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第二章陸地和海洋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2.大陸漂移說:①提出人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②依據(jù):非洲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輪廓線相似;非洲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古地層相似。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3.板塊構造學說: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①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②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發(fā)生火山、地震,如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帶。3.板塊構造學說: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③海陸變遷與板塊運動③海陸變遷與板塊運動運用板塊運動解釋一些地理現(xiàn)象(1)紅海——在不斷擴大是因為它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兩大板塊在不斷張裂,地殼斷裂下陷。(2)地中?!獛浊f年后將會消失。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兩大板塊不斷擠壓,地中海不斷縮小。(3)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由于兩大板塊的碰撞擠壓,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4)安第斯山脈——地球上最長的山脈,由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運用板塊運動解釋一些地理現(xiàn)象?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屬于亞洲,誤認為它們屬于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大利亞大陸、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形單元。?六大板塊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范圍六大板塊中有4個以大洲命名,2個以大洋命名,但是板塊范圍和命名大洲的范圍差別很大,每個板塊既包括海洋,又包括陸地,只有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位于海洋中。?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屬于亞洲,誤認為它們屬于亞歐板塊。印度1.“滄海桑田”說明的地理知識是(
)A.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農(nóng)田B.茫茫大海在地殼運動過程中也有可能成為陸地C.大海也是農(nóng)田D.大??梢员蝗祟悇趧痈脑斐闪继顱1.“滄海桑田”說明的地理知識是()B2.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殼的變動②氣候的變化③人類活動④海平面的升降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③④C【解析】地殼的變動、人類活動、海平面的升降都會導致海陸的變化,但是人類活動對海陸變遷的影響只是局部的、小規(guī)模的。2.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C【解析】地殼的變動、人類活漫畫不僅生動、形象、幽默,還包含著深刻的道理。讀漫畫《原來我們曾是一家人??!》,回答3、4題。3.漫畫反映的是(
)A.蓋天說B.大陸漂移說C.渾天說D.日心說B漫畫不僅生動、形象、幽默,還包含著深刻的道理。讀漫畫《原來4.該學說的提出者是(
)D4.該學說的提出者是()D5.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主要是(
)①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分成七大板塊②板塊是不斷運動的③相鄰的板塊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B5.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主要是()B6.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與下列哪些地理事物關系最為密切(
)A.廣闊的高原B.寬廣的河谷C.平坦的平原D.板塊的運動D【解析】在板塊交界地帶,由于板塊運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和地震。6.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與下列哪些地理事物關系最為密切(1.下列事例能夠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的是(
)A.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B.在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xiàn)森林遺跡和古河道C.青藏高原上生長著許多珍稀動植物D.錢塘江的潮漲潮落B【解析】在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xiàn)森林遺跡和古河道說明這里曾經(jīng)是陸地,現(xiàn)在變成了海洋,即說明海陸處于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1.下列事例能夠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2.下列有關海陸變遷、板塊構造說法正確的是(
)A.日本沖之鳥礁漲潮淹沒,退潮露出,證明海陸在變遷B.福建、臺灣處在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所以多地震C.板塊運動導致海陸的變遷,同時在板塊交界處形成火山地震帶D.世界兩大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塊的內部C【解析】海陸的變遷是指海洋變成陸地或陸地變成海洋;福建、臺灣處在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世界上兩大山系都分布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2.下列有關海陸變遷、板塊構造說法正確的是()C【解析】圖2-2-4是不同時期大陸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以上哪一幅圖表示的是現(xiàn)代大陸的分布狀況(
)A.①B.②C.③D.④A圖2-2-4是不同時期大陸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A【解析】大陸漂移說認為原始陸地是一個整體,后來逐漸漂移分離,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格局,圖①表示的是現(xiàn)代海陸分布狀況?!窘馕觥看箨懫普f認為原始陸地是一個整體,后來逐漸漂移分離,4.下列事實中,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jù)的是(
)A.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世界陸地輪廓都比較破碎C.大西洋兩岸古老地層的相似性D.我國東部海域發(fā)現(xiàn)古河流的遺跡C【解析】大陸漂移說的證據(jù)有大西洋兩岸非洲和南美洲大陸輪廓線相吻合、生物物種相同以及古生物化石和地層構造相吻合等。4.下列事實中,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jù)的是()C【解析】某同學利用鋁盆、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的實驗。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加熱區(qū)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方向運動。讀圖完成5、6題。5.該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形式為(
)A.張裂B.碰撞C.擠壓D.消亡A某同學利用鋁盆、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的6.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該模擬實驗原理相似的是(
