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工藝美術史主講老師:徐笑哈TOC\o"1-5"\h\z\o"CurrentDocument"導學 3\o"CurrentDocument"教材版本對比 8\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原始社會 14\o"CurrentDocument"第二章夏商西周 20\o"CurrentDocument"第三章春秋戰(zhàn)國 29\o"CurrentDocument"第四章秦漢 39\o"CurrentDocument"第五章魏晉南北朝 52\o"CurrentDocument"第六章隋唐五代 64\o"CurrentDocument"第七章遼宋夏金 81\o"CurrentDocument"第八章元代 96\o"CurrentDocument"第九章明代 110\o"CurrentDocument"第十章清代 127導學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工藝美術涵蓋的若干門類——是最早的藝術創(chuàng)造工藝美術:織物、陶瓷、玉石、金屬、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類蘊含藝術價值的日用品欣賞品:特種工藝美術原則工藝美術最關心適用造型和裝飾體現(xiàn)著功能的需要特點材料與技術氧化鉆快慢輪失蠟法、緯線起花…造型與裝飾是主導造型穩(wěn)定、裝飾多變認識功能與審美意義時代審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認識功能與審美意義時代審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外國工藝美術史環(huán)境因素(古埃及&古希臘)民族因素宗教因素(歐洲中世紀-基督教)時代因素(羅馬式、哥特式)科技要素(材料和技術)使用書籍(主要)中國工藝美術史尚剛 外國工藝美術史張夫也輔助資料.王樹良、張玉花《藝術碩士入學考試考點精編:中國工藝美術史(白金版)》.孔迪、許俊《中外工藝美術史學習輔導與習題集》.彭和《藝術設計考研復習指導:中外工藝美術史》復習要點.真題至上收集各自報考學校歷年考研真題,研究常見題型、出題思路,舉一反三,掌握‘套路”.制定詳細復習計劃,堅持完成任務.根據書本知識整理大綱、筆記,結合參考資料,關鍵詞真題——以清華美院為例研究內容:考試時間、題型、答題要求等清華美院考試:3小時10個名詞解釋、3-4條簡答、二選一個論述,需要合理分配時間名詞解釋中國:青銅器、失蠟法、滿池嬌、陵陽公樣、白瓷、聯(lián)珠紋、陶器、《考工記》等外國:沙芯法、塞弗爾窯、黑頂陶器、圣遺物箱、前繪、羅馬金銀器等簡答題中國:明式家具、元青花和蒙古族的關系、唐代金銀器的特色等外國:伊斯蘭工藝美術的特點、羅馬銀器、歐洲中世紀工藝美術特征等論述中國:唐代工藝美術特點、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適用原則等外國:古希臘陶器的發(fā)展階段、文藝復興時期工藝美術的轉變等復習計劃-由大到小、落到實處整體計劃(舉例)4月:仔細將兩本書從頭到尾閱讀1-2遍5-7月:認真整理書本上所有的知識點8-9月:第一遍全面背誦10-11月:第二遍全面背誦12月:第三編大致復習背誦每天計劃中工藝:前言+主體內容=11個章節(jié)外工藝:20個章節(jié)-3個非主要章節(jié)=17個重要章節(jié)細分到每個計劃時間段內計劃越細越容易完成整理筆記-由整體到細節(jié)推薦使用百度腦圖或XMind:有條理地整理知識結構框架細節(jié)單獨整理有條理、有邏輯,盡量形式統(tǒng)一,方便整理與記憶多種思路整理按照題型、時間線、類別、對比各類型整理教學計戈U按章節(jié)講授結合真題劃重點按照類別總結幫助記憶、答疑教材版本對比田自秉版《中國工藝美術史》VS尚剛版《中國工藝美術史》一、目錄對比尚剛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代、明代、清代田自秉原始社會、商代、周代、春秋戰(zhàn)國、秦漢、六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近代、新中國二、子目錄對比尚剛緒言:時代背景、工藝美術生產工藝美術門類結語:風貌與演進、影響田自秉概說工藝美術門類:造型、裝飾結語三、章節(jié)對比原始社會:尚剛版工藝美術的起源、時代與工藝美術包括了田自秉版的概說以及裝飾的萌芽,比后者更清晰,工藝美術門類中前者比后者多了白陶以及玉器,后者比前者多了幾何印紋陶以及牙骨雕、染織、編織。在工藝美術門類的基本定義以及材料與制作方面參考尚剛版更清晰。在結語方面尚剛版也總結得更有條理性,適合備考。幾何印紋陶:時期、定義、分布地區(qū)、分類、制作、裝飾等。牙骨雕、染織、編織均處于萌芽時期,重點內容不多,基本掌握即可。結語基本內容相差無多,相差點為“表號性的藝術手法”和“經濟原則的發(fā)明”,同學們參考報考學校指定書目及授課教師的觀點。商代:青銅工藝可使用田自秉版,從制作到造型、裝飾以及總結青銅器的裝飾藝術特點,相對較簡潔清晰,同時可參考尚剛版,對青銅器的時代背景及藝術演進、思想觀念、分類介紹更加全面透徹。陶瓷工藝中,灰陶、白陶、釉陶作簡單了解,原始瓷器較為重要,可參考尚剛版。雕刻工藝中玉雕更重要,可參考尚剛版。其他工藝也稍作了解,可將染織和漆器的早期萌芽與后期的發(fā)展結合理解。周代:田自秉版將商、周分開介紹,但是尚剛版將兩朝同時對比分析,更完整地呈現(xiàn)出奴隸社會時期青銅器的藝術演進過程。但是備考指定書目為田自秉版本的同學可以以田自秉版為主要內容,參考尚剛版,有助于理解。以田自秉版為主時,分析青銅器需注意按照整體的時期以及造型和裝飾的演變來答題。陶瓷的變化與發(fā)展也按照造型和裝飾來分類整理。周代漆器稍作了解,玉器需要重點學,從種類和意義等角度總結。春秋戰(zhàn)國:青銅工藝:可用田自秉版,演變、裝飾、加工及銅鏡、帶鉤、銅劍分開敘述,尚剛版多將背景與造型裝飾和加工手法相結合。田自秉版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陶瓷、染織、漆器視為重點分析,相應考生應將此作為復習提綱。按照各大標題的子標題進行復習備考,按照種類、時間地點、定義、造型、裝飾等進行整理總結。秦漢:尚剛版將秦漢幾乎融為一體介紹,田自秉版將秦代單獨分析,漢代分門別類仔細講解。田自秉版特點為涉及門類較多,但各門類較為簡潔、清晰。尚剛版特點為種類不多,但重點突出并且詳細。兩者各有千秋。需注意,田自秉版比尚剛版多出秦代工藝美術的單獨分析以及漢代工藝美術中的銅洗、銅壺、銅鼓、釉陶、彩繪陶、磚瓦、陶塑、石雕等,考生需重點整理。六朝:陶瓷工藝方面,田自秉版比尚剛版多出對畫像磚的分析,尚剛版較田自秉版多出白瓷的分析,需注意。染織工藝方面,尚剛版對絲綢圖案特別是聯(lián)珠紋的分析尤為重要,需要補充。金屬工藝方面,田自秉版較多探討銅器,尚剛版一般將銅器和金銀器分開講解,此期田版較少分析金銀器,需注意。漆器工藝方面,田版多出斑漆、綠沉漆的分析。其他工藝中,田版仍然分析石雕。隋唐:陶瓷工藝方面,兩者重點相似,均為青瓷、白瓷、彩繪瓷以及唐三彩,尚剛版本多出絞胎、花瓷。田自秉版單獨對隋代陶瓷作介紹,尚剛版沒有。染織工藝方面,品種、印染、刺繡方面兩者相似,但是對于圖案的演進及發(fā)展,尚剛版更為詳細。對于聯(lián)珠紋的起源,兩者有爭議,尚剛版更相信聯(lián)珠紋由薩珊波斯傳入,而田自秉版更傾向聯(lián)珠紋在我國一直運用。金屬工藝方面,田自秉版的銀熏爐即尚剛版的香囊。田自秉版銀壺需注意。相較尚剛版,田自秉版對于漆器工藝的介紹更為豐富,比如技法。以及在家具工藝方面內容較多,需要補充。家具注意從起源到材料、品種、造型、裝飾等方面分析。宋代:田自秉版將五代放在本章分析,尚剛版將五代歸為唐代風格的延續(xù)。田自秉版對于遼、西夏和金的介紹較尚剛版頗少。陶瓷工藝方面,兩者均對當時著名的瓷窯作了介紹,并對宋瓷藝術特點進行了總結。田自秉版較尚剛版多出對宋三彩的介紹。染織工藝方面,對絲織的品種以及刻絲、印染、刺繡的介紹兩者都有,但是尚剛版仍然對于圖案的側重較多。金屬工藝方面,尚剛版對于金銀器的介紹較多,田自秉版對于銅器介紹較多。漆器工藝方面,田自秉版更豐富。元代:陶瓷工藝方面,田自秉版對青花的介紹較少,但比尚剛版多出琉璃的介紹。染織工藝方面,兩者對于納石失的介紹都較多,田自秉版中對于棉織和刺繡的介紹較尚剛版更豐富。但是對于色彩和圖案的使用,尚剛版更為詳細。金屬工藝方面,尚剛版對于金銀器的介紹更加有條理。漆器方面,兩者介紹均很詳細。尚剛版比田自秉版多出玉器的介紹。明代:陶瓷工藝方面,田自秉版更多地介紹各個瓷窯不同時期的重點陶瓷類型,相對來說,尚剛版陶瓷重點更為突出。絲織工藝方面,尚剛版對于絲綢的品種和圖案介紹更為豐富。金屬工藝方面,宣德爐和景泰藍在尚剛版里均有重點分析。漆器方面,兩者都很詳細,田自秉版多出金漆。家具方面,尚剛版更為詳細全面,田自秉版更為精簡。各有邏輯特色。清代:陶瓷工藝方面,田自秉版?zhèn)戎匕凑諘r期講述,而尚剛版?zhèn)戎匕凑臻T類介紹,重點類似。染織方面,尚剛版仍然側重圖案的分析?;痉N類等兩者相似。金屬方面,田自秉版多出清代景泰藍以及鐵畫的介紹。漆器方面,田自秉版更為詳細。雕塑方面,玉雕兩者介紹類似,田自秉版多出石雕和彩塑。清代家具方面,尚剛版更值得參考。關于吉祥圖案,尚剛版將之穿插在各個章節(jié)中講解,田自秉版則在清代單獨總結。近代工藝美術和新中國工藝美術方面,尚剛版沒有介紹,參考書為田自秉版本的考生可增加重點。但是相對古代工藝美術來說,近現(xiàn)代相對考點較少。
