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諫逐客書李斯1. 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掌握本文的中心論點。2. 學習運用鋪陳、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強文章感染力的方法3.學習本文的構思與語言。提升文學藝術的感悟能力4.學習開門見山立論,圍繞中心選材,突出表現(xiàn)觀點的方法5.學會多方位關照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人物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李斯(?前208),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早年從荀卿學習帝王之術,后被秦王嬴政任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前237),李斯上諫逐客書反對驅逐客卿,為嬴政所采納。他在嬴政統(tǒng)一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tǒng)一天下后,李斯與王綰、馮劫尊秦王嬴政為皇帝,李斯被任為丞相。李斯
2、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他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tǒng)一。李斯的實行郡縣制等政治主張,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合謀立少子胡亥為帝。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斬于咸陽。一、導入2.相關背景據(jù)史記李斯列傳記載,韓國派水工鄭國游說秦王嬴政(即后來的秦始皇),倡言鑿渠溉田,企圖耗費秦國人力而不能攻韓,以實施“疲秦計劃”。事被發(fā)覺,秦王嬴政聽信宗室大臣的進言,認為來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間于秦,就下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驅逐
3、之列,盡管惶恐不安,但他在臨行前主動上書勸說秦王不要逐客,寫下了這篇流傳千古的諫逐客書。3.解題諫:下對上進行勸諫的用語 逐客:驅逐客卿書: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一種是公文,可以記敘,也可以議論。著名的書有李斯的諫逐客書還有一種書其實就是信,如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1.開門見山,使文章一開頭就簡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干凈利落,毫不隱諱。2.點明文章中心論點: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小結提出中心論點,指出驅逐客卿是錯誤的。二、導讀1.自譯課文并歸納知識點。2.分析課文思想內(nèi)容【第一段】1.第一層(昔繆公求士客何負于秦哉)層意:例舉先君史實,闡明納客之利。論據(jù):歷史事實論據(jù)。舉出秦國歷史上四位君
4、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業(yè),即秦穆公廣納賢才,稱霸西戎;孝公用商鞅變法而強盛?;萃跤脧垉x瓦解了六國的“合縱”;昭王用范睢打擊豪門貴族,奠定帝業(yè)基礎。 結論:納客之利2.第二層(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論證:反面推論,闡明卻客之非。 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 與第一層構成對比論證結論:“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小結舉出秦國歷史上四位君主而成帝業(yè)的歷史事實,說明客卿不可磨滅的功績?!镜诙巍?.層意:先極力鋪張秦王所愛之珍寶、美女、音樂,但都非秦國之產(chǎn),秦王“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
5、衛(wèi),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只是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這就指出這種做法只是快意當前實在是眼光太短淺了,不僅如此,對任用人才則相反,“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兩相比較則“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最后深化得出結論:“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切重要害的指出,這決不是秦王想統(tǒng)一天下制服諸侯的辦法。 2.論點:重物輕人的做法與秦王想統(tǒng)一天的目的是相違背的。3.論據(jù):事實論據(jù)-舉出生活中的現(xiàn)實事例4.論證方法:歸納法小結舉出生活中的現(xiàn)實事例,說明秦王喜用別國的珍寶、音樂、美色。而在用人問題上排斥別國的客卿,這重物輕人的做法與秦王想統(tǒng)
6、一天的目的是相違背的。【第三段】1.大意:文章第四段進一步分析深化,從自己所聽到的名言,又以五帝三王的經(jīng)驗為依據(jù),指出:三王之所以無敵天下,那是因為“不卻眾庶”是“不卻眾庶”的好處。而今卻不同,而今乃是“棄黔首卻賓客”,那會怎么樣呢?那樣做只有害處沒有好處,那樣會“以資敵國,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其結論就是,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這就通過引證分析闡明了納客與逐客的利害關系,從而又緊扣中心論點,從理論上證明逐客是錯誤的。2.論點:逐客就會造成“求國無危,不可得也”,必將造成秦國的危亡。3.論據(jù):理論論據(jù)- 名言4.論證方法:歸納法,正反對比論證。5.修辭方法:對