)A.日本大地震的發(fā)生B.喜馬拉雅山不斷升高C.紅海不斷擴張D.太平洋不斷縮小C【解析】實驗中,海綿類似大陸,在地熱作用下向兩側分離,這一實驗現(xiàn)象模擬的是板塊張裂運動。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擠壓迫使青藏高原向上抬起,造成喜馬拉雅山不斷升高;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日本大地震;紅海處于裂谷帶,不斷擴張;太平洋位于多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所以在縮小。6.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該模擬實驗原理相似的是()C【解析】實7.下列地理事物不屬于印度洋板塊的是(
)A.非洲大陸B(tài).印度半島C.阿拉伯半島D.澳大利亞大陸A7.下列地理事物不屬于印度洋板塊的是()A8.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紅海的面積將不斷縮小B.地中海的面積將不斷擴大C.大西洋的面積將不斷擴大D.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將會下降C【解析】紅海處于板塊張裂地帶,面積將會擴大;地中海和喜馬拉雅山脈處于板塊擠壓地帶,地中海面積將會縮小,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將會繼續(xù)上升。8.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C【解析9.2018年10月3日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fā)生里氏6.0級地震。關于其成因,圖2-2-6中能正確表示的是(
)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板塊構造學說的掌握。臺灣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處在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所以多地震。9.2018年10月3日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fā)生里氏6.0級地10.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圖2-2-7),回答問題。(1)20世紀60年代,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德國科學家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學說,他是根據(jù)________洲和南美洲的輪廓特征開始研究的。魏格納板塊構造非10.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圖2-2-7),回答問題。魏格納(2)圖中A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______洲和______洲,B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______洲,C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______洲,D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______洲,E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________洲和______洲;F板塊以海洋為主,主要屬于________洋。北美南美南極大洋非亞歐太平(2)圖中A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______洲和______(3)圖中①、②、③三地地震頻發(fā),從地理位置上看,三地共同位于____________地帶上;④地地震多發(fā),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帶上。環(huán)太平洋地中海-喜馬拉雅(3)圖中①、②、③三地地震頻發(fā),從地理位置上看,三地共同位【解析】本題結合“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主要考查了板塊及地震帶的分布。第(1)題,20世紀60年代,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第(2)題,從圖中分析看出:A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北美洲和南美洲;B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南極洲;C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大洋洲;D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非洲;E板塊上的陸地主要屬于亞洲、歐洲;F板塊主要屬于太平洋。第(3)題,圖中①、②、③三地地震頻發(fā),主要是共同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帶上,④地地震多發(fā),主要是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上。【解析】本題結合“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主要考查了板塊及地震帶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第二章陸地和海洋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2.大陸漂移說:①提出人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②依據(jù):非洲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輪廓線相似;非洲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古地層相似。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3.板塊構造學說: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①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②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發(fā)生火山、地震,如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帶。3.板塊構造學說: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③海陸變遷與板塊運動③海陸變遷與板塊運動運用板塊運動解釋一些地理現(xiàn)象(1)紅?!诓粩鄶U大是因為它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兩大板塊在不斷張裂,地殼斷裂下陷。(2)地中?!獛浊f年后將會消失。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兩大板塊不斷擠壓,地中海不斷縮小。(3)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由于兩大板塊的碰撞擠壓,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4)安第斯山脈——地球上最長的山脈,由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運用板塊運動解釋一些地理現(xiàn)象?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屬于亞洲,誤認為它們屬于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大利亞大陸、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形單元。?六大板塊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范圍六大板塊中有4個以大洲命名,2個以大洋命名,但是板塊范圍和命名大洲的范圍差別很大,每個板塊既包括海洋,又包括陸地,只有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位于海洋中。?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屬于亞洲,誤認為它們屬于亞歐板塊。印度1.“滄海桑田”說明的地理知識是(
)A.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農(nóng)田B.茫茫大海在地殼運動過程中也有可能成為陸地C.大海也是農(nóng)田D.大海可以被人類勞動改造成良田B1.“滄海桑田”說明的地理知識是()B2.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殼的變動②氣候的變化③人類活動④海平面的升降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③④C【解析】地殼的變動、人類活動、海平面的升降都會導致海陸的變化,但是人類活動對海陸變遷的影響只是局部的、小規(guī)模的。2.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C【解析】地殼的變動、人類活漫畫不僅生動、形象、幽默,還包含著深刻的道理。讀漫畫《原來我們曾是一家人啊!》,回答3、4題。3.漫畫反映的是(
