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學史資料_第1頁
隋唐五代文學史資料_第2頁
隋唐五代文學史資料_第3頁
隋唐五代文學史資料_第4頁
隋唐五代文學史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隋唐五代文學(581——978)12345左圖:敦煌舞譜,今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的斯5643號。大英博物館還有大量敦煌的絹畫文書以及甲骨文等。如今,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僅存2萬件,而該館卻有1.37萬件之多。6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江帆樓閣圖,傳為唐代畫家李思訓的手筆,是古代繪畫中早期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品。李思訓(公元65l——718年)是唐朝宗室。他不僅是一位“早以藝稱于當時”的大畫家,同時是一位以戰(zhàn)功顯赫的右武衛(wèi)大將軍。李思訓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在我國山水畫發(fā)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以他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派,和盛唐以后興起的水墨山水,為晚唐五代山水畫的成熟,準備了較為充分的條件。7張萱,京兆(今陜西西安〕人,開元間(713—741年),任史館畫直,工畫人物,好畫婦女嬰兒。《虢國夫人游春圖》(也是宋徽宗的摹本,現(xiàn)藏東北博物館),畫的內容是楊貴妃的姐妹虢國夫人一行七人游春的行列,把貴婦人們玩賞春光、悠然自得的神情,表現(xiàn)得很生動,還有秦國夫人、韓國夫人在內,反映了楊家兄妹集團無聊而驕奢的生活。人物形象流露著艷媚豐滿的風格。8唐詩的體制一、樣式唐代詩歌樣式可分為兩大類:(一)古體詩:五七言古詩,新舊樂府,七言歌行。這三種詩歌樣式,只有新樂府是唐代的創(chuàng)體。這三種詩體有以下四個特點:⑴篇無定句。⑵有的樣式如歌行體還句無定字,篇幅可長可短,整齊的句式中,可以夾雜一些雜言詩句。⑶沒有嚴格的聲韻對偶。⑷平仄粘對任其自然。1.五、七言古詩:“以律法行古”:杜甫《奉贈韋左丞相二十二韻》(五古)、《送孔巢父母謝病用漢魏以來的舊形式(緣事而發(fā))。

92、新舊樂府新樂府完全由詩人自己制題命意,所謂“即事名篇”。新樂府即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元稹《古題樂府序》:“近代唯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等,凡所致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0

古樂府(舊樂府):純用漢魏以來的舊形式(緣事而發(fā))第一,擬賦古題(緣題詠事。內容按題所寫,《春江花月夜》、《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關山月等》)第二,只借用古樂府的題目,內容完全是新的。如李白《丁都護歌》、《關山月》(明月出天山),僅取其聲情哀怨,內容與題意不合。第三,唐時古樂府在體裁上有變化,如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從軍行》(烽火城西百尺樓)等。113.七言歌行:錢木庵《唐音審律》:“歌行本出于樂府”,“凡七言及長短句不用古題者,通謂之歌行”。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引》等。12第二、近詩體。近體概念,是唐人相對漢魏詩而言。即指唐時流行的新體格律詩。五七言絕句,五七言律詩,五七言排律。(十句以上的律詩,有多至百詠者。除首末二聯(lián)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扇對)這類詩歌樣式醞釀于南北朝時期,而成熟于唐代。其特點:一是篇有定句(排律在外),二是句有定字,三是字聲平仄相間,四是句法有規(guī)律的對偶。131、永明體:是我國古代詩歌由自然吟唱之古體到人為格律轉變的開始。四聲:平上去入八?。浩筋^,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永明體詩歌:《南史.陸厥傳》:“永明(齊武帝蕭賾年號489——493)時,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脁、瑯琊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颙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制約,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4近體詩的格律:1、平起式(平起入韻式;平起不入韻式)2、仄起式(仄起入韻式;仄起不入韻式)五絕第一、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詩例:王之渙《登鸛鵲樓》(下平聲、十一尤)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5第二、仄起平收式(首句入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詩例:盧綸《塞下曲》(上平聲一東)林暗草驚風,將軍欲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第三、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詩例:杜甫《復愁》(上平聲八齊)人煙生僻處,虎跡過新蹄。野鴨翻窺草,村船遞上溪。16第四、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韻)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詩例:盧綸《塞下曲》(上平聲七虞)鷲鈴金仆姑,燕尾繡蟊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17七絕第一、平起平收(首句入韻)――111――11――11-11―――11――111――詩例: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下平聲七庚)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第二、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韻)――11――111――11-11―――11――111――詩例:竇鞏《南游感興》(上平聲十灰)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18第三,仄起平收式(首句入韻)11――11-――111――――11――111――11――詩例:劉禹錫《烏衣巷》(下平聲六麻)朱鵲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19第四,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韻)11―――11――111――――11――111――11-詩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上平聲十一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20五律(正格為首句不入韻)第一,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韻)11――1――11-―――11111――11――1――11-―――11111――杜甫春望(下平聲十二侵)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21第二,仄起平收(首句入韻)111――――11-―――11111――11――1――11-―――11111――杜甫月夜憶舍弟(下平聲八庚)戌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生死。家書長不達,況乃未收兵。22第三,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韻)―――11111――11――1――11-―――11111――11――1――-11-王維《山居秋瞑》(下平聲十一尤)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23第四,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韻)――11-111――11――1――11-―――11111――11――1――11-李商隱《風雨》(下平聲一先)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24七律第一,平起平收式(正格首句入韻)――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李商隱隋宮(下平聲六麻)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芙城作帝家。王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鵲。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25第二,平起仄收式――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元稹遺悲懷(上平聲十灰)謝公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26第三,仄起平收式(首句入韻)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杜甫堂成(下平聲三肴)背郭堂成蔭自芳,緣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鳥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27第四,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韻)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劉禹錫酬柳州贈別(上平聲四支)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28(二)押韻十法1、平韻:近體詩以押平韻為原則。2、借韻:又稱為“襯韻”,是指七言絕句或七言律詩的第一句可以放寬限制,不押本韻的押韻法。

