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第一節(jié)自然災害的成因第2課時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課件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1頁
2022-2023學年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第一節(jié)自然災害的成因第2課時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課件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2頁
2022-2023學年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第一節(jié)自然災害的成因第2課時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課件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3頁
2022-2023學年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第一節(jié)自然災害的成因第2課時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課件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4頁
2022-2023學年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第一節(jié)自然災害的成因第2課時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課件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第2課時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地理內容索引基礎落實?必備知識全過關重難探究?能力素養(yǎng)全提升學以致用?隨堂檢測全達標課標導引課程標準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目標導引1.認識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成因、危害。(綜合思維)2.掌握自然災害損失大小的影響因素。(綜合思維)3.走訪當?shù)?了解家鄉(xiāng)常見的洪澇、滑坡、泥石流災害發(fā)生情況。(地理實踐力)知識建構基礎落實?必備知識全過關必備知識一、洪澇1.概念河湖水位超過灘地或堤壩高度而發(fā)生的

現(xiàn)象或堤壩潰決導致的水流下瀉稱為

。

若洪水沖毀道路、房屋、農田等,就會形成

。

若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沒城市或者鄉(xiāng)村,就會形成

。

洪澇災害是

的總稱。

2.洪水的發(fā)生是多種自然和

共同作用的結果;澇災的形成與地勢高低有關。

溢流

洪水

洪災

澇災

洪災

澇災

人為因素

3.危害(1)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用水困難等。(2)造成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加劇災害程度。(3)人口越密集、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的地區(qū),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越大。4.我國洪澇災害的空間分布(見教材圖4-1-8)我國洪澇頻繁且災害嚴重,主要分布在

。

東部季風區(qū)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

要點筆記

洪澇發(fā)生在無人區(qū),不會形成災害。只有發(fā)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區(qū)域,并且?guī)頌暮r,才能稱為洪澇災害?!炬溄由睢?/p>

我國洪澇災害嚴重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自然原因:我國降水集中程度高,季風氣候不穩(wěn)定,降水的年際變化大。(2)人為原因:破壞植被、圍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造成河道、湖泊淤積。二、滑坡、泥石流1.滑坡、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條件及危害

干旱地區(qū)也有泥石流發(fā)生

項目滑

坡泥石流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土層或巖層,在

作用下沿一定的

整體向下滑動的現(xiàn)象

山區(qū)溝谷中大小混雜的

的混合物,在

作用下向下快速運動的特殊洪流

形成條件不穩(wěn)定的山坡

、巖土

、觸發(fā)因素

大量松散的

、較大的

坡度、突發(fā)性巨大水流

多發(fā)區(qū)山地、丘陵區(qū)和

頻繁的地區(qū)

頻發(fā)的山區(qū)

危害摧毀橋梁、道路、房屋,堵塞

,埋沒

,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重力

軟弱面

松散固體物質

重力

形態(tài)

軟弱面

堆積物

溝谷

工程建設

暴雨

河道

農田

2.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易誤辨析】

滑坡與泥石流的異同點有哪些?

植被

開挖

答案:相同點:①主要發(fā)生在山地地區(qū);②重力作用下在斜坡上運動;③人類活動可誘使其發(fā)生;④破壞力極強。不同點:①運動物質的體積大小不同;②泥石流形成必須有水的參與。自主檢測1.判斷正誤并糾錯(1)洪澇災害是洪災和澇災的總稱。(

)(2)地震可能會誘發(fā)滑坡災害。(

)(3)我國西北地區(qū)松散物質多,是泥石流多發(fā)區(qū)。(

)(4)滑坡和泥石流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

)√

提示:

泥石流多發(fā)生在暴雨頻發(fā)的山區(qū),如我國西南地區(qū)。

×

讀下圖,完成2~3題。某歷史時期長江流域發(fā)生洪澇次數(shù)2.圖中洪澇次數(shù)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 B.長江下游河段 C.荊江河段 D.金沙江段3.該河段洪澇災害多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③河道彎曲,水流不暢

④人類砍伐森林,圍湖造田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讀圖可知,洪澇次數(shù)最多的河段是長江中游的荊江河段。

解析:荊江河段河道彎曲,水流不暢。人類的亂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河道,河床抬高;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調洪蓄洪能力下降。

