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1頁
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2頁
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3頁
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4頁
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1蘇 軾 子瞻 東坡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2作者簡介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任職,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太守。后因“烏臺詩案”獲罪貶黃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于常州。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詞開豪放一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傳誦甚廣。 走進作者:3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5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

2、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6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里已發(fā)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nèi),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相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7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

3、這樣做的一個結(jié)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diào)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后,被調(diào)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8 這樣持續(xù)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蘇軾被捕入獄,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不論在朝在野,政見同與不同,營救者絡繹不絕(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決定不殺蘇軾,而以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了事。 9 從元豐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蘇軾在黃州生

4、活的這七年,對蘇軾一生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黃州團練副使僅僅是個虛名,他不僅沒有俸祿,而且受到監(jiān)督,當時蘇軾在許多信里反復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在黃州城東開墾了十畝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樂?!皷|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黃州的生活使蘇軾的思想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方面,他觀察問題變得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背后,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產(chǎn)生了較為嚴重的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思想。10 “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這種成熟是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

5、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伸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11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1086年哲宗即位(元佑元年) ,王安石勢力倒臺,舊黨執(zhí)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于是年被召還朝。這之后短短一兩年內(nèi),蘇軾從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學士,至上禮部尚書。 12 俗語:“京官不好當?!碑斕K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

6、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有不能見諒與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次到闊別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的政績主要是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在西湖旁邊筑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白居易。但沒過多久,王安石再度執(zhí)政,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之后蘇軾幾次入朝、貶官、貶官、入朝飽嘗宦海沉浮之苦。一度曾被貶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島),至徽宗建宗靖國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還京時,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歲。 13 蘇軾總結(jié)自己一生,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

7、成就而言,蘇軾是中國古代第一全才。 14 文 詩詞書畫“ 唐宋八大家 ”“蘇 黃(黃庭堅)”“蘇 辛”“宋 四 家”才華橫溢的蘇軾“ 唐宋八大家 ”蘇軾蔡襄黃庭堅米芾15第一次嘗試將詩的言志與詞的緣情結(jié)合起來。 詞本來的內(nèi)容是很狹窄的,多為應歌而作,其語言風格柔媚纖巧。在文人的觀念中,詩莊詞媚,詞為艷科(指詞所具的柔軟性、綺艷性、婉媚性)。被視為純娛樂性的“末道小技”。蘇軾以雄大的才力、開闊的胸襟進入詞的創(chuàng)作領域,大大開拓了詞的題材、意境、風格與表現(xiàn)手法。16 詞在蘇軾手中創(chuàng)新一變,他改變了晚唐五代詞家婉約的作風,成為豪放詞派的開創(chuàng)者。 蘇軾手上,詞的審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

8、的轉(zhuǎn)變。 17 1、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3、莫嫌犖確坡頭路, 自愛鏗然曳杖聲。 4、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做嶺南人。蘇 詩情理與趣理同在181、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5、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6、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 詞婉約與豪放并重19 蘇軾是宋代最為著名的作家,詩、詞、文皆獨步一時。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改變了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風格,開創(chuàng)了

9、豪放一派的詞風。又以詩入詞,開拓詞境,推尊詞體,對北宋詞壇多所革新。 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立志讀盡人間書發(fā)憤識遍天下字20烏臺詩案 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推行的激進的變法主張,自請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職。1079年(元豐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蘇軾在詩文中譏諷時政,毀謗朝廷的罪名逮捕了蘇軾,史稱“烏臺詩案”。蘇軾含冤103天后終被赦,貶為黃州團練副使。21蘇東坡與黃州 蘇軾貶居黃州四年有余,雖遭宦途風雨,但他能以豪爽樂觀的性格和隨緣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把自己從苦悶和失意中解脫出來。這段時期,蘇東坡作詞約五十首。 22蘇東坡與黃州 蘇東坡成就了黃州, 黃州成就了蘇東坡。 余秋雨 23卜算

10、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24簡介本詞寫作背景 蘇軾于“烏臺詩案”后謫居黃州,初寓定惠院,后遷臨皋亭。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黃州在定惠院月夜感興之作。到黃州之初,亦因罪廢之余,灰心杜口,謝絕交往。由于牽連甚廣,這時,“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彼此音問,一時盡絕,蘇軾不能不深懷幽居離索的內(nèi)心隱衷。此詞以“幽人”自稱,就反映了他在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下的處境與心情。 山谷題跋有云:“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倍胺切刂杏袛?shù)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則不能到。25朗讀課文,品讀鑒賞1上片開頭兩句營造怎樣的氛圍