293、鄰韻:借韻所借有一定限制,即必須借用鄰近的韻部韻字,根據(jù)唐詩實際用鄰韻的情況,可以分為八類:①東——冬②支——微——齊③魚——虞④佳——灰⑤真——文——元——寒——刪——先⑥蕭——肴——豪⑦庚——青——蒸⑧覃——鹽首句用鄰韻僅以此八類謂限,音近通押不符唐人規(guī)則。

304、限韻:從場合講:①試場限韻:如《賦得古原草送別》②詩人集會賦詩限韻從作法講:①限韻不限字②限韻兼限字

315、和韻:和他人詩歌,仍用原韻叫和韻。第一,用別人詩中原有韻字,而且遵守其韻字先后次序的名“次韻”“步韻”。第二,用別人詩中原有韻字,而其韻字先后次序不同的叫同韻。第三,依原唱所用韻部,但韻字不同的叫依韻。6、迭韻:用自己前詩的韻,即自己和自己的詩,再迭,三迭…逞才表現(xiàn)。327、葫蘆韻:唐詩十韻排律中用韻法。二、四韻腳押一韻部,六、八、十、十二四個韻腳押另一個韻部的韻,形成前小后大葫蘆狀。8、轆轤韻:即律詩中可以“雙出雙入”律詩前二韻腳(二、四)押“甲”韻,后兩個韻腳押“乙”韻。9、進退格:律詩中“進”退法,即律詩韻腳可以交替使用“甲”“乙”兩個韻部,第二句押“寒”,第四句押“刪”,第六句押“寒”,第八句押“刪”。33

10、寬乍韻:《平水韻》各部韻字不一樣,字多稱寬韻,字少稱窄韻,寬韻自由,選擇余地大,窄韻處處受限制,選擇余地小。寬韻(8部):支、先、陽、庚、尤、東、真、虞中韻(11部):元、寒、魚、蕭、侵、冬、灰、齊、歌、麻、豪窄韻(7部):微、文、刪、青、蒸、覃、鹽險韻(4部):江、佳、肴、咸34(三)押韻八忌1、出韻:除鄰韻借字外,均須押本韻,考場作不及格。2、轉韻:同時用兩個韻部韻字,第二(四),用甲;后二(四)用乙部。3、混韻:同時用平仄二韻。4、復韻:同一韻字出現(xiàn)兩次或同義字出現(xiàn)兩次,花華葩,香芳、憂愁號咷之類字意義相同,等于本字出現(xiàn)兩次。355、湊韻:韻字與詩意完全無關,僅起一個音節(jié)作用。6、僻韻:生僻字,晦澀難懂韻字。7、啞韻:粗俗不響韻字,氣悶不暢。8、倒韻:連綿字倒過來用。⑴倒用不損原意可用:月明——明月;清江——江清;皇帝——帝皇⑵倒用害意不可用:山林——林山;黃鶯——鶯黃;春風——風春36說明:近體詩的拗救: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叫“拗”。⑴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詩人在近體詩格律求得自由的解救辦法。但這只適用于仄起式。若是平起式,五言第一字平仄必須分明,“平平仄仄平”不得改為“仄平仄仄平”;七言的第三字平仄必須分明“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能為“仄仄仄平仄仄平”,否則犯孤平。⑵拗救種類甚多,初學者以正例為準。37

