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學案-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學案-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學案-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學案-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學案-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22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14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學案學習目標1.掌握康乾雍時期君主專制高度發(fā)展的表現(xiàn)及影響。2.掌握清朝經略邊疆的具體措施、國家疆域的范圍及國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歷史意義。3.了解康乾盛世后期清朝危機的表現(xiàn)及影響。4.總結并梳理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演變。學習重難點重點:清朝君主專制的措施,分析特點與影響。難點:清朝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措施與意義;清前中期鼎盛與危機并存的社會狀態(tài)。探學新知一、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1.“康乾盛世”(1)時間: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出現(xiàn)了100多年的鼎盛時期。(2)原因:三位皇帝都非常勤政,獨斷朝廷大政方針。(3)表現(xiàn):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2.君主專制發(fā)展到新高度(1)奏折制度①內容: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fā)環(huán)節(jié)。②作用:提高了決策效率,強化了對官僚機構的控制。(2)軍機處①設立:雍正時,在皇帝寢宮旁邊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②職責:軍機處官員在皇帝直接監(jiān)督下工作,商議軍情,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內閣只負責處理一般文書。(3)文字獄①目的:加強思想文化的控制。②影響:對文化造成嚴重摧殘。二、疆域的奠定1.收回臺灣(1)收復臺灣: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2)設立臺灣府:1683年清軍遠征臺灣,鄭氏后裔投降;1684年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2.東北——雅克薩自衛(wèi)反擊戰(zhàn)(1)康熙前期,清軍圍攻侵占雅克薩的俄軍,迫使沙俄同意進行談判。(2)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領土。3.西北(1)蒙古地區(qū)①平定準噶爾叛亂:17世紀后期,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勢力強大,清軍與噶爾丹及其后繼者進行長期斗爭,1757年平定準噶爾部。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天山南路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區(qū)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tǒng)治,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2)新疆地區(qū):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4.對西藏管理(1)冊封制度①清初,冊封西藏最有影響的佛教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以“達賴喇嘛”尊號②康熙賜予格魯派領袖五世班禪以“班禪額爾德尼”尊號③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經由中央政府冊封(2)頒布法律:1793年,清政府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3)管理制度①從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②清朝專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5.清朝疆域(1)范圍: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2)管理:內地分立18省,在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設若干將軍轄區(qū)和辦事大臣轄區(qū)。三、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1.內部危機(1)原因①人口膨脹迅速,資源危機日益顯露。②政治腐敗。③貧富矛盾積累,亂象萌生。(2)表現(xiàn):白蓮教等農民起義不斷。①從乾隆后期起,農民起義屢屢爆發(fā),大部分是由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領導的。②四川、湖北、陜西等省爆發(fā)的白蓮教大起義持續(xù)了十年。③嘉慶后期,白蓮教支派天理教發(fā)動的起義攻入了北京皇宮。2.外部危機(1)原因: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中國東南沿海頻繁活動,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2)政策:實行以閉關鎖國為主的政策。①僅保留廣州為對外通商口岸,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②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③嚴厲禁止民間船只出海貿易。(3)影響: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huán)境,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深化探究一、比較內閣與軍機處的異同內閣軍機處相同由皇帝較親近的人員組成;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不同朝代明朝清朝設置原因皇帝政務負擔沉重議政王大臣會議制約皇權;處理西北政務權限明太祖時僅備皇帝顧問兼協(xié)調章奏;明成祖時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明宣宗時擁有了票擬權按皇帝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再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zhí)行特點皇帝的最高幕僚、內侍機構人員簡單(簡);行事快捷(速);外界干涉少(密)二、閉關鎖國與海禁政策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1)區(qū)別:從禁止的區(qū)域上看,海禁只是禁止中國人與外國人在沿海的往來;閉關鎖國禁止中外往來的地域不止海疆,還有內陸的疆界口岸。(2)從針對的對象和內容看,海禁主要防止中國人私下與外國人通商,外國人來華在政府的規(guī)定范圍內是允許的,且對外來文化沒有過多限制,屬于積極防內;閉關鎖國是針對外國人來華從事的一切行動的限制政策,屬于消極防外。(3)聯(lián)系:閉關鎖國改策是海禁政策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延續(xù)。隨堂訓練一、單選題1.清康熙朝至乾隆五年(1740年)編纂完成了《大清一統(tǒng)志》,該志“自京畿達于四裔,為省十有八,統(tǒng)府州縣千六百有奇?!瓚椆抛C今,眉列掌示,圖以臚之,表以識之”。據(jù)此可知,這一舉措(

