夾持罐體,另一手拇指按壓罐口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即可順利起罐檢查罐口有無缺損裂縫。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備鉗夾95%酒精棉球點燃,
19、深入罐內中下端,繞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將罐口扣在選定部位(穴位)上不動,待吸牢后撒手,適時留罐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實施拔罐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名一手夾持罐體,另一手拇指按壓罐口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即可順利起罐檢查罐口有無缺損裂縫。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備鉗夾95%酒精棉球點燃,深入罐內中下端,繞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將罐口扣在選定部位(穴位)上不動,待吸牢后撒手,適時留罐六、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醫(yī)基本理論指導下,運用手法作用于人體穴位,通過局部刺激,可疏通經絡,調動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目的的一種技術操作。一、評估1、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及既往史。2、體質及按摩部位皮膚
20、情況。3、心理狀況。二、目標1、緩解各種急慢性疾病的臨床癥狀。2、通過穴位按摩,達到保健強身的目的三、禁忌癥各種出血性疾病,婦女月經病、孕婦腰腹、皮膚破損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四、告知按摩時局部出現酸脹的感覺。五、物品準備治療巾六、操作程序1、遵醫(yī)囑進行穴位按摩。2、進行腰腹部按摩時,囑患者先排空膀胱。3、安排合理體位,必要時協助松開衣著,注意保暖。4、根據患者的癥狀、發(fā)病部位、年齡及耐受性,選用適宜的手法和刺激強度,進行按摩。5、操作過程中觀察患者對手法的反應,若有不適,應及時調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發(fā)生意外。6、操作后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臥位,做好記錄并簽名。七、護理及注意事項1、操作前
21、應修剪指甲,以防損傷患者皮膚。2、操作時用力要均勻、柔和、持久,禁用暴力。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圖患者準備定位手法觀察患者準備定位手法觀察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穴位按摩部位的皮膚情況、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狀況等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穴位按摩部位的皮膚情況、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狀況等評估評估遵醫(yī)囑確定腠穴部位及推拿方法隨時詢問患者對手法治療的反應,及時調整手法對確定的手法運用正確、操作時壓力、頻率擺動幅度均勻,動作靈活,時間符合要求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取合理體位,松開衣著,暴露穴位按摩部位,保暖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實施穴位按摩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名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記
22、錄整理遵醫(yī)囑確定腠穴部位及推拿方法隨時詢問患者對手法治療的反應,及時調整手法對確定的手法運用正確、操作時壓力、頻率擺動幅度均勻,動作靈活,時間符合要求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取合理體位,松開衣著,暴露穴位按摩部位,保暖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實施穴位按摩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名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記錄整理七、刮 痧 法刮痧法是應用邊緣鈍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體表一定部位反復刮動,使局部皮下出現瘀斑,從而達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為目的的一種技術操作。一、評估1、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及既往史。2、體質及刮痧部位皮膚情況。3、對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狀況。二、目標1