唐詩有關典籍簡介1、《全唐詩》

唐詩總集。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四十五年十月,彭定求等十人奉敕編校。曹寅負責刊刻事宜。九百卷目錄十二卷收詩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體例: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其次為樂章、樂府;接著是歷朝作者,略按時代先后編排,附以作者小傳;最后是聯(lián)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而以補遺、詞綴于末。

38版本:最早的本子,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揚州詩局本,120冊。光緒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4函),32卷。1960年中華書局排印本,精裝12冊,以揚州詩局本為底本,除斷句外,改正了一些明顯的錯誤,并附有作者索引。39

輯補:1982年中華書局匯編《全唐詩外編》:①王重民《補全唐詩》104首,王梵志詩仍然漏收。②王重民《敦煌唐人詩集殘卷》62首,王梵志詩仍然漏收。③孫望有《全唐詩補逸》20卷,詩830首,詩句86句。④童養(yǎng)年《全唐詩續(xù)補遺》21卷,1000余首,230余句。*王重民《補全唐詩拾遺》見《中華文史論叢》1981,4,其中有52首為《全唐詩外編》無。中華書局1992年版、陳尚君《全唐詩補編》402、《唐詩品匯》唐詩選集。明代高棅編選。90卷,選詩620家,5769首。分體編排,各體入選作者,按時代排列,有簡要評注。高棅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完成此書后,又于三十一年增補作者61人、詩954首,為《唐詩拾遺》10卷,附于書后,足成百卷之數(shù)。41特點:標舉盛唐,原為糾正宋末詩風的卑雜瑣細和元代詩風的華麗詭奇之弊,而成為明代前后七子“詩必盛唐”主張的先導。明代作為館閣、家塾課本,流傳頗廣,影響甚大。《四庫全書總目》說:“平心而論,唐音之流為膚廓者,此書實啟其弊;唐音之不絕于后世者,亦此書實衍其傳。功過并存,不能互掩,后來過毀過譽,皆門戶之見,非公論也。”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即據(jù)汪宗尼本影印出版。42

3《唐詩紀事》南宋計有功編撰。以詩系事的唐代詩人及作品評論匯集。81卷,唐詩1150家。凡唐代詩人,有名必錄;對每一詩人的作品,或錄名篇,或存全璧,或記本事,兼采品評;凡其人可考的,則撮述其世系爵里和生平經(jīng)歷,“讀其詩,知其人”。意義:①廣泛采輯。為后世編纂?yún)R輯唐代詩歌提供了條件,對??碧圃娨簿哂兄匾膮⒖純r值。②研究唐代詩人的生平及其作品都有很大參考價值。1965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版。434《唐詩別裁集》[清]沈德潛編選唐詩選集20卷,選有作家270余人,詩作1900余首,分體編排。以“李、杜”為宗?!皞湟淮姡∑浜瓴?,重點選錄王維、李白、杜甫、岑參、韋應物、韓愈、白居易、李商隱等大家名家的詩,也選錄不少小家的作品。門庭比較寬廣,能注重到不同時期、不同流派和不同體裁的作品,入選的題材和風格較為豐富多采,大致反映了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面貌。附有簡要的評注。初刻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增補重刻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上海古籍出版社據(jù)重刻本加以??睒它c的排印本,通行。44

5、《唐詩三百首》唐詩選集,清代孫洙(號蘅塘退士)選編。6卷,或作8卷。選詩310首,四藤吟社本增補杜甫《詠懷古跡》3首。按五、七言古近各體編排,作者77人,雖然包括帝王、士大夫、僧、歌女、無名氏等,但大多數(shù)是唐代重要詩人。重點突出了杜甫,然后是王維、李白、李商隱,亦注意王之渙。七絕選錄李商隱、杜牧多于盛唐之作。內容較廣泛,大致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生活和詩歌風貌。但一些進步作品和巨篇名著,未被選入。老幼皆宜、雅俗共賞。456、《唐才子傳》元·辛文房撰唐五代詩人簡要評傳匯集。按詩人登第先后為序。保存了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資料,對其科舉經(jīng)歷的記敘更為詳備。傳后又有對詩人藝術得失的品評,多存唐人舊說,頗有精辟之見。但所述多有失實、謬誤之處。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中華書局1987年版46

唐太宗像4748孟浩然49江山霽雪圖—王維50王維《伏生授經(jīng)圖》5152唐代西域邊城:53陽關遺址的古烽燧:54第三章李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