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輝北及林州南喪葬文化_第1頁
衛(wèi)輝北及林州南喪葬文化_第2頁
衛(wèi)輝北及林州南喪葬文化_第3頁
衛(wèi)輝北及林州南喪葬文化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衛(wèi)輝北及林州南喪葬文化衛(wèi)輝(原汲縣)北部和林州(原林縣)南部都系太行山區(qū),文化方言、建筑都類同,彼此往 來頻繁。從許多家譜記載來看衛(wèi)輝北部獅豹頭鄉(xiāng),特別是原來撤消的池山和拴馬兩鄉(xiāng)(現(xiàn)合 并到獅豹頭)的居民其先民本身就是林州人,其中拴馬一些村莊在民國版的林縣志里就明確 記載屬于林縣境地,例如從石口到關(guān)井(林縣志記為官井),過去可能是以滄河劃界的。所 以衛(wèi)輝北和林州南在方言和文化上是很相似的,過去衛(wèi)輝正面,林州臨淇是這兩地人民交流 和活動的中心。所以他們具備十分相似的習俗。下面我就總結(jié)一下這兩地的喪葬文化:穿衣服:病人臨終前,先將送老衣穿好,以防斷氣時落個“赤體”(生死者屬于特殊情 況,因事而行)

2、,同時把身子底下的氈子抽掉,以防死者來世轉(zhuǎn)為長毛的牲畜之類。死者服 飾,民國沿用清代服裝,即男人上穿白布單衣、大襖、小襖、外穿長袍和馬褂,下穿單褲、 棉褲,頭戴紅英帽,瓜皮帽,腳穿高靴;女人上穿單衣、夾衣、棉衣、長衣,下穿單褲、棉 褲;腰圍緞裙,頭裹五尺長的黑紗布,即“包頭”,腳穿繡花棉鞋。現(xiàn)在依然如此??念^請忙人:在該地區(qū)喪事期間,請的人都叫“忙人”,其頭叫忙人頭,現(xiàn)在有的叫” 老總”,后面就用老總代替。老人去世后,對外第一件事就是磕頭請忙人頭(老總),一般是 找本族或本村的長輩(也可長老或族長),見其面兒女先磕頭,再告知老人去世消息。這頭 一磕就是定了,在該地區(qū),磕頭者為大,后者老總沒有火

3、燒屁股的事就不可以拒絕,再忙也 要放下自己的事。如果輕易拒絕那就是大不敬,在別人眼里看來就是很嚴重的問題。然后老 總決定手下的人,他會領(lǐng)著老人的子女去給他選的其它忙人磕頭,指到誰頭一磕就定了。忙 人對外會說他到誰誰家“竄忙”去了,如果其心里不痛快,他會說:你看看,他們頭磕哪去 了,有事我也走不開了。所以說,在該地區(qū)喪事就是天,沒有比這更重要了。抬草鋪:之前,先讓死者口含一枚銀錢(或系上線繩兒的孔兒錢),再抬上靈床(草鋪, 草是順著的),身鋪緞褥,身蓋緞被(有鋪兒蓋女之說),面蒙白帷,稱小斂。一切完畢,在 靈前用磚、小長木板支上一個靈臺。臺上點上黑油燈、供品、碗(碗里填上些沙土,插上幾 個打狗餅

4、)、火柴、黃表等。緊接著全部孝子哭著到臨近的十字路口或土地廟焚紙招魂,俗 稱壓紙。有條件的還可燒一匹紙馬(領(lǐng)魂馬),邊燒邊喊死去的親人,然后痛哭回到家里至 靈堂前。到第三日晚再去一次俗稱揭紙,通常是半夜去,最好不要碰到人,所以通常選在子 時,過去只能一人去。(過去,孝子披發(fā)垢面、女去簪珥,此俗現(xiàn)已經(jīng)廢除)。喪事機構(gòu)的成立:一般是本族或本村的長輩(也可長老或族長)擔任“老總”,由事主 近族的叔伯或兄弟或姥姥家的人,負責財務(wù),由事主近族的年齡稍長一點的(叔伯或兄弟的 大娘、嬸子)女人擔任“老婆兒”,負責有關(guān)內(nèi)務(wù)事情。喪事的一切事宜(人事安排、經(jīng)濟 分擔、出殯時間等)皆由老總招集事主、死者的兒女,以

5、及后家,進行協(xié)調(diào)和擺布。決定喪 事時間,本地風俗一般多為 3 天,3 日出葬的稱排三,也有排 5、7 日等。其中出殯時間會 請”陰陽仙”看的,要講對家人有利(一般講人財兩旺,起碼人旺),通常新墳要在中午12點 之前下葬,老墳不作要求,當然如果”陰陽仙”有特殊要求就按要求辦。報喪:葬日確定后,用訃文告知親友。老總派人向其他親戚報喪,給姥姥家報喪必須由 孝男(長子優(yōu)先)親自報喪。報喪后,較親近的親戚,隨即就來吊孝了。姥姥家一般留下一人 (或死者的弟弟,或死者的侄子)不走,負責督察喪事。土工、大鍋:喪事第一天,老總就要安排土工盤大鍋和炊事員等主要人員,開始上工。 棺材(棺材以柏木為上等,楸槐稍次,其