11、?(4分) 2、請結(jié)合全詩,從塑造形象、表現(xiàn)作者心境的角度,對“揀盡寒枝不肯棲”一句作簡要賞析。(6分)3前人認為“恨”字是全詞關鍵。詞中“恨”的內(nèi)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6分)“缺月”“疏桐”營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圍。 26 本詞托物言志(或托物寓人、以物寫人),借寫縹緲孤鴻的具體形象來表現(xiàn)“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觀感情物象化。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從而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塑造形象:塑造方法、形象特點(孤獨)各1分,對于該句的解釋分析2分,作者心境

12、2分)27恨的內(nèi)容:封建社會文字獄對人才的摧殘。無人理解的憂憤。 (2分)同意:上片描寫缺月、疏桐、漏斷、人靜、幽人、孤鴻等特定景物,(2分)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1分)所以必然產(chǎn)生“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1分)。 28總結(jié):本詞的寫作特色和主旨 這首詞以孤鴻為喻,感物詠志,把孤鴻失群與幽人失志聯(lián)系起來,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無所依托而又無可哀告的寂寞與傷感的心情與處境的真實寫照??傊娙私韫馒櫚炎约寒敃r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貼切地表達出來。表現(xiàn)了自己遭到貶官后內(nèi)心的孤苦和清高。 2930導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詞作。

13、2.體會曠達渺遠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字詞含義鑒 賞詞作的方法。12123456789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蘇軾曠達坦蕩, 無懼困難的胸懷 。31定 風 波 蘇 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32寫作背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三月七日”是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的三月七日,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個春天。 據(jù)東坡志林卷的記載:“黃

14、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3讀詩詞-掌握要領1.讀準字音 吟嘯xio 同行xng 一蓑su煙雨 料峭qio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向來/蕭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語的抑揚頓挫 文句的舒緩輕重 3.讀出感情2.讀出節(jié)奏導疑:34讀 出 節(jié) 奏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35解詞釋句 芒鞋:草鞋。吟嘯:吟唱

15、長嘯,這里也就是吟詩的意思。表現(xiàn)泰然自若的情態(tài)。料峭:形容微寒。蕭瑟:風雨聲36整體感知 本文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景?(上闋) 風雨中,我自踏雨吟嘯,怡然自樂 (下闋) 風雨后,驀然回首,一片云淡風清37 詞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導研:38竹杖芒鞋輕勝馬 吟嘯徐行、拄著竹杖、穿著草鞋、頂風冒雨。不畏艱難、鎮(zhèn)定從容、曠達樂觀。39討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刻畫了怎樣的抒情主體形象?紅色的詞語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精神? 這幾句話描寫了一個穿著草鞋,拄著竹杖,迎著疾風驟雨,緩緩而行,時而吟唱時而又長嘯的瀟灑曠達的抒情主體形象。 莫聽、何妨、誰怕是關鍵詞,寫出了詞人在“同

16、行皆狼狽”,其“獨不覺”,欣然前行的獨立人格精神。 40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不同凡響的驚人之筆!從字面上看,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怕什么呢?我的一生就是頂笠披蓑,在煙雨中穿行的,對此,我早習以為常了。面對人生風雨,不如任其自然,泰然處之。”“誰怕?”反問,語速短促,堅定。后句要讀出蘇公飽經(jīng)風雨,但超然達觀的氣度和胸襟。語氣高昂,情態(tài)自然,精神樂觀。41“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理解:42 有人認為這一句透露出蘇軾認為“政治場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歸去,作一個老百姓”的思想。 有人認為這句透露出蘇軾經(jīng)得起挫折,不計較地位得失的暗示。 你的看法又如何 ?討論場:43自然風雨,人生風雨、宦

17、途風雨。 這句話的表層含義是回頭看狂風大作,驟雨肆虐的情形,現(xiàn)在一切都歸于平靜;其深層含義是無論人生遭遇多少苦難,只要坦然面對,一切苦難都會成為過去。這是一語雙關的手法,以曲筆直抒胸臆,從生活小事件中見出人生大哲理。 44 “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這種成熟是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伸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45 蘇東坡這首詞是借題發(fā)揮。他胸中的許多感慨和想法因途中的遇雨而觸發(fā),而后便借此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和心情。 即寫眼前景,談心中事;因自然現(xiàn)象,談人生哲理。于是便