23、、緩解或解除外感時邪所致高熱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2、使臟腑穢濁之氣通達于外,促使周身氣血流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三、禁忌癥體形過于消瘦、有出血傾向、皮膚病變處等禁用此法。四、告知1、刮痧部位出現紅紫色痧點或瘀斑,數日后方可消失。2、刮痧部位的皮膚有疼痛、灼熱的感覺。五、物品準備治療盤、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療碗內盛少量清水或藥液,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物。六、操作程序1、備齊用物,攜至床邊,做好解釋,核對醫(yī)囑。2、協助患者取合理體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3、遵醫(yī)囑確定刮痧部位。4、檢查刮具邊緣是否光滑、有無缺損,以免劃破皮膚。5、刮治過程中,用力均勻,蘸濕刮具在確定的刮痧
24、部位從上至下刮擦,方向單一,皮膚呈現出紅、紫色瘀點為宜。6、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觀察病情及局部皮膚顏色變化,調節(jié)手法力度。7、刮痧完畢,清潔局部皮膚后,協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臥位。8、清理用物,做好記錄并簽字。七、護理及注意事項1、保持空氣清新,以防復感風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用力要均勻,勿損傷皮膚。3、刮痧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病情變化,發(fā)現異常,立即停刮,報告醫(yī)師,配合處理。4、刮痧后囑患者保持情緒安定,飲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膩之品。5、使用過的刮具,應消毒后備用。刮痧法操作流程圖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刮痧部位的皮膚情況、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狀況等評估評估治療盤治療盤、刮
25、具、治療碗內盛少量清水。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物品準備物品準備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物品遵醫(yī)囑確定刮痧部位記錄整理刮畢觀察刮治定位患者準備根據醫(yī)囑要求,詳細記錄實施刮痧后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物品遵醫(yī)囑確定刮痧部位記錄整理刮畢觀察刮治定位患者準備根據醫(yī)囑要求,詳細記錄實施刮痧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名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合理體位,松開衣著,暴露刮痧部位,保暖清潔局部皮膚隨時觀察病情,發(fā)現異常,應立即停刮,取平臥位,報告醫(yī)師,配合處理檢查刮具邊緣有無缺損,蘸濕刮具在選定部位從上至下,單一方向,刮擦禁用暴力。如皮膚干澀,隨時蘸濕再刮,直至皮膚紅紫清潔局部皮膚隨
26、時觀察病情,發(fā)現異常,應立即停刮,取平臥位,報告醫(yī)師,配合處理檢查刮具邊緣有無缺損,蘸濕刮具在選定部位從上至下,單一方向,刮擦禁用暴力。如皮膚干澀,隨時蘸濕再刮,直至皮膚紅紫八、濕 敷 法濕敷法是將無菌紗布用藥液浸透,敷于局部,已達到疏通腠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等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一、評估1、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2、患者體質及濕敷部位皮膚情況。3、心理狀況。二、目標減輕局部腫脹、疼痛、瘙癢等癥狀。三、禁忌癥瘡瘍膿腫迅速擴散者不宜濕敷。四、告知注意藥液溫度,防止燙傷。五、物品準備治療盤、遵醫(yī)囑配制藥液、敷布數塊(無菌紗布制成)、凡士林、鑷子、彎盤、橡膠單、中單、紗布等。
