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13文言文閱讀 1.1 實詞虛詞:考點指導_第1頁
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13文言文閱讀 1.1 實詞虛詞:考點指導_第2頁
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13文言文閱讀 1.1 實詞虛詞:考點指導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備考2020】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13文言文閱讀 1.1 實詞虛詞 :考點指導【一】命題熱點1理解重點實詞的含義。2了解重要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径靠键c指導一、實詞的用法1古今異義詞(1)詞義縮小詞義縮小,是指詞義范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逐漸變得狹小。詞義縮小主要有兩類:程度減弱。如“病”,古義指嚴重的疾病,已達到受死亡威脅的程度(君之病在腸胃);而現(xiàn)在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減弱了。范圍縮小。如“臭”,古義指氣味(左佩刀,右備容臭);現(xiàn)在則僅僅指臭味。(2)詞義擴大詞義擴大,是指詞義應用范圍比原來廣泛了。如“河”,古義僅僅指黃河(飲于河、渭);現(xiàn)在則是一個普通名詞,成為河流的通稱。(3)詞義感

2、情色彩的變化古今詞義在演變的歷史過程中,存在褒貶義相互轉化的現(xiàn)象。主要有三種情況:褒義詞轉化為貶義詞或中性詞。如“風流”,古義指杰出、英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今義多指輕浮、放蕩,含貶義。貶義詞轉化為褒義詞。如“乖”,原指偏執(zhí)、不順服(行為偏執(zhí),性格乖張);現(xiàn)在是“聽話、安順”之義。中性詞變?yōu)榘x詞或貶義詞。如“鄙”,古義表示淺陋,目光短淺,是一個中性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今義指品質惡劣,成為貶義詞。(4)詞義轉換文言文中的一些詞義,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由原來表示的對象轉移為表示另外一種對象,這種現(xiàn)象叫詞義的轉換。主要有以下幾種:由表示甲事物轉化為表示乙事物。如“顏色”,古義指容

3、顏、臉色(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今義指色彩。由表示甲動作轉化為表示乙動作。如“去”,古義指離開、距離(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今義是“到地方”。由表示甲義的范圍轉化為表示乙義的范圍。如“鮮美”,古義有“鮮艷美麗”的意思(芳草鮮美);今義則是形容詞,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圍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顏色轉化為表示食物的味道。2一詞多義在文言文中,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中是一個義項,在另一個句子中又是一個義項,這種現(xiàn)象叫一詞多義。一般說來,一詞多義的各個義項之間均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一詞多義是由基本義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應該由基本義入手,來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引申義是從基本義發(fā)展而來的

4、,同基本義有相似的、相對的或相關聯(lián)的意義。如“道”,本義是“道路”,基本義還包含對犯人的處罰,后來這個意義發(fā)展出“途徑、方法”的意義,如“策之不以其道”(馬說)。比喻義是詞的比喻用法固定下來的意義,有的比喻義是從詞的基本義產生的。如“窩”的基本義是“鳥獸昆蟲居住的地方”,從這個意義產生出比喻義,即“壞人居住的地方”?,F(xiàn)舉兩例:(1)亡通“無”。河曲智叟亡以應。滅亡。國恒亡。(2)安形容詞,安逸的。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形容詞,安穩(wěn)的,穩(wěn)定的。風雨不動安如山。疑問代詞,怎么。安得廣廈千萬間。動詞,養(yǎng)。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3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一種實詞運用現(xiàn)象,主要有以

5、下幾類:(1)動詞活用為名詞動詞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這時它就活用為名詞。如“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中的“射”,原是動詞“射箭”,這里轉化為名詞“射箭的本領”。(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如果處于主語或賓語的位置,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義,形容詞就活用為名詞。如“無鮮肥滋味之享”(送東陽馬生序)中的“鮮肥”,就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作“新鮮肥美的東西”講。(3)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后面帶賓語,形容詞就活用為動詞。如“請廣于君”(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廣”,意為“擴充”。(4)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活用為動詞,般情況下是兩個名詞連用,必有一個名詞活用為動

6、詞;副詞后面直接帶名詞,名詞就活用為動詞?;钣煤蟮囊饬x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只是動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為名詞“洞穴”,活用為動詞“打洞”。(5)一般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如“途中兩狼,綴行甚遠”(狼)中的“途”。原意為道路,這里作狀語,是“在道路上”的意思。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jù)、手段或工具。如“學而時習之”(論語十二章)中的“時”,原意是“時間”,這里是“按時”的意思。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詞“狗”,在這里作狀語,意思是“像狗一樣”。(6)方位名詞作狀語方位名詞直接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或表示動作的

7、趨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記)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7)時間名詞作狀語時間名詞用于動詞前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變化的時間。如“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時間名詞作狀語。它們往往用“而”或“以”同動詞相連接。(8)使動用法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怎么樣”的意思。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活用之后,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有所改變。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記)中的“寒”,本是形容詞“寒冷”,因其后帶賓語“骨”,意為“使骨寒”。(9)意動用法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以為)怎么樣”的意思。如“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8、中的“異”,本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異之”就是“以之為異”,意思是“認為這事奇怪”。4通假字通假字,漢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簡稱。所謂通假,就是兩個字通用,是指本應用甲字,使用時借用與其意義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如“其真無馬邪”(馬說)中的“邪”通“耶”,加強詰問語氣。二、虛詞的用法常見的文言虛詞大致可以分為四類:1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2起組合作用的,如“以”“為”“于”。3起連接作用的,如“乃”“則”“而”。4起語助作用的,如“也”“乎”“焉”。三、解釋文言詞語的方法1積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學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一詞多義字和常用文言虛

9、詞積累起來,以便加深理解,運用自如。2擴詞法。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給文言單字組詞,把單音節(jié)詞變?yōu)殡p音節(jié)詞。注意擴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如: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皶笨山M詞為“會合”“聚會”。3推斷法。有些文言字詞,用擴詞的方法解釋不通,教材中也沒有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只能聯(lián)系上下文推測其意義。這種方法切忌脫離文本,毫無根據(jù)地隨意猜測。如: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根據(jù)句意,“戰(zhàn)”是動詞,只能解釋為“打仗”。【三】真題例析(2019濟寧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炯住渴烙胁畼罚缓笥星Ю锺R。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

10、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乙】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闭\以德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賦于生初,而猶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驥之為驥,知之而性無所加,不知而性無所損。修其在己,聽其在人。辱于奴隸,弗顧也;死于槽櫪,不惜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不計也。文公所說千里馬,食以千里則馬顯,食非千里則馬晦。一若千里之權不操于己而聽于人。雖馬猶是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選自古文筆法百篇岳麓書社1984

11、年版)【注】驥:千里馬。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以千里稱也 稱:著稱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喂養(yǎng)C才美不外見 見:看見 D執(zhí)策而臨之 臨:面對2下列句子中,加點“而”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鳴之而不能通其意A人不知而不慍 B康肅笑而遣之C野芳發(fā)而幽香 D乃記之而去3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解釋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是韓愈雜說中的一篇,“說”是古代用來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看法的文體。B甲文分析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生動地表現(xiàn)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C乙文認為判斷是不是千里馬的標準是自身品德修養(yǎng),不能一味依靠別人賞識。D甲乙兩文都將千里馬比作人才,重點闡述了應如何對待人才,洋溢著不平之氣?!舅悸伏c撥】第1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掌握情況。C項中的“見”是通假字,通“現(xiàn)”,表現(xiàn)?!安琶啦煌庖姟笨勺g為: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無法表現(xiàn)在外面。第2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掌握情況。例句中的“而”表轉折,卻。A項“而”的意義和用法與之相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