6、它雜木為下等。)、送老衣、孝布等預(yù)先沒準備的, 也需要派人去買。除此之外,像大米、白面、食油、蔬菜、肉類、香煙、茶葉及調(diào)料之類等 等也需要考慮。打墓(墓多用石壘,富戶用拱頂式,貧戶用平頂式,現(xiàn)在只是土墓。墓以上 封馬頸形,富戶還要為死者立碑,貧戶多無,現(xiàn)在多用磚砌,拱頂型)。,如果是新墳會按照 陰陽仙指定的地點或方法、甚至時間去打墓,老墳通常是在出殯哪一天的前一天下午由孝子 親自到墳地勘察并挖第一揪土,有的還甚至看墳,怕人為使壞。墓在出殯哪天上午打好即可, 但不要影響下葬。扎響:雇用樂隊,庭擺密盤。一般人家兒,死者享年在60 歲以上者,有兒有女,家里 又不太困難,至少一班兒樂隊,有的兒女各一班

7、兒。老盆:用的一般是瓦盆,孝子每人在盆子的底部鉆一個孔。然后三日之內(nèi)的每頓飯,都 要往盆里添點飯,直到出殯。五色喪柳條:一般用桑條、柳條、桃條共七根,用五色線纏緊,放到門檻旁的門墩上, 以備斬喪時用。撕孝:由老婆兒負責這項工作。哀杖、領(lǐng)魂幡:一般每根哀杖用高粱稈將綿紙纏上,長約二、三尺,死者每個兒子一根; 領(lǐng)魂幡,只有一根,長子用,也是小綿紙糊上高粱稈上,長比哀帳稍長一點。頂端系上綿紙 做的三角形底邊,糊綴的長紙條,再剪上些鏤空的圖案。其它的像“搖錢樹”、錢叉、錢兜、元寶之類,一般都是由兒媳、閨女們抽時間所要做 的。街坊鄰居一般三五人一群,甚至更多的人一起,男男女女、陸陸續(xù)續(xù)的在出殯頭天到死

8、者靈堂前燒紙。紙扎:出殯頭天下午,就把紙扎弄來,有馬(死者還留有老伴兒,是一匹,兩人都過世 了是兩匹,男的白色,女的紅色。)、童男童女、金鑾殿、幡子四個、白天鵝一對、等?,F(xiàn)在 紙扎又添了電視,汽車等等。搭靈棚:在堂屋正門外,搭一個方一丈的棚子。靈棚前有家譜的掛上,擺上金鑾殿(居 中)等,靈前掛上幡子,棚前柱子上貼上挽聯(lián)。貼挽聯(lián):葬前一日或本日,門掛白帆,名歲頭紙。街門、院內(nèi)事主家的每個門都張貼“哀”、 “喪”、“痛”之類。請靈位:死者的老伴兒有先亡故者、或先于死者的晚輩,在出殯的頭天傍晚,響樂班到 來后,有老總組織帶隊,拿著亡故的靈位,全體孝子、小孫們,穿上孝衣,到鄰近的十字路 口,燒燒紙,并

9、叨念:家中辦事,需要回去。然后,樂器奏起領(lǐng)先,全體孝子們跟著靈位痛 苦回家至靈堂前。燒紙:所有孝子,按從近到遠、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燒紙。孝子身穿孝服,腰系麻繩, 頭戴孝冒,手持哀杖彎腰痛哭,在靈棚旁邊等候,比自己輩分大的長輩,都要向前痛哭、爬 跪,以表謝意。老總或其他會主持儀式的人負責。燒紙順序一般是:女婿、后家、老少外甥 孝子、兄弟、侄兒、孫子等,主持的口令是:啟樂、就位、上香、一杯三點、鞠躬、作揖、 跪下、叩首(男四女三)、哭呀、請起、孝子謝、退下。一般是對老少女婿要求苛刻,有的 還要三十六拜甚至七十二拜的。入殮:等夜靜時(一般是第三天夜里),將尸入殮、凈面,并放一些隨葬物品。入棺時, 任

10、何人都不準喊叫名字。棺內(nèi)先放七塊小方紙,擺成勺頭星的形狀,每張紙上放上小錢:然 后由老總手拿一撮兒麻,死者的兒女由大到小每人從中抽出一縷,放到棺里。之后把死者的 尸體抬進棺里。頭不要高。把死者的衣物塞到周圍,衣物的件數(shù)也有些說法。去掉蒙臉布及 口噙錢兒。凈面:孝子由大到小,每人用一小團棉花去凈水里沾沾,然后去死者的面上擦擦, 喝一口水完畢,以示孝心,然后扣棺。出殯:出殯這天,所有竄忙的人,被通知來后,先看榜單。榜單上寫有喪事上所有人的 分工,然后吃飯。榜單上不外乎大鍋、土工、抬重、板凳、禮房、贏摘供、馬、殿、花圈等 紙扎具體人員、找锨等。老喪:也叫“喜喪”,是指死者年齡在60 歲以上,且兒孫滿