18、有了這首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波瀾的詞來。46 蘇軾在定風波這首詞中,借對自然風雨的應對態(tài)度來表達他對人生風雨和政治風雨的處置心態(tài)他準備要以不避坎坷,任其自然的態(tài)度來對待眼前和將來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風雨。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坦蕩的心胸和泰然自處的生活態(tài)度。:47 定風波一詞是蘇軾在貶謫黃州這個特定時期的自我畫像。這個在風雨中處變不驚、“吟嘯徐行”的形象,非常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處困境而安之若素,把失意置之度外的精神面貌和闊大心胸。48“曲筆”寫“胸臆” 對于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清代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中有以“曲筆”寫“胸臆”的評語,你如何理解這個評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曲筆”-寫文章時故

19、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定風波寫“三月七日”沙湖遇雨,這并不是東坡本意。49 遇雨本是極平常的事,但不同的人在遇雨時的不同表現(xiàn),能充分展示不同的心性修養(yǎng)。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雖從下雨寫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寫遇雨的經(jīng)歷、而在通過遇雨的經(jīng)歷、通過眼前生活的平常景象,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感悟,表達自己坦蕩的胸襟、開朗的個性和樂觀的精神。詞作以“曲筆”(自然風雨和人生風雨雙寫)寫“胸臆”(超礦的氣度和瀟灑的人格),塑造了一個履險如夷、憂樂兩忘、禍福不驚、任天而動的自我形象,他將作者“立身之志意,與超然之襟懷作了泯沒無痕的最好的融會和結(jié)合”(葉嘉瑩論蘇軾詞)50以下四首詞和念奴嬌

20、.赤壁懷古都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請分析蘇軾在這五首詞中的內(nèi)心情感以及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挒⑻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5

21、1黃州貶謫時期的蘇軾(10791084)時間詞作詩句思想感情1080卜算子1080西江月1082念奴嬌1082定風波1083浣溪沙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明月。一蓑煙雨任平生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幽獨凄清失意自傷人生空幻壯志難酬時運不濟超脫曠達不畏坎坷笑看風雨熱愛生活、曠達樂觀52在貶謫到黃州的初期,蘇軾是低沉、苦悶的,但他很快從中逃離出來。畢竟他是一個灑脫曠達的人。面對人生的困境,他沒有頹廢,沒有逃避,而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去挑戰(zhàn)。所以,他戰(zhàn)勝了生活,戰(zhàn)勝了自我。所以,我們才看到,黃州時期的蘇軾是一個無畏風雨、笑看坎坷

22、的瀟灑之人,是一個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之人。蘇軾在黃州的心路歷程失意自傷低沉苦悶隨遇而安灑脫曠達樂觀豪邁積極向上前期中期后期53 “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 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54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23、。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55我喜歡蘇東坡有些入迷,甚至聽不得別人不喜歡蘇東坡。如有聽之,便一定是紅下臉來,意欲一爭高低。這種態(tài)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問:如果你同蘇東坡活在同一時代,你是不是會嫁給他?只要蘇東坡肯娶我的話,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 方方喜歡蘇東坡56 王弗,蘇軾18歲時娶的發(fā)妻。嫁給蘇東坡時才15歲,他們共同生活了11年??梢哉f王弗的賢淑精明正好與蘇軾的曠達

24、坦直互補。并為蘇軾紅袖添香夜讀書之余,充當了良師益友的角色??上?,王弗因病早逝。傳說王弗死后,蘇軾在安葬愛妻的山坡上種下了三萬棵青松。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备鼮楹笕烁锌麄兊膼矍椴v久傳誦。三 位 紅 顏57 王弗死后,蘇軾續(xù)娶王弗堂妹王閏之。作為進士之女,嫁一個年輕貌美前途無量的書生應該不成問題;作為王弗的堂妹,她是應該了解甚至見過蘇軾這個姐夫的。能以十一歲的年齡差距去做填房,除了崇拜和敬佩,大概就是感動于蘇軾對妻子的深情厚誼了。他們一起生活了25年,陪著蘇軾經(jīng)歷了宦海的大起大落,更追隨蘇軾貶謫黃州。死后蘇軾親寫祭文,承諾“惟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閏之死后百曰,蘇軾請他的朋