27、六、操作程序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核對醫(yī)囑。2、取合理體位,暴露濕敷部位,注意保暖。3、遵醫(yī)囑配制藥液,藥液溫度適宜并倒入容器內,敷布在藥液中浸濕后,敷于患處。4、定時用無菌鑷子夾取紗布浸藥后淋藥液于敷布上,保持濕潤及溫度。5、操作完畢,擦干局部藥液,取下彎盤、中單、橡膠單,協助患者衣著,整理床單位。6、整理用物,做好記錄。七、護理及注意事項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釋,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涼。2、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3、治療過程中觀察局部皮膚反應,如出現蒼白、紅斑、水皰、癢痛或破潰等癥狀時,立即停止治療,報告醫(yī)師,配合處理。濕敷法操作流程圖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藥物過
28、敏史、濕敷部位的皮膚情況、體質及心理狀況等物品準備患者準備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藥物過敏史、濕敷部位的皮膚情況、體質及心理狀況等物品準備患者準備評估評估遵醫(yī)囑配制藥液、容器、敷布、鑷子、彎盤、橡膠單、中單、紗布等遵醫(yī)囑配制藥液、容器、敷布、鑷子、彎盤、橡膠單、中單、紗布等核對姓名、診斷、解釋,關閉門窗,合理體位,暴露濕敷部位,保暖核對姓名、診斷、解釋,關閉門窗,合理體位,暴露濕敷部位,保暖記錄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及敷布的濕度,并頻頻淋藥液于敷布上擦干局部藥液,協助衣著,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將溫度適宜的藥液倒入容器內,置敷布于藥液中浸濕,敷于患處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濕敷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字整
29、理觀察敷藥記錄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及敷布的濕度,并頻頻淋藥液于敷布上擦干局部藥液,協助衣著,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將溫度適宜的藥液倒入容器內,置敷布于藥液中浸濕,敷于患處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濕敷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字整理觀察敷藥九、涂 藥 法涂藥法是將各種外用藥物直接涂于患處的一種外治方法。其劑型有水劑、酊劑、油劑、膏劑等。一、評估1、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2、患者體質及涂藥部位的皮膚情況。3、對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狀況。二、目標患處涂藥后可達到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止癢鎮(zhèn)痛等治療效果。三、告知局部涂藥后可出現藥物顏色、油漬等污染衣物。四、物品準備治療盤、遵醫(yī)囑配制的藥
30、物、彎盤、棉簽、鑷子、鹽水棉球、干棉球、紗布、膠布、繃帶、橡膠單、中單等。五、禁忌證嬰幼兒顏面部禁用六、操作程序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核對醫(yī)囑。2、根據涂藥部位,取合理體位,暴露涂藥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時屏風遮擋。患處酌情鋪橡膠中單。3、清潔皮膚,將配制的藥物用棉簽均勻地涂于患處。面積較大時,可用鑷子夾棉球蘸藥物涂抹,蘸藥干濕度適宜,涂藥厚薄均勻。4、必要時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5、涂藥完畢,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6、清理物品,做好記錄并簽字。七、護理及注意事項1、涂藥前需清潔局部皮膚。2、涂藥次數依病情、藥物而定,水劑、酊劑用后須將瓶蓋蓋緊,防止揮發(fā)。3、混懸液
