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醫(yī)學微生物課件_第1頁
大學醫(yī)學微生物課件_第2頁
大學醫(yī)學微生物課件_第3頁
大學醫(yī)學微生物課件_第4頁
大學醫(yī)學微生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菌的耐藥性小組成員:張顏秋董志文吳麗資料顯示:我國75%的感冒患者、80%的住院患者、至少90%的外科手術患者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抗菌藥物。有46%的家庭自行使用過抗菌藥物使用金額每年高達400多億元人民幣。我國每年有20萬人死于藥源性疾病,其中40%與濫用抗菌藥物有關。獸醫(yī)臨床濫用抗生素更嚴重2005年“全耐藥”細菌在我國的露臉2010年,我國發(fā)現(xiàn)了三例“超級細菌”中國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則高達80%,其中93%外科患者使用抗生素,小兒外科比例高達100%。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幫助消除感冒癥狀,還會延誤病情,危害身體健康。全球關注的多重耐藥細菌: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鏈球菌Penicillinnon-susceptibleStreptococcuspneumoniae,PNSSP苯唑西林/萬古霉素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Vancomyc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VRSA萬古霉素耐藥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us,VRE大環(huán)內酯類耐藥化膿性鏈球菌Macrolide-resistantStreptococcuspyogenes青霉素/喹諾酮耐藥淋病奈瑟菌Penicillin/Quinolone-resistantN.gonorrhea全球關注的多重耐藥細菌:多重耐藥沙門菌Multidrug-resistantSalmonella產超廣譜酶大腸埃細菌多重耐藥結核桿菌多重耐藥銅綠假單細胞菌泛耐藥肺炎桿菌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NewDelhimetallo-β-lactamase1,簡稱NDM-1)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攜帶NDM-1的大腸桿菌感染,會導致許多病人出現(xiàn)尿路感染和血液中毒??咕幬铮╝ntibacterialagents)指對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用于預防和治療細菌性感染的藥物,包括抗生素(antibiotics)和化學合成的藥物??股兀╝ntibioticagents)

微生物在其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能殺滅或抑制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產物??股胤肿恿啃?,低濃度就能發(fā)揮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兩類??咕幬锏姆N類分類代表藥物 β-內酰胺類大環(huán)內脂類氨基糖甙類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化學合成藥物抗結核藥物多肽類抗生素青霉素類、頭孢霉素類等紅霉素、螺旋霉素等鏈霉素、慶大霉素等四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等氯霉素、甲砜霉素等喹諾酮類(氟哌酸、環(huán)丙沙星)利福平、異煙肼多粘菌素類、萬古霉素抗菌藥物的種類(按化學結構和性質)抗菌藥物的種類(按生物來源)1、細菌產生的抗生素:多粘菌素、桿菌肽2、真菌產生的抗生素:青霉素、頭孢菌素3、放線菌產生的抗生素:鏈霉素、卡那、

紅霉素、四環(huán)素、二性霉素B等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損傷細胞膜的功能:兩性霉素,影響蛋白質合成:抑制核酸合成:喹諾酮DNA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細菌耐藥性(drugresistance)

是指細菌對某抗菌藥物(抗生素或消毒劑)的相對抵抗性。指病原體對反復應用的化學治療藥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現(xiàn)象。耐藥性的程度

用某藥物對細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表示。臨床上有效藥物治療劑量在血清中濃度大于最小抑菌濃度稱為敏感,反之稱為耐藥。二、細菌的耐藥性(drugresistance)最小抑菌濃度

(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

6403201608040201052.51.250藥物濃度u/ml抗菌藥物濃度(1280u/ml)二、細菌的耐藥性(drugresistance)(一)細菌耐藥性的分類固有耐藥:細菌對某種抗菌藥物的天然耐藥性。獲得性耐藥:在正常情況下,敏感的細菌中出現(xiàn)了對抗菌藥物有耐藥性的菌株。腸道陰性桿菌青霉素鏈球菌屬慶大霉素綠膿桿菌氨芐西林天然耐藥(二)耐藥的物質基礎1.染色體突變自然發(fā)生,突變率10-12~10-7與抗菌藥物無必然關系相對穩(wěn)定,結核桿菌例外可回復突變

2.質粒介導的耐藥性多重常見、可丟失、可轉移3.轉座子介導的耐藥性4.整合子與多重耐藥染色體、質粒編碼的耐藥作用的藥物 編碼基因位置β-內酰胺氨基甙類氯霉素大環(huán)內脂類四環(huán)素磺胺質粒、染色體質粒、染色體質粒質粒、染色體質粒質粒質粒耐藥的重要性耐藥質粒普遍存在于各種細菌,尤其是革蘭陰性桿菌質粒編碼的耐藥性通常是多重耐藥(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質??赏ㄟ^接合在菌株間高頻傳遞科學釋義