CC讀圖,完成4~5題。

4.圖中所示的地質災害是(

)A.地震

B.山崩 C.滑坡 D.泥石流5.影響該災害強度的因素是(

)A.①處的物質組成 B.②處的光滑程度C.①的體積和質量 D.②處水流的大小解析:圖中有明顯的滑坡體和滑坡階梯地形,由此可判斷圖示地質災害為滑坡。

解析:促使巖體滑動的力量主要是重力,因此滑坡體的位置越高,體積越大,移動速度越快,災害強度就越大。

CC重難探究?能力素養(yǎng)全提升[情境探究]探究一洪澇災害形成的原因材料

中國局部洪澇災害分布圖。

結合材料探究:(1)讀圖說明我國雨澇區(qū)的分布規(guī)律,并從地形與降水的特點分析原因。

答案:我國雨澇區(qū)分布大致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原因:我國的降水量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東部多平原,排水不暢。(2)圖中A地區(qū)為多澇區(qū),試從人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3)圖中B地區(qū)為濕潤地區(qū),但又是干旱頻發(fā)區(qū),試從地形地勢方面解釋其原因。答案:原因:上游地區(qū)亂砍濫伐,陡坡開荒;中游圍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區(qū)植樹種草,退耕還林,修建水庫(三峽工程);中游地區(qū)退耕還湖,裁彎取直。答案:云貴高原為喀斯特地貌分布區(qū),雖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河,大量地表水滲入地下;橫斷山區(qū)地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時間短。[方法突破]洪澇災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洪水的發(fā)生以自然原因為主,但人類活動也可能誘發(fā)或加劇,一般情況下可從以下方面分析。影響因素主要影響自然原因流域狀況氣象因素降水、冰雪融化造成水位上升河道堵塞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壩潰決各種因素造成堤壩潰決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匯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蓋率植被覆蓋率低影響因素主要影響自然原因水系狀況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減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河道彎曲河谷縱向坡度小入海口入??讵M窄人為原因破壞流域內植被導致流域內匯水速度加快,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減小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圍湖造田使湖泊對洪水調節(jié)能力減弱建筑物占據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區(qū)給洪水的分流帶來困難方法技巧巧記洪澇災害的成因(1)來水量大或速度快:①氣候——降水多且集中,降水變率大,如季風氣候;②水系——流域面積大,支流多;③植被——植被覆蓋率低;④地形——坡度大,匯水速度快,如山地、丘陵地區(qū)多發(fā)生山洪。(2)排水不暢:①地形——地勢低洼,不易排水;②河道彎曲,排水不暢;③河道淤積;④占用河道。(3)調蓄能力差:①圍湖造田;②泥沙淤積。[應用體驗]【例1】

洪澤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東側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數(shù)米,被稱為“懸湖”。歷史上,洪澤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發(fā)生嚴重的洪澇災害。下圖示意洪澤湖及相關水系的分布。讀圖,完成下題。

答案:

成因:洪澤湖上游流域面積大,河流輸送的泥沙量大;洪澤湖湖面寬廣,水流流速極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積;受東側大堤約束,湖底逐漸抬高。關系:(淮河干流直接進入洪澤湖,)“懸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暢,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澇災害。解析:

分析洪澤湖成為“懸湖”的原因可借鑒黃河下游“懸河”的成因。分析洪澤湖與上游流域洪澇災害的關系,應從“懸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排水不暢,引發(fā)洪澇等方面分析。分析洪澤湖成為“懸湖”的原因以及與上游流域洪澇災害的關系。

思維導引

[情境探究]探究二滑坡發(fā)生的機制情境探究2021年4月23日晚至24日凌晨,受強降雨影響,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災害。折達公路張家塬1隧道和2隧道之間的棚洞處,由于大量泥沙涌入隧道導致交通中斷,淤泥量約9

000立方米,導致折達公路交通中斷。東鄉(xiāng)族自治縣唐汪鎮(zhèn)照壁山村一處山體發(fā)生滑坡,土方量約28

000方,致使500米灌渠被毀,影響照壁山村、河沿村210戶群眾約190畝耕地灌溉。結合材料探究:(1)泥石流、滑坡會造成哪些危害?(2)我國泥石流、滑坡主要發(fā)生在哪類地形區(qū)?(3)滑坡、泥石流的發(fā)生規(guī)律有什么不同?答案:人員傷亡,沖毀交通設施、建筑設施等,阻塞河道,破壞或掩埋農田等。答案:主要發(fā)生在山區(qū)。答案:滑坡表現(xiàn)為常發(fā)性,泥石流表現(xiàn)為明顯的季節(jié)性規(guī)律。[方法突破]滑坡和泥石流的發(fā)生主要取決于地質地貌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構造運動的強度和方式、巖土體的工程地質類型、地質構造的復雜程度等),水文氣象條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強度和流速),植被發(fā)育程度,人類活動強度。因此,斷裂構造發(fā)育,新構造運動活躍,地震劇烈,巖層風化破碎,山體失穩(wěn),不良地質現(xiàn)象密集,地形崎嶇,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氣候干濕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區(qū),現(xiàn)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盤踞的高山地區(qū),人類不合理活動頻繁的山區(qū),都容易發(fā)生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屡c泥石流的區(qū)分方法