25、友、大畫家李公麟(龍眠)畫了十張羅漢像,在請和尚給她誦經(jīng)超度往來生樂土時,將此十張足以傳世的佛像獻給了妻子的亡魂。并在10年后蘇軾死后由弟弟蘇轍完成了他對“老妻”“老媳婦”閏之的諾言。 58 蘇軾最后一個妻子是曾做過歌伎,卻多才多藝聰明乖巧的王朝云。她堪稱蘇東坡的紅顏知己,并陪伴了蘇軾的余生。蘇軾非常寵愛小他二十多歲的愛妾,并昵稱朝云“老云”。據(jù)說蘇東坡有次在飯后撫著肚子問身邊的人,說知道肚子里是什么嗎?有人說那是先生一肚子學問,有人說那是先生一肚子文章,朝云卻說,那是先生你一肚皮的不入時宜。蘇軾哈哈大笑,眼里滿是會心與柔情。他們一起生活了23年,卻是蘇軾人生中最艱難的歲月。朝云死后,蘇軾在墓

26、上筑亭紀念,亭柱上鐫有一副楹聯(lián):“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更一生為她作詞作詩二十余首。59這首感情深摯的悼亡詞,雖題為記夢,實際是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詩人娶王弗為妻,二人恩愛和睦,感情篤厚。王弗隨蘇軾官居京師,不幸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歸葬故里四川眉州東北之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這首詞即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全詞感情深摯,充滿一種凄婉哀傷的調(diào)子。60上片寫作者對亡妻的無限懷念和人世滄桑的悲戚。起句寫十年里,雙方生死隔絕,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難以忘懷?!扒Ю锕聣灒瑹o處話凄涼”,對亡妻的哀思,對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無處訴說,道出了內(nèi)心深

27、處的悲愴之情。十年來,顛沛流離,歷經(jīng)憂患,自己已是“塵滿面,鬢如霜”。想象著即使相逢,妻子也認不出自己了。把現(xiàn)實中對妻子的懷念和個人遭遇的哀傷交融,既寫出了千里孤墳的凄涼,也寫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上闕總結(jié)61下闕總結(jié)下片以“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句過渡,寫夢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選取妻子生前閨房生活的細節(jié)來描寫。表現(xiàn)妻子臨窗而坐,對鏡梳妝的場境,體現(xiàn)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襯出如今“無處話凄涼”的悲傷?!跋囝櫉o言,惟有淚千行”,酸甜苦辣霎時涌上心頭,相互在這默默無言中傾訴十年的痛苦。夢中醒來,作者仍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哀痛。襯托出自己對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摯感情。62特點這是一首婉約詞,語言質(zhì)樸,把現(xiàn)實、夢

28、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韻味無窮。把離情別恨提到了無法再高的境界,讓人忍淚不止,堪稱悼亡詞中的典范??梢娞K軾除了創(chuàng)豪放一派,在豪放詞上頗有成就之外,在婉約詞壇上的成就也是無人能及的。63“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所謂“實”是詩詞中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覺捕捉到的部分。所謂“虛”則是指詩詞中表現(xiàn)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的部分。在中國古代詩詞中“虛”一般包括三種類型:、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想象和回憶已逝之境。、設想的未來之境。64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有時能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或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從而突出詩詞的中心,豐富詩詞的意象,開拓詩詞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增添人們的審美趣味。這就要求同

29、學們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依據(jù)詩歌中的實景和虛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5 她離開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長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門口,眼前就出現(xiàn)一張笑臉,一個親切的聲音向我迎來,可是走進院子,卻只見一些高高矮矮的、沒有花的綠樹。上了臺階,我環(huán)顧四周,她最后一次離家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我仿佛還站在臺階上等待著車子的駛近,等待著一個人回來。這樣長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夢里我也聽不見她那清脆的笑聲。 巴金再憶蕭珊 拓展思考66水龍吟蘇軾67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huán)境特點和內(nèi)在品性。2、聯(lián)系詩人自身經(jīng)歷和所處社會環(huán)境,揣摩詩人所言之“志”,所抒之情。 友情提醒68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其好友章質(zhì)夫曾寫水龍吟

30、一首,內(nèi)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zhèn)?、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贊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zhì)夫的水龍吟,并和了這首水龍吟 . 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寄給章質(zhì)夫,還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章質(zhì)夫慧眼識珠,贊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69譯成現(xiàn)代散文:這帶有白色絨毛的柳絮,象是花又象不是花,也沒有人可惜它紛紛落下,任它飄來墜去。它飛入人家的庭院,落在大路的兩旁,看起來似是無情之物,思想起來卻似有萬種情思和深意。這柔軟的柳枝多象是少婦因思戀丈夫而愁壞的衷腸,那細長的柳葉又多象是她剛醒來時困倦的媚眼,想