11、堂的。在辦喪事時,就可以 開適當?shù)耐嫘Α煨ⅲ核勒邇合钡哪锛?,出殯這天,送來一股兒布,披掛在女婿和女兒的身上。孫媳娘 家送的是花布,掛在孔兒媳和孫兒身上。贏供:所有親戚、賓客帶饅頭、花糕、挽帳前來吊孝,來了以后都先到禮房報賬,報賬 的同時,只要是喜喪,贏供者看對象,一般是女婿都逃不了這一關(guān)。贏供者往往要看被贏對 象的性格、經(jīng)濟條件確定要贏的數(shù)目,已達到悲中有喜之目的。摘供:把每家親戚送來的供品,經(jīng)禮房寫出帖子付在供品上抬到靈棚前,就等于通知該 家親戚報到了。然后行家祭禮,孝子主祭,相者入贊禮,三獻爵,讀祭文,上祭品。啟樂男 的在靈棚前燒紙,女的到堂內(nèi)靈柩前燒紙。燒紙:所有親戚到齊后,仍按頭天晚

12、上的順序燒紙。出殯:吃過飯以后,就要出殯(現(xiàn)也可出殯之后吃飯,有的出殯前燒紙時間也長)。新 塋地午時下葬,老塋地不作要求。釘棺:兒女齊喊:“XX、XX,鐸釘兒,XX,鐸釘兒?!睌貑剩何堇锊粶视腥耍峡傉驹陂T口,面朝門里,右手拿刀,左手拿著五色喪柳條,用 力砍三下,然后,左手拿著一個預(yù)先放在門檻上的碗,右手用刀猛擊碗,將碗打破。挎籮頭 的將靈堂前的燒紙全部跨走,走出門外。抬重人員全部進屋,將棺材抬到大街上的適當位置, 馬上出綁。禮房人員將撈布系在棺材前,一切就緒后,抬起棺材,禮房人員攙著孝子,起步 后,立即扳老盆,開始前行。用紙人、紙馬、鼓樂等開道,孝子執(zhí)靈魂幡,拄著哀仗,用布 挽著棺材慢慢前行

13、,親屬皆隨其后。有娛樂班兒的,每走一段就停下來,吹奏、演唱一段。 以時間和到墳地的路程決定待的時間長短。摟蒲草:棺材離開家里以后,有的家里還要放一把長火鞭,至門外。樓蒲草的將蒲草摟 起,至十字路口焚燒。路祭:一般是墳地前的馬路口,燒紙順序同前燒紙順序相同。這期間大兒媳和女兒要去 塋祭,類似人間的暖房。下葬:至墓棺材入墓穴后,擺好向口,油燈、罐子放到棺上,孝子親手覆土三掀后,所 有竄忙的,每人拿掀開始埋土,若有人累了,需要替換,要把掀丟到地上,另一個人再從地 上拾起掀,可以再埋。墓堆埋好后,灑下五谷。墓石的擺放、插靈魂幡、哀帳時都是一次性 的,再放上畫圈。幫忙的共同向死者燒紙,就可以離去。但回時

14、,不準空手。孝子、親戚們 將馬、金鑾殿等一同燒去。再向死者燒紙,完畢。家門口預(yù)先準備好一個盆子,里邊放些水,再放上刀,從墳上回來的人,先洗手,再將 刀轉(zhuǎn)一圈。所有孝子穿的孝,要一律洗一洗。大門口有禮房預(yù)先寫好的做“五七”的月日。安葬后,第二日,男女孝子到姥姥家謝孝(現(xiàn)在只是男的)。第七日為“一七”,按“五 七”之間應(yīng)為三十五天做“五七”日,但本地素有“短五七長周年”之說,即按死者一月計 算,本人減一日,兒子一人減一日,算出“五七”日。一子者不做“一七,”二子者不做“二 七”,以此類推。有時因事所需,隨意酌定一日做“五七”的也有。一年為“一周年,”三年 為“滿周年”,周年之日邀請親戚、自己家祭奠一次,做到“盡孝三年”而畢。也有的還做 “十年”,其實,不是十周年,而是九周年。建國后,隨著社會的變革,喪禮儀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廢除了一些迷信活動。 60 年代興 起了開追悼會的新風,對生前有貢獻的死者,送花圈,挽聯(lián)、布帳,出葬時為死者舉行追悼 會,大致程序有三:一是默哀,二是致悼詞,三是慰問死者親屬。報喪帖格式(一般為書寫,這里以橫排記之) 顯考(顯妣)XX府君(X氏孺人)享年XX歲 于 xx 年 x 月 x 日壽終,定于 x 月 x 日扶框安葬。謹訃此聞。孤(哀)子 xx 稽首注:父喪稱“顯考”,寫“孤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