第一章原始社會(遠古一公元前21世紀)p藝美術的起源
時代與工藝美術引言:材料與制作(彩陶黑陶與白陶適用與藝術引言材料與制作' 紅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啟示影響第一節(jié)緒言一、工藝美術的起源*工藝美術的萌芽最早的中國人類活動遺址在山西芮城的西侯度,距今約180萬年…人&猿一石質工具的制造:舊石器一形式美的誕生:石器由簡陋、粗重向規(guī)整、細小演進舊石器時代晚期許多遺址中出現(xiàn)裝飾品新石器時代:距今8000年前新石器的制造普遍采用磨制法種類更多:加工木器的石鑄,用于農耕的刀、鐮,用于狩獵的矛頭…進步:造型規(guī)整,表面光滑,鉆孔技術發(fā)達,石材硬度、色澤、紋理有講究…質感、觸感、比例、對稱體現(xiàn)了工藝美術法則。新石器時代開始,陶器、玉器、紡織品以及牙骨器、漆器制作日漸發(fā)達,工藝美術大幕正式揭開。二、時代與工藝美術條件:農耕的出現(xiàn)標志新石器時代的開始,社會分工更加明確,手工制作成為獨立生產,陶器、玉器制作技術日益提高創(chuàng)造原則:功利目的主導造型裝飾:生存發(fā)展相關聯(lián)——自然崇拜和圖騰信仰(太陽紋、月亮紋、圖騰…)第二節(jié)陶器一、引言陶器定義:陶器指以黏土為坯,大多經800℃~1000℃以上的高溫燒成的器物。借助火焰,將松軟的黏土制為堅硬的器物,這是人類最早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按坯體呈色,原始陶器分為紅、灰、黑、白之分。裝飾美:彩陶造型美:黑陶二、材料與制作材料:黏土制坯方法:捏塑、泥條盤筑、輪制(陶車)陶坯一磨光一裝飾燒制:平地堆燒一窯爐三、彩陶彩陶定義:彩陶即在坯體上以礦物質顏料繪畫圖案,然后焙燒的陶器,多屬泥質紅陶。因其圖案經過燒制,故不易褪脫,這與先焙燒后畫圖案的彩繪陶不同。新石器時代中期,中國彩陶最流行,藝術價值最高。黃河流域是中國彩陶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彩陶: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馬家窯文化彩陶: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中國彩陶藝術達到頂峰大汶口、齊家、屈家?guī)X文化…四、黑陶與白陶黑陶是在強還原氣氛的窯爐里燒成的,燒成溫度一般高于同時同地的紅陶和灰陶。多數黑陶內外皆黑,少數為黑皮陶或黑衣陶。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蛋殼黑陶:器物普遍采用成形,造型規(guī)整周正,胎壁厚薄均勻。表面打磨精細,漆黑光亮。五、適用與藝術A造型:圓.圓無棱角.承受壓力大、耐用.審美愉悅.節(jié)省材料…B尺度與比例.陶盆口徑30?40厘米,端持省力.陶碗口徑:12?20厘米,方便端執(zhí),水量適宜.碗口徑、足徑與高:2:1:1,視覺舒適,方便端執(zhí),安穩(wěn)C裝飾1.圖騰2.裝飾往往集中在器高的中部及其以上,中部以下素面,取決于先民的起居方式,彩陶裝飾最常出現(xiàn)的部位是最宜觀賞的。第三節(jié)玉器一、引言玉器定義:玉器即以玉石制作的飾品、祭器、觀賞品、器皿,早期還有工具、武o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二、材料與制作材料:和田玉、翡翠岫玉、獨山玉工具:金剛砂,旎具三、紅山文化玉器紅山文化玉器分布在內蒙古東部、遼寧西部、河北北部一帶,公元前4000-前3000年。作品常取動物造型。最受推崇的作品是*玉龍:形體較大、高25厘米以上,卷曲呈C形,若立置,則造型騰越飛舞,頗有駕云凌波、上天入海的氣勢。四、良渚文化玉器鉞、琮、璧…紅山文化玉器以造型為手段,良渚文化玉器造型更加規(guī)范,常帶繁緡神奇的裝飾,最突出的是*神人獸面紋。第四節(jié)結語一、啟示.功能和美觀的統(tǒng)一.技術對藝術的制約.形式法則的創(chuàng)造.經濟原則的發(fā)明二、影響第二章夏商西周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第一節(jié)緒言一、時代與工藝美術奴隸社會:夏一春秋戰(zhàn)國青銅時代:公元前21世紀-前5世紀h夏商西周+春秋時代夏:構建其史料的部分是古史傳說,無法證實其輝煌成就商:開始有文字記載,了解比較深入、全面商代時代背景:思想觀念:極度迷信,凡有大事,必先占卜,敬上帝、尊鬼神、尚享樂、重刑罰、輕禮義。祭祀、占卜是文化活動的中心。手工業(yè):青銅鑄造尤其繁榮,炫耀財富、顯示威權、溝通天地、聯(lián)絡神人。造型和裝飾威嚴詭異,體現(xiàn)宗法制度,表達宗教信仰和思想觀念。西周時代背景:思想觀念:尚鬼神的觀念逐漸淡薄,祭祀對象轉化為天神、地祗和祖先。尚奢靡的風氣被壓抑,酗酒受到嚴厲禁止。確立嫡長子繼承為核心的宗法制度。尚禮樂、制作禮樂成為王朝文化的中心。等級森嚴。工藝美術品:以青銅器為代表。起初,延續(xù)了商晚期的威嚴詭異。中期,嚴整規(guī)矩,裝飾轉向平樸,代表性的紋樣有單純化、幾何化的趨向。酒器數量銳減,食器增加,列鼎制度形成。二、工藝美術生產除去簡陋的制品自造自用之外,商與西周的工商業(yè)基本由官府控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才改變。青銅時代商和西周的平民使用的日用容器仍然基本為陶質,商和西周的手工業(yè)里,青銅冶鑄最重要,始終是被王室和貴族壟斷的官府制品。王朝的都城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手工業(yè)最發(fā)達地區(qū)。(商晚期?安陽小屯村-司母戊方鼎)第二節(jié)青銅器一、引言發(fā)展:青銅器在夏已經初具規(guī)模;入商,進步迅速,數量愈益增多;商中期,青銅器的器種大體齊備;商晚期,青銅藝術有很大發(fā)展。意義:夏商西周,青銅器不僅代表了最尖端的生產技術,是最重要的人造物品,青銅禮樂器還凝聚了社會的思想觀念,展現(xiàn)著人們的精神信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典中,通過青銅禮樂器的詭異圖像溝通天地、神人,保障福祉。戎事離不開兵器,征伐、維系權力。青銅器維系社會的宗法、等級制度,區(qū)別尊卑、顯示貴賤。因為技術、文化、制度、軍事多種因素,青銅器獨居時代創(chuàng)作核心。二、材料與制作材料:青銅一般是紅銅與錫的合金,也常含有少量的鉛。按不同含量,有純銅型、銅錫型、銅錫鉛型、銅鉛型。制作:陶范/石范步驟:制內模、制外范、制內范、合范、澆鑄、修整先分鑄,后套鑄或合鑄。春秋晚期出現(xiàn)失蠟法。三、藝術的演進(-)夏和商代早中期夏代青銅藝術并不輝煌,裝飾較少,但其抽象的獸面紋到商成為主要的裝飾紋樣。進入商代,青銅器數量逐漸增多,青銅禮器已經形成較完整的系統(tǒng)。合范技術已經相當高超,器壁勻薄是普遍的現(xiàn)象。器物裝飾較多,中小型器物的裝飾常常十分精細,獸面是流行的裝飾主題,夸張變形的圖案樣貌、神秘詭異的風格特征已經顯露。商中期,器物明顯較前厚重,禮器更加豐富,裝飾轉為滿密繁緡,紋樣不再滿足于平面化,獸頭等高浮雕、圓雕性的裝飾已經出現(xiàn)在尊等大型器物的肩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商晚期,商代青銅器逐漸臻于極盛,中國的青銅藝術進入了第一個藝術高峰。此時,以覦(gu一聲)和爵為代表的酒器更繁榮發(fā)達。大型器物數量頗多,作為禮器中心,鼎的體量尤其巨大,最著名的是司母戊方鼎,是現(xiàn)存中國古代最大的青銅容器。商晚期青銅器的裝飾通常追求滿密,強調立體效果,常常形成以獸面紋為中心的所謂三層花紋。動物紋是裝飾主體,少量源出現(xiàn)實,虛幻的更多見,從造型、裝飾各方面渲染神秘詭異的氣氛。商晚期青銅器胎體極為厚重。西周早期的近百年里,青銅器依舊在著力營造威嚴神秘的氣氛,造型、裝飾以至風格氣象,與商晚期難以劃出斷然的界線。西周嚴禁貴族群飲、酗酒,反映于工藝美術,青銅酒器數量銳減,食器數量增加。食器中的篦(gui三聲)和鼎一道,成為禮器的中心。裝飾的新氣象表現(xiàn)于題材,牛頭和鳳鳥增多。(三)西周中晚期西周中期,以食器為中心的禮器組合逐漸完備,許多酒器相繼消失。列鼎制度產生,成套器物更多,根源于一模多范的制作方法,體現(xiàn)周人對理性的崇尚,也體現(xiàn)了對青銅器需求的增加。薄鬼神、重禮儀——造型不再追求復雜的空間變化,趨向規(guī)矩整齊,器壁趨于輕薄。裝飾簡素平樸,獸面紋慢慢簡化,竊曲紋和多種幾何化紋樣成為該時代典型。西周中晚期,不論造型、裝飾都充滿理性,表現(xiàn)出對嚴整單純的追求。