31、先搖勻后再涂藥。4、霜劑則應用手掌或手指反復擦抹,使之滲入肌膚。5、涂藥不宜過厚、過多,以防毛孔閉塞。6、刺激性較強的藥物,不可涂于面部。嬰幼兒忌用。7、涂藥后觀察局部皮膚,如有丘疹、奇癢或局部腫脹等過敏現象時,停止用藥,并將藥物拭凈或清洗,遵醫(yī)囑內服或外用抗過敏藥物。涂藥法操作流程圖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藥物過敏史、涂藥部位的皮膚情況、體質及心理狀況等物品準備患者準備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藥物過敏史、涂藥部位的皮膚情況、體質及心理狀況等物品準備患者準備評估評估治療盤、彎盤、遵醫(yī)囑配制中藥、棉簽、鑷子、鹽水棉球、干棉球、紗布、膠布、繃帶、中單等治療盤、彎盤、遵醫(yī)囑配制中藥、棉簽、鑷子、鹽水棉球
32、、干棉球、紗布、膠布、繃帶、中單等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合理體位,暴露傷口,必要時墊治療巾,保暖核對姓名、診斷,解釋,合理體位,暴露傷口,必要時墊治療巾,保暖記錄協助患者衣著,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物品 整理用物包扎涂藥記錄協助患者衣著,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物品 整理用物包扎涂藥藥物涂于面部,要求干濕度及薄厚適宜藥物涂于面部,要求干濕度及薄厚適宜必要時以無菌紗布覆蓋,膠布或繃帶固定必要時以無菌紗布覆蓋,膠布或繃帶固定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實施涂藥治療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字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實施涂藥治療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字十、熏 洗 法熏洗法是將藥物煎湯,趁熱在患處熏蒸、淋洗,以達到疏通腠理
33、、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一、評估1、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2、患者體質及熏洗部位皮膚情況。3、女性患者評估胎、產、經、帶情況。4、心理狀況。二、目標1、緩解患者的關節(jié)疼痛、腫脹、屈伸不利、皮膚瘙癢等癥狀。2、減輕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結膜紅腫、癢痛、糜爛等癥狀。3、促進肛腸疾患的傷口愈合。4。、治療婦女會陰部瘙癢等癥狀。三、禁忌癥月經期、孕婦禁用坐浴。四、告知注意藥液溫度,防止燙傷。五、物品準備治療盤、藥液、熏洗盆(根據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備坐浴椅、有孔木蓋浴盆或治療碗等)、水溫計,必要時備屏風及換藥用品。六、操作程序1、遵醫(yī)囑配制藥液。2、備齊用物,
34、攜至床旁,做好解釋。3、根據熏洗部位安排患者體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時用屏風遮擋,注意保暖。4、熏洗過程中,觀察患者的反應,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協助患者臥床休息。5、熏洗完畢,清潔局部皮膚,協助衣著,安置舒適臥位。6、清理用物,做好記錄并簽名。七、護理及注意事項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盡量加蓋衣被。2、熏洗藥溫不宜過熱,溫度適宜,以防燙傷。3、在傷口部位進行熏洗時,按無菌技術操作進行。4、包扎部位熏洗時,應揭去敷料。熏洗完畢后,更換消毒敷料。5、所用物品需清潔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熏洗法操作流程圖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藥物過敏史、體質、熏洗部位的皮
35、膚情況、心理狀況物品準備整理熏畢觀察熏洗定位患者準備主要臨床表現、既往史、藥物過敏史、體質、熏洗部位的皮膚情況、心理狀況物品準備整理熏畢觀察熏洗定位患者準備評估評估治療盤、藥液、盛放藥液容器、水溫計等治療盤、藥液、盛放藥液容器、水溫計等核對姓名、診斷、解釋,關閉門窗,取合適體位,暴露熏洗部位,保暖核對姓名、診斷、解釋,關閉門窗,取合適體位,暴露熏洗部位,保暖遵照醫(yī)囑配制藥液,確定熏洗部位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熏洗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名記錄協助衣著,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物品清潔局部皮膚、擦干保持藥液溫度,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將藥液趁熱倒入容器,根據不同部位按要求熏蒸。藥液偏涼時,隨時更換遵照醫(yī)囑配制