31、睜開時還閉上。這獨守空房的少婦正做著一個好夢,楊花伴著她隨風飄去萬里,尋找那離家遠游的郎君的去處,怎知突然又被黃鶯驕瀝婉囀的聲音驚醒。她不恨楊花飄墜殆盡,只怨那西園里滿地的落花難以收拾。等到天亮到來和風雨過去的時候,楊花卻已無影無蹤,不知到哪里去了。呵,原來是飄落在碧綠的池水中,化作了片片浮萍。這原是點綴春色的楊花,大部分零落成泥化作塵土,小部分化作浮萍隨水流去了。再仔細看時,卻原來那浮萍不是楊花,而是一滴滴思婦眷念丈夫的眼淚。70 課文賞析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贝死畎子懈杏诖揞楛S鶴樓詩也。而今,面對“曲盡楊花妙處”(魏慶之詩人玉屑)的章質(zhì)夫楊花詞,蘇軾又該如何爭而勝之呢?71

32、 這首詞的上闋主要寫楊花的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tài)。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開頭一韻,非同反響,道出了楊花的性質(zhì)和際遇?!八苹ㄟ€似非花”:楊花即柳絮??粗跸窕ㄓ之吘共皇腔?。 說它 “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飾春光,又一起送走春光;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tài)碎小,隱身枝頭,向不為人注目愛憐。72 則言其際遇之苦,沒有人憐惜這像花又畢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墜落,隨風而去。“無人惜”是詩人言其飄零無著、不被人愛憐的際遇,也正說明了唯獨詩人惜之。一個“惜”字,實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也無人惜從教墜”73 這一韻承接上一韻中的“墜”字展開,賦

33、予柳絮以人的性情。“拋家傍路”說楊花的飄忽無著,仔細思量,那柳絮墜離枝頭,“拋家”而去,不是很無情嗎?可是柳絮“傍路”飄零,卻又依依難舍,戀“家”之情躍然紙上。真是“道是無情卻有情”!“有思”言其不忍離別的愁思和痛苦。其實,這是詩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進一步的深入,使楊花飄忽不定的形態(tài)具有了人的情感。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4 這一韻承接上一韻的“有思”,采用擬人的手法,以極其細膩獨到的筆致,盡寫柳絮飄忽迷離的神態(tài),讓人柔腸百轉(zhuǎn),思緒萬千,嘆為觀止。從上闋“無情有思”開始,詩人便展開想象的羽翼,把楊花比喻為一個思親少婦,將“有思”具體化、形象化,活脫脫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

34、這里,“有思”成為思親少婦的“愁思”。因“愁思”而“縈損柔腸”,因“愁”而“柔”,因“柔”而“損”;“愁思”煎熬則“困”,“困”則“嬌眼”“欲開還閉”。思親少婦的情態(tài)被詩人描寫、刻畫地極其細膩,從而把柳絮隨風而墜、時起時落、飄忽迷離、勾魂攝魄的形態(tài),生動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真乃神來之筆。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5 少婦“有思”,“有思”的情態(tài)也描摹出來。那么少婦為何而思?上闋的最后一韻作了回答:她在思念遠方的夫婿。這一韻化用了“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過遼西”的詩意?!皦綦S風萬里”既寫少婦之夢,又關合柳絮飄忽迷離,輕盈若夢。愁中入夢,夢里與遠在萬里的君郎相逢,卻被鶯

35、兒的啼聲驚醒,怎不讓人愁更愁,簡直讓人惱恨了!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76 縱觀上闋是以人狀物,雖然是在詠柳絮,卻叫人難分詩人是在寫柳絮還是寫思婦。柳絮與思婦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人想起了莊子做過的一個夢:“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77 詞的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在上闋“惜”和“愁”的情緒基礎上,詩人下闕的頭一韻直抒胸膩,“愁”化作“恨”,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層次上寫柳絮“也無人教墜”的

36、際遇。這一韻應和上闋首韻“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表面上看,因為柳絮像花又畢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應該“恨”的是西園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塵”,春去無奈,最可憐惜。然而,細細斟酌,“落紅難綴”更反襯出柳絮的“無人惜”的遭際,詩人用這種手法進一步寫出了對柳絮獨“惜”的情愫。 78 拂曉的一場春雨過后,那隨風飄舞、“拋家傍路”卻“無人惜”的柳絮上哪兒去了呢,為何無蹤無影,蕩然無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吹綕M池細碎的浮萍,詩人驀然清醒原來那沸沸揚揚,滿天的飛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這里,“遺蹤何在”是問題,“一池萍碎”是結(jié)果,而“曉來雨過”是柳絮化為浮萍的客觀條件。柳絮化為了浮萍,