晚期,種類減少,造型趨于劃一,裝飾在簡潔疏朗之中顯露出單調。造型的單純、裝飾的平樸、器類的減少意味著藝術的衰落。中國的青銅器走下了第一個藝術高峰。(四)偏遠地區(qū)以地域特色而言,在已知的作品中,西周不及商,商代更應關注。四、器形及其功用商周青銅器大體可分為禮器、樂器、工具、兵器、車馬器和雜器。其中禮器最重要,器形最豐富,制作最精美。按用途,禮器能分作酒器、食器、水器與其他。(-)酒器夏商,酒器數量最多,種類最繁,入周以后,地位下降,數量、種類減少。器物造型聯(lián)系功用,因為需要持握,飲酒器通常比較輕便,形體較小,貯酒器物體量大,為保持清潔,還常常加蓋。(-)食器食器中包含鼎、鬲(li四聲)、甑(yan三聲)等。鼎是禮器的中心,很早就被賦予了“明尊卑、別上下”的意義。西周,大小有序的列鼎制度出現(xiàn),其等級、禮法意義便更加突出。鼎:造型一方、圓差異,柱足、袋足、扁足區(qū)別,造型規(guī)矩周正,莊嚴肅穆是主要設計追求。B:盛飯食,西周是其黃金時代。西周青銅器是食器的組合,鼎篦成為禮器的中心。(三)水器與其他水器地位在禮器中比酒器和食器低。商周時代,祭祀、禮儀、燕饗中,樂舞不可或缺,樂器地位不可忽視,主要有鼓、鐘等?!扮婙Q鼎食”是上層富貴豪華生活的代詞。五、裝飾及其含義(-)設計與構圖夏商西周的青銅器裝飾走過了一個由簡陋走向繁緡華美而后再趨向單純的歷程。裝飾頂峰出現(xiàn)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y密布,一件器物用二三十種題材組成。動物紋是裝飾主體,現(xiàn)實的有鳥、鹿等,虛幻的有龍、鳳,也有變形與鳥獸合體。作為裝飾主題,最風靡的是獸面,夸張變形、獰厲威嚴。強調立體效果,云雷紋做地,主紋是動物紋,加飾纖細線紋,形成商晚期極盛的三層花紋。立體效果還有扉棱、圓雕動物、肩部耳、足等。西周中晚期,裝飾簡素平樸。獸面紋簡化,竊曲、重環(huán)、波帶等成為主流,有幾何化傾向。布局由滿密轉向簡潔,嚴整有序,神秘詭異的氣氛衰減以至消失。由于文獻匱乏,如今對青銅器裝飾含義所知不多。(―)動物紋以至到西周早期,中國青銅器最重要的裝飾題材是獸面紋。特點關鍵詞:主題紋樣、最醒目位置、單獨紋樣、有角有目、鼻梁居中、嚴格對稱、雙目炯炯、震心奪魄——饕餐。獸面紋數量眾多、地位重要是因其有象征意義。商和西周早期,龍紋頗盛行,西周中期以后,龍紋變化較多。鳥類紋樣在商晚期成為裝飾的主流,西周早中期上升為中醫(yī)的裝飾主題,還以立體的圓雕形式出現(xiàn).成為造型重要因素。夔龍、夔鳳等…(三)幾何形紋樣竊曲紋:動物紋樣,獸面、夔龍、鳥紋變化而來,形象卷曲,如橫向S,中央有目,單純抽象,出現(xiàn)于西周早期、流行于中后期至春秋早期。通常左右排列、二方連續(xù),嚴整有序。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最常見的幾何紋是云雷紋:由回旋線條組成,分云紋和雷紋。通常為地紋。重環(huán)、垂鱗…第三節(jié)玉器與其他一、玉石器(-)夏商巧色:又稱“俏色”,是玉器碾琢的特殊藝術手法,為衡量玉工巧拙的重要標志。玉材常帶雜色,材料珍貴,棄之可惜。最佳選擇是按玉材及其雜色的形狀與顏色,將雜色設計制作為作品所需的部位,此即巧色。(―)西周西周重玉,玉器使用禮儀化,形制程式化。君子比德于玉。二、陶瓷器相比青銅器,陶器材料更易得,制作更簡單,是該時代主要容器類型。最有意義的新品種是原始瓷器,以粉碎后的瓷石制坯,器表多施釉,統(tǒng)稱青釉,因此原始瓷器亦稱原始青瓷。原始瓷器多屬容器,與陶器相比,更加堅固適用,有釉層的地方光亮美觀,吸水性減弱,便于清洗。原始瓷器的出現(xiàn)是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大事件,為后世瓷器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象牙器早在舊石器時代,中國便已出現(xiàn)獸骨、獸牙制作的飾品,其中象牙質地最佳,色澤最美,最受喜愛,但始終沒有成為較大的工藝美術門類。第四節(jié)結語一、風貌與其演進夏商西周,最精致考究、時代特征突出的是青銅器。不僅是科技水平的代表,更凝聚著藝術的精華,是最重要的藝術作品。平實質樸一繁縛詭奇f嚴整規(guī)矩技術制約-蒙昧迷信f綱常等級二、影響.技術、造型、裝飾的承襲.禮儀制品的仿效自然的延續(xù)。|■自覺的繼承宋以后,工藝美術仿古成為連續(xù)傳統(tǒng)。宋徽宗以后,不少官府和民間瓷器都以商周青銅器為楷模,如宣和銅器,以及明代宣德爐等。第三章春秋戰(zhàn)國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前477年戰(zhàn)國:公元前476年一前221年第一節(jié)緒言一、時代與工藝美術時代背景:政治一諸侯稱霸,列國割據,大夫專政,兼并不斷,爭斗不已,傳統(tǒng)等級制度崩潰,禮崩樂壞文化一學在官府轉變?yōu)樗郊抑v學(孔丘),教育體制改變,思想觀念活躍,人的思想空前解放,對人世的關懷壓倒了對神鬼幽冥的崇敬技術一出現(xiàn)冶鐵,戰(zhàn)國進入鐵器時代對工藝美術的影響:1、王室占有青銅器轉變?yōu)橹T侯及卿大夫占有精美器物,常有犯上僭越2、分裂的政治格局、不同的民族構成及各自的地域背景導致文化藝術多元化,工藝美術多姿多彩3、戰(zhàn)爭導致兵器造作日益完善4、工藝美術回歸生活、關注適用,造型、裝飾的神秘色彩進一步消退,禮儀性質衰減,人事活動題材一再出現(xiàn)5、統(tǒng)治階層的奢靡生活令制作需滿足感官享受,致使清新華麗的氣象逐漸確立6、工藝美術制作生產技術迅速提高,導致多種新造作技術的涌現(xiàn),鐵器的出現(xiàn)動搖了青銅器地位,也帶來了新的裝飾技法7、禮崩樂壞的加劇,到戰(zhàn)國晚期,青銅禮樂器大為衰落,日用器已成主流二、工藝美術生產春秋戰(zhàn)國時代,重要的手工業(yè)生產依然在官府作坊中進行,工匠定期服役,有成品檢驗制度。禮器、兵器等重要手工業(yè)由官府壟斷,一般的生活用品由民間生產者自產自銷,戰(zhàn)國時商業(yè)的發(fā)展和競爭使得工藝美術品質量更有保證。《考工記》一我國已知的第一部系統(tǒng)的古代手工業(yè)技術著作。第二節(jié)青銅器一、引言春秋早期和中期,青銅器有西周中晚期遺風,簡素平樸占主流,變化也在醞釀發(fā)生。列國征戰(zhàn)促進各地交流,青銅器顯示出共同的時代風貌——清新華麗,大約在公元6世紀后期形成,中國的青銅藝術由此走上第二個藝術高峰。社會思潮的變化:禮崩樂壞,禮樂器使用制度瓦解,器物形制變異,折射功能的改變,造型空間變化減少,器壁輕薄,裝飾平面化——青銅器走下廟堂,面向生活。技術的進步:鐵工具一嵌紅銅、錯金銀,模印制范法一蟠虺(hui一聲),裝飾技法影響青銅器新風新風貌的生成和發(fā)展-社會思潮的變化/技術的進步整體:春秋戰(zhàn)國青銅器有向適用發(fā)展的明顯趨勢,日用器物所占比例逐漸增大。此時雖然漆器的日趨繁榮和愈益精美,青銅容器的地位受到擠壓,但是在上層生活中的優(yōu)勢地位還難以動搖。因此,青銅器仍舊是時代藝術的中心,它們的變化依然展示著時代風貌的演進。二、容器春秋戰(zhàn)國青銅容器的種類大體包含飪食器、酒器和水器,其中鼎依然承擔禮器功能,但是其實用價值逐漸凸現(xiàn),觀賞意義提升、禮儀功能喪失。出現(xiàn)新器形如鑒、敦、樽等…技法:錘操法——用錘子打出器形,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盡管屢見輪廓反復的實例,但簡凈是造型發(fā)展的大趨勢,造型線流暢,利落明朗。造型寫實風氣重新振作,動物是藝術最重要的表現(xiàn)對象。簡凈和寫實的動物造型體現(xiàn)著青銅藝術的新氣象,而裝飾卻是新氣象更重要的載體。獸面退出主流,新的裝飾主題圍繞龍或其變體,蟠螭(chi一聲)、蟠虺等,云紋、幾何紋也常用為裝飾主題,人事活動成為裝飾關注新方向。裝飾的變化往往依托于技術進步引出的新裝飾技法,新技法有模印制范法、失蠟法、嵌錯以及鎏金、針刻、漆繪。模印制范法:即在鑄造銅器的光素陶范未干透時,以雕刻精細的小花模反復壓印出連續(xù)的花紋。減省了陶范逐一雕刻的麻煩,還能形成四方連續(xù)的蟠虺。若使用在不同器物上,能形成共同的圖案,促進時代風貌的生成與發(fā)展。失蠟法:用調入油脂的蜂蠟制成內模,在內模上敷泥漿等,預留孔洞,制成外范,待外范干燥,高溫焙燒,內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范內形成和內模一樣的空腔,再從孔洞注入溶液,冷卻后,剝去外范,即得與內模相同的鑄件。嵌紅銅/錯金銀/金銀錯:尖銳鐵質工具刻畫T嵌入紅銅、金銀絲一錯石打磨鎏金:金箔調水銀一加熱一涂金泥一烘烤針刻:以尖銳鐵質工具刻畫纖細裝飾于器表漆繪:大漆繪畫圖案裝飾平面化大潮的代表為新的裝飾技法,戰(zhàn)國中期開始,素面無飾的青銅器日漸流行平面化裝飾固然使得青銅器喪失了傳統(tǒng)之美,但它體現(xiàn)了工藝美術本質上適用的要求,讓器表不易藏污納垢,其清潔程度令高浮雕裝飾的器物無法比擬。三、銅鏡、帶鉤等銅鏡是古人用以照鑒容貌的青銅用具,多呈扁平圓形,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光素或者帶有裝飾。