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課時訓練_第1頁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課時訓練_第2頁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課時訓練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33/33/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課時訓練一、綜合題

如以下圖所示,科學家預測,未來人類可能從地球遷移到相鄰的“第二行星家園〞?!暗诙行羌覉@〞的“自轉軸〞與其公轉軌道平面的夾角約為66°01',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質(zhì)量約為地球的十分之一,有大氣層。據(jù)此完成第1~2題。1.和地球相比,“第二行星家園〞()

A.外表均溫更高

B.屬于遠日行星

C.晝夜溫差更大

D.大氣層厚度更大

2.在“第二行星家園〞上()

①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大于地球②存在大氣熱力環(huán)流③晝夜長短變化幅度小于地球④可見地球從西方“升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讀以下圖,完成第3~4題。3.圖中的M天體可能是()

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

4.與地球相比,天體M沒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和液態(tài)水②沒有堅硬的地表③距日較近,外表溫度較高④體積和質(zhì)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以下圖是“美國宇航局2019年7月4日拍攝的太陽活動劇烈爆發(fā)圖〞,大量速度達800千米每秒的帶電粒子噴射到太空。讀圖完成第5~6題。5.圖示太陽活動發(fā)生在太陽大氣層的()

A.光球?qū)?/p>

B.色球?qū)?/p>

C.日冕層

D.大氣層之外

6.圖示太陽活動()

A.沒有活動周期,但可能持續(xù)較長的一段時間

B.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先受其影響的行星

C.爆發(fā)后8分鐘左右引起兩極極光產(chǎn)生

D.頂峰年極端天氣現(xiàn)象的頻率增加

讀“太陽黑子與溫帶喬木年輪相關性曲線圖〞,完成第7~8題。7.圖中年輪寬度與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之間的關系是()

A.正相關

B.負相關

C.反比例

D.沒有相關性

8.此圖所反映的問題是()

A.太陽活動能影響地球氣候

B.太陽活動發(fā)射的電磁波能擾動地球的大氣層

C.太陽活動拋出的帶電粒子流擾動地球磁場,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

D.太陽活動時,太陽風使兩極地區(qū)出現(xiàn)極光,從而影響中、高緯度地區(qū)樹木的生長

(2019·四川成都調(diào)研)以下圖為“到達地球太陽輻射量的分布圖〞,圖中曲線分別表示地表吸收太陽輻射量、地表反射太陽輻射量、大氣上界太陽輻射量、云層反射太陽輻射量。讀圖完成第9~11題。9.圖中曲線中()

A.①表示云層反射的太陽輻射量

B.②表示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陽輻射量

10.影響①②曲線變化的主要因素為()

A.云層厚度

B.地勢上下

C.正午太陽高度

D.植被狀況

11.近50年來,④曲線在高緯度的數(shù)值有減少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

A.云量增加

B.氣候變暖

C.環(huán)境污染

D.人口增加

二、綜合題12.讀“太陽系示意圖〞,完成以下問題。(1)八顆行星中,B表示,D表示。按結構特征,它們都屬于行星。

(2)按運動特征,八顆行星繞日公轉有同向性,即都是自向,呈時針方向運動。另外,還具有性和性。

(3)假設地球在H行星的軌道上運行,那么會發(fā)生的現(xiàn)象有()

A.變?yōu)楹涞摹氨颞?/p>

B.變?yōu)闊霟岬摹盎鹎颞?/p>

C.大氣層將會消失

D.體積將會變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zhì)與其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關系密切,此圖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環(huán)境是。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zhì)的幾個自身條件中,此圖反映出來的是。

13.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陽輻射,稱為光合有效輻射(PAR)。以下圖為“1961~2019年我國年平均PAR強度的空間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以下問題。(1)簡述我國PAR的空間分布特點。

(2)請分析甲地PAR值最低的主要原因?!敬鸢讣敖馕觥?.C2.A解析:第1題,該行星距離太陽更遠,外表溫度更低;緊鄰地球,屬于類地行星;由于質(zhì)量較輕,吸附的大氣層厚度較地球要薄,因而晝夜溫差更大。第2題,該行星的“自轉軸〞與其公轉軌道平面的夾角小于地球,因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大于地球;由于有大氣層的存在,該行星同樣存在熱力環(huán)流。

3.B4.C解析:第3題,圖中天體M的公轉軌道位于地球公轉軌道的內(nèi)部,因而可能為水星或金星。第4題,天體M距太陽比地球近,外表溫度過高,不利于液態(tài)水的存在,同時天體M也不存在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5.B6.D解析:第5題,圖示太陽活動區(qū)域亮度明顯高于周圍區(qū)域,應為耀斑,發(fā)生在色球?qū)印5?題,耀斑壽命僅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隨黑子的變化同步起落,周期是11年;太陽系八顆行星距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陽最近的行星最先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日地距離大約為1.5億千米,太陽活動噴射的帶電粒子8分鐘左右到不了地球。

7.A8.A解析:本組題考查讀圖識圖的能力。由圖可以看出,太陽黑子越多,年輪越寬,說明了氣候?qū)淠旧L的影響,而氣候又與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存在相關性。

9.D10.C11.B解析:第9題,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氣上界太陽輻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陽輻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陽輻射量;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多數(shù)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量;③表示云層反射的太陽輻射量。第10題,結合上題分析,①②隨緯度的變化數(shù)值變化明顯,主要受正午太陽高度的影響。第11題,隨著全球變暖,兩極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陽輻射量減少。

12.答案:(1)金星火星類地

(2)西東逆近圓共面

(3)A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相對平安的宇宙環(huán)境中

(5)日地距離適中,有適合生物生存的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