37、用現(xiàn)在的科學觀點來看,是不可能的。但詩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憑空消逝的傷感卻得到慰藉。何況柳絮墜落,化為浮萍也是當時的“公認”?!斑z蹤何在”一句寫得極好,把詩人對春雨過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態(tài)盡寫出來,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實屬難得。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9 這一韻從柳絮的“遺蹤”蕩然無存生發(fā),以簡潔洗練的句子寫出了春光易逝的傷感。雖然花落無情,好景不長,然而春去有“歸”:一部分歸為塵土,一部分歸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復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隨著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復返了?!跋А绷?,進而“惜”春光,詩人的情感袒露無遺。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8

38、0 這最后一韻,是具有歸結(jié)性的震撼全篇的點睛之筆。那沸沸揚揚,飄忽迷離的柳絮在詩人的眼里竟然“點點是離人淚”!這一韻照應了上闋“思婦”“愁思”的描寫,比喻新奇脫俗,想象大膽夸張,感情深摯飽滿,筆墨酣暢淋漓,蘊意回味無窮,真是妙筆神功!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81水龍吟對象手法情感詠物詞82水龍吟對象手法情感楊花柳絮詠物詞83水龍吟對象手法情感楊花柳絮擬人比作思婦詠物詞84水龍吟對象手法情感楊花柳絮擬人比作思婦惜春之情詠物詞85水龍吟對象手法情感楊花柳絮擬人比作思婦惜春之情詠物詞86 比較原作與和作87和作: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

39、,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原作: 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霑瓊綴。繡床旋滿,香毬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吹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88譯文: 燕兒忙筑巢,鶯兒懶啼唱,繁花凋殘,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飄墜。柳花輕飛亂舞,點綴著樹林,像是全無才華和情思。悠閑地趁著春天的游絲,悄悄蕩入深深的庭院,春

40、日漸長,院門緊閉。柳花緊挨著珠箔做的窗簾散開,緩緩地想進入閨房,卻又被陣風吹起。 蘭帳中美人才睡醒,正驚怪春衣被雪沾瓊花綴。繡床上被落絮鋪滿,結(jié)成無數(shù)香球,才滾圓卻又破碎。時時見著蜂兒粘花粉,魚兒戲池水。望著長安路遙遠,郎跨著金鞍游章臺,眼中涌滿盈盈淚。 原作: 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霑瓊綴。繡床旋滿,香毬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吹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89 對于章楶(ji)原作和蘇軾和作的高下,朱弁(bin)認為章詞能曲盡楊花妙處,

41、故章詞好;張炎認為蘇詞直是言情,非復詠物,是借詠物來抒情,故蘇詞好;許昂霄則以為二詞各有千秋,各勝擅場。 90 章詞從各個方面來寫楊花,開頭寫春末飄楊花;次寫楊花飛到各處,飛到青林、深院、珠簾,粘上春衣、繡床;看到蜂兒、魚兒,和在樓頭遠望的女子,寫得很細膩。就描繪楊花說,做到曲盡其妙。 原作: 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霑瓊綴。繡床旋滿,香毬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吹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91 蘇詞在寫楊花,也在寫人。開頭寫楊花飄墜在路上

42、,“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是寫人在思量,也在寫楊花,本于杜甫白絲行詩“落絮游絲亦有情”。從有思聯(lián)系到女子的夢中尋郎,是寫人;而隨風萬里也在寫楊花。恨落花難留是寫人,“一池萍碎”又是寫楊花,本于楊花落水化為浮萍的傳說。最后“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楊花和淚水結(jié)合起來,又寫楊花又寫人。和作: 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92 蘇詞就詠物說,寫楊花很有情似的,所以隨著夢境去萬里

43、尋郎,最后化成浮萍,成為離人淚,所以是很細致的詠物。就寫人說,蘇詞描寫思婦愁情,夢里尋郎既不成,春游無法留住,寫出思婦的愁苦,是很好的抒情詞。 蘇詞能在曲盡事物妙處的基礎上來寫人物的情思,寫法應該說是高于章詞。93蘇軾水龍吟寫楊花另辟新境,反復誦讀,體會與章詞相比其新妙之處。 蘇詞從“惜”字生發(fā),寫出了楊花之態(tài)(拋家、墜:飄落無歸)、楊花之神(“縈損”句)、楊花之魂(“夢隨風”句)、楊花之歸宿(下片),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余味無窮。 全詞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