36、藥液,確定熏洗部位根據醫(yī)囑,詳細記錄熏洗后的客觀情況,并簽名記錄協助衣著,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物品清潔局部皮膚、擦干保持藥液溫度,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將藥液趁熱倒入容器,根據不同部位按要求熏蒸。藥液偏涼時,隨時更換十一、貼敷法穴位貼敷療法,是指應用穴位敷貼原理,對于疾病的治療,一般情況下是采用冬病夏治的治療原理進行。屬于灸法治療的延伸,根據人體穴位,運用透皮吸收原理,緩解病痛。一、基本操作方法(一)辨證選穴用藥1腧穴選擇及配伍:(1) 選擇離病變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應穴位敷貼。局部選穴如,腎衰外敷方,取腎俞、關元穴。(2) 選擇阿是穴貼藥阿是穴是指病變的局部或內臟病理現象在體表的反映,
37、也稱病理反應穴。(3) 選擇針灸學中的傳統有效經穴這些傳統的有效經穴,是前人在實踐中發(fā)現并驗證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風門、膈俞等穴治療咳嗽、哮喘;神闕、足三里治腸炎、痢疾、腹脹、腹痛等。(4) 取穴施治藥物外敷取穴,與針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證選用,靈活掌握,因其施藥范圍略大,所選取之穴是一個片而不是點,即使選穴不十分準確,也同樣有利于藥物吸收。(5) 遠端取穴根據上下相引的原則,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瘡取涌泉,脫肛取百會穴等。2敷貼法選藥規(guī)律(藥物組方):(1)氣味俱厚的選藥特點多選氣味俱厚之品,一則易透入皮膚起到由外達內之效;二則氣味俱厚之品經皮透入,對穴位局部起到針灸樣刺激作用;其三是
38、所含芳香性物質,能促進藥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膚滲透促進劑的作用。有人作過研究,用離體皮實驗表明,芳香性藥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質類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駢文中的膏藥處方,幾乎每方都用姜、蔥、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風仙、菖蒲、木鱉、山甲、蓖麻、皂角等氣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藥物的處方約占97%以上。(2)多效聯合的組方特點廣略以取勝敷貼藥常以藥不止走一經治一癥,用多味藥物匯而集之,以一膏統治多種病,疾病雖有多種,而其病機則不外氣滯血凝及陰有寒濕,陽有燥熱而已,關鍵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個“通”字概括,“理通則治自通”。(3)辨證加藥的穴位配藥特點外治穴位貼敷療法
39、是以單驗方外治形式而問世的,但后來辨證施治治療原則逐漸滲透于這一治法中,經這一治法賦以辨證施治的選藥思想,使其療效更加肯定。在臨床應用時,常需辨證論治、三因制宜,而在臨癥靈活加入糝藥,一般要求加藥與膏藥相應,膏統治而加藥專治,重癥還可加入劫藥如巴豆等,所加糝藥物原則上選用治療這一病癥的主要藥或選效驗方和單方為主以提高療效。如治熱秘除用膏敷貼外,常在膏上糝以芒硝、大黃等,再貼于臍腹部。(二)貼敷方法1.貼法:將已制好的藥物直接貼壓于穴位,然后外裹膠布粘貼;或先將藥物置于膠布粘面正中,再對準腧穴進行粘貼。巴布劑、硬膏劑可直接將巴布劑或是硬膏中心對準穴位貼牢即可。適用于膏藥、巴布劑、丸劑、餅劑、磁片
40、的腧穴貼敷。2敷法:將已制備好的藥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復塑料薄膜,并以紗布,醫(yī)用膠布固定即可。適用于散劑、糊劑、泥劑、浸膏劑的腧穴貼敷。對膠布過敏者,可選用低過敏膠帶或用繃帶固定貼敷藥物。(三)貼敷時間 HYPERLINK /v50373901.htm#quote1#quote1 l quote1#quote1 1根據疾病種類、藥物特性以及身體狀況而確定貼敷時間。一般情況下老年、兒童、病輕、體質偏虛者貼敷時間宜短,出現皮膚過敏如瘙癢、疼痛者應即刻取下。1刺激小的藥物每次貼敷4-8小時,可每隔1-3天貼治一次。2刺激性大的藥物,如蒜泥、白芥子等,應視患者的反應和發(fā)泡程度確定貼敷時間,約數分鐘至
41、數小時不等(多在1-3小時);如需再貼敷,應待局部皮膚基本恢復正常后再敷藥,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貼敷。3敷臍療法每次貼敷的時間可以在3-24小時,隔日1次,所選藥物不應為刺激性大及發(fā)泡之品。4冬病夏治腧穴貼敷從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貼1次,每次貼3-6小時,連續(xù)三年為一療程。十二、箍圍法箍圍療法是借助于箍圍藥的截毒、束毒、拔毒作用而起到清熱消腫、散瘀定痛、溫經化痰等治療效應的一種敷貼方法。本療法古稱“帖法”、“帖熁”、“圍藥”,即根據病情選藥,研為細末,并酌取醋、酒、藥汁或油類等調敷于患處四周,以箍束瘡毒,消散癰腫,故以為名。1、調敷賦形劑:根據患者病情性質與病變階段,箍圍藥