)A.蓋天說B.大陸漂移說C.渾天說D.日心說B漫畫不僅生動、形象、幽默,還包含著深刻的道理。讀漫畫《原來4.該學說的提出者是(
)D4.該學說的提出者是()D5.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主要是(
)①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分成七大板塊②板塊是不斷運動的③相鄰的板塊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B5.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主要是()B6.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與下列哪些地理事物關系最為密切(
)A.廣闊的高原B.寬廣的河谷C.平坦的平原D.板塊的運動D【解析】在板塊交界地帶,由于板塊運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和地震。6.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與下列哪些地理事物關系最為密切(1.下列事例能夠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的是(
)A.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B.在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xiàn)森林遺跡和古河道C.青藏高原上生長著許多珍稀動植物D.錢塘江的潮漲潮落B【解析】在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xiàn)森林遺跡和古河道說明這里曾經(jīng)是陸地,現(xiàn)在變成了海洋,即說明海陸處于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1.下列事例能夠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2.下列有關海陸變遷、板塊構造說法正確的是(
)A.日本沖之鳥礁漲潮淹沒,退潮露出,證明海陸在變遷B.福建、臺灣處在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所以多地震C.板塊運動導致海陸的變遷,同時在板塊交界處形成火山地震帶D.世界兩大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塊的內部C【解析】海陸的變遷是指海洋變成陸地或陸地變成海洋;福建、臺灣處在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世界上兩大山系都分布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2.下列有關海陸變遷、板塊構造說法正確的是()C【解析】圖2-2-4是不同時期大陸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以上哪一幅圖表示的是現(xiàn)代大陸的分布狀況(
)A.①B.②C.③D.④A圖2-2-4是不同時期大陸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A【解析】大陸漂移說認為原始陸地是一個整體,后來逐漸漂移分離,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格局,圖①表示的是現(xiàn)代海陸分布狀況?!窘馕觥看箨懫普f認為原始陸地是一個整體,后來逐漸漂移分離,4.下列事實中,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jù)的是(
)A.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世界陸地輪廓都比較破碎C.大西洋兩岸古老地層的相似性D.我國東部海域發(fā)現(xiàn)古河流的遺跡C【解析】大陸漂移說的證據(jù)有大西洋兩岸非洲和南美洲大陸輪廓線相吻合、生物物種相同以及古生物化石和地層構造相吻合等。4.下列事實中,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jù)的是()C【解析】某同學利用鋁盆、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的實驗。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加熱區(qū)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方向運動。讀圖完成5、6題。5.該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形式為(
)A.張裂B.碰撞C.擠壓D.消亡A某同學利用鋁盆、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的6.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該模擬實驗原理相似的是(
)A.日本大地震的發(fā)生B.喜馬拉雅山不斷升高C.紅海不斷擴張D.太平洋不斷縮小C【解析】實驗中,海綿類似大陸,在地熱作用下向兩側分離,這一實驗現(xiàn)象模擬的是板塊張裂運動。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擠壓迫使青藏高原向上抬起,造成喜馬拉雅山不斷升高;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日本大地震;紅海處于裂谷帶,不斷擴張;太平洋位于多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所以在縮小。6.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該模擬實驗原理相似的是()C【解析】實7.下列地理事物不屬于印度洋板塊的是(
)A.非洲大陸B(tài).印度半島C.阿拉伯半島D.澳大利亞大陸A7.下列地理事物不屬于印度洋板塊的是()A8.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紅海的面積將不斷縮小B.地中海的面積將不斷擴大C.大西洋的面積將不斷擴大D.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將會下降C【解析】紅海處于板塊張裂地帶,面積將會擴大;地中海和喜馬拉雅山脈處于板塊擠壓地帶,地中海面積將會縮小,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將會繼續(xù)上升。8.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C【解析9.2018年10月3日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fā)生里氏6.0級地震。關于其成因,圖2-2-6中能正確表示的是(
)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板塊構造學說的掌握。臺灣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處在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貨物勞務合同范本
- 場地補充合同范本
- 銑刨機出租合同范本
- 排球側面下手發(fā)球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體育與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人教版
- 1 影子的形成(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科學下冊大象版
- 2025至2030年中國薄鋼片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隔膜電極式過濾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耐油護套雙鋼絲鎧裝加熱器電纜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SSY四面彈面料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完整)低壓配電柜技術規(guī)范
- 《通信原理》樊昌信曹麗娜編著第六版課件
- 《書籍裝幀設計》 課件 項目2 書籍裝幀設計要素
- 妊娠期合并癥婦女的護理-妊娠合并心臟病的護理(婦產(chǎn)科護理課件)4EX
- 中職語文高教版基礎模塊上冊《風景談》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 汪小蘭有機化學課件第四版
- Unit1 My day 單元作業(yè)設計(素材)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
- 贏的思考與態(tài)度課件
- 2024年2月國考海關面試題目及參考答案
- TZSA 158-2023 雙引擎分布式視頻處理器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