戰(zhàn)國中晚期開始了銅鏡最早的藝術高峰。楚鏡圖案頗精美,裝飾滿密,圖案清晰。裝飾技法有鑄紋、透雕、大漆彩繪等。帶鉤是古人扣接腰帶或隨身佩掛小件物品的器具。長條形或者琵琶形,一端首部彎曲,鉤背設圓鈕。由于使用在腰部正中的位置,極具展示性,故特別講究造型的新穎、裝飾的華麗。造型大致分為獸面、曲棒、琵琶幾類。裝飾手法大致有鎏金、鑲嵌玉石、錯金銀等。四、北方民族的青銅器動物是北方民族青銅器典型的藝術主題…第三節(jié)其他一、春秋戰(zhàn)國及其以前的絲綢(-)原始社會到西周絲綢是個統(tǒng)稱,泛指以蠶絲織造的各類紡織品。裝飾手法有染色、織紋、印花、刺繡、彩繪等。絲綢服裝的題材、構圖、大小、色彩等,既體現(xiàn)著等級制度,又因最具展示性,往往引領著時代裝飾的潮流,指示著審美風尚的變遷。絲綢易腐難存,實物甚少,對春秋戰(zhàn)國及其以前的絲綢,今日知識向少。(.)春秋戰(zhàn)國到春秋戰(zhàn)國,紡織成為各諸侯國富邦強民的重要行業(yè),官府和民間紡織業(yè)都有很大發(fā)展。絲綢生產已有了專業(yè)化的分工,管理趨于細密。戰(zhàn)國的絲綢已能很輕薄。絲綢有云雷紋、菱形紋及其變體、龍鳳、舞蹈人物、狩獵等多種裝飾題材。遠遠早于漢武帝時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絲綢已經出現(xiàn)在域外。中國工藝美術影響世界的歷史最早由周代的絲綢發(fā)端。二、玉器西周人重玉已經不僅因為其美妙,到春秋戰(zhàn)國,玉材、玉器又被賦予了更多的道德倫理意義。由于有圣賢倡導,中華民族重玉觀念越發(fā)明確,玉則承載著愈益增加的美好愿望,成為配飾的最佳材質。春秋早期,玉器承襲西周簡約風格,中晚期,制作趨于精細。在春秋中晚期基礎上,戰(zhàn)國玉器制作更加繁榮,出現(xiàn)了商晚期以后的又一藝術高潮。華麗精巧成為戰(zhàn)國新風,作品以禮儀用品和佩飾等飾品居多,帶鉤也為數不少。三、春秋戰(zhàn)國及其以前的漆器(-)原始社會到春秋漆器是以加工過的大漆糅飾的器物。漆器易腐難存,實物很少,且殘損嚴重。(-)戰(zhàn)國中國漆器史上,戰(zhàn)國是第一個輝煌時期。糅造成為手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戰(zhàn)國漆器胎質有夾紇、皮、竹、木等。木胎最多,有斫制、旋挖、雕刻三種做法。木胎器中,圓雕動物造型數量頗多。裝飾以彩繪為主,黑漆地繪紅花尤其常見,裝飾題材以動物紋居多。繁滿嚴密的彩繪尤具時代特征,但構圖無論繁簡,均極富裝飾韻味。四、陶瓷春秋戰(zhàn)國陶瓷進步不大,藝術上沒有較大突破。質量提高的代表為原始瓷器,藝術水平則主要由彩繪陶和暗紋陶體現(xiàn)。五、春秋戰(zhàn)國及其以前的金銀器(-)原始社會到西周入商以后,金銀器物才逐漸增多,地位愈益重要。(-)春秋戰(zhàn)國進入春秋戰(zhàn)國,金器大為豐富,銀器數量增多。(三)北方和西北掐絲,將極薄的金銀片剪成細條,搓成絲,焊接在器物上,成為鑲嵌物的外框。六、清代以前的玻璃器西方燒造玻璃歷史早于中國。中國最晚在西周能制作玻璃器,進入戰(zhàn)國,玻璃器數量大增。進入元代,由于中西方交流頻繁,中國玻璃制作有一定發(fā)展。清以前,在中國出現(xiàn)的高檔玻璃器主要依靠西方國家輸入。七、《考工記》我國已知第一部系統(tǒng)的古代手工業(yè)技術著作。撰著并非一時一地一人,成書在戰(zhàn)國時代齊國。全文7100余字,內容包括簡述百工定義及其制作特點,再以主要篇幅分述當時官府和民間手工業(yè)重要工種。提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的制作原則??萍純热葜?,最重要的是對青銅合金配比的記錄,是人類關于青銅合金配比的最早著錄。“金有六齊”基本符合科學原理。重要性在于系統(tǒng)總結了當時的技術,有科技意義,又與今日工藝美術暨設計有諸多重合,具有里程碑意義。第四節(jié)結語一、風貌與其演進春秋晚期起,工藝美術逐漸走出廟堂,面對生活,清新華麗成為新追求。戰(zhàn)國時期,威嚴神秘不再,莊重質樸盡失,主流制作已被清新華麗全面籠罩,時代新風更加明朗。清新靠造型和裝飾共同體現(xiàn)。華麗集中表現(xiàn)于裝飾。工藝美術風貌與世風人心關聯(lián)。二、影響眾多造型、裝飾、技術被延續(xù)、被發(fā)揚之外,尤其重要的是絲綢和漆器的大發(fā)展,它們對秦漢工藝美術的格局影響巨大,春秋戰(zhàn)國的積累使它們成為尤其重要的工藝美術門類。春秋戰(zhàn)國工藝美術深刻影響秦漢,自有時代銜接的因素。春秋戰(zhàn)國為更晚的工藝美術指引了新方向,這就是走出廟堂,服務人生。第四章秦漢秦:公元前221年一前207年西漢: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
新莽:公元9年一25年在位東漢:公元25年一220年第一節(jié)緒言一、工藝美術與時代盡管秦的歷史地位崇高,但它統(tǒng)一后的歷史只有15年,因此本章重點在漢。國家的統(tǒng)一、經濟的發(fā)展、文化的豐富令工藝美術欣欣向榮,成就輝煌,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則使各地的工藝美術面貌趨于整一。在時代風格的形成中,浪漫瑰奇的楚文化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若將新莽包括在內,兩漢的歷史前后427年,其中漢武帝時代(公元前141年一前87年)最重要。漢武帝兩個舉措對工藝美術影響深遠:一是確立儒家學說的至尊,二是開通絲綢之路。確立儒家學說至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工藝美術與儒家禮教建立更緊密的聯(lián)系。董仲舒的“三綱五?!敝鲗Я朔饨ㄉ鐣?。彩繪、紋飾表現(xiàn)忠臣孝子的故事。絲綢之路開通:中西方政治經濟聯(lián)系更密切,文化藝術交流更頻繁。中國的工藝美術品對輸入國發(fā)揮影響。秦漢社會,神仙思想彌漫,企盼長生不老是普遍的愿望。神仙思想表現(xiàn)于工藝美術,在裝飾中,既有充滿象征意味的神人瑞獸,更有飄浮于神山仙島、天上人間的云氣。長生不老難以實現(xiàn),于是人們又熱烈追求來世的幸福,以精美工藝美術品殉葬。為能夠來世享用,所以保存肉身,由此產生了兩漢的玉衣。二、生產格局西漢長安、東漢洛陽是當時高檔制作最重要的地點,蜀地制作也享盛譽。工官是當時管理官府手工業(yè)的官署。政府在原材料充足、手工業(yè)的郡縣設立工官,制作品大抵為奢侈品,主要供奉皇家,僅少數出賣。西漢造作勝過東漢。民間工藝美術興旺發(fā)達。農村制作主要是紡織,在城市,作坊眾多,產品齊全,一些高檔品還大量進入帝王家。第二節(jié)織繡印染一、引言此期的織物有絲、麻、葛、毛、棉五類。秦代絲綢尚未發(fā)現(xiàn),現(xiàn)已掌握的絲綢實物都是兩漢的,而兩漢工藝美術最令人振奮的成就正體現(xiàn)于絲綢的進步。由于勸獎農桑,漢代絲綢產量大提高,官府和民間織造迅速發(fā)展。盡管織物易腐難存,但兩漢仍有大批絲綢出土,可見其織造發(fā)達。從兩漢開始,以絲綢為代表的織物成了中國最重要的工藝美術門類,而漢代絲綢的巨大成就又為后代的燦爛輝煌奠定了基礎。二、著名絲綢產地(-)都城秦代咸陽、西漢長安、東漢洛陽分別是當時高檔絲綢的重要產地。(-)臨淄當地原料充足、優(yōu)良,絲織技藝高超,秦漢齊郡的紡織中心就是臨淄。(三)襄邑此地以錦馳名。(四)成都錦最具代表性。三、著名絲綢品種(-)素、絹、嫌(jian一聲)(-)紗、毅(hu二聲)漢代的紗已經可以極其輕薄而致密,典型者為馬王堆1號漢墓里的素紗禪衣,重僅49克,結構精密細致,孔眼均齊清晰,作品薄如蟬翼,技藝令人嘆為觀止。(三)羅、綺、綾(四)錦、絳錦長期是絲綢中聲譽最隆的高檔品種。四、印染若不染色,織物為非成品,因此,官府和民間織造往往連帶染色。彩色同審美有關,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禮制,色彩是別等級、分貴賤的基本標志。五、刺繡秦漢刺繡中最多也是最美的是信期繡、長壽繡、乘云繡,針法是傳統(tǒng)的辮繡(又稱“鎖繡”)。六、絲綢圖案帶圖案的兩漢絲綢主要是錦。西漢的絲綢圖案以馬王堆的出土物為代表。其中,幾何紋樣最多,菱紋則為典型。菱紋通常是復合的,以大菱紋居中,兩側各套一個小菱紋,形象類似耳環(huán)。復合菱紋以粗細線條間隔表現(xiàn),嚴整精致的同時也有虛實相生、濃淡相間的意趣,形象雖然單純,變化卻相當豐富。菱紋還用作輪廓,以包圍對鳥等主紋。在漢代,絲綢以至工藝美術的裝飾題材中,出現(xiàn)最多也最有代表性的是云氣紋。它以線形的舒卷起伏為表現(xiàn)形式,成熟不晚于戰(zhàn)國,而大盛于兩漢,其流行顯然同神仙思想有關。東漢時,在錦上,云氣紋使用最頻繁。不過,云氣紋較少單獨組成圖案,往往用以串聯(lián)瑞獸靈禽等題材,它增加了圖案的動感,既具有分割畫面的作用,又能使各裝飾區(qū)產生統(tǒng)一的效果。東漢的錦上,用幾種動物并且配以云氣共同組成圖案,這種云氣動物圖案時稱“云虛(ju四聲)其紋樣滿密、禽馳獸躍、云氣繚繞,形象雖然稚拙,但氣氛十分熱烈。兩漢絲織圖案常取用散點式構圖,而到東漢則多取四方連續(xù),題材繁滿緊湊。