42、可選擇各種液狀賦形劑調配,以增強其藥效作用。常用的賦形劑有醋、酒、蜂蜜、蔥汁、姜汁、麻油、各種新鮮草藥汁等。如箍圍藥與醋調敷,能增強其解毒祛瘀軟堅等作用;以酒調敷,可促使藥性散發(fā),并增強其活血通絡等作用;以金黃花、蒲公英等汁調敷,則取其清熱解毒之性,以蔥、姜、韭、蒜等汁調敷,則取其辛通散邪之長等等?,F多用凡士林油配制,盡管也有配制和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但總不如按照患病情況采取不同的賦形劑調敷來得針對性更強一些。2、箍圍敷貼方法:先根據病情選用合適的賦形劑,將箍圍藥調和至干濕適中的藥糊。如果箍圍藥物自身含有汁液,如鮮仙人掌、鮮芙蓉葉等,則可搗爛成糊狀后直接敷用。病人取能夠充分暴露敷貼藥物患處的體位,
43、醫(yī)生將患處洗凈擦干,有創(chuàng)口者則應清創(chuàng)消毒后,把箍圍藥敷貼于患處。有些部位在敷藥后可能污染衣物或容易脫落,則應用紗布或膠布包扎固定。上箍圍藥時,如果是癰疽、瘡癤初起,或腫勢散漫者,可滿敷其患處;若其毒已結聚,或破潰后余腫未消,宜敷貼其四周,中間留一小孔,以便箍圍拔毒。涂抹箍圍藥時,其范圍一般應略超出其腫起外緣。十三、切開法切開法就是運用手術刀把膿腫切開,以使膿液排出,從而達到瘡瘍毒隨膿泄、腫消痛止、逐漸向愈的目的。這里所講的切開法僅指膿瘍的切開?!具m應證】 一切外瘍,不論陰證、陽證,確已成膿者,均可使用。【用法】 運用切開法之前,應當辨清膿成熟的程度、膿腫的深淺、患部的血脈經絡位置等情況,然后決
44、定切開與否,具體運用如下:(1)選擇有利時機即辨清膿成熟的程度,準確把握切開的有利時機。當腫瘍成膿之后,膿腫中央出現透膿點(膿腔中央最軟的一點),即為膿已成熟,此時予以切開最為適宜。若腫瘍膿未成熟,過早切開則徒傷氣血,膿反難成,并可致膿毒走竄。(2)切口選擇以便于引流為原則,選擇膿腔最低點或最薄弱處進刀,一般瘡瘍宜循經直切,免傷血絡;乳房部應以乳頭為中心,放射狀切開,免傷乳絡;面部膿腫應盡量沿皮膚的自然紋理切開;手指膿腫應從側方切開;關節(jié)區(qū)附近的膿腫,切口盡量避免越過關節(jié);若為關節(jié)區(qū)膿腫,一般施行橫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為縱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響關節(jié)功能;肛旁低位膿腫,應以肛管為中心
45、作放射狀切開。(3)切開原則不同的病變部位,進刀深淺必須適度,如膿腔淺者,或生在皮肉較薄的頭、頸、脅肋、腹、手指等部位,必須淺切;如膿腔深者,或生在皮肉較厚的臀、臂等部位,稍深無妨,以得膿為度。切口大小應根據膿腫范圍大小以及病變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膿流通暢為原則。凡是膿腫范圍大,肌肉豐厚而膿腔較深的,切口宜大;膿腫范圍小,肉薄而膿腫較淺的,切口宜小。一般切口不能超越膿腔以外,以免損傷好肉筋絡,愈合后疤痕較大;但切口也不能過小,以免引流不暢,膿水難出,延長治愈時間。(4)操作方法切開時以右手握刀,同時左手拇、食兩指按在所要進刀部位的兩側,進刀時,刀刃宜向上,在膿點部位向內直刺,深入膿腔即止,如
46、欲把刀口開大,則可將刀口向上或向下輕輕延伸,然后將刀直出即可。如采用西醫(yī)手術刀,可應用小號尖角刀以反挑式之執(zhí)刀法進行直刺,如欲把刀口開大,則可將刀口向上或向下輕輕延伸?!咀⒁恻c】 在關節(jié)和筋脈的部位宜謹慎開刀,以免損傷筋脈,致使關節(jié)不利,或大出血;如患者過于體弱,切開時應注意體位并做好充分準備,以防暈厥;凡顏面疔瘡尤其在鼻唇部位,忌早期切開,以免疔毒走散,并發(fā)走黃危證。切開后,由膿自流,切忌用力擠壓,以免感染擴散、毒邪內攻。十四、引流法引流法是在膿腫切開或自行潰破后,運用藥線、導管或擴創(chuàng)等法使膿液暢流,腐脫新生,防止毒邪擴散,促使?jié)冊缛沼系囊环N治法。包括藥線引流、導管引流和擴創(chuàng)引流等。(1
47、)藥線引流藥線俗稱紙捻或藥捻,大多采用桑皮紙,也可應用絲棉紙或拷貝紙等。按臨床實際需要,將紙裁成寬窄長短適度,搓成大小長短不同線形藥線備用。藥線的類別有外粘藥物及內裹藥物兩類,目前臨床上大多應用外粘藥物的藥線。它是借著藥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潰瘍瘡孔中,使膿水外流;同時利用藥線之線形,能使壞死組織附著于藥線而使之外出;此外,尚能探查膿腫的深淺,以及有無死骨的存在。探查有無死骨是利用藥線絞形之螺紋,如觸及粗糙骨質者,則說明瘡瘍已損骨無疑。采用藥線引流和探查,具有方便、痛苦少、患者能自行更換等優(yōu)點。目前將捻制成的藥線經過高壓蒸氣消毒后應用,使之無菌而更臻完善。【適應證】 適用于潰瘍瘡口過小,膿水不易排