)A.利于強化疆域空間認知 B.有助于解決邊界領土爭端C.拓展了清朝前期的疆域 D.表明國家主權意識的形成2.清初,東北和蒙古地區(qū)屬于“禁地”,但隨著“闖關東”和“走西口”的浪潮,“山西洪洞大槐樹”傳統(tǒng)在內蒙古、“山東小云南”傳說在東北廣泛流傳開來,這將地域認同擴展到長城以外。這種“認同”(

)A.得益于中央中樞機構的調整 B.利于清代國家版圖的奠定C.有效地解決了清初邊患問題 D.出于滿漢文化的相互借鑒3.清代雍正帝曾說:“我皇考圣祖仁皇帝,德符元化,悟徹性天,自羲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應運而承。”乾隆也說:“當皇朝圣祖仁皇帝甲子之歲……鼎新廟貌,崇敬誠切,瑞應章顯?!边@些言論旨在(

)A.提升明朝遺老社會地位 B.敞開知識分子入仕渠道C.構建清帝良好道統(tǒng)形象 D.強調清廷統(tǒng)治的合法性4.秦朝在中央設置管理民族事務的“典客”,漢武帝設置屬國都尉,具體管轄歸附及內屬的邊疆民族,元朝在中央設置管理吐蕃事務的宣政院,明朝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管理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增加,清朝在邊疆全面推行郡縣制,強化邊陲管理。中國古代邊疆治理(

)A.受到“大--統(tǒng)”觀念指導 B.注重邊疆的“拱衛(wèi)”作用C.采用與內地相同管理體制 D.助推了農耕游牧文明融合5.《清史稿》中記載,內閣有典籍廳、滿本房、漢本房、滿票簽處、漢票簽處批木處、誥敕房等機構,軍機處有滿屋、漢屋、內翻書房、方略館等。這些機構的職權都包括民族區(qū)分、擬定旨意、收發(fā)奏折文件、檔案管理等,呈現(xiàn)出明顯的交叉性和相似性。這種機構設置(