7、比、比喻、排比、對偶等。小結對比分析,接納客卿和驅逐客卿對秦國的利害關系?!镜谒亩巍?.內(nèi)容: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2.作用:首尾呼應,總結全文。小結總結全文,得出結論。驅逐客卿將遭之秦國危亡?!镜谖宥巍俊究偨Y】全文共五段,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議論。第一段:提出論點,反對逐客開門見山,提出論點第二段:擺明史實,客卿有功歸納法,對比論證第三段:例舉生活,意行不一歸納法第四段:對比分析,闡明利害歸納法第五段:執(zhí)意逐客,秦國滅亡首尾呼應,演繹推論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勸諫秦王不要驅逐客卿,認為驅逐客卿是錯誤的。文中
8、以前歷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帝業(yè)為據(jù),說明客卿之功又舉了大量事實,說明英主不應重物輕人,繼而從理論上說明驅客與納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與開頭的中心論點呼應。1.了解李斯李斯(?前208)中國秦代政治家。戰(zhàn)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yè),被任為長史。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政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統(tǒng)一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三、研讀 (一)當秦王下達逐客令的時候,李斯
9、為什么不直接離開秦國投奔別的國家?還上諫逐客書以祈求自己留在秦國呢?李斯軼事: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李斯實際上是一個很有理想抱負的人,在他做郡小吏的時候,受到倉中鼠和廁中鼠的啟發(fā),決心要做一番大事業(yè),而成就大事業(yè)的前提是找到一個能夠展示自己的 平臺,于是他選擇了去當時國力最為強大的秦國,并且在秦國做到了長史的官職。而當鄭國事件發(fā)生之后,
10、李斯也受到了懷疑,即將被驅逐出境,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他上了這篇諫逐客書。2.李斯的處境實際上,秦王下逐客令對李斯而言是一場危機也是一次機會,大家這么想,假如所有的客卿都被驅逐了只留了李斯或者一小部分人,那么李斯上位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也就是說李斯實際上沒必要上諫逐客書去挽留所有的客卿,他只用上一道陳情令來講明自己的能力和貢獻就有可能繼續(xù)留在秦國,或者他可以上書勸說秦王稍稍改變逐客令,不要一刀切而是有選擇地逐出一批客卿,趁機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地位。但李斯并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了上書去勸說秦王挽留所有客卿。從這一點來看,實際上李斯在處理事務的時候已經(jīng)完全超出了個人恩怨的范疇,而是從國家長遠利益
11、考慮,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李斯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政治家是有他的能力的。小結李斯上書是為了使自己留在秦國,同時也通過挽留客卿的方式使秦國壯大。1.第一段: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俺肌焙汀案`”是臣子上書時的謙稱,用來代指自己。這里用謙稱一來是因為對君主上書,臣子是在低位的,二來李斯是來提建議的并不是來辯論或者斥責秦王的,使用謙稱使自己的姿態(tài)更低,顯得更有誠意。“聞”是聽說的意思,那這里李斯用“聞”是很有深意的,李斯此時是已經(jīng)知道“逐客令”的下達,而且有可能已經(jīng)被逐了,但他使用“聞”這個表示聽聞,帶有一定回旋余地的詞語而不是確認逐客的事實,一方面暗示秦王逐客令還沒有具體落實現(xiàn)在反悔還有機會,另一方面
12、也給了秦王收回逐客令的余地,一旦秦王被李斯說服,決定收回逐客令,那么秦王完全可以說逐客令是一個傳聞來給自己臺階,(二)本文在論證上有什么技巧?“吏”是小吏的意思,在古代官和吏是分開的,官的地位比較高,而吏的地位比較低。第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介紹這次逐客令的下達是秦王主持的,是宗室貴族提出的,李斯在這里用“吏”實際上把矛頭指向了除開秦王和宗室貴族的底層官員,這就給自己論說清除了障礙,也給秦王和宗室貴族保留了面子。這實際上也和中國的傳統(tǒng)相一致,我們傳統(tǒng)文化之中認為長輩和上級是不會犯錯的,一旦犯錯那一定是有小人作祟,這就是李白詩中所說的“總為浮云能蔽日”,長輩和上級犯錯是因為有浮云一般的小人從中作亂。“議
13、”是議論,這里和“聞”的作用大致相同,表明“逐客令”還沒有到實際的實施階段,還在商議階段,暗示秦王還有機會收場。小結第一段提出論點的技巧: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放低姿態(tài),態(tài)度誠懇保留面子,暗示補救2.第二段:按一般的議論文來說,提出論點之后就要接著對論點展開論述。那李斯是怎么做的?(1)援引秦王十分崇拜的歷代先君對待客卿的態(tài)度的歷史事實。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對待客卿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用客)分別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霸西戎、至今治強、功施到今、成帝業(yè))客卿對秦國曾做出過巨大貢獻,有利而無害,為什么要驅逐客卿呢?進而提出詰問:“客何負于秦哉?”以駁倒“吏議”。(2)反面推論。假如這四位君主
14、不用客卿,秦國就不會有現(xiàn)在這么強大。小結第二段寫作技巧:抓住心理,偶像效應;宕開一筆,抓住重點側面指錯,增強認同;妙用推論,引導思考3.第三段:(1)作者再次蕩開一筆,從君王對待外來物品的態(tài)度開始寫起。大家來看看,秦王對待對待外來物品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悅之。文章極力鋪陳秦王喜愛別國的珍寶、美色、音樂以滿足自己欲望的事實,揭示了秦王喜愛和重視的是物,是為了“娛心意、說耳目”,是“快意當前”的自我滿足,是一種唯我所用的態(tài)度。(2)秦王對待人才是否也是這樣的態(tài)度呢?不是。是去、逐。用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態(tài)度和取物方面唯我所用的態(tài)度構成對比,接著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重物輕人的態(tài)度是和先君之道背