48、出者;或已成瘺管、竇道者。【操作流程】常用的有外粘藥物法和內裹藥物法。外粘藥物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將搓成的紙線臨用時放在油中或水中潤濕,蘸藥插入瘡口;另一種是預先用白及汁與藥和勻,粘附在紙線上,候干存貯,隨時取用。目前大多采用前法。外粘藥物多用含有升丹成分的方劑或黑虎丹等,因有提膿祛腐的作用,幫適用于潰瘍瘡口過深過小,膿水不易排出者。內裹藥物法是將藥物預先放在紙內,裹好搓成線狀備用。內裹藥物多用白降丹、枯痔散等,因其具有腐蝕化管的作用,故適用于潰瘍已成瘺管或竇道者?!咀⒁馐马棥?藥線插入瘡口中,應留出一小部分存瘡口之外,并應將留出的藥線末端向瘡口側方或下方折放,再以膏藥或油膏蓋貼固定;如膿水已盡
49、,流出淡黃色粘稠液體時,即使膿腔尚深,也不可再插藥線,否則影響收口的時間。(2)導管引流古代導管用銅制成,長約10cm左右,粗約O.3cm,中空,一端平而光滑,一端呈斜尖式,在斜尖下方之兩側各有一孔(以備膿腐阻塞導管腔頭部后,仍能起引流的作用),即為導管的形狀,消毒備用。這種導管引流較之藥線引流更易使膿液流出,從而達到膿毒外泄的目的。【適應證】適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膿腔較深、膿液不易暢流者。【操作流程】將消毒的導管輕輕插入瘡口,達到底部后,再稍退出一些即可。當管腔中已有膿液排出時,即用橡皮膏固定導管,外蓋厚層紗布,放置數日(紗布可每天更換),當膿液減少后,改用藥線引流。導管引流的另一種用法
50、是:當膿腔位于肌肉深部,切開后膿液小易暢流時,將導管插入,引流膿液外出,待膿稍少后,即拔去導管,再用藥線引流。導管引流目前在體表膿腫已很少采用,大多應用于腹腔手術后,且導管均改用塑膠管或橡皮管(導尿管)以替代銅制導管。 。【注意事項】導管應放置在瘡口較低的一端,以使膿液暢流。導管必須固定,以防滑脫或落入瘡口內。管腔如被腐肉阻塞,可松動引流管或輕輕沖洗,以保持引流通暢。(3)擴創(chuàng)引流是應用手術的方法來進行引流。大多用于膿腫潰破后有袋膿現象,經其他引流、墊棉法等無效的情況?!具m應證】 適用于癰、有頭疽潰后有袋膿者,瘰疬潰后形成空腔或脂瘤染毒化膿等。【操作流程】在消毒局麻下,對膿腔范圍較小者,只需用
51、手術刀將瘡口上下延伸即可;如膿腔范圍較大者,則用剪刀作十字形擴創(chuàng)。瘰疬之潰瘍除擴創(chuàng)外,還須將空腔之皮修剪,剪后使瘡面全部暴露;有頭疽潰瘍的袋膿,除作十字形擴創(chuàng)外,切忌將空腔之皮剪去,以免愈合后形成較大的疤痕,影響活動功能;脂瘤染毒化膿的擴創(chuàng),作十字形切開后,將瘡面兩側皮膚稍作修剪,便于棉花嵌塞,并用刮匙將渣樣物質及囊壁一并刮除。【注意事項】擴創(chuàng)后,須用消毒棉花按瘡口大小,蘸八二丹或七三丹嵌塞瘡口以祛腐,并加壓固定,以防止出血。 十五、結扎法結扎法又名纏扎法,是將線纏扎于病變部位與正常皮肉分界處,通過結扎,促使病變部位經絡阻塞、氣血不通,結扎遠端的病變組織失去營養(yǎng)而致逐漸壞死脫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對較大脈絡斷裂而引起活動性出血,亦可利用本法結扎血管,制止山血?!具m應證】適用于瘤、贅疣、脫疽等病,以及脈絡斷裂引起的出血之癥?!静僮髁鞒獭糠差^大蒂小的贅疣、痔核等,可在根部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員工賬號合同范本
- 政府終止合同范本
- 企業(yè)合資合同范本
- 廉政合同范本2017
- 電商物流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與教育策略
- 社交平臺在網絡公益活動執(zhí)行中的作用與價值
- 2025廣西出版?zhèn)髅郊瘓F有限公司招聘19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知識產權在知識付費時代的價值體現
- 現代心理學視角下的教師角色塑造與能力提升
- 2025年福建省晉江人力資本有限公司招聘1人(第一批)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鄉(xiāng)鎮(zhèn)精神衛(wèi)生工作總結
- 井工煤礦中長期防治水規(guī)劃編制細則
- 官兵成長規(guī)劃方案
- 2024年湘中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設備使用手冊(范例模板)
- 上海房屋修繕工程培訓課件
- 醫(yī)院電梯安全操作培訓記錄
- 《讀懂財務報表》課件
- 《瘋狂動物城》全本臺詞中英文對照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揚塵治理檢查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六年級毛筆書法教案(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