)A.有效防止了中央決策的失誤 B.是君主專制制度強化的產物C.表明制衡原則貫穿決策始終 D.強化了滿洲貴族的政治特權6.康乾盛世時期,清政府在對外貿易和交往中設置種種禁令,如嚴禁硝磺、火藥、鐵器外銷,外商到達中國口岸必須卸下武器,不能讓外國商人購買中國書籍、學習中國文字等。這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者()A.閉關鎖國的狹隘心理 B.天朝大國文明的優(yōu)越感C.保護中華文化的責任 D.擔憂統(tǒng)治權威受到挑戰(zhàn)7.嘉靖三十四年,金都御史張濂上疏:“臣頗知??苁寄荆家院=?,遂致猖獗……相機稍復海市之舊,不惟散已聚之黨,而濱海窮民假此為生,又足以收未潰之人心?!边@表明()A.??艿某霈F(xiàn)導致海禁的推行 B.當時出現(xiàn)開放海禁的思潮C.政府意識到海禁的種種弊端 D.海禁有利于保持社會穩(wěn)定8.清康熙年間,羅馬教廷挑起“禮儀之爭”,不準中國的教徒敬孔祭祖,也不許天主教堂懸掛仿制康熙皇帝賜給湯若望的“敬天”大匾,進而導致清政府推行“百年禁教”?!鞍倌杲獭币庠?)A.實行思想文化專制 B.遏制天主教蔓延勢頭C.抵制西方列強侵略 D.維護清王朝長治久安二、材料分析題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昨據(jù)爾使臣以爾國貿易之事稟請大臣等轉奏,皆系更張定制,不便準行……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并沾余潤。今爾國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陳乞,大乖仰體天朝加惠遠人、撫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統(tǒng)馭萬國,一視同仁,即在廣東貿易者亦不僅爾英吉利一國,若俱紛紛效尤,以難行之事妄行干瀆,豈能曲徇所請?念爾國僻居荒遠,間隔重瀛,于天朝體制原未諳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詳加開導,遣令回國……爾國王或誤聽爾臣下之言,任從夷商將貨船駛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嚴,各處守土文武格遵功令,爾國船只到彼……定當立時驅逐出洋,未免爾國夷商徒勞往返,勿謂言之不豫也!——《清高宗實錄》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材料二:爾國距中華過遠,遣使遠涉,良非易事;且來使于中國禮儀不能諳習,重勞唇舌,非所樂聞。天朝不寶遠物,凡爾國奇巧之器,亦不視為珍異。爾國王其輯和爾人民,慎固爾疆土,無間遠途,朕實嘉之。嗣后毋庸遣使遠來,徒煩跋涉。但能傾心效順,不必歲時來朝始稱向化也。俾爾永遵,故茲敕諭!——《清仁宗實錄》卷320嘉慶二十一年七月乙卯(1)概括材料中清朝拒絕英國使團擴大貿易的理由。(2)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一條清朝拒絕英國擴大貿易的原因,并說明你的根據(jù)。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圖由材料可知,《大清一統(tǒng)志》是清代官修地理總志,以“圖”“表"標識,這有利于人們直觀地認識本國的疆土范圍起到了強化疆域空間的認知,A項正確;邊界領土爭端不會因一方進行標識而解決,排除B項;該志是對已有疆域的記錄,并不能拓展疆域,排除C項;國家主權意識是近現(xiàn)代的產物,排除D項。故選A項。2.答案:B解析:清朝中后期地域認同的擴展有助于促進邊疆地區(qū)民族認同,利于清代國家版圖的奠定,B項正確;中央機構的調整和地域認同無因果關系,排除A項;C項表述絕對,排除C項;山東小云南與滿漢文化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3.答案:D解析:材料“我皇考圣祖仁皇帝,德符元化,悟徹性天,自羲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鼎新廟貌,崇敬誠切,瑞應章顯”體現(xiàn)的是清朝皇帝宣揚繼承了前代的正統(tǒng)地位,主要是為了強調清廷統(tǒng)治的合法性,D項正確;材料與提升明朝遺老的社會地位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選官制度無關,排除B項;構建清帝良好道統(tǒng)形象也是為了維護自身統(tǒng)治,排除C項。故選D項。4.答案:A解析:據(jù)題意可知,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重視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管轄,這明顯體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的觀念,A項正確;主要是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治理,而不是邊疆的“拱衛(wèi)”作用,排除B項;中國古代邊疆與內地的管理體制并不相同,排除C項;內地與邊疆管理體制有異,因此并不是助推農耕和游牧文明的融合,排除D項。故選A項。5.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內閣和軍機處在機構設置上的交叉性和相似性,它們互相制約,集權于皇帝,因此是君主專制制度強化的產物,B項正確;“有效”說法太過絕對,排除A項;內閣、軍機處作為皇帝的內侍顧問機構,無決策權,排除C項;機構設置中滿漢皆有,排除D項。故選B項。6.答案:D解析:題干中材料的種種限制措施只是表象,其背后深層次的意圖,是清朝統(tǒng)治者害怕危及其統(tǒng)治合法性和權威性,進而喪失統(tǒng)治地位,D項正確;康乾盛世時期,尚不明顯,排除A項;B項描述與材料中種種限制措施矛盾,排除B項;材料中如進口武器,并不會直接損害中華文化,排除C項。故選D項。7.答案:B解析:材料“臣頗知海寇始木,始以海禁乍嚴,遂致猖獗”“相機稍復海市之舊,不惟散已聚之黨”體現(xiàn)的是明朝金都御史張濂認為倭患起于海禁,主張開放海禁,B項正確,排除A項;當時政府并未認識到海禁的種種弊端,排除C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海禁政策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排除D項。故選B項。8.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清代的“百年禁教”??疾榭忌枋龊完U釋事物的能力。依據(jù)材料羅馬教廷挑起“禮儀之爭”,進而導致清政府推行“百年禁教”,是一場保持天主教教義純正與維護儒家傳統(tǒng)觀念的斗爭,清政府重視維護固有的儒家思想傳統(tǒng),意在使其統(tǒng)治長治久安,D項正確;清朝統(tǒng)治者為維護集權統(tǒng)治,注重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在思想文化上實行專制政策,故實行思想文化專制是其政策,并非目的,排除A項;“遏制天主教蔓延勢頭”是禁教的影響,排除B項;清朝統(tǒng)治者認為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給清王朝的統(tǒng)治和社會秩序帶來了威脅和混亂,“百年禁教”有抵制西方列強的因素,維護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是禁教最現(xiàn)實、最根本的目的,抵制西方列強侵略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9.答案:(1)原因: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與原定的體例不符;擔心他國效仿;英國對中國的禮儀不通,而且所帶物品并非珍奇。(2)原因:防止列強侵略沿海地區(qū)。根據(jù):乾嘉年間,英國已經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其不斷擴展殖民地,對中國形成了包圍之勢。中國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統(tǒng)治,因此實行閉關鎖國,拒絕英國擴大貿易的要求。解析:(1)原因:根據(jù)材料“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可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根據(jù)材料“今爾國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陳乞,大乖仰體天朝加惠遠人、撫育四夷之道”可知,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