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中)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課件_第1頁
(州中)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課件_第2頁
(州中)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課件_第3頁
(州中)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課件_第4頁
(州中)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省黃州中學 黎 昕湖北省黃州中學 黎 昕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北京深圳廣州上海轉型轉型中國近現代社會的轉型1、中國近現代如何進行劃分?184019121949清王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近 代現代1919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國近現代社會的轉型1、中國近現代如何進行劃分?111清王朝2、什么是近現代社會的轉型? 一個國家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從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的變遷和發(fā)展的進程。陳國慶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研究 從一個落后的傳統農業(yè)社會轉變?yōu)橄冗M的現代工業(yè)社會,從一個封建專制國家轉變?yōu)橐粋€具有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法制國家,從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傳統的“天

2、朝上國”轉變?yōu)橐粋€有著現代科學理性意識的新型國家。中國近現代社會的轉型2、什么是近現代社會的轉型? 一個國家從第一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艱難萌發(fā)(1840-1894)第二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整體發(fā)展(1894-1919)第三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曲折歷程(1919-1949)第四階段:中國現代文明的努力探索(1949-1978)第五階段:中國現代文明的嶄新時刻(1978至今)中國近現代社會的轉型第一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艱難萌發(fā)(1840-1894)第二階第一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艱難萌發(fā)(1840-1894)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誕生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

3、中體西用”早期維新思想1840185118561894政治文化經濟第一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艱難萌發(fā)(1840-1894)鴉片戰(zhàn)轉型的表現:第一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艱難萌發(fā)(1840-1894)2、經濟: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洋務運動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產生。1、政治:從獨立自主的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思想:“天朝上國”迷夢破碎,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逐漸成為主流。 4、社會生活:重倫理綱常的舊禮俗也開始受到來自西方文明的沖擊。 轉型的表現:2、經濟: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洋務運動刺激民族資本第一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艱難萌發(fā)(1840-1894)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

4、運動民族資本主義誕生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中體西用”早期維新思想1840185118561894政治文化經濟第一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艱難萌發(fā)(1840-1894)鴉片戰(zhàn)第二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整體發(fā)展(1894-1919)1919甲午中日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洋務運動破產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維新派“君主立憲”資革派“民主共和”1894189819001912政治文化經濟中華民國建立戊戌變法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第二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整體發(fā)展(1894-1919)191轉型的表現:第二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整體發(fā)展(1894-1919)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一戰(zhàn)期間迎來“短暫

5、春天”。1、政治:完全淪為半殖地半封社會,民族資產階級探索中國民主之路。3、思想:民族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科學具有啟蒙作用。4、社會生活: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推動文明化發(fā)展。 轉型的表現: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一戰(zhàn)期間迎來“短第三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曲折歷程(1919-1949)五四運動國民革命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fā)展“兩個綱領”新“三民主義”1919192119241937政治文化經濟抗日戰(zhàn)爭中共誕生解放戰(zhàn)爭1949毛澤東思想成熟新中國成立1946第三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曲折歷程(1919-1949)五四運轉型的表現:第三階段:中國近代文明的曲折歷程(1919-1

6、949)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求生存,在斗爭中求發(fā)展。1、政治: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思想:毛澤東思想稱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4、社會生活:戰(zhàn)爭遲緩了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fā)展。 轉型的表現: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求生存,在斗爭中求轉型的特征:被動痛苦緩慢曲折由淺入深轉型的特征:被動痛苦緩慢曲折由淺入深 “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鍾而來的外力沖擊,又通過獨特的社會機制由外來變?yōu)閮仍?,推動民族沖突和階級對抗,表現為一個又一個變革的浪頭,迂回曲折的推陳出新?!?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轉型的原因?外部世界的挑戰(zhàn)內部的社會改造 “中

7、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鍾而來的外 西方殖民者在亞洲要完成“雙重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西方殖民者在亞洲要完成“雙重使命”:“ 一個民族只有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腳踏實地走向未來!郭沫若18921978啟示? 一個民族只有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腳踏實地第四階段:中國現代文明的努力探索(1949-1978)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經濟恢復、“一化三改”“三句話”曲折前進1949195419561966政治外交經濟文革開始第一部憲法197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日內瓦會議萬隆

8、精神十一屆三中全會重返聯合國、中美關系第四階段:中國現代文明的努力探索(1949-1978)新中國轉型的表現:第四階段:中國現代文明的努力探索(1949-1978)2、經濟:初步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有益探索和嚴重失誤并存。1、政治: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文革時期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4、思想:毛澤東思想指導社會主義建設,教科文受“左”傾干擾。5、社會生活: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交通網,社會生活受政治運動影響大。 3、外交: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際地位大大提高。轉型的表現:2、經濟:初步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有益探索和嚴第五階段:中國現代文明的嶄新時刻(1978至今)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海合作組織

9、對內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鄧小平理論197880年代初19922001政治思想經濟“一國兩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第五階段:中國現代文明的嶄新時刻(1978至今)十一屆三中全轉型的表現:第五階段:中國現代文明的嶄新時刻(1978至今)2、經濟: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1、政治:“一國兩制”成功運用,始創(chuàng)結伴而不結盟新型國家關系。3、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改革開放思想指南。4、社會生活:生活時尚、思想開放成為新時期人們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轉型的表現:2、經濟: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重點透析】1、君主立憲制:19世紀6