點不

點①主要發(fā)生在山區(qū);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質向下運動;③人類活動可誘使其發(fā)生;④破壞力極強①運動物質的體積大小不同,泥石流是松散物,體積小;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須有水的參與其他主要地質災害:(1)塌陷:由于自然或人為活動,地表巖體或土體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房屋、鐵路、公路、堤壩等工程設施破壞。動力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以及地下開挖采空、大量抽水等。(2)地裂縫:地表巖體開裂,大部分是由地震、火山噴發(fā)、構造蠕變活動引起,也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巖土膨縮、黃土濕陷以及水的滲蝕、凍融等原因。主要危害房屋與工程安全。方法技巧如何判斷泥石流多發(fā)的地區(qū)(1)地形——陡峻的山地,溝深坡陡;(2)物質——松散,一是風化、侵蝕作用,二是地震造成的破碎,三是人類排放的廢渣;(3)大量水流——短時間內;(4)植被——少。[應用體驗]【例2】

2020年8月21日凌晨3時50分左右,雅安市漢源縣富泉鎮(zhèn)中海村6組發(fā)生滑坡,造成省道435線交通中斷。8月21日10時30分,雅安市應急管理局發(fā)布消息,經初步核查,目前8人失聯(lián)、1人受傷,目前救出的1名受傷者已被送往醫(yī)院搶救。8月21日11時,經過全力搜救,已成功搜救出2名被埋人員,正在醫(yī)院搶救。8月21日14時30分,安置近千人,救援和轉移工作還在進行中。8月21日16時許,多家媒體報道稱,失聯(lián)8人中已有7人被找到,其中6人已無生命跡象,1人重傷,救援仍在進行之中。截至21日20時,已成功救出7人,其中3人現(xiàn)場死亡,4人送醫(y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尚有2名失聯(lián)人員正在搜救。8月22日,當?shù)叵缕鹦∮?救援仍在繼續(xù)。截至22日21時,當?shù)胤Q2名失聯(lián)人員仍未找到。據此完成下題。分析雅安市漢源縣富泉鎮(zhèn)滑坡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原因。

解析:

可從滑坡產生的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質、降水等,以及滑坡發(fā)生區(qū)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災能力、村民救災常識、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答案: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質多,又遭強降雨,導致滑坡強度(面積、體積)大;村莊人口多,位于不穩(wěn)定山體下方,位置不當;房屋不堅固、抗災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災常識;地處山區(qū),交通不便,專業(yè)救援人員和設備缺乏,救援能力差。素養(yǎng)立意通過研究滑坡的形成和危害,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區(qū)域認知。學以致用?隨堂檢測全達標1.下面為“醉林”示意圖,導致醉林現(xiàn)象發(fā)生的地理現(xiàn)象是(

)A.崩塌B.滑坡C.水土流失D.地震B(yǎng)解析:由圖中坡體整體滑動的特征,可以確定為滑坡。

2.以下關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強降雨是形成洪水的重要原因B.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可能形成洪水C.滑坡、泥石流不可能形成洪水D.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堤壩潰決也可形成洪水C

解析:洪水形成的條件有多個方面,如強降雨、高山冰雪融化、人為潰堤等,并且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也可形成洪水。

2022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4周年。據此完成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地震發(fā)生時,破壞最嚴重的地方為震源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點測到的震級不同C.地震無論大小都有破壞性D.大部分地震的發(fā)生與地質構造有關D

解析:地震發(fā)生時,破壞最嚴重的地方為烈度最大的地點,震源是引起地震的能量釋放的源頭;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較小的地震是沒有破壞性的;大部分地震的發(fā)生與地質構造有關,D項正確。

4.地震往往會引發(fā)一些次生災害,下列災害的發(fā)生與地震無關的是(

)A.山體滑坡B.出現(xiàn)堰塞湖C.暴雨D.泥石流

C解析:地震往往會誘發(fā)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還會形成堰塞湖。暴雨是由大氣運動引起的,與地震的發(fā)生沒有直接聯(lián)系。C項正確。

圖甲為兩種地質現(xiàn)象示意圖,圖乙為華北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圖文材料,完成5~6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