至于動物形象,則每每夸張變形,強調動態(tài)表現(xiàn),省略細節(jié)刻畫,極富裝飾性,也極富生命力。意義:絲綢是最具展示性的高檔服用面料,其裝飾薈萃了藝術的精華,標志著時代的潮流,積極傳播著新式樣,對其他工藝美術門類影響巨大,從漢特別是東漢開始,這已愈發(fā)明顯。七、毛、棉織物秦漢的毛織物主要出產在西北、北方以及西南的游牧民族地區(qū),主要的材料依然是羊毛??椩彀l(fā)達、氣候干燥,這使新疆成為漢代毛織物的主要出土物??堂酝ń洈嗑暤姆椒棾桑瑓^(qū)別于中國傳統(tǒng)的經線起花。東漢,中國的西北和西南開始了棉植紡織。第三節(jié)漆器一、引言秦漢漆器成就輝煌,就在時代藝術和社會生活里的地位而言,秦漢,特別是西漢的漆器達到了巔峰,遠非其他時代可以比擬??上?,進入東漢,尤其是東漢中期以后,漆器盛極而衰,數量減少,數量趨于簡素,也許與陶器的進步和瓷器的崛起有關。二、制胎與造型秦漢的漆器多為木胎和夾紇胎,少數以竹為胎。大體到西漢前期,木胎器物仍是主流,以后,夾紇胎明顯增多。那時的木胎主要有旋、斫、卷三種做法。夾紇胎,即“脫胎”,紇即麻布。兩漢中期以后逐漸流行,成為最普及的制胎方法。秦漢漆器種類豐富,有樂器、文具、屏風等各種家具,但各種飲食器具仍是漆器的主流。由于漆器的適用與美觀,青銅器已被擠出上層社會器皿的主流,但若干漆器的造型、體量仍與青銅器仿佛。由于漆器大受青睞,漢人對其設計特別留意,具杯盒和多子妝奩因精妙而特別著名。它們在較大的容器內,緊密放置多件小容器,節(jié)省空間、攜帶方便、清潔衛(wèi)生,是適用性極強的優(yōu)秀設計。具杯盒是在一個大盒內,緊密地疊置若干用于飲酒的同形耳杯,疊置方式一般為立疊。多子妝奩是在妝奩內放置若干個造型各異、大小不一的貯放梳妝品的小盒。三、技法與裝飾秦漢漆器的裝飾成就輝煌,不僅技法眾多,而且題材豐富、構圖多樣,凝聚了種種智慧,表現(xiàn)著精湛技藝。最樸素的漆器僅涂漆為飾,常見的漆色是黑色和朱色。那時的漆器裝飾可歸納為彩繪、錐畫、金銀箔貼花、鑲嵌和扣。彩繪仍是秦漢漆器的主要手法,顏色有數十種,其中黑、紅使用最多。錐畫即針刻,若在紋路內填金箔,便成假金。金銀箔貼花是將鏤刻成各種圖形的金銀箔片貼附在漆器表面。鑲嵌的材料有金屬、玉石、牙骨等。扣即用金屬片包鑲口沿等器物邊緣,不僅是裝飾,還有加固。三、技法與裝飾秦漢漆器的裝飾成就輝煌,不僅技法眾多,而且題材豐富、構圖多樣,凝聚了種種智慧,表現(xiàn)著精湛技藝。最樸素的漆器僅涂漆為飾,常見的漆色是黑色和朱色。那時的漆器裝飾可歸納為彩繪、錐畫、金銀箔貼花、鑲嵌和扣。彩繪仍是秦漢漆器的主要手法,顏色有數十種,其中黑、紅使用最多。錐畫即針刻,若在紋路內填金箔,便成假金。金銀箔貼花是將鏤刻成各種圖形的金銀箔片貼附在漆器表面。鑲嵌的材料有金屬、玉石、牙骨等??奂从媒饘倨偪谘氐绕魑镞吘?,不僅是裝飾,還有加固。秦漢漆器的裝飾題材相當廣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氣紋。尤其在兩漢漆器上,它們幾乎無處不在,即令并非裝飾主題,也會以輔紋的形式出現(xiàn)。云氣紋通常纖小、姿態(tài)飄逸,不論四方連續(xù)、二方連續(xù),布置滿密的最常見。如果以靈禽瑞獸神人穿行云氣,組成云虛紋,則云氣紋常呈波狀,形體較大。動物題材種類雖然不少,但出現(xiàn)的頻率仍遠低于云氣。它們雖然也會成為裝飾主題,但更多地還是作為云虛的組成部分。同心圓、菱紋、波折紋等規(guī)矩嚴整的幾何紋樣雖時時出現(xiàn),但通常以二方連續(xù)的形式裝飾器物的邊緣,很少作為裝飾主題。第四節(jié)青銅器一、引言早在春秋戰(zhàn)國,青銅器便有淡出藝術中心的趨勢,秦漢時期雖然還有創(chuàng)新并且大批鑄造,但青銅藝術的頹勢已經無可逆轉。東周開始,巫術衰落加速,無須再借助青銅器溝通天地神人,舊制度瓦解,不必以青銅器顯示威權。盡管如此,青銅器依然重要,其地位的維系主要靠貼近生活。它們主要為日用造作,器物趨向輕便,裝飾日形簡樸,素面的器物已成主流。器物里,極富巧思的典型設計是缸燈。兩漢青銅器的數量依然很多,但裝飾的簡化隱約指示了藝術的衰微。青銅器美麗不如漆器,成本又遠高于瓷器,因此為漆器及瓷器取代是在所難免的。其他材質不能取代的是銅鏡,兩漢仍是銅鏡藝術的高峰期。二、青銅容器秦代青銅器皿中,蒜頭瓶仍是典型,往往素面無紋,具有代表性。趨于平面化是秦漢青銅器裝飾的主潮。素面之外,支持這個主潮的還有鎏金、漆繪和錯金銀。而造型往往承前,但造型線更加簡潔,極少與功能無關的空間變化。設計的適用原則既反映于素面、鎏金、漆繪、錯金銀等平面化的裝飾,還表現(xiàn)在日用器物形體的合宜和器體的輕薄。三、銅燈、銅爐與銅鏡該時期銅燈的樣式之豐富令人目不暇接,設計最精妙且裝飾很華麗的是缸燈。其燈體設吸煙管,能講煙氣導入燈身,燈身??少A水,以使煙氣溶于水中,可降低空氣污染。燈罩的罩板可以開合,以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和光照的方向。缸燈有人形、牛形、鳥形等,最受關注的是高貴的人形缸燈。著名的作品有長信宮燈。此時的青銅器中,熏爐也很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是博山爐。博山爐,爐體呈豆形,蓋高而尖,雕鏤呈山形,明顯是將薰香之器同海上仙山傳說結合的產物,因此,東漢時代的爐座常呈羽人形。兩漢仍是銅鏡藝術的高峰期,鏡紋豐富精美,鑄造往往精良。漢代銅鏡中,規(guī)矩紋很重要,已知它自西漢早期出現(xiàn),武帝時代開始流行,兩漢之交極盛,東漢晚期依然常見。所謂規(guī)矩紋即鏡紋中的TVL式花紋,又稱“博局紋”。漢鏡上的規(guī)矩紋可以單獨組成圖案,但更多的還是與四神、五靈、神人等配合,體現(xiàn)漢人的神仙思想與辟邪求福觀念。漢人認為,規(guī)矩紋組成的是一個象征天地的圖案,代表了天地的框架。銘文的大量出現(xiàn)是漢鏡裝飾的重要現(xiàn)象。四、云南青銅器滇人獨有的貯貝器是貯放貝幣的容器,圓雕是其主要裝飾。扣飾的裝飾主要為透空的浮雕。第五節(jié)其他一、陶瓷在中國陶瓷史上,秦漢的地位十分重要,反映于陶器的進步,更體現(xiàn)在瓷器的誕生。秦漢陶瓷有陶器、原始瓷器和瓷器兩類。二、原始瓷器和瓷器東漢中期以前,釉通常僅出現(xiàn)在器物上部,以后則大多通體施釉。東漢時,瓷器誕生。瓷器自出現(xiàn),就占據了陶瓷文化的中心位置。今日的浙江是東漢瓷器的主要產區(qū),著名窯場有“越窯”。這時的瓷器有青瓷、黑瓷等。常用裝飾手法是刻畫、堆貼、堆塑等。二、玉器絲綢之路開通,和田美玉源源東來?!蔼氉鹑逍g’對玉器發(fā)展也有重要影響,孔子等先秦圣賢已經將玉賦予了各種理想品格。西漢前期玉器制作并不發(fā)達,面貌大致沿襲戰(zhàn)國。西漢中期,轉入興盛,碾琢愈益精工,新氣象逐漸生成。藝術上,技藝更加純熟,寫實能力明顯提高,禮玉減少、葬玉昌盛。西漢玉器勝過東漢。漢代,玉飾品樣式多,數量大,也有一定數量的陳設品。葬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玉衣,以小玉片和金縷、銀縷、銅縷等編綴而成。三、金銀器盡管發(fā)現(xiàn)的秦漢金銀器數量比先秦大出許多,但若講技藝,并沒有突出的成就。各種用途的飾物仍是此期金銀器的主流,它們的制作十分精細。典型的是掐絲和焊綴小金珠,但技術應自域外傳入。此期最重要的創(chuàng)造是瓷器的發(fā)明。通過絲綢之路,以絲綢貿易為代表,中國的物質文化、精神文明也逐漸遠播西方,影響了西方工藝美術進程。同時,西方文明也要東漸。因此,兩漢工藝美術對后世的影響也聯(lián)系著中西文化交流。第五章魏晉南北朝三國:公元220年一265年西晉:公元265年一316年十六國:公元304年—139年東晉:公元317年一420年南朝:公元420年一589年北朝:公元386年一581年第一節(jié)緒言一、時代與工藝美術魏晉南北朝的360余年,戰(zhàn)爭連綿不絕,國家長期分裂,政權頻繁更替,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劇烈的社會動蕩、復雜的政治格局、持續(xù)的民族交融、廣泛的國際往來,令工藝美術雖發(fā)展艱難,但內涵豐富,面貌多樣。兩漢開始,西北少數民族相繼內遷,因而,北方的工藝美術是在民族交流融合、漢胡取長補短的大背景下發(fā)展的。此期,特別是五六世紀,絲綢之路暢通,東西往來頻繁,大批西域人士和西方高檔工藝品源源進入。工藝美術往往帶有濃郁的異國情調。南方雖然也有眾多少數民族,但是基本處于漢族政權統(tǒng)治之下,因此這里的民族融合大體走的是漢族化的道路。而且南方同西域交流較少,南方統(tǒng)治集團對異域文明不似北方那般熱衷,因此,南方的文化背景相對純凈。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內地。魏晉時代,佛教影響擴大。西晉末年起,戰(zhàn)爭連綿,社會動蕩,生靈涂炭,終于使講因果、重來世、善宣傳的佛教漸漸成為中國最顯赫的宗教。這樣,佛教文明也對工藝美術影響深刻,蓮花成為重要的裝飾題材、夾紇造像推動了漆藝的發(fā)展。二、生產格局空前慘烈、長期延續(xù)的戰(zhàn)爭使魏晉南北朝經濟凋敝、生靈涂炭,生存艱難,工藝美術也難有發(fā)展。在漫長的三百多年里,值得夸耀的工藝美術成就只有瓷器的進步。