10、0年代以后,以王韜、鄭觀應等為代表的早期維新派產生,他們主張在政治上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實踐。19世紀末,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起變法運動,他們主張在中國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但由于封建頑固勢力的反對而失敗。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對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重點透析】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對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2、民主共和制:20世紀初,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綱領中提出了“創(chuàng)立民國”的主張。通過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1912年元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成立了南京臨時政府。這是我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

11、政府。1912年春,孫中山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臨時約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還特別規(guī)定實行責任內閣制。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2、民主共和制: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限制袁世凱,維護民主共和。1914年袁世凱廢除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將內閣制改為總統制,規(guī)定總統擁有皇帝一樣的權力,將民主政治制度破壞殆盡,中華民國名存實亡。但政治現代化的總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新軍閥實行專制統治,但不得不打著中華民國的牌子。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限制袁世凱,維護民主共【重點透析】1、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是為了中國的

12、獨立、民主和富強,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啟蒙和救亡相連,體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2、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學“器物”到學“思想文化”不斷深化的歷程。3、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由被動接受(如新思潮的萌發(fā)、洋務運動)到主動選擇(例如辛亥革命)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的主要特征【重點透析】1、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是為了1、中國近代多元化的經濟結構:自然經濟(鴉片戰(zhàn)爭后開始解體1956年)外國資本主義(19世紀40年代1949年)洋務經濟(19世紀60年代1895年)民族資本主義(1

13、9世紀六七十年代1956年)官僚資本主義(1927年1949年)新民主主義經濟(19271956年)【重點透析】中國近代多元化的經濟結構及其影響1、中國近代多元化的經濟結構:【重點透析】中國近代多元化的經2、中國近代多元經濟結構的重要影響:使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復雜化: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使中國社會性質特殊化:中國 社會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使中國革命斗爭長期化:由于中外反動勢力勾結,共同鎮(zhèn)壓革命,中國民主革命經過近百年的艱苦奮斗才取得成功。使中國社會的政治力量多元化。2、中國近代多元經濟結構的重要影響:工業(yè)革命對西方和中國的影響。1、對西:促進了西

14、方國家經濟力量的增強,提升了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的能力。促使資本主義制度擴展和不斷完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已經穩(wěn)定的國家,如英國,通過議會改革,使民主范圍有所擴大;未能建立穩(wěn)定政治制度的國家如德國、法國,則通過頒布憲法,將政治制度明確下來。是歐洲各國工人階級力量逐步加強,導致工人運動興起,馬克思主義誕生?!局攸c透析】工業(yè)革命對西方和中國的影響?!局攸c透析】2、對中:外國發(fā)動侵略中國的兩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重大變化。外國商品大量進入中國,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被迫卷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社會新的經濟因素逐漸出現,洋務運動出現,民族資本主義開始產生。2、對中:20世紀50年代中國經

15、濟建設與20世紀30年代蘇聯經濟建設的主要相似之處和存在的共同問題: 主要相似之處:社會主義制度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時進行;制定五年計劃;重工業(yè)發(fā)展迅速,輕工業(yè)發(fā)展相對緩慢,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滯后。 共同問題:經濟結構不合理(或片面強調重工業(yè),導致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以忽視農業(yè)為代價發(fā)展工業(yè)。【重點透析】20世紀5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與20世紀30年代蘇聯經濟建設的 近現代中國的三部憲法比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共同綱領1954年憲法背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憲法形式鞏固革命成果,限制袁世凱專制獨裁1949年開始籌建新中國政權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重點透析】 近現代中國的三部憲法比較中

16、華民國臨時約法共同內容(1)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2)規(guī)定了國民的基本人權(3)確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4)特別規(guī)定實行責任內閣制規(guī)定了新中國的性質、方針和政策;代行全國人大職能(1949195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最高權力機關意義中國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確立了新中國的基本架構,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體現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內容(1)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規(guī)定了新中國的性質、方針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特點1、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則是在中國革命運動的理論思想指導下產生的,同革命運動后期的實踐及解決的問題有密切聯系。新中國成立后

17、,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等方針,從產生的指導思想和解決的主要問題看,這三項原則都表現出一種強烈的革命性?!局攸c透析】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特點【重點透析】2、結盟性“一邊倒”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與蘇聯等國結盟,目的是鞏固政權和恢復發(fā)展經濟,是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出發(fā)點。這一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所決定的。3、平等性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基礎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時也在日內瓦會議、亞非會議等外交實踐活動中得以體現。2、結盟性 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特點1、內容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

18、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從1979年開始在農村進行了兩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點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理順農民與集體的關系;第二步改革的重點是調整產業(yè)結構,大力發(fā)展農村商品經濟,理順農民與國家的關系。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從擴大全民所有制企業(yè)經營管理自主權的試點開始的,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了局部改革試驗和探索。第二階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經濟管理體制。【重點透析】 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特點【重點透析】2、特點以產權制度改革和產權關系調整為核心和主線。無論是農村改革,還是城市改革,或者二者相關的改革,都是以責權利關系及其制度的調整為核心和主線。以舊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強烈的環(huán)節(jié)農業(yè)制度為突破口。允許舊體制外生產新體制,即體制增量調整與體制存量調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進后者。2、特點包括政府在內的多元主體聯合創(chuàng)新體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中國經濟體制變遷過程中的初始主體可能存在比較大的差別,但是在制度的設計和變遷過程中,是多元主體聯合創(chuàng)新體制,并不斷進行著角色的轉換。從制度變遷的規(guī)律和中國實際出發(fā),選擇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