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液分子透入對實驗性椎管內瘢痕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_第1頁
通痹液分子透入對實驗性椎管內瘢痕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_第2頁
通痹液分子透入對實驗性椎管內瘢痕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_第3頁
通痹液分子透入對實驗性椎管內瘢痕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_第4頁
通痹液分子透入對實驗性椎管內瘢痕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痹液分子透入對實驗性椎管內瘢痕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關鍵詞】通痹液;,,椎板切除術;,,硬膜外瘢痕增生;,,羥脯氨酸摘要:目的通過動物實驗觀察和評價通痹液分子透入對硬膜外瘢痕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并初步討論其作用機理。方法45只大白兔切除L5椎板后造成1.2×0.5硬脊膜裸露區(qū),隨機分為3組:空白組〔B組〕不作任何治療,對照組〔S組〕濾紙浸透0.9%氯化鈉注射液后,行低頻脈沖治療,實驗組〔TB組〕濾紙浸透通痹液后,行低頻脈沖治療。術后3、5、8周進展瘢痕組織行羥脯氨酸含量測定。結果第3周各組羥脯氨酸含量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第5周B組羥脯氨酸含量高于S、TB組〔P0.05〕,第8周TB組羥脯氨酸含量低于B、S組〔P0.01〕。S、B組3個時相羥脯氨酸含量呈顯著增加趨勢〔P0.05〕,TB組羥脯氨酸含量也呈增高趨勢,第8周羥脯氨酸的含量與第3周比擬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痹液分子透入通過藥物分子和低頻電脈沖的綜合作用,能減少瘢痕生成,抑制膠原纖維的形成。關鍵詞:通痹液;椎板切除術;硬膜外瘢痕增生;羥脯氨酸硬膜外瘢痕增生是引起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failedbaksurgerysyndre,F(xiàn)BSS〕的一個常見的重要原因。一般認為,血腫和炎性滲出[1,2]是導致硬膜外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以活血祛淤、利水通絡立法,用經(jīng)歷方通痹液通過分子透入預防FBSS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3],為討論其作用機理,建立實驗性椎管內瘢痕形成模型,觀察其對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1材料1.1材料1.1.1動物的選擇普通級安康成年大耳白兔45只,體重2.5~3.0kg,雄性。由湖南中醫(y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1.2藥物的制備通痹液由桃仁、紅花、丹參、防己、黃芪等10味中藥組成,按等份參加多能提取罐中水提3次,然后低溫減壓濃縮至5%濃度。藥液由湖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制劑室制備。1.3儀器與試劑DZYB型電腦骨質增生治療儀〔北京無線電儀器廠消費〕;751型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上海分析儀器廠〕;分析天平〔北京光學儀器廠〕;羥脯氨酸測試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一分所提供,批號20020509〕。2方法2.1椎板缺損模型的制作將全部45只家兔,按孫康等[4]的方法制作成椎板缺損模型。以橫突和棘突明顯突出的L7椎為參照,確定L5棘突,以L5棘突為中心,剪除面積為4.0×4.0的兔毛,用質量分數(shù)25%烏拉坦,按1.0g/kg劑量行兔耳緣靜脈麻醉,將兔固定于手術臺上,部分用絡合碘消毒,鋪無菌巾。以L5棘突為中心,取兔背部正中切口,長約3,向兩側剝離豎脊肌,暴露并咬除L5棘突及椎板,造成1.2×0.5椎板缺損,切除其下的黃韌帶,去除硬膜外脂肪,完全裸露硬脊膜,去除碎骨片,徹底止血,沖洗切口,逐層縫合切口,無菌紗布包扎。所有動物術后3d內每天肌注青霉素鈉鹽2次,40萬u/次,傷口換藥1次,5d后拆線。2.2動物的分組造模成功后,將45只家兔稱重,按體重大小排序編號,查隨機數(shù)目表將45只家兔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blankntrlgrup,B組〕、低頻電對照組〔0.9%sdiuhlridegrup,S組〕、實驗組〔TngBislutingrup,TB組〕,每組15只。所有動物在同一條件下單籠喂養(yǎng),籠上編號。2.3治療方法2.3.1B組術后不作治療。2.3.2S組低頻脈沖治療,2.0×2.0濾紙加0.9%氯化鈉注射液2l,墊在切口兩側并置導入,在運動閾下進展治療,造模后第3天開場,1次/d,25in/次。2.3.3TB組低頻脈沖治療,2.0×2.0濾紙加通痹液2l,墊在切口兩側并置導入,在運動閾下進展治療,造模后第3天開場,1次/d,25in/次。2.4觀察方法2.4.1觀察時相點確實定根據(jù)預實驗觀察結果及相關文獻資料,于術后3,5,8周3個時相點對B,S,TB3組進展分批處死,每時相點各組處死5只動物。2.4.2標本的采集與預制空氣栓塞法處死動物后,立即完好取出手術段脊椎,從側方切開豎脊肌,取椎板切除部位硬脊膜后部的瘢痕組織,大小約為0.2×0.2×0.1,漂洗后置于100℃恒溫箱中烘干,稱干重。作羥脯氨酸含量測定。