主要體現(xiàn)在南方瓷工的創(chuàng)造有當地戰(zhàn)亂較少、社會相對穩(wěn)定、經濟獲得開發(fā)的大背景。民生艱難首先導致民間制作的萎縮,因為消費者的普遍窮困必然導致消費的普遍疲軟,引出制作的普遍粗陋。盡管以江浙為代表的南中國相對安定、經濟不斷開發(fā),但是技藝無法一蹴而就,因此只有陶瓷、漆器、紡織等品類中有所作為。此期北方民間的中高檔生產幾乎被摧毀殆盡。民間工藝美術沉悶凄涼,官府的制作倒有畸形的發(fā)達。沿襲舊制,三國兩晉已有較完備的官府制作系統(tǒng)。十六國開始,除東晉、北魏統(tǒng)治略久,各王朝均偏安一隅,旋興旋滅。統(tǒng)治者大多在得志后大力造作高檔絲綢和金銀器,恣情歡愉,北方表現(xiàn)尤其明顯。設置官府作坊為的是滿足統(tǒng)治者的奢欲,出于偏私,統(tǒng)治者期望壟斷高檔工藝美術品,所以經常禁限官府作坊以外的高檔制作。同后代一樣,此期最重要的工藝美術門類是紡織和陶瓷。江浙一帶的陶瓷以質量和數量長期領先于其他地區(qū),中原地區(qū)的陶瓷以白瓷的創(chuàng)造引人注目。中原可以夸耀江浙的是絲綢,但那時中國的絲綢生產中心還有蜀地,魏晉時代蜀地又曾以漆器馳譽。第二節(jié)織繡一、引言從材質上講,魏晉南北朝的織繡以絲綢為代表。官府絲織作坊的產品主要是紋彩美麗的錦、羅、綾、綺之類,而民間織造則以無紋的絹、綠等為主。此時在西北地區(qū),最重要的是新疆。絲綢易腐難存,氣候干燥的新疆成了古代絲織品的主要發(fā)現(xiàn)地。而且中西文明在此交匯,各種圖案和技法西傳、東漸,這里每占風氣之先。二、著名絲綢產區(qū)及人物(-)中原今日的河北、河南、山東所在的中原是那時最重要的絲織產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絲綢織造遠遜北方。隨著經濟不斷發(fā)展,南方絲織業(yè)不斷發(fā)展,到南朝,出現(xiàn)了揚弁I、荊州等絲織重鎮(zhèn)。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絲織發(fā)展中,值得關注的是織錦的發(fā)物。(三)蜀地成都的蜀錦在魏晉南北朝聲名最著。蜀錦有穩(wěn)定的高質量應當在西晉之后。(四)新疆當時的新疆絲綢引人注目。新疆絲綢以錦見長。新疆絲綢的重要不反映在質量和產量上,卻體現(xiàn)于文化內涵的豐富,而南北朝后期至唐前期中國絲綢里濃重的西方情調,也應同新疆有很深的聯(lián)系。(五)馬鈞及蘇蕙中國北方出現(xiàn)兩位絲綢史著名人物。馬鈞改革了綾機。蘇蕙織就回文詩錦。三、刺繡今存的魏晉南北朝刺繡遺物數量絕少,但是當時官府在大批造作,民間刺繡也數量頗多。此期有一位刺繡史上有名的人物,還有一件重要的作品殘片。1、趙夫人為孫權繡了一幅軍事地圖,趙夫人被時人譽為“針絕”。2、敦煌出土了一件為表達虔敬而刺繡的佛像,證明了佛教昌盛,還在于繡像將帶來針法的革命,催化了平繡法在后世的普及推廣。四、絲綢圖案魏晉南北朝絲綢以至工藝美術裝飾重要的變化是聯(lián)珠紋的出現(xiàn)、植物題材的增多和紋樣的寫實,這集中表現(xiàn)在6世紀以來的南北朝后期。聯(lián)珠紋由一個個的小圓珠組成,圓珠或排成條帶等形狀,或圍成一個圓圈,用以包圍主題紋樣,成為聯(lián)珠圈。這是聯(lián)珠紋的典型,從6世紀中葉直到7世紀80年代,是中國最重要的裝飾題材。但是,絲綢聯(lián)珠紋的中國源頭實在無法判斷。聯(lián)珠紋在中國流行的時代,西方文明風靡,在那時同中國交流較多的西方文明大國里,最重要的是薩珊波斯(今伊朗),而聯(lián)珠紋特別是聯(lián)珠紋圈是其重要的藝術題材。同時,初唐聯(lián)珠圈內的主紋往往有薩珊國教——襖教的含義。因此,中國的聯(lián)珠紋特別是聯(lián)珠圈紋也應當傳自薩珊波斯。此期聯(lián)珠圈內的主紋也往往“洋”風撲面,如中國不產的獅子、少見的大象、胡裝人物等。這些都為初唐“洋”風撲面的聯(lián)珠紋錦的涌現(xiàn)作了鋪墊,同時也是聯(lián)珠紋傳自異域的證明。在晉代陶瓷上,有相當數量的蓮花紋,這同佛教的流行聯(lián)系緊密。在絲綢藝術史上,南北朝后期蓮花紋地位重要,就現(xiàn)有的知識,當時是植物紋樣出現(xiàn)較多的最早時代。大約在南北朝前期,紋樣的寫實化傾向已經顯現(xiàn),到后期,它同聯(lián)珠紋的出現(xiàn),植物紋樣的增多是并行的新潮流。紋樣的寫實化影響巨大,使得紋樣告別了夸張變形的古代典范,迎來了走向自然的時代新風。五、棉麻織物中國早期的植棉紡織業(yè)地域偏遠,局促在西南和南部的少數民族地區(qū)。新疆的植棉紡織出現(xiàn)在東漢,最著名的棉布產地在吐魯番,新疆棉布以質地柔軟,顏色白潔取勝。若講數量,魏晉南北朝最多的織物仍是麻布,南方尤其如此,南朝帝王賞賜的織物也以麻布居多。由于那時的麻布依然是百姓服用的主要面料,故適用成了基本追求,對裝飾不大在意。第三節(jié)陶瓷一、引言在中國陶瓷史上,魏晉南北朝十分重要。此時,瓷器蓬勃發(fā)展,與生活建立了極密切的關系。瓷器進步主要表現(xiàn)在生產的普及和質量的提高上。生產的普及在南方的表現(xiàn)尤其顯著,各省出現(xiàn)諸多瓷窯。質量的提高也由南方體現(xiàn)。許多瓷窯可以在1300℃高溫下燒造器物,大多數產品胎體相當堅硬致密,釉層均勻光潤,胎釉結合緊密。器形日益豐富的同時裝飾也豐富多彩。生產普及、質量提高,因此瓷器廣泛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但還沒成為中國日用器皿的基本類型。但是隨著生產的進步,瓷器質優(yōu)價廉的優(yōu)勢以及顯現(xiàn),取代陶器、漆器、青銅器是遲早的事。這時,青瓷仍是燒造主流,在南北方都是主要瓷器品種,傳統(tǒng)的黑瓷也普遍出現(xiàn)在生產中。更有意義的是白瓷的創(chuàng)造,盡管出現(xiàn)晚,燒造不成熟也不普及,但意義巨大。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始終是瓷器主要產地,代表時代水平。北方瓷器文化內涵更豐富,南方文化內涵相對純凈。二、南方的青瓷和黑瓷南方瓷器最重要的產地在今日的浙江。浙江制瓷業(yè)的繁榮基本在三國西晉,此后轉入蕭條。導致浙江瓷器蕭條的重要原因是南方青瓷的普遍發(fā)展,使得浙江瓷窯生產遭到打擊。但盡管各地瓷窯大量涌現(xiàn),但水平卻往往不及以越窯為代表的浙江瓷器,越窯起到了典范作用。(-)代表性瓷窯南方諸窯中,位于今浙江的幾個頗有代表性。有甌窯、婺州窯、德清窯等。浙江諸窯里,越窯最典型,不但生產規(guī)模最大,制作水平最高,其造型和裝飾甚至演變,還代表了浙江瓷器的盛衰。越窯分布在浙江東北部的紹興、寧波一帶。這里燒造瓷器始于東漢,終在北宋。在魏晉南北朝,三國西晉是其黃金時代,越窯的中心在今上虞。其產品胎體堅細,釉層均勻,透明度高,硬度大而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進入東晉南朝,越窯盛況不再,生產萎縮,燒造品種減少,裝飾趨于簡單,低靡一直延續(xù)到唐代前期。(-)造型摹仿動物是此期造型的一大特點,這種風氣一直延續(xù)到東晉南朝。三國西晉的器物造型常常渾圓飽滿,而進入東晉南朝,卻走向了清秀修長。秀骨清像是當時繪畫、雕塑表現(xiàn)人物的典型作風,東晉南朝造型的新風氣應與此聯(lián)系。三國西晉的器物造型常常渾圓飽滿,而進入東晉南朝,卻走向了清秀修長。秀骨清像是當時繪畫、雕塑表現(xiàn)人物的典型作風,東晉南朝造型的新風氣應與此聯(lián)系。堆塑:摹仿動物的造型時常借助的手段,堆塑最繁復的是“谷倉罐”或‘魂瓶”,主要是三國西晉越窯燒造的殉葬品。三、北朝的青瓷和白瓷(-)北方瓷器的興起和青瓷北方瓷器的發(fā)現(xiàn)大大少于南方,器物的質量通常低于南方。但是北方高檔陶瓷的華麗甚至能超過同時的南朝精品,反映出帝王親貴對陶瓷的喜愛,傳達了他們的欣賞趣味。北方瓷器也以青釉為主。通常胎體厚重,質地粗松,釉層常常較薄且欠均勻,胎釉結合不夠緊密,易于剝落,釉色偏黃。北方瓷器造型趨于雄放挺拔,較多空間變化,不同于南朝的清秀優(yōu)美。裝飾上有對華麗的明顯追求,更注重立體效果,常突出器表較高,花紋時時布滿器表。(-)白瓷及其意義青瓷以外,北方還燒造并不出色的黑瓷。白瓷是當時極為重要的瓷器。北方白瓷的出現(xiàn)比青瓷晚,應在北齊晚期。白瓷意義極其深遠,絕不僅僅意味著又增添了一種釉色,還為彩繪瓷器提供了最理想的釉色選擇。中國瓷器分為顏色釉和彩繪瓷兩大類。元代,彩繪瓷占了壓倒性優(yōu)勢,如果短缺了白瓷,彩繪瓷的輝煌不能設想。白瓷的興起應當與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北方民族有關,那些民族早期都曾信奉薩滿教,薩滿教的教義和禮儀深具影響。薩滿教中,白是吉、善的象征。唐以后,白色工藝美術品最風行的是遼、元兩代,其統(tǒng)治民族依然來自信奉薩滿教的北方草原。工藝美術是為人生產的,人的需求、好惡必然決定產品的面貌,甚至可以促使新技術產生,創(chuàng)造新的品種。第四節(jié)其他一、漆器魏晉南北朝的漆器不算發(fā)達,但是成績十分顯著,不僅維持了較高的產量,且涌現(xiàn)出新的器形,裝飾手法堪稱豐富。