15、道而馳的,是和秦王統(tǒng)一天下制服諸侯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的,這里顯然加重了批駁的力度,有助于秦王醒悟。小結第三段李斯的技巧:由遠及近,巧妙設喻;物人之分,對比鮮明;換位思考,推心置腹。第4、5段:道理論證。(1)比喻。文章從“泰山不讓、河海不擇”兩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中引導出“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統(tǒng)一天下的君王不排斥前來歸附的民眾,才能夠顯示他的德行。通過泰山、河海兩個比喻的陪襯,“王者不卻眾庶”的道理就樹立起來了,接著又以五帝三王所以無敵的楷模來反襯當今逐客之弊,推導出逐客的實質(zhì):逐客正是“資敵國”、“業(yè)諸侯”的事,它的本質(zhì)無異于“藉寇兵而赍盜糧”,這就從根本上剖析了逐客的危害性,在
16、這一正一反的比喻和對比論證中,秦王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就已經(jīng)十分清晰了。(2)歸納、總結,照應?!拔锊划a(chǎn)于秦,可寶者多”照應第三段中所述“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士不產(chǎn)于秦,愿忠者眾”照應課文第二段“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苯Y尾最后一句話“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道出了逐客將危及國家,而這一危害正好切中了秦統(tǒng)一大業(yè)的命脈,因而極有說服力,同時也照應了文章開篇提出的中心論點“逐客為過”。結尾在對文章內(nèi)容的巧妙照應中,既突出了中心論點,深化了主題,也使文章首尾相連、前后貫通、結構完整。【總結】1.論證層次: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引論)第二、三段
17、:運用事例分析論證。( 擺事實)第四段:運用理論分析論證。(講道理)第五段:收束文章,照應全文。(結論)2.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例證法、喻證法、對比法。文章首先大量列舉先前四位君王對待客卿的態(tài)度及產(chǎn)生的功效的歷史事例,接著又列舉當今陛下對待各種外來之物的態(tài)度及對待外來人才的態(tài)度,將先君與當今對比,陛下對物與對人的不同態(tài)度相對比,五帝三王的做法與當今陛下做法相對比,陛下“跨海內(nèi)制諸侯”的渴望與逐客將帶來的“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可怕后果相對比,逐客之過在這層層對比中就不言自明了。常見的論證方法:引證法、例證法、類比法、喻證法、類比法、對比法、因果分析法、引申法即歸謬法段落作用技巧第一段引論部
18、分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放低姿態(tài),態(tài)度誠懇保留面子,暗示補救第二段本論部分由遠及近,巧妙設喻 物人之分,對比鮮明換位思考,推心置腹第三段擺事實抓住心理,偶像效應 宕開一筆,抓住重點側面指錯,增強認同 妙用推論,引導思考第四段講道理道理論證,層次分明 對比論證,不言而喻 比喻論證,抓住本質(zhì)第五段結論部分首尾呼應,前后貫通 論證一體,結構完整1論點鮮明。開門見山,使文章一開頭就簡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干凈利落,毫不隱諱。 2論據(jù)充足。論據(jù)有歷史事實,現(xiàn)實事例,理論佐證。(1)歷史事實。本文第二段,舉出秦國歷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業(yè),即秦穆公廣納賢才,稱霸西戎;孝公用商鞅變法而強盛。惠王用張儀瓦解了六國的“合縱”;昭王用范睢打擊豪門貴族,奠定帝業(yè)基礎。(2)現(xiàn)實事例。 (3)理論論據(jù)。第四段從自己所聽到的名言,又以五帝三王的經(jīng)驗為依據(jù),指出:三王之所以無敵天下,那是因為“不卻眾庶”是“不卻眾庶”的好處。而今卻不同,而今乃是“棄黔首卻賓客”,那會怎么樣呢?那樣做只有害處沒有好處,那樣會“以資敵國,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其結論就是,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通過引證分析闡明了納客與逐客的利害關系,從而又緊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培訓學校租房合同合同范例
- 《居間合同范例》
-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師德師風中學校長講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水電勞務分包合同范例
- 武漢輕工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后期制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贈予汽車合同范例
- 草牧場合同范例
- 武漢理工大學《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基礎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壓緊氣缸采購合同范例
-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海淀區(qū)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題(A)(含答案解析)
- 少兒機器人培訓課件
- 決策自我效能感量表
- 蒙牛數(shù)字化 營養(yǎng)世界
- 中藥封包療法在臨床中的應用護理課件
- 水泥砼試模自校隨機表
- 徐州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北京市東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
- 20馬工程教材《公共財政概論》
- 如家酒店服務營銷策略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