2.4.3瘢痕組織羥脯氨酸含量測定烘干后的瘢痕組織按干粉10g/l比例參加6l/L鹽酸,在105℃高溫下水解10h,使其成為游離氨基酸,汲取水解液0.1l,滴入酸酞指劑,并參加2l/L的氫氧化鈉0.3l中和鹽酸,取標本液按羥脯氨酸試劑盒方法進展測試。根據(jù)膠原纖維中羥脯氨酸的含量比例〔13.4%〕推算出膠原纖維的含量[5]。2.5統(tǒng)計方法各時相點組間比擬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時相點組內比擬采用兩因素方差分析。3結果硬膜外瘢痕羥脯氨酸含量測定結果見表1。第3周,各組瘢痕組織剛剛形成,羥脯氨酸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第5周,B組羥脯氨酸含量高于S組、T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S組羥脯氨酸含量高于TB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低頻脈沖和通痹液透入均可減少瘢痕形成量,中藥透入效果更優(yōu);第8周,B組羥脯氨酸含量明顯高于S組和TB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S組羥脯氨酸含量高于TB組,亦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低頻脈沖和通痹液透入均可明顯減少瘢痕形成量,通痹液透入效果更優(yōu)于低頻脈沖。B、S組相鄰時相羥脯氨酸含量呈顯著增加趨勢〔P0.05〕,TB組羥脯氨酸含量也呈增高趨勢,但相鄰時相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8周羥脯氨酸的含量與第3周比擬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瘢痕組織的增生是椎板切除術后的根本病理變化,通痹液透入可明顯抑制瘢痕增生。4討論4.1椎管內瘢痕粘連形成機理腰椎手術后機體的修復屬于瘢痕修復。以血腫為中介,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因多種炎性介質、生長因子引發(fā)的修復細胞增殖及活性增強,膠原超常合成,沉積與降解減少,是椎管內瘢痕增生與粘連形成的病理基矗中醫(yī)理論認為,腰椎術后,椎板缺損,筋肉受傷,脈絡破損,血逸脈外,在椎板缺損區(qū)形成血腫,致使淤血停留。如血腫量少,淤血能及時消散,血脈暢通,當無大礙,如血腫量大,無力自行消散,那么刺激經(jīng)絡,阻礙經(jīng)氣,引發(fā)腰腿疼痛。淤積日久,氣不行水,而化濕生痰,痰淤互結,在硬膜外形成淤痰塊,更加擠壓刺激腰部經(jīng)絡,使腰腿疼痛麻木病癥纏綿難愈。綜上所述,淤血作為腰椎術后不可防止形成的病理產(chǎn)物,如不能及時消散,那么化濕生水聚痰,形成難以消除的塊,成為導致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的重要致病因素。防治方法,應活血化淤,治病求本,同時又需利水消腫,到達既病防變的目的。表1各組不同時相硬膜外膠原含量〔略〕組間比擬★P0.05,與B組比擬,*P0.05;與S比擬,△P0.05,與B組比擬,△P0.05;與B組比擬*P0.05,與B、S比擬●P0.01;組內比擬與前一時相比,▲P0.05;n=54.2通痹液組方根據(jù)通痹液由桃仁、紅花、丹參、田七、土蟲、大黃、乳香、伸筋草、防己、黃芪等10味中藥組成。方中以活血祛淤之桃仁、紅花為君藥,利水消腫之防已、黃芪為臣藥,佐以活血化淤之丹參、田七、土蟲、大黃、乳香及舒筋活絡之伸筋草,共奏活血祛淤、利水通絡之功。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說明,桃仁可進步血小板中AP程度,抑制ADP誘導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紅花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及纖溶,減少膠原蛋白生成的作用;大黃可抑制細胞膜Na+,K+ATP酶的活性,進步血漿浸透壓,使組織內水分向血管內轉移,使血液稀釋、血容量增加,從而解除微循環(huán)障礙;丹參可抑制成纖維細胞膠原合成率和纖維連結素的產(chǎn)量,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生長。防己、黃芪、田七、土鱉蟲能抑制血小板聚集。4.3通痹液分子透入對椎管內瘢痕羥脯氨酸含量影響的作用機理膠原蛋白是構成瘢痕組織膠原纖維的主要組成成分,其主要特征是在它的氨基酸成分中,羥脯氨酸占12%~14%。除彈性蛋白含有1%~2%羥脯氨酸外,這個氨基酸在其它動物組織蛋白質中是沒有的,因此,可把羥脯氨酸作為判斷膠原含量的特殊標志。低頻脈沖電作用于人體,具有改善部分血液循環(huán)、減輕組織水腫、促進炎癥產(chǎn)物的吸收,加強部分組織的營養(yǎng)和代謝等特點。并且電流能進步組織膜和組織膜的通透性,使藥物分子由于藥物濃度梯度的擴散作用,通過皮膚的組織間隙與細胞間隙較多地進入體內,形成藥物分子堆。藥物分子堆一方面刺激皮內的末梢神經(jīng),起到部分和遠隔部位的治療作用,另一方面藥物進入相應組織后,在部分發(fā)揮其獨特的藥理作用,電流和藥物還可能對末梢感覺器產(chǎn)生刺激,引起軸突反射及節(jié)段反射作用。本實驗結果顯示分子透入能降低模型動物硬膜外瘢痕組織中羥脯氨酸的含量。其可能的作用機制是:藥物分子由低頻電的作用,累積于病損處形成藥物分子堆,電流和藥物協(xié)同作用,降低部分炎癥反響程度,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生長,減少膠原纖維形成。參考文獻:[1]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313.[2]王歡,郝立波,王海義.血腫在硬膜外瘢痕粘連形成中作用的討論[J].中華骨科雜志,1998,18(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