以成都為中心的蜀地還是最重要的產區(qū)。在上層人物的生活里,漆器仍占有重要的位置。裝飾手法除了彩繪以外,還有犀皮和假金。犀皮:在胎骨上用稠漆堆起凸凹不平的地子,再于其上糅以若干道不同色的大漆,然后打磨平滑。唐宋是犀皮的興盛期。佛教重宣傳,除去開窟建寺,東晉以來,又開始用夾紇法做胎,制造佛像。—、金銀器魏晉南北朝的金銀器也有成績,基本反映于中國傳統(tǒng)、北方草原、西方文明的初步融合,給唐代金銀器的輝煌創(chuàng)造了條件。主要是十六國以來北中國的貢獻。西晉以后,北方的金銀器造作明顯比南方興盛。北方的上層多屬游牧民族,他們在遷徙中生產生活,為妥善保有財富,攜帶高價值的物品是最好的選擇,以貴金屬精工細作的金銀器恰好符合這個要求。魏晉南北朝金銀器中,飾物多于容器,金器多于銀器。三、銅鏡和玉器在中國銅鏡的發(fā)展中,魏晉南北朝是個低谷,東漢后期已經衰落的銅鏡此時仍不振作,題材、構圖常和東漢后期相似,幾乎了無新意。值得一提的是,三國兩晉,中國的銅鏡對日本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銅鏡通過貿易大量進入日本。此期的玉器也萎靡不振。在數量不多的遺物里,雖偶見佳作,但大多碾琢欠精。第五節(jié)結語一、風貌與其演進魏晉南北朝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工藝美術風格。以西晉的覆沒為界斷,以前,工藝美術風格大致整一,以后,按地域大致區(qū)分為南、北兩個系統(tǒng)。西晉以后,工藝美術風格差異的產生不僅受到風土民情的制約,還有民族成分和中西聯(lián)系的影響。三國西晉的作品,造型和裝飾都大抵延續(xù)漢風,雄健瑰奇仍是基本追求,同時透露出清新自然的氣象。同地域因素結合,清新柔和為東晉與南朝繼承和發(fā)展,漢風被逐漸挨棄,逐漸演化出清秀溫柔的風格。十六國和北朝不同,清新自然基本被扼殺,工藝美術漸漸孕育出雄強華麗的風格。二、影響此期工藝美術對后世影響深遠。如聯(lián)珠紋、白瓷、青瓷等。從藝術發(fā)展的角度看,南北朝工藝美術中最有意義的兩點是:植物紋樣的大量出現(xiàn)和形象表現(xiàn)的寫實傾向。南北朝時,以蓮花和忍冬為代表的植物紋樣等數量不斷增加,植物紋樣從此開始重要。唐代以后植物紋樣終于成為裝飾題材的主流。南北朝開始,夸張變形的風氣有變,寫實傾向日益明朗,經唐人的大力弘揚,寫實風主導地位完全確立。其實,植物紋的涌現(xiàn)和形象的寫實傾向本有西方文明東漸,以至佛教東傳的大背景。由于北朝涌入、吸收的西方文明更多,因此北朝工藝美術對后代的影響明顯大于南朝,特別是在隋和唐前期。魏晉南北朝的工藝美術雖然受到強烈的西方沖擊,但也大大影響了域外工藝美術進程。此期,絲綢大批外銷,蠶桑技術西傳。盡管在很長時間里,西方紡織技術仍然落后于中國,但在中國,西方圖案和緯線起花的織法逐漸流行。第六章隋唐五代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第一節(jié)緒言一、時代與工藝美術隋唐五代工藝美術的核心是唐,隋為其醞釀,五代是其延續(xù)。此期的工藝美術前后差異明顯。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fā)了安史之亂,這是導致后期轉向的根本,它令中國同西方的聯(lián)系由多趨少,工藝美術的主產區(qū)發(fā)生變化。大體上,安史之亂之前,隋唐帝國繁榮富強,昌明發(fā)達,主要通過絲綢之路,中西交流頻繁。此期的中國工藝美術創(chuàng)作,常常浸染上濃郁的西方色彩。安史之亂起,中國政府無力西顧,吐蕃乘虛進占河隴,絲綢之路于是中斷。后期,中國與西方的交流基本靠海道維持。這樣,中國及其工藝美術同西方的聯(lián)系越來越少。后期工藝美術的轉向還與產區(qū)的變化有很大關系。除去相對穩(wěn)定的成都、揚州及其周邊地區(qū),前期,北方的生產水平明顯高于南方。自安史之亂發(fā)動,北方戰(zhàn)禍頻仍,經濟屢遭摧殘,南方卻相對穩(wěn)定,吸引了包括工匠在內的北方民眾南遷,推動了當地工藝美術的發(fā)展。整體來說,北方雄強、南方秀美。二、生產格局此時,管理工藝美術生產最重要的官署是少府監(jiān)。隋已設少府監(jiān),入唐,少府監(jiān)制作更盛。官府工藝美術工匠數量很多,玄宗中后期,官府造作最盛。后期的工藝美術生產逐漸呈現(xiàn)出新格局:在官府的生產中,江南等地的產品質量上升、數量增加,時時超過了中央性作坊;在社會總生產中,官府產品所占的份額減少。前者反映的是經濟重心的南移,后者則體現(xiàn)了民間工藝美術的發(fā)展。民間生產的主體也是作坊,但規(guī)模一般較小,多為家庭。由資料記錄顯示,那時的工藝美術生產以絲綢為主。第二節(jié)織繡印染一、引言對工藝美術而言,織繡印染是各級官府作坊的主要產品,民間的生產也以它們?yōu)樽钇占?,唐代的紡織極為發(fā)達。按質料,隋唐五代織物可以分絲、棉、毛、麻葛等四類。絲類的品種最多,其中錦的品格最高,綾也不低。初唐,甚至不準民家擁有錦、綾。絲綢用途極為廣泛,可服用、可賞賜,還是實物貨幣。它們最得統(tǒng)治集團重視,生產管理也最嚴格。生產專門化和分工精密化,是唐代僅見的。唐風奢靡,政府常要禁斷高檔工藝品以肅世風。其實抑奢倒在其次,主要還是為著維護等級制度。二、著名絲綢產地隋唐五代,長安、洛陽長期是都城,那里官府作坊云集。兩京之外,益州、揚州、定州是三個最著名而頗穩(wěn)定的生產中心,吳越地區(qū)則從唐后期開始繁榮。(-)益州聲譽最高的是蜀錦,單絲羅也是這里的名產。(-)揚州這里的絲織以錦最具特色,且有濃郁的異域情調。(三)定州定州以綾著稱。(四)吳越唐后期,吳越地區(qū)崛起,其中越州最具代表性。三、著名絲織品種(-)紗、羅唐人看重輕薄的絲織物,故紗數量頗多,質量極高。羅通常比較厚實,但在此時也有極輕薄的。大部分紗、羅無紋,若加裝飾,多用刺繡、印染或彩繪。(-)綾綾的發(fā)展在唐朝最輝煌,綾的品格極高。按照唐代制度,百官常服面料以綾為主,品質高低則借助色彩貴賤、圖案題材及其大小體現(xiàn)。最名貴的唐綾品種是繚綾。(三)錦錦華麗異常,時人對它十分看重,帝王是錦的主要占有者,經常用來賞賜。中國紡織史上,緯錦的出現(xiàn)是件大事。與中國傳統(tǒng)的靠經線起花的經錦不同,緯錦采用的是由西方傳來的緯線起花技術。其織機雖然復雜,但是操作方便,利于圖案換色和形象的細膩表現(xiàn)。唐錦大多色彩繁麗,花紋精美,和緯線起花技術有不少聯(lián)系。從唐代起,中國傳統(tǒng)的經錦便逐漸被緯錦取代了。隋唐時代,中國還出現(xiàn)了以金線顯花的織金錦。(四)線毯唐代宣州織造的紅線毯頗負盛名。線毯即以染色織線織造的地毯。四、印染此期的印染主要有絞繳,夾繳、蠟繳。絞繳是古代民間常用的一種印染方法。做法大體同于今日的扎染,以線等在織物上釘扎出各種形狀,然后入染。被釘扎的部分不易受色,故能大體形成色地、織物原色花的效果,花紋的邊緣有暈染的效果。印染作品中,最精美的是夾綴。制作方法大約是以兩塊圖案相同的花版夾住按幅寬對折的坯料,而后從兩面施染,其圖案往往是對稱的。蠟繳,即現(xiàn)今所謂的蠟染,做法是在坯料上,繪畫、點染或借助鏤空花版涂填蠟液,蠟液凝結后,先入染,再加熱脫蠟。有蠟的部位不受色,脫蠟后,可得到花地異色的效果。絲綢印花可以分為防染印花和直接印花兩大類,絞緬、蠟繳、夾綴都在防染印花的范圍內,直接印花主要是拓印。五、刺繡今見隋唐五代刺繡的實物主要是唐代作品。唐代刺繡有大發(fā)展,標志有兩個:題材的拓寬和技法的豐富。以前,刺繡多附麗于服用品。唐代佛教盛行,繡佛經、繡佛像成了善男信女的功德大事,也成為刺繡主要內容。六、絲綢圖案隋唐五代絲綢的圖案題材豐富至極,絲綢圖案與其演變也是裝飾的典型。(-)聯(lián)珠紋唐前期,最引人注目的組合仍是聯(lián)珠紋,聯(lián)珠圈內的主題紋樣依然很“洋”。聯(lián)珠圈內還時時出現(xiàn)人物紋樣,但幾乎都是在表現(xiàn)隆準深目的胡人。隋唐時代,在直徑較大的聯(lián)珠圈里,內置的紋樣主要是禽獸和狩獵等人事活動,其構圖方式有單獨和對稱兩種。在隋唐五代的絲綢圖案設計家里,唐初的竇師綸是最重要的一位。他生性巧絕,起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里任職,爵封陵陽公。他設計出來的瑞錦、宮綾圖案“章彩奇麗”,題材有‘對雉、斗羊、翔鳳、游麟”等,被稱為“陵陽公樣”,至少流傳到9世紀中葉。唐前期,對稱紋樣的聯(lián)珠圈紋綾錦風靡,它們采用的應當就是陵陽公樣。(-)題材的演進唐人對聯(lián)珠圈紋的改造應不晚于8世紀。7世紀的50-80年代,聯(lián)珠紋織物最盛,而后,迅速轉入衰微,變化十分突兀,政治的干預或許最重要。在阿斯塔納,從7世紀80年代開始,變體寶相花紋開始流行。它們往往同聯(lián)珠紋大有淵源,但是裝飾主題由雄健的禽獸、人物變換為富麗的花朵,因此,錦紋告別了勇武,迎來了溫和。在中國的西陲,變體寶相花最少流行了一個世紀,但聯(lián)珠紋的痕跡逐漸消逝。寶相花的出現(xiàn)反而稍晚,沒有早過8世紀的標本。寶相花是奇妙的組合,每個細節(jié)都有現(xiàn)實的依據,但合為一體,卻無法說清它到底是哪種花。在阿斯塔納可以看到,進入8世紀后期,又出現(xiàn)了寫實性的花鳥紋錦。實物不多,但很有代表性。