超級病菌是一種耐藥性細菌這種超級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濃瘡和毒皰,甚至逐漸讓人的肌肉壞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藥物對它不起作用,病人會因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癥,高燒、痙攣、昏迷直到最后死亡?!俺壖毦盵1]更為科學的稱謂應該是“產NDM-1耐藥細菌引[2]”,即攜帶有NDM-1基因,能夠編碼Ⅰ型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對絕大多數(shù)抗生素(替加環(huán)素、多粘菌素除外)不再敏感的細菌。臨床上多為使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治療無效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蘭氏陰性菌造成的感染?!俺壖毦狈褐概R床上出現(xiàn)的多種耐藥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抗萬古霉素腸球菌(VRE)、耐多藥肺炎鏈球菌(MDRSP)、多重抗藥性結核桿菌(MDR-TB),以及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KPC)等。此次發(fā)現(xiàn)的“產NDM-1耐藥細菌”與傳統(tǒng)“超級細菌”相比,其耐藥性已經(jīng)不再是僅僅針對數(shù)種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藥性”,而是對絕大多數(shù)抗生素均不敏感,這被稱為“泛耐藥性”(pan-drugresistance,PDR形成原因

由病菌引發(fā)的疾病曾經(jīng)不再是人類的致命威脅,每一種傳染病用抗生素治療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但這是抗生素被濫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在全世界大約有50%的抗生素被濫用,而中國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藥物的濫用,使病菌迅速適應了抗生素的環(huán)境,各種超級病菌相繼誕生。過去一個病人用幾十單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現(xiàn)在幾百萬單位的青霉素也沒有效果。由于耐藥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無法控制,最終導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數(shù)約為700萬,而這一數(shù)字到了本世紀初上升到2000萬。死于敗血癥的人數(shù)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級病菌帶來的用藥困難。病例發(fā)現(xiàn)

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

(簡稱為NDM-1)

NDM-1是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一種新的超級耐藥基因,編碼一種新的耐藥酶,稱為NDM-1金屬β-內酰胺酶。NDM1是酶菌,腸桿菌的一種,與大腸桿菌(E.coli)、沙門氏菌屬同一類(產NDM1型酶的細菌目前發(fā)現(xiàn)的是鮑曼不動桿菌,是革蘭陰性桿菌,屬于非發(fā)酵菌,與大腸、沙門等產桿菌科細)。最近受到媒體廣泛關注的所謂"超級細菌(superbug)"實際上是一種產新發(fā)現(xiàn)的碳青霉烯酶--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NewDelhimetallo-beta-lactamase-1,NDM-1)的腸桿菌科細菌,產此酶的NDM-1基因(blaNDM-1)常見于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陰溝腸桿菌等,已在南亞發(fā)現(xiàn)高度耐藥的感染病例,受到醫(yī)學界高度重視。這種脫氧核糖核酸結構可以在同種甚至異種細菌之間“輕松”復制。研究人員現(xiàn)階段多在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細菌內發(fā)現(xiàn)NDM—1基因。含這種基因的細菌對幾乎所有抗生素具有免疫力。就連“殺傷性較強的”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也拿這類細菌束手無策。歐洲臨床微生物和感染疾病學會說,預計至少10年內沒有抗生素可以“消滅”含NDM—1基因的細菌。澳大利亞堪培拉醫(yī)院傳染病部門主任彼得·科利尼翁說:“這類細菌難以對付,(更準確地說,)我們沒有任何藥物可以對付它?!睓z測

1紙片擴散法(K-B法)2.肉湯稀釋(MIC)法3.瓊脂稀釋(MIC)法4.瓊脂篩選法5.濃度梯度(Etest)法6.自動化藥敏檢測7.DNA探針雜交8、PCR技術

治療方法

抗生素療法目前,對“超級細菌”起作用的抗生素有兩種,一種是多黏菌素,另一種是替加環(huán)素。但英國衛(wèi)生防護局抗藥性監(jiān)測實驗室負責人利弗莫爾說,多黏菌素具有毒副作用,而替加環(huán)素只能用于治療部分種類的細菌感染,都不適合大規(guī)模使用。

輕、中度感染:敏感藥物單用即可,如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磷霉素等,也可以聯(lián)合用藥,如氨基糖苷類聯(lián)合環(huán)丙沙星、環(huán)丙沙星聯(lián)合磷霉素等。無效患者可以選用替加環(huán)素、多粘菌素。

重度感染:根據(jù)藥物敏感性測定結果,選擇敏感或相對敏感抗菌藥物聯(lián)合用藥,如替加環(huán)素聯(lián)合多粘菌素、替加環(huán)素聯(lián)合磷霉素、替加環(huán)素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碳青霉稀類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碳青霉稀類聯(lián)合多粘菌素、喹諾酮類聯(lián)合碳青霉稀類等。應嚴密觀察患者治療反應,及時根據(jù)藥物敏感性測定結果以及臨床治療反應調整治療方案。傳播方式(1)經(jīng)血傳播:如輸入全血、血漿、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過血源性注射傳播(2)胎源性傳播:如孕婦帶毒者通過產道對新生兒垂直傳播;(3)醫(yī)源性傳播:如醫(yī)療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徹底或處理不當,可引起傳播;用1個注射器對幾個人預防注射時亦是醫(yī)源性傳播的途徑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傳播的對象(4)性接觸傳播:近年國外報道對性濫交、同性戀和異性戀的觀察肯定證實(5)昆蟲叮咬傳播:在熱帶、亞熱帶的蚊蟲以及各種吸血昆蟲,可能對病菌傳播起一定作用(6)生活密切接觸傳播:與病菌攜帶者長期密切接觸,唾液、尿液、血液、膽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經(jīng)破損皮膚、粘膜而傳播。預防與控制

根據(jù)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醫(yī)院感染管制實施建議委員會(HICPA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