它標志著裝飾紋樣走向自然,唐后期大抵如此。至此,中國裝飾紋樣已經基本形成了禽鳥、花卉與幾何紋鼎足而三的格局,宋元明清的裝飾大體沒有超越這種格局,重要的變化只有花卉紋樣的地位仍在上升,這個趨勢在晚唐已經顯露。第三節(jié)陶瓷一、引言隋唐五代是陶瓷大發(fā)展的時期,首先表現(xiàn)在生產的繁盛。當時瓷窯眾多,其中河南和浙江最為密集。越窯是傳統(tǒng)青瓷的典范,邢窯是新興白瓷的代表,今人常以“南青北白”描述唐代陶瓷的概貌。除了青、白兩種,還有黑、黃、花等釉,又有裝飾開一代風氣的三彩和絞胎,更加重要的則是釉下繪畫的手法,它將引來后世中國陶瓷裝飾風范的根本轉變。器物造型盡管紛繁,但演進趨勢仍可尋覓。大體上,在前期,厚重高大的較常見;后期,則日現(xiàn)輕薄靈巧。唐人對陶瓷裝飾的追求是多方面的,裝飾的技法和題材因之豐富之極。隋唐五代,前期更看重立體效果,常采用器表凸凹比較明顯的堆貼和捏塑的手法,風格偏于華麗,每每充溢著濃郁的異國情調;后期更喜愛平面的效果,面貌也轉向平和。隋唐五代陶瓷同域外的聯(lián)系極多,尤其是前期的不少器物上可見到明顯的西方影響。二、白瓷(-)邢窯邢窯在河北內丘,以素面白瓷馳名。白瓷的器形不很多,產品分粗、細兩種。粗白瓷均施化妝土,釉色灰白或乳白,通常施釉也不滿。細白瓷器形規(guī)整周正,胎質堅實細膩,胎色大多潔白,釉質細膩透明,釉色純白光亮,還帶有印花、刻畫花裝飾。中國已知最早的薄胎瓷器就發(fā)現(xiàn)在邢窯遺址。邢窯細白瓷的優(yōu)點特別是造型的規(guī)整、器體的瑩薄。到了晚唐,邢窯開始衰落,五代以后,可能主要燒制供應當地的民用粗瓷了。(-)鞏義窯與定窯唐五代,特別是北方,除去邢窯,燒造白瓷的窯場很多,重要的就是河南的鞏義窯和河北的定窯。三、青瓷(-)越窯前期,越窯大體延續(xù)南朝作風,胎質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黃易剝落,種類不多,造型變化少,在北方的上層社會,地位不及白瓷。越窯的繁盛主要在晚唐和五代,唐后期的產品胎色雖灰白依舊,但胎體細膩致密,造型規(guī)范工整,器物大多通體施釉,釉面可以相當勻凈瑩潤,只是呈色或黃或綠,還不大穩(wěn)定。器形的種類很多,幾乎應有盡有。器物已經能夠做得十分輕薄,不少器形頗多變化。五代時越窯仍在發(fā)展,普遍胎質細膩、胎體輕薄、造型秀美、器滿施釉、釉薄而勻,同時燒造大型器物的水平不斷提高。晚唐五代人很愛歌詠“秘色瓷”,秘色瓷是晚唐至北宋中期越窯官監(jiān)民燒的貢品。秘色瓷的大生產還在五代和宋初。越窯地位突出,同時和后代的許多南北方青瓷窯場都受到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甌窯與黃堡窯青瓷是隋唐五代最常見的陶瓷品種,自古以來,南方的陶瓷生產就以青瓷為主,北方也有不少瓷窯兼燒青瓷,但是淮河以南一般超出北方,其中更有意義的是甌窯和黃堡窯。唐三彩的主要特點是釉面的彩色斑斕,呈色浸潤流動,釉彩淋漓酣暢。唐三彩應基本作為明器出現(xiàn),按形狀,分為俑、馬、駱駝等雕塑和盤、壺、瓶等器具兩大類,器形的豐富是其突出長處。它們的流行顯然是由于奢侈日甚,厚葬成風。就已知資料,兩京的唐三彩始于高宗,到玄宗開元時,臻于極盛,而后迅速衰敗。唐三彩繁盛的時代胡風彌漫天下,作為那個時代的產物,它們同西方文明聯(lián)系很多,尤其體現(xiàn)在造型上,如洋馬、胡人俑等;很多容器也顯露著同西域藝術的親緣,如胡瓶、角杯、六葉形盤等。因此,在唐代的陶瓷藝術里,唐三彩不僅是最華麗的一種,也是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一種。(-)花瓷唐代的花瓷頗負盛名,主要產在北方?;ù墒翘迫说膭?chuàng)造。(三)絞胎絞胎也是唐人的創(chuàng)造。絞胎的創(chuàng)制,應當是摹仿西方的玻璃器。第四節(jié)其他門類一、金銀器雖然唐不是中國大批打造金銀器皿的最早時代,但卻是中國金銀器最輝煌的時期。(-)金銀器和時代生活中國的金銀器皿到唐代才開始發(fā)達是受到了西方的影響,但更重要的還是中國自身的因素。游牧民族對貴金屬素有偏好,欣賞的意義倒在其次,保有財富必是主要目的,而李唐統(tǒng)治集團同游牧民族的聯(lián)系很緊密。帝王是金銀器的最大占有者。(-)造型唐前期,不少金銀器的形制同西方有很近的親緣,如胡瓶、八曲長杯、高足杯等。盛唐時代,金銀器造型的中國化便已啟動,因此,即令洋味十足的器物也常有別于西方的楷模。到唐后期,華夏特點日益明確,高足杯造型的演變是很好的例子。從8世紀起,金銀器的造型仿蓮荷的風氣日益興盛。唐人描述的設計巧妙、制作考究的金銀器中,很有名的有香囊。香囊是宜于隨身攜帶的熏香器具。香囊同體鏤空花紋,體作球形,分上、下半球,用合葉聯(lián)接,可以開合。上有鏈鉤,能夠隨身掛配。內部有兩個平衡環(huán)和一個焚香盂,它們成直角相互釧接支承,構造原理與現(xiàn)代的陀螺儀相同。不論香囊如何轉動,焚香盂始終保持水平,使香灰、香火不外漏。香囊適用之極,其設計至今仍有典范的意義。(三)裝飾唐代金銀器的裝飾制作以捶操和鎏刻居多。捶操:用錘子之類從背面敲打,敲出的可以是器形,也能是圖案,圖案類似淺浮雕,由邊緣向中央逐漸突起。饕刻:以鑿子之類,在正面鑿出圖案,圖案是纖細的陰線。捶操是西方金銀器主要的成紋方法,墓刻是中國碑碣等的傳統(tǒng)裝飾技法。捶操圖案多具西域風,鎏刻圖案每為中國風。捶操較多應用在前期,后期,鎏刻愈發(fā)重要。能令金銀器裝飾有浮雕感的方法還有澆鑄。由于等級限制和材質的貴重,以及黃金材質頗軟,不適宜制作器皿,所以歷來金器少,銀器多。唐代銀器往往鎏金,一種為通體鎏金,一種為裝飾部位鎏金。在今見的唐代工藝美術品中,金銀器的裝飾題材最豐富,人物、飛禽走獸等一應俱全。有些裝飾直接描寫現(xiàn)實生活,如前期的人物題材主要是狩獵紋和伎樂紋,后期人物圖案明顯減少,表現(xiàn)的大多為古代故事和世俗化的童子。動物紋里,前期以走獸做主題的比較常見,還幾見帶有濃郁西方情調的翼獸;而如鳳凰、孔雀、鴛鴦等中國風的禽鳥紋樣則日形重要,晚唐時,已在動物紋里占壓倒性優(yōu)勢。金銀器的花卉紋樣運用也極多,前期的一些花卉紋樣和西方藝術聯(lián)系密切,如忍冬、石榴花、葡萄等。在后期,花卉題材以蓮荷與牡丹居多。盡管有不少裝飾題材受西方影響,但唐代金銀器裝飾同西方的藝術因緣要少于造型。前后期金銀器對比之下,前期水平大大超過后期,制作精美,氣派富麗堂皇。二、銅器(-)銅鏡隋唐五代銅器里,鏡是最常見、最發(fā)達的一種。唐高宗時,銅鏡的時代特點逐漸形成;玄宗時,鑄鏡業(yè)鼎盛,成為中國銅鏡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德宗以后,銅鏡走向衰微,作為一門藝術,從此一蹶不振。前期鏡體較為厚重,進入9世紀,轉向輕薄。銅鏡的主題圖案極為豐富,動物最多,花卉紋也多,人物紋也較風行。構圖上,8世紀之前相當繁滿,以后則漸趨簡化,顯得舒展自由。唐鏡里,瑞獸葡萄鏡尤其引人注目,是唐鏡中裝飾最滿密、風格甚特殊的一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貨運代理服務與貨款代收合同
- 2025年度知識產權訴訟居間代理提成保證合同3篇
- 簡單水粉風景畫課程設計
- 2025年度電影導演聘用及電影票務分成合同3篇
- 溫度控制plc課程設計
- 2024年綠色殯葬服務草皮采購合同
- 2025年度教育培訓價格保密協(xié)議范本3篇
- 2024年藝人 management 合同:演員經紀與包裝
- 成都藝術職業(yè)大學《數據庫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版市政綠化工程造價咨詢合同3篇
- 園林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洞察分析
- 醫(yī)院窗簾、隔簾采購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5屆湖北省高三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
- 期末檢測卷(試題)-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江蘇省南京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物理期末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叉車租賃合同經典版(四篇)
- 小學科學青島版(六三制)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案(共25課)(2022秋)
- 2024焊接工藝規(guī)程
- 外研版(2024新版)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復習Unit1~6共6套學業(yè)質量檢測試卷匯編(含答案)
- 藥理學期末試卷
- 小學高年級課后服務 scratch3.0編程教學設計 一階第27課 植物大戰(zhàn)僵尸-僵尸來襲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